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湖北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二)(解析)湖北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二)
1.文言文阅读。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⑤伤,不禽二毛⑥。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⑦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⑧,不鼓不成列。”子鱼曰:“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若爱重伤⑩,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节选自《子鱼论战》)①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摆好阵势。③既: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重:重复、再次。⑥禽:通“擒”,俘虏。二毛:指代老人。⑦隘:险隘的地形。⑧馀(yú):后代。⑨勍(qíng):强而有力。⑩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国人皆咎公______
②不以阻隘也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______
A.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B.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C.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D.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3)翻译句子。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长勺之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鲁庄公“______”;泓水之战中,子鱼认为宋国失败的原因是宋公“______”。(每空限填原文三个字)
(5)齐鲁长勺之战和楚宋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请谈谈你的看法?
2.文言文阅读。
晋侯①复假②道于虞③以伐虢④。公曰:“吾享祀丰絜⑤,神必据⑥我。”对曰:“。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⑦,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⑧以荐馨香⑨,神其吐⑩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有删改)①晋:国名。晋侯:晋献公。②复假(jiǎ)道:又借道。③虞(yú):国名,姬姓。④虢(guó国):国名,姬姓。⑤丰絜:“絜”同“洁”,丰盛洁净。⑥据:保佑。⑦冯依:“冯”同“凭”,依据。⑧明德:使德明。⑨馨香:指黍稷。⑩吐:指不食所祭之物。腊:岁终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腊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则非德,民不和:______
②灭之,执虞公:______
(2)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B.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C.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D.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宫之奇以其族行。
(4)本文虞公和《曹刿论战》中鲁庄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国家,从《曹刿论战》中“______”可知。本文从“______”可知。(用原文作答)
(5)本文虞公为什么会灭国?这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公权①,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②。穆宗政僻③,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②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④曰:“此浣濯⑤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⑥,为之股栗⑦,公权辞气不可夺。
③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①公权:即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书法家,诗人。②拜右拾遗:被封为右拾遗。右拾遗,官名。③僻:不正,乖僻。④袂:衣袖。⑤浣huàn濯:洗。⑥周墀:唐朝宰相、书画家。同对:一同答对。⑦股栗:害怕。
(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B.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C.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D.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无以加焉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B.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C.人以为不孝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乃令公权题于殿壁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
②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柳公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⑤若匝匝⑥,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⑦田,如珠倾,如马骧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也。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解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zhá):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夜雨有作
[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
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王子猷偏厚此君,未免挂一漏一。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承雨有声______
②声假雨也______
③则蕉亦默默静植______
④以伺雨______
(2)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3)翻译下列句子。
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4)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请用材料一中的语句回答。
(5)阅读材料二《夜雨有作》,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7)积累链接:请默写郦道元《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深秋幽寂的句子。
5.阅读下面,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公等遇雨
B.其真无马耶其视下也
C.虽有千里之能安知鱼之乐
D.执策而临之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本文标题的意思是“谈谈对千里马的认识”。
B.本文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的“文道合一”等散文写作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
C.“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文章第一段结尾的“也”字暗含了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D.在结尾运用反问句式,感情强烈,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讽刺和控诉。
(4)结合上文和下列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他们对人才问题所持观点的差异。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①之河;盈握之璧②,不必采于昆仑③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解释]①孟津:在今河南省内,是古代黄河有名的渡口。②盈握之璧:大玉璧。③昆仑:古代盛产美玉的山。
6.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出师表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以光先帝遗德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B.悉以咨之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至于斟酌损益益慕圣贤之道
D.若无兴德之言当余之从师也
(2)翻译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选文前部分重在动之以情,后部分重在晓之以理,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B.选文“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始终,可看出诸葛亮的忠心是出于个人的知恩图报和忠君思想。
C.③④段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贤和能,是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D.在谈及两汉的历史经验时,摆出先帝“叹息痛恨”,意在激发刘禅继承先帝的经验做到亲贤远佞。
(4)阅读选文与材料链接,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
②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诸葛亮传》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
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
(节选自《新唐书杜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
B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
C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
D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杜牧才能突出,受人赏识。他考中进士科,又中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奏他担任江西团练府巡管,宰相李德裕一直认为他是奇才。
B.杜牧议论时局,切中要害。藩镇官员傲慢不守法度。杜牧认为这样的时局是长庆以来朝廷政策导致的,提出处理藩镇问题的建议。
C.杜牧颇有谋略,献计败敌。他劝说李德裕在夏季进攻匈奴,他的这项建议受到采纳。后来,他献计给李德裕,击败了刘稹。
D.杜牧性格刚正,气节不凡。他博通古今,敢于纵论天下大事,也善于剖析利弊,但是由于他正直坦率,当时没有人帮助他。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
②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
8.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许:要答应
B.请广于君广:扩充
C.故不错意也错意:错误领会
D.长跪而谢之谢:道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3)下面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写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斗争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
B.安陵君和唐雎都断然拒绝了秦王“易地”的要求,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高潮部分,正因为被拒,所以秦王才“怫然怒”。
C.对话是本文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话,鲜明表现人物个性。唐雎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秦王以势压人、前倨后恭,形象鲜明,跃然纸上。
D.“不说”“怫然怒”“色挠”三个词语反映秦王情绪的变化,同时也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行为的反应,颇具戏剧性。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讲出专诸、要离、庆忌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吏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爵,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五月朔,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B.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C.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D.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对他劝降,最终都没有投降。
B.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投降,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
②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B.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C.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D.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岳飞的父亲常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有时耕种别人的土地,别人就干脆把土地割让给他耕种。
B.岳飞天生有惊人的力量,刚满二十岁,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
C.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多数人,与人商定计谋后再战斗,而且喜欢突然袭击敌人。
D.岳飞治军严明,有一个士兵拿了老百姓的一缕麻来捆绑草料,结果岳飞将他斩首示众。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②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1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①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②,三黜名惭柳士师③。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解释:①十年前他和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被贬放湖湘远郡。两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阳分手,诗即为此而作。②[黄丞相]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③[柳士师]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
(1)下列对两首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诗首联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
B.诗尾联“桂江”“连山”并无相连,但山水相望、思念相牵。寄离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而意余言外。
C.诗以“沉舟”“病树”自比,充满哲理,尽显慷慨昂扬的气概。诗用虚实结合表述不渝的情谊。
D.两诗都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2)诗颈联一个“并”字,一个“尽”字,写得十分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两诗的颔联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但要表述的感情却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客见赵王①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姬,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②,而社稷不血食③,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曰:“郭偃④之法,有所谓柔痈⑤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痈者,便辟⑥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③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④郭偃:春秋时期晋文公的首席大夫,一手主导当时晋国社会的改革。⑤柔痈:比喻媚君祸国之人。⑥便辟:亲近宠爱者。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未得相马之工也相:察看,判断
B.必将待工待:等待
C.举错非也错:错误
D.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枉:违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A.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B.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C.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D.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说客认为选马要等相马之人,那么治理国家更需要物色贤明的大臣。
B.赵王没有让建信君去相马,是因为他不懂相马,而且要处理国家大事。
C.赵王宠幸的人如果能在宫中轻易满足欲望,那么他们更会在外面贪赃枉法。
D.说客想要提醒赵王,媚君祸国的人往往就是君王所亲近、所溺爱的人。
(4)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
1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魏舒,宇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别居。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郸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准,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
不修常人之节,不为皎历之事,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性好骑射,著韦衣①。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又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共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奈,郡上计擦“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恐不第,劝令不就,可为高名耳。舒曰:“!”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邺。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楼被⑥而出。同僚亲无清论者威有愧色,谈者称之。
(选自《晋书。魏舒传》,有删减)①韦衣:皮制的上衣,古时多为山野之民所服。②上计擦:古代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③察孝康:选官制度,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在孝廉方面的考察。④濮被:用包袱襄束衣被;卷盖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我愿毕矣毕:完毕、结束
B.常振其匮乏振:振作
C.于是自课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D.非其才者罢之罢:罢免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身长入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A.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B.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C.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D.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魏舒幼年丧父,被外祖父宁家抚养成人,外祖母认为他长大后能成为尊贵之人。
B.魏舒不修常人之节,不做沽名钓誉之事,总是宽容他人,始终不揭别人的短处。
C.太原王见魏舒没能让妻儿免于饥寒,经常帮助他,魏舒没有推辞就接受了。
D.魏舒努力学习,一百天学习了一门儒家经典,因为出对了计策就升官了。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窃不就之高双为己荣乎!
14.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①。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今天以吴赐越,其越可逆天乎?且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②,使者去,不③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准,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④,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①平:讲和。②执事:范蠡自称。③不:同“否”。④胙:祭祀用的肉。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吴王已盟黄池盟:缔约联合
B.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成:讲和
C.吴士民罢弊罢:停止
D.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膝:用膝盖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A.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B.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C.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D.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越王乘吴王去北部会合诸侯时,进攻吴国,吴国大败,吴国太子也被杀了。
B.吴王已经与诸侯订立盟约,便派人向越国求和,越王审时度势便答应了。
C.后来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又战败,吴王立刻又向越王求和,越王马上拒绝。
D.越王后来不忍心杀死吴王,便许诺给他一个好的安置,吴王谢绝,而后自尽。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15.文言文阅读。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④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
(节选自《泽山杂记》)①倜傥:洒脱,不拘束。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测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清即持所假书______
②即以书还生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即还书
B.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即还书
C.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即还书
D.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即还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
(4)同样是无书可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余”和本文的景清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读了本文,说说你是否赞成景清的做法?为什么?
16.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①督诸军军郿②,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③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①真,指曹真,魏国名将。②郿:郿县。③司马宣王:司马懿。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帝遣真督诸军军郿军:屯兵
B.亮惩于祁山惩:失败
C.从子午道南入南:向南
D.帝自幸其第省疾省:减少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A.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B.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C.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D.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诸葛亮神机妙算,兵出祁山,所向披靡,安定民杨条自缚投降。
B.曹真与司马懿两路大军协同伐蜀,但遭遇恶劣天气,无功而返。
C.魏明帝对曹真的军事才能十分欣赏,多有赏赐,并且言听计从。
D.曹真这个人带兵打仗,一向能与官兵同甘共苦,很受部属拥戴。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17.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谓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欲治其谤讪之罪。魏征谏曰:“贾谊当汉文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上曰:“朕罪斯人,则谁复敢言?”乃赐绢二十匹。他日,征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①时之豁如。”上乃更加优赐,拜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上曰:“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言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俟我邪!”是日。黜万纪,使还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①曩:nǎng,过去,以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
A.乃可其意邪可:适合
B.拜监察御史拜:拜访
C.卿未尝进一贤进:推荐
D.卿欲以桓、灵俟我邪俟:等待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
A.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
B.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
C.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
D.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
A.皇甫德参上书激怒了唐太宗,唐太宗准备治他诽谤之罪。
B.魏征认为皇帝近来不喜直谏,希望他像原先那样豁达。
C.唐太宗接受魏征的谏言,多次给予他优厚的赏赐。
D.唐太宗不满权万纪不进贤才而专言税银之利,罢免了权万纪的官职。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
1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会东南风急,悉烧操船,军遂败。使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
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夫以韩信敌陈余,犹以猛虎当羊豕尔。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其与广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盖谦以求言之词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禽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胜矣。不然,何以为信、瑜?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绝其粮道绝:断绝
B.乃敢引兵遂下引:率领
C.悉烧操船悉:全部
D.恨其兵少恨:仇恨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A.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B.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C.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D.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成安君陈余没有听从广武君用奇兵堵塞井陉口来防范韩信军队的建议。
B.周瑜按照黄盖火攻战术,巧借东南风,在赤壁烧毁了曹操的所有战船。
C.孙权指出曹操贸然进军的四个弊端,坚信自己用不多的军队可以打败曹军。
D.认为韩信和周瑜一定可以依据当时的作战情况,想出能取胜的锦囊妙计。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广武计行,信且成禽,信盖自言之矣。
19.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节选自《唐语林》,有改动)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遂笑而释之释:释放
B陈禽于旌门陈:摆放
C,人不堪命堪:能忍受
D.宁可得乎宁:怎么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
A.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
B.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
C.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
D.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的一项是______
A.高祖指责苏世长归顺迟了,苏世长用擒鹿的比喻来为自己辩护,最终说服了高祖。
B.高祖认为苏世长说不快乐是发狂的表现,但苏世长认为于私是狂,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就是忠心。
C.苏世长不知宫殿是高祖建造的,认为是隋炀帝所作,因此直言进谏,但高祖并没有生气。
D.从文章叙述的三件事,可以看出苏世长与高祖关系比较亲近,是一个能言善辩、敢于直谏,善于劝谏的忠臣。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
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惊蛰之韵
钱续坤①不知是我的错觉还是由于爱屋及乌的缘故,我总觉得春天的真正到来,实际上是在于惊蛰的那一声醒雷。
②那雷不能再早,也不能太迟,仿佛一辆准点的列车,轰隆隆地自南方呼啸而来;而下车的,就是那些淅淅沥沥的春雨。
③那雨似乎就是客居他乡的游子,经过漫长的等待,一旦回到久别而热恋的故土,一个个闪烁着亮晶晶的眸子,喜不自胜地连蹦带跳,纷纷涌着奔下云的车厢,各自寻找幸福的归宿。于是,家家户户的窗棂上,都噼噼啪啪地响起了欢快又热情的叩击声。于是,沉睡了整整一个隆冬的乡村,在今夜,彻底地失眠了。
④我也是在睡梦中,被那轰然而至的春雷唤醒的。——那雷,明快嘹亮,亢奋高昂;那雷,最懂得农人的心境和时令的金贵,每次都是来匆匆,去匆匆,只奔放地响过三五声便戛然而止;它所带来的春雨,也倏忽而短暂,落到半宿便突然打住,全没有夏雨的(①),秋雨的(②)。
⑤和着那雷声的,还有我的懒腰和一个哈欠。臃肿的冬衣不再穿了,这使身体一下子轻松了许多,精神立刻焕发出来,同时心里蓦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快到野外踏青去!
⑥田野里除了返青的麦苗,绿色还没有成为大地的主宰。不过和煦的阳光,让我油然生起许多新鲜的感受。首先是觉得那扑面而来的空气,比昨天的要清新温馨许多;还有氤氲而升的地气,如烟似雾,袅袅娜娜的,似乎想给刚刚睡醒的村庄,轻轻地擦把脸,或者淡淡地梳个妆。
⑦推开柴门远眺,先前光秃秃的树枝,竟然在一夜之间,披上了一层茸茸的新绿;沟堑和道路两旁,小草们争相破土而出,连片的青色像报纸的头条一样醒目;当然,这里还有点睛之作,那就是枝头鸟雀的啁啾、村旁公鸡的雄啼、______、_____……
⑧尤其是那田畴的油菜,早已把所有的苞和蕾,呼啦啦地绽开了,它们摆弄着婀娜的身姿,举着杏黄的小旗,摇摇地站在山坡上,河岸边,不时地询问过路的微风:“你们看见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其实它们还不知道,自己就在那可爱的春天里!
⑨有人说,惊蛰不仅仅是雷声的事情。的确如此,雷声响了,蠢蠢欲动的还有蛰伏了一个寒冬的虫子。在泥土里穿梭的蚯蚓,在池塘边鸣叫的青蛙,在树林中觅食的松鼠,全都精神抖擞,使春天这张报纸的版面顿时鲜活起来。无怪乎作家苇岸这样感叹:“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⑩由于远眺的时间长了,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双脚,已经植入到大地的深处,并且长出了粗壮的根来。——有了惊蛰友善的提醒和春雨酥绵的润泽,我想总有一天,我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1)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充到第④段的括号里。(填序号)
A.缠绵悱恻
B.喜怒无常
(2)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续写两个恰当的句子,与前面画波浪线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3)细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从哪些方面描绘了“惊蛰之韵”?
(4)由“惊蛰之韵”我们想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亮相,与节气相配的古诗词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传达给了全世界。请在下列诗句后填上与之相配的节气。
A.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积累链接:请写出许浑《咸阳城东楼》一诗的首联。
21.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亲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鲁施氏有二子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美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逐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面:在脸上
C.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反:通“返”,返回
D.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心是:正确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
C.皆以美于徐公二子以实告孟氏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
(3)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甲文中邹忌敢于进谏,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忠臣;齐威王乐于采纳谏言,是一位开明的君主。
B.甲文中邹忌以日常小事推进到治国道理的论说方式,能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乙文启示我们待人处事一定要看准时机,认清对象,否则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D.乙文用类比手法,借施氏二子与孟氏二子“道同而功异”故事说理,构思巧妙。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2.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⑥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同“堡”。⑥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上自劳军______
②天子乃按辔徐行______
③赵王让李牧______
④使他人代将______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4)两文都谈到了治理军队。在这方面,两人有什么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5)两文在塑造人物时,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试从甲、乙两文中各举一例进行分析。
2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惠子相梁惠子相①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②,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③④。于是鸱⑤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①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②鹓鶵(yuānchú):鶵,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实: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④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⑤鸱〔chī〕:鹞鹰。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是鱼之乐也[是]判断动词,与“非”相对。
B.子固非鱼也[固]本来。
C.鲦鱼出游从容[从容]悠闲自得
D.请循其本[循]追溯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安知鱼之乐/尔安敢轻吾射
B.子之不知鱼之乐/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请循其本/其真无马耶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取一葫芦置于地
(3)下列对《饮酒》(其五)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叙写心净无尘的悠然之境;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描写归隐田园的悠然之态;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抒发艳羡群鸟的悠然之趣;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议论感悟人生的悠然之意。
(4)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_
A.庄子固执地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B.惠子认定庄子不可能知道“鱼乐”,是他客观理性的分析与判断。
C.庄子巧辩从容不迫,体现了他幽默、诙谐的个性和超然的心境。
D.惠子力辩咄咄逼人,体现了他热衷功名的性格和世俗功利的心态。
(5)下面对《惠子相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唯恐不及。
C.“鸱得腐鼠”,是庄子对惠子醉心功名丑态的辛辣嘲讽。
D.庄子巧用比喻,含蓄地劝惠子不要醉心于功名利禄。
(6)用“/”给《惠子相梁》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4.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日:“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尝日:“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选自《宋史●庞安常》)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已能通其说通:通晓
B.言之不祥祥:同“详”,详细
C.尝试有功功:功效
D.活人无数活:活的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一项是______
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A.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B.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C.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D.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庞安时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不忘,并且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
B.庞安时认为世上的医书,他基本上都看过,只有扁鹊的《难经》比较深奥。
C.庞安时结合《难经》《内经》两书来医治病人,没有什么疾病是他治不好的。
D.庞安时处处为病人着想,被他治愈的病人拿钱来感谢他,他也只取自己应得的。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参考解析
1.怪罪、归罪、指责
凭借
D
忠之属
未知战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咎:怪罪、归罪、指责;
②句意: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以:凭借。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
“君未知战”表述子鱼的看法,句意表述完整,在其后断一处;
“勍敌之人”点明对方的情况,“隘而不列”点明作战的有利条件,即体现“天赞我也”;
故断为: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彼众我寡,对方人多我方人少;及,趁;既,全部;济,渡河。句意: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曹刿论战》原文“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曹刿认为鲁庄公做到了“忠之属”,即通过合情合理的处理大大小小的案件,得到百姓的拥护,做好了分内的事,可以凭借此去作战。
根据本文第二段“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可知,在子鱼看来宋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不懂得利用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的时机,结果失败,即“未知战(不懂得作战)”。
(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根据《曹刿论战》原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鲁庄公听从曹刿的建议,把握住了作战时机与追击的时机,战胜了齐国;
根据第一段“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不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可知,宋襄公没有听从司马的建议,错失了利用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的时机,错失了楚军未排好阵势的时机,结果宋军大败,可见泓水之战宋公不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错失战机。据此表述即可。
解析:
(1)①怪罪、归罪、指责;②凭借。
(2)D
(3)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4)忠之属未知战
(5)长勺之战鲁庄公能接受曹刿建议,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错失战机,因此失败。
参考译文: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
“而”的用法:
①学而不思则罔。(而:表示转折关系)
②温故而知新。(而: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而:表示修饰关系)
④博学而笃志。(而:表示并列关系)
2.和乐
代词,代虞国。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那么没有道德,老百姓就不会和乐。和,和乐;
②句意: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之,代词,代虞国。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鬼神不是人讲感情,只依从有道德的人。“臣闻之”总领这个句子,其后应该停顿,“鬼神非人实亲”是对上文虞公“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这一观点的否定,后面应该停顿,“惟德是依”是宫之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了“德”的重要性。所以,正确的停顿应为: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以,带着。行,离开。此句译为: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比较阅读的能力。《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这说明鲁庄公深信“神”能保佑自己国家;本文中“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的意思是“我祭祀时既丰盛又洁净,神灵一定保佑我”,说明虞公也深信“神”能保佑自己国家。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启示。从文中宫之奇的话“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虞公的行为“弗听,许晋使”,以及事情的结果“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可知,虞公灭国的原因就是失去“德”。文章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的紧密关系,“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宫之奇提醒虞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于神灵,而虞公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最后导致灭国。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小国要互帮互助,才能不被大国吞并。虞公被捉的结果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解析:
(1)①和乐;②代词,代虞国。
(2)B
(3)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5)失去“德”。启示:小国必须互相支援,才能不至被大国侵略和吞并;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等。
参考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来攻打虢国。虞公说:“我祭祀时既丰盛又洁净,神灵一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人讲感情,只依从有道德的人。那么没有道德,老百姓就不会和乐,神灵也不会保佑。神灵所依靠的,就是有道德的人。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且向神灵献上圣明和美德,以黍稷等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从,答应了晋国的使者。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说:“虞国不会有举行腊祭的机会了。在这次行动之后,晋国不需要再次打仗了。”冬天,晋灭掉虢国。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
文言文断句首先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意思可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3.A
C
(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再结合语法等进行断句。本句句意为:君主应该起用贤良的人才,贬退不贤之人,采纳谏言,赏罚严明。其中“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是并列关系。据此断句为: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不同,动词,增加/名词,益处;
B.不同,动词,接连/名词,类;
C.相同,动词,认为/动词,认为;
D.不同,副词,于是/副词,竟然。
故选:C。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能能力。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字词:咏,颂扬;唯,只有。句意:学士们都纷纷颂扬宗帝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说话。
②重点字词:对,回答;股,大腿;栗,颤抖;辞,言辞;夺,改变。句意: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但柳公权理直气壮。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依据①段“十二能为辞赋”可知,他天资聪颖;依据①段“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和②段“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可知,他笔谏穆宗帝、不赞帝之俭德可看出他人品很好、正直敢言、刚正不阿;依据③段“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可知,达官贵人都热衷求得他的作品,可见他的书法造诣极深,声名远播。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解析:
(1)A
(2)C
(3)①学士们都纷纷颂扬宗帝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说话。
②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但柳公权理直气壮。
(4)①“十二能为辞赋”、续文宗帝诗可看出他天资聪颖、极有文采;②他笔谏穆宗帝、不赞帝之俭德可看出他人品很好、正直敢言、刚正不阿;③达官贵人都热衷求得他的作品,可见他的书法造诣极深,声名远播。
参考译文:
柳公权字诚挚。自小就爱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辞闲吟。元和年间,中进士。初仕为秘书省校书郎。唐穆宗继位,柳公权进京回奏政务,穆宗召见,对他说:“我还在佛寺中见到你的字迹好,很长时间就想见到你。”当日就晋升他为右拾遗补翰林学土之职。唐穆宗行政淫乱、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如何拿笔才可以至善至美,柳公权回应说:“拿笔的方式,全取决于认真,心正那技法当然至善至美。”皇上满面愧色,了解他他是使用技法来开展劝导(自己)。柳公权历事穆宗、敬宗、宗三朝,都在宫里出任侍书之职。
文宗思念他又召他为侍书,不久又充任翰林书诏学土。有次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说起汉文帝的恭谨俭约,文宗举起自己的衣神说:“这件衣服E经洗过多次了。”学上们都纷纷颂扬皇帝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没说话。皇帝留下他询问原因,他回答说:“君主应该起用贤良的人才,贬退不贤之人,采纳谏言,赏罚严明。至于穿洗过的衣服,那只不过是小节罢了。”当时周墀同答对,替他感到害怕,柳公权语言的气势却没有改变。
柳公权最初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广泛浏览近世各家笔迹,形成自己遒劲、妩媚的书风,自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