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大庆市红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29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述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的兴趣和思考,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看,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解析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解析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二: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述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这便是所谓的“不写之写”。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省略、情节省略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令人赞叹。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白本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曹雪芹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白。
B.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大多数情况下忽视了“不写之写”美学修辞学上的意蕴。
C.曹雪芹通过语言、情节的省略,“不写之写”,利用“矛盾”等制造空白,使《红楼梦》具备了朦胧之境、空灵之美。
D.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不写之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不能喧宾夺主;二者应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B.作家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使人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C.《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质疑,进而推想缘由,探求真相。
D.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以虚写实、计白当黑,使有限的画面生出无限烟波,达到了“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的效果。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A.第八回,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没有撵走,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而茜雪“出去”的具体情节没有明示。
B.第三十五回,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不能当着宝钗面向宝玉说她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永无直接解析了。
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情态,没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
D.第九十八回,黛玉无意听到贾宝玉成亲的消息,五内俱焚,临死口吐鲜血,嘴中念到“宝玉,你好……”,话未说尽便香消玉殒了。
4.文学作品中设置的空白在读者感受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追赶队伍的小兵
王羽
①枪声和爆炸声忽然停了,山上山下顿时一片寂静。
②抗联官兵陷入了绝境——弹尽粮绝。山下的日军讨伐队一时不明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趁着难得的空隙,战士们趴在皑皑积雪上,慢慢爬到了连长的周围。连长从怀里取出仅有的两颗手榴弹,低声说:“最后的时刻到了。”战士们谁都不说话,只是悲壮地点了点头。
③无论战斗多么惨烈,抗联战士都要留下最后一颗手榴弹,或与鬼子同归于尽,或用于自爆,绝不当俘虏。突然,一个一直看天的老战士说:“连长,要起大烟炮了。”连长一愣,忙追问:“老程,快看看,得多长时间才能起?”老程非常有把握地说:“一袋烟吧。”连长兴奋地说:“有救了!”战士们看看黑沉沉的天空,也不觉面露喜色。连长命令道:“两人一组,大烟炮一起,立刻向山上跑,别犹豫,只管跳下去。”连长又命令说:“只要能走,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活下去,然后追上队伍。”
④老程拍拍身边的小战士说:“柱子,咱俩一组,跟紧我。”说着,老程解开腰间的麻绳将一头递过去,让柱子系在腰上。柱子的脸冻得发青,两手僵硬,好不容易才将麻绳系好。
⑤山下的日军终于反应过来,判断山上的抗联战士没有弹药了,嗷嗷叫着向山上冲。鬼子离得越来越近了,连长猛地甩下去一颗手榴弹,巨大的爆炸声响起的同时,战士们用尽力气高喊:“冲啊!杀呀!跟小鬼子拼了!”
⑥突然的爆炸声和呐喊声,吓得鬼子惊慌失措,急忙又趴在雪地上,拼命向山上开枪。山上仍然没有还击,鬼子很快又停止了射击,只是不敢轻易地往上冲了。又过了好一会儿,鬼子试探着爬起身,往山上摸。连长看看老程,老程指指天空,肯定地点点头。连长毅然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山下。
⑦爆炸的声音刚刚传来,天就变了,肆虐的北风突然膨胀了无数倍,狂风打着旋,笼罩了茫茫林海。大雪从天而降。因为狂风的作用,雪片都变成了雪粒子,狂风裹挟着雪粒子,呜呜怪叫着抽打着大地万物。眨眼的工夫,雪粒子抱成了团,变成了一个个雪球,大大小小的雪球旋转着、飞舞着,铺天盖地到处都是,天地之间顷刻变得一片混沌。这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北大烟炮。
⑧趁着山下的鬼子一片混乱,抗联战士们立刻爬起身,两人一组,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山顶拼命攀登。狂风暴雪中,人们睁不开眼睛,大大小小的雪球打得人浑身生疼。战士们顾不得这些,凭借脚下升高的地势辨别方向,做着最后一搏。柱子毕竟只是个14岁的孩子,人小腿短,力气早已经用尽,全凭老程在前面拼命拉,才勉强迈开腿。很快,老程凭借以往的经验,知道到了山顶。老程转回身将柱子拉进怀里,凑到柱子的耳旁喊:“要下山了,死命抱紧我。”
⑨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搂在怀里后,倒退着跳了下去。
⑩两人先是在狂风暴雪中急速落下去,接着重重地跌落在冻得坚硬如石的山坡上,然后快速向山下翻滚……
柱子终于清醒了,他轻轻推推老程,又摸摸老程的脸,没有感到丝毫的暖意。柱子心慌起来,摘下狗皮帽子,将帽子覆盖在老程的脸上,将冻僵的两手焐在老程的脸上,试图让老程在这一丝温暖里缓醒过来。让柱子惊喜的是,老程真的慢慢醒了。
柱子喜极而泣,流着泪问:“老程叔,你醒了?”老程断断续续地说:“我,我,不行了,你,你要,追上,队伍。”冰凉的泪水在柱子脸上流淌,他紧紧地抓住老程的衣襟哽咽着说:“老程叔,你别离开我,我怕。”老程喘息了好一会儿,又艰难地说:“孩儿呀,虽说,你还,不到,十五,可你,是抗联战士。”柱子说:“老程叔,别说了,你再睡会儿,再歇歇。”老程真就不说话了,他静静地走了。
大烟炮止了,雪还在静静地下。
柱子将没有子弹的三八大盖枪从老程的身上轻轻摘下,又将老程的狗皮帽子扶正,然后跪在老程身前,大哭着说:“老程叔,没有你,我早就死多少次了,我向您老人家保证,我一定活下去,一定追上队伍!老程叔,我一定多杀鬼子,给你们一家人和我爹我娘报仇。”
柱子用洁白的雪将老程掩埋了,然后毫不犹豫地背起沉重的枪,慢慢地向山下走去……
终于下了山,柱子一下子跪倒在厚厚的积雪上。他喘息了好久,连吃了两口雪,然后站起身,继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
天黑透了,柱子才找到一个地势低洼的地方,用刺刀挖一个深深的雪窝子,钻进去,搂着冰凉的枪睡一夜。醒来后仍是在茫茫林海里翻山越岭。柱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追赶上队伍。
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次爬起来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雪还没停,下得缓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崇山峻岭中行进着……
(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题目交代了人物身份、事件,主体部分用大量篇幅记述抗联官兵的遭遇,即小兵追赶队伍之前发生的事情。
B.小说通过血战、跳崖、雪中前行等情节,塑造了以老程、柱子为代表的抗联战士的形象,赞扬了他们的革命精神。
C.虽然小说没过多地描写战争,但是从抗联官兵的处境中,读者不难想象这场战争的惨烈,感受到侵华日军的凶残。
D.小说第段写柱子“毫不犹豫地背起沉重的枪,慢慢地向山下走去”,说明柱子经历了成长,抗战意志变得坚定。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忽然停下的枪声和爆炸声,既能让读者紧张起来,又以简洁的语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探寻原委。
B.小说几次写鬼子的胆怯,对比突出了战士们的智慧英勇;运用语言、肖像、动作等细节描写,突出了老程的无畏。
C.小说写“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裹在怀里”,并且“倒退着跳了下去”,为下文他的牺牲和柱子生存下来做铺垫。
D.小说人物对话通俗明了,多用短句,这是由紧张的战争氛围决定的,老程临终的话语则是因为他受伤严重而断续。
7.小说《追赶队伍小兵》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都多次写到“雪”,请分别概括下面两处“雪”在原文中的作用。
雪还没停,下得缓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崇山峻岭中行进着……
——《追赶队伍的小兵》
(林冲)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8.你认为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13小题,共45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5小题,共10分)
9.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藉寇兵而赍盗粮B.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C.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D.又恐汝不察吾衷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劣弱不中于款款:规格
B.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举:攻克,占领
C.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卒:死
D.急趁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趁:追逐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B.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汝不必以无侣悲独是成氏子以蠹贫
B.成以其小,劣之汝其勿悲
C.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泣而出
D.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此物故非西产
13.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②遂为滑胥报充里正役
③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④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⑤折藏之,归以示成⑥掭以尖草
⑦吾爱汝至⑧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⑨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⑩田百顷,楼阁万椽
A.①⑨/②/③⑥⑦/④⑩/⑤⑧B.①④⑧/②⑩/③⑥⑨/⑤⑦
C.①⑧/②/③⑤⑥⑦/④⑩/⑨D.①④⑩/②⑤⑧/③⑥/⑦⑨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二:
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我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睹裔敖而问曰:“君何故不朝?”对曰:“昔者君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反不果出是以不朝晏子入见。”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天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恶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有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而刖跪有直辞,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时朝无事。
(节选自《说苑·正谏》)
14.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公惭A而反B不C果D出E是以F不朝G晏子H入见
A.ADGB.BEGC.BDHD.AEH
1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指丢失,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的“亡”字意思不相同。
B.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字意思相同。
C.得,指能够,与《促织》中“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的“得”字意思相同。
D.宗庙,我国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庙宇,也是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伏在庄公的尸体上哭吊,完成了礼节才离开。司马迁认为晏子是二个尽忠明义,很有勇气的人,晏子的多次进谏体现了这一点。
B.圉人和烛邹都因过失触怒了景公,景公想要杀死他们,晏子在劝谏时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景公怕损害自己的名誉,便放过了他们。
C.圉人和刖跪都杀了景公马,景公的表现却大为不同。对于圉人,景公大怒,想要杀掉他;对于刖跪,景公深感惭愧,不去上朝。
D.景公认为自己被刖跪羞辱,辱没了社稷。晏子则认为,刖跪有直辞,是景公的福分,最终,景公给予了刖跪奖赏,免征了他的赋税。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2)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
18.晏子是如何智慧地劝谏景公的?
(三)课外古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⑧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2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长江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时间已至傍晚,但是行旅依然来来往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气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高考后游历湖南,登上岳阳楼后看到开阔壮美的洞庭湖景,不禁吟出杜甫《登岳阳楼》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22.下列各项中汉字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嫁奁(lián)伺(cì)候谬种如鸟司革
B.砒(pī)霜拗(niǔ)断寒喧豁然开朗
C.畏葸(xǐ)央浼(miǎn)悚然浅尝辄止
D.监(jiàn)生草窠(kē)酒馔毫发无爽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都是这个时候发布测试成绩,一上午他都目不交睫地盯着电脑屏幕,生怕错过查询信息。
B.那是段波澜壮阔现代化进程,是全国人民走过的漫漫征程,更是国家沸反盈天的巨变过程。
C.他的文字总能不落言筌,将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与表面意义组合起来,极富感染力和启发性。
D.跟踪嫌疑人到废弃厂房后,他利用门窗的夹角躲藏,轻手蹑脚,前合后偃,成功完成了任务。
24.下列各句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我和小刚去餐厅吃饭,他有急事失陪了,我只好一个人默默地吃完。
B.令人自豪的是,公司这一举措深受员工欢迎,其他公司也纷纷效尤。
C.今已收到邀请函,我正在外出差,不能亲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你我是多年的好友,情谊深厚,现在你需要帮助,我一定玉成此事。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论剑”青城山,泛舟都江堰,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前击剑,在杜甫草堂打一场排球赛,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遇上动漫人物哪吒,两个小伙伴在巴山蜀水间展开竞技比拼又共同成长……这些有趣的场景,来自日前发布的成都大运会3D动画宣传片《哪吒蓉宝奇遇记》。3分钟的短片,既展现了成都的自然风光,①,更是着力刻画了体育竞技运动之美。通过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必将取得共赢的效果,凝聚起共同的意志。
人们不禁感慨,讲好中国体育故事,②。回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宣传片,让孙悟空、黑猫警长等经典动画形象尽享冰雪运动的快乐,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效果。由此观之,好故事离不开好点子,为讲述添一点创意,才会在更多人心中激起涟漪。
我们相信,大运会“成都成就梦想”的精彩,已在赛前预热,必将在赛场绽放,③。
2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6.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工体,一位18岁球迷“乱入”,成功拥抱梅西,狂奔全场并与大马丁击掌。即便被四脚朝天抬出绿茵场,也难掩满脸兴奋;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更是声称会把自己与梅西的球场合影裱起来挂在房间里。
该事件不仅引发现场全体球迷欢呼,而且迅速引爆全网,绝大部分网友表示宽容甚至羡慕,觉得他在为热爱奔跑,活出了当代青年的独特个性。但也有部分批评声音,认为该少年破坏规则,扰乱秩序,不值效仿。据警方消息,事后该球迷受到行政拘留处分。
此上事件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语文课上将针对该事件展开讨论交流,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立足自身,联系现实,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大庆市红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解析解答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29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述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的兴趣和思考,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看,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解析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解析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二: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述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这便是所谓的“不写之写”。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省略、情节省略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令人赞叹。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白本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曹雪芹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白。
B.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大多数情况下忽视了“不写之写”美学修辞学上的意蕴。
C.曹雪芹通过语言、情节的省略,“不写之写”,利用“矛盾”等制造空白,使《红楼梦》具备了朦胧之境、空灵之美。
D.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不写之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不能喧宾夺主;二者应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B.作家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使人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C.《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质疑,进而推想缘由,探求真相。
D.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以虚写实、计白当黑,使有限的画面生出无限烟波,达到了“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的效果。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A.第八回,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没有撵走,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而茜雪“出去”的具体情节没有明示。
B.第三十五回,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不能当着宝钗的面向宝玉说她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永无直接解析了。
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情态,没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
D.第九十八回,黛玉无意听到贾宝玉成亲的消息,五内俱焚,临死口吐鲜血,嘴中念到“宝玉,你好……”,话未说尽便香消玉殒了。
4.文学作品中设置的空白在读者感受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分析。
1.B2.D3.C
4.①可以设置种种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可以使小说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形成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空灵之美,增强审美意蕴;③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B.“大多数情况下忽视了”错误,原文为“‘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可知原文是说“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而不是被他们大多数情况下忽视,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达到了‘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的效果”错误。原文为“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是说不应“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可知“不写之写”是艺术的空白,有作家的艺术目的。
C.“没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说明此处宝钗和迎春并不是所要描述的对象,借助写其他人的情态已经充分展现了当时的境况,所以后面自然也就不需要写她们了,故不属于“不写之写”手法。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可知可以设置种种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材料一最后一段“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可知可以使小说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形成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空灵之美,增强审美意蕴;
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可知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追赶队伍的小兵
王羽
①枪声和爆炸声忽然停了,山上山下顿时一片寂静。
②抗联官兵陷入了绝境——弹尽粮绝。山下的日军讨伐队一时不明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趁着难得的空隙,战士们趴在皑皑积雪上,慢慢爬到了连长的周围。连长从怀里取出仅有的两颗手榴弹,低声说:“最后的时刻到了。”战士们谁都不说话,只是悲壮地点了点头。
③无论战斗多么惨烈,抗联战士都要留下最后一颗手榴弹,或与鬼子同归于尽,或用于自爆,绝不当俘虏。突然,一个一直看天的老战士说:“连长,要起大烟炮了。”连长一愣,忙追问:“老程,快看看,得多长时间才能起?”老程非常有把握地说:“一袋烟吧。”连长兴奋地说:“有救了!”战士们看看黑沉沉的天空,也不觉面露喜色。连长命令道:“两人一组,大烟炮一起,立刻向山上跑,别犹豫,只管跳下去。”连长又命令说:“只要能走,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活下去,然后追上队伍。”
④老程拍拍身边的小战士说:“柱子,咱俩一组,跟紧我。”说着,老程解开腰间的麻绳将一头递过去,让柱子系在腰上。柱子的脸冻得发青,两手僵硬,好不容易才将麻绳系好。
⑤山下的日军终于反应过来,判断山上的抗联战士没有弹药了,嗷嗷叫着向山上冲。鬼子离得越来越近了,连长猛地甩下去一颗手榴弹,巨大的爆炸声响起的同时,战士们用尽力气高喊:“冲啊!杀呀!跟小鬼子拼了!”
⑥突然的爆炸声和呐喊声,吓得鬼子惊慌失措,急忙又趴在雪地上,拼命向山上开枪。山上仍然没有还击,鬼子很快又停止了射击,只是不敢轻易地往上冲了。又过了好一会儿,鬼子试探着爬起身,往山上摸。连长看看老程,老程指指天空,肯定地点点头。连长毅然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山下。
⑦爆炸的声音刚刚传来,天就变了,肆虐的北风突然膨胀了无数倍,狂风打着旋,笼罩了茫茫林海。大雪从天而降。因为狂风的作用,雪片都变成了雪粒子,狂风裹挟着雪粒子,呜呜怪叫着抽打着大地万物。眨眼的工夫,雪粒子抱成了团,变成了一个个雪球,大大小小的雪球旋转着、飞舞着,铺天盖地到处都是,天地之间顷刻变得一片混沌。这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北大烟炮。
⑧趁着山下的鬼子一片混乱,抗联战士们立刻爬起身,两人一组,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山顶拼命攀登。狂风暴雪中,人们睁不开眼睛,大大小小的雪球打得人浑身生疼。战士们顾不得这些,凭借脚下升高的地势辨别方向,做着最后一搏。柱子毕竟只是个14岁的孩子,人小腿短,力气早已经用尽,全凭老程在前面拼命拉,才勉强迈开腿。很快,老程凭借以往的经验,知道到了山顶。老程转回身将柱子拉进怀里,凑到柱子的耳旁喊:“要下山了,死命抱紧我。”
⑨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搂在怀里后,倒退着跳了下去。
⑩两人先是在狂风暴雪中急速落下去,接着重重地跌落在冻得坚硬如石的山坡上,然后快速向山下翻滚……
柱子终于清醒了,他轻轻推推老程,又摸摸老程的脸,没有感到丝毫的暖意。柱子心慌起来,摘下狗皮帽子,将帽子覆盖在老程的脸上,将冻僵的两手焐在老程的脸上,试图让老程在这一丝温暖里缓醒过来。让柱子惊喜的是,老程真的慢慢醒了。
柱子喜极而泣,流着泪问:“老程叔,你醒了?”老程断断续续地说:“我,我,不行了,你,你要,追上,队伍。”冰凉的泪水在柱子脸上流淌,他紧紧地抓住老程的衣襟哽咽着说:“老程叔,你别离开我,我怕。”老程喘息了好一会儿,又艰难地说:“孩儿呀,虽说,你还,不到,十五,可你,是抗联战士。”柱子说:“老程叔,别说了,你再睡会儿,再歇歇。”老程真就不说话了,他静静地走了。
大烟炮止了,雪还在静静地下。
柱子将没有子弹的三八大盖枪从老程的身上轻轻摘下,又将老程的狗皮帽子扶正,然后跪在老程身前,大哭着说:“老程叔,没有你,我早就死多少次了,我向您老人家保证,我一定活下去,一定追上队伍!老程叔,我一定多杀鬼子,给你们一家人和我爹我娘报仇。”
柱子用洁白的雪将老程掩埋了,然后毫不犹豫地背起沉重的枪,慢慢地向山下走去……
终于下了山,柱子一下子跪倒在厚厚的积雪上。他喘息了好久,连吃了两口雪,然后站起身,继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
天黑透了,柱子才找到一个地势低洼的地方,用刺刀挖一个深深的雪窝子,钻进去,搂着冰凉的枪睡一夜。醒来后仍是在茫茫林海里翻山越岭。柱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追赶上队伍。
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次爬起来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雪还没停,下得缓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崇山峻岭中行进着……
(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题目交代了人物身份、事件,主体部分用大量篇幅记述抗联官兵的遭遇,即小兵追赶队伍之前发生的事情。
B.小说通过血战、跳崖、雪中前行等情节,塑造了以老程、柱子为代表的抗联战士的形象,赞扬了他们的革命精神。
C.虽然小说没过多地描写战争,但是从抗联官兵的处境中,读者不难想象这场战争的惨烈,感受到侵华日军的凶残。
D.小说第段写柱子“毫不犹豫地背起沉重的枪,慢慢地向山下走去”,说明柱子经历了成长,抗战意志变得坚定。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忽然停下的枪声和爆炸声,既能让读者紧张起来,又以简洁的语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探寻原委。
B.小说几次写鬼子的胆怯,对比突出了战士们的智慧英勇;运用语言、肖像、动作等细节描写,突出了老程的无畏。
C.小说写“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裹在怀里”,并且“倒退着跳了下去”,为下文他的牺牲和柱子生存下来做铺垫。
D.小说人物对话通俗明了,多用短句,这是由紧张的战争氛围决定的,老程临终的话语则是因为他受伤严重而断续。
7.小说《追赶队伍的小兵》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都多次写到“雪”,请分别概括下面两处“雪”在原文中的作用。
雪还没停,下得缓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崇山峻岭中行进着……
——《追赶队伍的小兵》
(林冲)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8.你认为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5.D6.B
7.第一处:①情节上,照应上文“大烟炮止了,雪还在静静地下”,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使小说结构完整;②人物上,小兵在雪中追赶队伍,不畏艰难,突出了小战士顽强的意志;③效果上,雪下得缓了,表明天将放晴,预示着小战士追赶队伍有了希望,既引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第二处:推动情节发展。雪下得紧使得草厅被压塌,火种被雪水浸灭,林冲无法安身才选择去古庙夜宿,后得知有人要害他,推动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
8.柱子由年龄小有些胆怯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无畏、知恩图报、执着坚定的小战士。柱子虽然只是个14岁的孩子,但用尽力气不掉队,在狂风暴雪中能和战士们一样滚下山,非常勇敢;一直保护他的老程去世后,向他保证赶上队伍,多杀鬼子给他报仇,懂得知恩图报;一定要追赶上队伍,不惧雪大路难,跌倒后再爬起来,坚定不放弃。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抗战意志变得坚定”错误,应该是“追赶队伍”的意志变得坚定。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B.“运用……肖像……等细节描写,突出了老程的无畏”错误,文中没有关于老程的肖像描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处:①情节上,上文写“大烟炮止了,雪还在静静地下”,直到现在还未停止,说明雪之大,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使小说情节前后照应,结构完整;②人物上,雪一直下没停,所以小兵无法找到吃的,只能吃雪充饥,只能钻在雪窝子里睡觉,路上多次跌倒,多次爬起来,小兵在雪中追赶队伍,坚决不放弃,衬托出小战士顽强的意志;③效果上,“雪还没停,下得缓了”,即将天晴,小兵追赶队伍带来希望,引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第二处:后文说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此时草厅已无法安身,林冲只好选择沽酒路上看到的古庙夜宿栖身,躲在古庙偷听到陆谦等人要加害他的密谋,推动故事向高潮发展,可见其推动情节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原文“柱子毕竟只是个14岁的孩子,人小腿短,力气早已经用尽,全凭老程在前面拼命拉,才勉强迈开腿”,柱子虽然只是个14岁的孩子,但是用尽力气不掉队,在狂风暴雪中能和战士们一样滚下山,可见其勇敢无畏;
“柱子心慌起来,摘下狗皮帽子,将帽子覆盖在老程的脸上”“冰凉的泪水在柱子脸上流淌,他紧紧地抓住老程的衣襟哽咽着说:‘老程叔,你别离开我,我怕。’”,虽然柱子一开始有些害怕,但照顾他的老程去世后,他向老程保证一定赶上队伍,多杀鬼子给他报仇,懂得知恩图报;
原文“柱子用洁白的雪将老程掩埋了,然后毫不犹豫地背起沉重的枪,慢慢地向山下走去……”“柱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追赶上队伍”“跌倒了,爬起来;……雪还没停,下得缓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崇山峻岭中行进着……”,柱子在老程去世后想着一定要追赶上队伍,虽然雪大路难,但他多次跌倒后再爬起来,一直不放弃,可见其执着坚定。
综上分析,可见柱子由年龄小有些胆怯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无畏、知恩图报、执着坚定的小战士。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13小题,共45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5小题,共10分)
9.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藉寇兵而赍盗粮B.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C.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D.又恐汝不察吾衷
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藉”,同“借”,借给。句意: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
B.“裁”,同“才”,刚,刚刚。句意: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
C.“翼”,同“翌”,下一天,第二天。句意: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
D.无通假字。句意: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
故选D。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劣弱不中于款款:规格
B.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举:攻克,占领
C.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卒:死
D.急趁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趁:追逐
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卒:最终,终究。句意: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
故选C。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B.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A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之辨析词类活用能力。
例句中,“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彰明。句意: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A.“来”,使动用法,使……来。句意: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B.“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句意: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
C.“老”,形容词用动词,孝敬、尊敬。句意: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
D.“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装。句意: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装着喂养它。
故选A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汝不必以无侣悲独是成氏子以蠹贫
B.成以其小,劣之汝其勿悲
C.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泣而出
D.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此物故非西产
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介词,因为;句意: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唯独这个叫成名的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
B.代词,它,指促织;语气助词,一定。句意: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你一定不要悲伤。
C.代词,你;连词,表修饰关系。句意:你的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小儿哭着离开了。
D.连词,所以;副词,原来,本来。句意: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故选A。
13.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②遂为滑胥报充里正役
③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④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⑤折藏之,归以示成⑥掭以尖草
⑦吾爱汝至⑧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⑨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⑩田百顷,楼阁万椽
A.①⑨/②/③⑥⑦/④⑩/⑤⑧B.①④⑧/②⑩/③⑥⑨/⑤⑦
C①⑧/②/③⑤⑥⑦/④⑩/⑨D.①④⑩/②⑤⑧/③⑥/⑦⑨
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式的能力。
①为判断句,“非……也”表判断。句意: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②为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③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诸侯树怨”。句意: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
④为定语后置句,“村中好事少年驯养一虫”。句意:在村子里,有一个是个爱多事的少年,饲养了一只蟋蟀。
⑤为省略句,应为“折藏之,归以(之)示成”。句意: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⑥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尖草掭”。句意:用尖尖的小草轻轻拨动。
⑦为状语后置句,应为“吾至爱汝”。句意:我最爱你。
⑧为省略句,应为“又嘱学使俾(之)入邑庠”。句意: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
⑨为判断句,“是”表判断。句意: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
⑩为定语后置句,应为“百顷田,万椽楼阁”。句意: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
①⑨判断句;②被动句;③⑥⑦状语后置句;④⑩定语后置句;⑤⑧省略句。
故选A。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二:
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我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睹裔敖而问曰:“君何故不朝?”对曰:“昔者君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反不果出是以不朝晏子入见。”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天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恶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有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而刖跪有直辞,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时朝无事。
(节选自《说苑·正谏》)
14.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公惭A而反B不C果D出E是以F不朝G晏子H入见
A.ADGB.BEGC.BDHD.AEH
1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指丢失,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的“亡”字意思不相同。
B.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字意思相同。
C.得,指能够,与《促织》中“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的“得”字意思相同。
D.宗庙,我国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庙宇,也是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伏在庄公的尸体上哭吊,完成了礼节才离开。司马迁认为晏子是二个尽忠明义,很有勇气的人,晏子的多次进谏体现了这一点。
B.圉人和烛邹都因过失触怒了景公,景公想要杀死他们,晏子在劝谏时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景公怕损害自己的名誉,便放过了他们。
C.圉人和刖跪都杀了景公的马,景公的表现却大为不同。对于圉人,景公大怒,想要杀掉他;对于刖跪,景公深感惭愧,不去上朝。
D.景公认为自己被刖跪羞辱,辱没了社稷。晏子则认为,刖跪有直辞,是景公的福分,最终,景公给予了刖跪奖赏,免征了他的赋税。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2)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
18.晏子是如何智慧地劝谏景公的?
14.B15.C16.C
17.(1)烛邹有罪过,我请求将他的罪过列出来,再杀掉他。
(2)县令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抚军)又嘱咐提学,让成名进入县学。
18.①以退为进,晏子并不急于为圉人、烛邹开脱,而是先论其罪过。
②善揣善比,晏子抓住景公悔、愧、恨等复杂心理,比景公于明君,令景公释怀。
③以小喻大,晏子从杀马、主鸟等小事上升到国家治理,以大义说服景公。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景公惭愧地返回,不再出来,因此就不上朝了。晏子入宫进见。
“惭而反”中“而”,连词,表修饰,“惭”作“反”的状语,“惭而反”作“公”的谓语,主谓中间不断开,“反”后断开,故选“B”;
“不果出”,的主语是“公”,承前省略,“不果”作状语,“出”作谓语,简短的状语和谓语间不断开,“出”后断开,故选E;
“是以”是因此的意思,一般出现在句首,“是以不朝”的主语是“公”,承前省略,“朝”作谓语,意思是因此就不上朝了;“晏子入见”的主语是“晏子”,与前面行为的主语不同,故应在“晏子”前断句。要在G处断句。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的“亡”的意思为“使……灭亡”。句意: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但烛邹让那些鸟飞走了。/如果使郑国灭亡了对您有益。
B.正确。句意:不要杀,我向他道歉!/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谢罪。
C.错误。“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的“得”意为“收获”。“得”字意思不相同。
句意:能够统率百姓保有宗庙。/不如自己前去寻找,希望能有万一的收获。
D.正确。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圉人和刖跪都杀了景公的马”说法错误。刖跪没有杀景公的马,“刖跪击其马”中的“击”是拍打的意思。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数”,罗列;“请”,请允许我;“乃”,表承接关系,然后、再。
(2)“宰”,县令;“学使”,即提学;“俾”,使;“邑”,县;“庠”,学校。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在晏子为圉人、烛邹开脱的事情中,晏子所采用的方法有相似之处。首先是以退为进,先数说两人的罪过,让景公放松防备,容易接受他的观点。
其次是善揣善比。对于景公的性格特点晏子比较了解,所以在两件事中,晏子抓住景公悔、愧、恨等复杂心理,比景公于明君,令景公释怀。让想成为明君的景公只能不处罚圉人、烛邹。
最后,晏子在劝谏过程中善用比喻,以小喻大。比如“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等,晏子从杀马、主鸟等小事上升到国家治理,以大义说服景公。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史公说:当初晏子伏在庄公尸体上痛哭,完成了礼节然后离去,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表现吗?至于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高兴和仰慕的啊!
材料二:
齐景公有匹马,被他的圉人所杀。齐景公大怒,拿着戈要亲自杀他。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让他知道自己犯什么罪了再杀掉他。”齐景公说:“好的。”晏子举着戈站到圉人面前说道:“你为我们国君养马却杀掉了它,你的罪应当死;你让我们国君因为马而杀圉人,你的罪又应当死;你让我们国君因为马而杀人,被四周的诸侯听说了,你的罪过又应当死。”齐景公说:“先生放了他,先生放了他,别败坏了我仁义的名声。”齐景公喜欢射鸟,叫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全都逃跑了。景公大怒,要杀掉他。晏子说:“烛邹有罪过,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我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请杀了烛邹。”景公说:“停,不要杀,我向他道歉!”
景公大白天披散着头发乘坐着六马大车,载着妇人从宫中的正门出去,刖跪拍打驾车的马使车子返回,说:“你不是我的国君。”景公感到羞愧而不再上朝,晏子看见裔敖问他:“国君因为什么不上朝?”裔敖回答说:“之前国君大白天披散着头发乘坐着六马大车,载着妇人从宫中的正门出去,刖跪拍打驾车的马使车子返回,说:‘你不是我的国君。’景公惭愧地返回,不再出来,因此就不上朝了。晏子入宫进见。”景公说:“前几天我不对,披散着头发乘坐六马大车出宫中正门,刖跪拍打驾车的马使车返回,说:‘你不是我的国君。’我托周天子和诸大夫的福,能够统率百姓保有宗庙,现在被刖跪羞辱,使国家蒙羞,我还可能同诸侯并列吗?”晏子回答说:“君王不要记恨这件事。我听说,下面若无直谏之言,上面一定有昏昧的君主;百姓大多不敢讲真话,君王就会有骄纵的行为。古代明君在位,臣下敢于直言上谏;君王爱听有用之言,百姓就没有不敢说的话。现在君王有失礼的行为,刖跪直言制止,是君王的福气,所以我来表示庆贺,请奖赏他,以显示君王爱听有益之言;礼待他,以表明君王接受谏言!”景公笑道:“行吗?”晏子说:“行。”于是下令加倍给刖跪钱财并免征赋税,一时朝中相安无事。
(三)课外古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⑧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2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9.C20.(1)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
(2)表现: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②运用典故。通过范暴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述了的羡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③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想象之景”错,颈联景物是实写眼前之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情感及手法类试题,考生要先要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准确把握诗人“愁”的原因,然后结合对全诗的手法的把握进行分析。根据理解诗歌,诗人愁的原因有: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手法运用上: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运用典故。通过范暴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述了的羡慕之情;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测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解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解析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解析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长江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时间已至傍晚,但是行旅依然来来往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气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高考后游历湖南,登上岳阳楼后看到开阔壮美的洞庭湖景,不禁吟出杜甫《登岳阳楼》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千里澄江似练②.归帆去棹残阳里③.短发萧骚襟袖冷④.稳泛沧浪空阔⑤.吴楚东南坼⑥.乾坤日夜浮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澄”“棹”“萧”“襟”“坼”。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22.下列各项中汉字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嫁奁(lián)伺(cì)候谬种如鸟司革
B.砒(pī)霜拗(niǔ)断寒喧豁然开朗
C.畏葸(xǐ)央浼(miǎn)悚然浅尝辄止
D.监(jiàn)生草窠(kē)酒馔毫发无爽
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如鸟司革”的“司”应为“斯”。
B.“拗断”的“拗”读作ǎo;“寒喧”的“喧”应为“暄”。
C.“央浼”的“浼”读作měi。
故选D。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都是这个时候发布测试成绩,一上午他都目不交睫地盯着电脑屏幕,生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电视摄像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担保合同标的特性与信用管理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媒体运营兼职聘任合同范本3篇
- 海南师范大学《游泳训练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小额贷款反担保偿还服务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度架工承包合同服务内容扩展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桥梁栏杆维修与加固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旧电器买卖与环保回收处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假山景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承包合同3篇
- 品牌管理第五章品牌体验课件
- 基于CAN通讯的储能变流器并机方案及应用分析报告-培训课件
- 外科医师手术技能评分标准
- 保姆级别CDH安装运维手册
- 菌草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课件
- GB∕T 14527-2021 复合阻尼隔振器和复合阻尼器
- 隧道二衬、仰拱施工方案
- 颤病(帕金森病)中医护理常规
- 果胶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本)
- 旋挖钻成孔掏渣筒沉渣处理施工工艺
- 安全资料目录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