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余的-概念与性质_第1页
同余的-概念与性质_第2页
同余的-概念与性质_第3页
同余的-概念与性质_第4页
同余的-概念与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同余与同余式

第一部分同余概念与性质§3.1

同余的概念§3.2

同余的性质§3.3同余的应用第三章同余与同余式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注意的常常不是某些整数,而是这些整数用某一个固定的整数去除所得到的余数.例如本月2日是星期3,那么9日,16日,…都是星期3,这是因为它们用7除后得到的余数都是2.在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也是这样的,它是以60作为除数的纪年法.这样,在数学中就产生了同余的概念.同余概念是Gauss在1800年前后创立的.§3.1同余的概念定义假定两个整数a,b对于正整数m,有a=mq1+r1,(0≤r1<m),b=mq2+r2,(0≤r2<m),并且r1=r2,那么我们就称a与b对(关)于模m同余,用符号表示为

a

≡b(modm)或a

≡b(m).假定上面的r1≠r2,我们就说两个整数a与b关于模m不同余,用符号a

≡b(modm)或a

≡b(m)表示.

例如,31≡9(mod11),31≡9(mod10).由上例可知,同样的两个数关于不同的模同余关系可能不相同.例3.2

求证:(1)如果a除以m的余数为r(0≤r<m),那么a≡r(modm);

(2)如果a≡r(modm),0≤r<m,那么a除以m的余数为r。

证明(1)由题意得可设,a=mq+r

(0≤r<m).由于0≤r<m,所以r除以m的不完全商为0,余数为r,即r=m·0+r

(0≤r<m).根据同余概念,可得a≡r(modm);(2)因为a≡

r(modm),所以由同余概念可得·

a=mq1+R

,

r=mq2+R,(0≤R<m),又因为0≤r<m,所以q2=0,即R=r.因此得

a=mq1+r(0≤r<m).即a被m除,所得的余数为r.a的对于模m的最小非负剩余注意:例3.2(1)的结果说明每一整数a恰与0,1,…,m-1中的一个数对于模m同余.通常称余数r(0≤r<m)为a的对于模m的最小非负剩余.而0,1,…,m-1则称为模m的最小非负剩余系.例3.2(2)的结果是我们以后利用同余知识解决求余数问题的依据.

例3.3

求证;如果a

≡b(modm),那么a+km≡b(modm),这里k为整数.证明:由a

≡b(modm),得a=mq1+r

b=mq2+r,(0≤r<m),∴a+km

=mq1+r+km=m(q1+k)+r

,∴a+km≡b

(modm)。两个整数同余的充分必要条件定理3.1

两个整数a,b对于模m同余的必要且充分条件是这两个数的差a-b

能够被正整数m整除,即a

≡b(modm)

m|(a-b)。证明:∵

a

≡b(modm)∴

a=mq1+r

b=mq2+r,(0≤r<m),∴a-b=mq1+r

-(mq2+r)=m(q1-q2),从而由整除的定义得m|(a-b)。

设a=mq1+r1,(0≤r1<m),b=mq2+r2

,(0≤r2<m),则a-b=m(q1-q2)+(r1-r2),

因为m|(a-b).所以m|(r1-

r2),而0≤r1<m,0≤r2<m故|r1-r2|<m,又因为|r1-r2|≥0,所以只有r1-r2

=0,即r1=r2所以a

≡b(modm)

推论

推论1如果m|(a-b),那么a

≡b(modm)

推论2

a

≡b(modm)的必要且充分条件是存在整数k,使得a

b+km(modm).(这里是等号不是同余号)定理3.1及推论2都是同余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因此也可以把它们作为同余的定义:

如果a-b

能被m整除,我们就说a与b对于模m同余.同余的这个定义与前一个定义是等价的,也就是说,既能从前面一个定义推出这个定义,也能从这个定义推出前一个定义(读者可自行证明).今后讨论与同余定义有关的问题时,灵活选用其中一个,可以使讨论简便.例3.4用同余式表示下面的说法:

(1)45,94被7除,余数都是3;(2)数a与15之差能被17整除;例3.5求证:若a≡b(modm),则a≡b+km

(modm),这里k为任意整数.证明:因为a≡b(modm),所以m|(a-b),因此m|[(a-b)-km],即m|[a-

(b+km)],所以a≡b

+km(modm).

(3)171=15+13X12;(4)数b被15除余4.例3.3与例3.5的启示在同余式的左右两边中,把一个数换成与这个数同余的数(a换成a+km,b换成b+km),同余式仍成立.例3.3与例3.5的比较:

⑴a+km≡b

(modm)并非理所当然地就有b≡a

+km(modm),仅当关系满足自反律时才能成立.⑵前者根据同余的定义证明的,而后者是应用定理3.1证明的.也就是说,在同余式的左边或右边,可以加上模的任意整数倍km,就象加零一样,即它与等式性质”在等式的左边或右边加上零,等式不变”是类似的.§3.2

同余的性质

1.同余的基本性质:在数学中,具有自反律,

对称律,

传递律的关系称之为等价关系.同余关系就是一种等价关系.也就是说,由同余的定义可以得到证明先证自反律,∵m|(a-a),∴a

≡a(modm).我们再证明传递律.由题可知m|(a-b),m|(b-c),所以由同余的定义,得到m|[(a-b)+(b-c)],因此m|(a-c),即a

≡c(modm)

.定理3.2

a

≡a(modm)(自反律).

定理3.3

若a

≡b(modm),则b

≡a(modm)(对称律).定理3.4如果a

≡b(modm),b

≡c(modm),那么a

≡c(modm)

(传递律).例3.6

求证若a≡b(modm),则(a,m)=(b,m).

证明因为a

≡b(modm),所以m|(a-b)。即存在整数q,使得a=mq+b

,设d1是a,m的公约数,则d1|a,d1|m,又因为b=a-mq,所以d1|b;再设d2是b,m的公约数,则d2|b,d2|m,因为a=mq+b,所以d2|a.因此,a,m的公约数集和b,m的公约数集相同,所以(a,m)=(b,m).从例3.6的证明,还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如果a

≡b(modm),又d能整除m以及整除a,b两个数中的一个,则d必能整除a,b中的另一个.

例3.7

求证:如果a

≡b(modm),b=

c,c

≡d(modm),那么a

≡d(modm).证明因为a

≡b(modm),所以m|(a-b),又b=c,因此m|(a-c),所以a

≡c(modm),又因为c≡d(modm),由传递性,所以a≡

d(modm).例3.7告诉我们,在讨论同余的时候,可以把等号混在同余中同时使用,即例3.7的结论可以写成a

≡b=

c

≡d(modm)P134习题3.1第1,4,5题作业

2.同余的运算性质:二个同模的同余式能够象等式一样进行加、减和乘等运算.定理3.5

设a

≡b(modm),c

≡d(modm),则

a+c

≡b+d

(modm),a-

c

≡b-

d(modm).证明:由题意,有m|(a-

b),

m|(

c-

d

),所以m|[(a-

b)±(

c-

d

)],即m|[(a±c)-

(

b±d

)],故a+c

≡b+d

(modm),a-

c

≡b-

d(modm)

.推论推论1

在同余式的两边同加上(或同减去)一个整数,同余式仍成立。即:若a+b

≡c

(modm),则a+b-

c

≡0

(modm),或a≡c-b(modm).推论3

定理3.5可以推广到有限个同余式的情况。推论2

在一个同余式中,一个项可以改变符号后移到同余式的另一边去,定理3.6

设a

≡b(modm),c

≡d(modm),则ac

≡bd

(modm).推论推论1设a

≡b(modm),c是任意整数.

则ac

≡bc

(modm).推论3设a

≡b(modm),则ak

≡bk(modm),k是任意正整数.推论2设ai≡bi(modm)(i=1,2,…,n,n>2),则a1a2…an

≡b1b2…bn

(modm).例例1

试证明一个整数能被3整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10进位数码的和能被3整除.用与例1同样的证明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整数能被9整除的必要充分条件是它的10进位数码的和能被9整除.因为10≡1(mod3),所以我们得到因此,我们知道当且仅当证明设a是一正整数,并将a写成10进位数的形式:例3.8

已知x+y≡7(mod5),x≡3(mod5),求对于模5与y同余的整数.解因为x+y≡7(mod5),x≡3(mod5),由定理3.5得x+y-x≡7-3=4(mod5),即y≡4(mod5).因此对于模数5,与y同余的整数是4+5t(t为任意整数).

例3.9巳知x≡2(mod5),

求证:2x2-x+3≡4(mod5)

证明因为x≡2(mod5),所以x2≡22

≡4(mod5),2x2≡8≡3

(

mod5),而-x≡-2(mod5),从例3.9可以看出,应用定理3.5的推论1与定理3.6的推论1与推论3,对同余式可以像等式那样进行代换.因此,2x2-x+3≡2×22-2+3≡9≡4(mod5).§3.3同余概念、性质的应用利用同余定义与性质,可以解决小学数学中的某些较难的问题,例如确定余数的大小,乘积或乘幂的末位数字问题以及整除的证明问题等等.例3.10

求下列各数被7除后的余数;(1)71427X19,(2)476.解(1)因为7≡14≡0(mod7),

71427≡6(mod7),19≡5(mod7),(2)∵47≡5(mod7),472≡52≡4(mod7),所以476=(472)3≡43=64≡1(mod7),即476被7除的余数为1.所以71427X19≡6X5=30≡2(mod7),即71427X19≡7除的余数为2;

例3.11

求1350分别被5,11除所得的余数.解因为13≡3(mod5),34≡1(mod5),所以350=348X32≡(34)12X9≡4(mod5).1350≡250=(25)10≡1010=(102)5≡1(mod11);因此所求的余数分别为4与1.又因为13≡2(mod11),25≡10(mod11),102≡1(mod11),所以例3.12把由1开始的自然数依次写下来,直写到第201位为止,就是

12345678910111213…

试问这个数除以3的余数等于几?解因为1~9写在一起构成九位数,10~99写在一起为90X2=180位数,所以由1开始的自然数依次写到99,合计为189位数,由于201-189=12,因此只需在1写到99后再写上100,101,102,103四个数.即从1开始的自然数依次写到103就构成一个201位数(由103个连续的自然数组成).因为每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除,103≡1(mod3),所以这个数除以3的余数为1.201位大数的余数问题从上面几个例题可以看到,在给定模数的条件下,对于很大的数,尤其是对于以方幂形式给出的数,利用同余的性质,可在同余的意义下使它变小,如果能在运算过程中,出现ak≡1(modm),那么对于求an被m除的余数就很方便了.乘幂Ak

的末位数字问题对于乘幂Ak

的末位数字问题,即所谓尾数问题,根据整除定义,本质上是求Ak与那个数字对于模10同余问题.实际上,若设Ak=10b+c,这里c是乘幂Ak的个位数字,则Ak≡c(mod10).由于乘幂Ak的个位数字c只能与底数A的个位数字a有关,所以我们根据0~9这十个数字自乘的规律来解决乘幂Ak的个位数字问题就显得比较简单.数字a(1≤a≤9)自乘后所得幂ak的末位数字变化规律,(见下页).

从表可以看出,当a为0,1,5,6时,a的任何次幂的个位数字都是它们本身.即a=0,1,5或6时.ak的个位数字呈现周期为1的规律性;当a=2,3,7或8时,ak的个位数字出现的规律也有周期性,其周期为4。当a=4或9时,a3,a5,a7,a9,a11,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