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镇江市2021年中考一模试题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共22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上相

应位置。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再写上

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I.阅读语段,在下面方格内依次填写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学()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fu()望

那江,春()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man

()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摘自阿城《溜索》)

2.默写。

①兼葭苍苍,o(《诗经•兼葭》)

②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⑤,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⑦,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名著阅读。(6分)

3.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埼送的一项是()

A.虎妞难产死后,小福子是祥子再娶的理想的人,但祥子负不起养着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于

是当时离开了小福子。

B.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但是范爱农表示反对,因为此事鲁

迅觉得他简直不是人。

C.升为管家的简•爱睡梦中被桑菲尔德毛骨悚然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火了,简•爱叫醒他

并让他自己扑灭了火。

D.宋江前两次攻打祝家庄都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攻打时采纳了吴用的多条计策,并安排孙立做卧底,里应

外合最终破了祝家庄。

4.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上填空。

正讲处,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王

令擒来,只见许多人将二僧推拥进后法堂。见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问我

何事?”唐王却认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选段中“送袈裟的和尚”是由变化而来。(填具体人物)

5.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回答问题。

潘三同他回家,拿二百两银子以为笔资。潘三道:“二相公,你如今得了这一注横财,这就不要花费

了,做些正经事。"A道:“甚么正经事?”潘三道:“你现今服也满了……我有一个朋友,姓郑,在抚院

大人衙门里。这郑老爹是个忠厚不过的人,父子都当衙门……”

①A的名字是什么?

②“这一注横财”是怎么得来的?“正经事”指的是什么事?

6.下面是同学在“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整理的资料,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当前,快递行业的过度包装日益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②过度包装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快

递到了消费者手中,包装材料绝大部分都会垃圾。③特别是胶带、塑料泡沫这一类难降解、难处理的垃圾,

不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还增加了垃圾处理环节的工作量。④因此,政府把快递行业过度包装问题开

展治理整顿作为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

(1)第①处成分赘余,应把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__后添加。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

(4)第④处结构混乱,可在后添加o

7.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2018-2019年我国国民各媒介的综合阅读率

■2019年□2018年

(此图表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6、17次全国国民阅读状况调查结果制作)

【材料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接触以智能设备为载体的数字化阅读。据调查,64.4%的被调查学

生拥有个人专属智能电子产品。相较于传统读物,电子读物具有速度快、渠道多、范围广的特点。但同时,

数字媒介也容易造成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习惯的养成。面对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信息,青少年如果不能

及时有效鉴别,很可能会受到不良内容的干扰。

(摘自2021年3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新兴阅读方式的出现和盛行,引起了多方热议。

作家刘慈欣说:“由纸质阅读向数字化阅读的转变,有点类似从竹简阅读到纸张阅读的转变,开始人

们总会有些不适应。但阅读的内容精彩与否,与载体无关。”

(摘自2016年4月25日新华网)

陕西省国家级教育教学调研员赵光务说:“无论电子版名著和纸质版名著都是好书,是一部名著穿了

两件不同的外衣而已。选择何种阅读方式,不该是一道单选题,二者其实可以并行。”

(摘自2017年2月23日中新网)

(1)同2018年相比,我国国民报纸、期刊阅读率在2019年呈现怎样的趋势?原因是什么?

(2)同学小明准备在iPad上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妈妈不同意。请你帮小明写一段话,说服妈

妈。(要求:语言得体,不超过100字。)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8.从全词看,作者此次在小阁逗留,大约是从一天之中的()开始,到()时分结束。

9.请写出“此身虽在堪惊”一句中“惊”字所包含的具体情感。

10.你同意“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吗?请简要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黑古矣,而顷刻两卷,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清•蒲松龄《狼》)

【乙】乾道七年,缙云①陈由义自闽入广省其父。过潮阳,见土人②言:“比岁③惠州太守挈家从福州赴

官,道出于此。此地多野象,数百为群。方秋成之际,乡民畏其蹂食禾稻,张设陷阱于田间,使不可犯。

象不得食,甚忿怒,遂举群合围惠忠守于中,阅半日不解。惠之衙卒一二百人,相视无所施力。太守家人

窘惧,至有惊死者。保伍悟象意,亟率众负稻谷,积于四旁。象望见犹不顾,俟所积满欲,始解围往食之,

其祸乃脱。”盖象以计取食,故攻其所必救。庞然异类,有智如此,然为潮之害,端④不在鳄鱼下也。

(选自南宋•洪迈《夷坚丁志》,有删改)

【注释】①缙云:地名。②土人:当地人。③比岁:近年。④端:终窕,果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意眼甚

②屠自后断其取

③乡民畏其蹂食禾稻

④保所积满欲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象不得食,甚忿怒,遂举群合围惠守于中,阅半日不解

13.【甲】文中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请概述【乙】文中潮州象的“变诈”之计。

14,【甲】【乙】两文虽都写到“禽兽之变诈”,但主旨不同,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为何不喜欢吃“苦”

①苦是一种基本的味觉。有的人很能吃“苦”,而有的人则很敏感。人们经常把对苦味敏感作为“娇

气”的表现,但这其实很不公平。人的舌头上有许多“苦味受体”。当一种分子与苦味受体结合,就会产

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解析出苦味。在自然界,许多苦味的物质往往是有毒有害的。人类演化出感知苦

味的能力,也就具有了生存优势。

②有一个著名的检测:把一种叫做PROP(丙硫氧喀唉:)制出的试纸给人们品尝,有1/4的人觉得苦得

无法接受,有1/4的人却完全感觉不到苦,另外的一半人能尝到苦但能承受。苦得受不了的那些人被称为

“超级味觉者”,而尝不出苦味的那些人则堪称“苦盲”。

③这种差别,跟人体中感知PROP的基因有关——当PROP受体的等位基因是纯合的苦味受体,就会成

为“超级味觉者”;是纯合的非苦味受体,就是“苦盲”;是杂合的,则具有普通的苦味感知能力。上面

那个检测中的“苦盲”也并非尝不到一切苦味。因为人类有25个不同的苦味受体基因,能识别多种苦味分

子。感知PROP的,只是其中之一。

④很多健康的食物,比如西兰花、菜花等蔬菜,葡萄柚等水果,咖啡和茶等饮料,就含有不同的苦味

物质。超级味觉者对其中的苦味太过敏感,就可能对这些食物更为排斥。有的孩子天生排斥这些蔬菜,很

可能是超级味觉的基因在作怪。也就是说,具有超级味觉的人,更容易挑食。

⑤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可以精细判断哪些“苦味食物”对于健康是好还是坏。比如,咖啡因是苦的,

但富含咖啡因的咖啡和茶,都是健康的饮料。基于迄今为止的科学数据,科学家们的共识是:每天不超过

400毫克的咖啡因,对于整体健康是有利的。

⑥植物中有许多“次级代谢产物”,比如多酚、皂苔等,往往是苦或涩的。植物产生这些物质,是作

为对抗病菌侵袭的防御。能够对付病菌,根本上说是“有害的”。但对于人类而言,也可以用它们来对付

病菌、抵抗氧化损伤等。在合理的摄入量下,也就成了有利健康的“生物活性成分”。

(选自2020年5月180《解放日报》,有删改)

15.人们为什么能感知苦味?

16.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为什么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基于修令为止的科学教据,科学家们的共识是:每天不超过400毫克的咖啡因,对于整体健康是有利的。

17.以下文字,放在文中哪一段之后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

人类的不同味觉会互相影响,可以通过其他的味觉体验来掩盖苦味的感知。成味是常见的一种。在苦

的食物中加一些盐,吃起来就不那么苦。比如在海南,人们会把某些水果蘸着盐吃。而有些人喝葡萄柚汁,

也会在其中加盐。

18.有人把苦瓜称为“深藏不露的养生高手”,因为它富含奎宁精、皂甘等元素,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

对于养生,它“高”在何处?食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猫鼠的故事

孙犁

①目前,我屋里的耗子多极了。白天,我在桌前坐着望书或写字,它们就在桌下往返游动,似乎并不

怕人。有时,望样子我一跺脚就可以把它踩死,它却飞快跑走了。夜晚,我躺在床上,偶一开灯,就望见

三五成群的耗子,在地板、墙根串游,有的甚至钻到我的火炉下面往取热,我也无可奈何。

②有朋友劝我养一只猫。我说,不顶事。

③这个都市的猫是不拿耗子的。这里的人们养猫,是为了玩,并不是为了叫它捉耗子,所以耗子方得

如斯猖獗。这里养猫,就像养花种草、玩书画古董一样,把猫的本能给玩得无影无踪了。

④我有一位邻居,也是老干部,他养着一只黄猫,据说品种花色都很讲究。逐日三餐,非鱼即肉,有

时还喂牛奶。三日一梳毛,五日一沐浴。天天抱在怀里抚摸着,亲吻着。夜晚,猫的窝里,有展的,有盖

的,都是特制的小被褥。

⑤这样恭了十几年,猫也老了,偶而下地逛逛,有些蹒跚迟整理。它从来不知耗子为何物,更不用说

有捕获之志了。

⑥我还是选用了我们原始祖先发明的捕鼠工具:夹子。支的得法,天天可以打住一只或两只。

⑦我把死鼠埋到花盆里往。朋友问我为什么不送给院里养猫的人家。我说:这里的猫,不只不捉耗子,

而且不吃耗子。

⑧这是不久以前的经脸教训。我打住了一只耗子,好心好意送给邻居,说:

⑨“叫你家的猫吃了吧。”

⑩主人冷冷地说:

⑪“那上面有跳蚤,我们的猫怕传染。假如是吃了耗子药,那就更麻烦。”

⑫我只好提了回来,埋在地里。

⑬又过了不久,终于泛起了以下假如不是我亲眼所见,一定有人会以为是造谣的场面。

⑭有一家,在阳台上盛杂物的筐里,发见了一窝耗子,一群孩子呼唤着:“快往抱一只猫来,快往抱

一只猫来!”

⑮正赶上老干部抱着猫在阳台上披发步,他突然动了试一试的兴致,自报奋勇,把猫抱到了筐前,孩

子们一齐呐喊:

⑯“猫来了,猫来捉耗子了!”

⑰老人把猫往筐里一放,猫跳出来。再放再跳,三放三跳,终于逃回家去了。

⑱孩子们大失所看,一齐喊:“废物猫,猫废物!”

⑲老人的脸红了。他跑到家里,又把猫抱归来,硬把它按入筐里,不松手。谁知道,猫没有去咬耗子,

耗子却不客气,把老干部的手指咬伤,鲜血淋淋,只好先到卫生所,去进行行包扎。

⑳群儿大笑不止。实在这无足希奇,由于这只老猫,从来不熟悉耗子,它见了耗子其实有些害怕。

◎十年动乱期间,我曾归到老家,住在侄子家里。那一年收获不好,耗子却良多,侄子从别人家要来

一只尚未中断奶的小猫,又舍不得喂它,小猫枯瘦如柴,走路都不稳当。有一天,我望见它从立柜下面,

连续拖出两只比它的身体还长一段的大耗子,找了个背静地方全吃了。这就叫充分发挥了猫的本能。

@其实,这个大都市,猫是良多的。我住的是个大杂院,夭夭夜里,猫叫为多难。乡下的猫,是二八

月到房顶上交尾,这里的猫,不分季节,冬夏常青。也不分场合,天天夜里,房上房下,窗前门后,互相

追逐,互相呼唤,那声音悲惨凄厉,难听极了:有时像狼,有时像枭,有时像泼妇刁婆,有时像流泯混混

儿。直至天明,还不停息。早起散步,还看见一院子是猫,发情求配不已。

。这样多的猫在院里,那样多的耗子在屋里,这也算是一种矛盾现象吧?

。城狐社鼠,自古并称。实在,狐之为害,遥不及鼠。鼠形体小,而繁殖众,又密迩①人事,投之则忌

器,药之恐误伤,遂使此蓑尔②细物,子孙繁衍,为害无止境。幼年在农村,闻父老言,捕田鼠缝闭其肛门,

纵入家鼠洞内,可尽除家鼠。但做此种手术,易被咬伤手指,终于未曾实验。

(选自孙犁《耕堂劫后十种远道集》1983年4月5日)

【注释】①密迩(员):接近。②薮(zul)尔:形容小。

19.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邻居家的猫,不仅不拿耗子,而且不吃耗子,甚至,足以说明猫的本能丧失;而侄子家的猫,能

连续捉拿两只比它身体长一段的耗子吃掉,足见其o

20.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请简要阐述。

21.第匆段为什么再次写到乡下猫?

22.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老人把猫往筐里一放,猫跳出来。再放再跳,三放三跳,终于逃回家去了。

23.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及补叙,用意何在?

三、作文(共50分)

24.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俗语,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请自拟

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甫()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ft()望

那江,暮()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经易向下探视。叫声m豆n

()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摘自阿城《溜索》)

【答案】①.ju^n②.俯③.m6④.漫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涓涓细流:读音juAnjuanxiliii,意思是细水缓缓流动的样子。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俯望:读音fiiwAng,下看。俯:向下,低头,与“仰”相对。注意“俯”与“府”的区别。

蓦地:读音mbdi,表示出乎意料,让人感到意外。蓦:突然。

漫开:读音mAnkai,水过满,四外流出,漾出来。注意“漫”与“蔓”“幔”“慢”的区别。

2.默写。

①兼葭苍苍,。(《诗经•兼葭》)

②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⑤,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⑦,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答案】①.白露为霜②.江春入旧年③.长风破浪会有时④.家书抵万金⑤.山回路

转不见君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⑦.野芳发而幽香⑧.不义而富且贵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注意重点字:露、霜、抵、阙、幽

名著阅读。(6分)

3.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得至肯送的一项是()

A.虎妞难产死后,小福子是祥子再娶的理想的人,但祥子负不起养着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于

是当时离开了小福子。

B.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但是范爱农表示反对,因为此事鲁

迅觉得他简直不是人。

C.升为管家的简•爱睡梦中被桑菲尔德毛骨悚然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火了,简•爱叫醒他

并让他自己扑灭了火。

D.宋江前两次攻打祝家庄都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攻打时采纳了吴用的多条计策,并安排孙立做卧底,里应

外合最终破了祝家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简•爱是管家聘用的家庭教师,而非管家。一天,简•爱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

特的房间着了火,简•爱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是他妻子的。

故选C。

4.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上填空。

正讲处,有那司杳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王

令擒来,只见许多人将二僧推拥进后法堂。见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问我

何事?”唐王却认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选段中“送袈裟的和尚”是由变化而来。(填具体人物)

【答案】观音菩萨或观世音或观音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结合原著“正讲处,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

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王令擒来,只见许多人将二僧推拥进后法堂。见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

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问我何事?唐王却认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萨道:正是。太宗道:

你既来此处听讲,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

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

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可见,

“送袈裟的和尚”是由观音菩萨变化而来。

5.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回答问题。

潘三同他回家,拿二百两银子以为笔资。潘三道:“二相公,你如今得了这一注横财,这就不要花费

了,做些正经事。"A道:“甚么正经事?”潘三道:“你现今服也满了……我有一个朋友,姓郑,在抚院

大人衙门里。这郑老爹是个忠厚不过的人,父子都当衙门……”

①A的名字是什么?

②“这一注横财”是怎么得来的?“正经事”指的是什么事?

【答案】①匡超人

②做枪手代考;娶亲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①阅读可知,选段选自《儒林外史》中“匡超人幸得良朋”一回,故A的名字是“匡超人”;

②阅读原著可知,潘三是一个把持官府,包揽词讼,拐带人口,买嘱枪手的市井恶棍。他看中匡超人知书

识字,能写会算,而且聪明伶俐,他要利用匡超人为自己服务。如勾结差人黄球,拐卖乐清县大户人家逃

出来的一个使女给姓胡的财主,伪造的朱签就是匡超人所拟,而潘三也很豪爽的给了他二十两银子。匡超

人从中尝到甜头,为非作歹的胆子也就越发大了起来。接下来在潘三的安排下,他又作枪手代考,顶替金

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又赚了二百两银子。

联系选段下文“他有第三个女儿,托我替他做个媒。我一向也想着你,年貌也相当。一向因你没钱,我就

不曾认真的替你说。如今只要你情愿,我一说就是妥的,你且落得招在他家,一切行财下礼的费用,我还

另外帮你些”“匡超人着实感激,潘三果然去和郑老爹说,取了庚帖未,只问匡超人要了十二两银子去换

几件首饰,做四件衣服,过了礼去,择定十月十五日入赘”可知,“正经事”是“娶亲”。

6.下面是同学在“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整理的资料,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当前,快递行业的过度包装日益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②过度包装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快

递到了消费者手中,包装材料绝大部分都会垃圾。③特别是胶带、塑料泡沫这一类难降解、难处理的垃圾,

不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还增加了垃圾处理环节的工作量。④因此,政府把快递行业过度包装问题开

展治理整顿作为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

(1)第①处成分赘余,应把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后添加。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与__________互换位置。

(4)第④处结构混乱,可在_____________后添加。

【答案】①.“日益”或“渐渐”②.都会③.“变成”或“成为”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问题⑤.“增加了垃圾处理环节的工作量”⑥.“把”⑦.“对”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第①处,“日益渐渐成为”错,成分赘余,应把“日益”或“渐渐”删去一个。

(2)第②处,“包装材料绝大部分都会垃圾”错,成分残缺,应在“都会”后添加“变成”或“成为”。

(3)第③处,“不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还增加了垃圾处理环节的工作量”错,语序不当,应将“容

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与“增加了垃圾处理环节的工作量”互换位置。

(4)第④处,“政府把快递行业过度包装问题……”错,结构混乱,可在“把”后添加“对”。

7.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2018-2019年我国国民各媒介的综合阅读率

■2019年□2018年

(此图表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6、17次全国国民阅读状况调查结果制作)

【材料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接触以智能设备为载体的数字化阅读。据调查,64.4%的被调查学

生拥有个人专属智能电子产品。相较于传统读物,电子读物具有速度快、渠道多、范围广的特点。但同时,

数字媒介也容易造成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习惯的养成。面对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信息,青少年如果不能

及时有效鉴别,很可能会受到不良内容的干扰。

(摘自2021年3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新兴阅读方式的出现和盛行,引起了多方热议。

作家刘慈欣说:“由纸质阅读向数字化阅读的转变,有点类似从竹简阅读到纸张阅读的转变,开始人

们总会有些不适应。但阅读的内容精彩与否,与载体无关。”

(摘自2016年4月25日新华网)

陕西省国家级教育教学调研员赵光务说:“无论电子版名著和纸质版名著都是好书,是一部名著穿了

两件不同的外衣而已。选择何种阅读方式,不该是一道单选题,二者其实可以并行。”

(摘自2017年2月23日中新网)

(1)同2018年相比,我国国民报纸、期刊阅读率在2019年呈现怎样的趋势?原因是什么?

(2)同学小明准备在iPad上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妈妈不同意。请你帮小明写一段话,说服妈

妈。(要求:语言得体,不超过100字。)

【答案】①.下降趋势;同报纸、期刊相比,电子读物具有速度快、渠道多、范围广的特点,选择数字

化阅读方式人数激增。②.妈妈,专家说可以利用iPad阅读优秀数字阅读产品,这本书是名著,读名

著时我不会运用iPad上网浏览其他内容,更会受不良内容干扰,请您相信我的自制力。您别担心我视力,

我会注意用眼卫生,不让眼睛疲劳。请您同意好吗?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材料一所给的柱状图是2018——2019年我国国民各媒介的综合阅读率图。读图,表示2018年的报纸阅读率

的柱状图高于2019年的柱状图;从阅读率看,2018年我国国民报纸阅读率为35.1%,2019年我国国民报纸

阅读率为27.6%,显然,从柱状的高低和数值都可以看出,同期,2019年我国国民报纸阅读率呈下降趋势。

读图,表示2018年的期刊阅读率的柱状图高于2019年的柱状图;从阅读率看,2018年我国国民期刊阅读

率为23.4%,2019年我国国民期刊阅读率为19.3%。从柱状的高低和数值都可以看出,同期,2019年我国

国民期刊阅读率也呈下降趋势。

综上分析,同2018年相比,我国国民报纸、期刊阅读率在2019年呈现下降趋势。

读图,2018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率为76.2%,2019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率为79.3%。从柱状的高低和

数值都可以看出,2018——2019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远远超过一半,均接近80%,2019年我国国民数字

化阅读率继续呈上升趋势。可见,同报纸、期刊相比,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人数激增,也是因为电子读物

具有速度快、渠道多、范围广的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准确、得体的能力。

考生在拟写这段话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运用作家或教育专家的话语,论述时要先指出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便捷;

②从个人的自制力和鉴别力角度阐述(如:请相信我的自制力和鉴别力,读名著时不会运用iPad上网浏览

其他内容,更不会受不良内容干扰);

③从身体的角度阐述(如:我会注意用眼卫生,不会让眼睛疲劳);

语言要得体(要有称呼语和答谢语);

注意有字数限制。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8.从全词看,作者此次在小阁逗留,大约是从一天之中的()开始,到()时分结束。

9.请写出“此身虽在堪惊”一句中“惊”字所包含的具体情感。

10.你同意“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吗?请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8.①.夜里(或“黄昏”或“傍晚”);②.三更(或“半夜”或“夜阑”)。(意思对即

可)

9.历经劫波(或“战乱”或“苦难”或“灾难”或“磨难”;若将之具体化也可,如“贬谪之后又遭汴京

陷落,颠沛流离”),居然还能保全性命的惊讶(或“感叹”或“长叹”或“庆幸”或“痛楚”)。(意思对

即可)

10.示例一:同意。作者追昔抚今怅惘落寞,愁苦伤感,一想到千古兴亡事,被渔夫编成歌曲传唱(或“都

成为渔唱樵歌”),愁苦便淡去许多,变得旷达。(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不同意。把国家的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付于渔夫的歌唱之中,貌似旷达,实则表现内心寂寞和悲

凉(或“消极和无奈”)。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由标题中的“夜登小阁”和下阙中的“渔唱起三更”可知,作者

此次在小阁逗留,大约是从一天之中的夜里开始,到三更时分结束的。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词人在政和三年做官后曾遭谪贬。靖康之变,北宋沦亡,词人逃到南方,饱尝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

“二十余年如一梦”概括了这个时期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此身虽在堪惊"意思是(二十多年的经历

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惊”有“心惊胆战”之意,表现了作者对历经贬谪之后

又遭汴京陷落,颠沛流离,自己居然还能保全性命的惊讶。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解读诗歌尾句的能力。考生可以回答“同意”,也可以回答''不同意",只要能结合

诗意和词人的情感自圆其说即可。

如果回答“同意”,其理由是:这首词的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

下片宕开一笔,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尾句“古今多

少事,渔唱起三更”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愁苦便淡去许多后,沉挚的悲感化为

旷达的襟怀。

如果回答“不同意”,其理由是:尾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的意思是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

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人生悲慨、国恨家仇,除了渔夫们还在半

夜低声传唱,还有谁能记得呢?这句诗表达的是词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自己漂泊四方的寂寞和悲凉。所

以,尾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只是看起来是抒发旷达之情,实际上抒发的是消极和无奈,表达的

并不是作者的旷达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清•蒲松龄《狼》)

【乙】乾道七年,缙云①陈由义自闽入广省其父。过潮阳,见土人②言:“比岁®惠州太守挈家从福州赴

官,道出于此。此地多野象,数百为群。方秋成之际,乡民畏其蹂食禾稻,张设陷阱于田间,使不可犯。

象不得食,甚忿怒,遂举群合围惠忠守于中,阅半日不解。惠之衙卒一二百人,相视无所施力。太守家人

窘惧,至有惊死者。保伍悟象意,亟率众负稻谷,积于四旁。象望见犹不顾,俟所积满欲,始解围往食之,

其祸乃脱。”盖象以计取食,故攻其所必救。庞然异类,有智如此,然为潮之害,端©不在绛鱼下也。

(选自南宋•洪迈《夷坚丁志》,有删改)

【注释】①缙云:地名。②土人:当地人。③比岁:近年。④端:终究,果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意喉甚

②屠自后断其取

③乡民畏其蹂食禾稻

④保所积满欲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象不得食,甚忿怒,遂举群合围惠守于中,阅半日不解。

13.【甲】文中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请概述【乙】文中潮州象的“变诈”之计。

14.【甲】【乙】两文虽都写到“禽兽之变诈”,但主旨不同,请简要阐述。

【答案】11.①空闲、悠闲、从容②大腿③吃④等、等待、等到

12.①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②象吃不到稻谷,极其愤怒,就整群出动把惠州太守包围在中间,过了半天也不散去。

13.以合围惠州太守全家的方法,胁迫人类给它们提供足够多的粮食。(意思对即可)

14.【甲】文主要想表达“再狡猾的禽兽也斗不过人”(或“再狡猾的禽兽也不是人类的对手”)这一思想;

【乙】文主要是表达潮州象祸害地方的程度丝毫不亚于鳄鱼,应引起重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II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1)“意暇甚”的意思是(那只狼)神情悠闲得很。暇:空闲、悠闲、从容。

(2)“屠自后断其股”的意思是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股:大腿。

(3)“乡民畏其蹂食禾稻”的意思是村民们害怕它们践踏抢吃稻谷。食:吃。

(4)“俟所积满欲”的意思是等到所积的稻谷满足其欲望。俟:等、等待、等到。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得分点为:“径去”,径直离开;“犬”,像狗似的;“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第(2)句得分点为:“食”,吃;“忿”,愤怒;“遂举群合围惠守于中”,就整群出动把惠州太守包围

在中间;“阅”,过、经过;“解”,散去,散开。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意思是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根据“遂举群合围惠忠守于中,阅半日不解”“保伍悟象意,亟率众负稻谷,积于四旁。象望见犹不顾,

俟所积满欲,始解围往食之”分析,潮州象的“变诈”之计就是以合围惠州太守全家的方法,胁迫人类给

它们提供足够多的粮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并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两篇文章都是先叙述故事,然后在结尾换名主旨,所以,主旨句都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考生找到最后一句

分析概括主旨即可。

(1)根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可知,甲文表达的是“再狡猾的禽兽也斗不过人”

或“再狡猾的禽兽也不是人类的对手”这一思想。

(2)根据“盖象以计取食,故攻其所必救。庞然异类,有智如此,然为潮之害,端不在鳄鱼下也”可知,

乙文主要是表达潮州象祸害地方的程度丝毫不亚于鳄鱼,应引起重视。

参考译文:

【甲】两只狼不敢上前,喳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

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

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

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

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选自清•蒲松龄《狼》)

【乙】宋孝宗乾道七年,缙云人陈由义从福建到广东探望父亲。路过潮阳时,听当地人说:“近年惠

州太守带领家属从福州去上任,经过这里。这里有很多野象,几百头一群。正当秋收的时候,村民们害怕

它们践踏抢吃稻谷,便在田里设置陷阱,使它们无法侵犯。象吃不到稻谷,极其愤怒,就整群出动把惠州

太守包围在中间,过了半天也不散去。惠州(迎接太守的)官衙卫兵一二百人,他们面面相觑,无从出力。

太守的家属又窘又怕,甚至有人因此被吓死。保伍明白了象的用意,急忙率领众人背负稻谷堆积在四周。

象看见了,仍旧不加理睬,等到所积的稻谷满足其欲望,才解围前去食用,一场灾难总算解决。”原来,

群象用计谋来获取食物,故意攻击人们必救的事情。庞然异类,竟有这样的智慧,但对潮州的祸害,确实

是不在嚼鱼之下了。

(选自南宋•洪迈《夷坚丁志》,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为何不喜欢吃“苦”

①苦是一种基本的味觉。有的人很能吃“苦”,而有的人则很敏感。人们经常把对苦味敏感作为“娇

气”的表现,但这其实很不公平。人的舌头上有许多“苦味受体”。当一种分子与苦味受体结合,就会产

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解析出苦味。在自然界,许多苦味的物质往往是有毒有害的。人类演化出感知苦

味的能力,也就具有了生存优势。

②有一个著名的检测:把一种叫做PROP(丙硫氧喀噫)制出的试纸给人们品尝,有1/4的人觉得苦得

无法接受,有1/4的人却完全感觉不到苦,另外的一半人能尝到苦但能承受。苦得受不了的那些人被称为

“超级味觉者”,而尝不出苦味的那些人则堪称“苦盲”。

③这种差别,跟人体中感知PROP的基因有关——当PROP受体的等位基因是纯合的苦味受体,就会成

为“超级味觉者”;是纯合的非苦味受体,就是“苦盲”;是杂合的,则具有普通的苦味感知能力。上面

那个检测中的“苦盲”也并非尝不到一切苦味。因为人类有25个不同的苦味受体基因,能识别多种苦味分

子。感知PROP的,只是其中之一。

④很多健康的食物,比如西兰花、菜花等蔬菜,葡萄柚等水果,咖啡和茶等饮料,就含有不同的苦味

物质。超级味觉者对其中的苦味太过敏感,就可能对这些食物更为排斥。有的孩子天生排斥这些蔬菜,很

可能是超级味觉的基因在作怪。也就是说,具有超级味觉的人,更容易挑食。

⑤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可以精细判断哪些“苦味食物”对于健康是好还是坏。比如,咖啡因是苦的,

但富含咖啡因的咖啡和茶,都是健康的饮料。基于迄今为止的科学数据,科学家们的共识是:每天不超过

400毫克的咖啡因,对于整体健康是有利的。

⑥植物中有许多“次级代谢产物”,比如多酚、皂苔等,往往是苦或涩的。植物产生这些物质,是作

为对抗病菌侵袭的防御。能够对付病菌,根本上说是''有害的"。但对于人类而言,也可以用它们来对付

病菌、抵抗氧化损伤等。在合理的摄入量下,也就成了有利健康的“生物活性成分”。

(选自2020年5月18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15.人们为什么能感知苦味?

16.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为什么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基于修今为止的科学教据,科学家们的共识是:每天不超过400毫克的咖啡因,对于整体健康是有利的。

17.以下文字,放在文中哪一段之后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

人类的不同味觉会互相影响,可以通过其他的味觉体验来掩盖苦味的感知。成味是常见的一种。在苦

的食物中加一些盐,吃起来就不那么苦。比如在海南,人们会把某些水果蘸着盐吃。而有些人喝葡萄柚汁,

也会在其中加盐。

18.有人把苦瓜称为“深藏不露的养生高手”,因为它富含奎宁精、皂甘等元素,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

对于养生,它“高”在何处?食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案】15.人的舌头上有许多“苦味受体”当一种分子与苦味受体结合,就会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解析出苦味。

16.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产生新的数据,得出新的结论,加上“迄今为止”,表明该结论只是当前的研

究成果,体现语言的严谨准确。(意思对即可)

17.放在第④段后。理由:该段文字主要是想表达“人类的不同味觉会互相影响,可以通过其他的味觉体验

来掩盖苦味的感知”这一发现及其早有的应用(海南人蘸着盐吃水果)。而第④段主要是说很多健康的食物,

含有不同的苦味物质,并指出具有超级味觉的人,更容易挑食。放在第④段后正好说明人类在解决挑食问

题上的发现和做法,意思连贯。

18.苦瓜虽苦,但它产生的皂甘等物质能对抗防御病菌侵袭;人们食用后,可提高自身对付病菌、抵抗氧化

损伤的能力;食用时应注意合理适量摄入。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一段“人的舌头上有许多‘苦味受体’。当一种分子与苦味受体结合,就

会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解析出苦”很容易得出答案。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特点的把握能力,往往考查一些限制性词语,如“可

能”“或许”“主要”“目前”等词语,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本句中

的“迄今为止”意思是到现在为止,起限制作用,句意是“每天不超过400毫克的咖啡因,对于整体健康

是有利的”只是科学家们到现在为止的共识,但不表示将来也是这样。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意的衔接。第④段“很多健康的食物,比如西兰花、菜花等蔬菜,葡萄柚等水果,咖啡和茶等

饮料,就含有不同的苦味物质”说明很多健康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苦味物质,并指出“超级味觉者对其中

的苦味太过敏感,就可能对这些食物更为排斥",说明苦味需要掩盖,以避免挑食。而所给文字通过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正好说明了“人类的不同味觉会互相影响,可以通过其他的味觉体验来掩盖苦味的感知”,

与第④段内容衔接紧密。所以放在第④段后。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第一问,结合题目中“因为它富含奎宁精、皂昔等元素”可找到苦瓜可以养

生的高明之处。最后一段,结合“植物中有许多'次级代谢产物’,比如多酚、皂甘等,往往是苦或涩的。

植物产生这些物质,是作为对抗病菌侵袭的防御”可得:苦瓜虽苦,但它产生的皂昔等物质能对抗防御病

菌侵袭;结合“对于人类而言,也可以用它们来对付病菌、抵抗氧化损伤等”可得:人们食用后,可提高

自身对付病菌、抵抗氧化损伤的能力。第二问,结合“在合理的摄入量下,也就成了有利健康的‘生物活

性成分’”可得:食用时应注意合理适量摄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猫鼠的故事

孙犁

①目前,我屋里的耗子多极了。白天,我在桌前坐着望书或写字,它们就在桌下往返游动,似乎并不

怕人。有时,望样子我一跺脚就可以把它踩死,它却飞快跑走了。夜晚,我躺在床上,偶一开灯,就望见

三五成群的耗子,在地板、墙根串游,有的甚至钻到我的火炉下面往取热,我也无可奈何。

②有朋友劝我养一只猫。我说,不顶事。

③这个都市的猫是不拿耗子的。这里的人们养猫,是为了玩,并不是为了叫它捉耗子,所以耗子方得

如斯猖獗。这里养猫,就像养花种草、玩书画古董一样,把猫的本能给玩得无影无踪了。

④我有一位邻居,也是老干部,他养着一只黄猫,据说品种花色都很讲究。逐日三餐,非鱼即肉,有

时还喂牛奶。三日一梳毛,五日一沐浴。天天抱在怀里抚摸着,亲吻着。夜晚,猫的窝里,有展的,有盖

的,都是特制的小被褥。

⑤这样养了十几年,猫也老了,偶而下地逛逛,有些蹒跚迟整理。它从来不知耗子为何物,更不用说

有捕获之志了。

⑥我还是选用了我们原始祖先发明的捕鼠工具:夹子。支的得法,天天可以打住一只或两只。

⑦我把死鼠埋到花盆里往。朋友问我为什么不送给院里养猫的人家。我说:这里的猫,不只不捉耗子,

而且不吃耗子。

⑧这是不久以前的经验教训。我打住了一只耗子,好心好意送给邻居,说:

⑨“叫你家的猫吃了吧。”

⑩主人冷冷地说:

⑪“那上面有跳蚤,我们的猫怕传染。假如是吃了耗子药,那就更麻烦。”

⑫我只好提了回来,埋在地里。

⑬又过了不久,终于泛起了以下假如不是我亲眼所见,一定有人会以为是造谣的场面。

⑭有一家,在阳台上盛杂物的筐里,发见了一窝耗子,一群孩子呼唤着:“快往抱一只猫来,快往抱

一只猫来!”

⑮正赶上老干部抱着猫在阳台上披发步,他突然动了试一试的兴致,自报奋勇,把猫抱到了筐前,孩

子们一齐呐喊:

⑯“猫来了,猫来捉耗子了!”

⑰老人把猫往筐里一放,猫跳出来。再放再跳,三放三跳,终于逃回家去了。

⑱孩子们大失所看,一齐喊:“废物猫,猫废物!”

⑲老人的脸红了。他跑到家里,又把猫抱归来,硬把它按入筐里,不松手。谁知道,猫没有去咬耗子,

耗子却不客气,把老干部的手指咬伤,鲜血淋淋,只好先到卫生所,去进行行包扎。

⑳群儿大笑不止。实在这无足希奇,由于这只老猫,从来不熟悉耗子,它见了耗子其实有些害怕。

◎十年动乱期间,我曾归到老家,住在侄子家里。那一年收获不好,耗子却良多,侄子从别人家要来

一只尚未中断奶的小猫,又舍不得喂它,小猫枯瘦如柴,走路都不稳当。有一天,我望见它从立柜下面,

连续拖出两只比它的身体还长一段的大耗子,找了个背静地方全吃了。这就叫充分发挥了猫的本能。

@其实,这个大都市,猫是良多的。我住的是个大杂院,天天夜里,猫叫为多难。乡下的猫,是二八

月到房顶上交尾,这里的猫,不分季节,冬夏常青。也不分场合,天天夜里,房上房下,窗前门后,互相

追逐,互相呼唤,那声音悲惨凄厉,难听极了:有时像狼,有时像枭,有时像泼妇刁婆,有时像流泯混混

儿。直至天明,还不停息。早起散步,还看见一院子是猫,发情求配不已。

。这样多的猫在院里,那样多的耗子在屋里,这也算是一种矛盾现象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