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情况调查探究10000字(论文)】_第1页
【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情况调查探究10000字(论文)】_第2页
【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情况调查探究10000字(论文)】_第3页
【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情况调查探究10000字(论文)】_第4页
【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情况调查探究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情况调研分析报告TOC\o"1-2"\h\u18882一、前言 120972(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9420(二)研究现状 24152二、S县外出农民工耕地利用现状 212365(一)S县外出农民工特征 315748(二)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现状 324075三、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820317(一)自然条件恶劣,导致耕地规模化经营困难 828315(二)激励政策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 814578(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农户耕作,农产品运输困难 87336(四)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民工耕地抛荒 914470(五)耕地流转率较低 98792(六)人口素质低下,耕作方式传统 913652四、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对策 1012541(一)国家政府部门应调整管理模式,促进耕地规模化经营 1028247(二)进一步加强农业承包制度和农业承包奖励机制 1031413(三)加强S县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 1018438(四)充分开发山腰、打造山顶,创造绿色经济 112498(五)推行高效的耕地经营权流转方式 111206(六)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改进农民耕作生产生活方式 1223508五、结论 129532参考文献 13摘要:耕地作为人类的劳动对象和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对农户是至关重要的。而农户则是耕地的直接关系者,更是耕地利用变化的直接受益者和受害者。从古至今,农户与耕地二者密不可分。但是,由于农户外出务工,S县剩余劳动力减少,致使S县的农业建设和耕地利用处于疲怠状态,以至于出现耕地闲置、耕地质量下降、耕地不合理开发和使用等问题。通过研究S县外出务人员耕地利用现状,找出当下农村外出务工农户土地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民工;耕地利用前言随着S县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地区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向更发达的周边地区和城市迁移,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农村劳动力外流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会对土地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对耕地影响较大。据S县人民政府网数据显示,全县人口169万,其中劳动力77.7万人,转移就业66.6万人,剩余有效劳动力仅11.1万[],却要承担S县139808.71公顷耕地的耕作,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严重失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农民工耕地利用问题。(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举全国之力,我国农村困难户的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数量已大幅度降低,扶贫任务基本完成。虽然脱贫事业已经走上新台阶,但扶贫工作仍不能懈怠。我国因民族习俗、宗教、文化等各种原因产虽然的贫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扶贫工作与扶贫措施有一定的倾斜性。对于农村贫困问题,土地是必不可少的。耕地作为农民日常物质生活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农民自我发展之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转移,导致耕地质量下降,耕地撂荒等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因此,研究农户外出务工与耕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助于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意义非凡。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收官,2020是我们全面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国的扶贫攻坚战役进入艰巨的决胜期、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某些省份,贫困人口多,经济底子薄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S县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位于乌蒙山区,贫困人口达到53万人之多,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县,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缓慢,面临着诸多困难,扶贫工作将推进新办法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耕地产权保护在第五章专门首次提出,也首次提到了如何维护当地农民合法利益。S县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多达66万人,导致了耕地总量下降、耕地撂荒等问题出现,对S县外出农户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坚守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为我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促进S县经济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杨和庆先生认为:“土地管理法”的重新修订应该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作为最基本的法律原则和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与维护农民利益方面有关的法律制度不断得以完善。要促进农民工耕地利用,就要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坚持以耕地保护为出发点和出发点。因此,推进耕地保护,理顺农民工与耕地的关系,维护农民利益越来越迫切。(二)研究现状随着国家对土地越来越重视,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学者对外出打工农户的耕地进行了研究,认为农户外出务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耕地的经营与利用,但也有学者认为农村劳动力外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阅读了相关文献之后,发现大部分学者对农民工耕地利用有以下几种观点:田玉军[]等人的研究表明,当下劳动力机会成本在不断上升,因此产值率较高的作物终将成为农民植物劳作的必然选择,造成农地利用结构趋于单一,甚至大面积劣质耕地撂荒现象层出不穷。陈春梅[]对新时期西南地区农民工耕地利用进行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失是中西部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问题,农户外出务工会对西南地区的农业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地下、耕地撂荒等问题。杨子生、路辰皓[]等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本身对农户原有承包土地的利用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抛荒、土地利用率下降、土地生产率下降等方面,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提高农业生产和耕地资源利用率可促进耕地集约利用,一方面巩固精准扶贫开发成效,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达到土地合理利用与精准扶贫良性互动的效果。S县外出农民工耕地利用现状通过对S县农民工数量和耕地利用情况的分析,发现S县外出农民工大部分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外出劳动力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造成存在耕地质量下降,耕地闲置、撂荒等现象。S县外出农民工特征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目前,S县在外务工农户,大部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他们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和家庭的影响,他们大多数只读了小学,初中就辍学外出务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他们在人生成长中的背景和人生价值观的取向两个方面,与现在时代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本身具有很强的历史时代性和社会局限性,学习职业意愿差,职业发展期望也不高,同时由于内心敏感,缺乏所学专业的相关职业技能教育培训,难以很好适应日益快速变化和没有政策激励的就业市场竞争的发展要求。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受教育程度整体要低一些,不利于耕地的集约高效利用。2.外出劳动力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S县外出务工农民工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员,只有少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因照料家中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是照顾家里年幼上学的孩童,实在无法脱身才留在家中耕作农地。据《昭通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显示,S县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普遍比在家务农的收入高,大部分农民工前往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务工月平均工资在5000~6000元不等;在昆明等省会城市,外出务工农户月平均工资在4800元左右;大多数留在家中的劳动力喜欢在耕作之余到本县或邻近县务工,大多从事建筑行业,属于体力繁重的力气活,月平均工资在4000元左右,农忙或家里有事情时、逢年过节还可及时回家。S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普遍喜欢到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方务工,以获得较高收入,维持家庭生计。云南省S县约有169万人口,在家务农青壮年劳动力相对较少,超过66万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仅有少量老弱劳动力在家耕作耕地,导致耕地产出率降低,耕地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耕地抛荒现象。(二)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现状1.耕地匮乏,人均耕地少从整体上来看,该地区国土面积共有369551.33公顷,约占昭通市国土总面积的1/10,而作为云南省人口数量最大的县,其人口总数约占昭通市1/3。其中,S县耕地面积139808.71公顷,占S县土地面总积的37.83%;而在云南省人口总数排名中,S县位列第一,总人口大约有169万,增长率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9.0%,只用了云南省约百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全省约百分之三的人口,人地矛盾更为突出[]。据S县人民政府网数据显示,该地区的人口密度一直处于全省人口密度之上,达到每平方千米450-500人,人均耕地使用面积不足600平方米,而相比之下昭通市人均耕地使用面积约1200平方米,是其两倍之多,同时全国人均耕地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即S县人均耕地利用面积远低于昭通市和全国人均耕地水平。根据S县耕地情况表(表如下),可以看出S县各乡镇耕地面积,农作物种植面积。综上,作为云南省的人口大县,其耕地资源匮乏,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造成了耕地的过度利用,同时对耕地的保护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表1S县各乡镇(街道)耕地现状统计表(单位:公顷)乡镇名称土地总面积耕地总面积农作物种植面积乌峰镇3638879.22219.4泼机镇12740358210865.6黑树镇87001818.94761.3母享镇130003651.57104.2大湾镇1190032845957.3以勒镇175004898.49720.6赤水源镇174003500.67847.5芒部镇142523360.86231.2雨河镇136903352.26454罗坎镇216004332.111190.7牛场镇167002972.45599.1五德镇190004349.19491.5坡头镇153243736.16768.6以古镇168002664.25822.4场坝镇175003615.26987.3塘房镇95001734.94521.7中屯镇74001848.44824.8木卓镇870017935379.1盐源镇153003229.17323.3碗厂镇152002445.74731.1坪上镇98052437.55521.1鱼洞乡5500921.63995.5花郎乡60001569.44752尖山乡65001731.84655.6杉树乡160041820.45087.8花山乡177786666.76666.7果珠彝族乡91002110.25478.2林口彝族苗族乡118003404.26935.8(注:数据来源于S县人民政府网)2.耕地资源占用严重据表2统计,S县在2017年期间减少耕地资源达到385.42公顷。从地类来看,减少最多的是旱地,共计减少342.54公顷;其次是水浇地,减少39.61公顷,最后是水田,一共减少3.27公顷。从各个乡镇来看,全县各个乡镇的耕地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乌峰镇旱地资源减少166公顷,占到全县减少耕地资源的42.07%;泼机镇耕地资源减少面积也较多,共计减少35.98公顷。其次是林口彝族苗族乡,耕地面积共计减少19.5公顷。其余各乡镇的耕地资源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从S县减少耕地的流向来看,共有39.59公顷水浇地和19.09公顷旱地变更为其他农用地;有326.47公顷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在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中,大部分是旱地,达到323.46公顷。各建设用地的占用耕地情况如下:建制镇154.65公顷、村庄96.58公顷、采矿用地5.63公顷、公路用地56.07公顷、铁路用地6.50公顷、水库水面3.96公顷、水工建筑用地1.22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85公顷。表2

S县减少耕地面积分地类统计表(单位:公顷)乡镇水田水浇地旱地合计乌峰镇166166泼机镇35.9835.98黑树镇母享镇2.552.535.08大湾镇103.1913.19以勒镇18.1118.11赤水源镇0.1519.2219.37芒部镇6.86.8雨河镇11.9711.97罗坎镇0.083.383.46牛场镇0.014.24.21五德镇13.2813.28坡头镇4.24.2以古镇2.232.23场坝镇5.935.93塘房镇10.810.8中屯镇0.654.995.64木卓镇2.32.3盐源镇4.544.54碗厂镇9.881.9211.81坪上镇0.650.65鱼洞乡0.880.88花郎乡0.460.46尖山乡0.470.47杉树乡4.094.09花山乡3.433.43果珠彝族乡3.843.84林口彝族苗族乡12.756.7619.51合计3.2739.61342.54385.42(注:数据来源于S县国土资源志)表3S县减少耕地流向表(单位:公顷)变更后地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合计变更前地类其他农用地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公路用地铁路用地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水田0.281.841.140.013.27水浇地39.590.0139.60旱地19.09152.8195.445.6356.056.503.961.221.85342.55合计58.95154.6596.585.6356.076.503.961.221.85385.42(注:数据来源于S县自然资源局)3.坡地众多,土地难以耕种受喀斯特地貌和云贵高原的影响,S县坡地众多,几乎没有平地。据表4统计,S县其中坡度稍微大于25度的坡和耕地面积共计60,411.33亩,占部分耕地耕作总面积的43.21%,这部分坡和耕地继续耕作生态条件极差;15~25度的坡和耕地面积共计39,656.14亩,占部分耕地耕作总面积的28.36%,这部分坡和耕地继续耕作也较为困难;6~15度的山坡和耕地大约为36,045.78亩,占比25.78%,;其他坡度在2~6度的小山坡的坡和耕地仅大约为2977.56亩,占比2.13%;其他坡度稍微小于2度的坡和平地仅大约为717.90亩,占比0.51%,平地较少。众多的坡地也给当地农户的耕作带来较大困难,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户脱贫的难度。表4S县耕地坡度分级统计表类型合计平地梯田及坡地面积≤2°2°~6°6°~15°15°~25°>25°面积139808.71717.902977.5636045.7839656.1460411.33占比10.51%2.13%25.78%28.36%43.21%(注:数据来源于S县国土资源志)4.存在部分耕地闲置、撂荒S县出现耕地闲置、撂荒现象,原因是S县山地较多,耕地自然条件较差,加上农产品运输不便利、缺少水利设施和土壤质量较差的原因的影响,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劳动力开始外出务工,导致从事农地耕作的劳动力较少,出现耕地没人愿意耕种,也就导致耕地闲置和撂荒现象,加上种植农作物的收益较低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种植农作物是否能获得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没人愿意接受耕作这些被闲置和撂荒的耕地,出现耕地无人种植的局面。复杂的山区环境,土壤支离破碎S县坐落于云贵川三省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由于流水的切割和地质的作用,形成了大量的山谷沟壑,地质结构较为复杂,造就了“山高石头多,出门就是坡”的独特地理环境,生态结构也十分脆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繁,水土流失相对比较严重。农户耕地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山区,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耕地分布较为分散,零星耕地大多分布于山坡上层,土壤较为贫瘠,不利于农户进行耕作。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对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由于S县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经济条件等的影响,使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存在一些问题。(一)自然地理环境制约,耕地规模化经营困难首先,由于耕地自然条件性质造成的规模性经营困难。S县地处云贵川三省集合地区,辖区内众多山脉,土壤凹凸不平,素有“天物三日晴地,地无三里平”之称。耕地分布零星、分散,极端情况下一亩耕地分布在几个山坳,且为贫瘠泥土,利用价值较低。其次,山区日照时长较短也造成了耕地规模化经营困难,S县耕地资源多分布于半山区,山区及高寒山区,这种山区耕地日照时间较短,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耕地的规模化经营。再次,土地使用权不集中也造成了耕地的规模化经营困难。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安徽凤阳小岗村新土地制度的实施,为了使村民承包得到的耕地数量、质量相同,将集中的大块耕地划成小块耕地,造成了土地使用权的不集中,现在很难将成片土地的使用权集中起来,也使耕地规模化经营困难。最后,交通困难也造成耕地规模化经营困难,通往耕地的路况较差,或为乡间小道,只能人背马驼,或为小道路无法使大型机器正常运行,造成耕作效率低下,运输成本高,无法为规模化经营提供基础条件和保障。(二)激励政策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S县地处内陆边疆的边远山区,利用资金需求量很大。但是地方财政收入较少,每年的财政收入对耕地的投入几乎只能用在“种地补贴”上,无法支撑大规模的耕地整治开支;同时,由于村自然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农户对耕地的投入也仅限于农药和化肥的费用,没有改造或整治不良耕地的资金能力。(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运输困难S县大部分耕地农户地处偏远山区,连接外界的公路是曲折的山路和泥泞的沙石路,基础设施不完善,给农户耕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利。现已通行的道路中砂石土路较多,且道路狭窄、坡度较大,只有行人和较少的车辆能够通过,使农产品的运输时间变长,运输成本和风险已变高也成倍的增长。因此,物流在农村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几乎处于封闭状态,也导致了电商在这些偏僻的山村中难以发展起来。(四)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民工耕地抛荒在全国范围内,随着城乡差距日益加大,农民工弃地进城现象越来越普遍,以至于耕地抛荒现象愈演愈烈。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户外出打工迎来外出务工的新机遇,促使S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失。农民工对耕地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方式,将耕地廉价出租给他人。在21世纪初,农业生产作为当时的支柱产业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农村劳动力刚向发达地区开始转移,外出农民工数量相对较少。留下不多的闲置土地可以租给当地的其他农户,使得这一时期的耕地利用率相对合理。第二种方式,将耕地送人耕种或者直接抛荒。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代价,造成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开始有部分农户跟随外出务工潮流,以至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耕地闲置,租与他人使用,更有甚者与他人承诺让其无偿使用自家耕地,出现耕地质量下降、耕地抛荒等现象,甚至在若干年后出现土地权属问题。(五)耕地流转率较低S县的耕地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大多数耕地资源不成一个地块,不成方类型土地较多。大多数家庭只有6~8亩耕地,耕地分布不集中,在农民耕作耕地时易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不利于农户耕作,而这些耕地质量不高,属于中低产田地,产出率较低。给大机械工作和现代技术的使用带来较大的困难,也给土地的经营管理者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没有愿意人来经营这些需要流转的土地。从外出务工人员角度来说,寻找一个收入稳定的工作是十分困难的,大部分工作的十分容易失业,但不把土地流转出去,相当于有了生活的第二次保障,务工人员即使是失业后还能回到家继续耕作农地,种植农产品来维持生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县耕地的流转,加大了闲置的土地的存量。截至2016年12月,S县农村土地整体流转量达到7267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7%,土地流转率较低。(六)人口素质低下,耕作方式传统S县耕作农地的农民大多都是初中毕业,甚至有些还没读过书,他们文化程度较低,种地的技能来源于祖辈的口口相传,再加上山区地形的影响,耕作耕地时很少使用机器,大多农户还是靠锄头镰刀耕作耕地。部分农民会使用牛耕的传统方式进行耕作。经营规模也较少,生产能力较为低下,农产品的运输不便,运输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生产的收益也不高。其次,水利设施也较少,夏季干旱天气只能靠人工背水或者储集雨水去灌溉,大部分时候只能望天收。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对策针对以上农民工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参考当前一些学者对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工耕地利用研究对策的分析,结合S县目前的实际情况,解决S县农民工耕地利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国家政府部门应调整管理模式,促进耕地规模化经营由于我国的土地制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等,因此外出务工对农业经营规模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S县地形相对崎岖,多为山地,连片耕地不多,再加上外出务工农户耕地分布零散,耕地坡度相对较大,不利于耕地规模化经营与利用。S地区大部分农户对国家的土地政策缺乏深入的了解,对耕地的规模化经营存在阻碍。因此,政府首先应加强对耕地制度的法制宣传,加强农户对耕地制度的了解。其次,政府应调整管理模式,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为耕地规模化经营提供更好的条件。最后,积极组织外出务工农户响应政府政策,引导农民工积极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引进连片经营产业,促进耕地规模化经营。(二)进一步加强农业承包制度和农业承包奖励机制由于S县农户外出务工,对耕地资源利用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S县的农业发展。因此,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承包制度,重新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促进耕地承包,减少耕地资源浪费。继续加强农业承包奖励机制,促进农用地经营权变更,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高耕地利用率。(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县域基础设施条件好,才能顺利打好经济发展攻坚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大致包括灌溉用水、交通道路和信息的传递。可在耕地面积较大的地区,建设配套的水利工程,满足耕作农作物的日常的用水需要,并可用于应对干旱的季节和干旱的环境。把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生态农业发展的道路。农村道路的主要作用是农产品的运输和与外界的交流,便利的交通能有效降低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的运费。并能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基于当前S县的实际状况,S县在交通上要改善相对落后的交通条件,主要措施为新建道路完善交通网和保养以前修建的道路。新修建的道路用于完善农村的道路,连通村与村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形成有利的交通网。修建完善的交通网来改变S县落后的交通状况,进而让农民的农产品在市场中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四)充分开发山腰、打造山顶,创造绿色经济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对半山腰进行因地制宜的开发,充分种植经济一些价值较高的农产品,套养猪、牛、羊、鸡、鸭等家禽家畜,充分利用半山腰难利用的耕地。在半山腰可种植板栗、核桃、桑树等多种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植物。并大力发展黄芪、山药和天麻等中草药材的种植,提高耕地产出力,同时也提高种植者收入。当地黄牛、山羊、鸡、鸭、鱼等家禽动物的套养,形成了一个既有生态保护又有资源合理利用的完美养殖链,在实现科学养殖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在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抉择选取上,可选择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或"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吸取先进的农业管理实践经验,采用国际领先的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吸收外部投资和专业人才。有效利用难以耕作农作物的山腰和半山腰,充分带动贫困的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形成一个专业化现代化的产业链。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难以耕作的半山腰,又能解决外出务工劳动力返乡就业问题,还能带动当地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的就业。同时还可根据山腰土层山浅,土壤质量,土壤贫瘠程度等特点种植松树、杉树等防护林。可面向当地贫困村民招工,用于看山护林的公益性岗位。充分利用山腰和半山腰的优势。(五)推行高效的耕地经营权流转方式根据国家土地流转政策以及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将其手中闲置撂荒的耕地按照有偿的原则,把经营权转让给有需要的人。土地流转所产生的土地转让费、租金等收益,归农民享有,任何人不得占有。在实行土地流转时,要遵循国家在土地流转方面的基本原则和规划范围。土地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用土地的管理力度。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土地的流转方式。不同类型的土地有不同的流转方式,在流转过程中,优先考虑农户利益,并遵循广大农民的基本意愿。签订的货物流转服务合同一定必须要将所有有效的文件备案。避免出现二次非法转租或者多次非法转租的不良情况再次出现,积极依法保护当地农户的合法权益。(六)拓宽宣传教育渠道,引进先进农业技术S县城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自然地理位置相比之下比较偏远,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差,基础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薄弱,交通不便,大部分村庄道路比较窄,基本上只够一辆车通行,与周围的城市联系少,对农业农村知识了解不够。因此,重视对农村基本农业知识的科普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积极进行合理化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将最新乡村农业生产动态信息告知广大农民是重中之重,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大力加强个体农户对农业耕地综合利用农业技术的知识培养,减少食用农药和磷化肥的大量使用,降低现代农业技术生产成本,以充分满足广大农业生产者对现代农业各种现代化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需求。农民干部应该不断加强对我国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知识学习,改变传统农业技术种植生产理念,注重在现代农业种植生产中充分运用先进的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种植生产技术,提高耕地产出率,促进S县耕地更好的得到利用。结论本文通过对S地区农户外出务工人员耕地利用现状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在精准扶贫背景下,S县农户外出务工增收,对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