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三篇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三篇
【篇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7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今天,我想带着大家从我父亲的70年人生经历来看祖国这70年来的发展变化。
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
父亲出生于1947年,比新中国成立早了两年,没有能赶上叫“国庆”或者“建国”。4岁时,父亲随祖父母由苏州迁居**,在**的第一个家位于田基浜,在辅仁校歌里提及的“将军桥”附近,所以父亲总觉得自己后来与二中(辅仁中学)多年的缘分应是源于此。作为医务工作者的祖父母工作繁忙,为了方便就近上班,带着父亲和他的两个妹妹数度搬迁,从田基浜到小娄巷,最后定居大娄巷。就读于大娄巷小学(也称唐氏小学)的那段时光,父亲放学后常和同伴们在野园里**市第一人民医院(现人民医院)食堂(现为苏宁广场)附近嬉戏玩耍。当时虽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物资匮乏,但是父亲和他的小伙伴们的快乐也简单朴素。1960年,父亲又随祖父母搬迁到了位于槐古新村的一院职工宿舍楼,一家五口过得平淡而幸福。同年他考上了**市二中,在二中求学的6年里也是父亲常常念叨的美好时光,他遇到了令人敬佩的好老师和肝胆相照的好同学,收获颇丰,并且确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
曲折难忘的知青岁月
1960年代末期,文革风雨来袭,如果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晚来三个月,或许父亲就能跟他的同学们一起通过高考,跨入高等院校的大门。然而,一场风雨,十年光阴,人生由此转向。1968年,父亲与他的许多同学一起来到了盐城专区大丰县草捻公社,成为众多知识青年中的一员。经历了一年的辛苦劳作后,他被选去生产队的小学里当老师,因为表现出色,很快又被调去戴帽子小学的初中班教数学。在这短暂的教师生涯中,还被派去大丰县上过师训班,也算是受过相对正规的培训。少年时的我曾翻看过父亲当时的备课笔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我多次问父亲为什么没有继续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他总是简单的一句“我们那个年代不流行做老师”而带过。我总觉得这也是父亲的遗憾之一,否则他也不会坚持让我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了,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也算完成了父亲的梦想吧。
一波三折的大学梦想
1974年,父亲因家中老人身边无人,落实政策返城。当时返程知青的工作是国家分配的,父亲被分配去了一家区办集体企业,先后从事过漆工、木工等不同的工种。1977年恢复高考,父亲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是很不巧,刚满30周岁的他被告知无法报名参考,这是他又一次与大学梦擦肩而过。但是他没有放弃,后来中央电大招生,他考上了。可是因为需要脱产学习,单位不同意,这使得父亲再一次错失机会。因为读书问题与原单位闹得不愉快的父亲被调去了一家国营企业,在供应科当会计。在这段低迷的时间里,父亲通过相亲认识了我的母亲,两人相知相爱并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据母亲回忆,因为父亲家境殷实,当时结婚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样没少。婚后,父母与祖父母同住,母亲吃苦耐劳并且脾气很好,一家人相处甚是融洽。于父亲而言,大学梦破灭的遗憾已逐渐被家庭生活的美好冲淡。1983年,中央电大再次招生,可以不用脱产,父亲再次报考,考上了企业管理专业,边工作边读书,虽然辛苦,但母亲同时也在努力学习考取文凭,两人互相陪伴和鼓励,有苦亦有甜。在我模糊的童年回忆里,常有父母一起挑灯夜读的温馨场景。
大器晚成的中年时期
1987年祖父因病去世,家里失去了最强的精神支柱和经济来源。随后一院宿舍拆迁,我们一家人无奈的分住在相隔三公里的两处,父母亲每天奔波于两处住所之间,为了照顾好我和祖母。乐观开朗的父亲很快就适应了,而要强的母亲则不甘于这样的现状,于是加倍努力工作,希望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1989年,经过漫长的等待,在父母亲的努力下,我们一家子回迁进了一个三室一厅的新家。1990年房改房政策一出台,父母亲就把这套房子买了下来,从此不再需要交租。父亲对自己的第一套房子相当满意,地理位置好,户型采光好,邻居素养高,现在说起来还很是自豪。买房后最大的问题是,虽然当时房价便宜,但是与工资水平相比这也是相当大的一笔开销,如何赚更多的钱,一直是父亲在思考的问题。
90年代初,全民经商,机械局搞第三产业,父亲因为头脑灵活被借调去了。现在想来,当时第三产业并不是都发展得风生水起。我的印象中,1992年到1998年这6年里,家中的格局逐步从男主外女主内转变为女主外男主内。母亲升为财务科长后,越来越忙,一直在加班;而父亲朝九晚五,享受双休,业余时间做做家务,管管我的学习。
1998年父亲的原单位转制,不回去吧,第三产业前途未卜;回去吧,这么些年外借,不知是否还能回到原来的岗位。思虑再三,父亲还是回了原单位,但是岗位没了,被分派去了仓库做管理员。从管理层到普通工人,我想若非父亲年轻时的那些经历,他也未必能很快调整好情绪,在新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做又是好些年头。
2005年开始流行企业诊断,父亲事业上的春天来了,虽然有点晚。父亲因为工作表现突出,重新回到了管理层,以58岁的“高龄”当上了厂里的中层干部。也许是多年怀才不遇,好不容易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父亲的工作强度甚至比年轻人更高。以至于2007年,我的女儿出生时,本该退休、含饴弄孙的父亲和母亲都还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
苦尽甘来的退休生活
2008年是我们全家的冬天,父亲积劳成疾,退休不久就病倒了,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抗癌历程,期间母亲不离不弃的陪伴照料是对父亲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我见过父亲从刚发现时的震惊与不甘,到很快调整好状态积极配合治疗,见过他发现不断有病友故去时的沮丧和担忧,到转头又投入到抗癌大军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安慰鼓励新病友。现在父亲已经痊愈,身心健康。他会用智能手机,会发微信朋友圈,熟练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购物,搬了新家,认识了新的邻居。喜欢逛超市和免费公园,定期跟老同学聚会,经常和母亲结伴旅游。乐观的他也时常会跟我们说起那些过去的故事,但他从不懊悔抱怨,总是说:“我的人生才刚开始,日子会越过越好!”
回头看父亲这70年,有风有雨,有起有落,有泪有笑,平凡而不简单。但是我想,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明天会更好!
【篇二】
新中国七十年的历程如长江黄河之水,虽有惊涛骇浪迂回曲折,然她总以波澜壮阔之势奔腾向前,百折不回。邵秉中老人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亲身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变化。下面,让我们听一听邵秉中老人的亲身经历和感悟:
我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成长,但难以描绘这七十年的壮阔图景,成长过程中的情景回忆些许折射出时代的光亮。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几个“第一次”。
第一次见到解放军。
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南门跨塘桥下塘沿街大概十几号吧。五十年代初的一天傍晚,家门前路上来了长队的解放军,身穿新军装,头戴橄榄帽,肩扛大长枪,雄壮威武极了。所有军人路边休息时,静得几乎一点声音都没有。晚上,我家突然响起轻轻的敲门声,父母开门迎进二位解放军,男军官很客气地对父母说:“同志,很对不起,我们这位女同志生病了,能否在你家借住一晚?”父母高兴地说:“好好好,没问题,没问题。”那位男军官反复道谢后走了。第二天天亮,我起床跑到外间时,女解放军已经不见了,台子上却放着好多大饼油条,母亲说是解放军买来谢我们的。我问“隔壁其他人家也住解放军了吗?”妈说没有。后来,我领悟了:那晚其他解放军没有进老百姓的家。至今那解放军高大的身形,客气的话语,漂亮的军装,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第一次看电影。
小时候还不知电影为何物。记不得哪一天,几个小朋友约着去南长街上群众电影院看电影。电影开始后,屏幕上蓦然出现了大大的五角星,中间是“八一”两字,光芒四射,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声震撼全场,过了一会,银幕上赫然亮出三个大字“董存瑞”。电影结束后,我站着紧盯着银幕不愿离去,思绪依旧定格在那生命最后一刻董存瑞手挺炸药包发出震天呼唤:“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比壮烈的英雄情景中。这个情景不断地在我脑海中翻滚着。多年,多年,我终身难忘!
第一次看歌剧
初中二年级,在**市工人文化宫,我第一次看了一部强烈震撼人们思想心灵的红色经典歌剧《江姐》。江姐临难前与难友们从容告别,坚强而微笑着安慰着亲密的战友姐妹们。“不要用哭声来告别,不要把眼泪轻抛。青山到处埋忠骨,天涯何处无芳草。黎明之前身死去,胸中万杆红旗飘”“回首平生无憾事,只恨不能亲手把新社会来建设”“到明天,请代我向党来汇报,就说我永远是党的女儿,我的心永远和同志们在一道”铿锵的话语悲壮的声音,让我抑制不住、泣不成声!无法形容那种深深的感动,深深的悲痛,深深的震撼!“如果为了共产主义事业需要我们付出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和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多少年来,这句话激荡在我们的心中!
第一次参加夏令营
小学的一年夏天,我被选中去市一中参加**市少年夏令营,一中的大哥大姐们为我们表演了革命先烈诗抄朗诵。没有舞台,就在我们中间激情朗诵和表演:叶挺的《囚歌(在烈火中永生)》,夏明翰的《就义歌》。几十年过去了,清晰难忘。“我将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烈士的鲜血,烈士的生命,烈士的殷切期盼铺就了我们的今天!我们的今天,实现了烈士的殷切期盼!
第一次读到《雷锋日记》
那年,我已进入三中读初中,高年级的同学传着说《雷锋日记》好!大家一时看不到,后来在校黑板报上抄出来大家看。我看到的第一篇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的心灵受到高尚生命意义的洗礼。毛主席发出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一时蔚然成风,街头巷尾老少皆知,无论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都把雷锋精神作为共同的思想道德追求。人们把践行帮助别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引以为豪。
无数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陪伴我读过了青少年时期,他们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间,他们谱写的火红的革命史诗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点燃起熊熊的火炬!
第一次知青下乡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我们“老三届”中学生义无反顾地奔赴农村广阔天地,因为在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信念: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那里。“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祖国的大地辽阔无边,到处是我们青年的家乡”雄壮的歌声伴送我们去远方。当汽笛一声长鸣满载着我们的船队缓缓驶离羊腰湾河畔时,岸上的亲人们呼唤着奔跑着。再见了,亲爱的妈妈!再见了,亲爱的故乡!我们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将扎根在祖国的边疆,扎根在祖国的广阔天地!五十年前的滨海县农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天高地广,远处星星点点的村落都是泥墙茅顶,农民全年的粮食主要是山芋干玉米糊。我们没有怕苦畏难,没有萎缩不前。我们与广大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无论烈日寒风,旱地冰河,无论缺柴少粮,贫病交加,风里雨里我们相扶相帮见真情,艰难困苦我们相濡以沫笑相对。“脚踩污泥,心忧天下。身居茅屋,放眼世界”形象地显现当时历史状况下知青形象。
第一次跨入大学校门
有那么一天,在工厂里,我们流着热泪争读着一篇《一封终于可以发出的信》文章!我们似乎意识到什么,我们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平地一声春雷,震聋发聩!打开了人们思想的一个新的空间!制止了那些无谓的,甚至是误入岐路的争论。大潮般的改革开放把中国推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了“百万知青考大学”的壮观景象。是啊,“蹉跎岁月”后的我们,内心有深深的沉痛:我们要读书,我们要上大学,我们要抢回失去的时光,我们要追赶时代的步伐!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奇怪地问大家:入学考试的作文题目有两个,一个是“青春”,一个是“寓言读后感”。这两个题目难易程度显而易见,怎么你们都选择了“青春”这个难题呢?我们热泪盈眶......。
新时代,我们再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是中华儿女最闪亮的目标。“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亘古未有,彰显着共产党人胸怀决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最艰巨的责任担当。“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在中国和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现实和极为深远的意义!任凭当今国际风云变化,任凭正义与霸凌残酷搏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最精辟不过的论断。“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所以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接受一切困难的挑战。
英雄的人民创造着英雄的历史。英雄的人民中不断涌现出时代的英雄,时代的英雄带领着人民创造着新的英雄历史。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敢于突破,敢于担当,敢于前进的新时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坚强脊梁,无论过去和将来将永远推动着我们中华民族如长江黄河之水不畏艰难险阻奔腾向前!
【篇三】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每当听到这首《龙的传人》,我的心情都会激动不已,因为这条龙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处在这个关键节点的我们,应不负前贤之努力,继往开来,在新节点上敢于作为,共同铸就伟大的中国梦!
我的祖国拥有着无比灿烂的文化,那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见证了你不断奋进的灵魂。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原,到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中国的开国大典,再到令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北京奥运会……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为了维护祖国利益,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仓颉创造的那一个个方块字中蕴含了多少奥秘。古往今来,无数伟人用他们的心血浇灌,使这方方正正的字体中开出绚烂的花,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果实。唐诗,宋词,它们有时似一位婉约的江南少女,字里行间透露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优柔,有时又似一位潇洒飘逸的少侠行客,只言片语便流露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旷达。汉字在一代又一代的人手中绽放出美丽的光辉,见证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它既是人类智慧的起源,是点燃了文明的星火,而能够创造出这美丽文字的国家,又何尝不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呢?
人民勤劳,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这就是我的祖国,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
我的祖国拥有着如画的江山美景,万里雪飘的雪北国风光,隽逸雅致的江南美景,雄奇险峻的群山奇景,源远流长的大河滔滔,壮丽连绵的长白山脉,无一不是这世上最亮丽的景色。那名山大川是你挺直的脊梁,那肥沃土地是你健壮的体魄,那江河湖海是你甘甜的乳汁。祖国,你拥有着雄伟壮观的五岳,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插入云霄的黄山,你拥有波涛汹涌的淮河,波澜壮阔的长江,“一碗水,半碗沙”的黄河,你拥有着一望无际的平原,高高耸立的青藏高原,你用你满身的宝哺育了我们这些华夏儿女。
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山川是它那永不会向敌人屈服的坚硬的脊梁,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山青水绿,风景秀丽,山川傲然挺立,俯瞰众生。它曾是多少代人吟咏歌颂的对象。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借它抒发凌云壮志,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为群山增绘了多少笔神秘的色彩?多少年来,时过境迁,风云变幻,山川从百万年前傲然至今,从未低头。不管是狂风还是骤雨,不论是电闪或是雷鸣,他始终挺立,从未向任何人低下过高贵的头颅。为什么呢?因为它是脊梁,是中国的铮铮傲骨啊!苍苍树木,滔滔江河,就像中国传承了几千万年的不屈的精神。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我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的祖国还拥有着最悠长的传奇故事,正如坎坷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一样,我的祖国也曾受过挫折与困难。从古至今,祖国发生过多少场战斗。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斗、户沟桥事变,多少同胞为此失去了鲜活的生命……这些年来,祖国人才济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在祖国最危险的一刻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人民渡过艰难,开创新的天地。为挽救沦陷在黑暗与迷雾中的中华民族,多少英雄挺身而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拼死为祖国奋斗。
1949年以来的70年跋涉,祖国母亲所迈出的步伐是那样的艰难而沉着,跌倒了,爬起来,信念更执著,意志更坚定。70年的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辽阔而美丽的大草原上,羊群像珍珠撒满绿绒;充满希望的田野里,麦浪滚滚把天地染得金黄;曲曲折折的海岸边,一尾尾鲜鱼塞满了渔网;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到处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大开发的春风吹遍了西部、东北。
2003年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非典病毒无情的吞噬着人们的生命,像张牙舞爪的恶魔侵蚀着人们,可是我们并没有被困难击倒,而是比以前更坚强。2008年5月12日,一个让人震撼的日子。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情就是命令,全国人民,上至中央,下至普通百姓,无一不用自己的骨肉亲情和血肉之躯铸就一座生动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2008年秋“神州七号”宇宙飞船顺利升空……为我国富强和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党的执政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信息技术服务合同智能设备配套产品订购合同
- 2025进出口商品交易合同协议书
- 2025标准公司借款合同范本
- 2025科技公司股东合同范本2
- 2025中外合作出版合同范本
- 2025茶叶代加工合同范本
- 2025广州市合同范本标准模板
- 《肺癌内科治疗》课件
- 《茶文化研究》课件
- 《砖的分类》课件
-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 物理实验通知单记录单初二上
- 北大企业家俱乐部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参考答案
- DBJ51T 196-2022 四川省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
- 企业培训5W2H分析法(31P PPT)
- 钥匙移交清单
- DB11-T211-2017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 关于完善和落实罪犯互监制度的思考
- GB∕T 40501-2021 轻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
- 认识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