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 神秘的魔圈_第1页
五章 神秘的魔圈_第2页
五章 神秘的魔圈_第3页
五章 神秘的魔圈_第4页
五章 神秘的魔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语言、思维与文化第二节羚羊挂角与板上钉钉第三节中国套盒与西洋项链第四节雾里看花与光风霁月第五章神秘的魔圈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1语言符号完全是约定俗成的,其意义决定于各自所属的符号系统。要脱离任何语言系统来思维或表达思维,都是不可思议的,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要深入理解中西的不同文化特质,也离不开对两种语言系统的比较。语言的重要性2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有人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使用不同的语言,应该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如果亚里士多德会讲汉语,他就不会是亚里士多德;如果孔子会讲英语,他就不是孔子。”语言与文化3第一节语言、思维与文化18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特堡开始关注语言和思维文化的联系:“人从其自身的存在之中编织出语言,在同一过程中他又将自己置于语言的陷阱之中;每一种语言都在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周围划出一道魔圈,任何人都无法逃出这道魔圈,他只能从一道魔圈跳入另一道魔圈。”海德格尔也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欧洲人和东方人也许居于完全不同的家中。……因此,两家的对话仍然近于不可能。”。圣经中关于“巴比塔”Babel的传说。4巴别塔BabelTower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创11:1-9

5《巴别塔》:勃鲁盖尔作6西方学者认为语言具有本体性关于语言决定思维和文化面貌的系统理论,产生于上个世纪前半期,这就是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萨丕尔、沃尔夫师徒二人共创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他们认为语言不同的人们应该具有相应的不同的思维模式,语言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思维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语言既能帮助人们进行思维,又能限制人们思维;相似的语言能够得出相似的世界图像(worldvision),语言模式决定人的世界观,语言结构决定人的观念形态。7似乎过于绝对化。“它看到了某一民族的思维、文化之间的某种因果联系或对应关系,但是它又是把这一联系或关系绝对化起来,变成了决定论或者确定论的命题。它用一个按传统是强科学主义的假说(强确定性命题)来处理一个人文性的对象(也即具有或然性、概率性的对象),这正是该理论的根本弱点。”尽管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的语言决定论受到置疑,但语言与思维、文化联系密切并相互制约的观点是获得充分肯定的8中国人认为语言是工具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言与意关系的独特思考。强调语言的工具性;有文字学,却没有语言学。《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在言外”,“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多强调语言的局限性和精神与思想的不可言说性。不少学者指出中西语言的差异与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密切相关。9著名东方学家季羡林说:“我们观察汉语,必须从最根本处下手,从中西基本思维模式或方法之不同处下手。我认为,西方的基本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的基本的思维模式则是综合的。但这并不是说,西方一点综合都没有,东方一点分析都没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天下百分之百纯粹的东西,如果不是根本没有的话,也是极为罕见的。西方的思维模式以分析为主,辅之以少量的综合,而东方的思维模式则以综合为主,佐之以少量的分析。10研究个案(西方分析,中国综合)汉语文化喜欢把过失归于自身,英语文化常常诿过于人。汉族人思维趋静,西方人趋动。汉语说“她嫁错了人”,而英语习惯说“Shehasmarriedthewrongguy”,中英语句的差异在于:“说汉语的人把错误归于主语所做的动作,说英语的人或许只是报道主语想嫁的人和所嫁的人之间有差距。”11汉族人思维趋静,向后看;西方人趋动,向前看。上/下”这两对空间概念在隐喻拓展域中的投射,发现其在时间域上的明显差别,即在汉语中,纵向模式蕴涵“时间较早为上,时间较晚为下”在英语中,却出现了较晚的时间位于较早的时间之上和较晚的时间位于较早的时间之下的矛盾。Iwaiteduptoten.这种中英差异根源于中英文化差异尤其是中英民族时间取向观的差异,中英分属过去时间取向和将来时间取向。在英语中,似乎“Thefuturewillbebetter.”这个观念更为人所接受,即持未来倾向,而在古代中国社会更注重“Thepastwasbetter.”这个观念,反映在他们关于时间的隐喻上,就是“时间较早为上”和“时间较晚为下”。12第二节羚羊挂角与板上钉钉语言与涵义之间的关系。汉语处处似乎是“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西方语言似乎是板上钉钉,一丝不苟。13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这首诗重新断句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一改,意思是通的,但形式上像词。OnQingmingDaythecontinuousdrizzleisfalling,Awandererontheway,Ifellincreasinglydown.WhenIaskwherelcanfindawineshopforsomedrinking,ThechildcowherdpointsattheApricotFlowerVillageyon.15中西语言在样貌上,一个羚羊挂角,飘忽不定;一个板上钉钉,一丝不苟;如此南辕北辙,其根源就在于中西语言类型的巨大差异。16一.语义语言与语法语言索绪尔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语言类型。最少组织性的语言:倾向于采用词汇的工具(汉语)。最少任意性的语言:倾向于采用语法的工具(印欧语)。汉语中词汇担负了繁重的语法任务结构语言的任务,汉语词汇具有鲜明的多维性的特征,它以词汇为核心,语音、语义、语法、语用、文化为五维,各维间交叉渗透,依存并容,形成网络状态。中国自古以来,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发达,有着丰富的词汇研究成果,但在语法研究上却乏善可陈,这一现象从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层面,印证了汉语是一种以词汇为重心的语言。17中西语言一个重词汇,一个重语法,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语言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语言学家徐通锵将其概括为“语法型语言”与“语义型语言”:即西方语言是典型的语法型语言,汉语是典型的语义型语言。语法型语言与语义型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编码方式、结构框架、基本结构单位不同。18编码方式语法型语言采用间接编码的方式,现实的特征是通过间接获取或曲折的方式反映的,语言范畴和概念是不一致的。语义型语言采用直接编码方式,现实特征在语言中得到直接反映,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保持一致。19结构框架语法型语言是“主语—谓语”,语义型语言是“话题—说明”。两种框架的原则性区别:1.主语谓语之间存在着形式上的一致关系,而话题说明并不存在这种关系。2.话题是有定的,是说话人想要说明的对象,只能出现在句首,而主语是无定的,是由跟谓语动词的一致关系而决定的,不一定出现在句首。3.主语谓语之间相互关系非常紧密,而话题说明之间关系非常松散,因为词语的省略使它们的联系甚至松散到了在别的语言里将成为不合语法的句子。20基本结构单位西方语言以“句”为本位,以词为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一个句子必须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而且也只允许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相互之间由一致关系联系着。汉语的情况刚好相反,“字”是汉语最小的句法结构单位。“字”的结构清楚,界限明确而封闭,但句法功能却很模糊,例如,同一个“气”字,可以是名词,秋高气爽,也可以是动词,气得直哆嗦。21“句本位”和“字本位”的特性决定了中西语言句法结构的种种差异。比如,著名翻译家杨绛在谈翻译时曾指出:“西方语言多复句,可以很长;汉语多单句,往往很短。”为什么西方语言多复句、长句,而汉语多单句、短句呢?究其根本就是因为西方语言是“句本位”的语言,句子的结构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句子内部的各种成分受一种统一的形式规则的支配,一般来说不管句子有多长都不会妨碍表达和理解。汉语是“字本位”的语言,字在句法结构上是一种个体,有很强的独立性,不受一种统一的形式规则的支配,句子的构成和理解主要依靠语义的方式,如果一个句子过长就容易顾此失彼,造成结构混乱和语意不清。因此,西方语言比较适于使用长句,而汉语则比较适合使用短句。22由于中国自有文化原本没有系统的语法论著和系统的语法理论,《马氏文通》以来的所有语法理论都来自西方。理论的劣势妨碍了中国语言学家的视野,使他们始终难以真正摆脱“印欧语的眼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中国语言学家与海外汉学家不满足于原有的西方理论加汉语例子或以西方理论解释汉语现象的方式,尝试着“参照国外语言理论的立论依据,从中吸取精神,在汉语研究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以便从宏观上把握汉语结构的特点”。23二、意合语言与形合语言从构成方式来看,西方语言是形合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西方语言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形态规则和形式的方式,而汉语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语境等语义因素,是依靠语义的方式。24以“主语—谓语”为结构框架的语法型语言重“形”,以“话题—说明”为结构框架的语义型语言重“序”。“形”的特点是词的形式变化,讲究词与词之间在形式上的配合规律,如一致关系、支配关系等。“序”的特点是以思维的顺序为基础,语序跟思维之流完全自然地合拍。中国语文的传统不讲语法,不讲名动形和主谓宾定状补这些词位句法的概念,照样看书写文章,而在印欧系语言的学习使用中这是不可想像的,其根源正是形合语言与意合语言的差异。25汉语句中词与词的关系总是上管下当然这里所谓的“管”,不只是管辖、限制,也包括贯注、影响、作用等意思和性质。以李白《早发白帝城》为例,顺着看,词词启下,下边的承着上边的。如倒着读,则词词相背,意思全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6顶针续麻,顶针体,上句句尾与下句句首重复,其实质是把句间关系的紧要处加以表面化。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听雨,雨住,住听雨楼也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27“上管下”是汉语句子意合时一种“序”的规则:即上管下,下承上,词语层层相因,语句前后勾连。28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小飞蛾”。小飞蛾生个女儿叫“艾艾”,算到一九五〇年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周岁十九。(赵树理《登记》)29三.宽式语言与严式语言从语法范畴分析,西方是严式语言,汉语是宽式语言。语言严式与宽式的差异源于形态的差异。西方语言有着丰富的形态,有性、数、格、时、体、态、式、人称、语气等语法范畴和形式标记。汉语没有那么多规则,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基本上没有性、数、格等语法范畴和形式标记。30比如汉语的名词没有数的变化,代词没有格的变化,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而英语则不然:我认识几个学生。那学生认识我。你认识我家。Iknowsomestudents.Thestudentknowsme.Youknowmyhouse.31汉语的“学生”不论“几个”还是“一个”,都是“学生”,英语得拿“s”标明。汉语“我”不论是主语、宾语、还是定语,都是一个样,而英语“I、me、my”变了三回。汉语“认识”不管第几人称、单数复数,都是原样,而英语有时得标上“s”。英语的动词还有丰富的时态变化,而汉语则没有。32严式的西方语言和宽式的汉语具有不同的语言理解模式:西方语言是内部结构理解模式,汉语是上下文理解模式。严式与宽式的语言特性,制约着中西语言不同的表达与理解的模式,并影响着中西不同的思维模式的形成。与严式的西方语言相应的,是构造分析-逻辑演绎的思维模式;与宽式的汉族语言相应的,是整体领悟-类比联想的思维模式。33四、整体领悟与构造分析中西语言——思维模式存在着“整体领悟·类比联想”和“构造分析·逻辑演绎”的对立,这种对立在语言层面也有明显的表现。汉语和英语书写信封的差异,汉语由大到小,源于整体领悟的思维模式,英语由小到大,源于结构分析的思维模式。汉语和英语姓名排列的差异,汉语先姓后名,反映了由家族到个体的整体思维模式;英语先名后姓,反映了由个体到家族的结构思维模式。34汉语为突显表达的重点,可将在整体上存在关联的事物并列起来。比如,“养病”、“打扫卫生”等表述方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合逻辑而“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这是因我们用了西方结构分析-逻辑演绎的思维模式去苛求汉语。若按汉语整体领悟-类比联想的思维模式来理解,便会得出“养病”是从“因生病而需要休养”这一整体概念产生出来的词语,并无逻辑不通的问题。“打扫卫生”是“打扫而使之卫生”这一整体概念产生出来的词语,同样不存在什么逻辑不通。35具有特定语言思维轨迹的人,习惯用一种特定的方式理解事物、分析事物。因此,西方语言思维和汉语语言思维的差异,分别在严式语言、智性精神与宽式语言、悟性精神之间划出了沟堑,影响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形成西方语言文化的智性精神和汉语文化的悟性精神。中西语言、思维和文化精神相对立的轨迹,可以概括为:西方:语法型语言:严式语言→严式思维轨迹→构造分析-逻辑演绎一智性精神;中国;语义型语言:宽式语言→宽式思维轨迹→整体领悟-类比联想一悟性精神。36第三节、中国套盒与西洋项链

37(句子构造形态上的差异)一.立体与线性印欧语言线性主语-谓语结构,封闭性,名动形的词类划分。中国套盒,话题-说明的结构是层次性,语法结构是开放性的,以事件的话题为基础,有层次地叙述它的方方面面。我今天城里有事。38封闭性的句法理论的核心是“主语—谓语”的结构框架和与此相联系的名、动、形的词类划分;而开放性的句法理论应以事件的话题为基础,有层次地叙述它的方方面面,只要话题的叙述有需要,叙述的时候可以变换角度、变换角色等。39由于汉语的这一特点,所以传统的汉语研究不讲主、谓、宾和名、动、形,但却有在印欧语言的研究中根本不存在问题的句读。句读的对象是书面语,它的基本精神是如何在语篇中找出句子,给文章断句,或者说是看“字”排列到什么地方才能成为一个句子。由于汉语句法结构的开放性,应该在哪儿断句,主要取决于说话人或标点人对意义的理解。40中国式句读的不确定性。《法华文句记》: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1趣味句读句读决定语义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42二.散点与焦点焦点透视的西洋油画与散点透视的中国水墨画。汉语流水句多中心、多重心。西方语言的句子总是有一个中心支配的全句结构。主语-谓语为句子的基本核心。43透视是绘画和其他造型艺术的专用术语。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地表现出来,使它们具有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这种方法叫透视法。因为透视现象是近大远小的,所以也称为“远近法”。44“焦点透视”西洋画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它就象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其基本原理,将隔着一块玻璃板看到的物象,用笔将其画在这块玻璃板上,就得出一幅合乎焦点透视原理的绘画。其特征是符合人的视觉真实,讲究科学性。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焦点透视,掌握了表现空间的规律。十五世纪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十七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D.R.deS,Velazquez,1599-1660)的《宫娥》454647“散点透视”中国画的透视法。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故而,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艺术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如清明上河图),而入采用西画中“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散点透视比较写意,失真。48清明上河图局部虹桥49语义铺排的汉语句子小辣椒见是书记,一愣,松开手,跟着就瘫了下来,滚地皮,大哭大叫。Dumbfoundedofseeingthesecretary,theLittlePepperrelaxedherhands,andthenlaydown,rollingonthegroundwithcryandscream.六个动作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生动形象,句式灵活。英译时,六个动作就要区别对待,按照意义关系分别处理,谓语动词(句子的焦点),有的变为介词,有的化为名词形式,这才符合英语紧凑严密的表达法。50三.对偶与主从西方语言主从句发达,全句以主句的动词为核心构成,重逻辑关联,由此可以形成多重性的复句、从句。汉语对偶句发达,将语音语义语法及文化等元素集于一体,充满东方式睿智,辩证思维。中国的自然语序与西方的凸显语序。51举例我姐姐病了,我没来(陪衬情形-主旨)Ididnotcomebecausemysisterwasill.(核心意思,结果-原因)自然语序我病了,没去开会。(自然语序)

我没去开会,因为病了。(凸显语序)"凸显"原则是运用"焦点"(focus)的观念来定义的。通常认为"焦点"是交际活动中参与者感兴趣的中心。52Bitternessfedonthemanwhohadmadetheworldlaugh.(这位曾使全世界人发出笑声的人自己却饱经辛酸。)Itneveroccurredtoherthathewasadishonestman.(她从来没想到他是个不诚实的人。

53原因英美人强调客观,常用物、抽象概念、非人称it作主语,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使叙述显得公正、客观,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为委婉、间接。中国人有“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常用人作主语,主语的思维模式往往是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的行为或状态。54对偶句(语音、语义、文化集为一体)东风恶

欢情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人)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留声步步垂青史

洒血滴滴荐轩辕宁做高山上的青松

不作温室里的花朵对偶句说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发达55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

(GunterGrass)惋惜分号的逐渐失踪,一起失踪的是一种辩证思维,即凡事不只看一面,而能多考虑其他方面的思维习惯,这是一种文明品质。56四.真实与虚拟西方语言的虚拟语态,要用严格的形式区分真实条件与虚拟条件,形式标记不可省略。(情态语气助词)印欧文化关注“事实”与“超事实”的深层对立,因为西方哲学有超现实取向,一面承认事实,另一面关心事实外的情况,注重两种情况的明显对立。57汉语没有严格的形式区别,没有词汇词组等手段构成形式区别;只能通过上下文理解;或以附加的说明来区别。中国哲学有泛实取向,不太关心事实与超事实的差异。汉语缺乏虚拟语法范畴。58举例Ifithadnotrained,hewouldhavebeeninschool.(过去虚拟条件)Ifitdidnotrain,hewasinschool.(过去真实条件)Ifitdidnotrain,hewouldbeinschool.(现在虚拟条件)Ifitdoesnotrain,hewillbeinschool.(现在真实条件)59第四节雾里看花与光风霁月

修辞方面西方语言较为精准、周严、直露,表达如光风霁月,呈现出语言的澄明之美,传达信息清晰明了,表达思想透彻直接,较少歧义。汉语较为模糊、简约、含蓄,表达似雾里看花,呈现语言的朦胧之美,意义的呈现丰富曲折,具有多种阐释的可能,引人联想。60一.模糊与精准汉语用词比较模糊,只求表达基本意向,不在于明确,需要对方去进行揣摸理解;西方语言则强调明白明确,所以在用词上注重准确与精确。西方的语言因此较适于科学文本和法律文本,也比较适合现代教育体系。中国的汉语由具有审美化特征。61老舍《茶馆》特务吴祥子宋恩子与王利发对话特务:每月一号,按阴历算,你把那点意思送到。王:那点意思是多少?特务: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62庞德意象诗InaStationoftheMetroTheapparitionofthesefacesinthecrowdPetalsonawet,blackbough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呈现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意象叠加63二.简约与周严王力:“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都有一个主语的,没有主语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就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