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2023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扫描隧道显微实验室拍摄的显示硅原子图像的照片。据此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 B.原子之间有间隔C.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2.下列有关图像、实验、事实的分析中,错误的是选项ABCD图像、实验或事实分析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分子很小A.A B.B C.C D.D3.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A.二氧化碳B.可吸入颗粒物C.二氧化氮D.二氧化硫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B.凡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C.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一种单质D.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5.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6.下列做法与创建文明城市,不吻合的是A.植树种草B.就地焚烧垃圾C.节能减排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7.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图标表示节约用水的是()A. B. C. D.8.改善人居环境是推动我县绿色崛起、实现更高质虽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人居环境的是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推行垃圾分类处理C.全面推进污水治理 D.加强生态湿地保护9.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710.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1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紧贴容器外壁,再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B.称量时,要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C.用镊子夹持蒸发皿D.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率,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里的液体12.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正确的是()A.2Fe中的“2”表示2个铁元素B.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C.O2中的“2”表示2个氧原子D.2H+中的“2”表示2个氢分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a、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组成的。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在变化前后没有改变的微粒是_____。(2)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其中水的作用为____。(3)河水经过C装置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所示;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A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B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C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以免造成水体污染14.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根据以下三个实验回答问题。

(1)水沸腾发生了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2)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起_____作用;(3)有关水和通电分解水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是1:2D电解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E水通电分解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F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15.下面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Ⅰ.实验小组按A装置进行实验,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总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Ⅱ.实验A测得结果不够准确,实验小组进行反思。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选定白磷在如图B所示装置中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燃烧的温度为40℃。(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现象分析)(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如下: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导致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_______mL时停止下流。16.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回答列问题。(1)标号为e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2)用2KMnO4K2MnO4+MnO2+O2↑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①根据该反应原理,可从上图仪器中选择b、d、g、i、l、m和_______(填标号)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②若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制取并收集3.2gO2,理论上至少需要KMnO4_______g③若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检验O2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硝酸铵(NH4NO3)是一种高效氮肥,请计算:(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分子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2)200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列式计算)18.根据硝酸铵(NH4NO3)计算。(1)硝酸铵中氮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2)经测定某块农田缺氮元素350克,则需施用含硝酸铵75%的氮肥多少克______?(其它成分不含氮)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3)不纯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3%(其它杂质不含氮元素),则这种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色彩艳丽的氢气球是节日、庆典常选用的装饰品,也是小朋友喜欢的玩具。但氢气球若遇上明火则容易引起爆炸。试回答下列问题:(1)氢气遇上明火易引起爆炸,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__性,同时警告我们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___。(2)鉴于上述情况,人们正用其他气体,如氦气来代替氢气填充气球,其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通过该信息可知物质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原子之间有间隔,原子虽然很小,但真实存在,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选D。【点睛】原子之间有间隔,原子虽然很小,但真实存在,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2、C【解析】

A、由图可知,苯分子之间都有距离,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选项正确;B、图中的酚酞溶液会变红,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溶于其中的水中形成碱性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D、一滴水中有那么多的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选项正确,故选C。3、A【解析】A、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正确;B、可吸入颗粒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之一,错误;C、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D、二氧化硫容易形成酸雨,会造成污染,错误。故选A。点睛: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4、A【解析】

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一定是一种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如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睛】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5、B【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由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可知反应前氯酸钾的质量为(B+C)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B-C)克,选B6、B【解析】

A、植树种草,可以增加光合作用,有利于创建文明城市;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就地焚烧垃圾,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创建文明城市;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节能减排,降低空气污染,有利于创建文明城市;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有利于改善公共环境;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7、A【解析】

A、A为节约用水图标。故A符合题意;B、B为禁止火种图标。故B不符合题意;C、C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图标。故C不符合题意;D、D为可循环使用图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A【解析】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保护人居环境,故A符合题意;B、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保护人居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C、全面推进污水治理有利于保护人居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D、加强生态湿地保护有利于保护人居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C【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错误;B、银杏酸由分子构成的,1个银杏酸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错误;C、银杏酸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D、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2:1×34=132:17≠11:17,错误。故选C。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鞭炮爆炸发声,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B、蜡烛燃烧发光,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C、煤燃烧火力发电,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电水壶通电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D。11、B【解析】

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贴容器外壁,选项A错误;B、称量时,要将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选项B正确;C、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选项C错误;D、过滤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里的液体,易使滤纸破损,选项D错误。故选B。12、B【解析】A、2Fe中的“2”表示2个铁原子,错误;B、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正确;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错误;D、2H+中的“2”表示2个氢离子,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H2OH2↑+O2↑氢气2:1氢元素和氧元素氢原子和氧原子Fe+O2Fe3O4,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时炸裂集气瓶混合物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杀菌消毒D【解析】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详解】(1)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a、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在变化前后没有改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填:H2OH2↑+O2↑;氢气;2:1;氢元素和氧元素;氢原子和氧原子。(2)B装置中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其中水的作用为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时炸裂集气瓶。故填:Fe+O2Fe3O4;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时炸裂集气瓶。(3)河水经过C装置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填:混合物。(4)步骤①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步骤③紫外线能够杀菌消毒;故填: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杀菌消毒。(5)A、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故A正确;

B、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有利于节约用水,故B正确;

C、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正确;

D、不能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故D错误;

故填:D。14、物理吸附AF【解析】

(1)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回答;(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3)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物的性质、化合价原则等分析回答。【详解】(1)水沸腾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2)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3)A.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是8:1,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E.水通电分解的反应中生成了两种单质,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E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F.电解水,正极产生为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故F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净化、电解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15、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先变大后变小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未恢复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气球膨胀引燃白磷白磷燃烧耗尽了瓶中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4【解析】

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Ⅰ.实验小组按A装置进行实验,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反应开始,关闭止水夹,红磷燃烧放出热量,瓶中压强增大,气球会变大,冷却至室温后,瓶内气压减小,气球变小,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实验结束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总体积的1/5,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或装置漏气等。Ⅱ.实验A测得结果不够准确,实验小组选定白磷在如图B所示装置中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气球膨胀。现象分析:(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目的是利用热水的温度引燃白磷。(2)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如下: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导致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白磷燃烧耗尽了瓶中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②已知锥形瓶中空气体积为230mL,其中氧气的体积约为,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50mL-46mL=4mL时停止下流。16、试管efk31.6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解析】

(1)仪器e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2)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用固体受热发生装置,收集氧气最好用排水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