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1页
四川外国语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2页
四川外国语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3页
四川外国语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4页
四川外国语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ICHUANUNIVERSITY本科教学质量年报(20222023学年)2023年月目录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1(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1(三)学生规模及人才培养结构..........................................................................3(四)本科生源质量..............................................................................................31.优质生源比例高..........................................................................................32.志愿满足率保持高位..................................................................................43.双学位专业录取位次靠前..........................................................................44.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及位次高..................................................................5二、师资与教学条件...................................................................................................6(一)师资队伍建设..............................................................................................61.师资队伍建设有力......................................................................................62.师资队伍构成合理......................................................................................83.生师比进一步优化......................................................................................94.本科生主讲教师........................................................................................125.教授承担本科课程....................................................................................12(二)教学基本条件建设....................................................................................141.教学经费投入............................................................................................142.教学用房....................................................................................................143.图书资料....................................................................................................154.教学实验设备............................................................................................155.信息资源及其应用....................................................................................166.奖助学金体系建设....................................................................................1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17

(一)专业建设....................................................................................................17

1.强化专业内涵建设....................................................................................17

2.优化专业结构............................................................................................18(二)课程建设....................................................................................................1811.持续推进一流课程建设............................................................................18

2.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0

3.通识课程建设............................................................................................21

(三)教材建设....................................................................................................21

(四)教学改革....................................................................................................22

(五)实践教学....................................................................................................22

1.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23

2.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实习实训基地........................................................23

3.强化过程监控,提高毕业论文质量........................................................24

4.营造双创氛围,学生成果不断涌现........................................................24

四、专业培养能力.......................................................................................................25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25

(二)立德树人落实机制....................................................................................26

(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26

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7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27

1.严格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27

2.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本科教学....................................................................27

3.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与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推进...................................28

(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28

1.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监测............................................................................28

2.开展专业评估情况....................................................................................29

3.规范教学行为情况....................................................................................29

4.期末试卷检查与论文抽检........................................................................29

5.教学督导评价............................................................................................30

6.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30

六、学生学习效果.......................................................................................................30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30

(二)应届毕业生毕业与学位授予情况............................................................312(三)学生攻读研究生情况................................................................................31(四)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31(五)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33(六)毕业生成就................................................................................................34(七)体育活动开展情况....................................................................................34七、特色发展...............................................................................................................34(一)新文科建设积极助力人才培养................................................................34(二)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有力推进................................................................35八、问题与对策...........................................................................................................35(一)专业结构仍需优化,专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35(二)师资队伍建设需持续加强........................................................................35(三)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与保障需进一步加强............................36附表1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结构情况....................................................................37附表2分专业专任教师学位结构情况....................................................................41附表3分专业专任教师学缘结构情况....................................................................45附表4分专业专任教师年龄段结构情况................................................................493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以“新文科”“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多语种的综合优势,培养强外语、厚人文,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交流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及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等,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融入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人才库和思想库作用。(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54个,其中外语类专业25个(23个语种),非外语类专业29个。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文学类专业32个、管理学类专业7个、法学类专业5个、经济学类专业4个、艺术学类专业3个、教育学类专业3个(表1)。此外,还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42个、联合学士学位办学专业1学士学位专业1个(表2)。表1普通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科门类所属学院批准年份1汉语言文学050101文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2004年2汉语国际教育050103文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1998年3英语050201文学英语学院1959年4俄语050202文学俄语学院1950年5德语050203文学德语学院1961年6法语050204文学法语学院1960年7西班牙语050205文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1965年8阿拉伯语050206文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06年9日语050207文学日语学院1975年10朝鲜语050209文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06年11泰语050220H文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16年12希伯来语050222H文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16年1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科门类所属学院批准年份

13越南语050223文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09年

14葡萄牙语050232文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11年

15匈牙利语050237H文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16年

16意大利语050238文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07年

17翻译050261文学翻译学院2008年

18商务英语050262文学商务英语学院2010年

19新闻学050301文学新闻传播学院1998年

20广播电视学050302文学新闻传播学院2008年

21广告学050303文学新闻传播学院2003年

22网络与新媒体050306T文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年

23广播电视编导130305艺术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年

24播音与主持艺术130309艺术学新闻传播学院2008年

25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130208TK艺术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23年

26印地语050213文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08年

27缅甸语050216文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17年

28波兰语050228文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19年

29捷克语050229文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19年

30马来语050217文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20年

31罗马尼亚语050231文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20年

32土耳其语050235文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20年

33乌克兰语050247文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20年

34波斯语050208文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23年

35国际新闻与传播050309T文学新闻传播学院2022年

36教育学040101教育学国际教育学院2013年

37学前教育040106教育学国际教育学院2018年

38小学教育040107教育学国际教育学院2022年39法学030101K法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1998年40国际政治030202法学国际关系学院2009年41外交学030203法学国际关系学院2009年42社会学030301法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2011年43社会工作030302法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2013年44金融科技020310T经济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2021年45金融学020301K经济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2008年46国际经济与贸易020401经济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2006年47数字经济020109T经济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2023年48大数据管理与应用120108T管理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21年49财务管理120204管理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11年50人力资源管理120206管理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06年51审计学120207管理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13年52物流管理120601管理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12年53电子商务120801管理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12年54旅游管理120901K管理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03年2表2其他专业类别情况一览表序号专业名称专业办学类别所属学院批准年份1英语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英语学院2020年2俄语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俄语学院2020年3财务管理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23年4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2023年5商务英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澳)商务英语学院2013年6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法)国际学院2021年7法语法学联合学士学位办学专业法语学院2021年8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士学位办学专业商务英语学院2023年(三)学生规模及人才培养结构截至2023年91672718680.8人,其中本科生13850人、硕士研究生2739人、博士研究生89人、留学生49人(不含非学历教育),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82.80%。(四)本科生源质量2023年学校在30个省份本科计划招生3500名,实际招生3500人。生源质量呈现出优质生源比例高、志愿满足率保持高位、双学位专业录取位次靠前、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及位次高等特点。1.优质生源比例高自表32016—2023年优质生源统计表实际录取优质生源数

年份一本招生计划数年度招生总人数优质生源占比

(一本线上生源数)20235803271350093.46%20225833334350095.25%20213202340094.18%202017582976330090.18%201918352700330081.82%201818132703340079.50%201717522547340074.91%201617442434340071.59%32.志愿满足率保持高位2966表42016—2023年一志愿录取率及专业志愿满足率统计表年份第一志愿录取率专业志愿满足率202384.74%96.69%202284.51%95.97%202183.76%97.15%202066.09%92.39%201964.78%90.73%201862.82%89.80%3.双学位专业录取位次靠前2023年,我校法语(法语法学联合培养)专业历史类和物理类在渝录取分数线均位于全校第一;商务英语(双学位)在渝录取分数线均名列全表52023年我校在渝录取分数靠前专业历史类物理类排名排名专业分数线专业分数线1法语(法语法学联合培养)5341法语(法语法学联合培养)5442法学5292小学教育5253小学教育5252法学5204中国语言文学类5224商务英语(双学位)5205商务英语(双学位)5195教育学5176教育学5166中国语言文学类51044.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及位次高与主持艺术专业454545名。艺6至8表62023年重庆市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渝录取情况表序号院校名称录取最低分位次1重庆大学230.51222西南大学225.43493四川外国语大学218.544长江师范学院210.653255重庆人文科技学院204.395706重庆外语外事学院202.356477重庆财经学院200.697198重庆对外经贸学院196.99843表72023年重庆市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渝录取情况表序号院校名称录取最低分位次1重庆大学778362西南大学765533重庆邮电大学6972974四川外国语大学6893495重庆师范大学6774446重庆工商大学6714947重庆第二师范学院6596128重庆文理学院649710表82023年重庆市高校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在渝录取情况表序号院校名称录取最低分位次1四川外国语大学212.62622重庆工商大学208.264115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队伍建设有力(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根基。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专题学习及暑假教师研修。制定并发放《四川外国语大学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实施方案》4本师德学习教育手册,筑牢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敬业立学、崇德尚美。(2)加大人才引育力度2022—2023教师3122渝学者讲座教授2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5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重庆市宣传文化先进个人12103人。2022年以来,各级人才发表高水平论文169篇,获省部级以上项目48项,获市级以上奖项15项,出版著作类成果26部。(3)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建设2022年7月,成立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2022—2023学年,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博士后7115名博士后在站研究人员,其中师资博士后816368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4)完善职称分类评价机制川外国语大学职称确认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1+5”职称评审体系。2022年,学校自主职称评审顺利开展,教师系列共受理材料108份,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43人,讲师341220人,讲师33人,转评1人。(5)严格岗位聘任管理202327技五级岗位3344岗位12343等方面的能力;规定连续三年教学评教排名全校后10%者,只能聘任在本职称(职务)最低岗位。(6)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活动讲座160余场。组织开展2022—2023学年新进教师入职培训,基于新入职教师对培训。同时,组织开展2023年春秋季两季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春秋两季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工作、2023年教育类研究生和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工作。2022—2023学年,依据《四川外国语大学教职工培训培养办法(修订)》,学校7送培教师共计492019后研究1人。国内博士12人、国内硕士1人,国内访学5人,进行博士后研究4人。截至目前,学校有出国经历的专任教师526人,占比为57.17%;15人参加重庆市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7)加强教师外派挂职管理办法》。2022—2023学年,12名教职工在驻外使馆、教育部、商务部、市级机关等部门挂职锻炼。2.师资队伍构成合理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现有专任教师927人,其中,博士409人,占比44.12%,硕博士占比96.44%;正高138人、副高313人,高级职称占比(表980人次教师获得市级及以上人才称号及表彰(表10),受到学界广泛认可和社会一致好评。表9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专任教师外聘教师项目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总计927—228—教授13714.785021.93副教授30833.232812.28讲师40243.37156.58助教444.7520.88职称其他正高级131.32其他副高级50.5483.51其他中级60.6510.44其他初级0010.44未评级242.5912052.63博士40944.127432.46硕士48552.3210144.3最高学位学士323.455122.37无学位120.888专任教师外聘教师项目数量比例(%)数量比例(%)35岁及以下21623.36126.7536-45岁42345.637532.89年龄46-55岁22123.844720.6156岁及以上677.234519.74本校20922.55——学缘境内50254.15——外校境外21623.3——表10近五年教师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情况荣誉项目名称人(个)数荣誉项目名称人(个)数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8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巴渝学者讲座教授7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国际传播界别)1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领域)3人双千双师交流计划2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社会工作领域)1人重庆市对台工作先进个人1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宣传文化领域)2人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1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2人重庆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1人重庆英才·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重庆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1人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人—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3.生师比进一步优化2022—2023学年,学校生师比为17.95,其中专任教师927人、外聘教师228人,折合学生数18680.8人,师资整体满足本科教学需求(分学院生师比见表11,分专业生师比表12)。9表分学院在校本科生与教师生师比序号单位专任教师外聘教师数本科生数本科生与专任教师之比总生师比1国际工商管理学院5228152229.2723.062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38499626.2124.903商务英语学院7433157121.2317.364英语学院12136238819.7417.185日语学院21440619.3317.656国际教育学院291950817.5213.197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35160117.1716.938翻译学院301647915.9712.619新闻传播学院(重庆国际传播学院)561188115.7314.3310德语学院26538314.7313.4411法语学院301141213.7311.6112俄语学院27435413.1112.2113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重庆非通用语学院)58762510.7810.1614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重庆非通用语学院)60860510.089.4515中国语言文化学院5704818.448.4416国际关系学院2531827.286.8717国际学院(出国培训部)37172175.864.7718体育部254———19马克思主义学院450———20语言智能学院(通识教育学院)6515———21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51———10表12分专业在校本科生与教师生师比序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总数本科生数本科生与专任教师之比外聘教师数总生师比1120206人力资源管理310033.33420.00

2120108T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13032.5128.89

3120601物流管理412731.75519.54

4120601H物流管理(合作办学)12217311710.59

5120901K旅游管理412130.25420.17

6120207审计学1029829.8424.83

7120801电子商务822728.38521.62

8120204财务管理1747427.88524.31

9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1644127.56126.73

10020301K金融学1539426.27224.63

11050262H商务英语(合作办学)2253124.141717.41

12020310T金融科技511723.4121.27

13030101K法学1330123.15122.30

14130208TK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24522.5215.00

15020109T数字经济24422022.00

1650262商务英语50104020.81617.93

1750302广播电视学1017917.9216.27

18130305广播电视编导1017917.9117.05

1940106学前教育1017717.7613.62

2040101教育学1424717.64714.11

21130309播音与主持艺术1017617.6315.30

2240107小学教育58416.8610.50

2350261翻译3047915.971612.61

24050306T网络与新媒体69215.33114.15

2550220泰语57615.2212.67

2630302社会工作1218115.08015.08

2750207日语2740615.04414.00

2850303广告学68714.5212.43

2950201英语172238814.213612.57

3050203德语2738314.19512.98

3150205西班牙语2332113.96213.38

32050309T国际新闻与传播68213.67112.62

3350204法语3441212.481110.43

3450202俄语2935412.21411.42

3550209朝鲜语1618511.56111.21

3650235土耳其语2221118.80

3750206阿拉伯语1516410.93010.93

3850238意大利语99710.78110.21

3950301新闻学88610.75110.12

4050247乌克兰语3301018.57

4150232葡萄牙语1010010010.004230301社会学121199.9209.9211序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总数本科生数本科生与专任教师之比外聘教师数总生师比4350101汉语言文学302638.7708.774450223越南语10858.508.504550216缅甸语2178.516.804630203外交学121018.4227.774750217马来语3258.3317.144850103汉语国际教育272188.0708.074950228波兰语428716.225030202国际政治12816.7516.485150237匈牙利语4266.506.505250213印地语3175.6714.865350231罗马尼亚语2115.505.505450222希伯来语3144.6714.005550229捷克语312423.005650208波斯语1————4.本科生主讲教师学校本科生主讲教师人数为922427141人),占比46.31%(教授占比15.29%)。5.教授承担本科课程2022—202384.94%和86.4%的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开设本科课程5871门次,教授、副教授授课门次分别为627门次和1947门次,占总课程比例分别为10.68%和33.16%(表13)。表13分专业教授授课情况序号专业名称授课教师数高级职称教授总数承担课程门数数量比例(%)数量比例(%)1汉语言文学253222889362新闻学21241571.43314.293国际新闻与传播12763.64218.184物流管理19301263.16315.795广告学16261062.516.256电子商务24441562.5312.57播音与主持艺术24291562.528.338外交学1317861.54009日语23341460.87521.7410英语1561659460.262817.9512序号专业名称授课教师数高级职称教授总数承担课程门数数量比例(%)数量比例(%)国际经济与贸易27461659.26414.8112教育学27311659.26622.2213汉语国际教育27271659.26414.8114俄语22441359.09627.2715翻译34512058.82926.4716网络与新媒体21261257.1414.7617广播电视学27301555.560018朝鲜语1535853.33213.3319法语35461851.43514.2920国际政治8124500021广播电视编学1838950422.2223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72500024商务英语65663249.23913.8525金融学34571647.06617.6526金融科技1319646.15215.3827越南语935444.44128阿拉伯语1235541.67216.6729德语285039.2927.1430人力资源管理1923736.84210.5331西班牙语1938736.840032旅游管理929333.33222.2233财务管理33451030.339.0934学前教育20376301535马来语717228.570036小学教育10327.2719.0937商务英语(合作办学)52451426.9223.8538缅甸语4131250039审计学242962528.33

40意大利语947222.22141土耳其语52112000

42印地语51212000

43泰语831112.500

44物流管理(合作办学)233114.3514.35

45匈牙利语40000

46葡萄牙语6340000

47罗马尼亚语280000

48捷克语390000

49波兰语4150000

50希伯来语480000

51乌克兰语49000013(二)教学基本条件建设1.教学经费投入2.教学用房均表14教学占地面积和教学行政用房基本信息表项目数量(2)总占地面积663670学校产权564818其中:运动场地面积40704占地面积(平方米)非学校产权98852其中:独立使用98852占地与建筑面积共同使用—384220总建筑面积384220学校产权建筑面积(平方米)非学校产权—其中:独立使用—共同使用—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平方米)109762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室42212其中676面积(平方米)14数量(个)364座位数(个)26619图书馆21459实验室、实习场所5721专用科研用房1492体育馆4464师生活动用房7134会堂661继续教育用房行政用房(平方米)23994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8.00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1.283.图书资料2022—2023学年,图书馆新增纸质图书30488册,生均年进书量1.63册。截至本学年末,纸质藏书总量达1331788册,生均纸质图书71.29册;电子图书1654426册,电子期刊1031479册,电子数据库100个。4.教学实验设备截至2023年912434.500.67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15.64万元(表15)。表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项目数量设备总值(万元)12434.50生均值(万元/生)0.67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当年新增(万元)1015.64当年新增所占比例()8.89155.信息资源及其应用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方面,学校综合有线无线校园网覆盖率达100%;IPv4/IPv68个系统对外提供访问服90%VPN保障。120件平台的基础上升级了正版软件系统、一校通系统,新建了门禁系统、扫码上课系统、采购平台、第二课堂。截至目前,学校已建成业务系统40余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信息标准化和数据规范性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室和专业教学实验室共340U下混合式教学,建设开放课程,提供在线练习和考试等服务;利用大学体验英语系统、ITEST系统等外语虚拟情景教学系统,开展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训练和外语在线考试,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发展。6.奖助学金体系建设奖学金评审办法》《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办法》《本科生国家助学金评审办法》量成效。16分类认定。结合学生家庭困难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资助措施。2022—2023学年,从认定的359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评选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401人,发放奖金200.5万元。同时,在国家助学金方面,资助经济困难学生3407人,资助金额达1122.77万元。二是进一步完善学业奖励制度,分层奖励。针对学业表现突出的学生,从国家、学校两个层面,设置不同档级的奖励。2022—2023学年,共评选国家奖学金2395一等奖学金1500元1000元/600元/206.86万元,努力拓展资助育人的受众面,有效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2022—2023学年,2024名学生成功办理生源地贷款,金额为1800.95万元,10名学生成功办理校园地贷款,金额为8.4万元;服兵役学生学费补偿及减免金额23.65万元。四是继续做好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2022—2023学年共发放勤工助学金130.582500劳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高水平新文科建设为主线,切实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各项具体工作,促进学校本科教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一)专业建设1.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本学年,学校强化专业统筹布局。获批“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士学位17专业思政)进行年度检查,聚焦专业建设成效和问题,确保建设质量。根据社会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停招一年。2.优化专业结构色专业,新设服务国家和地方产业的新兴专业。本学年,开设了18个交叉专业,推动3个新办专业,组织申报塞尔维亚语1个本科新专业。(二)课程建设全校开设课程17591540程106一流课程的示范辐射效应,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建设。1.持续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本学年,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市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含3门来华留1615级一流本科课程841002023盟联席会”慕课十年典型案例2个,市级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17个。立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1程5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3门)。全面梳理市级以上一流课程建设情况和应用效果,程申报与建设质量,组织开展一流课程建设专题培训工作,参训教师200多人次。18表162022—2023学年新增市级一流本科课程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课程类别1联络口译黄钰洁线上一流课程2摄影基础杨成杰线上一流课程3大学体育(体质健康体适能)于乐线上一流课程4社会问题蒋亚丽线上一流课程5管理学高福霞线上一流课程6创新创业导论王琥线下课程7跨文化商务交际与谈判(英语)党文娟线下课程8用户行为研究黄蜜线下课程9民法(一)程璐线下课程10国际贸易实务哈冰线下课程11中级意大利语(综合)()昝婷线下课程12综合德语()(4)张赟线下课程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黄科线下课程14外交外事礼仪陈丽娅线下课程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朱玲线上线下混合式16领事与侨务周思邑线上线下混合式17西班牙语语法朱金玉线上线下混合式18综合商务英语陈敏线上线下混合式19电影节展策划与研究丁钟社会实践课程20国际商事仲裁虚拟仿真实验王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21“一带一路”下大数据驱动的智慧物流与路径优化虚拟仿真实验彭志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22基于行业大数据和角色互动的企业投资分析及价值评估虚拟仿真实验代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23国际市场营销(英语)徐亮来华留学英语授课课程24国际贸易呙小明来华留学英语授课课程25中西文化比较专题顾环来华留学英语授课课程192.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本学年新增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17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优质课(三等奖)1门。评定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时掌握课程建设进展情况,确保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把“1332嵌入式融合型”优化调整为“1335全覆盖全链条”实施模式,将系列教材和途径、新模式,切实推动“三进”教学工作走深走实,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2022年9月28日,承办“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外语教育创新发展工作会暨外语教学研讨培训会”,培训1200多名市内教师,推动重庆市高等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暨“三进”工作。主办第二届“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育人研讨会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进’12002023年6月7大学教授夏登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祝朝伟作专题培训,全市高校1000多名教师开展“理解当代中国,沟通法语世界”国际学术论坛活动,来自26所海内外高校、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功能。表172022—2023学年新增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1国际市场营销(英语)徐亮2跨文化商务交际与谈判(英语)党文娟3财务管理代彬4地名与文化王琥5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吴扬6法理学衡爱民7联合国研究(双语)席桂桂8笔译理论与实践冯千9西班牙语翻译()童亚星10高级英语钟毅203.通识课程建设教育改革。学校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培养知识广博、诚信可靠、勇于担当的具有通识教育背景的外国语大学的卓越涉外人才提供了重要基础。(三)教材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2023年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1418919工程”重点教材。强化责任意识,严把教材选用质量关,组织开展教材选用审批工作。点教材培训学习,定期对“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督查,持续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全覆盖。表182023年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一览表序号教材名称申请人所在学院资助类型立项时间1商务英语综合教程(中级上)(3)陈敏商务英语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FundamentalsofManagement:Theory,2李佩瑾商务英语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ApplicationandCases"3国际金融陈银忠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4国际物流管理:理论•方法•思政•案例何容瑶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5葡萄牙语初级听力()唐思娟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6汉语通识教程(第二版)谭代龙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7新闻策划教程杨清波新闻传播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8高级马来语视听说——韩呼和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编写资助2023年9Micoroeconomics(ChinaEdition)邹小勤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编写资助2023年10教育国际化通论刘耀国际教育学院编写资助2023年11时政英语报刊选读张国玺国际关系学院编写资助2023年12基础口译刘美华翻译学院编写资助2023年13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何英网络信息中心编写资助2023年14Python基础与数据挖掘周启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编写资助2023年21表192023年新文科特色教材出版项目一览表序号教材名称申请人所在学院资助类型立项时间1商务乌克兰语陈旭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2InternationalTrade--BasedonChinasPractice呙小明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3新高级阿拉伯语-讲好中国故事潘雷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4金融科技林川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5管理学与思维培养裴琳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6学科融合与人文叙事:新文科写作教程袁晶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7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谭亮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8新文科经管系列教程——线性代数马健军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9国际运输与保险陶红军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出版资助2023年(四)教学改革仿真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夯实。43142个教研室入选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立项建设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0项(其中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72项);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立项建设校级虚拟教研室6个,评定15个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142篇;总结凝练教学改革成效,组织2020—202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组织召开新文学创新大赛,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五)实践教学富有成效的做法。221.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陆续建设了市级虚仿一流课程8门,校级虚仿项目17个。目前即将投入使用的虚拟仿虚拟仿真体验感。项目,拓宽原有实验室的内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别人才书院班、“数智化国际化”涉外商贸卓越人才书院班、“文史哲”通识教育书创业菁英书院班、“1+3”卓越国际教师培养书院班、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卓越涉外人才书院班共860013个作品中8个作品在2023中全国冠军1个、季军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成功申请市级学科竞赛项目第一届渝新欧口译大赛和重庆市大学生多语种国2023年4欧等奖244名以及优胜奖2力大赛于2023年10月在我校举行。2.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实习实训基地20228项,校内各单位联合企业共同建设的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共20项。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资源条件保障等方面切实开展建设工作。23训平台。2023年新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多语种跨境电商人才实践基地、金融学跨3个校外实践教学示4个校外实践教学教学基地建设效果好达到建设目标,通过验收。3.强化过程监控,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答辩关。念隐喻视角下中国外宣翻译中的战争隐喻英译策略研究——以中国政府白皮书英译本为例》等篇论文(作品)为四川外国语大学2023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作品)。在此基础上,推荐了35篇论文参加市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全部评选为重庆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4.营造双创氛围,学生成果不断涌现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上,我校“Justme”团队以重庆赛区阿里国际站赛道第一名的成绩出战全国总决赛,“云上sisuer”团队作BUC振兴实战赛“延安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入围奖。我校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法融云”“奏大雅之音,传24华夏正声——园——道铜奖,参与杭州睿数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命题获铜奖。我校ModelAPEC协会选派的4名选手在第十四届亚太青年模拟APEC大会(14thModelAPEC)全国总决赛中表现出色,其中来自英语学院的杨雪滢同学获全国三等奖,胡方婷同学获“最佳文案奖”,英语学院的雷清媛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周淑华两位同学获全国百强荣誉,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施宇澄同学基地”。我校共有名选手参加重庆市第32届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阅读比赛暨2022“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重庆赛区决赛,最终我校选手5名获一等奖、3名获二等奖、2名获三等奖、1名获优胜奖。其中,获一等奖的2名演讲选手王旭凯和朱芷芩获得推荐进入国赛的资格,并分别获得国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在2022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谈判竞赛全国总决赛,我校“Slam队”“快乐星球队”“少年先疯队”三支队伍均获得全国一等奖。2023年5月,由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高福霞、徐新鹏等老师指导的“老羊肖恩”队斩获2023年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总决赛企业运营赛道特等奖,创造了我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四、专业培养能力(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为核心标准,以“外语+”“+外语”理念为力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强外语、厚人文,具有中国情怀、射,即语言文化人才、语言服务人才、涉外商务人才、国际组织人才、涉外法治人才、25导向,体现专业实际,凝练人才培养特色,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二)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育人体系。(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计,构建了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专创融合课和“复语/复教学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个环节。大课程整合,打造交叉专业融合课程群,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交叉融合创新人才。26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内容体系。落实“五育”学科资源,提升育人合力。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1.严格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多语种的综合优势,打造“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卓越外语人才、国际组织人才、涉外商务人才、涉外法治人才、国际传播人才和其他国际化人才。(1)坚持重大需求导向。学校坚持特色发展,以国家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深入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重庆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校外语专业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积极培育建设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将《习近平谈治才培育体系。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机制,积极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3)以迎接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发展。2.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本科教学27人根本任务落实。2022—2023学年,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本科教学工作52次,专题研究教材建设与管理6次。校长亲自参加教学工作例会5次。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56课时,参加校领导接待日回应学生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诉求3项。3.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与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校质量文化建设。2022年10养质量提升列为迎评促建的重点工作,在全校营造了良好的质量氛围。(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1.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监测监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14928985人评课程95215100114446595.7%平均分98.24分。2022—202313739评教师916人,测评课程861门,下发问卷133789份,回收问卷份,回收率88.9%,全校总平均分99.48分。2022—2023学年学生网上评教问卷回收率高,评教结28果真实有效,两个学期学生对教师满意度均在98分以上,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整位授课教师,教师结合定量、定性评价,持续改进教学。2.开展专业评估情况2022年月启动了首轮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监测评价工作,符合条件并参与监测的专业共计38个,评价结果为A档16个、B档18个、C档5个。设,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3.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处理并要求立行立改。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在线听课看课752门次;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定期开展教学秩序检查共37次。4.期末试卷检查与论文抽检2023年4月,学校组织开展本科生试卷定期抽检工作。抽查了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及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共计68门课程,共邀请校内20余名专家抽调查阅了66袋试卷,试卷检查结果通报已全校发布。专家抽查结果反馈整体良好,试题院及时整改。2023年8月至102022—2023作的通知》(学位中心函〔2023〕10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2022—2023工作的通知》(渝教督函〔2023〕5号)等相关要求,学校组织收集全校2022届本科29毕业论文共3829份参与抽检,抽检通过率100%。5.教学督导评价2022—2023学年,学校推进校级教学督导听课信息化改革,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918训、教师发展指导等提供参考。6.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专业设置比较齐全,已经建成了国家级、省级各类在线课程87门,数量处于全国1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27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2021—2022学年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6个,新增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线下一流课程23912门,MOOC课程38门,SPOC课程8门。课程设置结构合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并重。2022—2023学年学校共开设本78%硕士及以上学位14人,所占比例为60.87%。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为58.66%。学校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个,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共计21459平方米。六、学生学习效果(一)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动态改进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依据。30施、学校提供的软硬件条件支持等方面开展专业调查。调查显示2022—2023学年大一至大四学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均较高,分别为96%、95%、95%、95%。各年级学生对教学环节的整体满意度均在95%96%及以上,教学环节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5%,人,注重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同时,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评价高,对于精神面貌、教师职责以及爱护学生方面的评价均为99%。2022—2023学年大一至大三学生的学习意愿分别为67%64%66%兴趣方面自评较好,学生对学校学风的整体满意度为98%。采取不记名方式开展年度评议辅导员,调查的69名本科专职辅导员的学生满意度较高,最低分92.32,最高分95.68,平均成绩94.81(年度评议理论上限分96分)。(二)应届毕业生毕业与学位授予情况2023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为3360327897.56%;授予学位学生数为3248,授位率为96.67%。(三)学生攻读研究生情况2023241澳门等国家或地区深造或工作,主要深造大学有: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勃艮第大学、慕尼黑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428人国内升学至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106人攻读本校研究生。(四)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2023届本科毕业生共33602023年8月312532人,毕业去向落实率达75.36%3100%7个专业(方向)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0%以上,29个专业(方向)达70%以上;毕业生签教育行业为主。专业应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具体见表19。31表19分专业应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序号专业毕业人数毕业去向落实人数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1英语64044469.38%2翻译977173.20%3商务英语38132184.25%4法语1139281.42%5德语856576.47%6日语1087165.74%7俄语674973.13%8西班牙语807087.50%9意大利语272281.48%10葡萄牙语2828100.00%11波兰语141392.86%12捷克语1212100.00%13阿拉伯语414097.56%14朝鲜语726083.33%15缅甸语10660.00%16泰语221986.36%17印地语14964.29%18越南语242291.67%19外交学48265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