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2-1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2-1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2-1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2-1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2-1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一模)语文试题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路考

聂鑫森

祖武因公因私到武汉以外的地方去,喜欢坐高铁,又快又稳当。坐高铁又决不买一等座、

二等座就蛮好,如果是他一个人可以去办的事,他决不让人陪同。

可这次不由他选择,他只是个客人,邀请方是长沙的潇湘舞剧院。对方说他的地位和名

声,应该坐一等座;说他年届花甲,右腿又有旧伤,必须由办公室的小青年陪护。东道主在

网上把来去的高铁一等座票都订好了,而且是双份。

祖武穿着薄棉袄,头戴绒线老人帽,手提一个小布袋,里面放着三条准备送给朋友的“黄

鹤楼”香烟。

他和办公室的小杨站在站台上。

小杨说:“这个袋子也让我提着吧。”

祖武摇摇头,说:“这东西轻。你已经给我提着行李箱了,压手哩。”

这趟车是从郑州开往长沙的,武汉虽是大站,也只停车五分钟。

列车进站停稳后,车门开了。小杨和祖武随着队伍,急急地进入已亮起灯的车厢。

祖武的座号是B5,小杨的座号是C5,中间隔着过道。小杨把祖武的行李,放在自己座

位这边的行李架上。祖武也举起那个装香烟的小袋子,往座位上边的行李架上放去.就在这

时候,列车开动了,还没放稳的小袋子,从祖武的手上忽地脱开,掉下来,再从前排一个旅

客的右肩边擦过,落到地上。

祖武赶忙走上前,说:“对不起、对不起,让你受惊了。”

一个蓄长发的二十岁出头的小女孩抬起头来,眼一横,说:“你怎么搞的?这么重的东

西砸下来,砸得我右手都麻了。”

祖武说:“只是三条香烟。对不起,对不起!”边说边拾起小袋子让小女孩看。

小女孩脸一别,站起来,快步离开了座位,朝一车厢前面走去。

小杨伸手接过小袋子,放到行李架上去。说:“一个老人说了这么多‘对不起',她理

也不理,还要怎么样?”

祖武摆摆手,示意小杨不要多说话,然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列车跑得风驰电掣。

过了好一阵,那个小女孩没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列车长和本车厢的列车员,突然出现

在祖武面前。

“老同志,我是列车长,刚才你放东西,是不是掉下来砸在前排旅客的右肩上?”

祖武说:“是的。我已经道歉了。”

“她说她的右手发麻,很疼,可能骨折了,因为右手对于她非常重要,担心影响她未

来的事业,请你去协商一下,好吗?”

祖武说:“我去。”

小杨站起来,大声说:“我是老人的陪护人,他上年纪了,耳朵不好,我去谈。”

小杨跟着列车长走了。

列车员也是个小女孩,她向祖武细问了当时的情况,又打开小袋子看了看,再掂了掂整

个袋子的重量。接着,又向周围几个目击者进行咨询。

“列车员同志,人在旅途,难免发生这样的小事。几条香烟会砸伤人,这不是‘碰瓷'

吗?”

“年纪小,就这么刁钻古怪,让人生厌。”

列车到了赤壁站。

小杨满脸愤懑地回到车厢。

“祖老,谈了这么久,她不肯谅解。列车长说派车上医务人员给她验伤,她坚决不同意。

她坚持要由当事人、受伤人及调解人一一列车长,共同签订一个《调解书》,说明小行李袋

砸伤了她的右臂,她于明日去医院检查、诊断、用药,所有费用由当事人负责。”

祖武说:“这小女孩太精明了。我作为一个有儿有女的老人,也不安呵,我同意。”

“当事人一栏由我去签字吧,并留下我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祖老的名字不能留在

这份《调解书》上,让人憋屈。”

“好吧。”

车过岳阳站后,小杨把三方签了字的《调解书》复印件拿回来,交给了祖武。祖武戴上

老花眼镜看了看,知道这个小女孩叫汪小秀,到达站也是长沙。他折叠好《调解书》,小心

地放入内衣的口袋里。

长沙潇湘舞剧院招聘舞蹈演员的终评,进行了三天。作为终评总监的祖武,一直坐在一

个不起眼的地方。他看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令他惊诧的是,那个同车厢的汪小秀,竟是

此中的一个考生,简历上写着她是某个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汪小秀基本功不错,临场发挥

也好,人还长得有模有样。前九名依分数多少排出,汪小秀与另一个分数相等,并列第十名。

在院领导、评委和总监参加的会上,为两个并列十名的考生谁上谁下,争得面红耳赤,

最终由总监祖武来拍板。

祖武平静地讲述了列车上发生的这件事,然后掏出《调解书》让大家一一过目。其中有

一条说:“受伤人如果在专业上因右手伤残,当事人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祖武说:“我在列车上目睹她的表演,可谓之路考。她的素养就这个样子,小市民的精

明与刁滑,都学到骨了,她能和同事们和睦相处吗?难!”

大家一致同意把汪小秀拉下来。

有人问:“万一她恼羞成怒,用《调解书》上的条款,来找祖老的麻烦呢?”

祖武冷冷一笑,说:“在座的都看了她表演的舞蹈,右手伤残了吗?一旦诉诸法律,各

位都是证人。何况,她其意不在要找我赔偿什么钱,她坐一等座来应考,就说明她家境不错。

她的刁滑,可想见她与周围的人不可能很宽容地相处。她之所以借这件事发飙,并一定要签

署《调解书》,是自命不凡,为了争一个面子,万一落榜,她回去后可以体面地说出原由,

并有纸写笔载的证据。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多的心眼,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人说:“祖老,你回去时,假如和汪小秀同坐一趟车一个车厢呢?”

祖武说:“作为长辈,如果她愿意,我一定会和她好好谈一谈,她要走的路还长哩。”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高铁在武汉只停五分钟的细节交代,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草厅倒后林冲

探身摸火盆的细节描写异曲同工,都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

B.小说在塑造主要人物祖武的形象时,不仅对其语言、行为、外貌等进行直接描写,而

且通过小杨、汪小秀等次要人物对其进行侧面的对比反衬。

C.小说语言凝练传神。”列车跑得风驰电掣”列车到了赤壁站”等交代时间推移,言简意

赅;"眼一横""脸一别"满脸愤懑'’等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D小说情节构思精妙,以乘坐高铁开端,以香烟砸着人发展,看似以签署《调解书》

结/局,却又进一步写终评面试,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8.谈到小说创作时,聂鑫森说:“我希望写出我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更希望通过强化

其文化品格,倡导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坚持。''小说中,主人公身上体现了哪些

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9."巧合”是文学创作中较为普遍的艺术手法,往往会对作品产生特殊的作用。请指出本

文设置的巧合并分别概括其作用。(6分)

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酒监王伯杨

揭方晓

民国年间,西城青年王伯扬从初等师范学校毕业,回家乡向梁镇当了一名

高小教师»

向梁高小并不大,二三十住教师,三四百名学生。可在当时,“民国”才刚

刚被小老百姓听闻,这儿应该算是整个黄土高原难得的新兴之地。以此学校

为中心,几年间,陆续有了商品交易所、镇公所、税务所、保安队等许多商

务、政务、军务机构,向梁便隐然是一座繁华的大城镇了。

王伯杨好酒。他喝酒非常豪爽,不扭捏,不做作,不矫情,更重要的是,

从不作弊,酒品极佳。同事付好蝶、叶沉香也好酒,年龄相当,一来二去,

就与王伯扬成了莫逆之交。没事时,去镇里的二马酒馆喝酒,那是他们最快

乐的时候。

王伯杨他们,酒量好。商品交易所、镇公所、税务所、保安队等机构的人,

有些不服,相约跟他们拼酒。按规矩,拼酒前双方各约定好一人监酒。所谓

监酒,就是在拼酒时,叮着对方,不让对方出“千”,也就是作弊。这方的酒监

当然是王伯杨了,因为三人中,他酒量最好,在醉得死去活来时,还能紧盯

着对方,让人作不了弊。

起先是商品交易所的前来挑战,三人分别是盐官李、铁官陈、茶官彭,都

是血性之人。桌上,菜极简单,只一碟花生米,一碟陈豆干,一碟昔牛肉,

一碟小咸鱼,可酒却已经上了好多坛,一个个喝得眼珠子血红,脖子、脸都

成了猪肝色,依旧不肯认输。茶官彭实在顶不住了,趁人不备,一碗酒偷偷

顺着衣襟往地下洒了小半,自以为没人看到。不料,王伯杨眼尖,拎着茶官

彭湿漉漉的衣襟,硬是逼着他补喝了一大碗酒.这碗酒下肚,茶官彭立即倒

在了桌子底下,商品交易所只得告负,王伯杨他们凯旋。

税务所不服,约王伯扬他们拼酒。税务所的税官吴三味有个习惯,每喝一

碗酒,就用随身携带的毛巾擦下嘴,说是莫让酒辱了做人的斯文。八碗酒过

去了,吴三味习惯不改。王伯杨哈哈大笑,一把拽过吴三味的毛巾,从里面

生生拧出了半碗酒;作弊者负,税务所任好汉灰溜溜而去。保安队不服,约

王伯扬他们拼酒。保安队队长姓范,号称“酒桶”,也是千杯不醉之徒。这天,

双方喝得昏天黑地,范酒桶有些顶不住,似有意,也似无意,顺手倒了一碗

浑浊的茶水,嚷嚷道:“再喝,再喝,谁怕谁啊!”王伯杨讥讽道:“这酒怎么

淡如水啊?”范酒桶一时差涩,拉起俩同伴落荒而逃。

最后,镇公所出马了。镇公所是政务衙门,平日里迎来送往,大事小情都

在酒桌上解决,所里一个个颇得后天锻炼,不是‘'酒仙"就是“酒神",最不济也

是‘酒徒”。向梁镇的人说,要是有人能杀得了王伯杨他们在酒桌上的威风,非

镇公所莫属了。这天,双方在二马酒馆拼上了。从小盅到大碗,从互敬到互

拼,这一通比拼啊,真是棋逢对手、将遏良才,始终分不了胜负。

突然,王伯杨站了起来,一拍桌子,气愤说道:“我们中有人作弊!”镇公

所的黄所长冷哼一声,发誓连:“若能抓得我们作弊的证据,我们立马认输,

一辈子不赴酒局。”王伯杨脸露痛苦之色,尴尬说道:“不是你们,而是我们这

边有人作弊。”原来,什好蝶喝糊涂了,到

后来每碗酒下肚,都会下意识地往地上吐下口水。在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王伯

杨看来,这与作弊无异:虽只是口水,可还有不少从舌尖上挤出来的酒呢。

王伯杨举手认输。可向梁镇的人都认为,王伯杨虽败犹兼。

从此,王伯扬这个酒监,既监对方也监己方的名声,一下子就传出去了。

五年后,王伯杨离开了向粱镇,在省城当了一名法官。向梁高小就只剩付

好蝶、叶沉香两人喝酒取乐了。一次,酒酣耳热后,付好蝶趴桌上喃喃自语:

“王伯杨会是一位好法官,他不作弊!”叶沉香也深以为是:“监人者不足为意,

监己者难能可贵。”

又过了五年,秋风起时,付好蝶在镇上大染坊里,央人帮着染件棉布,以

做秋衣之用.棉布还未进染缸,叶沉香就匆匆找来,脸色极是难看。他告诉

付好蝶:“省城传来消息,王伯扬办案时原告、被告通吃,胡乱判断,落下把

柄,被人告了,正革职反省。”

付好蝶一下子愣住了,手一松,原本紧攥着的那匹棉布滑进了染缸,白色

的棉布瞬间成了如染缸里的颜料一般的青色,找不到一丝纯粹的白。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关于向梁高小及向梁镇的描写,为故事展开提供了社会背景,

同时为下文关于拼酒的描写创设了条件。

B.小说在描写拚酒场景时,塑造了如盐官李、铁官陈、茶官彭等人物形

象,主要是为了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使小说更具生活气息。

C.文章为了突出王伯杨做酒监时刚直公正的特点,描述了四个拼酒场景,

不断强化重复以加深读者印象,为后文人物形象的翻转蓄势。

D.文章结尾关于白色棉布染色的细节描写,与人物形象的转变相照应,

含蓄委婉,富有深意。

8.本文是如何塑造王伯杨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

9.文章塑造王伯杨这一形象,展示了“监督”应有的哪三重境界?请结合文章

简要分析。

(6分)

河南省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变脸王

吴江

川渝地区有个戏园子,班主叫戴意宁,变脸的绝活堪称业内第一。随着直播和短视频

的兴起,戏园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偏偏戴意宁是个老顽固,开口闭口老祖宗,演来演去还是

老三样。

看着剧场的人气一天不如一天,徒弟陈超几次劝师父创新改良,都被骂得狗血淋头。

陈超火气一上头,也不顾什么师徒尊卑了,赌气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临走留下一句话:

“等着关门吧,老铲子!”

这戴意宁天生一张铲子嘴,自幼就被叫成小铲子。如今徒弟这么叫,他一下就火了:

“都给我滚,我堂堂第二代变脸王,还能守着祖宗的东西饿死?”

赶走了徒弟,戏院就靠戴意宁支撑,戏园子的人气一落千丈。

一天,陈超在视频网站上看到一个叫“第二代变脸王”的作者,点进去一看正是戴意宁。

他的空间里有十几个视频,播放量大多不过百,仅有的几个评论也都是说视频内容老套无聊。

陈超赶紧把师兄弟们组织起来,只要师父发视频,他们就冒充观众送礼物、提意见,

鼓动戴意宁开直播和观众聊天,介绍川剧。

一次直播结束之后,戴意宁忘了关摄像头,他躺在摇椅上休息,戴着岳飞的脸谱哼唱《精

忠报国》。这岳飞和《精忠报国》那是绝配啊,陈超果断录下来发到了平台上,不到三天,

播放量竟高达二十几万,评论里全是叫好的,戴意宁也趁势在网上红了一把。

这人红了就是非多,没过多久,网上出现一个特意针对戴意宁的视频,标题是:“我才

是变脸王!”作者叫“剧场少女萝莉酱”,内容同样是变脸,不同之处在于,戴意宁视频中

的唱词脸谱都是正经的川剧味儿,而萝莉酱则穿着女仆装,在新潮的背景音乐中表演,脸谱

也都是神奇女侠等年轻人喜欢的题材。

第二天,陈超看见了戴意宁发布的文章,他表示自己的技艺传承自老一代变脸王,说萝

莉酱的创新让变脸丢了川剧这条根,没有那个味儿了。

当天,萝莉酱就发文回复。她反问戴意宁:如果不创新,老变脸王的那个味儿又是从何

而来?你只传承了师父的本事,却没有学到精髓,配得上他的名号吗?

被质问到这份儿上,戴意宁沉默了。

戴意宁的沉默让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就在这当口,他发布了新作品,视频标题是“正

名”。

戴意宁在视频里郑重说道:“有人说我配不上‘变脸王’的名号,今天我就露一手,只

要有第二个人做到,我就退出这行。”随后,屏幕开始十秒倒计时。戴意宁拿着扇子一开一

合,一张张脸谱在他脸上变换,十秒之内足足变了29张脸。

同行争相模仿,但变脸超过20张的都寥寥无几,大伙不得不服。处于舆论中心的萝莉

酱则一连半个月没有动静,看来是认输了。这下子,质疑戴意宁的声音荡然无存,剧场和直

播间的人气渐渐上涨。

就在大家快忘记这事儿的时候,萝莉酱发布了新视频。陈超点进去一看,同样是十秒倒

计时,但是,当她变到第29张脸的时候,时间才过去了九秒。最后一秒,她没有选择打破

戴意宁的纪录,而是在镜头前摆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就这?观众们瞬间沸腾,拥

进戴意宁的直播间刷屏,弹幕清一色是:“就这?”

成王败寇,观众们都站到了萝莉酱那边,夸她完全担得起变脸王的称号。萝莉酱也发文

回应,承诺晚上直播与大家见面。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萝莉酱开始直播,她穿着一身洛丽塔小裙子,戴着西方油画美人

样式的脸谱。弹幕里都是“变脸王”三个字。

观众们一口一个“变脸王”叫着,还非要她亮个相。盛情难却,萝莉酱只好拿出扇子遮

住脸,伸手比了个三。

三,二,一,啪!扇子一合,露出一张美人脸一一还是脸谱,弹幕里顿时嘘声一片。变

了好儿次,终于出现了一张纯白的脸谱,她又伸手比了个三。来了!这种不同寻常的脸谱一

般都是最后一张。

三,二,一,啪!扇子猛地合上,一张铲子嘴出现在屏幕里。

陈超瞠目结舌:“老……老铲子?”

顿时,屏幕上满是问号。陈超眨眨眼再看,铲子嘴没了,原来,那竟然也是一张脸谱。

镜头前,一张清秀少女的脸正笑得灿烂,她不是戴意宁的孙女吗?这时,少女把戴意宁

拉进镜头,开口道:“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爷爷戴意宁,川剧第二代变脸王。”

戴意宁笑着摇摇头说:“这场跟孙女的PK,我输啦。说到做到,我今天宣布退出,把

舞台让给年轻人。孙女从小跟着我,耳濡目染,学会了一些变脸技艺,谁知她苦苦琢磨练习,

现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我真的很欣慰。”

少女搂起戴意宁的胳膊说:“爷爷把一辈子都献给了川剧,他是打心底里热爱这一行。

如今网络时代,老行当受到大冲击,爷爷愁得吃不好、睡不着。我就掩掇他和我一起演了这

出戏……但我是真的在和老爷子竞技,这次的PK,也是对我的一场考验。”

戴意宁拍拍孙女的肩,朝镜头鞠了一躬,说:“我虽然退出了,但真心舍不得这一行,

今天我当着所有观众的面向徒弟们道歉。从前我觉得只有老祖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现在我

发现,老祖宗的东西再好,也要有新活力。是师父错了,如果你们还爱着川剧,那就回来吧。”

陈超看着屏幕里一老一少真挚的脸,不禁热泪盈眶。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介绍戴意宁的戏园生意难做,既为下文写徒弟另谋出路做了铺垫,又为后来戴意宁

发视频、开直播宣传川剧埋下伏笔。

B.小说极富现代生活气息,观众为网络视频作品写评论、刷礼物,与主播在直播间聊天互

动、用弹幕刷屏都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C.小说不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还通过不同人物之间、

同一人物前后的对比突显人物形象。

D.本文巧借网络平台让老艺人和新生代同台竞技,用比赛结果表明,在时代浪潮冲击下,

传统艺术将被全新的艺术形式取代。

8.请围绕主人公戴意宁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

9.小说中陈超这一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调研(三)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盛满爱心的午餐盒

[美]安•比尔斯

20世纪60年代初,我和丈夫成了两个女孩的父母。两个孩子温和、文静,我投入了大

量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担当起母亲的角色。当两个女孩分别将近8岁和6岁时,我们又有了

一对双胞胎儿子。这两个小家伙活泼好动,整天吵吵闹闹,顽皮任性。我的大女儿朱莉娅,

成了我忠实的帮手。她帮我折叠大堆的尿布,带两个弟弟玩,还在我做饭时给他们讲故事。

我尽可以放心地去依靠她,但或许这太难为她了。过去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温柔的慈母

慢慢变成了一个疲惫不堪、管束严厉的妇女。有时候因为过分劳累,我唯有无声哭泣。每当

朱莉娅看到我这样,便更加尽力帮助我,从没抱怨过一句。

直到朱莉娅长大结婚以后,我才知道她曾受到的伤害。一天,她笑着问我:“妈妈,还

记得给我准备的带到学校的午餐吗?那时候,我的所有同学都用漂亮精致的午餐盒装着午

餐,我好想能有一个同他们一样的午餐盒呀。你知道和他们在一块吃饭时有多尴尬吗?那些

色彩斑斓的午餐盒,里面塞满了他们的妈妈为他们准备的好吃的食物。”

我身子朝前挪了一挪,目不转睛地盯着女儿。朱莉娅好像又变成了孩子,侃侃而谈:“珍

妮的午餐一直是最棒的。她那精巧的三明治常常切成两半,有时则切成三角形、圆形,然后

装进小塑料袋中。她还有洗得干干净净的胡萝卜!过节日时她能得到一块叠得平平整整的餐

巾。她妈妈把小甜饼做成心形,并写上她的名字。”

“天冷的时候,克莱尔的保温瓶里就会有热汤或热可可茶。另外,同学们的妈妈还把一

些纸条塞在自己孩子的午餐盒里……”朱莉娅继续往下讲,“妈妈,有时候,你把几根没有

洗也没有削皮的胡萝卜扔进一个大硬纸袋,在两块硬面包上涂上花生酱,再扔过来一只发篇

的苹果和一块己经弄碎了的小饼子。我得花很多时间去卷叠那个硬纸袋,想方设法让它的体

积变小点。”

“为什么你从来没告诉过我呢?"我问道,内心充满了懊悔。她真诚地大笑起来,顷刻

又变成了一个大人:“你当时太忙了。我看见你为了抚养我和几个弟弟妹妹是怎样的拼死累

活,我知道你一直很辛苦。不管怎么说,我和詹妮弗都有漂亮的衣服,学校放学晚了或我们

不能乘公共汽车时,你就去接我们。”她在努力让我感觉好一些。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处

处为我着想。

我不想中断刚才的话题:“午餐铃响起来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呃……我害怕

吃午饭。我把午餐袋藏在行李寄放处的杂物下面,总是希望……”她的神情突然活跃起来,

“有一次,我发现袋子底下有一张纸片,我还以为是你写的纸条呢,仔细一看,原来是张食

品标签。”

“我从不知道你想要一个午餐盒J我轻声说道,心中充满了内疚。

好几年过去了,我时时想到朱莉娅当年多渴望得到一个午餐盒。我仿佛看到她拿着一个

大大的硬纸袋,独自一人坐在餐室的一角,而她的同学却在旁一边吃着可口的三明治,一边

读着他们的妈妈写的充满爱意的小纸条。

去年9月,朱莉娅的两个女儿上幼儿园二年级了。她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们刚刚上了

校车,那天是学校开学的第一天。

“妈妈,她们俩都带了她们自己的午餐盒。吉米的是粉红色的,凯蒂的是黄色的。我昨

晚就把她们的午饭准备好了。”她的兴奋之情从电话那端不断传来,弥漫了我的厨房和心房。

“三角形的三明治,妈妈,切得整整齐齐的,还有巧克力、葡萄、奶酪、自家做的小甜饼、

熟鸡腿……每样东西都分别装在易开式袋子里。”

“朱莉娅,朱莉娅!"我简直是对着话筒叫了起来,“记住放纸条了吗?”“放了,哦,

放了!”她答道。

后来,我搬到一个陌生的农场里住。一天,我在整理杂物,我把手伸到一个纸板箱的里

面,摸到了一件东西。一个锡皮午餐盒!盒子的前面画着一只老虎,正在开心地嚼着麦片。

这只午餐盒有些年头了。我盘腿坐在地板上,把午餐盒轻轻地抱在膝上,好像它是天外飞来

之物,特地给我的。“噢,我真有第二次机会吗?"我内心想着。“着手吧,”一个声音在悄

悄地催促我,“现在还为时不晚

我把午餐盒拿到厨房,在水池里洗了起来,就好像在洗水晶玻璃一样小心。

我的想象开始涌动。对已长大成人、生活在千里之外的女儿,母亲该给她的午餐盒里装

些什么呢?棒棒糖、口香糖,还有一小把葡萄干?想起来了,朱莉娅特别喜欢年代久远的和

有趣的玩意儿,我放了一条古式的花边手绢,一条非常古老的手绣茶巾,一把古雅的、镶有

宝石的梳子,一册本世纪初出版的关于友谊的小册子。在书上,我写上这样的话:“朱莉娅,

就把它们当成一根洗净削好的胡萝卜,全吃完吧。”在一个很小的缎质包里,我放进了--根

古老的针,那是一个朋友数年前送给我的……直到什么也装不下时,我才小心地将一块折叠

好的餐巾盖在上面,当然啦,在盒子的最底下我藏了一张纸条,上面用红色大写字母写着:

“我爱你,朱莉娅,我的宝贝,祝你愉快。你的妈妈。”

我带上精心捆扎好的包裹,前往邮局,我开心地劝说自己:不要注意午餐盒迟到了20

年,不要在意朱莉娅己经快30岁了,毕竟她最后还是有了一个午餐盒,但愿它还不太晚!

我心中默默地祈祷着。

3天后,电话铃响了。开始我没有听出对方的声音。那人在电话里又是叫,又是笑:“妈

妈,我从没有意识到,我还是7岁,这真是太激动了,我差点喘不过气来,当我打开午餐盒

的时候,我仿佛正坐在长条桌前,能闻到学校的气息,所有的同学都在看着我!”

“这么说来,这个午餐盒还不算太迟,是吗?"我用嘶哑的声音问道。

“太迟?噢,绝没有那回事……在所有的东西中,我最喜欢的是你放在盒子底下的那张

纸条。虽然我心中一直明白你是爱我的,但是,妈妈,我仍希望看到你写的纸条……”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抓住细节来叙述,如描述珍妮的三明治、胡萝卜、餐巾、小甜饼等细节,写出了

朱莉娅真切感受,易于引发共鸣。

B朱莉娅童年被母亲忽视,没有午餐盒,成年后给两个女儿精心准备午餐盒,既是对母亲的

怨恨,也是对自己童年缺失的弥补。

C.“噢,我真有第二次机会吗?”“现在还为时不晚。”这些心理描写展现了一位满怀愧疚、

想要补偿女儿的母亲的内心世界。

D.朱莉娅善解人意,自小体谅母亲的艰辛和不易,长大后也懂得照顾他人的情绪,但从内心

来说,她更渴望得到爱和理解。

8.小说紧紧围绕“午餐盒”展开,请结合文本简析“午餐盒”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6

分)

9.小说在叙事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河南省十所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命若琴弦(节选)

史铁生

袤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①,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

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蹊动得显著。他蹒

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窜出一只狐狸,仓惶逃远。

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己经走了些日子。

“我告诉他等我回来。”

“不知道他干嘛就走了。”

“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

“他说让您甭找他。”

“什么时候走的?”

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

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去?不如在野羊坳说一冬天书。老瞎子指指

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己经没了琴弦。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哑

了,完全变了个人。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

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

白纸。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

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老

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

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

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

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

钱,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茫茫雪野②,皑皑群山,天地之间躅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

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

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

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

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

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

就够了。”……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可是他又想:能把一切都告诉小瞎子吗?

老瞎子又试着振作起来,可还是不行,总摆脱不掉那无字的白纸……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

老瞎子把他拖进一个山洞,他已无力反抗。老瞎子捡了些柴,打起一堆火。

小瞎子渐渐有了哭声。老瞎子放了心,任他尽情尽意地哭。只要还能哭就还有救,只要

还能哭就有哭够的时候。

小瞎子哭了儿天凡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守着。火光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

野羊和狐狸和鹑鹰……

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嘛咱们是瞎子!”

“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

终于小瞎子又说:“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

“你真那么想吗?”

“真想,真想一一”

老瞎子把篝火拨得更旺些。

雪停了③。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鹤鹰在平稳地滑翔。

“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

“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

“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

话一一你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

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

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

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鹤鹰在盘旋。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躅动,

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

谁……(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到老瞎子、小瞎子师徒二人都经历了人生的幻灭,受到重大打击:师父发现

生所求的药方原来是张白纸;徒弟心爱的女孩出嫁,对爱情的向往化为泡影。

B.小说采用上帝视角来写作,不仅描写了师徒二人的语言、行动和外貌等,而且精细

描写了师徒二人的心理活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师徒二人的对话短促简练,体现了小瞎子经历蚀骨悲痛后的绝望

和挣扎,也体现了老瞎子对徒弟同病相怜的理解和彻悟人生后的坚定。

D.小说大量运用“反复”手法,词语的重复、句子的重复、情节的重复等,作品通过

这一手法及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透露出哲学思辨色彩。

8.小说的环境描写耐人寻味,文中画线的三处对雪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篇小说被誉为“生命的寓言”,请从这一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鉴赏。(6分)

答: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打铁的父亲

徐迅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去打铁……”在

父亲去世后的日子里,这首儿歌总会在我耳畔响起。我仿佛看见一棵桃花怒放的树下,一男

一女两个孩子一边相互拍着巴掌,一边大声念着儿歌。父亲静静地站在他们的身后,脸上露

出一丝难得的笑容。奇怪的是在父亲生前,我却很少有这种感觉。

铁匠行里有句话叫“小锤带路,大锤定性”。父亲一生就是挥舞小铁锤的。打铁时,小

铁锤在父亲手中起起落落,他指向哪里,抡着大锤的徒弟就打到哪里。他象征性地轻敲一下,

徒弟也会轻敲一下;他在铁砧上当的一声空敲,徒弟立即心领神会,抡圆大锤就重重地砸下

来。若遇上锻造一块很大的铁器,父亲还得再带一人上阵,那人叫作“甩大锤”的。那大锤

看似腾在空中,然后又稳又狠地砸在铁块上。一时间,沧桑而暗沉的铁匠铺里火星四溅,恍

若电闪雷鸣。“叮叮当当”的锤声,时而密集如暴风骤雨,让人如处惊涛骇浪之中:时而舒

缓如流泉叮当,让人为之神驰。师徒三人浑然一体的动作又像是一个舞蹈,一张一弛,一松

一紧,大开大合,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样的情景若是出现在暖阳当空的午后,对有幸看到

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父亲希望我跟他学打铁的时候,我在他的铁匠铺里拉过风箱。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

亲自去拉风箱,也许怕我累着,或是给我做示范,他经常放下小锤,去拉风箱,脚尖微微翘

起,左腿后退一步,当风箱把手拉到尽头,他再慢慢向前推动,右腿又随着风箱的节奏,自

然前倾。在拉推之间,身子俯仰进退,舒缓自如。火焰也随之“呼呼”地回应着,明暗之间,

炉灶里的铁块被烧得通红透彻,父亲脸上一片慈祥。

我不知道逝者究竟有没有灵魂存在,但我的灵魂里分明住着父亲。时间愈久,愈是一个

巨大的存在。我从小目睹他打铁的姿态,他艰辛的劳动,他开怀的笑容,他人生的不顺,他

对儿女们的担忧……尤其是我跟他学过打铁,尽管没有学成,却近距离地看到他打铁的姿态。

我曾不止一次地发现,每当一个铁块在火中烧得红彤彤时,他的眼睛就会突然射出一道亮光,

那亮光锋利如刀,明亮如火,仿佛能射进铁块里,看清铁与火的内部变化。其实,锻打铁器

的每道工艺都很复杂,不仅有着手艺人的劲道,还有着手艺人的智慧。比如打一把镰刀,也

需要经过选料、生火、烧帽、定型、搭钢、淬火、回火、磨铲、抛光等环节,炉火的燃烧,

大小铁锤的反复锻打.,一块铁料才宛如凤凰涅架,脱胎换骨,变成一把崭新瓦蓝的镰刀。

多年后我更加清醒地明白,那些生寒的铁,一旦有了人的体温,有了人的血性,也就有

了血脉。淬火后的铁已不再是物质的铁,而是一件有着生命的铁器,父亲锻造的铁器是别人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却是他生命的全部。那些在家乡至今流传的铁器甚至就有他的灵魂,有

了一定的神性。

父亲是带着他一生的手艺与他的神性走的。

家乡有句谚语一“铁匠没样,边打边像”,是说铁匠有着非常高超的想象力,无论是方

圆,还是长扁尖的形状,铁匠总能将铁块打成大家需要的形状。但作为铁匠的儿子,我却没

有做成一件像样的事,甚至连一首像样的诗也写不出来。我自愧没有父亲那样的想象力。这

样延伸开来,我感觉我其实也没有理解父亲,甚至没有走进父亲沧桑的心灵世界。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去打铁……”我

还想回到开头的那首儿歌上来。父亲的肉身消失了,永远也不会回家打铁了,似乎这首儿歌

对我来说终归于虚空。但我确实喜欢这首儿歌,喜欢它那有些浪漫的东西,让我把桃花、铁

砧和打铁的人莫名地联想到一起。只是到了某一天,一位朋友郑重地告诉我,这首《打铁歌》

另有玄机。他说,这儿歌里的张,是指明朝的张献忠;李,是指李自成。民间流行的一种说

法是张献忠幼年学过打铁,他要造反时,姐姐劝他说:“你造起反来,我们还能活吗?”张

献忠说:“姐姐不用急,唱这首《打铁歌》可免难。”于是这首歌便传散开来。我听了,竟

一下愣怔住了:年岁渐长,我对父亲的理解,竟像我对这首儿歌的了解一样,总有意想不到

的地方。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题目统摄全文,本文主要篇幅在描写父亲打铁的动作和神态,而这些细致的描写亦

是为了凸显父亲的形象。

B.描写师徒三人配合打铁的动作,文章接连运用比喻的修辞来写锤声,调动视觉与听觉,

劳动场面写得极为生动。

C.文中说“我的灵魂里分明住着父亲”,寄托了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也说明父亲对他的整

个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跟父亲学打铁而无果;父亲去世后,也没有做成一件像样的事情;文章以我的庸碌无成

来反衬父亲的技艺精湛。

8.文章写打铁的父亲,为什么在开篇结尾都写了《打铁歌》?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9.文章写父亲打铁的过程富有美感,请简要概括其内涵。(6分)

河南省高考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化装

吴伯箫

太阳早已落山。大刘庄吃饭最晚的人家也都收拾了碗筷准备闩门睡觉了。这天晚上比较

平静,小孩子都乖乖地依偎在母亲怀里,听不见半点哭闹的声音。这时还在外边走动的是徐

家姑嫂。在街东头她俩正映着朦胧的月光推碾,碾轴发着吱哟吱哟单调深长的声音,显得这

乡村的夜晚更加寂静。

月亮是一弯黄金梳样的上弦月。星稀稀的。透过碾盘旁边的槐树枝叶,地下有斑斑驳驳

散乱的阴影。偶尔踏过树影,“踢橐踢橐”走过的是贺二叔。

他在替炮楼里的敌人敲梆子。贺二叔是老实人,敌人看中了他的忠厚,就硬要派他专门

值夜打更。村里隐蔽的抗日政权,也完全同意。于是他就夜夜在村里到处转着,每走几步,

“剥,剥,录厂很匀称地敲三下梆子,意思是告诉敌人:“这村里平安无事,太君'们安安

稳稳地睡觉吧!”若梆子一停被炮楼发觉了,敌人不敢下来也会朝村子里放枪一一炮楼就在

村子西边,离村西头的人家不到半里地。

贺二叔碰见徐家姑嫂,便问道:“还推碾呀?”

两姑嫂回答道:“二叔,操心啊!”像打招呼又像叮咛。

“反正大家都一样。”说着,梆子的声音就走远了。

可是,忽然村东传来了一阵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像什么风吹来的一样,小路上涌现了九

个幢幢的人影。

“同志,这是大刘庄吗?”

里边有一个走近碾盘,喘嘘嘘地,开口就这样称呼,这样探问。嫂嫂徐凤一一村里能干

的妇救会主任,凭她的机灵和细心,一听陌生人的口音,再打量一下他的穿着打扮,心里一

下就完全明白了。注意端详那九个客人的装扮,倒一律穿的是八路军崭新的夜行衣。走来问

话的那一个还从腰里掏出火链家什来打火抽烟,也满像庄稼人出身的模样.

徐凤一眨眼,不禁惊慌地叫起来:“哎呀!怎么你们八路军敢到这里来?可不得了……”

“我们和鬼子打了一仗嘛!累坏了,给咱们做点饭吃吧!”客人说得很亲切,很像自家

人的口吻。

“可不敢,”徐凤很担心的样子,“要是叫村子里自卫团知道了,非把你们都捆起来不可!

你们还是赶快走吧,这里不能停!”

“这一次无论如何要麻烦您了。”客人仿佛很固执。

“那怎么成?我们不能不要命啊!”徐凤更感到为难。

说着,两边几乎起了争执。“我们吃完了就走,又不是白吃你们的!”徐凤看看摆脱不了,

才缓了缓口气说:''好,那么你们跟我家去吧。可是你们别声张,一声张我们可就都没命了。”

她回头使了一个眼色,吩咐她妹妹:“二妹,你看着把碾收拾收拾,我陪客人家去。”走了两

步,又着重说了一句:“梦是刘家的,可别忘了给人家送去。”一一刘家是游击小组长的家。

妹妹从嫂子的眼色里知道送管以外,还应当干些什么,那任务是比收拾碾盘更重要的。等客

人刚刚转弯,她就先悄悄地到刘家去了。

徐凤领着客人,一进门就嚷:“娘,来了客人啦!”

老太太正坐在炕上做针线活呢。听见媳妇的声音,就赶快从炕上下来。透过黯淡的灯光,

她看见踏进屋来的客人穿的一色都是八路军的夜行衣,就亲热地说着:“同志,您来啦!”

伸手就去拿板凳,招呼让座。

“娘,”徐凤叫了一声,眼睛一转,“客人要吃饭呢。”

“怎么?”听语气,看神情,老太太心里也明白了,“咱可不敢招待八路军。三四个月

了,这里连八路军的影子都没有,你们怎么敢到这里来?”

“难道你们不抗日吗?”客人像沉不住气,故意这样追问。

“我的天,抗日?也得要命呀!”老人家回答得很严肃。

“娘,我在碾上已经答应人家做饭了•”徐凤说。

“你答应的你就快做去!”老人家似乎生气了,“不管死活!”转过脸来,她又对客人说:

“你们吃了饭可要快走,待在我们家不是玩的。村里报告了楼子上,咱全家可就都完了。”

这家终于招待客人吃了一餐夜饭。

在吃夜饭的时候,外边贺二叔还在继续敲着他的梆子。声音还是一连三下。但是从那九

个人进村以后,他敲的已不再那么匀称,“录I],剥一剥,”声音变成两短一长了.这差别粗听

是听不出来的,但村里的游击队员却都懂得,意思是说:“村里有敌人来了,你们赶快到那

里集合吧!”

徐风家里的客人,一顿饭足磨了两顿饭的时间。临走时徐风再三告诉他们:“快走,出

村东往北拐,走树林旁边那条小路,可不要乱走,附近都是炮楼。”

此时就快下半夜了。大刘庄的游击小组在村北二里地的树林里,已等了很久。但他们没

有白等。正像游击小组长所预料的,他们在那里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得了八条枪,活捉了

七个俘虏。游击组员都是化了装的,穿的是黄绿色的军衣。

快鸡叫了,徐凤家又有人敲门。

“大娘,开门吧。”

徐风的丈夫是游击组员。刚刚回来,正脱着黄绿色军衣,和老婆、妹妹在谈论伏击的经

过呢!老太太一下跑进来,对着儿子的耳朵说:“又是那一伙回来了!”徐凤在旁边听了一愣。

丈夫却已经一下跳到了靠近大门的屋顶上。只听有两个人在门外嘟哝:

“我说会吃亏吧,你不信。”抱怨的是中国人口音。

“八格!”骂人的是一个鬼子。

屋顶上就大声问道:“谁?”

“八路军。”是门外的回答。

“八路军,”屋顶上一砖头打下去,“九路军我也打!”

只听“哎呀”了一声,又仿佛说了一句“大大的好的”,踉踉跄跄的脚步声就慢慢向大

刘庄西头炮楼的方向逃去了。

第二天,大刘庄炮楼里死了一个鬼子,那鬼子头部受了重伤。

"皇协军’打了八路的埋伏。”大刘庄一带,有这样的口头传说。但到底谁打了谁,老

百姓的里却和徐凤的心里一样,都是雪亮雪亮的。

(原载1944年11月10日《延安小说卷》下册,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将乡村月夜的“静”和徐家姑嫂及贺二叔的“动”融合起来,渲染故事的特定

氛围,为下文的对敌斗争设置背景。

B.小说注重细微处写人,贺二叔敲梆子、徐凤家姑嫂间和婆媳间的交流等多处细节描写,

突出表现了村民的勇敢和机智。

C.小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轻松、乐观的氛围,这是因为作者有意淡化战争的残酷,

避免正面展示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

D.作者以简约质朴的语言,生动地塑造了以大刘庄妇救会主任徐凤为代表的村民群像,彰

显了全民团结抗战的磅礴力量。

8.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在这篇小说中,“化装”的意蕴非常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一模)语文试题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路考

聂鑫森

祖武因公因私到武汉以外的地方去,喜欢坐高铁,又快又稳当。坐高铁又决不买一等座、

二等座就蛮好,如果是他一个人可以去办的事,他决不让人陪同。

可这次不由他选择,他只是个客人,邀请方是长沙的潇湘舞剧院。对方说他的地位和名

声,应该坐一等座;说他年届花甲,右腿又有旧伤,必须由办公室的小青年陪护。东道主在

网上把来去的高铁一等座票都订好了,而且是双份。

祖武穿着薄棉袄,头戴绒线老人帽,手提一个小布袋,里面放着三条准备送给朋友的“黄

鹤楼”香烟。

他和办公室的小杨站在站台上。

小杨说:“这个袋子也让我提着吧。”

祖武摇摇头,说:“这东西轻。你已经给我提着行李箱了,压手哩。”

这趟车是从郑州开往长沙的,武汉虽是大站,也只停车五分钟。

列车进站停稳后,车门开了。小杨和祖武随着队伍,急急地进入已亮起灯的车厢。

祖武的座号是B5,小杨的座号是C5,中间隔着过道。小杨把祖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