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4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选自《宋史•四百六十二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B.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C.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D.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也指没戴帽子。B.《灵枢》,又称《灵枢经》,宋末元初医学著作,共九卷,八十一篇,在针灸学上有着较高的权威。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文中引作比喻。D.阴阳,古代思想家把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文中指中医的假设性概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庞安时出身世医家庭,自幼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其父营向他传援《脉诀》。他却认为过于浅显,而后认真研读黄帝、扁融的脉书,逐渐通晓医理.悟出新息。B.庞安时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选》,诊脉重视人迎脉和寸口脉并用,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为祖国的中医学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C.庞安时医术精湛入深,沉着仔细。他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最终在徒弟李百全的帮助下巧施针术,使孕妇顺利产子。D.庞安时做到活人无致,医德高尚。他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以私利为重,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的到来,最后平静地告别了人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2)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批判精神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我不信”,更不是见谁怼(duí)谁,而是摈弃了圆滑世故的“潜(qián)规则”的同时,而是对内心最崇高的理想与情怀的恪守。B.在充满怀疑、吵杂喧嚣的时代中,若总是偏听偏信,则会陷入他人的泥淖(nào),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澄(chéng)澈,敢于、善于拨云见日,看清陷阱,养一身浩然之气。C.从“光盘”行动,到低碳出行,再到悄(qiǎo)然兴起的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照鉴着现代人的文明品质,意味着社会成员懂得了自我规约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hù)。D.继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等共享模(mó)式之后,近日又有高校学生推出共享厨房,某公交站台惊现共享马扎(zhá)。共享业态究竟能释放出多少可能性,真令人浮想联翩。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最近,一档全新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上新了,故宫》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引发全民关注。《上新了,故宫》打破了大众对故宫的刻板印象,让文物“活”了起来,既有内容,又有产品,“零距离”走进大众视野,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年轻人传递文物的温度与文化的内涵。节目将静默的文物转化为富含精神文化内涵的文艺产品。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明星嘉宾围绕主题探寻文物的前世与今生,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通过与国内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合作,设计与时代接轨的“年轻化”文创产品让“旧文物”焕发“新生机”,实现深层次的“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故”在探寻故宫来知领域,“新”在获得文化新认知;另一方面,“故”在感知文化记忆与历史内涵,“新”在打造全新文创产品。节目实现故宫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打开了故宫文化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它通过将文物变为文创、文创变为产品的方式,让故宫文化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打通了观众与传统文化双向互动的新通道。“故”与“新”、“旧文物”与“新创”的平衡实现了观众与古老文明的对话,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优秀文化的弘扬开启了新纪元(摘编自滕华琳《从<上新了,故宫>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材料二:“超级网红”故宫又一次登顶热门话题。从故宫“紫禁城元宵灯会”的吸睛式宣传,到网友对活动质量的褒贬不一,再到网媒、专家对“故宫开发利用的边界”的广泛评论,一系列话题让我们意识到,当故宫顶着闪耀了600年的历史光环走到当下,变得可亲可近时,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正在悄然酝酿着。不可否认,故宫作为皇家文化代表,在文创研发上,其占有的资源无可匹敌。故宫文创品类从朝珠耳机、书签等“小玩意”拓展到珠宝、美妆等多个领域,融入当下生活场景。显然,故宫文创自成一派,也带动了中国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不过,对于以传承传统文化为责任的文物文创,再创作的尺度依据什么测量?是否需要建立行业标准?这些问题需要宫作为“龙头”有所作为。一些文创产品同质化重、质量不够好等问题,也需高度重视。既然是文创产品,也应当符合商品价值的一般规律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既要有适合普通大众所需的生活小玩意,也需要有追求高端品位的精致工艺品。供给以创意审美为底线,无论是趣味化还是高雅范,自内而外新生的力量才是艺术表达的本真诉求和创新方式。故宫作为文创的先行者,在文创传播方式上常有突破。从“雍正卖萌图”开始,故宫的文物有了“深入民间”的温度和“与民同乐”的态度,故宫持续的“花式卖萌大法”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流行表达。但当沉默的文物变得热闹起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时,是以突破传统保护的方式达到展示价值和传播需求,还是以更安全的方式爱惜羽毛般保存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些过火的宣传提醒我们,过于迎合观众的设计可能非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人留下缺少自信的印象。如果说文物创新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现代创造,那么,文化顺应时代趋势被创造和利用的方式应当更加自信。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活化都是一条被认为能激活文化价值生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呈现,开放的底线却难以衡量。对于故宫而言,关乎的是历史,是标志,“过去”的姿态固然重要,但现在以及未来更值得思考。在市场热闹、消费者追捧的背景下,引发争议的文创可能带来了传统文化的新生,但也让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态势。文创商品的复制雷同、传播方式的低俗献媚,都会丧失文化传承的根本需求。相比于热度,文物资源的开发需要“保护和利用”的冷思考。无论是用受众喜欢的艺术方式来表达文化审美内涵,还是通过满足商业价值来实现文化创意的结果,文化遗产再创造的最终意义还是要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摘编自岑梅玲子《从故官文创看文化遗产创意边界》)材料三:近年来故宫推出的文创产品多成了爆款,让“束之高阁”的文物走入寻常生活,收获市场美誉度的同时,也成功引领了国内博物馆做大做强文创产业的热潮。这已然说明,故宫的跨界正在让沉睡的历史博物馆迈向苏醒,不仅对激活内在丰富的文化价值、盘活传统文化和故宫超级IP(知识财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现代商业体系带来一股清流。一项近40万人参与投票的调查显示,超半数投票者反对故宫取消年夜饭。在某种程度上,故宫火锅、故宫年夜饭等越来越接地气的载体,体现了现实中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其实,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类似的创新之举价值几何,没有具体的判定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的效果导向。不管是此前被叫停的“故宫火锅”,还是此次被取消的“故宫年夜饭”,只要在保证文化传承、创意融合的同时,保持质量稳定,与民众生活贴近,得到大众认可,皆是可以接纳的。支持“故宫年夜饭”,并不是意味着鼓励高价消费,而是给予消费者选择的自由。(摘编自孔德淇《“故宫年夜饭”该不该取消,让市场效果说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故宫文创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打通观众与传统文化互动的新通道,在深层次上对文化“温故知新”。B.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导致文创产品复制雷同,让文物保护和文化创新存在冲突。C.材料二认为,故宫作为行业领袖的应有担当是让文创融入当下生活场景,进而带动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D.材料三认为文创价值的大小没有具体判断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效果,这与材料二观点是截然相反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新了,故宫》引发人们关注,部分原因是节目在内容上让观众获得文化新认知的同时打造了全新的文创产品。B.故宫为遗产活化探索出了不少有效方式,但在传播方式上,因为对开放的底线不够自信,也存在低俗献媚等非议。C.在故宫文创掀起一波波网络热潮时,材料二站在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角度上进行冷思考,表现出了理性思维。D.不管文创产品与商业应该保持何等的距离,通过创新激活文物内在的丰富文化价值、盘活传统文化应是基本共识。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文化的载体,正以不同的方式与形式、履行公共教育的职能,进入寻常百姓的消费视野,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改变。B.从某种程度来看,文创的底线思维和高线思维都是基于文化遗产的守候: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事儿坚决不做,有利于文化遗产传承的事儿都敢于推动。C.火锅店以乾隆《紫光阁赐宴图》为主题,推出皇宫特色的“圣旨菜单”以及“万寿菊花锅”,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宫廷文化,开张后一座难求。D.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拥有悠久历史、丰富藏品,更在于应用这些文化资源为人们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于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4.材料二是如何一步步地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5.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先家家都张贴的年画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某年画博物馆想就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开展文创活动,请结合文本内容,为他们提三条建议。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断吸取一些新的东西。①放眼全世界来看②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创性③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④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精神的源泉性⑤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样极少数的作家⑥莎士比亚是超越一般的戏剧家的A.①⑤③⑥②④ B.①⑤②④③⑥ C.②④①⑤③⑥ D.②④③⑥①⑤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注]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6、按要求填空。(1)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2)_________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__________)《扬州慢》)(3)《登金陵凤凰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陆贾《新语•慎微篇》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之意来表达自己的忧虑。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什么才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换句话说,即中国文化的特点,什么在中国比较明显,在外国不太明显,什么在中国有,外国没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它称作“中国文化”。这里做一个界定,下面所讲的主要是汉族中国的文化特性。第一是汉字思维。除极少数外,全世界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基本消失了,只有汉字仍然保留着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古人以图像直接描绘事物,即汉字象形,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这个在古代中国叫作“文”“初文”。这些字不够,就加上标志意义的符号。比如说刀口上加上一点,就是“刃”;爪放在树上,就是“采”。会意还不够,就加上声音,成为形声字,比如说江河松柏等。汉字主要是这三类,基础都是形。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会重感觉重联想。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历史上没有中断,对我们的思维、阅读和书写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了东亚,形成了所谓的“汉字文化圈”。第二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贾宝玉管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叫什么?外国人说sister,中国人说,表姐、表妹。这里有中国的家、家族、家族共同体讲究的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比如说,叔叔、伯怕,那是父党,同姓;舅舅、阿姨,那是母党,不同姓;一个是“上下有序”,必须讲上下,分清伯仲季叔。西方不论是country,state都没有“家”的意思,中国有“国家”和“家国”,在中国,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儒家学说。第三是中国文化里“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三教融洽,历史上很难看到宗教之间的辩论,也不大会有宗教之间的战争。第四是中国的阴阳五行。这里不说阴阳,五行有两大原则:一个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轮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轮转。一个是五行串联,比方说,五行可以配五方,东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黄;可以配五声,宫商角微羽;还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成等等。阴阳五行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是我们先人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第五是天下观念。古代中国人认为宇宙是天圆地方,就是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即天的中心在哪里呢?古人夜观天象,视觉里天在转,地不转,因此“天道左旋”,当你面朝北的时候,天是朝左转的,你会感觉有一个地方始终不动,这就是北极,就是极点。大地的中心在哪儿呢?大概是东周,那时候王都在洛阳。到了夏至那天,“日下无影”。所以,古代中国人以洛阳为中心。想象中一圈圈放大,这就是大地的形状,所以有“九服”或者“五服”的说法,每服五百里,两边各有五百里,就是一千里,“五服”就是五千里,大地就是这么方方的。从这里形成的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越在中心的人,文明程度就越高,越在边儿上的人,文明程度越低,这就是南蛮、北狄、东夷、西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华夷观念”,认为中国人是文明人,周围人是野蛮人,野蛮人要接受文明人的教化,有了南蛮、北狄、东夷、西戎,就有了一套“天下观念”,也形成了政治制度即“朝贡体系”。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文化是复数的文化,不是单数的文化。秦汉隋唐,汉族逐渐吸纳、融合、杂糅了其他民族才形成的。如果你没有这个观念,可能成为盲目的文化自大。(摘编自《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文化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的象形性形成了中国人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会重感觉重联想的独特的汉字思维。B.在中国,“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自古及今,国与家都在讲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C.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是中国文化里三教融治、“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的明证。D.在古代中国天下观念里,中国人认为自己是文明人,周围人是野蛮人,野蛮的南蛮、北狄、东夷、西戎要接受中国人的教化。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月”“水”“火”“口”“刀”“刃”“采”“江”“河”“松”“柏”等等这些汉字包含了象形、会意、形声三类,基础都是形。B.家、家族、家国,是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儒家学说是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C.“相生相克”与“五行串联”原则,从一个点上清晰地体现了阴阳五行连接万事万物为一个大网络的价值和作用。D.古代中国人认为,宇宙天圆地方,经观察研究,也证明了北极是天的中心,洛阳是地的中心。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项是()A.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汉字文化圈”形成的历史以及现实存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B.古为今用,阴阳五行思想文化对当今互联网文化建设、形态创新以及生态打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C.古代中国人在天下观念基础上形成的“华夷观念”,虽已过时,但依然鼓励着中华儿女励精图治,打造新时代的朝贡文明。D.在“一带一路”的推进和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中国既要有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又要虚怀若谷,吸纳、融合优秀文化,切忌文化自大。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赠严生策勋序谢振定①严生为余典试江南所得士,性醇悫苦志于学,屡上春官不得意,辛酉下第后愿留都门,励业图再举。②既而念母綦切,常中夜不能寐。旦来告予曰:“钟铭归矣。钟铭之从事于学也,皆吾母冯孺人教也。钟铭八岁而孤,吾母年方二十有九,尽鬻嫁时衣饰,为钟铭择师而授之读。钟铭性最鲁,每塾归,吾母秉灯待,责复诵昼所受书,不成诵则立加鞭挞无少恕,已且涕泪交横曰:‘汝父以苦学遘疾,未遂志而殁。吾愿汝成汝父之志也。今胡乃若是!’及钟铭学为文时,归呈课艺,母视师所抹勒过甚,挞如前。是以钟铭少时望寝门则栗栗而惧,迄今思之,则依依有余慕也。今吾母年七十有六矣,往时官吏为请旌,母不许。钟铭未获寸进以奉母欢,又远离膝下,其何以自慊?兹归计决矣。”③余闻之,肃然曰:“贤哉母也!所谓慈母而兼严父之事者也。而生之性情真挚,抑又足尚焉。”古人得禄以养亲,则捧檄而色喜①,生之留,为其母也。然古人不以三公易一日之养②,则生之归,亦为其母也。生其无失乎赤子之心者耶!是心也,扩而充之,其用沛然。计更阅数年,例得为令,为令者有父母斯民之责,推此心而善用之,勿姑息以养慝,勿闻誉而自喜,以此列名循良,于太孺人苦心劝学之意,其庶可无负。生其益务汲古深思,以裕临民致用之资。即以尽菽水承欢之分,区区一第,乌足以溷其胸耶?④生行矣,吾无以张之,遂次其语以赠别。归时称觥萱堂,持此颂太孺人前,其庶几欣然眉翥,谓荣于绰楔之锡也。注释:①捧檄:这里运用了为母出仕,博母欢心的典故。②不以三公易一日之养:不因公务影响对父母的奉养。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因 B.而 C.以 D.乃2.概括第①段的内容。3.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母倾尽财力与精力,期盼严生能立志苦学。B.严母告诫严生要苦学不怠,继承亡父的遗志。C.严生学写文章有进步,但严母仍鞭挞责罚他。D.地方官吏向朝廷请求嘉奖严母,但被其拒绝。4.分析第③段中作者是如何得出“其庶可无负”这一结论的?5.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西孟庄遗址位于山东滕州市界河镇西孟村南,为配合枣菏高速公路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8—2019年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首次揭示出一座完整的龙山文化小型聚落。遗址现存地层堆积较简单,多数区域遗迹现象直接暴露于表土层下。除个别战国、汉代墓葬外,其余均属龙山文化早中期。据层位关系可分下层方形围墙阶段和上层圆形围墙阶段两期。早期方形围墙阶段发现密集柱洞,基槽内沿分布一周柱坑,大部分柱洞都位于柱坑中。晚期圆形围墙阶段,其外环绕浅沟,其内有大量房址。圆形围墙恰处于方形围墙内,建筑方式、形制结构与方形围墙相似。围墙以内的房址共确认34座,另有大量柱坑、柱洞。房址多为方形地面式木骨泥墙建筑,分单、双、三间不等,面积多为15—25平方米。材料二: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洪河遗址——首次在嫩江流域揭露史前聚落洪河遗址坐落于嫩江中游右岸高出江面的二级台地的临江边缘,东北隔江与梁思永先生1930年发掘的昂昂溪五福C遗址相距约10公里。遗址堆积深厚,文化层厚达3米,保存良好。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昂昂溪文化房址12座,面积在40—105平方米之间,以60—80平方米的居多。房址均为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确切地应称为长条形,多数面阔不及进深的1/2。出土器物包括陶、石、骨、角、蚌等质地,陶器器形有罐、碗、壶、杯、支座和纺轮等。石器数量较少,尤以骨镖形制富于变化,工艺精湛。2019年度的发掘,首次在嫩江流域揭露和明确了史前聚落的形态,对于中国史前考古的聚落研究具有特定的意义。环壕的出现、大型房址的使用,说明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渔猎文明存在定居模式,缩短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嫩江流域社会发展进程与同时期中华文明核心区的时间差。材料三:陕西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遗迹——精美石雕改写史前艺术史石峁遗址为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2016至2018年,历时3年完成了对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门址及东护墙北段上部的揭露。自2018年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对台顶进行发掘,在台顶东部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台基,分布大量建筑基址,暂称“大台基”。经2018至2019年发掘,大台基轮廓逐渐清晰。根据夹道地层内堆积及建于台基顶部房址的测年数据分析,皇城台大台基修建和使用年代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墙面上镶砌石雕的现象应与石峁遗址中发现的“藏玉于墙”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大台基南护墙出土石雕的风格可能与中国北方地区的石雕“传统”密切相关,也可能影响了“后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夏代的绿松石“龙”,甚至商周青铜礼器的艺术构思和纹饰风格。材料四:青海乌兰县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揭示青海丝路文化交流盛况泉沟墓地壁画墓(一号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东2公里处,分布于泉沟周边的山谷地带。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安排部署下,在海西州委州政府、乌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配合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和乌兰县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泉沟一号墓形制为带墓道的长方形砖木混合结构多室墓。墓室由前室、后室和两个侧室组成。前室砖墙和后室柏木墙表面均绘壁画,剥落较严重。前室墓门侧壁画内容为牵马迎宾武士,其他壁面原绘有狩猎、宴饮、舞乐等内容,但损毁严重,顶部描绘各类飞禽走兽、祥龙飞鹤。后室四壁绘有放牧动物、帐居宴饮、汉式建筑、山水花卉等内容,顶部绘日月星辰、神禽异兽、祥龙飞鹤等图像。各室门框上彩绘宝相花图案。前后室内中央各立一根八棱立柱,表面彩绘有莲花图案。在后室内发现大量彩绘漆棺构件,应该为双棺,棺表髹黑漆,再施彩绘,内容有骑马行进人物、飞鸟、花卉、几何图案等。泉沟一号墓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唯一的一座吐蕃时期壁画墓,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影响,图像内容凸显出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墓葬内出土有罕见的彩绘漆棺和鎏金王冠,表明该墓葬具有非常高的规格,墓主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关系,说明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1.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方形围墙阶段发现有大量房址的密集柱洞,多为方形地面式木骨泥墙建筑,分单、双、三间不等,面积多为15—25平方米。B.洪河遗址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昂昂溪文化12座房址均为圆角长条形半地穴式,以陶器为多。C.石峁遗址是我国已知规模最大的夏代早期城址,2016至2018年的3年中,完成了对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门址及东护墙北段上部的揭露工作。D.在多方支持下挖掘出的泉沟一号墓,是长方形砖木混合结构、共有两个室墓组成。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洪河遗址标志着我国首次在嫩江流域揭露和明确了史前聚落的形态,对于中国史前考古的聚落研究具有特定的意义。B.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渔猎文明的定居模式,缩短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核心区的时间差。C.石峁遗址影响了夏代的绿松石“龙”以及商周青铜礼器的艺术构思和纹饰风格。D.泉沟一号墓是目前青藏高原唯一的一座吐蕃时期壁画墓,体现了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3.以上的考古发现有哪些价值?结合材料,简要概括。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皆歔欷流涕。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B.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C.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D.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汉武帝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后来职权逐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B.受诏:指奉皇帝的命令。“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C.诣阙:指奔赴朝廷。“诣”是“至、前往”的意思,“阙”本义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可借指朝廷。D.持节:“节”也叫符节,古代使臣奉皇帝命令出使外国,执此以为凭证或信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德深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辽东作战时期,朝廷向各方征税,只有贵乡县百姓不用竭尽全力就完成了朝廷的要求,百姓没有受到惊扰,对他感念至深。B.魏德深管理有方,下属尽心竭力。修造城池期间,他约束负责的官员为避免使百姓劳苦,要求在建造上无须超过别的县,官员都竭心尽力,是各县中最好的。C.魏德深声名远扬,奸邪之人震恐。他任职馆陶县后,员外郎赵君实因曾与郡丞元宝藏相勾结而心生恐惧,呆在家中不敢出门;四处逃窜的人也纷纷回家了。D.魏德深才能卓著,遭到宝藏嫉妒。他率领武阳籍士兵赴东都,元宝藏却凭借武阳归顺李密,想借军士的恋家情绪使魏德深军队溃散,但士兵们都不忍离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邻城营造,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2)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5.文中叙述郡丞元宝藏备办器械的狼狈情状,有何作用?11、文言文阅读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节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B.薨,是死的意思。古代天子去世叫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亡曰不禄,百姓亡称死。C.吏部,隋唐、五代时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D.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才学过人,敢于直谏。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土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后又担任皇帝的讲官。他曾经向皇帝提出八点忠告,却没被采纳。B.翁正春审时度势,建言得当。他知道琉球中山王已经归附倭寇,就建议皇帝和他们断绝往来,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C.翁正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虽然韩敬的党羽很恼恨翁正春,但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有罪。后来又拂逆魏忠贤,被下旨责备。D.翁正春严肃庄重,作风正派。他气质风度峻肃,整天不讲轻慢的话,即使疲倦也不东歪西靠,眼睛不四处乱看,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2)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有一条“从天而降”的水渠。这条水渠,是团结村原村支部书记黄大发带领村民,用双手在大山绝壁间开凿出来的,用了整整36年。第一次修渠失利后,54岁的黄大发报名去枫香水利站学习。3年时间里,陪伴他的,除了煤油灯,还有内心深处坚不可破的修渠梦想。学成归来,黄大发带领村民,捡拾初心,踏上了第二次修渠的征途。没有通电,他们用炸药、锄头、锤子和双手;没有通路,只能用马驮用肩扛;遇到悬崖峭壁拦路,只能将人从山顶吊下来施工。就这样,他们硬生生在大山绝壁间开凿出一条总长9400米的“天外来渠”。水渠竣工后,村民们的粮仓充实起来。如今,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大发渠打造了旅游度假区和生态产业园。3到5年内,团结村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村民可增收近5亿元,将彻底告别贫穷落后,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黄大发被誉为“当代愚公”。事迹报道后,人们极力赞颂黄大发的愚公精神。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已不合时宜。读了以上材料后,你认为愚公精神是否仍有现实意义?请以“我看愚公精神”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A2.B3.C4.(1)药物后来增加有的,古人所不知道的,今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为此他写了《本草补遗》一书。(2)有人曾用与华佗有关的事询问他,(他)说:“医术如此(高明),不是人所能达到的。大概史书的记载是虚妄(或:没有什么根据)的吧!”【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一次,庞安时去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妇女恰好生产,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效。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邻居,于是邀请庞安时前往治疗。其中,“舒之桐城”意思是“舒州的桐城”,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项;“七日而子不下”,意思是“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中间不必断开;“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主谓宾都全,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宋末元初医学著作”说法错误。《灵枢经》,即《黄帝内经·灵枢》,是《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在徒弟的帮助下”文中无此信息,原文是“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并未说有徒弟的帮助。故选C。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后出,后来增加的;有功,有功效;遗,遗漏。(2)以,拿、用;术,医术;若是,如此;非……也,否定式判断句;其,语气词,大概;妄,虚妄。【题目点拨】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庞安时,字安党,是蕲州蕲水人,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就能记住。父亲是位世医,教他学脉诀,安时学后认为:“这不能够成为治病的依据,”只拿黄帝和扁鹊的脉书研究,不久,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与他辩论驳诘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不久,因病而耳聋,于是他更加刻苦研究《寻枢》、《大素》、《甲乙》等珍贵罕见的医书,经夫百家凡是涉及医学内容的,没有不能融会贯通的。庞安时普说:“世上的所谓的医书,我基本上都看过,唯存扁鹊的《难经》一书比较深奥。所谓《难经》就是扁鹊在书中将其医学要旨隐藏,但是讲述得并不详细,意思是让后人自己从书中去学习领会吧!我的医术就是来自扁鹊的《难经》之中,按照该书所言来诊断病的深浅,诀断死和生,就象符合到一起一样恰当。而且观察脉象的要点,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迎脉和寸口脉。这两脉阴阳相应,犹如两条引绳,阴阳平衡,则以绳大小相等。扁鹊《难经》大体开启了诊治这两种脉象的端倪,而我用《内经》等书加以参考,考索研究然后得出这种结论。“仔细考察病症以后才应用,顺着这个理论然后治病,所有疾病都逃不出这一范围。”他打算将自己的医术告知后世,所以著《难经辨》数万言。药物后来增加有的,古人所不知道的,今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为此他写了《本草补遗》一书。庞安时为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愚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都收下。一次,庞安时去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妇女恰好生产,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效。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邻居,于是邀请庞安时前往治疗。刚刚看见产妇,就连声说不会死的,并告诉产妇家人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部,并亲自为产妇上下按摩,产妇感到胃肠部一阵微痛,呻吟间,一个男孩子就出生了。她的家人既惊又喜,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庞安时说:“婴儿已出胎胞,而一手误抓着母肠不能脱出来,故不是符药所能治疗的,我隔腹抚摸胎儿手所在有位置,然后针刺的他虚口,胎儿既然感觉疼痛就会立即缩手,所以马上就生了下来,并没有别的方法。”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眼痕迹仍在。他医术的高妙就是这样。有人曾问他有关华佗的事,他说:“华佗医术如此高明,不是人所能达到的,大概史书的记载没有什么根据吧!”五十八岁时疾病发作,他的学生请求他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我已仔细地研究了,而且呼吸出入也是脉象,现在我的胃气已绝,该死了。”于是他停止服用药饵。过了几天,坐着与客人谈话时去世了。2、D【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试题仍然考查常用、常见汉字。学生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A项,“怼”应为“㨃”,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为“duǐ”的字,应当为“㨃”。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B项,“吵杂”应为“嘈杂”,意为:杂乱;喧闹。C项,“相处”的“处”应读chǔ。故选D。【题目点拨】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3、1.A2.B3.B4.①首先借现象明论题,即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②然后分角度析问题,一是从文创研发的角度,提出要坚守供给底线;一是从传播方式的角度,提出文创要自信发展。③最后作总结亮观点,指出文创应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意义。5.①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挖掘年画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设计与时代接轨的文创产品。②创新传播方式。选用现代人喜欢的流行表达,让年画融入当下生活场景。③注重市场导向。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保证产品质量。【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分析的和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B项,“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导致文创产品复制雷同”错,根据原文“在市场热闹、消费者追捧的背景下,引发争议的文创可能带来了传统文化的新生,但也让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态势。文创商品的复制雷同、传播方式的低俗献媚,都会丧失文化传承的根本需求”,可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与文创产品复制雷同之间因果关系不成立;C项,“故宫作为行业领袖的应有担当是让文创融入当下生活场景,进而带动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错,根据原文“故宫文创品类从朝珠耳机、书签等‘小玩意’拓展到珠宝、美妆等多个领域,融入当下生活场景。显然,故宫文创自成一派,也带动了中国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可知是故宫文创品类融入当下生活场景,自成一派,带动了中国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并未提及是故宫作为行业领袖的应有担当;D项,“截然相反”错,材料二的观点是“文化遗产再创造的最终意义还是要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与材料三“认为文创价值的大小没有具体判断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效果”的观点并不相反,是从不同角度论述文创的发展。故选A。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B项,“因为对开放的底线不够自信,也存在低俗献媚等非议”错,根据原文“一些过火的宣传提醒我们,过于迎合观众的设计可能非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人留下缺少自信的印象”“文创商品的复制雷同、传播方式的低俗献媚,都会丧失文化传承的根本需求”,可知是对一些过火的宣传和传播方式的思考,与故宫的传播方式没有因果关系。故选B。3.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材料二的观点是“文化遗产再创造的最终意义还是要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A项,“正以不同的方式与形式、履行公共教育的职能”错,强调的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公共职能,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C项,“火锅店以乾隆《紫光阁赐宴图》为主题,推出皇宫特色的‘圣旨菜单’以及‘万寿菊花锅’”错,这不是博物馆文创,且以市场为导向,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D项,“在于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错,是支待博物馆资源融入现实,材料二说的是文创应该以文化的可待续发展为最终意义,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故选B。4.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掌握分析论证思路的解题过程:辨识文本的结构方式;给文本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与部分的论述要点;解说文本的行文思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同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材料二第一段提出论题,写“超级网红”故宫引发一系列话题,明确论题“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第二段第三段分析问题,第二段先写故宫的文创研发,引出对文创供给的思考,段末明确“供给以创意审美为底线,无论是趣味化还是高雅范,自内而外新生的力量才是艺术表达的本真诉求和创新方式”;第三段先写故宫文创的传播方式上的突破,引出对传播方式的思考,段末明确“文化顺应时代趋势被创造和利用的方式应当更加自信”;第四段思考遗产活化,段末明确“文创商品的复制雷同、传播方式的低俗献媚,都会丧失文化传承的根本需求”;第五段总结前四段内容,亮明观点“文化遗产再创造的最终意义还是要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和筛选概括的能力,同时考查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全文,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和观点态度,紧扣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内容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建议,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原文“节目将静默的文物转化为富含精神文化内涵的文艺产品”“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设计与时代接轨的‘年轻化’文创产品让‘旧文物’焕发‘新生机’,实现深层次的‘温故知新’”“‘故’与‘新’、‘旧文物’与‘新创’的平衡实现了观众与古老文明的对话,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优秀文化的弘扬开启了新纪元”,可分析出“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挖掘年画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设计与时代接轨的文创产品”;原文“故宫作为文创的先行者,在文创传播方式上常有突破。从‘雍正卖萌图’开始,故宫的文物有了‘深入民间’的温度和‘与民同乐’的态度,故宫持续的‘花式卖萌大法’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流行表达”“故宫文创品类从朝珠耳机、书签等‘小玩意’拓展到珠宝、美妆等多个领域,融入当下生活场景”,可分析出“创新传播方式。选用现代人喜欢的流行表达,让年画融入当下生活场景”;原文“其实,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类似的创新之举价值几何,没有具体的判定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的效果导向”“只要在保证文化传承、创意融合的同时,保持质量稳定,与民众生活贴近,得到大众认可,皆是可以接纳的”,可分析出“注重市场导向。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保证产品质量”。【题目点拨】此类试题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4、C【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就是有语境的排序题,然后根据语境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并根据前后的语境来确定前后句,再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代词等确定小句子之间的关系。这段文字出自《钱理群:鲁迅是具有民族精神源泉性的作家》,语段主要是说作家对于民族的意义,全语段分两层。①⑤②④是第一层是说鲁迅这样的作家不简单,③⑥是第二层说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至今仍受英国人的高度敬仰,这就可以把六个句子分为两个部分;从后面的语境来看,“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可见前面应是说英国的莎士比亚,这就说明③⑥应放在最后,这就排除AD两项;再看前面的语境,前面说“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这是说鲁迅对我们民族的价值,应该是鲁迅的价值所在,①不可能是第一句,排除B项。故选C。【题目点拨】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①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③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5、1.C2.用典贴切。借大树将军与召公的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②运用拟人。“思”“忆”,运用拟人手法,暗指百姓对施德政者的怀念,表明了诗人对功业的渴望。③联想自然。由大树将军与召公,联想到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羡慕之情。【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不正确,“海鹏风”一句用典,写树枝开裂,气势如大鹏展翅惊起的风浪,意在表现诸葛亮在衰败的局势中搏风击浪,力挽狂澜。故选C。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结合注释③内容分析可知,运用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结合“思”“忆”“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分析可知,运用拟人手法,暗指百姓对施德政者的怀念,表明了诗人对功业的渴望。由大树将军与召公,联想到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羡慕之情。此联想象自然,尤为警切,乃全篇眼目。【题目点拨】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纵豆蔻词工姜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和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考查情境默写和直接默写两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授”“蔻”“夔”“蔽”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文学常识题需要学生识记、积累,根据朝代、流派等有条理地学习。《扬州慢》是课本上的诗歌,作者姜夔,难度较小,需要学生注意不要写错别字。7、1.B2.D3.C【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B项,“国与家都在讲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错误,原文意思是“讲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是中国文化,但在现实的中国不完全是这样。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D项,“经观察研究,也证明了北极是天的中心,洛阳是地的中心”错误,文本中“以洛阳为中心”是古人的主观看法,但证明不科学严谨,并不完全客观。故选D。3.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本题中,C项,“打造新时代的朝贡文明”于文无据。故选C。【题目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8、1.B2.介绍严生的身份、性格和立志苦学却屡试不中的经历,点明他的“留”是以图再举。3.C4.作者先根据古人得禄养亲和“不以三公易一日之养”,指出严生无论“留”与“归”都是为了母亲,进而得出“为其母”是一种赤子之心。再由严生的“赤子之心”推想:他以后中第为官,对父母百姓用此“赤子之心”,他必能做到两个“勿”,成为奉公守法的好官,而这正是严生母亲当年苦心劝学的初衷。所以说没有辜负太孺人苦心劝学的本意。5.交代写作的缘由,点明题意,再次对严生的行为进行鼓励。【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然后根据虚词的用法以及句中的位置进行选择。“性醇悫……苦志于学”,从文中来看,这句话的主语是“严生”,而这句话是对严生的评价,“性醇悫”意思是“本性淳厚诚笃”,“苦志于学”意思是“苦心求学”,这是对严生两方面的介绍,二者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选项中只有“而”可以表并列关系。A项,“因”意思是“于是”“趁机”“凭借”等,可以是连词、介词、副词,用在此处不合适。C项,“以”意思是“用,把,凭借”“来”“认为”,可以是介词、连词、动词,用在此处不合适。D项,“乃”意思是“于是”“竟然”等,可以是连词、副词等,用在此处不合适。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概括第①段的内容”,然后理解第一段的意思,再进行概括。“严生为余典试江南所得士,性醇悫而苦志于学,屡上春官不得意,辛酉下第后愿留都门,励业图再举”,这段话的主语是“严生”,第一个分句交代严生的身份,即作者主持江南考试所得士子;第二个分句“性醇悫而苦志于学”交代严生的性格和求学,第三个分句交代其求学之路不顺,最后两句表明严生落第后留的目的——图再举。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严生学写文章有进步,但严母仍鞭挞责罚他”错误,文中说的是“母视师所抹勒过甚,挞如前”,由此可知严母鞭挞责罚他是因为他所写文章错误过多,“抹勒”意思是“涂掉”。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析第③段中作者是如何得出‘其庶可无负’这一结论的”,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中引文,理解该句的意思,再到文中圈出能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其庶可无负”意思是他应该不会辜负其母的一片苦心;结合上文来看,作者评价说“生之留,为其母也……则生之归,亦为其母也。生其无失乎赤子之心者耶!是心也,扩而充之,其用沛然。计更阅数年,例得为令,为令者有父母斯民之责,推此心而善用之,勿姑息以养慝,勿闻誉而自喜,以此列名循良,于太孺人苦心劝学之意”,作者认为严生“留”和“归”都是为了母亲,可谓一片赤子之心;作者接着推测这种赤子之心“扩而充之”,如果为官,会将对母亲的一片心思用到百姓身上,一定能成为“循良”,而这是严生母亲教育严生的初衷,所以作者认为严生不会辜负母亲的劝学本意。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然后理解第四段的意思,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生行矣,吾无以张之,遂次其语以赠别。归时称觥萱堂,持此颂太孺人前,其庶几欣然眉翥,谓荣于绰楔之锡也”,“生行矣,吾无以张之,遂次其语以赠别”交代写作的缘由,即严生马上要走了,作者记下上面的话作为赠别;“赠别”二字点明题中“赠严生策勋序”的“赠”字;“归时称觥萱堂,持此颂太孺人前,其庶几欣然眉翥,谓荣于绰楔之锡也”意思是说严生归家后在母亲面前举杯祝寿,其母定会欣然开怀,以此表明对严生归家行为的鼓励。【题目点拨】参考译文:严生是我在江南主持考试时候考中的士子,性格淳厚诚笃并苦心求学,多次参加礼部考试而不中,辛酉年落第后愿意留在京都,以图再举。不久因想念母亲,常常夜半不能入眠。早晨来告诉我:“我要回去了。我致力于求学,都是我的母亲冯孺人教导的。我八岁失去父亲,我的母亲年方二十九,卖掉出嫁时候的衣服饰品,替我选择老师来教授我读书。我禀性最是鲁钝,每次从学堂归来,我的母亲都是拿着烛火等候,要求我再诵读白天所学的书,不能成诵就马上加以鞭打,不会有一点点的宽恕,之后自己又是涕泪纵横说:‘你的父亲因为苦学而遭遇疾病,没有实现志向就死掉了。我希望你能够成就你父亲的志向。现在怎么竟然像这样!’等到我学习写文章的时候,回去呈上所写的文章,母亲看到老师涂改太多,依然像之前那样鞭打我。因此我小的时候望着室门而惴惴不安,至今想起,仍是依依有思慕之意。现在我的母亲已经七十六了,之前官吏替她请求表彰,母亲不允许。我没有能够获得定点成就来承欢母亲膝下,又远离母亲无法奉养母亲,我内心如何能安?所以现在我决定回去了。”我听了之后,肃然起敬说:“您的母亲是贤母啊!兼有慈母和严父的能事。而你真挚的性情又是值得崇尚的啊。”古人得到俸禄来奉养双亲,就为奉养母亲而开心,你留下来,是为你的母亲。然而古人不因公务影响对父母的奉养,那么你归去,也是为你的母亲。你可以说是没有失去赤子之心啊!这种赤子之心,扩大开去令人感动啊。估计将来经历数年,按例得以为令,身为县令要把百姓当作父母奉养,将对母亲的心思推广开来,并好好用它,不会没有原则的蓄养奸邪,没有听到赞誉而沾沾自喜,凭借这个列于循良的官吏之中,对于太夫人的一片良苦用心可以说是没有辜负了。你应该致力于汲取古代的悠远深思,来使百姓的生活富足。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虽是微小之事,又怎能污秽你的心胸呢?你即将离开,我没有用来为你饯别的,于是记录上面的话来为你送别。你归家之后可以在母亲面情恭祝长寿,可以拿着这篇文章在太夫人面情诵读,她应该会欣然开怀,认为这个比获得表彰更为荣耀。9、1.B2.C3.①历史(史学)价值;②文化价值;③艺术价值;④社会价值。【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A项,“多为方形地面式木骨泥墙建筑,分单、双、三间不等,面积多为15—25平方米”根据原文应为晚期圆形围墙阶段。C项,“石峁遗址是我国已知规模最大的夏代早期城址”错误,原文说的是“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选项说法不准确。D项,“共有两个室墓组成”错误,原文说的是“墓室由前室、后室和两个侧室组成”。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C项,“影响了夏代的绿松石‘龙’以及商周青铜礼器的艺术构思和纹饰风格”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也可能影响”。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与“考古发现的价值”有关的句子是:材料二“首次在嫩江流域揭露和明确了史前聚落的形态,对于中国史前考古的聚落研究具有特定的意义”;材料三“精美石雕改写史前艺术史”;材料四“泉沟一号墓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唯一的一座吐蕃时期壁画墓,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影响,图像内容凸显出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墓主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关系,说明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据此分条概括即可。【题目点拨】信息筛选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10、1.A2.D3.C4.(1)邻近的县城修造器械,官吏们交替监督责令,日夜喧闹,但还是完成不了。(2)你们如果想归附他,谁能制止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呢!5.对比突出魏德深从容不迫而把器械备办完成的才能;为元宝藏嫉妒陷害魏德深的举动埋下伏笔。【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意思是“他的父亲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长。他治理地方喜好清静无为,不采用严厉的办法而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圈出句子中名词、代词,如“毗”“郁林令”“德深”“隋文帝”“挽郎”等,然后根据句意、语法进行排除。“为”是动词,宾语是“隋文帝挽郎”,动宾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C项。“迁”是动词,宾语是“贵乡长”,故在“乡长”后断开,排除B项。“书佐”是官职,与前面“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都做“历”的宾语,且“以能迁贵乡长”的主语都是“德深”,不是“书佐”,故排除D项。故选A。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古代使臣奉皇帝命令出使外国”错误,“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未必是“出使外国”。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四处逃窜的人也纷纷回家了”错误,原文“自德深至县……逃窜之徒,归来如市”,“逃窜之徒”指的是逃犯,“归来如市”是指这些潜逃在外的犯人因受到魏德深的影响,纷纷前来自首。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第一句中,“营造”,修造器械;“递相”,交替;“督责”,监督责令;“济”,完成。第二句中,“必”,表假设,如果;“归”,归附;“相禁”,宾语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