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结构化面试万能模板及公务员考试之数量关系_第1页
公务员遴选结构化面试万能模板及公务员考试之数量关系_第2页
公务员遴选结构化面试万能模板及公务员考试之数量关系_第3页
公务员遴选结构化面试万能模板及公务员考试之数量关系_第4页
公务员遴选结构化面试万能模板及公务员考试之数量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务员遴选结构化面试万能模板首先是面试流程:进入考场前先敲门,然后推门进去了轻声关门。然后平稳走到评委前,声音洪亮的说:“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我是第n号考生。”说完这句话之后,考官会请你坐下,祝贺你之类的套话,然后跟着他的引导去回答。一般是坐着回答,在你前面有个桌子,上面有张白纸和一支笔放着的,那是给你打草稿用的,进去先看题目,你有2分钟思考时间,这2分钟是否能够合理利用好,将是你面试成功与否的关键!我的方法是:迅速想出要点在纸上写下来,话别太多,两三个字就好,起到提醒自己的作用。但2分钟时间很短暂,如果你想每一题都仔细思考然后写下要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你要迅速把所有题目浏览一遍,比较拿手的题目先不管它,重点思考拿不准的题目,写下要点,有时间再去看拿手的题目。2分钟思考时间到,会有人提醒你,让你开始答题。然后你说:现在我开始回答第一题。接着回答。答完第一题你要报告一声,第一题回答完毕。然后开始回答第二题。一般情况考官不会一题题给你去念,你要按顺序答完四题。如此答完所有题目。结构化面试不外乎以下四种题型:1综合分析题2协调处理关系题3计划组织类题4处理突发事件题一、综合分析题1、谈谈对某句话、一幅图片、一个小故事的看法。开头语:下面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这句话(这幅图、这个故事),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的。第一:此类题第一点都要指出题干中所提观点的本意(这句话的本意是(这幅图画的是、这个小故事说的是)……)。第二:论述自己对这句话(图片、故事)的看法,先论述一个方面,通常是肯定积极的一面。(我认为……)第三:论述对这句话(图片、故事)另一方面的看法了,通常是消极面或反面。(同时应该认识到……如果不这样……)第四:辩证分析(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看问题办事情要全面(两点论)……,又要善于抓住重点(重点论)……)。第五:结合自身,谈谈作为一名公务员应当怎么样。(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可结合上述分析)……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平,这样,才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结束语:第n题回答完毕。2、谈谈对时政、社会的热点问题的看法。开头语: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这个现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的。第一:如果是好的现象就表扬一下(XX现象……从一定层面上说明了我国XX事业(经济)发展势头好,取得了长足发展,成就巨大。);不好的现象(XX现象……充分暴露了我国……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而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依法查办。)第二:分析原因,阐述自己对该现象的看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的多方面、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政策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第三:提出解决措施(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做到(1)习总书记说过: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建立健全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法为镜,可以断曲直。”任何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3)要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管理机制。(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特别注意向农村、中西部地区、社会弱势群体的倾斜。建立完善的XX事业资金投入长效机制。(5)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缩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础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做到公平分配。)第四:做总结,讲些套话(综上所述,有效解决XX问题,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结束语:第n题回答完毕。二、协调处理人际关系题1、应对人际交往的,比如与同事发生矛盾,有了冲突,产生危机,如何相处等。开头语: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海明威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会产生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对于上述情况,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第一:尊重(在态度上我会尊重对方,不在背后议论。这样对方才有可能愿意和我沟通,从而有可能解决分歧。)第二: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的不同常常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许多时候,双方的分歧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因此,即使对方观点确实存在问题也要理解对方。)第三:沟通(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方式与同事进行真诚地沟通,找出他这样做的原因。)第四:反思(我会仔细分析对方观点中的可取之处,反思自己观点考虑不周的地方,对自己的观点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如果确实自己做法不对,要虚心接受意见,及时改正。)第五:帮助(帮助同事纠正错误观点,如果坚持不改正态度,与之沟通也无效果,为了工作圆满完成,我会向领导建议,进行工作调整。)结束语:第n题回答完毕。2、应对与领导相处的,比如领导与自己意见相左,领导的能力比自己差,领导比较专断等。开头语: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题中所述情况,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第一:尊重(在态度上我会尊重领导,不在背后议论。领导既然这样说,必有其考虑和打算,也许是我还没想到)第二: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的不同常常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许多时候,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但领导的就未必是错的,即使领导观点确实存在问题也要理解对方。)第三:沟通(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方式与领导进行真诚的沟通,请领导给出意见,这样既能加强与领导的沟通,又能够在领导的指导下更好地开展工作。)第四:帮助(帮助领导出谋划策,没有被采用也是正常,如果领导的做法是违规违法的,我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帮助领导避免犯错。)第五:适应领导,适应其领导方式,并用自己的影响力,慢慢改正其缺点。结束语:第n题回答完毕。类似问题,需记忆。例1你和张三同时被某单位录用为公务员,两年后,张三被提拔了,而你的实绩比张三好,可没有提拔你,你如何处理?答: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题中所述情况,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第一、淡泊名利,正确看待提拔和组织的决定,即使有想法也不应该表露出来。第二、认真分析原因,张三能被提拔,自有其过人之处,要么组织能力强,要么公关意识浓,要么与同事间关系处理得好,我不能轻易发牢骚。第三、对照张三的长处,弥补自身短处,克服自己的缺点,取人之长补给之短。第四、单独跟领导汇报思想和工作,请领导给出意见,这样既能加强与领导的沟通,又能够在领导的指导下更好地开展工作。第五、克服消极,振奋精神,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要相信金子总会发光,总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组织、领导的赏识。例2某天,科长交代你去替他办一件私事,副科长交代你参加一个较重要的会议,碰到一位老同志,请你起草上半年工作总结。你将如何处理?答: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题中所述情况,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第一、沉着冷静,处变不惊。要分清这些事情的轻重、主次、缓急、公私,以做出不同的应对和处理。第二、根据交代事情的不同性质,从中选择应对方法。如果科长交代的私事可以缓办,则利用休息时间办好;若交代的事情很急,也不很耗时间,我会打电话或打的去尽快办好,必要时,叫家人朋友代办。第三、副科长交代的任务很急而且是公事,我会尽快及时赶往会场,做好会议记录。第四、老同志交代起草工作总结的事,我会说明我是新同志,请求给我资料,利用休息时间在老同志的指导下办好。第五、如果这几件事情时间冲突很大,无法应付过来,我会很诚恳的请示,告诉他们手头的工作很紧,但绝不背后议论。接下来按照领导给予的新的指示、建议,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步处理好工作并分别汇报。第n题回答完毕!例3:你工作中某件小事被领导误解、批评,领导开始疏远你。你该怎么办?答: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题中所述情况,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第一、尊敬领导,不在背后议论,更不能在领导的气头上马上做出解释,扎实做好工作,在语言、行为上切实尊敬领导,让领导知道我是个好下级。第二、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方式与领导进行真诚的沟通,请领导给出意见,这样既能加强与领导的沟通,又能够在领导的指导下更好地开展工作。第三、要从这个小事中吸取教训,今后工作中每句话,每个动作都要小心谨慎,特别不要背后议论,祸从口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第四、不管领导会不会消除对我的误解,亲近我,我将凭良心、原则办事,坚持诚信,尊敬领导。我相信日久见人心,领导会认可我,与领导关系也会处理得很好。三组织活动会议,还有培训什么的,或是完成领导交待的什么。开头语: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我会愉快地接受任务,珍惜这次锻炼机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第一:制定工作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的规划将帮助自己顺利完成任务。我会根据领导的指示要求,制定活动的主题、方式、时间、地点、对象、人员配备、费用预算、程序安排等等;第二:对方案进行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向领导汇报,由领导定夺;第三:材料、工具、场地、人员分工,任务分配等都要提前准备安排好,然后严格按计划实施;第四:活动执行过程中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并做到三个及时:及时沟通各方情况进行协调,及时向领导汇报,发现原方案中有不妥之处要及时纠正;第五:活动后的总结,对整个活动进行回顾、总结经验。(特注:如果是组织培训前四步同上,第五步,别忘了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组织考核;组织调查:前四步同上,第五步,之前要加上对资料进行汇总、核实、分类汇编、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四处理政府突发事件或是异常情况的1、群众闹事、上访的开头语: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遇到这种突发事件,我会采取以下措施去解决。第一:沉着冷静,处乱不惊。迅速亮出自己的工作证,表明身份。第二:想尽一切办法稳定群众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第三:认真沟通,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详细记录。第四:耐心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让群众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以免害人害己,实在不能稳定情势,就打110,告之当地政府。第五:如果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尽快帮助解决;如无法解决,向领导汇报,请求支援。结束语:第n题回答完毕!2、群众向政府投诉,政府公共服务做的不到位,公共设施不完善,致使群众受伤等。开头语:下面开始回答第n题,遇到上述情况,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第一:与当事者取得联系,想办法稳定群众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第二:与当事者沟通,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并做好笔录。第三:去实地进行调查,有必要的话,请有关部门给予配合。第四:如果情况属实且在我的权限范围内,我会先向当事者道歉,然后尽快帮助解决;如果不在我的权限范围内,我会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者。第五:如果情况不属实,我会向当事者解释清楚,求得谅解。3、突发事故,紧急事态的开头语:下面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上述情况,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第一:沉着冷静,处乱不惊。稳定情绪,查看伤亡情况,并迅速拨打报警电话110、120等第二:展开自救,采取就应急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第三:配合救援,事后做好总结,向领导汇报,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数量关系行政能力测验(概况)比较省时的题目:常识判断,类比推理,选词填空,片段阅读(细节判断除外)比较耗时的题目:图形推理,数字判断,资料分析(好找的,好计算的)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备考重点:A基础数列类型B五大基本题型(多级,多重,分数,幂次,递推)C基本运算速度(计算速度,数字敏感)数字敏感(无时间计算时主要看数字敏感):a单数字发散b多数字联系对126进行数字敏感——单数字发散1).单数字发散分为两种1,因子发散:判断是什么的倍数(126是7和9的倍数)64是8的平方,是4的立方,是2的6次,1024是2的10次2.相邻数发散:11的2次+5,1215的3次+1,1252的7次-2,1282).多数字联系分为两种:1共性联系(相同)1,4,9——都是平方,都是个位数,写成某种相同形式2递推联系(前一项变成后一项(圈2),前两项推出第三项(圈3))——一般是圈大数注意:做此类题——圈仨数法,数字推理原则:圈大不圈小【例】1、、6、1644( )圈61644三个数得出44=前面两数和得2倍【例】287769988?51316

九宫格(圈仨法)这道题是竖着圈(推仨数适用于全部三个数)一.基础数列类型1常数数列:7,7,7,72等差数列:2,5,8,11,14等差数列的趋势:a大数化:123,456,789(333为公差)58、554、26、49、470( )b正负化:5,1,-33等比数列:5,15,45,135,405(有0的不可能是等比);4,6,9——快速判断和计算才是关键。等比数列的趋势:a数字非正整化(非正整的意思是不正或不整)负数或分数小数或无理数8、2、1827( ).39 .37 .40.5 D.42.5b数字正负化(略)4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列: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间接考察:25,49,121,169,289,361(5,7,11,13,17,19的平方)41,43,47,53,(59)615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其它约数的数,叫合数)列:.8.8.99.100【注】 1既不是质、也是合数。6循环数列:1,3,4,1,3,47对称数列:1,3,2,5,2,3,18简单递推数列【例1】1、、2、、5、8、3…【例2】2、1、1、、1、12…【例3】1511、47、-3、0、-13…【例4】3、2、-612、-7、-864…二.五大基本题型第一类多级数列1二级数列(做一次差)2022、2、30、37( ).39.46.48 D.51注意:做差为2357接下来注意是11,不是9,区分质数和奇数列10、96、18、84、32、( ).36.64 .216 D.228注意:一大一小(该明确选项是该大还是该小)该小,就减注意:括号在中间,先猜然后验:68、( )27、44.14.15 .16 D.17猜2,*,*17为等差数列,中间隔了10,公差为5,因此是2,7,12,17验证答案15,发现是正确的。2三级数列(做两次差)——(考查的概率很大)3做商数列1、、2、、24、( )做商数列相对做差数列的特点:数字之间倍数关系比较明显趋势:倍数分数化(一定要注意)【例6】67、225、0、45、0、30( ).15.38.60D.12430是括号的0.5倍,所以注意是604多重数列两种形态:1是交叉(隔项),2是分组(一般是两两分组,相邻)。多重数列两个特征:1数列要长(8,9交叉,10项)(必要);2两个括号(充分)【例6】1、、3、、7、9、3、15( )、( ).19、21 .19、23 .21、23 D.27、30两个括号连续,就做交叉数字没特点,八成是做差:1,3,7,13【例7】1、、3、、2、6、、7、( ).1 .2 .3 D.4多重数列的核心提示:1.分组数列基本上都是两两分组,因此项数(包括未知项)通常都是偶数。2.分组后统一在各组进行形式一致的简单加减乘除运算,得到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列。3奇偶隔项数列若只有奇数项规律明显,那偶数项可能依赖于奇数项的规律,反之亦然例:1、、3、、2、6、、7、( ).1.2 .3 D.4偶数项很明显,4,5,6,7奇数项围绕偶数项形成了一个规律,即交叉的和等于偶数项。5分数数列A多数分数:分数数列B少数分数——负幂次(只有几分之一的情况,写成负一次)和除法(等比)这里有个猜题技巧(多数原则):选项中出现频率最多的那个数,八成是正确选项。分数数列的基本处理方式:处理方式1。首先观察特征(往往是分子分母交叉相关)处理方式2:其次分组看待(独立看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规律,分子看分子,分母看分母)例:分析多种方法1.猜题:28出现了两次,猜A和C得概率大,选A2.观察特征:分子和分母的尾数相加为10,因此选A3.133和119是7的倍数,可以约分为7/3,所以大胆猜测选A,也是7/3。4.(分组看待):不能看出特点,做差,分子做差例:看下一题的方法此题:化同原则(形式化为相同)——整化分(把一个整式化为一个分式,相同的形式对比),把第二项的分母有理化为其他两项相同的形式。处理方式3:广义通分通分(如果有多个分数,把分母变成一样就是通分)广义通分——将分子或分母化为简单相同(前提是能通分)处理方式4:反约分(国考重点,出题概率很大)观察分子或分母一侧,上下同时扩大,然后满足变化规律。6幂次数列A普通幂次数列平方数(1—30)

13^2=16914^2=19615^2=22516^2=25617^2=289

18^2=32419^2=36120^2=40021^2=44122^2=484

23^2=52924^2=57625^2=62526^2=67627^2=72928^2=784

29^2=84130^2=900可以写成多种写法。B幂次修正数列(括号的相邻数的发散)哪个幂次的写法是唯一的就先考虑哪个7递推数列单数推,双数推,三数推(数列越来越长)递推数列有六种形态:和差积商倍方——如何辨别形态?——从大的数和选项入手,看大趋势:注意:大趋势指的是不要拘泥于细节,看整体是递增或递减即可1递减——做差和商2递增——缓(和),最快(方),较快(先看积,再看倍数)数字推理逻辑思维总结:圆圈题观察角度:上下,左右,交叉圆圈里有奇数个奇数,则考虑乘法或除法圆圈中有偶数个奇数,则考虑加减入手中心数看能否分解(如果能,则加减,再乘除,如果不能,则先乘除,后加减来修正)九宫图1等差等比型每横排每竖排都成等差和等比数列(包括对角线)2分组计算型每横排和每竖排的和与积成某种简单规律(包括对角线)3递推运算型(看最大的那个数,是由其他两位递推而来)最后,行测、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如果不会提高效率,一切白搭。首先要学会快速阅读,一般人每分钟才看200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来计算,把我们的速读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是申论的基础。《行测》的各种试题都是考察学生的思维,大家平时还要多刻意的训练自己的思维。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倍增,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学会后,更有利于《行测》的复习、考试,特别是在学习速读的同事,还能够学习思维导图,对于《行测》的各种试题都能得心应手的应付。本人当年有幸学习了快速阅读,至今阅读速度已经超过5000字/分钟,学习效率自然不用说了。我读大学的成绩是很差,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妈说我只是碰运气,结果最后成绩出来了居然考了岗位第二,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速读记忆是我成功最大的功劳。找了半天,终于给大家找到了下载的地址,怕有的童鞋麻烦,这里直接给做了个超链接,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不要放开,然后鼠标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认真练习,马上就能够看到效果了!此段是纯粹个人经验分享,可能在多个地方看见,大家读过的就不用再读了,只是希望能和更多的童鞋分享。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第一模块代入排除法从题型来看:1固定题型:例1是同余问题的一部分(并非所有的同余都可以)2多位数题型:例23不定方程问题(无法算出x和y,只能列出他们的关系)或者无法迅速列出方程的问题。从题本样子来说:从题干到选项很麻烦,从选项到题干比较容易注:如果是要求最大或最小,从选项的最大数或最小数开始代入,其余从A开始代入看下面题目:第一题选C,因为A,B没有燃烧到一半,C却燃烧了全部。第一题设置选项相差有点远,因此肉眼可以看出。第二题选A,因为甲班走的一定比乙班走的多,所以选A,答案设置时与他们的倍数和比例有关,无需计算,可以用他们的大小关系来判定注意一个公式:48是4的12倍,是3的16倍,然后他们距离的比例是16-1比12-1=15:11奇偶特性:不管是加还是减,两个相同的结果的就是偶数,不同的结果就是奇数。两个相乘的,只要有一个偶数就是偶数。X+y=偶数,x-y也只能是个偶数。答案选D所有的猜题都基于:出题心理学怎么猜:多数原则——选项多次出现的往往是正确的军棋理论——三个错误的选项的目的是保护正确答案。(3:4:5和3:5:4)相关原则——出题的干扰选项往往有1到2个东西与正确答案和原文有相关度。(选项相关:28.4和128.4,再如一道题目如果出的是求差,往往是某一选项减去另一个选项,换言之搞清楚每个选项是怎么来的,选项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原文的关系,从而快速猜题)例:已知甲乙苹果的比例是7:4,隐含的意思是甲是7的倍数,乙是4的倍数。差是3的倍数,和是11的倍数。——原则:如果甲:乙=m:n,说明甲是m的倍数,乙是n的倍数,甲+乙是m+N的倍数,甲-乙是m-n的倍数——注意:甲是和乙比较还是和全部的和比较——题目一般是是已知比例,求和。例:甲区人口是全城的4/13,说明全城人口是13的倍数。判断倍数(很重要):一个数是4的倍数,看末两位能被4整除一个数是8的倍数,看末三位。一个数是7的倍数: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7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7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减、验差」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例如,判断133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13-3×2=7,所以133是7的倍数;又例如判断6139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613-9×2=595,59-5×2=49,所以6139是7的倍数,余类推。个数的是2345两数相的商是,这两个数和?.2353 .2896 .3015 D.3456两个数的差是奇数,那么和也是奇数,商是8,说明和是9的倍数。答案就出来了。第二模块计算问题模块第一节尾数法计算类型的题目,选项的尾数不同,就用尾数法过程中的最后一位算出结果的最后一位——传统尾数法过程的最后两位算出结果的最后两位——二位尾数法199×200-199×2003值是( ).9.19 .29 D.3988-79=9除法尾数法:2000001除以7,我们直接转化为乘法尾数法,用选项的末尾数乘以7,看是否符合。第二节整体消去法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复杂的数,并且数字两两很接近199×200-199×2003值是( ).9.19 .29 D.39弃9法(非常重要)把过程中的每一个9(包括位数之和为9或9的倍数18,27等)都舍去,然后位数相加代替原数计算(答案也要弃9)上题可以解为:5*4-4*5,答案去9,剩0的是A——看例:8724*3967-5241*13818+4=12=33967=75241=2=1=31381=1=3=4注:弃9法只适用于加减乘,除法最好不用。题目:(873×47-19)(46×874199的值是.1 .2 .3 D.4方法1,估算法,看题值只有一倍的可能。方法2,尾数相除,得出1方法3:整体相消法第三节估算法——选项差别很大的用估算法第四节裂项相加法这题等于(1分之1-2005分之1)乘以(1/1)拆成裂项的形式,3=1*3,255=15*17(发散思维,先想到256=16*16)第五节乘方尾数问题19998的末位数字是( 归纳(重要):1.4个数的尾数是不变的:0,6,5,12.除上面之外,底数留个位,指数末两位除以4留余数(余数为0,则看做4)此方法:不用记尾数循环。第三模块初等数学模块第一节多位数问题(包括小数位)如果问一个多位数是多少,一律采用直接代入法多位数问题的一些基础知识:化归思想(从简单推出复杂,已知推出未知)——以此类推推出5位数9加上4个0=90000,10位数是9加上9个0页码(多少页)问题例题:编一本书书页了270数(重的也算页码15用了2个1和1个5共3个数字,问这书一共多少页( ).17 .126 .127 D.189记住公式:第二节余数问题分两类:1余数问题(一个数除以几,商几,余几)基本公式:除数÷数=商…数(0余<除数一定要分清“除以”和“除”的差别:哪个是被除数是不同的如果被除数比除数小,比如12除5,就是5除以12,那商是0,余数是5(他自己)【例1一个两数除以个一位商然是两数余是8问被除除数、商以余数之是多少?. 98 . 107 . 14 D. 125除数比余数要大,因此除数只能是一位数9,商是两位数,只能是10四个自数、、、D它们的不过400,且A除以B商是5余5,A除以C商是6余6,A除以D商是7余7。那,四个自然的和是?.216 .108 .314 D.348注:商5余5,说明是5的倍数2同余问题(一个数除以几,余几)一堆果,5个5个的剩余3个;7个7个的分剩余2个问这堆果的个少为( 。.31 .10 .23 D.41没有商,可以采用直接代入的方法。最少是多少,从小的数代起,如果是最大数,从大的数代起注:同余问题的核心口诀(应先采用代入法):公倍数(除数的公倍数)做周期(分三种):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1.余同取余: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相同此时该数可以选这个相同的余数,余同取余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则取1,表示为60n+1(60是最小公倍数,因此要乘以n)2.和同加和: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和除数的和相同此时该数可以选这个相同的和数,和同加和例:“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则取7,表示为60n+73.差同减差: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和除数的差相同此时该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减去这个相同的差数,差同减差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则取-3,表示为60n-3选取的这个数加上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任意整数倍(即例中的60n)都满足条件*同余问题可能涉及到的题型:在100以内,可能满足这样的条件有几个?——6n+1就可以派上用场。特殊情况:既不是余同,也不是和同,也不是差同一三位除以9余,除以5余2,以4余3,这样三位共有多个?.5个 .6个 .7个 D.8个这样的题目方法1用周期来做,公倍数是180,根据周期,每180会有一个数,三位数总共有900个答案是5个。方法2每两个两个考虑,到底是不是余同,和同,差同。第三节星期日期问题熟记常识:一年有52个星期,,一年有4个季节,一个季节有13个星期。一副扑克牌有52张牌,一副扑克牌有4种花色,一种花色13张。(平年)365天不是纯粹的52个星期,是52个星期多1天。(闰年)被4整除的都是闰年,366天,多了2月29日,是52个星期多2天。4年一闰(用于相差年份较长),如下题:如果2015年的8月21日是星期五,那么2075年的8月25日是星期几?涉及到月份:大月与小月包括月份共有天数大月7个个一、三、、七、、十、(十二月31天小月5个二、四、、九、一月30天(2除外)例:甲、乙、、丁四人去图馆借书甲每隔5天一次,乙每隔1天一次,丙每隔17天去一,丁每隔29天一次,如果5月18日四人在图馆相遇则下一四个人相遇几月几?( ).10月18日 .10月14日 .1月18日 D.1月14日隔的概念(隔1天即每2天):隔5天即每6天隔11天即每12天隔17天即每18天隔29天即每30天接着,算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怎么算最小公倍数呢?除以最小公约数6,得到1,2,3,5,再将6*1*2*3*5即他们的最小公倍数180。因此,180天以后是11月14,答案是D例:一个月有4个星期四,5个星期五,这个月的15号是星期几?题眼:星期四和星期五是连着的,所以,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五,15号是星期五第四模块比例问题模块第一节设“1”思想(是计算方法,不是解题方法)概念:未知的一个总量,但它是几并不影响结果,可用设1思想,设1思想是广义的“设1法”可以设为1,2,3等(设为一个比较好算的)。全部都是分数和比例,所以可以用设1思想,设总选票为60更加好算,60是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商店购进、乙、丙三不同的糖,用用相等,已知甲、、丙三种糖千克的费用分为4.4元6元和6.元果把这种糖在一起成什锦糖那么这什锦糖每千克的成是多少?看到4.4,6,6.6我们想到的应该是甲乙丙费用相等都为66,然后就出来了。第二节工程问题(设1思想的运用)一条隧单独要20天成乙单独要10天完果甲先挖1然后乙接甲挖1天,再甲接乙挖1天,…,人此交替,用多少挖完?( ).14 .16 .15 D.13设总量为20*10=200,然后用手指掰着算。设为最小公倍数篇文章现有甲丙三人如果甲乙人合作翻,需要0小完成,由乙丙两合作翻,需要2小时成。现先甲丙两人作翻译4小时剩下的乙单独去译,要12时才能成,则这篇章如果全由乙单翻译,多少个小时完成?.15 .18 .20 D.25设总量为60甲+乙=6乙+丙=5(甲+丙)4+12乙=60根据选项是算乙,因此要更加关心乙的地位,要化为乙的算式。第三节浓度问题浓度=浓质/浓液浓液=浓质+浓剂甲杯中有度为17%的溶400克,乙中浓度为23%的溶液00克。现在甲、乙两杯中出相同量的溶把甲杯中出的入乙杯中把从乙中取的倒入杯中,使甲乙两杯液的浓相同。现在两溶的浓度是少().20% .20.6% .21.2% D.21.4%B。由于混合后浓度相同,那么现在的浓度等于(总的溶质)÷(总的溶液),即:(400×17%+600+23%)÷(400+600)×100%=20.6%。注意:答案不可能是A,看起来很简单的答案往往不是答案(公务员考试是复杂的)。如,一个人从一楼爬到三楼,花了6分钟,那从1楼到30楼,需要几分钟?解:不要定向思维选60,1楼到3楼爬了2层,每层3分钟,1楼到30楼,爬了29层,29*3=87,答案是87例:在20℃时100克中最多溶解36克食。从中取食盐水50克,出的溶液的浓度是少?.36.0% .18.0% .26.5% D.72.0%最多能溶解,即溶解度,此时浓度为36/100+36=C注:最多能溶解=无论再往里面加多少克食盐,因为无法溶解,浓度都不变。例:一种溶发一定后浓度为1蒸发同样水度为1第三蒸发同样多水后,度变为少?( ).14% .17% .16% D.15%解:10%到12%,溶质不变,溶液改变,因此将分子设为最小公倍数60,分母为600到500,蒸发了100分水,因此,第三次的水是400,溶质不变,所以是D熟记这些数字:10%,12%,15%,20%,30%,60%(蒸发或增加了同样的水)第五模块行程问题模块第一节往返平均速度问题数学上的平均数有两种:一种是算术平均数M=(X1+X2+...+Xn)/n即(v1+v2)/2一种是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是各个变量值(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恒小于算术平均数。通过往返平均数速度公式的验算,当v1=10,v2=15,v平均=12;当v1=12,v2=15,v平均=20,当v1=15,v2=30,v平均=20,——熟记这个数字:10,12,15,20,30,60(对应前文溶液蒸发水的那部分)应用:v1=20(10*2),v2=30(15*2),v平均=12*2=24,v1=40,v2=60,v平均=48发现一个特点:v平均数都是更靠近那个小的数,且可以分成两个1:2的部分。第二节相遇追及、流水行船问题相遇问题(描述上是相向而行):v=v1+v2相背而行(描述商是相反而行):v=v1+v2追及问题(描述上是追上了):v=v1(追的那个速度快)-v2(被追的速度慢)队伍行进问题1(从队尾到队头)实质上是追及问题:v=v1(追的那个速度快)-v2(被追的速度慢)队伍行进问题2(从队头到队尾)实质上是相遇问题:v=v1+v2流水行船问题(分三类):水,风,电梯(顺,取和,逆,取差)但是,顺着人和队伍走=赶上某人或队伍=追及问题——v=v1-v2——因此,顺加逆减有原则:水,风,电梯都是带着人走。例: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80米后姐姐去追他。姐姐每分钟走60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跑150米。小狗追上弟弟又转去找姐姐,碰上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小狗才停下来。问小狗共跑了多少米?A.600 B.800 C.1200 D.1600解:姐姐和弟弟的速度差20,80除以20=4分钟(姐姐要追上弟弟,需要的时间)因此,小狗的路程=4分钟乘以速度150=600(关键在于抓住不变的值)补充一题:青蛙跳井(陷阱)一只青蛙往上跳,一个井高10米,它每天跳4米,又掉下来3米,问跳几天就到井口?一定要思考:当只剩下4米的时候,一跳就跳出去了,因此是第6天跳到6米,第7天就跳到井口了例:红星小学组织学生排成队步行去郊游,每分钟步行60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分钟步行150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分钟。求队伍的长度?A.630米 B.750米 C.900米 D.1500米设长度为SS/90+S/210=10不用算,S肯定被90和210整除,答案是A630第三节漂流瓶问题T1是船逆流的时间,t2是船顺流的时间,所以t1>t2例已知:、B河边的个口岸甲船由A到B上需要0时,下由B到A需要5小。若乙由A到B上行需要15小时下行由B到A需要( )小.4 .5 .6 D.7注意:甲船和乙船的对应漂流瓶的速度是相等的(同一条河流上)因此t=2*10*5/(10-5)t=(2*15*t2)/(15-t2)第五模块几何问题模块(重点)第一节几何公式法1周长公式:正方形=4a,长方形=2(a+b),圆=2πR(R是半径)2面积公式:掌握两个特殊的——S圆=πR2,S扇形=n度数/360*πR23常见角度公式:三角形内和180;N边形角和为N-2)18°4.常用表面积公式:正方体的表面积=6a2;长方体的表面积=2ab+2bc+2ac;球体的表面积=4πR2圆柱体的底面积=2πR2;圆柱体的侧面积=2πRh;圆柱体的表面积=2πR2+2πRh5常用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a*a*a;长方体的体积=abc;球的体积=4/3πR3圆柱体的体积=πR2h 圆锥体的体积=1/3πR2h【例1】假设地球是一个正球形,它的赤道长4万千米。现在用一根比赤道长10米的绳子围绕赤道一周,假设在各处绳子离地面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请问绳子距离地面大约有多高?( )A.1.6毫米 B.3.2毫米 C.1.6米 D.3.2米[解析]赤道长:2πR=4万千米;绳长:2π(R+h)=4万千米+10米;两式相减:2πh=10米 h=(10/2π)≈1.6米,选择C【例9甲、乙个容器有0厘深,底积之为5∶,甲容水深9厘,乙容器水深5厘再往个容器注入同多的直水深相等这时两器的水是多少厘米?( ).20厘米 .25厘米 .30厘米 D.35厘米解:同样多的水,意味着体积相同,底面积=5:4,那么体积相同,所以,设这时水深为X,那么,(X-9):(x-5)=4:5第二节割补平移法没有公式的“不规则图形”,我们必须使用“割”、“补”、“平移”等手段将其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问题第三节几何特性法等比例放缩特性一个几何图形其尺度(各边长或长宽高)变为原来的m倍,则:1.对应角度不发生改变2.对应长度变为原来的m倍3.对应面积变为原来的m2倍4.对应体积变为原来的m3倍几何最值理论1.平面图形中,若周长一定,越接近于圆(正方形),面积越大;2.平面图形中,若面积一定,越接近于圆(正方形),周长越小;3.立体图形中,若表面积一定,越接近于球,体积越大;4.立体图形中,若体积一定,越接近于球,表面积越小。【例2】一个油漆匠漆一间房间的墙壁,需要3天时间。如果用同等速度漆一间长、宽、高都比原来大一倍的房间的墙壁,那么需要多少天?( )A.3 B.12 C.24 D.30[答案]B[解析]长增大原来的2倍,对面积增到4倍,因此需3×=12天。【例5】要建造一个容积为8立方米,深为2米的长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价分别为每平方米120元和80元,那么水池的最低造价为多少元?( )A.800 B.1120 C.1760 D.2240[答案]C[解析]该水池的底面积为8÷2=4平方米,设底面周长为C米,则:该无盖水池造价=2C×80+4×120=160C+480(元),因此,为了使总造价最低,应该使底面周长尽可能短。由几何最值理论,当底面为正方形时,底面周长最短,此时底面边长为2米,底面周长为8米。水池的最低造价=160×8+480=1760(元)第七模块计数问题模块(统计数量问题)第一节排列组合问题核心概念:1.加法和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分类用加法(取其一)分类:翻译成“要么,要么”乘法原理:分步用乘法(全部取)分步:翻译成“先,后,再”例:教室里有15个同学,其中有10个男生,5个女生。选其中一个擦黑板,就是取其一。(10+5)教室里有15个同学,其中有10个男生,5个女生,选其中一男一女交际舞,全部取(10*5)2排列和组合问题排列(和顺序有关):换顺序变成另一种情况的就是排列A的公式:假设从m中取N,那A=M*(m-1)连乘N个。组合(和顺序无关):换顺序还是原来的情况那种就是组合C的公式:假设从M中取N,那C=[m*(m-1)*(m-2)…]/[n*(n-1)*(n-2)],分子,分母都连乘n个【例5林辉在助餐店餐他准备选三肉中的一种类四种蔬中的二不同蔬菜以四种点中的一点心若不考食物挑选次序则他可有多少不同的选择方法?.4 .24 .72 D.144解:不考虑食物的次序,所以用C,然后肉类,蔬菜,点心是属于分步问题(全取),所以用乘法原理。【例6一张节表上有3个目果保这个节目的对顺序变再添加2个新节目,有少种安方法( ).20 .12 .6 D.4解:顺序不变不等于捆绑,捆绑是只用于挨着的情况。此题用插空法。方法1:分类计算思想——当新节目为XY,要么X,Y在一起的情况和要么x,y不在一起的情况。——捆绑法的前提:捆绑的对象必须在一起(相邻问题)3个人捆起来,A33(也需要安排顺序)——捆绑法先用的——插空法的前提:插空的对象不允许在一起(相隔问题)3个人插空是后插他们,先安排别的元素——插空法是后用的方法2:分步计算思想,先插X,再插Y(很重要的思想)3.错位排列问题(顺序全错)问题表述:有N封信和N个信封,则每封信都不装在自己的信封里,可能的方法的种数计作Dn,核心要求:大家只要把前六个数背下来即可:0、1、2、9、44、265。(分别对应n=1,2,3,4,5,6)例:甲乙丙四个人成一排已知不站在第位乙不在第位丙不站在第三,丁不在第四,则所可能的法为多少种?.6 .12 .9 D.24【例9】五个瓶子都贴了标签,其中恰好贴错了三个,则错的可能情况共有多少种?A.6 B.10 C.12 D.20解:C53*2(三个瓶子贴三个标签恰好贴错为2)=20引申:5个瓶子恰好贴对了2个=恰好贴错了3个5个瓶子恰好贴错了4个,答案是0,因为这是不可能的。第二节比赛计数问题比赛分类:循环赛,淘汰赛1循环赛:单循环(任何两个人都要打一场):Cn2双循环(任何两个人打两场,分为主场和客场)2*Cn2注:在没提示单和双的情况下,是单循环。2淘汰赛(输一场就走人)决出冠亚军:n个人要打(n-1)场,因为要淘汰(n-1)个人决出冠亚,第三和第四名:n个人要打n场,冠军和亚军干掉的两个人加一场,所以是n场。【例2】1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单打淘汰赛,要产生男、女冠军各一名,则要安排单打赛多少场?A.90 B.95 C.98 D.99要淘汰98个人,所以98场。例题:某足球赛决赛,共有24个队参加,它们先分成六个小组进行循环赛,决出16强,这16个队按照确定的程序进行淘汰赛,最后决出冠、亚军和第三、四名。总共需要安排多少场比赛?( ) A.48 B.51 C.52 D.54解:循环赛没有提示就看成单循环赛,C42*6+16=52此题容易想歪:不同的组没有胜负关系。第三节容斥原理核心公式:(1)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A∪B+A∩B——核心文字公式:满足条件1的个数+条件2的个数-两者都满足的个数=总-两者都不熟悉:1+2-都=总-都不(出题出现都,都不)例:(2)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C=A∪B∪C+A∩B+B∩C+C∩A-A∩B∩C核心提示:一、画圈图; 二、标数字(从里往外标) 三、做计算【例8】某作组有2名外人,其中6人会英,5人会说语,5会说西牙;有3人既说英语会说法有2人既会法语会说西班语有2人既说西班又会说英有1这三语言都说则会说种语言的比一种言都不说的人多多少人?( ).1人 .2人 .3人 D.5人提示:标数字要从里面共有的圈圈往外标(便于计算),往往出题是从外往里出。只会法语就直接标在法语独立的那部分,会法语的不等同于只会法语的。第四节抽屉原理最常用方法:最不利原则(运气最背原则)——构造最不利的情况,完成答题。题干都有“保证。。。。”保证后面的内容就是最不利的对象。例:有红、黄、蓝、白珠子各10粒,装在一只袋子里,为了保证摸出的珠子有两粒颜色相同,应至少摸出几粒?( )A.3 B.4 C.5 D.6解:最不利的情况就是“总是摸出颜色不相同的球”,那就是摸四次都是红黄蓝白,第五次才能摸到相同的。答案选5【例2】在一个口袋里有10个黑球,6个白球,4个红球,至少取出几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白球?A.14 B.15 C.17 D.18解:最不利情况就是每次都是黑球和红球,所以15次【例4】从一副完整的扑克牌中,至少抽出多少张牌,才能保证至少6张牌的花色相同?A.21 B.22 C.23 D.24解:一副牌有4种花色,每种花色有13张,两张大小王。最不利的情况是每种花色都只取了5张,共5*4=20张,然后大小王各一张,共2张,是22张。第五节植树问题基本知识点:1. 单边线型植树公式: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不封闭)例:一条大街种树,每多少米种一颗2. 单边环型植树公式:棵数=总长÷间隔;总长=棵数×间隔(封闭)例:三角形,且三个角处必须种树,不种树就变成是单边楼间问题。3. 单边楼间植树公式: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例:两座塔或两座楼为一个单边,每隔多少种树【例5】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需要8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20段需要多少分钟(? )A.32分钟 B.38分钟 C.40分钟 D.152分钟[答案]B[解析]类似单边楼间植树问题。钢管锯成5段,有4个锯口;锯成20段,有19个锯口。故所需的时间为:8÷4×19=38分钟。4.双边植树问题公式: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树的2倍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办成绿色奥运,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环保,植树造林。某单位计划在通往两个比赛场馆的两条路的(不相交)两旁栽上树,现运回一批树苗,已知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一棵,则少2754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则多396棵,则共有树苗( )。A.8500棵 B.12500棵 C.12596棵 D.13000棵第六节方阵问题(正方形)公式:1.N排N列的实心方阵人数为N*N人(有时候可以利用它是个平方数来排除选项);2.N排N列的方阵,最外层共有4N-4人;其他多边形可类推之,正三角形最外层人数共有3N-3人。(最外层是4的倍数,3的倍数)3.方阵中:方阵人数=(最外层人数÷4+1)的平方。【例3小红把时节省来的部五分币先围一个正三形正好用来又改围成一个正形也好用如果方形的条边三角形的条边少用5枚硬则小红所有五分币的总值是多.1元 .2元 .3元 D.4元解析:硬币能围成正三角形,说明硬币数是3的倍数,那么,硬币的价值是3的倍数,所以选3,3元是4的倍数,4元不是3的倍数(价格不需要整除),所以选3第七节过河问题问题阐述:因为船上每次的人是有限的为n,总人数是M,有一个人划船,所以坐船的人是(M-1),每次坐船的人是(n-1),那么过河需要时间(m-1)/(n-1)核心知识:1.N个人过河,船上能载m个人,由于需要一人划船,故共需过河(n-1)/(m-1)次如果需要4个人划船,就变成(n-4)/(m-4)次2.过一次河指的是单程,往返一次是双程3.载人过河的时候,最后一次不再需要返回。【例1】49名探险队员过一条小河,只有一条可乘7人的橡皮船,过一次河需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