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國際投資概述第一節有關國際投資的基本知識第二節國際投資產生和發展的歷史第一節有關國際投資的基本知識一、有關投資二、有關國際投資三、擴展閱讀和討論有關投資投資是一種具有多種表現形勢的風險活動。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投資是資本形成及動態化的過程,目的在於獲取未來各種形式的報酬。投資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投資劃分成不同的類型,比較重要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按照是否擁有直接經營管理權,可劃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按照投資主體的類型,可劃分為:官方投資和私人投資。按照投資期限的長短,可劃分為: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投資的參與者:投資的主體是具有獨立投資決策權並對投資結果負有直接責任的經濟法人或者自然人。投資中的客體可以是貨幣或其他經濟資源。投資的作用:微觀主體:保值和增加財產性收入。宏觀主體: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有關國際投資國際投資是貨幣資本和產業資本跨國流動的一種形式,是資金從一國流向另一國產生的經濟活動,可將其看成是一般投資活動在國際上的擴展。國際投資的主體和客體國際投資的主體:官方和半官方的機構;跨國公司;跨國金融機構;個人投資者。國際投資的客體:實物資產;無形資產;金融資產。國際投資與一般投資不同的特點因為國際投資具有“跨國性”的特徵,其特點有:國際投資除了經濟目的外,還可能包括外交目的和政治目的;國際投資活動必須面對國際資本市場的分割及不完全競爭;國際投資過程中必須重視貨幣單位及貨幣制度的差異性;國際投資的環境具有差異性。國際投資的分類,比較重要的分類主要有:根據是否擁有企業的直接控制權或是是否具有持久利益,可劃分為:國際直接投資和國際間接投資。根據投資主體的類型,可劃分為:官方投資和私人投資。擴展案例:官方投資官方投資通常指一國政府或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用於社會公共利益的投資。這類投資多為專案貸款,如為東道國投資建設機場、鐵路和體育場所等,通常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流向私人資本認為收益低風險大的領域或國家,帶有一定的國際發展援助性質,以雙方的友好關係為投資前提。杜魯門主義
美國援助希臘、土耳其的法案,撥款4億美元援助希臘和土耳其政府,幫助希臘和土耳其兩國重建經濟生活並抵制共產主義擴張。哈裏·S·杜魯門(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馬歇爾計畫
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畫,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馬歇爾計畫形勢圖日本政府發展援助(ODA)日本向中國的政府發展援助(單位:十萬美元)
是日本政府對某些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援助。主觀上具有鞏固日美同盟關係、維護周邊地區穩定的安全戰略意圖;客觀上則借助“替代賠償”形式提供經濟援助,與東南亞各國恢復外交關係,實現回歸國際社會,提高國際地位的政治外交目的。貸款撥款注:圖片來自日本外交部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oda/shiryo/jisseki/kuni/index.php一帶一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工作之一,是要抓住關鍵的標誌性工程,幫助有關沿線國家開展本國和區域間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規劃,提出一批能夠照顧雙邊、多邊利益的專案清單,建設一批有利於沿線國家民生改善的專案,促進我國同沿線國家教育、旅遊、學術、藝術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第二節國際投資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一、國際投資的產生二、國際投資的發展一、國際投資的產生
現代意義上的大規模資本輸出始於十九世紀70年代的英國,在這個階段國際貿易因為產業革命而受到極大的發展,英國通過國際分工體系積累了大量的資本,出現了“資本過剩”,並通過資本輸出來開闢新市場繼續取得高額利潤。這一階段主要是國際間接投資。現代意義的國際投資隨著國際貨幣資本和國際生產資本的產生而出現。國際貨幣資本運動(即國際間接投資)產生的主要標誌是跨國銀行的出現。十九世紀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在其殖民地建立了跨國銀行,這為當時的國際貨幣流動和間接投資創造了條件。國際生產資本(即國際直接投資)運動出現的標誌是跨國公司出現。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當時一些大企業通過國際直接投資的方式在國外設立了子公司。二、國際投資的發展國際投資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五個階段:0102030405初始形成(1914年以前)兩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45)佈雷頓森林體系崩塌前(1945-1960s)發展中國家經濟崛起(1970s-1980s)全球化和資訊時代(1990s後)初始形成(1914年以前):國際私人投資的黃金期特點:資本相對過剩自由競爭各國貨幣以金本位制度為主國際間接投資為主主要輸出國:
英國:十九世紀初流向歐洲大陸的其他國家1870年後主要流向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阿根廷等農產品和原料產地。
法國:十九世紀末出於政治考慮投資流向俄國、東歐和北歐國家。
德國:十九世紀末投資主要流向中歐和東歐的國家。兩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45):美國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特點:美國成為最大債券國大蕭條政治動盪國際性債務危機美國投資形式:以政府貸款的形式幫助歐洲進行戰爭救濟和戰後經濟復興;以私人投資的形式進行經濟擴張。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特點:美國成為短期資金的避險國主要投資國對外投資額大幅下降佈雷頓森林體系崩塌前(1945-1960s):美國時代特點:政治局勢平穩國際投資迅速增長國際直接投資成為新趨勢二戰後形成了佈雷頓森林體系,並成立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幫助世界經濟的運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促進了國際投資的迅速增長,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為了國際資本的主要來源國和世界主要債權國。美國在這一時期的對外投資以國際直接投資為主。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發展中國家地區成為了對外投資的新生力量,雖然他們的份額在整個國際投資中所占比重較小,但是勢頭良好。東歐國家和前蘇聯在這一時期也開始進行對外投資活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崛起(1970s-1980s):多元化發展特點:浮動匯率制度經濟危機生產國際化程度繼續提高國際投資規模擴大水準交叉投資貿易保護在這一時期美國的國際收支持續惡化,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主要貨幣對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制度;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恢復,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生產國際化的程度持續提高,國際投資規模超過以往的時期,發達國家之間出現了水準交叉投資。很多發展中國家在引進外資的同時進行對外投資。由於石油美元的積累,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成為了對外投資的重要力量。在此同時,許多國家推行貿易保護主義,跨國公司需要採取國際直接投資的形式在東道國進行投資,跨國公司因此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全球化和資訊時代(1990s後):跨國並購熱潮在這一階段出現了科技創新、金融創新,各國也放鬆了管制,世界進入了自由化和一體化的進程。在這一階段,國際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出現了並行發展。美國、日本成為國際投資領域的主導者。世界貿易組織的運行,促進了跨國公司的發展,跨國並購成為了國際投資的主要方式。經濟高增長地區成為了國際直接投資的選擇,服務業成為了國際直接投資的第一大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使這一時期的投資熱點。國際間接投資在這個時期,總體規模持續擴大並繼續流向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同時出現了虛擬化、證券化、機構化和衍生化四個特點。二十一世紀後,全球對外投資隨世界經濟發展狀況呈現升降交替的景氣波動。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改變了國際投資的格局,使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投資中的份額越來越重。國際投資理論第一節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第二節國際證券投資理論第一節國際直接投資理論一、壟斷優勢理論二、內部化理論三、產品生命週期論四、國際生產折中論五、比較優勢論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國際直接投資理論是針對國際直接投資行為進行研究後所得的結論,主要幫助人們理解為什麼要進行國際直接投資。20世紀60年代初產生了從廠商壟斷行為角度來解釋國際直接投資發生原因的新理論,該理論強調了直接投資過程中的經營控制問題,從而將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做出明確區分,國際直接投資理論至此成為國際經濟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獨立的理論分支。目前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研究主要涉及的基本問題:採用什麼樣的理論模式和研究方法去研究和解釋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行為;如何用成本收益方法分析和評價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效益;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或者制約條件是什麼;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動機是什麼;企業的競爭優勢到底在哪里;企業怎樣選擇國外的投資區位等。有代表性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待續):國際直接投資理論企業海外投資問題更通俗的理解代表人物壟斷優勢理論本地企業具有天時地利人和,那麼外國企業的分支機構為何還能夠生存併發展?問題:不管想不想去,先問問去了國外能生存下去嗎?回答:有壟斷優勢就能生存發展。史蒂芬·海默等產品生命週期理論(產品技術角度)為什麼有了國際貿易後還會繼續產生國際投資,企業為什麼要通過國際投資方式去佔領國外市場呢?問題:就算去了國外能夠生存發展,現在在本地發展也很好,那還要去國外發展嗎?回答:有利就要去。雷蒙德·弗農等內部化理論(產業和企業角度)巴克雷、卡森等有代表性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續表):國際直接投資理論企業海外投資問題更通俗的理解代表人物國際生產折中論為什麼企業要通過國際投資利用不同國家的資源和市場呢?問題:我已經去一個海外國家發展了,為什麼還要考慮去更多的國家進行國際投資呢?回答:各有各的好,獲取更多利益。鄧寧比較優勢理論從宏觀角度看,在國際分工原則下,能否讓國際投資在調整一國產業結構上也有所作為呢?問題:除了企業自己可以從國際直接投資中獲益,國家從宏觀上也可以藉此獲益嗎?回答:可以。小島清,1973壟斷優勢理論壟斷優勢理論認為市場的結構不完全和交易成本的不完全可以解釋國際直接投資。之後對結構不完全的關注產生了包含壟斷優勢理論在內的產業組織理論,對市場不完全的關注產生了內部化理論。海默對美國跨國公司的研究海默認為美國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由其壟斷優勢決定,主要包括:資金優勢技術優勢規模優勢組織管理優勢信譽與商標優勢海默據此認為,壟斷優勢是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根本原因,跨國公司可望據此獲得長期利益。海默還認為,壟斷優勢理論可以解釋發達國家在海外的橫向投資,和垂直型海外投資。壟斷優勢理論的發展在海默之後,金德爾伯格認為,跨國公司作為外來者在東道國處於不熟悉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中,在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麻煩,因而只有憑藉勝過當地企業的強有力的壟斷優勢,才能成功進行國際經營活動。詹森認為,跨國公司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壟斷優勢,主要來自對知識資產的佔有和使用。知識資產的生產過程即研究與開發過程的成本相當高,通過直接投資使用這些知識資本的成本卻相當低。子公司可以利用母公司的知識資產,當地企業想要得到同樣的知識資產卻要付出全部成本,因此,當地企業無法同跨國公司競爭。凱夫斯認為,跨國公司的壟斷優勢體現在它有能力使產品發生異質化,能夠根據不同層次和地區的消費者偏好,設計並生產出適合不同消費者的產品,並運用強有力的有針對性的促銷手段說服消費者購買產品,這是跨國公司進行直接投資時真正的優勢所在。壟斷優勢理論的主要內容市場的不完全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產品和要素市場的不完全性;規模經濟造成的不完全性;政府干預經濟造成的不完全性。
在市場不完全的情況下,出於經營管理和壟斷競爭需要,企業對海外投資經營過程加以控制,因此對外直接投資是在企業具有壟斷優勢時形成的。而且,只有當這種企業特有的壟斷優勢能夠抵消東道國企業優勢並補償其在陌生國度經營增加的成本時,企業才會考慮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廠商的壟斷優勢主要有兩類:知識資產優勢,包括生產技術、管理與組織技能以及銷售技巧等一切無形資產。規模經濟優勢。規模經濟是指產品的平均生產成本隨著企業規模擴大而下降,因此當企業將生產擴展到海外時,可使企業生產達到適度規模,最大限度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獲得競爭優勢。對壟斷優勢理論的評價壟斷優勢理論通過對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條件和原因的分析,將國際直接投資的研究從流通流域轉入生產領域,突破了傳統的國際資本流動的理論框架,在國際直接投資理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並使得國際直接投資成為了獨立的學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壟斷優勢是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當只能靠在國外生產而不是靠出口或靠技術許可轉讓才能從其壟斷優勢中獲得最大利潤時,企業才會選擇對外直接投資。該理論在指導和推動發達國家企業進行海外直接投資起到積極作用,但面對20世紀60年代後日益增多的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行為,特別是那些不具備技術優勢或其他壟斷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投資的行為,缺乏足夠的解釋力。內部化理論內部化理論的基礎是產權經濟學的交易成本學說。內部化是指企業內部建立市場的過程,企業為解決市場不完全給經營管理帶來的問題而以企業內部市場代替外部市場。基本觀點:當市場失靈或產品特殊性等原因造成市場不完全性時,廠商可以將其擁有的半製成品、技巧、管理才能等“中間產品”,通過廠商的內部市場轉讓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三個假設企業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上追求利潤最大化;當生產要素尤其是中間產品的市場不完全時,企業有可能用內部市場取代外部市場來統一經營管理活動;內部化超越國界產生跨國公司。市場不完全性表現寡占情況下買賣雙方較集中從而很難進行議價交易;無期貨市場時買賣雙方很難簽訂期限長短不同的期貨合同;存在可對中間產品依據地區等實行差別定價的市場;中間產品缺乏可比性從而難以定價成交;新產品由於從研製到上市的時間週期較長需要進行差別定價。市場內部化的決定性因素產業特定因素;區域特定因素;國別特定因素;企業特定因素。其中的重點是產業特定因素和企業特定因素,因為多階段生產特點的產業具有多種中間產品,企業可以通過市場內部化來解決中間市場不完全性的問題。市場內部化的成本和收益內部化給企業帶來的利益:通過消除外部市場的“時滯”獲取經濟效益;對中間產品實行差別定價或實施轉移定價獲取利潤;利用技術優勢控制企業獲取經濟效益;消除由外部市場壟斷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避免東道國政府稅收和價格干預給企業帶來的損失並獲取由東道國優惠政策帶來的經濟利益。內部化給企業帶來的成本:資源成本。內部化後企業將完整市場分割成若干獨立市場,犧牲了規模經營造成的成本;通信成本。地理、語言和社會環境差異,以及為了防止技術、管理方法和資訊洩漏建設內部通信系統造成的成本;管理成本。母公司對世界各地分支機構實施控制和管理的成本高於非跨國企業;國家風險成本。指因東道國政府限制甚至實施國有化而可能造成的成本。對內部化理論的評價內部化理論的視角與壟斷優勢理論不同,以交易成本為理論基礎,從企業國際分工、跨國產品交換形式以及國際生產組織形式等角度研究了國際直接投資問題,內部化理論不僅可以解釋發達國家為什麼要對外直接投資,也可以解釋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同時還可以解釋發展中國家為什麼要對外直接投資。產品生命週期論產品生命週期論由美國經濟學家弗農1966年提出,既能夠用來解釋廠商的國際貿易,也能夠用來解釋廠商的國際投資行為。基本觀點和假設
產品的生命週期由創新、成熟、標準化和衰減四個階段構成。產品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徵,由此決定了不同的生產成本和生產區位,也決定了廠商在不同階段應該採用不同的貿易和投資策略。四個假設條件:(1)消費者偏好由於收入不同而不同;(2)企業間以及企業與市場間的溝通或協調成本隨空間距離的增加而增加;(3)產品的生產技術和市場行銷方法會經歷可預料的變化;(4)國際技術轉讓市場具有不完全性。產品生命週期的主要內容新產品因為創新會進入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生產區位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轉移
產品的創新階段
產品衰減期
產品的標準化階段
產品的成熟階段這個階段企業往往更關心產品的設計和性能而不是成本,因此生產成本的差異對公司生產區位的選擇影響不大。這個階段的區位選擇,通常是那些勞動力成本略低、消費水準類似、生產條件較好的地區。這個階段的投資區位選擇,通常是那些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的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階段,隨著新一輪新產品推出,原產品失去銷路,最後被淘汰。產品生命週期理論的發展產品生命週期理論很好的解釋了二戰後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和區位選擇。有些學者還用該理論來解釋為什麼對外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的跨國公司手中,和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行為,即產品生命週期成熟期後的貿易替代型投資。國際生產折中論國際生產折中論由英國經濟學家鄧寧在1977年提出。其背景是在70年代,歐洲和日本的跨國公司興起,發達國家出現了雙向投資,發展中國家也開始進行對外投資,而之前的理論無法解釋。國際生產折中論的理論淵源鄧寧認為60年代後的國際生產理論主要沿三個方向發展:以壟斷優勢理論為代表的產業組織理論;以阿利伯的安全通貨論和羅格曼的證券投資分散風險為代表的金融理論;廠商理論即內部化理論。鄧寧吸收了這三種主要觀點,結合區位理論來解釋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和優勢。三個優勢
國際生產折中論中,有三個核心因素決定了跨國公司的行為和其對外直接投資決策:所有權優勢(Ownership-SpecificAdvantages),指本國企業擁有別國企業難以擁有的技術優勢、廠商規模優勢、組織管理優勢和金融貨幣優勢等;內部化優勢(Internalization-SpecificAdvantages),指因為市場的不完全性,而將優勢保持在企業內部;區位優勢(Location-SpecificAdvantages),指東道國為國外廠商投資設廠提供的有利條件。
這就是OLI(Ownership-Location-Internalizaiton)模式,只有當三個因素的具備時,企業選擇對外直接投資。整體優勢和廠商的選擇
這三個影響因素的不同組合,決定了企業所採用的國際經濟參與方式
所有權優勢是基礎,是企業對外投資的必要條件;內部化優勢是實現所有權優勢的載體,所有權優勢越大實現內部化的可能性也越大;區位優勢是實現上述兩個優勢的充分條件。不同情況企業優勢經濟活動方式選擇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區位優勢情況1○○○國際直接投資情況2○○
出口情況3○
技術轉移對國際生產折中論的評價國際生產折中論將直接投資、國際貿易、區位選擇等因素綜合考慮,其高度概括性和廣泛的涵蓋性得到理論界普遍認同,不僅獲得“通論”之稱,成為了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公司研究中最有影響力的理論。該理論在吸收過去國際貿易和投資理論的基礎上,既肯定了絕對優勢對國際直接投資的作用,也強調了誘發國際直接投資的相對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不足。後期發展及投資週期論
鄧寧在80年代將這一理論於各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結構聯繫起來進行動態分析,研究了67個樣本國家後提出了投資週期論學說。
主要觀點是:一國的國際投資地位與其經濟發展水準有關系,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則對外直接投資淨額越大。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本國同時缺乏三種優勢,對外投資和外國投資數量都很少或沒有。第二階段:為了獲取本地生產要素,外國投資流入。本國為了吸引外資流入需要打造自己的區位優勢。第三階段:本國企業利用創造出的所有權優勢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此時外國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都在增長,但外國投資淨額開始下降。第四階段:本國利用外資數額減少,是一國直接投資的淨輸出階段。比較優勢論比較優勢論由日本學者小島清於70年代提出,他認為現有的理論重視微觀分析,忽略了宏觀因素分析,這些理論只適用於解釋美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現象,無法解釋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現象。美國和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不同
小島清認為日本“貿易創造型”的對外直接投資與美國“貿易替代型”的對外直接投資相比,主要有四個不同:美國和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部門不相同;美國和日本從事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規模不相同;美國對外直接投資是貿易替代型,會造成國際收支失衡和貿易條件惡化。而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是貿易創造型,將對外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結合起來。美國海外企業設立一般採用獨資形式,而日本對外投資多採用合資形式。
這種對外直接投資的不同特點,造成日本能夠集中發展國內那些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從而使其對外直接投資成為其產業結構調整方式,成為日本比較優勢的一種補充手段。比較優勢論的基本命題
小島清的理論建立在比較優勢理論的基礎上,有三個基本命題:國際貿易理論中的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假設成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其比較利潤率也相對較高,建立在比較成本或比較利潤率基礎上的國際分工原理不僅可以解釋國際貿易的發生,也可以解釋國際投資的原因;日本式的對外直接投資與美國式的對外直接投資不同。比較優勢論的基本內容在投資主體上,對外直接投資應該從投資國已經處於或即將處於比較劣勢的產業即邊際產業開始依次進行。中小企業應當成為其中的主體,因為它們更容易成為邊際產業,而且他們的技術更接近東道國當地的生產要素結構;在投資方式上,應當從與東道國技術差距最小的產業或領域開始依次進行投資,採取與東道國合辦的形式或者採用非股權安排方式。在投資國別選擇上,應當積極向發展中國家的工業進行投資。對比較優勢理論的評價
小島清的理論從宏觀角度進行了研究,指出只有比較優勢原則才是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將國際貿易與對外投資理論綜合於比較優勢基礎上,將國際貿易理論與國際投直接投資理論融為一體。
更重要的是,該理論中的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之間的互補關係即貿易創造關係,對我們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但是該理論無法解釋日本企業80年代後向歐美發達國家進行的大量投資。第二節國際證券投資理論一、有價證券的基本概念二、證券投資組合理論三、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四、有效市場理論五、投資行為金融理論國際證券投資的目的是:獲取利息、股息或者紅利,一般可通過以下方式獲取:購買外國的股票、債券或者其他有價證券。2007年年底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機有價證券的基本概念有價證券是用來表示某種資產所有權的證書,是證明持券人具有某種資產所有權並可以據此獲得一定收入的憑證。狹義的有價證券專門指證券市場上發行和流通的證券,包括股票和債券兩個大類資本證券。廣義的有價證券種類較多,根據其體現的信用性質,可以分為商品證券、貨幣證券、資本證券和其他證券。兩個基本特點:有價證券表示資產所有權,券面上載明資產的內容;有價證券表示的財產權和證券自身不可分割,權利的享有和轉移以出示和交付證券為依據。有價證券作為資本商品的特徵:收益性。投資者進行證券投資的目的在於獲取收益,這是有價證券的基本特徵。期限性。不同證券具有不同的期限,證券的期限性對證券投資雙方具有不同含義。風險性。證券投資風險是指所投資財產受到損失的可能性,是預期收益率與實際收益率之間的離差。而風險又包括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分權性。通常僅對股票而言,是指證券購買者對發行單位的重大決策具有參與權。變現性。是指證券所有者能夠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及時將證券自由轉讓給他人收回本金。波動性。是指證券在進入市場後,因為其他因素的影響使得市場價格與全面價格發生偏離。證券投資組合理論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產生的背景為了規避風險,出現了以分散風險為原則的傳統的證券投資理論,包含了三個證券投資步驟、三類證券投資目標以及三種投資者:三個步驟:確定組合的管理目標、構建證券組合、進行經濟效益評估三類目標:
能夠帶來穩定的經常性收益
保守的投資者
實現較大的資本增值
冒較大風險的投資者
在風險承受範圍內同時獲得穩定收益和一定程度的資本增值
中性的投資者在傳統的證券投資組合理論中,投資者確定目標後,根據投資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構建資產組合。傳統的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缺陷是過於機械化,難以在實踐中給予投資者有效指導。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假設馬科維茨的證券投資組合理論,克服了傳統理論只靠對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的主觀判斷來選擇證券投資組合的缺陷,開創了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馬科維茨認為風險一定時,投資者願意持有收益最大的資產;而且資產的預期收益不能作為投資者選擇資產的唯一依據,而應該將資產的收益和風險結合起來考慮,模型的假設:
投資者在決策中只關心預期收益率;
投資者厭惡風險但又要求很高的預期收益率;
證券市場不存在摩擦。單個證券收益與風險分析單個證券的期望收益率期望收益率是指投資者持有某一證券一段時間所獲得的平均收益,不同類型的證券在計算期望收益率時使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可投資的證券:
無風險證券:未來收益率相對固定且風險較小的證券。如國庫券
風險證券:未來收益不固定且風險較大的證券。如股票無風險證券的期望收益率:
其中,R表示投資者收益率;P0表示投資者所持證券在期初的價格;PT表示證券在持有期期末的價格;D表示投資者在證券持有期間所獲得的由股息或利息構成的資本收益。風險證券的期望收益率
離散型:
Ri表示第i種可能結果發生時的投資收益率,用Pi表示第i種可能結果發生的概率,用N表示所有可能結果的數量)
連續型:f(R)為收益率R的密度函數
單個證券的收益率的方差和標準差收益率的方差表示可能的收益率與期望收益率之間的離散程度,是對收益率每個可能取值與期望值之差的平方進行加權平均後的取值。
離散型:
連續型:標準差是方差的平方根,通過開方恢復了變數原先的計量單位,使收益率的比較更直觀。通常證券投資收益率的分佈是對稱的,也就是說,實際收益率高於或低於期望收益率的概率相同。證券投資組合的收益與風險分析投資者在投資風險證券時,常採用組合投資策略規避風險。證券投資組合中各種證券之間收益的相關性
證券投資組合分析與單個證券投資分析的最大不同是,除計算每種證券的預期收益率外,還要測算證券組合中各證券之間的關係對收益率的影響。協方差協方差是兩種證券收益率離差的乘積的期望值,用來衡量兩種證券收益率之間的變動關係。協方差為正:兩種證券收益率的變動方向一致協方差為負:兩種證券收益率的變動方向相反。協方差為零:兩種證券的收益率之間不相關。相關係數當不同的資產組合規模存在差異時,無法根據協方差對兩個證券組合間的風險大小進行比較,這時可以使用無量綱的相關係數進行分析。證券投資組合中各證券間收益的相關係數是指證券投資組合中各證券之間收益的相關程度。相關係數=-1:兩種證券的收益率完全負相關。相關係數∈(-1,0):兩種證券的收益率之間存在普通的負相關關係。相關係數=0:兩種證券收益率之間不存在任何關。相關係數∈(0,1):兩種證券收益率之間存在普通正相關關係。相關係數=1:兩種證券的收益率完全正相關。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
證券投資組合的方差證券投資組合的方差是資產組合中的每種證券方差以及各種證券之間協方差的加權平均值。投資組合中所有證券的方差和證券間的協方差構成了由N個證券共同組成的資產投資組合的方差。只要各種證券的收益不完全相關,投資者就可以通過組合證券以及各種證券在證券投資組合中的比重來降低風險。(*)證券投資組合與風險分散
證券投資組合的選擇可行集:不同證券組合可構成不同投資組合,各種證券在一個投資組合中所占比重不同也會構成不同投資組合。由若干種證券構成的所有投資組合就叫可行集。如圖中GPSHG構成的集合。有效集與可行集有效集從可行集中挑選出相同風險水準下具有最大收益的證券組合以及在相同收益率水準下具有最小風險的證券組合,就構成了有效集,也稱有效證券組合。在相同收益率水準下選擇具有最小風險的證券組合是GPS部分。在相同風險水準下選擇具有最大收益的證券組合是PSH部分。有效集就是他們的交集PS,也叫有效邊界。不在PS上的證券投資組合都是無效組合。無差異曲線
無差異曲線是證券投資者對證券投資組合風險和收益偏好的組合,其具有以下幾個性質:無差異曲線斜率為正。即對預期收益要求較高的投資者要承擔更多風險。無差異曲線下凸。即隨著投資者每次等量風險增加,所得預期收益率越來越高。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的所有證券投資組合點給投資者帶來相同效用。無差異曲線互不相交。最佳證券投資組合的選擇最佳投資組合是唯一的,由無差異曲線和有效邊界的切點決定。不同的投資者對應的最優證券投資組合結果往往不同。對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評價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用量化方法進行證券投資組合分析,結束了只進行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理論研究時代,為現代證券投資理論的研究奠定了基本的理論框架。資本資產定價理論資本資產定價理論的產生背景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威廉·夏普在馬科維茨的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有效市場假說分析了證券組合的預期收益與預期風險之間的理論關係,於1964年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理論。資本資產定價理論通過建立一種適合資本資產的定價模型來論證風險和收益率之間的關係,對證券均衡價格的確定做出系統解釋,因此也被稱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資本資產定價理論的假設條件資本市場不存在摩擦。這是指任何人都可以無障礙進入這個市場,市場上的稅收和交易成本為零,投資者可以自由買空賣空,資訊和資金可以自由流動,每個投資者只能被動接受價格。所有投資者都是風險厭惡者。即所有投資者都根據期望收益率和方差進行資產選擇,在同樣的期望收益率下追求最小風險,在同樣的風險下追求最大的期望收益率。投資者的預期相同,即對期望收益率、標準差、協方差的預期相同。單個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沒有影響,即單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行為不會對整個證券市場或證券市場上某種證券的價格產生影響。存在無風險利率。即投資者可以以相同利率借貸資金。投資期限一致。即所有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上對任何投資品種的投資期限相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主要內容資本市場線(CML)無風險證券是收益固定和不存在任何風險的證券,像美國聯邦政府的短期國庫券。其標準差為零,其期望收益率與風險資產的收益率之間的協方差也等於零。無風險貸款就是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無風險資產,另一部分資金投資於風險資產。無風險借款就是按照無風險利率借入一部分資金投資於風險資產。引入無風險貸款後,投資者可將借來資金的一部分用於購買無風險證券,另一部分用於購買風險證券,這給可行集和有效集帶來了變化。
當引入無風險借貸後,在存在無風險貸出和借入的情況下,從無風險資產A點出發作直線AC與有效集相切於M點,DMF相比AC上的投資組合風險在同樣收益下更小。在允許無風險貸出和借入的情況下,有效集就變成了一條經過無風險收益A點並於馬科維茨有效集相切的直線。
資本市場線是一條射線,反映有效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與風險之間的關係。每個人沿著射線選擇一點,較保守的投資者貸出一部分資金,而將其餘資金投資於某一證券投資組合,較激進的投資者借入一些資金並加上原有資金共同投資於某一證券投資組合,但所有的點都停留在這條資本市場線上。不管是哪種偏好的投資者,投資者都需要將其資金在無風險資產F與市場投資組合M之間進行分配。任一投資者的最優組合都會落在FM這條資本市場線上。M被稱為市場組合,是資本市場線與馬科維茨曲線的切點。資本市場線的計算公式
證券市場線(SML)
證券市場線
證券市場線公式
任何一種證券的預期收益與市場組合收益之間的關係一般用特徵線來概括
有效市場理論有效市場理論的產生背景1970年5月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尤金.法瑪提出有效市場假說的概念,認為消息會使證券價格波動,當證券價格能夠反映投資者可以獲得的資訊時,證券市場就是有效市場。有效市場理論的主要內容有效市場理論的觀點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市場資訊是完全充分的。資訊可以隨時隨地出現並獨立進入市場,證券價格波動只是對即時資訊的反應,而與上一次價格變動沒有聯繫,也就是說證券價格波動是隨意的。市場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投資者,他們不受他人對市場和證券評論的影響,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和所得資訊對股票進行獨立地買賣操作。對市場上的最新資訊,所有投資者都能及時並準確做出反應,調整股票結構,致使股票價格波動,並在市場上獲得超額利潤。有效市場假說的前提條件:交易不存在障礙,資訊公開程度高,證券價格不受個別投資者影響,市場上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並被動接受市場價格的投資者當投資者獲得的資訊被證券市場價格充分反映時,該市場就是有效市場。有效市場的種類弱式有效市場。弱式有效市場是指,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價格反映了從市場交易數據中可以得到的全部歷史資訊,這些歷史資訊主要包括證券的價格、收益率和交易量等。在弱式有效市場上,技術分析無效。半強式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是指,證券價格既能反映歷史資訊,又能反映其他公開信息。其他公開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的盈利預測、股息的分配方案和財務報表等。基本分析在半強式有效市場上難以發揮作用,因為資訊公開程度高,投資者對公司前景十分瞭解,所以證券價格與公司內在價值不符和的情況一般不會出現。強式有效市場。強式有效市場是指,證券價格不僅能反映歷史資訊和其他公開信息,還能反映內部資訊。強勢有效市場的內部人員不能利用內部消息及券商不能利用其獨特的優勢持續獲取超額收益。對有效市場理論的評價有效市場理論是現代金融理論的基石,資本資產定價理論以及套利定價理論都是在該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有效市場理論主要是通過證券價格來反映市場上的投資者擁有企業各種資訊的程度。該理論的意義在於告訴投資者,在有效市場條件下不能依靠技術分析獲取超額收益。此外,投資者既要看到投資收益,也要測算投資成本。有效市場理論的假設條件很苛刻。迄今為止,世界各國的證券市場一般都屬於弱式有效市場,少數國家屬於半強式有效市場,還沒有國家屬於強式有效市場。投資行為金融理論投資行為金融理論的產生背景投資行為金融理論試圖對金融市場上一些怪異現象進行解釋,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理論。在期望理論、行為組合理論和行為資產定價模型的基礎上,投資行為金融理論從投資決策的行為模式入手,針對投資者怪異行為並強調將心理學和投資決策相結合。投資行為金融理論的主要內容正回饋投資模型。市場上的投資者容易受市場上一些雜訊的影響,買賣股票,其他不知情的投資者也會隨之做出反應。不知情的投資者的追隨行為,助長了投資者的行為,最終導致市場反應過度。羊群效應BSV模型BSV模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一般會犯兩種錯誤:一是由於投資者過於重視近期數據變化,忽略了這些數據總體所代表的含義,從而使投資者犯有選擇性偏差錯誤;二是由於投資者不能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修正預測模型,出現保守性偏差,這會使證券價格不能及時準確的對收益和未來趨勢做出反應。DHS模型DHS模型。該模型認為,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者由有資訊的投資者和無資訊的投資者組成,證券的價格由有資訊的投資者決定。有資訊的投資者根據自己從各種途徑得到的資訊,會對某些證券產生偏愛,由此產生的投資行為會導致股價波動;無資訊的投資者沒有偏愛,因此不會出現判斷偏差。有資訊的投資者由於過度相信自己的判斷,往往低估證券風險;無資訊的投資者由於對公共資訊反應不足,往往會使短期股價趨勢持續,但他們一旦對公開信息做出反應,也會使長期反轉出現。HS模型HS模型。強調投資者的行為機制,認為消費者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觀察消息者,他們往往根據獲得的有價值的資訊對未來進行預測,並不局限於過去和當前價格的變化,常出現反應滯後;另一類是動量交易者,動量交易就是投資者對價格和交易量提前做出假設,一旦滿足設定的動量要求,就會進行買賣操作,這些動量交易者用歷史和當前的數據對未來進行預測,常出現反應過度。對投資行為金融理論的評價投資行為金融理論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只是從心理學角度對證券市場上的一些非理性怪異行為進行解釋。由於該理論承認投資者心理上的多樣性,並將投資決策和心理學結合起來,探討的對象又是金融市場常見的投資者具體行為,因此該理論更貼近現實,並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國際資本市場
第一節國際證券市場基礎知識
第二節國際股票市場
第三節國際債券市場
第四節國際信貸
第五節國際主要資本市場簡介第一節國際證券市場基礎知識一、證券市場的概念二、證券市場的參與者三、證券市場的分類四、證券市場的功能五、國際證券市場證券市場的概念證券市場就是買賣各種可流通有價證券的市場,其中有價證券是持券人擁有某種資產所有權的憑證,包括股票、債券、基金單位及其衍生品如期貨、期權等。證券市場與商品市場和借貸市場不同證券市場與商品市場不同證券市場的交易對象是股票和債券等有價證券;證券市場交易具有籌資、投機和保值等功能;證券市場中的證券定價與市場利率密切相關;證券市場具有較大的風險。證券市場與借貸市場不同二者的交易方式不同;二者的融資方式不同;二者的債務債權關係不同;投資者在兩個市場上的收益來源也不同。當代國際證券投資市場特徵金融國際化;證券市場多樣化;證券市場國際化;證券市場自由化。證券市場的參與者證券發行人是指為籌措資金而發行債券、股票等證券的發行主體,通常包括政府及其機構、金融機構、公司和企業等主體。證券投資人是證券市場上資金的供給者、證券需求者和買方,是通過買入證券進行投資的各類機構和自然人,主要包括政府及其機構、金融機構、公司和企業、各類基金等。證券市場仲介機構包括證券經營機構和證券服務機構兩類,在證券市場中起著連接證券投資者和籌資者的橋樑作用。證券經營機構有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證券服務機構指為證券市場提供相關服務業務的法人機構,主要包括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投資諮詢公司、資信評級機構、資產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自律性組織一般指行業協會,包括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業協會等。證券監管機構是依法制定有關證券市場監督與管理的規章、規則,並依法對證券的發行、交易、登記、託管、結算以及證券市場的參與者進行監督管理的機構。例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市場的分類根據功能不同可以將證券市場分為證券發行市場和證券交易市場。證券發行市場也叫初級市場或一級市場,是新證券發行的市場,主要由證券發行者、證券承銷商和證券認購者構成。證券發行有直接發行和間接發行兩種。直接發行指籌資企業在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協助下自行發行。間接發行是先由投資銀行或大證券公司等承銷人承購,再由承購人通過各種管道分銷給各階層銷售者進行銷售。證券交易市場也叫證券流通市場、二級市場或次級市場,是已發行證券進行買賣、轉讓和流通的市場,是高度專業化的、具有嚴格管理制度的、規模化的、有組織的證券流通市場。證券交易市場主要由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構成。場內市場指在證券交易所內交易的市場,場外市場則指櫃檯市場、第三市場以及第四市場等。證券市場的功能籌資和投資功能。證券市場用證券為資金供給和需求方提供良好的融通機制和場所,對資金需求方如企業來說,通過發行證券融資,可以降低籌資成本,分散交易風險。對資金供給方即投資者來說,在證券市場上進行證券投資,買賣得當一般收益率都高於儲蓄存款利息,是一種重要的投資管道。推動金融資產多樣化。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擴大了金融資產品種,為公眾提供了閒置資金投放管道。定價功能。證券供需雙方在證券市場中的競爭有利於達成最終均衡價格,形成了資產的價格。資源配置功能。證券市場作為一種直接融資管道,通過證券價格的影響,使資金在部門間流動和重新聚積。宏觀調控功能。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時使用的三大傳統的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銀行通過在證券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主要是政府債券)調節貨幣供給量,從而實現調控宏觀經濟的目的。國際證券市場
國際證券就是各國政府、銀行或者公司發行並銷售的、以某一種或者某幾種可兌換貨幣為面值、證明或設立財產所有權的書面憑證。國際證券大體上分為股票、債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其發行方式有公募發行和私募發行兩種,交易方式既有場內交易也有場外交易。國際證券市場是指國家間進行證券發行和交易的市場,分為國際股票市場和國際債券市場。
國際證券市場在20世紀70年代後國際證券市場受金融體制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驅動,得到迅速發展。尤其是金融衍生產品得到快速發展。
今天,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證券交易工具發展,國際證券市場已經成為迅速傳導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媒介,具有對各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造成巨大衝擊的能力,這給各國中央銀行的監管及調控政策提出了更多挑戰。第二節國際股票市場一、國際股票概述二、國際股票的種類三、國際股票的發行市場四、國際股票的交易市場五、國際股票市場管理體制國際股票概述國際股票的發行者和交易者、發行地和交易地、發行幣種和發行者所屬本幣等至少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國家,國際股票的本質就是一個跨國的融資過程。國際股票的種類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將國際股票分為若干種類。按股東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風險分類,可以分為:普通股和優先股。按照融資過程中不同的跨國性分類,可以分為:在外國發行的直接以當地貨幣為面值並在當地上市交易的股票;以外國貨幣為面值發行的,但在國內上市流通的,以供境內外國投資者以外幣交易買賣的股票。存托憑證,指在一國證券市場流通的代表外國公司有價證券的可轉讓憑證。全球記名股票,是指同時在全球多個證券交易所用不同貨幣交易的股票。歐洲股票,是指在股票面值貨幣所在國以外的國家發行上市交易的股票。國際股票的發行市場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是進行證券募集以籌集資金的市場,指新證券的發行人從策劃到由投資銀行等仲介機構承銷、直至全部由投資人認購完畢的全過程。一級市場是個無固定場所的市場,發行者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式,在一級市場通過股票承銷商向投資者發行股票。一級市場的當事人
一級市場涉及的當事人有:發行人、證券監管機構、公證機構、承銷機構、投資人等。發行人指發行股票的股份公司、金融機構、公司企業等。證券監管機構是一國有權對證券市場進行監督管理的機構,可以是政府部門,也可以是政府授權或者該國法律上認可的機構。公證機構包括會計事務所、審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專門對新股票發行進行評級的信譽評級機構等。承銷機構是承擔股票推銷任務的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投資銀行和財務公司等。投資人就是資金的供給者,包括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其中機構投資者種類很多,有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儲蓄和貸款協會、互助儲蓄銀行、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養老基金會等。國際股票市場的發行方式私募發行與公募發行
按發行對象的不同可分為私募發行與公募發行。私募發行指僅向少數特定投資者發行,一般經由證券經紀商安排將股票售予經紀商的客戶或者與發行人有聯繫的投資者,通常不需要向證券管理部門辦理發行註冊登記或審核手續;公募發行的程式複雜且難度也較大,必須向發行地證券管理部門辦理註冊登記或者審核手續,但公募發行的股票籌措資金的潛力更大,發行後能夠在交易市場自由流通,提高發行人的信譽和國際知名度。直接發行和間接發行按照有無發行仲介可以分為直接發行和間接發行。直接發行指發行人不通過發行仲介機構而直接面向投資者發售股票;間接發行指發行人委託專門的發行仲介機構向市場發售股票。對於間接發行來說,按照發行仲介機構即承銷商承銷股票的不同方式,有全額包銷、餘額包銷和代銷三種方式。全額包銷指承銷商以商定價格從發行人手中先行承購全部股票後再轉賣給一般投資者,承銷商獲得股票認購價格和銷售價格之間的差價;代銷指承銷商在一定期限內按照固定價格銷售股票,只作為發行人股票的銷售代理人,而不承擔按規定價格承銷股票的責任;餘額包銷由承銷商按照規定發行額和發行條件在約定期限內向投資者銷售股票並認購期末未售出餘額的方式,承銷商承擔發行中銷售風險。交叉上市一家企業的股票同時在國內證券市場和國外證券市場上市叫做交叉上市。擴展案例:為何大企業在全球多個證券市場同時上市多個市場上市的優點:擴大了融資範圍、實現了整體上市,增強企業信譽。中國人壽三地上市2003年12月17日、18日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代碼LFC)和中國香港聯交所(代碼2628.HK)上市;2007年1月9日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代碼601628)
多地上市主要目的是:實現大規模融資、提高海外知名度和建設國際化企業。2004年1月由於隱瞞不利資訊遭紐交所調查,信用評級下調,最後沒有完全收穫預期效果。2013年10月29日,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董事長楊明生應邀前往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響開市鐘聲,慶祝中國人壽在美國上市10周年。中國工商銀行A+H股上市2006年10月2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代碼601398)和香港聯合交易所(代碼1398.HK)同步上市選擇A+H股上市主要目的:利用多個市場籌集大量資金形成良性資本金補充機制,改善長期依靠財政籌資的局面;借助境外資本市場資訊披露要求提高競爭力;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提高風險管理和不良貸款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工行創下當年全世界IPO新紀錄,籌集約210億美元,解決了其資金來源的問題,吸引到了海外戰略投資者,提升了工行在海外的市場形象和國際知名度。
中國工商銀行A股H股2006年10月2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交易,圖為香港聯交所恭賀工行上市。國際股票的交易市場交易市場(二級市場)是指買賣、轉讓已發行的、在證券交易所登記註冊並有權在交易所掛牌買賣的股票的市場。這個市場涉及的當事人有證券交易所、經紀人、證券商和證券管理機構等,可分為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場內市場場內市場又稱第一市場,一般指各國的股票交易所,股票交易所的組織形式一般分為會員制和公司制。股票交易所本身並不持有以及買賣股票,也不參與制定股票價格,但是股票交易所集中了大量的買者和賣者,並為買賣雙方提供完備的交易設施和迅捷的清算、資訊服務。場內市場必須遵守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固定的動作規程,交易採用經紀制度方式,按照公開競價方式進行,是二級市場中流動性最強的市場。整個市場資訊公開並且連續,資訊披露制度為投資者迅速、公平地獲得上市公司及其股票交易資訊提供了保障。場外市場場外市場指股票買賣雙方在證券市場外直接進行交易或通過專門從事股票買賣的證券商間接進行交易形成的市場,場外市場包括櫃檯市場、第三市場和第四市場。櫃檯市場是主要的場外市場,又稱第二市場,一般指在證券商營業網點進行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的買賣,由證券公司,經紀公司,經紀人,投資者等直接在交易櫃檯上進行面對面的交易。櫃檯市場實行做市商制度,證券商在櫃檯市場從事股票交易時,既報出股票的賣出價格,也報出股票的買入價格,買賣價之間的差額就是證券商的交易收益。第三市場是場內市場向場外的一種特殊延伸,是指已獲得在股票交易所上市資格的股票,由非交易所會員的證券商進行場外交易,第三市場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非會員證券商在自己的櫃檯上交易已經在股票市場上市的股票形成的。第四市場是場內市場向場外的另一種特殊延伸,是機構投資者不通過證券商而直接進行大額股票交易的市場。第四市場完全拋開了市場仲介機構,交易成本低,交易資訊不公開,由機構投資者的大額交易需求產生。擴展閱讀:中國的三板/新三板市場現在的“新三板”市場,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NEEQ(NationalEquitiesExchangeandQuotations),因為當時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不同於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稱為“新三板”。新三板是場外市場(私募市場),因而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不能公開發行,但可以定向發行、公開轉讓。新三板的定位主要是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這類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尚未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因此在新三板掛牌的條件較主板、創業板要低得多,沒有財務指標要求,也不限行業、不限地域。主板创业板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場內市場場外市場主要為大型、成熟企業、傳統銀行和中小企業提供股權融資和轉讓服務主要為二高六新類型企業提供股權融資和轉讓服務主要解決高成長中小企業股份轉讓和融資問題主要解決地方小微企業融資轉讓和流轉服務國際股票市場管理體制國際股票市場的管理模式主要有集中型管理、自律型管理和中間型管理三類。集中型管理指政府通過制定專門的證券市場管理法規,並設立全國性證券管理監督機構來實現對全國證券市場的管理;自律型管理指政府除了某些必要的國家立法之外,較少干預證券市場,證券市場主要由證券交易所及證券商協會等組織進行自律管理,自律組織通過其章程、規則等引導和制約其成員的行為;中間型管理指既強調立法管理又注重自律管理,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實行集中型或者自律型管理體制的國家已經逐漸向中間型過渡。國際股票發行市場的審核制度國際股票發行市場的管理體制,按照審核制度劃分有註冊制和審核制兩種。註冊制指發行者在準備公開募集和發行股票時,將應依法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準確的向證券主管機構彙報並申請註冊登記,證券主管機構的權力僅在於保證股票發行者提供的各種資料中不包含任何不真實的陳述濟事項;核准制指發行者在發行股票之前必須提前上報證券交易所等管理機構,經過這些機構審查批准後才可以正式發行上市。核准制不僅要求公開有關真實情況,而且必須符合公司法和證券法中規定的若干實質條件,證券主管機構有權否決不符合實質條件的股票發行申請。第三節國際債券市場一、國際債券概述二、國際債券的種類三、國際債券的信用評級四、國際債券的發行五、國際債券的二級交易市場國際債券概述國際債券指借款人(包括一國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或國際組織)為籌措和融通資金,在外國金融市場上發行、以外國投資者為發行對象並以外國貨幣為面值的債券。國際債券市場是一個由國際債券發行者、投資者和仲介機構形成的金融市場。國際債券的種類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券;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國際金融債券;普通債券、可轉換債券和附認股權債券;固定利率債券、浮動利率債券和無息債券;單一貨幣債券和多種貨幣債券。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
根據債券的面值貨幣是否與發行地貨幣一致,可以將債券分為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外國債券,指某一國的發行人(包括政府、企業、銀行等法人)在另一國債券場上發行的、以市場所在國貨幣標明面值的債券。外國債券的發行只涉及兩個國家,債券發行國和市場所在國。歐洲債券是指借款人在本國之外的某一個或幾個國家的外國債券市場發行的、不以發行地貨幣為面值貨幣而是以發行地之外的其他貨幣為面值貨幣的債券。歐洲債券的發行人、發行地以及面值貨幣分屬於三個不同國家。傳統的歐洲債券包括直接債券、可轉換債券、附股權認購證不可轉換債券、浮動利率本票等。新品種有多元通貨與使用記賬單位發行的債券,這些債券是以歐洲貨幣單位、歐洲組合單位、阿拉伯通貨關聯單位及特別提款權等記賬單位發行的債券。在計息方式上,歐洲債券既有傳統的固定利率債券,也有種類繁多的浮動利率債券,還有零息債券、延付息票債券、利率遞增債券和可在一定條件下將浮動利率轉換為固定利率的債券等。在附有選擇權方面,歐洲債券有雙貨幣債券、可轉換債券和附權證債券等。歐洲債券有的在期滿時一次性償還,更多的在期滿前分階段償還。擴展閱讀:金融史話之歐洲債券歐洲債券出現的歷史要比外國債券晚很多,誕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是當時用以規避美國政府對資本市場進行管制的金融創新,其含義有別於“歐洲的債券”或“歐洲地區的債券”。“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出現的歐洲債券甘迺迪總統於1963年7月開始下令徵收的“利息平衡稅”,對美國居民持有外國在美國本土發行的債券後所獲得的債券利息徵稅,這一措施使得外國公司和美國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的融資成本產生差異,外國公司融資成本增加了。甘迺迪遇刺後上任的詹森總統在1965年要求美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外國借款人的貸款數額進行限制,這一措施限制了外國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融資的規模。基於對美元的需求,一些國家就想辦法避開美國政府的管制,在美國境外的歐洲市場發行美元面值的債券,用較低的成本獲取美元資金。約翰·費茨傑拉德·甘迺迪,美國第35任總統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券根據債券發行是否公開進行,可以分為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券。公募債券指面向投資者公開發行的債券,可以在債券交易所上市買賣。公募債券的發行必須經過國際公認的資信評級機構的評級,並必須由合格的證券機構承銷,發行債券者必須將自身的整個數據資料公佈於眾,整個發行過程比較複雜。私募債券是向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的債券。這種債券發行金額較小,期限較短,不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公開買賣,但是債券利息率高,發行價格低。私募債券一般不需要經過國際公認的資信評級機構評級,也無需發行人將自身資料公佈於眾,發行手續相對簡便。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國際金融債券
根據債券發行主體不同,可以將債券分為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國際金融債券等。政府債券通常稱為國債,一般可分為中央政府債券和地方政府債券。政府債券的發行者是政府,因此相對於其他債券而言擁有較高級別的信用等級。公司債券是由公司發行的承諾到期還本付息的債權債務憑證。能夠在國際市場上通過發行債券籌措資金的公司一般都是實力雄厚、資信級別很高的跨國企業。國際金融債券是銀行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由於金融機構經營的長期性,該類債券一般為長期債券。普通債券、可轉換債券和附認股權債券
根據債券是否可轉換為股票,可以將債券分為普通債券、可轉換債券和附認股權債券。普通債券是按債券的一般還本付息方式發行的、不附有任何息外收益的債券。可轉化債券是符合條件時可從發行公司債券轉換為其股票的債券。附認股權債券是指投資人購買債券後在符合條件時可獲得購買債券發行公司的股票的權利。固定利率債券、浮動利率債券和無息債券
根據債券計息方法的不同,可以將債券分為固定利率債券、浮動利率債券和無息債券。固定利率債券是債券發行時就將息票率固定下來的債券,這種債券通常在發生通脹以及市場利率上揚時對投資者會有較大的利率風險。浮動利率債券是債券發行時規定了息票率可在事先約定基礎上根據國際市場利率變化調整的債券,國際市場的參考利率一般使用3個月或6個月的美元倫敦銀行拆借利率或者美國優惠利率,有時也採用其他參考利率如新加坡銀行拆借利率等。無息債券也稱貼現債券,是發行時不附有息票的債券,即發行時以低於票面價格出售,到期按照票面價格收回,發行價格和票面價格差就是投資人的利息。單一貨幣債券和多種貨幣債券
根據債券面值貨幣和利息計算貨幣是否為同一貨幣,可以將債券分為單一貨幣債券和多種貨幣債券。單一貨幣債券是債券面值和利息的計算貨幣為同種貨幣的債券。多種貨幣債券是債券面值和利息計算使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貨幣的債券,通常有多種形式。第一種是雙重貨幣債券,在發行和付息時使用一種貨幣,在還本時使用另一種貨幣;第二種是多種貨幣債券,又稱為貨幣擇權債券,是債券按照某種貨幣計價發行後,投資者可以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貨幣之間選擇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時使用的貨幣;第三種是一攬子貨幣債券,是用特別提款權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債券,能夠避免匯率風險,提高債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國際債券的信用評級信用評級又稱資信評級,狹義的定義指信用評級機構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對債務人如期足額償還債務本息的能力和意願進行評價,並用簡單的評級符號表示其違約風險和可能的損失程度。廣義的信用評級指一種為社會提供資信資訊的社會仲介服務,或為單位自身提供決策參考,或對評級對象履行相關合同和經濟承諾的能力和意願進行總體評價。國際債券的信用評級指由專門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對債券發行人可預見的違約風險即不償付本金和利息的義務進行的評估。信用評級的基本方法有兩種:分析師法和數理模型法。擴展閱讀:資信評級機構的中外比較——中誠信與穆迪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Moody’sInvestorsServices中國評級機構發展簡史1987年第一家銀行系統信用評估機構——吉林省信用評估機構公司成立;1988年第一家獨立於金融系統的信用評級機構——上海遠東信用評估公司成立;1990~1992國務院對金融性公司清理整頓後重新進行了確立,相繼成立上海新世紀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1993年鵬遠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成立;1994年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成立。此外全國還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地方性信用評級機構。目前,我國的信用評級機構只是准金融機構,其設立由中國人民銀行進行審批,不完全屬於任何一家監管機構監管,涉及的行業主管部門有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中國取得全國營業牌照的五家信用評級企業中國評級機構與國外評級機構合作簡況1998年中誠信率先和惠譽國際合作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資評級公司——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1999~2002年間大公國際曾與穆迪有過短暫的技術合作;2003年中誠信回購惠譽所持股份並終止合資行為;2006年中誠信與穆迪合作,目前穆迪持有中誠信49%股份;2008年聯合資信接受惠譽入股,惠譽持有聯合資信49%股份。
穆迪與中誠信穆迪早在1999年就曾與大公國際進行過技術合作,2001年就在北京設立辦事處開展中國業務。由於中國的評級市場遲遲沒有開放,一直無法取得在中國營業的牌照。2006年由證監會牽頭穆迪服務入股中誠信並持股49%。據瞭解,穆迪服務為了爭取未來進入中國評級市場的管道和途徑,看中中誠信的在中國市場品牌價值和客戶資源。中誠信集團是一家大集團公司,旗下有中誠信征信有限公司、中誠信資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等,中誠信國際是其中一個分公司,專門從事信用評級市場評級業務。國內,中誠信國際基本穩坐中國評級行業第一把交椅,但就整個國際市場而言,穆迪服務是目前公認的評級行業三大巨頭之一,中誠信在市場佔有率、品牌公信力、資料庫等方面的實力無法與穆迪相比。穆迪服務擁有上百年發展歷史,已形成一套成熟的運作體系,牢牢佔據了客戶群和市場份額。穆迪服務與中誠信國際的評級流程等業務開展比較穆迪服務的信用評級的流程及方法:穆迪服務的評級對象統稱為發行者,包括那些發行債券、信用承諾、債務類證券或其他有義務償還貨款的有組織的產品、公司、主權國家、或自治市等。信用評級關係的確立與評級的開始:通常情況下,當發行者希望穆迪服務對其進行信用評級時,信用評級關係便開始,穆迪服務會與發行者簽訂一份評級協議,要求發行者向穆迪服務提供相關財務報告和其他資訊,同時支付穆迪服務相關費用。信用評級過程中所使用的資訊:在信用評級過程中,所用資訊可能來自公開的資源、發行者及其機構的會議或首席分析師與發行者高層管理者的接觸溝通。之後,穆迪服務會在這些資訊的基礎上補充其他一些資訊。與發行者的管理者進行接觸:同時首席分析師有義務與發行者高管進行接觸,以徹底全面地瞭解相關資訊,分析師需要與發行者或其機構、代表,對他們的信用優劣勢、行業發展趨勢等進行直接的討論。評級委員會過程:一旦資訊都收集完畢,首席分析師會運用相關的穆迪信用評級方法論,從數量、品質等方面分析發行者或債務,然後給出其對評級委員會審議的建議。穆迪評級的具體流程穆迪評級的具體流程(接上頁)信用評級申訴:在適當情況下,為了評估從發行者或其機構收到的新資訊與評級結果的相關性,穆迪服務會延遲信用評級的公佈。如果首席分析師和評獎委員會主席都認為新資訊會導致評級委員會重新考慮評級結果,則評級委員會需重新召開會議並討論此類資訊對信用評級的影響,這個過程被稱為外部申訴。對信用評級的監控追蹤:除了那些被明確聲明為具體時點上的信用評級,其評級一旦被公開,穆迪服務就會監督這些信用評級並在恰當時候對這些評級進行修改,以使其更好地反映穆迪服務對發行者的觀點的變化。撤銷信用評級:如果穆迪服務認為其採用了不恰當的資訊向市場做出信用評級,則會慎重考慮並避免做出評級或撤銷已有信用評級。中誠信的評級流程中誠信國際業務流程,在進行首次評級時主要分五個步驟:前期準備階段,一般包括兩個步驟:資產池初步篩選和交易結構設計。確定評級方法,主要是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發行者類型等來確定具體評級模型和方法。進行首次評級,在這一階段,中誠信首先根據資產池信用品質進行分析,再進行交易結構分析,然後與發行者進行訪談,並進行產品信用測算,最後提交一份信用評級售前報告。在發行階段,中誠信會有專門負責人員參與監管並與投資人溝通,並提供一份信用評級確認報告。在評級結束後,中誠信會有跟蹤評級,也即繼續追蹤發行者的各方面有關資訊與行為,並據此提供跟蹤評級報告。中誠信的評級方法
中誠信採用的主要評級方法是行業評級模型。在運用行業評級模型進行評級時,綜合考慮整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對影響行業評級的各因素進行分析,主要是研究影響該行業風險的因素,以確定行業得分和行業風險評級等級:行業競爭力:考慮該行業在給定的成本和市場需求下,在國內外市場的銷售能力、聲譽、效率、市場佔有率等,綜合得到行業競爭力的結果。行業供給和影響需求的長期趨勢:供給方面,主要考察行業內部的生產能力及效率、產品品質、新技術的引進和應用等影響產出的因素;需求方面,主要研究經濟發展速度、收入、消費習慣等內容。此外,產品的替代性與互補性也是影響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也需考慮與此行業相關的其他行業的發展狀況。行業發展階段:與產品的生命週期理論相似,行業發展也可大致劃分為四個階段: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時期的企業,其利潤和風險水準也不盡相同。因此,可利用行業發展階段作為衡量行業風險重要指標。交易環境:考慮行業的交易環境,需考慮所有影響行業的產品和服務的因素。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產業依賴度。法律與監管架構:行業的法律法規或監管體制的完善與否,也是影響行業系統性風險的重要因素。此外相關政策的出臺或變化、政府的支持力度等也會對企業的競爭力產生影響。行業市場結構:行業市場結構最直接的表現是市場的壟斷程度。對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的敏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动售货机课程设计
- 高速公路收费站改造工程招标合同三篇
- 企业VI设计师VI设计品牌形象
- 医药生物行业营业员工作总结
- 财务战略实施细则计划
- 化工产品销售工作总结
- 农业用品采购工作总结
- 环境卫生保安工作总结
- 印刷品包装质量检测技术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夺分金卷)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工程管理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CNC技理考(含答案)
- 电气领域知识培训课件
- 金融产品分类介绍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深圳初中语文七年级期末模拟卷2
- 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BOSS GT-6效果处理器中文说明书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2024广东烟草专卖局校园招聘笔试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体适能培训
- 2024房地产合同更名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