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第一广播发射台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第一广播发射台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第一广播发射台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第一广播发射台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第一广播发射台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第一广播发射台迁建项目编制日期:2015年5月1前言 11.1项目由来 11.2工程建设必要性 11.3环评工作过程 21.4环评结论 22总则 12.1项目建设规模 12.2编制依据 12.2.1国家法律、法规 12.2.2地方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22.2.3评价技术导则及技术规范 22.2.4与项目的有关的规划资料 32.2.5项目相关技术文件和工作文件 32.3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 32.3.1环境影响识别 32.3.2评价因子 32.4评价标准 42.4.1环境功能区划 42.4.2评价标准 52.5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82.5.1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82.5.2声环境影响评价 82.5.3水环境影响评价 82.5.4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92.5.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92.6评价重点 92.7环境保护目标 93项目概况 113.1项目概况 113.1.1项目名称、地点和性质 113.1.2建设规模 113.1.3建设内容和总平布置 113.1.4设备配置 133.1.5公用工程 143.1.6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 143.2现址项目概况 154工程分析 174.1工程技术概况 174.1.1中波网络覆盖特点 174.1.2中波发射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174.1.3中波天线概述 194.2建设期污染因子及污染物源强 214.3运行期污染因素分析及污染物源强 244.3.1电磁辐射源强分析 244.3.2废水 264.3.3废气 264.3.4噪声 274.3.5固体废弃物 274.3.6污染源汇总 274.4事故分析 285区域环境概况 29 295.1.1地理位置 295.1.2地质地貌 295.1.3土壤、植被 295.1.4水文状况 295.1.5气象特征 315.2社会环境概况 325.3区域开发和环境规划 325.3.1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5) 325.3.2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335.4文物保护 345.5项目周围同类污染源调查 346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6.1环境现状调查 356.1.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356.1.2水环境质量现状 356.1.3声环境质量现状 356.2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356.2.1质量控制 356.2.2电磁环境监测与评价 366.2.3声环境监测与评价 387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407.1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407.1.1理论预测模型 407.1.2计算参数 417.1.3电磁环境达标控制范围的确定 427.1.4环境保护目标处的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77.1.5电磁辐射类比监测及分析 487.2声环境影响评价 497.2.1预测参数 49V7.2.2预测分析 497.2.3预测小结 527.3水环境影响分析 537.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537.5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537.6风险分析 537.6.1事故原因分析 537.6.2风险防范措施 547.6.3天线的维护 548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568.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68.1.1生态影响分析 568.1.2生态环境功能规划相符性 568.2水环境影响分析 568.3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578.4声环境影响分析 578.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588.6工程拆迁影响 588.7良渚遗址及文物保护的影响 599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609.1运行期污染防治对策 609.1.1电磁污染防治对策 609.1.2废气污染防治对策 619.1.2废水污染防治对策 619.1.3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619.1.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629.1.5其他防治对策 629.2施工期防治措施 629.2.1噪声防治措施 629.2.2大气防治措施 639.2.3废水防治措施 649.2.4施工固废处理措施 649.2.5水土保持措施 6510环保投资及损益分析 6610.1环保投资估算 6610.2社会效益分析 6710.3经济损益分析 6710.4结论 6711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6911.1环境管理 6911.1.1环境管理的目的 69VI11.1.2施工期 6911.1.3运行期 7011.2环境监测 7111.2.1监测计划 7111.3环境监理要求 7111.3.1环境监理的工作目标 7111.3.2环境监理范围、阶段和期限 7211.3.3环境监理具体工作内容 7211.3.4环境监理技术要点 7311.4竣工环保验收 7412公众参与 7512.1公众参与的目的 7512.2公众参与的形式与内容 7512.3第一次公告 7512.4第二次公告 7512.5公众调查 7612.5.1调查情况统计 7812.5.2调查结果综述 8013结论与建议 8313.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8313.2浙江省建设项目的八项审批原则相符性分析 8313.2.1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8313.2.2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要求符合性分析 8313.2.3污染物排放标准符合性分析 8413.2.4环境功能区是否达标符合性分析 8413.2.5总量控制要求符合性分析 8513.2.6清洁生产要求符合性分析 8513.2.7公众参与要求的符合性 8513.2.8环境风险符合性分析 8513.3环境质量现状基本结论 8513.4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613.5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713.6主要污染防治对策 8913.7环保可行性结论 89VII附件13杭州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对本项目的问卷调查反馈意见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第一广播发射台迁建工程作为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广播电大的贡献,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只要严格规划中波天线周围的控制区,建设单2总则2.1项目建设规模810kHz/200kW、1530kHz/50kW、603(14)环境保护部关于界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大型电磁辐2.2.2地方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2.2.3评价技术导则及技术规范(9)《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2.2.4与项目的有关的规划资料2.2.5项目相关技术文件和工作文件2.3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2.3.1环境影响识别————222.4评价标准2.4.1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拟建址位于杭州市良渚街道、仁和街道,地处杭州城郊乡村区域,附平原水网保护和都市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Ⅰ1-20110B04为限制准入区,40000/ƒ2————————————43000MHz~ƒ/7500223Ej2<1j=0.1MHzEL,j2300GHzB和Σ<300GHzBj=0.1MHzBL,jj—频率j的电场强度;EL,j—频率j的电场强度限值;Bj—频率j的磁感应强度;BL,j—频率j的磁感应强度限值。根据(1)、(2)所列电磁辐射环境标准,以及本项目中波的发射频率为运行期发射台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本项目位于二类环境功能区,故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10PM2.5NO2///pHBOD5≤10000pHBOD512.5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执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2.5.2声环境影响评价2.5.3水环境影响评价2.5.4空气环境影响评价2.5.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7环境保护目标1E2E3房E4E5E6E7E8E9房EEEE3项目概况3.1.1项目名称、地点和性质3.1.2建设规模3.1.3建设内容和总平布置发射台警卫后勤保障区布置在场地东南部,紧挨东侧和南侧场界,面积1kW座32m2345.7亩m2m2m2m2m2m23m2m2m2m2m2456m27%8/9%m2123台站内最高日用水量约为40t/d。根据3.1.6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3.2现址项目概况12344工程分析4.1工程技术概况197m-497.5m中波是以地波和天波两种方式传播。所谓地波,就是从天线辐目前生产的发射机一般均采用谐波滤波器,发射机自身的杂散发射小于对于中波天线提高地波辐射场强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其周围的地面下底座绝缘、地网及放电球组成。它在水平面内作无方向性辐射,在垂直面内0°为进一步说明天线方向性图的尖锐程度主要用主瓣、主瓣宽度及副瓣来表4.2建设期污染因子及污染物源强则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量为:CODCr20.4kg/d,BOD510.2kg/d,1234567894.3运行期污染因素分析及污染物源强-5-10-15-20-15-10-590601206030150300180033021033030024030027000>50Ω1#22#23#2CODCrBOD5NH3-Nkg/d查,不同的炒炸工况,油的挥发量不同,平均约占总耗油量的2%-4%,本次评1421345~55452废水CODCrNH3-N废气固废05区域环境概况余杭水文主要表现为降水受季风和地形影响,年间不均,因降水量不均而2013年,余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早期文明的一种重要模式,代表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最高成就。1996年良渚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可分为前后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规划成形阶段(2000-2004年第二阶段为深化规划可造作性阶段(20045.3.2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平原水网保护和都市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Ⅰ1-20110B04为限制准入区,水环境污染敏感中度-轻度,土壤侵蚀敏感性中高度敏感;酸雨侵蚀敏感性经现场勘探,拟建址场界西侧外有一座古建筑桥-天神桥,该桥横跨在新家5.5项目周围同类污染源调查序号况功率1954发射台向6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境噪声强度均保持稳定或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杭州市区各类标准适用区昼(3)监测仪器的响应频率、量程等应符合被测对象的有关参数,以获取符(4)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监测人员经考核并持有合格(8)建立完整的现状监测资料档案,资料内容包括NBM550(EF0391)Ein2)LAeq(dB(A7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96)中E=245.F(h).F(Δ.θ).A(mV/m)…………(式7-1)dP-发射机标称功率(kWη-天线效率(%);F(Δ.θ)-发射天线垂直面(Δ仰角)、水平面(方位角θ)方向性函数,λ-波长;ε-大地的介电常数(无量纲E=E=.A(mV/m)ⅆⅆⅆⅆⅆⅆⅆⅆⅆⅆd功率h/λ/波长)1#2#3#导电率(σ)取10-2(1/(Ω.m)介电常数(ε)取10。(3)水平面和垂直面方向性(F(Δ.θ)=1)面方向性图见图4-3。由F(Δ.θ)=1可知本项目在垂直方向上,已经取了垂直面场强(V/m)场强(V/m)0(( 1#( 2#((1)随着与中波塔水平距离的增加,综合场强逐渐降低,模式预测值体现3#P3001E=1d A1=1.410=30.988V/m单个项目电磁辐射电场强度对公众曝露管理限值本项目建成后,以1#发射塔为中心时,满足单个项目电场强度管理限值17.9V/m和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V/7.1-3满足单个项目0////////////////////////////////////0////-//////////////////////////////////////////离1#塔西侧450m以外的电场强度预测值均能满足公众曝露控制管理限值7.1.4环境保护目标处的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本评价采用理论计算法对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处的电磁环境影序号叠加值①123456789民保护目标处的电场强度预测最大值为17.7本项目对杭州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处的电场强度贡献值最大,约为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中波围区域射频综合场强值将低于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V/m符合公众照射防护强dB(A)12LA=L0-20lg(rA/r0)12345的昼、夜间噪声预测值为47.0dB(A),满足评价强小于柴油发电机组,在距假负载冷却风机所在设备间13m外可满足强为70~90dB(A)。因此,当电网停电时,柴油发电机组运行时的(τ)τ=τiSi=(式7-9) LA(r)=LAref(r0)-20lg(r/r0)-TL(式7-10)根据点声源衰减规律,本项目柴油发电机噪声随距离变化预测声级值见表147等措施使柴油机在正常工作时减少噪声,加上机房墙体隔声作用,降噪量在70~90(dB(A经降噪处理后约为62d管,该工程由市政承担,其污水工程拨款协议详见附件12。综上所述,本项目7.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烟年排放量约13.87kg/a,所以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台站周围区域大气环(2)发射机缺乏良好的高频接地或屏蔽接地不佳,(3)高耸的铁塔本身也容易遭受雷击,雷(5)台站内设置的隔油池等污水预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导致(4)为防雷电波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将(1)为了确保发射天线系统高效、可靠地运行,项目拟建的发射台台站管(3)充分利用电台停播的时间,定期检查并清洁8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8.1.2生态环境功能规划相符性8.3空气环境影响分析L0--噪声源强,dB(Ar0--参考距离,1m;rA--声源距计算点的距离,m。----同时,对项目区块涉及的天神桥古建筑已列入余杭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9环境污染防治措施9.1运行期污染防治对策①本项目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为电磁辐射,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①建设单位应将本次评价确定的电磁环境达标控制范围在建设规划部门备②根据本次评价划定的电磁环境达标控制范围,从中波场强大于或等于③建设单位在履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手续时,须请有监测资质的机构对项本项目运行期废气主要来源于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运行时的燃油废气和站内本项目采用的空调设备为一般的家用分体式空调,运行噪声在出厂时已符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改善项目建成后台站内环境和运行本项目拟建的中波台环保管理人员、上岗前的台站维护人员及台站工作人(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禁同时运行,如果确实有必要使用多台噪声级高于100dB(A)的设备同时运行,必(1)地基开挖与地网铺设巷道开挖应避免在大风天进行。尤其对于地网铺(5)尽量选用商品化的厂拌水泥以及封闭式的运输车辆采取上述措施治理后,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对周围区域大气环境产生经具有防渗措施的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对排水沟要定期清项目产生的施工废水汇集入设有防渗措施的沉砂池充分沉淀后回用于场地喷(2)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收集后,按照要求送往当地城建部门指定地(3)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土石方平衡,施工开挖产生的土(1)加强河道附近施工区管理,尤其是管线工程施工区域和(2)控制施工作业区,减少施工占地,管线施工区、施工场地应控制在征10环保投资及损益分析11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本项目施工期和建设期均会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环①制定、贯彻工程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办法、细则,并处理执行过程中③协调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听取和处理各环境管理机构提交的有关事⑤检查督促接受委托的环境监测部门监测工作的正常实施,加强环境信息⑥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搞好环境管理的日常工作,作好档案、资料收集、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成立项目环境监理部,参与工程④接受环保管理办公室和环境监理单位的监督,报告承包合同中环保条款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建设单位应该设立“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设专职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环境监理工作目标:依据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政策、技术工作范围:施工现场、生活营地、施工道路、附属设施等以及上述范围内监理服务期限:从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开始至工程施工保修期满,保修阶段环境监理单位应收集拟建工程的有关资料,包括工程的基本情况,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环境保护设计,施工企业的设备、具有工程监理资质并经环境保护业务培训的单位当地环境保护主管等1台站位置、中波塔发射功率、中波塔天线、架设方式、设备参数等是2测值要求: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不应大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3456假负载冷却风机和应急发电机是否选用的低7固体废物环境保护812公众参与围和主要事项7)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8)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第二次公告期间,各联系单位均未收到公众对本工程及环评结论的反馈意1男否2男否3男/否4男否5男否6男/否7男/否8男/否9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否男/否///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否男是男是男是男是男否金珂一男是男是男是男是男是1/否2//否3/否4/否5否6是7是8/否9/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19400002002470000153好548000000400540000629242975001436290012140%17%83%0%17%83%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