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2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A.300万年 B.170万年 C.70﹣20万年 D.3万年2.(2分)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3.(2分)《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4.(2分)“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5.(2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这反映出商代()A.手工业的新发展 B.私有观念的产生 C.农业技术的进步 D.赋税负担的繁重6.(2分)重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最终成就霸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宋襄公7.(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说明当时的社会特点为()A.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B.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C.王室衰微、大动荡、大变革 D.铁制工具和牛耕开始了普遍使用与推广8.(2分)作家余秋雨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大禹 B.李冰 C.蒙恬 D.李春9.(2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言论出自()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庄子10.(2分)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如图货币在全国统一通行。这一货币是()A.“五铢”钱 B.“半两”钱 C.蚁鼻钱 D.交子11.(2分)秦朝灭亡后,爆发了一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项羽势力弱小,一味依赖武力 B.战争持续了四年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战败,自刎而亡12.(2分)与“巨鹿之战”、“垓下战役”有关的人物是()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13.(2分)西汉时期,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14.(2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A.窦宪、窦固 B.卫青、霍去病 C.窦固、霍去病 D.窦宪、卫青15.(2分)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16.(2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辟17.(2分)历史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下列历史事件与影响之间的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A.黄巾起义——直接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B.郡县制创立——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族的联系 D.秦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18.(2分)2020年,“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还提出“治未病”的理论,他是()A.神农氏 B.扁鹊 C.张仲景 D.华佗19.(2分)“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A.霍去病 B.诸葛亮 C.周瑜 D.司马炎20.(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时期,其间曾经短暂统一过全国的政权是()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北魏21.(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是()A.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22.(2分)《资治通鉴》中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段话反映的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改用汉姓 D.禁穿胡服23.(2分)《资治通鉴》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对鲜卑贵族说:“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据材料判断()A.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提高鲜卑族的地位和扩大影响 D.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24.(2分)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A.顾恺之 B.司马迁 C.祖冲之 D.王羲之25.(2分)“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A.精耕细作 B.顺应天时 C.多施肥料 D.开垦荒地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26.(15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如表材料春秋后期:老子道,孔子仁;战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强调以法治国;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老子和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来评价孔子。(2)依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代表人物著书立说这一事件的名称。(3)依据材料可见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态度不同,但目的相同,请问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西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罢黜百家(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实际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7.(20分)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实行郡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郡的行政长官称为郡守,军事长官称为郡尉,万户以上县长官称县令,不满万户则称县长。县令(长),同时设县尉主管军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此外,乡下设亭,亭下设里。乡设三老,分掌地方教化、诉讼、赋税等事务。材料三: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颁布法令,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汉帝国走向强盛。——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材料四:秦朝汉朝思想焚书坑儒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统一政权的精神支柱。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改革币制,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平抑物价。军事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大败敌军,收复黄河以南土地。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敌军的战争,获得大胜(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材料中所述的历史乱象的相关制度。(2)根据材料二,写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及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打击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4)材料四表格中汉朝维护思想统一的措施是什么?秦朝统一后的货币名称?秦汉共同面对的“敌军”是哪一少数民族?(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28.(15分)阅读表格内容,完成任务。建立时间朝代人物内容结果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商纣王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豪华宫殿,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周武王联合众多部落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公元前1046年西周周厉王周幽王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为政贪婪腐败,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周幽王时期朝政腐败激起百姓怨愤,最终致使西周灭亡。公元前221年秦朝秦始皇秦二世秦始皇在位时期,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秦二世即位,凶残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公元前207年秦被人民起义推翻了其短暂的统治。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80﹣120)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2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A.300万年 B.170万年 C.70﹣20万年 D.3万年【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知道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2.(2分)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注意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相关史实。【解答】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人、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题目给出的“元谋人、河姆渡人、炎帝与黄帝。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3.(2分)《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认同观念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题干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了心理支持;BCD项内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认同观念的相关史实。4.(2分)“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知道夏、商、西周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的暴政。【解答】根据材料“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引来武王正义师,西周灭在前77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B项正确,排除A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材料不能体现“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2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这反映出商代()A.手工业的新发展 B.私有观念的产生 C.农业技术的进步 D.赋税负担的繁重【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商朝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商代有了粮仓,还为农田施肥,C项正确,与手工业无关;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商朝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6.(2分)重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最终成就霸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宋襄公【分析】本题考查齐桓公。【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公元前651年,标志着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选:B。【点评】本题以管仲改革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争霸的史实。7.(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说明当时的社会特点为()A.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B.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C.王室衰微、大动荡、大变革 D.铁制工具和牛耕开始了普遍使用与推广【分析】本题考查东周时期的时代特征,知道东周时期的社会特点为王室衰微、大动荡、大变革。【解答】据“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不过,东周时期的社会特点为王室衰微、大变革,诸侯争霸。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2分)作家余秋雨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大禹 B.李冰 C.蒙恬 D.李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重点掌握都江堰的修建者与影响。【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又能灌溉,不知饥馑”,两千多年来。故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李冰,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9.(2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言论出自()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庄子【分析】本题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为切入点,考查老子的相关知识。【解答】依据所学知,“祸兮;福兮,它反映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选:B。【点评】注意识记春秋战国时期重要思想家的各自主张。10.(2分)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如图货币在全国统一通行。这一货币是()A.“五铢”钱 B.“半两”钱 C.蚁鼻钱 D.交子【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A.“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故A项错误;B.秦朝建立后,废除六国货币,在全国通行;C.蚁鼻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故C项错误;D.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1.(2分)秦朝灭亡后,爆发了一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项羽势力弱小,一味依赖武力 B.战争持续了四年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战败,自刎而亡【分析】本题考查楚汉之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史称“楚汉之争”,却刚愎自用。A说法错误;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力量逐渐由弱变强,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突围后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楚汉之争,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楚汉之争的交战双方和结果。12.(2分)与“巨鹿之战”、“垓下战役”有关的人物是()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分析】本题考查项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巨鹿之战”、“垓下战役”。【解答】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攻取咸阳,之后项羽与刘邦决战于垓下,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选项B符合题意、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项羽的相关知识。13.(2分)西汉时期,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文帝的统治措施等知识。汉文帝生活简朴,爱惜民力,主张节俭治国。【解答】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对即位时,他拒绝接受。对修建他的陵墓、银、铜等。文帝以身作则,生活简朴、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秦始皇统一六国,排除A、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排除B,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文帝的统治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4.(2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A.窦宪、窦固 B.卫青、霍去病 C.窦固、霍去病 D.窦宪、卫青【分析】本题以诗词为切入点,考查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解答】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获得大胜,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汉朝的大一统措施。15.(2分)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武中兴局面相关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定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还合并郡县,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B项正确、景帝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排除AC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武中兴局面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6.(2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辟【分析】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知道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西域都护的设置。【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征发粮草。西域都护的设置,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西域都护,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7.(2分)历史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下列历史事件与影响之间的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A.黄巾起义——直接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B.郡县制创立——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族的联系 D.秦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巾起义、郡县制的创立、张骞通西域和秦统一全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历史事件与影响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正确对应的相关史实。【解答】A.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但是没有直接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排除;B.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B项历史事件与影响之间的因果联系对应错误;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族的联系,C项历史事件与影响之间的因果联系对应正确;D.秦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D项历史事件与影响之间的因果联系对应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黄巾起义、郡县制的创立、张骞通西域和秦统一全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18.(2分)2020年,“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还提出“治未病”的理论,他是()A.神农氏 B.扁鹊 C.张仲景 D.华佗【分析】本题考查东汉名医张仲景,掌握相关史实。【解答】A.神农氏尝百草,排除A项。B.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已经懂得用针刺、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排除B项。C.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他还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故C项正确。D.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注意区分不同时期各个名医的贡献。19.(2分)“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A.霍去病 B.诸葛亮 C.周瑜 D.司马炎【分析】本题考查了诸葛亮,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解答】想材料可知,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到死方休罢了。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诸葛亮,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20.(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时期,其间曾经短暂统一过全国的政权是()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北魏【分析】本题考查西晋统一全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短暂的统一指的是西晋时期,西晋灭掉吴国,统一全国;曹魏只是灭掉蜀,排除A项,多次进行北伐,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的相关史实。21.(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是()A.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分析】本题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切入点,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点。【解答】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表现有,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织布、冶铸、造纸,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ABC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史实。22.(2分)《资治通鉴》中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段话反映的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改用汉姓 D.禁穿胡服【分析】本题以《资治通鉴》中记载为切入点,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以土德王。夫土者,万物之元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3.(2分)《资治通鉴》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对鲜卑贵族说:“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据材料判断()A.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提高鲜卑族的地位和扩大影响 D.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分析】本题以“《资治通鉴》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对鲜卑贵族说:“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为切入点,考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复值不好文之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穿汉服,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采用汉族的官制;学习汉族的礼法,锐意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迁都的原因、影响以及成功的原因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4.(2分)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A.顾恺之 B.司马迁 C.祖冲之 D.王羲之【分析】本题以周杰伦创作的歌曲为依托,考查王羲之。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草、楷、行各体,自成一家。风格平和自然,遒美健秀,矫若惊龙”。在书法史上。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25.(2分)“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A.精耕细作 B.顺应天时 C.多施肥料 D.开垦荒地【分析】本题考查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由材料“顺天时,量地利。任情返道。”并结合所学可知,遵循规律,B项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的相关知识。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26.(15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如表材料春秋后期:老子道,孔子仁;战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强调以法治国;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老子和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来评价孔子。(2)依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代表人物著书立说这一事件的名称。(3)依据材料可见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态度不同,但目的相同,请问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西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罢黜百家(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实际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老子和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百家争鸣、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思想措施、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所学可得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结合所学可得出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各陈其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根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可得出秦汉加强思想控制;根据所学,“罢黜百家,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4)结合所学可知,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去其糟粕。故答案为:(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百家争鸣。(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老子和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百家争鸣、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思想措施、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知识。27.(20分)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实行郡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郡的行政长官称为郡守,军事长官称为郡尉,万户以上县长官称县令,不满万户则称县长。县令(长),同时设县尉主管军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此外,乡下设亭,亭下设里。乡设三老,分掌地方教化、诉讼、赋税等事务。材料三: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颁布法令,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汉帝国走向强盛。——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材料四:秦朝汉朝思想焚书坑儒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统一政权的精神支柱。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改革币制,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平抑物价。军事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大败敌军,收复黄河以南土地。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敌军的战争,获得大胜(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材料中所述的历史乱象的相关制度。(2)根据材料二,写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及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打击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4)材料四表格中汉朝维护思想统一的措施是什么?秦朝统一后的货币名称?秦汉共同面对的“敌军”是哪一少数民族?(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以及实行的目的、汉武帝为打击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汉朝维护思想统一的措施、秦朝统一后的货币、秦汉共同面对的“敌军”、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造成材料中所述的历史乱象的相关制度指的是分封制。(2)根据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军事长官称为郡尉。”可知;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职责明确、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等。(3)根据材料三“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削弱地方封国割据势力、限制,汉帝国走向强盛,汉武帝为打击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建立较小的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4)根据材料四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维护思想统一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秦朝统一后的货币名称是圆形方孔半两钱。(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可知,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故答案为:(1)分封制。(2)制度:郡县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职责明确、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等。(3)颁布“推恩令”。(4)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敌军:匈奴族。(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点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