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练习一、单选题1.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个人所得税法》,取消了关于储蓄存款利息免税的规定,并对储存款利息所得征收20%个税。这一举措的出发点(

)A.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B.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C.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D.刺激消费和鼓励投资2.唐中期时,赋税出现了“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C.租庸调制难以维系 D.丁税沉重激化了矛盾3.东晋时期的户籍有黄籍和白籍之分,白籍不征发赋役。到东晋后期和南朝,白籍人口不断地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之中,为国家承担赋役。这说明(

)A.民族交融完成 B.郡县是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C.中央集权强化 D.户籍内容因赋役需要而变化4.下列对19世纪40—50年代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额简表所包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进口商品(部分)关税税额/两1843年前1843年后1858年棉花/担1.740.40.35棉纱/担2.4110.7布(本色)/匹0.370.10.08布(漂白)/匹0.64—0.70.150.08大呢/丈1.240.150.12A.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海关 B.以中国为中心的白银贸易网形成C.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 D.沿海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冲击5.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该主张有利于(

)A.土地兼并的缓解 B.消除地方割据基础C.自耕农队伍壮大 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6.徐霞客曾说,在其父亲去世后二十年间,由他母亲独支门户,勤俭持家,“母无他好,好习田妇织”;“特以精好闻”的徐家织布“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辨识之”。据此可知,徐母得以独立维持生计的时代背景是(

)A.币制与赋役制度的变化 B.经营方式出现革新C.封建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D.长途贸易有所发展7.卫所手工业是明朝地方手工业中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明前期“各处承造军器合用物料,系军卫者,军卫自办”;明中期以后,部分内陆卫所则出现了“每年每人征工食银五两”的筹备方式。这一变化(

)A.提高了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B.顺应了赋役改革的需要C.加强了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 D.确保了军备产品的质量8.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多次通过改订税则,逐步提高了进口关税税率。上述措施(

)A.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高度繁荣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彻底收回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9.隋朝保留了均田制,但也做了一定的调整,不再给女性和未成年男性分配土地,相反,一夫一妻的家庭(户)成为均田制的基本财政单位。家中的男性主人承担起全国的赋税和劳役职责。隋朝对均田制的调整(

)A.强化了父权的权威 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C.加重了农户的负担 D.加剧了土地兼并的局面10.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宋代两税按田亩征收时,将土地划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之中有的又划若干等,较充分地照顾到土地的自然条件。其主要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 B.发展农业生产C.抑制土地兼并 D.推动赋税改革11.下图为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图。造成上图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的进步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税收政策的调整 D.政治局势的影响12.下表为唐宋税收与货币情况比较。这折射出宋朝熙宁时期(

)户数(万户)平均亩数(亿亩)岁入粟岁入布绢绵税钱(万贯)间接税(万贯)估算总计(万贯)实物(万石)折算额(万贯)实物(万匹)折算额(万贯)天宝年间8906.442500800270013502002170熙宁十年1424.54.62-6.66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A.农民负担日益沉重 B.货币地租的盛行C.土地兼并现象突出 D.商品经济的发展13.南宋时期,临安府设置了征收商税及其他税收的机构“都商税院”,在各州、府设“都税务”,各军、县、镇也设置相应的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商税。这些举措(

)A.提升了商人的经济地位 B.完善了政府治理体系C.意在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D.解决了政府财政困难14.清初,政府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乾隆三十七年(1772),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政策的调整 B.赋役制度的发展变革C.统治者强化基层的治理 D.高产作物的种植导致人口增长15.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铸刑书“相生相胜”双镰铁范②质库“四监司”台谏合一③六科卫所金花银④税民资《九章算术》A.②①④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16.这一赋役制度实行统一的税制,正如陆贽所说“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使国家赋税收入在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藩镇“户版不籍于天府,赋税不入于朝廷”的局面。这一赋役制度的特点是(

)A.“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B.“滋生人丁,永不加赋”C.“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D.“赋役合并,一概折银”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它对于正在开辟世界市场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侵略活动曾经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情况出现变化,尤其是1866年,英国人赫德开始着手建立近代中国海关制度,首先他建立了比较严密的会计制度;其次他建立了完备严谨的人事管理制度。这些改造确实使中国海关变成了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式的海关,但更加有利于赫德彻底掌控中国海关,也便利了西方商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渗透。1901年,《辛丑条约》使中华民族的屈辱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民众的不满更是日趋高涨。1906年,清政府毅然谕令设立税务处取代外务部统辖海关。赫德认识到“中国人治中国”的局面即将到来。1910年,英国人安格联暂行代理中国海关第三任总税务司,直至1927年因违抗北洋政府的命令,被顾维钧内阁罢免。同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宣告关税自主。随后,美、英、日等国虽然与国民政府相继签署了新的关税协定,但是运行中仍然享有特权。——摘编自杨燕《论近代中国海关的变迁》(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海关主权的变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海关主权变迁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24年,荷兰首创印花税,对商事产权凭证实施征税,其方法由纳税人持应税凭证到政府指定的地点缴纳税金,政府机关在缴税后的凭证上用刻花滚筒推出“印花”戳记,以示完税,故称印花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日渐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其经济结构逐渐由农业向工商业过渡的过程中,税收体制亦由农业税制向工商税制转变,从“税农”转向“税商”。国内外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为经济活动的契约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印花税的开征具备了可能性。为挽救财政危机,清政府被迫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财政整理,包括改良财政制度、举借内外债、增加捐税等等,正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开征印花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尽管,这一历史的机遇中蕴含着痛苦和无奈的选择。……印花税在设立之初,晚清政府对19种契据、帐薄征税,此后又增加至40余种。印花税检查员到处检查,使得本来无需任何手续的正常物质调配和商品存放出现了较多的障碍。——李向东《印花税在中国的移植与初步发展(1903-1927)》(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征收印花税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印花税的征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绡的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施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据《旧唐书·食货志上》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徭悉省。——据《新唐书·杨炎传》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於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上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银,折半於官,故谓之一条鞭。——据《明史·食货志》材料三

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摘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到清朝赋役制度的发趋势。(2)综合上述材料,依据唯物史观,说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实质。20.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唐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1712年,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实行“摊丁入亩”,人头税彻底废除。阅读上述材料,请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9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99年,……取消了关于储蓄存款利息免税的规定,并对储存款利息所得征收20%个税”及所学可知,国家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相当于减少了存款利息,有利于刺激消费、鼓励投资,促进货币流通,D项正确;该举措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该举措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但并不是这一措施的出发点,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可知,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征收标准不公平,导致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说明原有的租庸调制无法继续实行,C项正确;据材料“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可知,赋税沉重,而且材料还未提及徭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当时的唐朝征税标准以人丁为标准,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体现单一的丁税沉重,而是赋税征收标准不公平,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根据材料“到东晋后期和南朝,白籍人口不断地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之中,为国家承担赋役”可知,由于征发赋税的需要,白籍人口不断地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之中,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层管理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9世纪40至5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40—50年代中国进口关税税额不断降低。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自《南京条约》“关税协商”之后产生的后果,税额降低便利列强商品倾销,冲击了沿海家庭手工业,D项正确;19世纪40—50年代,协定关税,而非列强完全控制中国海关,排除A项;以中国为中心的白银贸易网形成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关税税额降低不代表财政收入的下滑,排除C项。故选D项。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初年(中国)。根据“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可知,这一主张有助于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从而使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他们,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成为国家的编户,壮大自耕农队伍,C项正确;该主张的实施主要是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增加国家税收,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排除A项;封建社会的割据基础是小农经济,消除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该做法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赋役的来源扩大,削弱了豪强地主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催生新的社会阶层,排除D项。故选C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代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在此背景下一条鞭法推行,赋役征银,这为家庭手工业成为家庭主要生计来源创造了条件,使女性成为家庭生计主要担当者,即出现材料中“母亲独支门户,勤俭持家”的情况,男性有更多机会从事维持家庭生计之外的事务,A项正确;晚明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手工工场和自由雇佣劳动,但材料无法体现是手工作坊还是手工工场,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排除C项;材料仅说明徐母所织棉布“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辨识之”,以体现其质地优良,但是该时期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与徐母得以独立维持生计的时代背景不够成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每年每人征工食银五两”,可知,明中期以后,部分内陆卫所筹备方式发生了变化,按照征收白银的方式进行征收,不再征收物料,这一变化顺应了明朝“一条鞭法”改革的需要,B项正确;筹备方式的变化,不一定能提高生产技术,排除A项;工食征银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排除C项;“确保了”,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由材料“宣告关税自主”“通过改订税则,逐步提高进口关税税率”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收回了部分关税主权,尤其是提高了进口关税,这有利于对本国企业的保护,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收回了部分关税主权,这会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不一定促进国际贸易的高度繁荣,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近代中国没有彻底收回关税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只是收回了部分关税主权,排除C项;材料涉及部分关税主权的收回,这与国民经济体系是否完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隋朝均田制规定只给成年男性分配土地,而不再给女性分配土地,这一变化提升了男性的地位,强化了父权的权威,A项正确;小农经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隋朝把土地分配给成年男性,由家中男性主人承担赋税和劳役职责,这不能表明当时农户的负担加重,排除C项;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兼并,排除D项。故选A项。1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宋代按亩征税时,较充分地照顾到土地的自然条件。这就是照顾了那些拥有次等土地的人,这种做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A项正确;征税时对自然条件不同的土地区别对待主要目的就是缓和社会矛盾,和发展农业生产关系不大,排除B项;宋代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排除C项;材料只说宋承唐制,没有涉及到赋税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咸丰同治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影响政府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一方面使得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因军事需要开支增加,清政府为解决财政赤字,加大商业税(厘金和关税)的征收,所以这期间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主因是政治局势的变化,D项正确;民族工业的进步只是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税源,不是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因,排除A项;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是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税源,不是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因,排除B项;税收政策的调整是由于政治局势变化,是直接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由表格内容可知,宋代熙宁年间与唐朝天宝年间相比,实物商品化程度加深,货币税收增多,可知宋朝熙宁时期,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对农民的税收加重使之负担沉重的信息,排除A项;表格中并不仅仅涉及货币地租内容,仍有实物税收,故B项以偏概全,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临安府设置了征收商税及其他税收的机构‘都商税院’,在各州、府设‘都税务’,各军、县、镇也设置相应的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商税。”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税务机构的设置反映出宋代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效能有所提高,有利于政府治理体系的完善,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政府通过设置税收机构完善对商业的管理,并非提升了商人的经济地位,排除A项;宋代抑商政策虽有所放松,但材料所述举措并非为了调整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解决了”的表述太过绝对,且材料未体现具体的纳税数额,排除D项。故选B项。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乾隆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清初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到乾隆时期废除人丁编审,反映出政府对于户籍管理的松弛,结合所学可知,康熙时,“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因此户籍失去征收赋税的辅助功能,从而引发这一变化,B项正确。清朝土地政策并未发生较大变化,排除A项;伴随着赋税制度的变革,户籍制度与地方基层组织发生变化,基层从里甲组织变为保甲组织,因果关系颠倒,排除C项;明清以来,高产量农作物导致人口增长是连续性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要求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中“铸刑书”,是春秋时期郑国子产的,“相生相胜”理论是战国后期邹衍的,“双镰铁范”是战国时期的,所以①是春秋战国时期;②中“质库”见于南朝文献记载,唐宋以后,质库发达,“四监司”是北宋设的,“台谏合一”是宋代监察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将御史台和谏院的职权合二为一,所以②是南朝唐宋时期的;③中“六科”,明朝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卫所”即卫所制度,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金花银”是明代税粮折收的银两,主要用于皇帝赏赐,折放武官月俸,所以③是明朝时期;④中“税民资”是西汉政府根据所估人民财产总额的价值征收的一般财产税,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九章算术》最晚成书于东汉,所以②是两汉时期,时间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和“藩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这一税收制度“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唐朝时期的租庸调制,排除A项;B项是清代康熙时期的摊丁入亩,排除B项;D项是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排除D项。故选C项。17.(1)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拥有独立的海关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主权遭到破坏,被列强控制;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做了收回海关主权的努力;南京国民政府并未完全收回关税主权。(2)关税主权是国家主权之一,必须要努力维护;弱国无外交,只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维护国家主权。【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可知,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拥有独立的海关主权;据材料“英国人赫德开始着手建立近代中国海关制度……更加有利于赫德彻底掌控中国海关”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的海关主权遭到破坏,被列强控制;据材料“1906年,清政府毅然谕令设立税务处取代外务部统辖海关。赫德认识到“中国人治中国”的局面即将到来。1910年,英国人安格联暂行代理中国海关第三任总税务司,直至1927年因违抗北洋政府的命令,被顾维钧内阁罢免。同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宣告关税自主。”可知,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做了收回海关主权的努力;据材料“随后,美、英、日等国虽然与国民政府相继签署了新的关税协定,但是运行中仍然享有特权”可知,并未完全收回关税主权。(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是伴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步丧失的,晚清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虽然都做了收回关税主权的努力,体现了关税主权是国家主权之一,必须要努力维护;虽然南京国民政府与许多国家签订新的关税条约,但列强仍旧享有特权。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完全收回了关税主权。中国海关主权的变迁体现了只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维护国家主权。18.(1)原因:国内商品市场的扩大;社会转型的需要(近代化发展的需要);政府财政危机的加深。(2)评价: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近代税收体系的建立;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原因:可从材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其经济结构逐渐由农业向工商业过渡的过程中”得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扩大;根据材料“为挽救财政危机,清政府被迫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可得出,清政府为财政危机不断加重;根据材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日渐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需要。(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积极方面可从,征收印花税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根据材料“包括改良财政制度、举借内外债、增加捐税等等”可得出,有利于近代税收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回答。消极方面则可以从材料“晚清政府对19种契据、帐薄征税,此后又增加至40余种。”得出,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增加人民的负担等方面回答。19.(1)趋势:赋税种类由繁多到简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征税标准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人身控制由严密到逐步松弛;人头税逐步减少并最终取消;商税比重逐步增加;徭役规定由亲身服役到替代服役,征收货币。(2)实质: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详解】(1)趋势: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到清朝(中国)。根据材料“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绡的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施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其租、庸、杂徭悉省”“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银”可知,赋税种类由繁多到简单;征税标准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根据材料“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可知,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根据材料“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可知,人身控制由严密到逐步松弛;人头税逐步减少并最终取消;徭役规定由亲身服役到替代服役,征收货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税比重逐步增加。(2)实质: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20.示例:论题: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阐释:唐朝中期以前的赋税制度都是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魏晋时期租调制和唐初租庸调制征收标准都是以人丁为主,按户征收粮和绢帛。为保证赋税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