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饱和一元醇CnH2n+1OH14.8g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H22.24L(标准状况),则燃烧3.7g该醇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A.0.05mol B.0.25mol C.0.5mol D.0.75mol2、甲、乙两种金属性质比较:①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②常温下,甲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较,乙比甲的强;④甲、乙作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乙电极表面产生气泡。上述项目中能够说明甲比乙的金属性强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3、下列自发反应可用焓判据来解释的是(
)A.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B.2N2O5(g)
4NO2(g)+O2(g)
∆H=+56.7kJ/molC.(NH4)2CO3(s)
NH4HCO3(s)+NH3(g)
∆H=+74.9kJ/molD.2H2(g)+O2(g)
H2O(l)
∆H=-285.8kJ/mol4、在如图所示的蓝色石蕊试纸上,X、Y、Z三处分别滴加浓硝酸、浓硫酸和新制的氯水,三处最后呈现的颜色分别是A.白、黑、白 B.红、黑、红 C.红、红、白 D.红、黑、白5、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键是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一种静电吸引作用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6、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B.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C.乙烯与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D.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7、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燃烧木炭取暖B.C与CO2共热C.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8、下列关于图中钠及其化合物转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①为化合反应 B.②为置换反应C.③氧化还原反应 D.④为非氧化还原反应9、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此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A.A B.B C.C D.D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gH2所含原子数目为2NAB.1mol/L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NAC.常温常压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D.2.8g铁粉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5NA11、用括号内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A.乙烷中的乙烯(Br2水) B.溴苯中的溴(KI溶液)C.乙醇中的水(CaO) 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Na2CO3溶液)1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时,测得Y转化了37.5%,X转化了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不移动B.开始充入容器中的X、Y物质的量之比为1∶2C.若Y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则Z的反应速率为0.3mol·L-1·s-1D.若容器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氦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13、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Cu为负极,Zn为正极B.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C.正极反应式为Zn﹣2e﹣=Zn2+D.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1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九大再次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下列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B.用稀硝酸和铜反应制取Cu(NO3)2C.由反应2SO2+022SO3制SO3D.向铜和稀硫酸的溶液中加入H2O2制备硫酸铜15、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 D.尾气处理16、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烯通入溴水中 B.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C.苯与溴水混合后撒入铁粉 D.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1①2②③④3⑤⑥⑦⑨⑧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④的名称是________,元素④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________,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看,元素④形成的单质具有________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2)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3)按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④⑦⑨的氢化物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氢化物的化学式)。(4)写出元素⑤形成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5)①与⑨能形成一种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6)工业制取⑥的单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B是常见的无色液体。气体C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I的溶液常用作漂白剂。气体H的水溶液显碱性。J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且与H所含元素种类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C的结构式是_____,I的化学式是_____。(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19、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2)请指出装置中的两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检验试管中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4)用下列装置吸收多余的氨气,最合理的是_____。20、SO2、NO2能形成酸雨,某同学以它们为主题设计了两组实验:(实验一)用三只集气瓶收集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然后将其倒置在水槽中.分别缓慢通入适量O2或Cl2,如图A、B、C所示。一段时间后,A、B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溶液(假设瓶内液体不扩散),C装置的集气瓶中还有气体剩余(考虑液体的扩散)。(1)写出装置A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该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aL/mol,则装置A的集气瓶中所得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2)写出B装置的溶液充满集气瓶时,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3)实验前在C装置的水槽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通入氧气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水槽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颜色的变化),写出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利用上图B的原理,设计下图装置测定某硫酸工厂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图中气体流量计用于准确测量通过的尾气体积。将尾气通入一定体积的碘水,并通过实验测定SO2的含量。当洗气瓶D中溶液蓝色刚好消失时,立即关闭活塞K。(4)D中导管末端连接一个多孔球泡E,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5)当流量计中刚好通过2L尾气时,D中溶液蓝色刚好消失,立即关闭活塞K,容器D中恰好得到100mL溶液,将该溶液全部转移至锥形瓶中,滴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4.66g白色沉淀,通过计算可知,上述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________g/L。若洗气瓶D中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关闭活塞K,测得的SO2含量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21、在下列化合物中:H2O、Na2O、I2、NaCl、KOH、CO2、NH4Cl、Na2O2,请填空:(1)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有___________。(2)请写出Na2O2的电子式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题分析】
1mol一元醇可生成0.1mol氢气,则14.8g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相对分子质量为74,故其分子式为C4H10O,故燃烧3.7g该醇可生成0.25mol水。答案选B。2、B【解题分析】
①金属性的强弱与单质的熔、沸点的高低无关,错误;②常温下,甲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所以甲的金属性强于乙,正确;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较,乙比甲的强,则甲比乙的金属性弱,错误;④甲、乙作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乙电极表面产生气泡,说明乙为正极,则甲比乙的金属性强,正确。答案选B。3、D【解题分析】分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能用△H判据解释的,是△H<0的反应。详解:A.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能够自发进行是因为其熵值增加,主要是熵判据,故A错误;B.2N2O5(g)═4NO2(g)+O2(g)△H=+56.7kJ/mol,反应焓变大于0,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熵值增加,反应能够自发进行是因为其熵值增加,主要是熵判据,故B错误;C.(NH4)2CO3(s)═NH4HCO3(s)+NH3(g)△H=+74.9kJ/mol,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熵值增加,反应能够自发进行是因为其熵值增加,主要是熵判据,故C错误;D.2H2(g)+O2(g)═2H2O(l)△H=-285.8kJ/mol,该反应熵值减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能够自发进行是因为其焓变<0,主要是焓判据,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明确反应自发进行的依据是解题关键。注意可用焓判据来解释的一定为放热过程。4、A【解题分析】
因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试纸褪色,则滴加浓硝酸,先变红后褪色,最后为白色;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则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后变为黑色;因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则在试纸上滴加氯水,先变红后褪色,最后为白色。故选A。5、B【解题分析】A、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的离子或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错误;B、离子化合物中也有可能含有共价键,例如氢氧化钠,既有离子键也有共价键,所以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正确;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有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例如氯化铵。错误;D、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例如氯化铝。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键的相关概念。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的离子或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两方面。化学键又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一般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间一般形成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肯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6、C【解题分析】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故B错误;加成反应是双键两端的碳原子直接与其它原子相连,乙烯与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属于加成反应,故C正确;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点睛:加成反应是双键两端的碳原子直接与其它原子相连;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易发生加成反应,如乙烯与卤素单质、乙烯与水;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如甲烷与氯气、乙醇与乙酸、乙酸乙酯的水解都属于取代反应。7、A【解题分析】分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判断。详解:A.燃烧木炭取暖一定是放热反应,A正确;B.C与CO2共热生成CO是吸热反应,B错误;C.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是吸热反应,C错误;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D错误。答案选A。点睛: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是解答的关键,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吸热还是放热均是相对于化学变化。8、C【解题分析】分析:根据图示的转化可知,反应①的方程式为:4Na+O2=2Na2O;②的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③的方程式为:Na2O+H2O=2NaOH;④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根据以上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详解:反应①的方程式为:4Na+O2=2Na2O,是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故为化合反应,A正确;反应②的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为置换反应,B正确;反应③的方程式为:Na2O+H2O=2NaOH,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反应④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正确选项C。9、C【解题分析】
根据总反应可知,Zn的化合价升高,Zn失去电子,则Zn作负极,Cu2+得电子,则电解质为含Cu2+溶液,正极可为任意导电的电极即可,故C正确。答案选C。10、A【解题分析】
A项、氢气为双原子分子,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所含原子数目为2NA,故A正确;B项、缺1mol/LNaOH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11.2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分子个数小于0.5NA个,故C错误;D项、2.8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与足量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数目为0.1NA,故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注意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等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答关键。11、B【解题分析】
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的1,2-二溴乙烷,可以与乙烷分离,故A正确;B.溴单质可以与碘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单质,但碘单质也溶于溴苯成为新的杂质,故B错误;C.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沸点与乙醇的沸点相差很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得到纯净的乙醇,故C正确;D.乙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进入水层,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12、B【解题分析】
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会向吸热方向移动,故A错误;B.设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Y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和bmol,则转化了的X的物质的量为25%a,转化了的Y的物质的量为37.5%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化了的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有25%a:37.5%b=1:3,所以a:b=1:2,故B正确;C.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则若Y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则Z的反应速率为mol·L-1·s-1,故C错误;D.若容器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氦气,容器内总压强增大,但各个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题目点拨】当恒容条件下,向容器内通入惰性气体时,因为容积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就不变,则反应速率也就不变,平衡也不会发生移动;当恒压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时,因为容器的容积会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会减小,则反应速率也会减小,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的分压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13、D【解题分析】
A、原电池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为正极,则Cu为正极,Zn为负极,故A错误;B、原电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B错误;C、正极铜表面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C错误;D、原电池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D。14、D【解题分析】分析:“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要求所有的反应物都变成生成物,并且没有污染。根据此原理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进行判定。详解:A.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不符合绿色化学原理,故A错;B.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Cu(NO3)2、NO和水,NO有毒,不符合绿色化学原理,故B错误;C.由反应2SO2+022SO3此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且SO2有毒,不符合绿色化学原理,故C错误;D.向铜和稀硫酸的溶液中加入H2O2,在酸性条件下,H2O2把铜氧化生成硫酸铜和水,没有污染物生成,且铜完全转化为硫酸铜,符合绿色化学原理,故D正确;答案:选D。15、B【解题分析】
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稀H2SO4与铜片不反应,故A错误;B.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故B正确;C.SO2密度比空气大,应“长进短出”,故C错误;D.SO2不与NaHSO3反应,所以无法用NaHSO3溶液吸收SO2,故D错误。答案:B。16、B【解题分析】
A、乙烯通入溴水中为加成反应,A错误;B、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为取代反应,B正确;C、苯与溴水混合后撒入铁粉,不反应,与液溴才反应,C错误;D、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为加成反应,D错误。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氧第二周期第ⅥA族氧化PH3<H2S<H2O2Na+2H2O==2NaOH+H2↑2Al2O3(熔融)4Al+3O2↑【解题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①~⑨九种元素分别是H、C、N、O、Na、Al、P、Cl、S,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题目详解】(1)元素④是O,名称是氧,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氧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个,容易得到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看,元素④形成的单质具有氧化性;(2)元素⑦是P,原子序数是15,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3)非金属性是O>S>P,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按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④⑦⑨的氢化物稳定性为PH3<H2S<H2O;(4)元素⑤形成的单质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5)①与⑨能形成一种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H2S,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6)铝是活泼的金属,工业制取⑥的单质需要电解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4Al+3O2↑。18、N≡NNaClO2Cl-+2H2OCl2↑+H2↑+2OH-NaClO+2NH3=NaCl+N2H4+H2O【解题分析】
由A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知,A是氯化钠;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氢气与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的氮气反应生成水溶液显碱性的氨气,则D是氢气、C是氮气、H是氨气;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由B是常见的无色液体,I的溶液常用作漂白剂可知,B是水、I是次氯酸钠;由J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且与氨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可知,J是肼(N2H4),氨气与次氯酸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肼、氯化钠和水。【题目详解】(1)C为氮气,氮气为含有氮氮三键的双原子分子,结构式为N≡N;I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故答案为N≡N;NaClO;(2)反应①为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Cl2↑+H2+2OH-,故答案为2Cl-+2H2OCl2↑+H2↑+2OH-;(3)反应②为氨气与次氯酸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肼、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NH3=NaCl+N2H4+H2O,故答案为NaClO+2NH3=NaCl+N2H4+H2O。【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注意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结合转化关系推断是解答关键。19、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向上倾斜被加热部分置于酒精灯内焰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变蓝,证明氨气收满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氨气的实验室制备。(1)由NH4Cl和Ca(OH)2混合加热制NH3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2)装置中的两处错误是:①由固态物质加热制气体时发生装置中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3)检验试管中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已经收集满了;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已经收集满了。(4)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用水吸收氨气时要注意防止倒吸,A、B项都会产生倒吸现象,不合理;C项可防止倒吸,答案选C。20、4NO2+O2+2H2O===4HNO31/amol/LSO2+Cl2+2H2O===4H++SO42﹣+2Cl﹣红色加深2SO2+O2+2H2O===2H2SO4(2H2SO3+O2===2H2SO4也可)有利于SO2与碘水反应(或被碘水充分吸收)0.64偏低【解题分析】分析:【实验一】由题意可知,A瓶NO2、O2按适当比例混合可以完全溶于水生成HNO3;B中二氧化硫和氯气适当比例混合可以完全溶于水生成硫酸和盐酸;C中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通入氧气后可以把部分亚硫酸氧化为硫酸,据此解答。【实验二】将尾气通入一定体积的碘水,碘水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SO2+I2+2H2O=H2SO4+2HI,根据碘遇淀粉显蓝色判断反应的终点,利用钡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结合方程式计算。详解:(1)装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3 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苏教版
-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逛街地图》
- 职业道德评估与改进方案
- 2017春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同步教案9.1 认识浮力
- 燃气储罐脚手架工程方案
- 2(2024版)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合同
- 环保行业副高职称履职工作总结
- 2024年升级版:人力资源部门职能协议
- 工业厂房修补方案实施
- 2024年仓库租赁合同范本
- 《万维网服务大揭秘》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新教材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 2024年新华社招聘应届毕业生及留学回国人员129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个人车位租赁合同参考范文(三篇)
- (完整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表(打印版)
- 签申工作准假证明中英文模板
- 员工履历表(标准样本)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二手门市销售合同范本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一章-新能源发电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