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三调)语文试卷_第1页
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三调)语文试卷_第2页
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三调)语文试卷_第3页
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三调)语文试卷_第4页
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三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语文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024.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自古以来,人们以为海洋有着无穷大的容量,因此认为它是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化工业、核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洋成了各国有毒废料尤其是具有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倾倒空间。核工业产生的废料,还有核武器和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进入海洋。从1946年大约80千克低放射性的核废料在加利福尼亚投入太平洋开始,到1982年约550千克核废料投入大西洋的西欧陆架为止,这36年里投入海洋的核废料,总的放射性活度高达63Bq,相当于每秒钟发生6.3亿亿次核衰变的放射性。目前,大多数核废料都是装在金属桶里沉到海底,可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有些核废料不加包装就直接投入海洋。幸好这种危害全人类的做法,早已被制止。为了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1972年全球各国在伦敦召开政府间会议并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约定全面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在公约通过之后,大多数负责任的国家坚决遵守公约。此后虽然“禁而不止”的事件偶有发生,会有极个别国家将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废物秘密投进海洋,但总的来说,明目张胆往海洋丢弃核废料的时代已经结束。对于核废料,有的从开始就没有认真处理,有的装入核废料桶后投入海底,但由于遭受生物化学的腐蚀,很多也已经发生渗漏。往往前代人种下的苦果,要留给后代人去品尝。著名的比基尼环礁就是一例。1946年7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进行了战后首次核爆炸试验。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总共在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7次试验,最大的一次爆炸量达1500万吨,相当于1000多颗广岛原子弹。1954年的一次试验炸掉了比基尼两座珊瑚礁,炸出一个100米深的大坑,这一带的岛礁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统计结果显示,比基尼环礁及其周边海域至少有42种当地原有生物物种消失,其中有28种生物出现了灭绝现象。1977年开始,美国军人在各岛上收集被污染的表层土壤,统统投进被核试验炸出的一个深坑里,上面盖起一个穹隆状的圆顶,修起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核“坟墓”。美国在海洋环境上欠债累累,何止是核废料,更何止一处马绍尔群岛。就在其本土加利福尼亚的帕洛斯弗迪斯半岛外,仅1947—1971年间美国就倾倒了超过100吨的DDT农药,导致该海域成为世界上DDT污染最大的海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处理办法是在被污染的海底上铺砂,但是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可想要处理核废料,那其花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宇。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无论对高放还是中低放核废料,至今各国的对策都还只是暂时存放。那么最终的出路又在哪里?核废料的最终处理,无非是“上天,入地,下海”三条出路。“上天”是指去太空,将核废料用火箭送上太空,在宇宙里稀释。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惜数量太大、不胜负担,再说万一发射失败,就会给全世界散布放射性物质,过于冒险。“入地”是现在讨论的重点,是目前最安全和最成熟的方法,在地下挖掘500—1000米深的隧道来储存高放射性废弃物,估计能有几十万年以上的稳定性,但是不清楚的是深层地下水的可靠程度,弄不好会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流动。剩下的“下海”很有吸引力,一种办法是送入大洋底里的红黏土层,因为在历史上这里有上百万年的稳定性。世界海洋各不相同,有发生“深海风暴”的洋底,也有地质稳定的红黏土区,如果能在深海找到长期安全和切实可行的核废料处理方案,将是海洋地质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但我们至今对深海地质的了解过于肤浅,难以应对全人类生命攸关的重大问题。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催马加鞭,尽早拿出合格的答案来。(摘编自汪品先《深海浅说》)材料二:根据放射性的高低,核废料分为高放和中低放两类,处理方式各有不同。中低放核废料主要是指在核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工具、手套、服装等,以及核电站运行产生的废水和气体。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相对较低,一般经过固化或稳定化后,储存在地表或浅层地下的设施中,等待其自然衰变至安全水平。高放核废料主要是指从核反应堆中取出的已经燃尽的核燃料,以及核废料的再处理产物。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极高,需要长期隔离和储存,以防止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目前我国对高放核废料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对其进行玻璃固化后密封在隔离辐射的容器中,然后埋进500到1000米深的地下处置库内,处于这一位置的地下处置库在10万年以内几乎不会因为各种地质条件而受到影响。目前中国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仍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需要高昂的成本。据估计中国每处理一吨高放核废料,需要花费约50万美元,而每建设一座深层地下处置库,需要花费约100亿美元。同时,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还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由于核废料的危险性和敏感性,很多人对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持有担忧和恐惧的态度,不愿意接受在自己的附近建设核废料储存库或处置场。(摘编自《中国每年产生3500吨核废料,是如何处理的?》)[注]Bq: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简称贝可。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被装进金属桶沉入海底的核废料仍有泄露和扩散的可能,著名的比基尼环礁核污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B.为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各国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该公约约定全面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C.美国出现了世界上DDT污染最大的海区,可以采取铺砂的措施处理,但所需费用巨大。D.如何实现对放射性废弃物永久安全存放,目前包括中美在内的各国都还没有寻找到有效措施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第二段中的“禁而不止”和第四段的核“坟墓”,两处引号作用不同,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表特殊含义。B.为增强说服力,两则材料均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例如材料--第三段列举相关数据,说明美国对环境保护的漠视。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C.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处理核废料的方法,既肯定了我国核废料处理技术的先进性,也客观陈述了目前仍面临的困难。D.文章认为,人们把海洋当作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有其合理性,但前提是不能够倾倒污染海洋环境的放射性废物。3.下列污染事件中与比基尼环礁事件性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B.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C.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调查研究发现,水俣病致病原因是当地一家化肥厂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用成本低的汞催化剂工艺,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中毒,人和猫、狗吃了毒鱼生病而死。D.2023年8月24日13点,日本政府根据“当天的天气气候、水文条件等因素”将200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大海,预计2023年分4次排放3.12万吨。4.中国为什么会采用“固化密封,深埋地下”这一方法来处理高放核废料?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4分)5.材料一摘编自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撰写的《深海浅说》一书,名曰“浅说”,实则深入浅出,堪称目前国内最为全面且精准的海洋科普力作。请结合文本分析科普文的“科学性”与“普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有烂砖,没烂墙乔叶爷爷读过几年私塾,用奶奶的话说,有一身好文化。他会写一手好字,还打得一手好算盘。因为这一身好文化,他年纪轻轻就到山里一家煤矿当了账房先生,被老板的族亲相中,把独生女儿许给了他,这就是我奶奶。八路军过来时也相中了爷爷的好文化,他就参了军。虽是四处打仗,但其实也没走多远,兜兜转转的,一两年间总能回来一两趟。父亲之前,奶奶还怀过两胎,但都没养成。①她说过那两个早夭的孩子:一脸皱纹,小身子跟个大老鼠似的,男人一只鞋就能装得下。得的都是四六风,一个是第四天,一个是第六天,孩子的胳膊腿儿就开始抽抽,咬牙瞪眼,我一看就知道这又不中了……后来才知道这叫脐带感染。不会消毒呀,多傻。兵荒马乱的年月,村里的帮派此起彼伏,有人当红军,有人当国军,有人当汉奸,也有人是小打小闹地偷摸,还有人当土匪去明目张胆地抢讹。在第一次解放和第二次解放期间的几年间局势更乱,奶奶勤谨恭敬地侍奉着公婆,提心吊胆地候盼着爷爷,日子过得如履薄冰。外人且不说,其他两支族人就没少来欺负。很多个夜晚,奶奶透过窗纸上的小洞看着那几个熟悉的身影背走挂在墙上的玉米辫子,摘走刚刚变红的枣子,拿走垛得整整齐齐的柴火。她屏住呼吸,大气儿都不敢出。有一年没收成,奶奶在坟地的间隙种了一点儿红薯,也被他们刨得精光。你咋知道是他们刨的?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红薯,哪放得出红薯屁。你咋知道是红薯屁?看他们家小孩儿端的饭碗就知道了。吃红薯屁也多,那些天他们家净放红薯屁。没种又多又臭,那还不是红薯屁?放屁时上头也会打嗝儿。每当听奶奶讲这些陈年旧事时,我都会气得脸红脖子粗,吼叫着我要报仇我要报仇!能算。再大的仇气,也都是姓地的。有烂砖,没烂墙。唉。奶奶看着我的样子,笑得不行。挑起了我的火,她又开始灭,说都是过去的事了,老账不多年之后,我才多少有些明白了奶奶的这声叹息。以彼时的情况,作为家族的弱势存在,只要人家不是大白天来你家抢劫,这就是留了余地。以彼时的状况,当你没有实力扑上去和对方撕个高下时,就只能容留甚至珍惜这种余地。只有这样,当受到更蛮横的外来侵犯时,你就尚处于一个家族的整体性中。哪怕只是暂时的整体性,也能让你在这个整体性中获得些微宝贵的安全感。而亲这个字,似乎天然就意味着一笔糊涂账。这笔糊涂账,自古至今没多少人能算得清。当然,算不清也不妨碍总有人前赴后继地要去算,各有各的账本,各有各的算法,各有各的盈亏。②或许也正因为算不清,才算得更有意思?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出生的,他快一岁时,爷爷回家了一趟,住了几天就跟着队伍开拔了。奶奶问,不是说都太平了吗,咋还要走?爷爷说,大面儿已经稳了,还有些零星火要灭一灭,很快就能料理妥当。到时候我就回来,再也不走了。咱们好好过安生日子。壮的官名就叫解放吧。爷爷走后两个月,奶奶发现自己又怀了孕。怀孕五个月时,她收到了爷爷寄来的第一封信也是唯一一封信。又三个月过去,消息传来,爷爷在解放大西南的一仗里中枪而亡,和几名战友一起被埋在白水河边的一棵树下。奶奶哭了两个月,直到叔叔出生时,才止住泪。哪能光顾着哭,还得养孩儿哩。她说。泪也哭干啦。她说。叔叔的小名儿叫宽,官名叫胜利。三岁那年得了小儿麻痹症,后来落下了残疾,奶奶又给他改名叫老鳖。顶个贱名好成人,名贱人不贱。奶奶说。没过多久,村里定成分,我家被定成了贫农。闹得最厉害时,村里有几个富农连命都稀里糊涂地丢了。奶奶说,③你爷是用他自己这条命来保佑咱全家哩。我家大门的门楣上被钉上了一个长方形小木牌,用红漆正楷写着“光荣烈属”。日子好起来后,每年春节村里都会送来两斤五花肉。很久之后我才发现,用这两斤肉做的菜,奶奶从来没有动过筷子。④从来没有。——选自2023年茅盾文学奖作品《宝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爷爷因为一身好文化而被相中、两个孩子因不会消毒而早夭,可见知识文化的重要性,能改变命运。B.文中多处使用排比手法,写村里帮派此起彼伏,写族人偷摸之事,写算不清的糊涂账,形象细致,更添韵味。C.本文写了不同时间不同事件,用一种回忆的形式,映照的是时代,是地域乡情,更是对亲人的深切悼念。D.本文语言繁复铺陈,既有方言土语,也不乏诙谐片段,令人读后既有伤感,又有喜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在谈及早夭的孩子时,用“男人一只鞋”把孩子的大小特征形象化,令人读后哀婉叹息。B.句子②意味深长,饶有哲思,道出了千丝万缕的无尽之意,也写出了族亲这笔“糊涂账”不必算。C.句子③写家因没了爷爷这个顶梁柱而贫困,又因贫农而保全,而爷爷是因保家卫国而牺牲的,表现人物更显张力。D.句子④“从来没有”语义上与上一句有重复,但单独成句,反复说明,语气和表达的意味更强烈。8.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出奶奶的形象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作者乔叶对方言俗语特别敏感,小说中使用方言俗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以本文标题为例,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二十六年,晋献公卒。秦穆公使公子絷吊公子重耳于狄,曰:“寡君使絷吊公子之忧,又重之以丧。寡人闻之,得国常于丧,失国常于丧。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公子其图之!”重耳告其舅子犯。舅犯曰:“不可。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人实有之,我以侥幸,人孰信我?”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君惠吊亡臣,又重有命。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公子絷退,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冀芮曰:“公子勉之。亡人无狷洁,狷洁不行。重赂配德,无爱财!人实有之,我以侥幸,不亦可乎?”公子夷吾出见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絷曰:“中大夫里克与我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丕郑与我矣,吾命之以负蔡之田七十万。亡人苟入扫宗庙定社稷,且入河外列城五,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不敢当公子,请纳之左右。”公子絷返,致命穆公。穆公曰:“吾与公子重耳,重耳仁。”公子絷曰:“君之言过矣。君若求置晋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是故先置公子夷吾,是为惠公。(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减)材料二:然而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①,是何也?曰:然。彼非本政教也,非致隆高也,非萘②文理也,非服人之心也。乡③方略,畜积修斗而能颠倒其敌者也,诈心以胜矣。彼以让饰争、依乎仁而蹈利者也,小人之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彼王者则不然。致贤而能以救不肖致强而能以宽弱战必能殆之而羞与之斗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有灾缪者然后诛之。(节选自《荀子·仲尼》,有删减)[注]①五伯(bà):即春秋五霸。②綦(qí):极。③乡:通“向”,趋向,崇尚。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致贤[A]而能以救[B]不肖[C]致强[D]而能以宽弱[E]战必能殆之[F]而羞与之斗[G]委然[H]成文以示之天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吊”在文中意为“慰问逝者家属”,与《陈情表》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吊”含义不同。B.“与”意为“支持”,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与”含义不同。C.“左右”意为“两侧”“附近”,与《孔雀东南飞》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的“左右”含义相同。D.“羞”意为“以……为耻”,与《师说》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耻”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子絷劝公子重耳抓住晋国办丧事的机会回国继承君位,重耳在与舅舅子犯商量之后,认为这样做不仁,拒绝了公子絷的建议。B.公子夷吾在得到冀芮的鼓励后,私下会见公子絷,表示里克、丕郑支持自己,如果能入主晋国为君,他愿意割让河外五座城池给秦国。C.公子絷返回秦国,向秦穆公复命。秦穆公欣赏公子重耳的仁德,认为扶立其为晋君可以在天下成就威名。D.在荀子看来,五霸不够重视政治教化和礼仪制度,只注重用方法谋略、积蓄财物、加强战备等方式,他们是用欺诈之心来取胜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实有之,我以侥幸,人孰信我?(2)彼以让饰争、依乎仁而蹈利者也,小人之杰也。14.荀子认为春秋五霸不是称王天下的人,而是崇尚谋略、“诈心以胜”的小人,没有资格被孔子的门人称道。请结合材料一试举一例概述符合这一观点的事实依据。(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陈亮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注释]①章德茂:陈亮的朋友章森,字德茂,当时是大理少卿,试户部尚书,奉命出使金国,给金国皇帝完颜雍祝寿。②北群空:语出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指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③藁(gǎo)街:西汉时期长安城中有一条专供外国使臣居住的街道。《汉书·陈汤传》中记载,匈奴单于郅都,屡犯西汉边庭,后来有一次汉将陈汤在作战中俘虏郅都,便将其带回长安,斩其头颅悬挂于藁街之上。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人不禁感慨朝廷没有能打仗的人才了。A.开篇点明当时南北形势,偏安的南宋朝廷,已经很久没有恢复中原的行动了,诗我大宋使者不可屈服的英雄形象。B.诗人用“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勉励友人,要不卑不亢,昂扬挺立,彰显C.下片没有直写章森,而是宕开一笔,激愤提出:在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里,总有一个半个耻于向金人称臣的人吧!D.最后“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两句写胡人的气数、国运无须多问,而我大宋的国运则如日中天!16.在抒发爱国豪情壮志的大合唱中,陈亮高亢雄壮的歌喉征服了千百年来的“听众”。这首送章德茂的《水调歌头》独树一帜,立意深远,写得颇具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作者是如何抒发内心的真挚情感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2)《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出了问者的意外收获。(3)2023年春晚《满庭芳·国色》用中国传统色作为切入点,演绎传统文化的美,让人沉浸在“中国色”中。而实际色彩的运用,在古诗词中同样常见,既能写景,又能很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如“”,又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亚运赛事正酣,中秋佳节共度,A,尽显“中国式浪漫”。通过亚运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呈现在世界面前。B。人文盛会、江南情致,杭运会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气派,为世界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华文化的时代新窗。特别是开幕式上,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一抹丹青”将时光拉回千年前;地屏上,在水光潋滟的江南画境中,宋韵女子的清雅身姿和芭蕾舞步相互映衬……“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中国元素刷新了体育盛会的审美,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文化是岁月的陈酿、时间的沉淀,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现在与未来。可以说,透过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人们既能思接千载,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视通万里,看见中国的时代风采,见证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和精神风貌。①杭州亚运会如同一座桥,不仅让不同文化以体育为媒交流互鉴,更让活跃在某一地区的特色项目进入大众视野。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③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下篇《携手同行》中,“白鹭精灵”遨游星海,数百名大学生手持发光金桂点亮绵延悠长的“金桂之江”,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共同呈现,构成美轮美奂的亚洲画卷。④亚运火炬,点亮夜空江南;亚洲宾朋,齐聚钱塘内外。⑤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杭州亚运会把“你”“我”汇聚成了“我们”,架起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沟通的方式,为多样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舞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19.文中第三段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完整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最近,江苏一个6岁孩子玩魔方打破世界纪录。6岁女孩曹岂娴手指翻飞,在世界魔方协会举办的魔方国际公开赛上,以5.97秒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三阶魔方女子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唯一平均6秒以内的女子选手。曹岂娴获奖的消息,迅速引发网友巨大关注,家有孩子的宝妈都投去羡慕的目光,称“这是别人家的孩子”。据介绍,目前市面上的益智类游戏项目,包括鲁班锁、七巧板、华容道、九连环、五连环、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五子棋、国际跳棋、数独等。个部位相互协调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