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的文学思想价值4800字(论文)】_第1页
【随想录的文学思想价值4800字(论文)】_第2页
【随想录的文学思想价值4800字(论文)】_第3页
【随想录的文学思想价值4800字(论文)】_第4页
【随想录的文学思想价值4800字(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想录》的文学思想价值目录TOC\o"1-2"\h\u20048引言 131115一、知识分子的良心良知 13762二、反思反省中的重塑自我 219945三、赤子般的真诚表现 32739参考文献 6引言对于一本反映了时代声音的大书而言,巴金的散文已超出了文学的表达功能,其对文化的描述与开掘,通过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自我形象来显示。从自我忏悔、反思、批判到自我完善、独立,巴金以其深刻的体验和敏锐的感受为基础,为我们揭示出写作《随想录》时内心的种种转变,以及如何从现实困境中寻找一种人性复苏道路的轨迹。真实展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主体意识、社会角色、生存方式与人生理想等方面的生存演变及其文化观念,为我们了解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态心态,打开了一扇敞亮的窗户。从《随想录》可看出巴金对人民对历史的负责,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与期望,他的语言就像一声声响钟,敲进经历了文革灾难的人心中,也敲进了回望历史的新生代心中,引起无限的共鸣。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担当和批判勇气,不断升华完善人格精神,我们也将跟着他的探索一直前行。一、知识分子的良心良知对于经历过的痛苦,人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掩起来,对提及的人说“别提了”,另一种态度是揭开来,不忘告诉世人“就是这般”。正是因为“苦难只有被赋予了人性,才具有被好好表达的可能”。白岩松.幸福了吗[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34.巴金用后者打开了一条用“白岩松.幸福了吗[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34.巴金说:“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当然也会做出腐蚀心灵的坏事。”而恰巧在动荡文革中,文学变成了修饰丑陋人心的工具,一再被压迫,被剥削,被扭曲,失去了人性与灵性。文革的疯狂兴起导致说鬼话的人越来越多,而那些维护真理的人却成了丧命之徒或者被迫在流毒中失去人性意识。光明的路上洒进了无限的黑暗,笼罩着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心,有人动摇了,有人畏惧了,有人倒下了,而巴金身为执笔的“写家”,也无法全身而退,只得被迫陷入泥潭,被折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自己的挚爱萧珊,也曾盼望着像左拉或是伏尔泰那样的力量能将他拉出。在那个时代谁都在“长官意识”中变得屈服,巴金也是个普通人但却超越了常人,在经受身心的磨难后,一切并未结束归于平静,而是开始了这部人生的还债之作,真实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中“世界和人的关系”,也揭示了历史的真实。他把那些斑驳的碎影重新拾起,力图在对自我进行深刻反省和忏悔,同时也在对民族历史和命运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生命和集体的生命融为一体,关注自身、关注人类的命运。有学者这样指出:“传统文化的断裂,可以推到战争年代,但真正的被断裂,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1巴金正是从文革这场噩梦折磨后重新起来的老者,那噩梦中充斥着种种让人嗤之以鼻的虚假,一道道的枷锁束缚了欲萌发思想的心,将自由打入地底的深层。从噩梦中惊醒后,这位老者认为自己应该视“讲真话”为己任,而且是极富有生命的话。“‘四害横行’的时期,我的生命力并未减弱、衰退,只是我不能工作,不得不在别的方面消耗它。那个时期四人帮及其余党千方百计不要我多活,我却想尽办法要让自己活下去。”要叙述这段沉重的历史需要良心和人性的回归,巴金的《随想录》则挖掘了事实的真相,真实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摧残,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深刻的个人反省。他反复呼吁“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1他倡导用讲“真话的方式”,真正体现了自觉的人的意识,是“五四”散文个性精神的回归,可视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由“放逐”到“回归”的心路历程的代表。这种回归是人文精神长期失踪后的重拾,巴金在不断建构自身的思想过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找到了对民族的爱和关怀。二、反思反省中的重塑自我从作品的写作过程中可以看出巴金先生的“五四”战斗精神的逐步觉醒,如赵丹的遗言所说:“对我,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这种从心底里升腾出的勇气使他对残留在社会主义形态中的封建意识加以毫不留情的揭露,更对各种社会现实问题保持着警醒和批判的态度。“认真会是致命的伤吗?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真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鲁迅.且介亭杂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73:25-26.当鲁迅还在徘徊的时候,巴金拿起了手中的笔,有这个抉择是经过百般的心悸与煎熬的,但最终他还是战胜了几十年不幸遭遇留在心头的恐惧,将他来自灵魂最深处的声音呼喊了出来,尽管曾经他为保全家人而做过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事,也写过假话连篇的有“目的”的文章,但真诚的内心在疲倦之后觉醒,重新出发,更给接下来的写作积累了无限的动力,敞开心胸,义无反顾,大声疾呼,以尖锐的社会性抨击完成了“五四”人格的再塑造,这被当做“遗嘱”般沉重的“忏悔录”鲁迅.且介亭杂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73:25-26.我的生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巴金曾这样问自己。晚年的巴金,仍然被笼罩在不间断的政治斗争当中,他没能回答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连同心中沉重的伤被积淀了下来,时不时变成噩梦在鞭笞着逐渐衰老的身体。可他却用一个民族应有的勇气,履行了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六十年后他说出了这样的话:“六十年,应该有多大的变化啊!可今天我仍然像在六十年前那样怀着强烈的感情反对封建专制的流毒,反对各种形式的包办婚姻,希望看到社会主义民主的现实。”在“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中,这位见证历史的老者,始终秉持着坚定的信念,用他的思想他的笔剖析民族的弊病、重审自己的人生。“三十年代我常常叫嚷搁笔,说在白纸上写黑字是浪费生命,而同时我却拼命写作,好像有人拿鞭子抽打我,我不是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在我的内心正在进行一次长期的斗争。”这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谴责,解放了身为文学小说家为时代鸣不平的天性。那些历历在目的痛楚不仅没有麻痹神经,反而让他更接近真实——“我因自己受了骗,出了丑,倒反而敢于挺起胸来独立思考,讲一点心里的老实话。”决定写《随想录》是巴金道德人格的复苏,他之所以反复鞭挞自己的灵魂,是因为重新审视了历史运动中当年差距甚远的道德标准,与他在翻译克鲁泡特金《伦理学》时所信奉的做人的道理背道而驰。他用如实的文字记录了惊心动魄的情景,用思考者的姿态开辟了文学探索的新天地。三、赤子般的真诚表现1978—1986年,巴金150篇的《随想录》历时八年完稿,读着他的文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仿佛伸手可触。他从不喜欢把语言夸张放大,也不喜欢华而无实的空话,更不喜欢无限抬高自己说话的姿态,但我们却能切实感受到一个谦逊的身影和一颗虔诚的灵魂。他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最真诚的心:上世纪80年代,华裔女作家聂华苓来上海,巴金在国际饭店宴请她,聂紧紧地握住巴金的右手,激动地说:“今天真幸福,能够和您握手,您这只手是一只了不起的、伟大的手。”此时巴金举起右手,看了看,笑着对大伙说:“这是一只吃饭的手。”如此的真实低调,也传承到了他的文字写作中,但留有历史痕迹的字行间,却没能给读他的人不带来一点痛苦,正是曾经浸过苦味的人生,才让笔锋深刻而有灵性。从另一角度看,作者对生活细微洞察,思考睿智,几十年来的追求让他写出这样一部巨作,书中虽然都是些日常琐事的回忆与随想、对亡妻故友的深挚感情与内疚的心情、对今天的正视和对明天的憧憬,但读来却给人回肠荡气,动容深思的意味,不刻意的感情流露,却让我们走近了文坛中一颗诚挚的心,认识了这不一样的巴金。“我一刻也不停止我的笔,它点燃火烧我自己,到了我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当巴金再访巴黎,对着他崇拜的名人卢梭的石像流露出了肺腑之言,他在追求“五四”自由的社会主义理想的道路中始终没有止步。除了真实的历史,留给后人的还有情感上的共鸣,对师长朋友和亲人进行追述或怀念,朴素平淡的字里行间流动的都是真挚的感情,散文《怀念萧珊》当属最佳之作。巴金用渗着血和泪的文字深情哀悼含着遗憾死去的妻子,怀念起来楚楚动人,文字中记载着萧珊的善良美丽和她在文革中遭受的深重折磨,留给了人们深长的思考。在《把心交给读者》《愿化泥土》《说真话》等的议论性散文中都可以强烈感受到到作者说真话的初心。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怀念和纪念所写,更多的是为了抒发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对正义和理性的爱。这种爱是真实强烈感情的源泉——“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自己烧的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唯有包含了反思与责任意识,才能深入读者的内心,激起共鸣。读巴金的作品,如同在倾听作者说梦论事,娓娓道来,文辞简洁,意蕴丰富。150篇的随想有着针砭时弊的睿智,有着讴歌怀念的深情,有着自我反思的自觉,有着剖析人性的深刻,抛去了“奴在心者”的精神枷锁,释放了真实的文学精神。1987年浩劫已去,人文环境也像春草般得到一丝复苏,但说真话的勇气还是被压制着,到处都有人张着嘴议论是非,而巴金用惊人的意志记下了他人生的最后忏悔,率先举起了说真话的大旗,没有高度的自觉和崇高的人格,巴金能针对文革中发生在知识分子身上种种遭遇说出久违的真话吗?“讲真话”是巴金人格的精髓所在,具有跨时代的魅力,永恒的价值。巴金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他在后来写道:“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遭难。”这整整一部《随想录》也可以看作是巴金用纸和笔建立的一座个人的“文革”博物馆。以作家身居高位的崇高威望,还能有人如此无情地鞭笞自己的灵魂,清醒表达对自身弱点的忏悔,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部以“真话”为主旨的沥血之作在当代中国掀起了文学思想形态的一座高峰,让更多的文学鉴定者和创作者开始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评判事物,大胆的抒发真实情感。《随想录》的文学史意义不仅在讲真话的意义上,它还用最直白坦诚的方式审视着那一段苦难岁月,用自己流血的伤痛呼唤着一个时代的良知,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继鲁迅之后又一位真正深入认识自己的作家。中国需要这样的赤子般的心,巴金和他的《随想录》成为了所有时代永恒的典范,后人需接过闪闪薪火,勇敢直行。结语本文从对时代现实的良知,民族的剖析,自我的反思,真实的人性多方面品读了巴金的《随想录》,从中汲取了作者金句的宝贵内涵,分析了文革背景下一个有高度自觉和崇高人格的知识分子,将亲身经受的历史和生活的百态写进忏悔录中,用真人、真事、真话、真情,诠释了文学的深度和心灵的回归,留下了一部意味深远的巨作,让人保持深刻思考。笔者认为读现当代中国文学,除了要品味字行间的情感,更要与作者有呼吸相通的共鸣,更深层的去了解作品外的真实背景、作品内的艺术心声。在此次的研究当中,个人对巴金与其作品解读有限,缺少更多的独到见解,还需要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在日后将更深一步的进行探索。参考文献[1]温森特.热情人与逃避现实者——旧时代的作家[M].纽约弗雷德里克·A·普雷格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