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_第1页
技术标准-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_第2页
技术标准-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_第3页
技术标准-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_第4页
技术标准-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XT/T006-2010

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标准

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

Socialassistancedataelements

民政部信息中心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

二o---年一月

目次

前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元规范...............................................................................2

4.1数据元的描述........................................................................2

4.2数据元分类规则......................................................................3

4.3内部标识符编码......................................................................3

4.4数据元类型..........................................................................4

4.5数据元格式.........................................................................4

4.6数据元的使用........................................................................5

5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目录..................................................................5

5.1社会救助公共类.....................................................................5

5.1.1行政区划信息....................................................................5

5.1.1.1行政区划代码..............................................................5

5.1.1.2行政区划名称................................................................6

5.1.1.3行政区划非农业人口数量.....................................................6

5.1.1.4行政区划农业人口数量.......................................................6

5.1.2单位信息........................................................................7

5.1.2.1单位所属行政区划代码.......................................................7

5.1.2.2单位组织机构代码............................................................7

5.1.2.3单位名称....................................................................7

5.1.2.4单位类别..................................................................7

5.1.2.5单位性质..................................................................8

5.1.2.6单位隶属关系................................................................8

5.1.2.7单位通信地址................................................................8

5.1.2.8单位联系电话号码............................................................9

5.1.3救助政策信息....................................................................9

5.1.3.1救助业务名称................................................................9

5.1.3.2救助方式..................................................................9

5.1.3.3救助标准名称.............................................................10

5.1.3.4救助标准金额.............................................................10

5.1.3.5标准发布文件号...........................................................10

5.1.3.6标准启用日期.............................................................11

5.1.3.7标准废止日期.............................................................11

5.1.4救助机构信息...................................................................11

I

5.1.4.1救助机构简称...............................................................11

5.1.4.2救助机构人数.............................................................11

5.1.4.3救助机构专职人数...........................................................12

5.1.4.4救助机构兼职人数.........................................................12

5.1.4.5救助机构年工作经费.........................................................12

5.1.5救助家庭信息.................................................................13

5.1.5.1救助家庭所属行政区划代码..................................................13

5.1.5.2救助家庭编码.............................................................13

5.1.5.3救助家庭类别...............................................................13

5.1.5.4救助家庭开户银行.........................................................14

5.1.5.5救助家庭开户名称...........................................................14

5.1.5.6救助家庭银行账号.........................................................14

5.1.5.7救助家庭联系电话...........................................................14

5.1.5.8救助家庭财产名称.........................................................15

5.1.5.9救助家庭居住地址.........................................................15

5.1.5.10救助家庭居住地邮编........................................................15

5.1.5.11救助家庭住房性质..........................................................16

5.1.5.12救助家庭住房建筑面积.....................................................16

5.1.5.13救助家庭住房使用面积.....................................................16

5.1.5.14救助家庭住房结构........................................................17

5.1.5.15救助家庭致贫原因..........................................................17

5.1.6救助对象信息.................................................................17

5.1.6.1救助对象基本信息.........................................................17

5.1.6.2救助对象工作单位信息......................................................22

5.1.6.3救助对象收入信息..........................................................22

5.1.6.4救助对象健康信息..........................................................23

5.1.6.5救助对象教育信息...........................................................25

5.1.7业务办理信息...................................................................26

5.1.7.1日期类信息.................................................................26

5.1.7.2业务办理人员信息...........................................................29

5.1.7.3业务办理机构信息...........................................................30

5.1.7.4业务办理过程信息...........................................................31

5.1.7.5业务办理结果信息...........................................................33

5.1.8资金管理信息...................................................................34

5.1.8.1资金科目...................................................................34

5.1.8.2拨付资金...................................................................35

5.2低保救助信息.......................................................................35

5.2.1低保救助金领取证号.............................................................35

5.2.2本级财政预算低保资金...........................................................35

5.2.3上级拨付低保资金...............................................................36

5.2.4本级财政预算到位低保资金......................................................36

5.2.5上年结转低保资金...............................................................36

5.2.6特定救助对象类别.............................................................36

5.3五保供养信息.......................................................................37

II

5.3.1五保供养证号...................................................................37

5.3.2集中供养对象所属供养机构......................................................37

5.3.3本级财政预算供养资金...........................................................37

5.3.4上级下拨供养资金...............................................................38

5.3.5本级财政预算到位供养资金......................................................38

5.3.6其他供养资金...................................................................38

5.3.7供养方式.......................................................................39

5.3.8供养机构占地面积.............................................................39

5.3.9供养机构建筑面积...............................................................39

5.3.10供养机构固定资产..............................................................39

5.3.11供养机构年经营收入............................................................40

5.3.12供养机构年工资支出总额.......................................................40

5.3.13供养机构年日常管理经费.......................................................40

5.3.14供养机构床位数量..............................................................41

5.3.15供养机构建立日期..............................................................41

5.3.16供养机构建设资金..............................................................41

5.3.17供养机构改扩建日期............................................................42

5.3.18供养机构改扩建资金............................................................42

5.4医疗救助信息......................................................................42

5.4.1时间类信息....................................................................42

5.4.1.1就诊开始时间.............................................................42

5.4.1.2就诊结束时间.............................................................42

5.4.2医疗费用信息...................................................................43

5.4.2.1年累计救助金额............................................................43

5.4.2.2年救助限额................................................................43

5.4.2.3医疗费总额...............................................................43

5.4.2.4减免医疗费金额............................................................44

5.4.2.5医保报销金额..............................................................44

5.4.2.6新农合报销金额............................................................44

5.4.2.7商业保险报销金额..........................................................45

5.4.2.8其他救助金额..............................................................45

5.4.2.9可报销医疗金额.............................................................45

5.4.2.10个人自付金额............................................................45

5.4.3医疗救助资金信息...............................................................46

5.4.3.1本级财政预算医疗救助资金..................................................46

5.4.3.2上级下拨医疗救助资金......................................................46

5.4.4本级财政预算到位医疗救助资金..................................................46

5.4.4.1本级彩票公益金用于医疗救助资金............................................47

5.4.4.2医疗救助基金年度利息收入..................................................47

5.4.4.3其他渠道筹集医疗救助资金..................................................47

5.4.4.4上年结转医疗救助资金......................................................48

5.4.5统计类信息...................................................................48

5.4.5.1应纳入城市医疗救助的患大病人数............................................48

5.4.5.2应纳入农村医疗救助的患大病人数............................................48

III

6数据元值域代码表.......................................................................49

6.1单位类别代码.......................................................................49

6.2单位性质代码.......................................................................49

6.3单位隶属关系代码...................................................................49

6.4救助方式代码.......................................................................50

6.5家庭类别代码.......................................................................50

6.6开户银行代码.......................................................................50

6.7住房性质代码.......................................................................52

6.8住房结构代码.......................................................................52

6.9致贫原因代码.......................................................................52

6.10性别代码..........................................................................52

6.11户籍类别代码......................................................................53

6.12与申请人关系代码..................................................................53

6.13婚姻状况代码......................................................................53

6.14文化程度代码......................................................................53

6.15学业状况代码......................................................................54

6.16就业状况代码......................................................................54

6.17是否三无人员代码..................................................................54

6.18收入类型代码......................................................................55

6.19健康状况代码......................................................................55

6.20残疾类别代码......................................................................55

6.21残疾等级代码......................................................................56

6.22劳动能力代码......................................................................56

6.23生活自理能力代码.................................................................56

6.24资金科目代码....................................................................56

6.25特定救助对象类别代码..............................................................57

6.26供养方式代码......................................................................57

参考文献..................................................................................58

索引......................................................................................59

IV

-y.z.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是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

标准体系分为业务标准规范、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标准规范三个系列,共包括以下16个标准规范:

业务标准规范包括:

DBXT/T001-2010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

DBXT/T002-2010农村五保供养操作规程

DBXT/T003-2010最低生活保障业务统计指标

DBXT/T004-2010最低生活保障业务监测预警指标

DBXT/T005-2010最低生活保障应用系统操作规范

技术标准规范包括:

DBXT/T006-2010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

DBXT/T007-2010最低生活保障信息资源分类

DBXT/T008-2010最低生活保障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

DBXT/T009-2010最低生活保障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

DBXT/T010-2010最低生活保障信息资源目录管理

DBXT/T011-2010最低生活保障数据交换规范

DBXT/T012-2010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DBXT/T013-2010信息安全建设要求

管理标准规范包括:

DBXT/T014-2010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DBXT/T015-2010项目管理规范

DBXT/T016-2010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本标准为技术标准规范系列中的DBXT/T006-2010o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民政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民政部信息中心、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秀艳、张之桥、谭海鹏、韩伟、唐学超、郭洪泉、刘喜堂、高华俊、陈填吹、

栗演兵、张杰、胡建山、戴朝云、张艳。

V

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的描述规范、内部标识符、分类规则,以及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

的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社会救助业务信息化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2312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GB/T2261.1-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

GB/T2261.2-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婚姻状况代码

GB/T3304-1991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GB/T4762-1984政治面貌代码

GB/T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idtISO8601:2002)

GB/T10114-2003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

GB11714-1997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12404-1997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GB/T18391.1-2002数据兀的规范与标准化第1部分: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框架

GB/T18391.3-2001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第3部分:数据元的基本属性

GB/T18391.4-2001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第4部分:数据定义的编写规则与指南

GB/T18391.5-2001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第5部分:数据元的命名和标识原则

GB/T19488.1-2004电子政务数据元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MZ/T012-2004民政业务数据共享与交换

民发[2002]170号民政统计代码编制规则

3术语和定义

GB/T18391.1-2002、GB/T19488.1-2004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

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8391.1-2002.GB/T19488.k2004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对象object

可以想象或感知的客观世界的任一部分。

[GB/T19488.1-2004,术语和定义3.9]

3.2

数据data

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形式化表示,适用于以人工或自动方式进行通信、解释或处理。

[GB/T18391.1-2002,术语和定义3.12]

1

3.3

数据元dataeIement

用一组属性描述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

[GB/T18391.1-2002,术语和定义3.14]

3.4

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sociaIassistancedataeIement

社会救助业务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元。

注:改写GB/T19488.1-2004,术语和定义3.3。

3.5

对象类objectcIass

对象集。现实世界中的想法、抽象概念或事物的集合,有清楚的边界和含义,并且特性和其行为遵

循同样的规则而能够加以标识。

[GB/T18391.1-2002,术语和定义3.45]

3.6

特性property

对象类的所有个体所共有的某种性质。

[GB/T18391.1-2002,术语和定义3.48]

3.7

表示representation

值域、数据类型的组合,必要时也包括度量单位或字符集。

[GB/T18391.1-2002,术语和定义3.60]

3.8

值域vaIuedomain

允许值的集合。

[GB/T18391.1-2002,术语和定义3.75]

4数据元规范

4.1数据元的描述

数据元是通过对其一系列属性来描述的。依据GB/T19488.1-2004第5章和GB/T18391.3-2001的规

定,本标准采用以下14个属性描述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

1)内部标识符:在一个注册机构内,由注册机构分配的、与语言无关的数据元的唯一标识符;

2)中文名称:赋予数据元的单个或多个中文字词的指称;

3)中文全拼:数据元中文名称的汉语拼音;

4)定义:表达一个数据元的本质特性并使其区别于其他数据元的陈述;

5)对象类词:表示数据元名称成分之一,表达了该数据元所属事务或概念的集合;

6)特性词:表示数据元名称成分之一,表达了该数据元所属对象类的某个显著的、有区别的特征;

7)表示词:表示数据元名称成分之一,表达了该数据元值域的表示形式;

8)数据类型:用于表示数据元的符号、字符或其他表示的类型;

9)数据格式:从业务的角度规定的数据元值的格式需求,包括所允许的最大和/或最小字符长度,

2

数据元值的表示格式等;

10)值域:根据相应属性中所规定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而决定的数据元的允许值的集合;

11)语境:产生或使用数据元的应用环境或应用规程的说明。本标准中所有数据元的语境都定为‘全

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

12)备注:数据元的附加注释;

13)版本:在一个注册机构内的一系列逐渐完善的数据元规范中,某个数据元规范发布的标识。本

标准发布后,所有的数据元的版本都定为1.0版;

14)注册机构:经授权对数据元实施注册、维护和管理功能的组织。本标准中所有数据元的“注册

机构”均确定为标准归口单位。

鉴于“语境”、“版本”和“注册机构”的值在本部分中己经确定,因此在数据元目录中不再罗列。

因此,数据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11个属性进行描述,这些属性分别为:中文名称、内部标识符、

中文全拼、定义、对象类词、特性词、表示词、数据类型、数据格式、值域、备注。其中,内部标识符

采取四层式编码规则,编码规则见4.2。

4.2数据元分类规则

基于MZ/T012-2004的分类规则和GB/T19488.1-2004第6.2节规定的分类规则,本标准制定了社会

救助业务数据元分类规则,见图1。其中:

第一层:一位字母,表示标准制定机构;

第二层:两位字母,表示民政业务类别;

第三层:一位字母;表示元素数据源;

第四层:四位数字,采用顺序号。

第一层标准制定机构

第二层民政业务类别

第三层数据源

第四层顺序号

图1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分类模型

4.3内部标识符编码

3

基于4.2规定的分类规则,本标准规定了数据元内部标识符编码方案,内部标识符编码见表1,其

中内部标识符的前两位以及第四位遵循MZ/T012-2004的规定。

表1内部标识符编码

内部标识符(前三位)

类别名称说明

机构民政业务类别

1、第一位为字母,代表标准制定机构,用大写英文字母A、B、C或

AH救助业务类

I)表示。A代表民政部,B代表省级民政部门,C代表地市级民政部门,

D表示区县级民政部门;

AHZ社会救Bi吆洪^2、第二位为字母,代表所属民政业务类别,救助业务数据元为H,

其他字母代表类别见MZ/T012-2004中“5.1通用编码”中的“民

政业务分类代码”;

AIIA低保救助

3、第三位为字母,表示社会救助公共类或社会救助业务类别;编码

范围为A-Z,其中Z代表社会救助公共类;

AHB五保供养

4、第四位为字母,代表该数据元是否为MZ/T012—2004中基本表的

数据源,用大写字母A、E、P、X表示。A表示该数据元为行政区划

AIIC医疗救助基本表的数据源,E表示该数据元为单位基本表的数据源,P表示该

数据元为人员基本表的数据源,X表示该数据元不是基本表的数据源;

5、第五、六、七、八位为数字,为数据元的类中顺序号,从0001开

AII扩展使用

始顺序编码。

4.4数据元类型

数据元类型为该数据元的数据类型,可以使用字符型、整数型、浮点型、日期型、日期时间型、布

尔型、二进制型等七种。数据元类型的英文标识和说明见表2。

表2数据元类型表

数据元值的类型说明

string(字符型)通过字符形式表达的值的类型

integer(整数型)通过“0”到“9”表达的整数类型的值

float(浮点型)通过“0”到“9”表达的实数

date(日期型)通过YYYYMMDD的形式表达的值的类型,符合GB/T7408-2005

datetime(日期时间型)通过YYYYMMDDhhmmss的形式表达的值的类型,符合GB/T7408-2005

boolean(布尔型)两个且只有两个表明条件的值,如0n/0ff、True/False

binary(二进制)上述类型无法表示的其他数据类型,比如图像、音频等

4.5数据元格式

数据元格式为该数据元从业务的角度规定的数据元的格式需求,包括所允许的最大和/或最小字符

长度,数据元内容的表示格式等(一个汉字占两个字符)。数据格式中使用的字符含义见表3。

表3数据格式中使用的字符含义

数据元值的类型说明

4

a字母字符

n数字字符

an字母数字字符

m(m为自然数)定长m个字符(字符集默认为GB2312)

..ul长度不确定的文本

..p,q(p,q均为自然数)最长P个数字字符,小数点后q位

从最小长度到最大长度,前面附加最小长度,后面附加最大长度

“YYYY”表示年份,“MM”表示月份,“DD”表示日期,“hh”表示小时,“mm”表示分

YYYYMMDDhhmmss

钟,“SS”表示秒钟,可以视实际情况组合使用

True/False布尔型

4.6数据元的使用

本标准在遵循MZ/T012-2004的基础上规定了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数据元的定义遵循了GB/T

18391.4-2001的数据定义规则和GB/T18391.5-2001第6章的规定。各级民政部门在使用数据元时,可以

有如下两种方式:

1)直接使用:采用本标准的部门可直接使用本标准规定的数据元开展数据库或信息交换格式的设

计工作。例如,对于数据元目录中的“特定救助对象类别”、“供养方式”等数据元。

2)扩展使用:各级民政部门可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对数据元中的对象类词或特性词进行限定,

生成新的数据元。例如,对于数据元“救助对象姓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业务可以将其扩展

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姓名”。应注意,扩展后的数据元与原数据元相比,在定义、数据

类型、数据格式、值域等属性上不能出现不一致或矛盾的现象。

5社会救助业务数据元目录

5.1社会救助公共类

5.1.1行政区划信息

5.1.1.1行政区划代码

中文名称:行政区划代码

内部标识符:AHZA0001

中文全拼:xing-zheng-qu-hua-dai-ma

定义:行政区划的代码

对象类词:行政区划

特性词:行政区划

表示词:代码

数据类型:字符型

5

数据格式:nl2

值域:行政区划代码的编制应遵循《民政统计代码编制规则》(民发[2002]170号)的规定,其中

前6位代码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中的规定,乡镇(街道)编码应遵

循GB10114-2003县以下行政规划代码编码规则的规定,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的后6位应全部为“0”

5.1.1.2行政区划名称

中文名称:行政区划名称

内部标识符:AHZA0002

中文全拼:xing-zheng-qu-hua-ming-cheng

定义:行政区划的中文名称

对象类词:行政区划

特性词:名称

表示词:名称

数据类型:字符型

数据格式:..100

值域:

备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中的行政区划名

称规定

5.1.1.3行政区划非农业人口数量

中文名称:行政区划非农业人口数量

内部标识符:AHZX0001

中文全拼:xing-zheng-qu-hua-fei-nong-ye-ren-kou-shu-1iang

定义:行政区划管辖区域内非农业户籍人口的数量

对象类词:行政区划

特性词:非农业人口

表示词:数量

数据类型:整数型

数据格式:n..10

值域:

备注:

5.1,1.4行政区划农业人口数量

中文名称:行政区划农业人口数量

内部标识符:AHZX0002

中文全拼:xing-zheng-qu-hua-nong-ye-ren-kou-shu-1iang

定义:行政区划管辖区域内农业户籍人口的数量

对象类词:行政区划

特性词:农业人口

表示词:数量

数据类型:整数型

数据格式:n..10

值域:

备注:

6

5.1.2单位信息

5.1.2.1单位所属行政区划代码

中文名称:单位所属行政区划代码

内部标识符:AHZX0003

中文全拼:dan-wei-suo-shu-xing-zheng-qu-hua-dai-ma

定义:单位所属的行政区划的代码

对象类词:单位

特性词:行政区划

表示词:代码

数据类型:字符型

数据格式:nl2

值域:行政区划代码的编制应遵循《民政统计代码编制规则》(民发[2002]170号)的规定,其中

前6位代码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中的规定,乡镇(街道)编码应遵

循GB10114-2003县以下行政规划代码编码规则的规定,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的后6位应全部为“0”

5.1.2.2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中文名称: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内部标识符:AHZE0001

中文全拼:dan-wei-zu-zhi-ji-gou-dai-ma

定义: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的一个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

对象类词:单位

特性词:组织机构代码

表示词:代码

数据类型:字符型

数据格式:anlO

值域:应符合《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的规定

备注:

5.1,2.3单位名称

中文名称:单位名称

内部标识符:AHZE0002

中文全拼:dan-wei-ming-cheng

定义:单位的中文名称

对象类词:单位

特性词:名称

表示词:名称

数据类型:字符型

数据格式:..100

值域:

备注:

5.1.2.4单位类别

7

中文名称:单位类别

内部标识符:AHZX0004

中文全拼:dan-wei-lei-bie

定义:根据单位资产所属划分的单位类别

对象类词:单位

特性词:类别

表示词:代码

数据类型:字符型

数据格式:n2

5.2值域:见6.1单位类别代码

代码标识:DM_DWLB,代码见表4。

表4单位类别

元素代码元素名称

01公办

02民办

单位性质代码(DM_DWLB)中的元素代码

备注:

5.2.1.1单位性质

中文名称:单位性质

内部标识符:AI1ZE0003

中文全拼:dan-wei-xing-zhi

定义:依据单位经营目的和经费类型划分的单位类别

对象类词:单位

特性词:性质

表示词:代码

数据类型:字符型

数据格式:n2

5.3值域:见6.2单位类别代码

代码标识:DM_DWLB,代码见表4。

表4单位类别

元素代码元素名称

01公办

02民办

单位性质代码(DM_DWXZ)中的元素代码

备注:

5.3.1.1单位隶属关系

中文名称:单位隶属关系

8

内部标识符:AHZX0005

中文全拼:dan-wei-1i-shu-guan-xi

定义:单位与上级行政机构的从属关系的代码

对象类词:单位

特性词:隶属关系

表示词:代码

数据类型:字符型

数据格式:n2

值域:应符合GB/T12404-1997中的单位隶属关系代码规定,见6.3单位隶属关系代码(DMDWLSGX)

中的元素代码

备注:

5.3.1.2单位通信地址

中文名称:单位通信地址

内部标识符: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