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实习报告-某森林小镇项目分析及发展建议探讨_第1页
小组实习报告-某森林小镇项目分析及发展建议探讨_第2页
小组实习报告-某森林小镇项目分析及发展建议探讨_第3页
小组实习报告-某森林小镇项目分析及发展建议探讨_第4页
小组实习报告-某森林小镇项目分析及发展建议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实习论文论文题目某森林小镇项目分析及发展建议探讨某森林小镇项目分析及发展建议探讨摘要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林场职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湖北省某国有林场“森林小镇”项目进行深入了解。基于林场本身条件对项目进行SWOT分析,根据“森林小镇”项目已有规划对该项目进行投资分析与效益分析。通过以上三部分分析,得出项目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解决对策。关键词:森林小镇项目分析相应对策利用资源依赖资源的阶段,对于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导致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结构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对外宣传也缺乏力度,整体形象不突出,影响力十分有限。现有景区3A以上只有130家,其余大多为低等级旅游产品。景区门票经济突出,配套设施不完善,消费模式单一,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也相当欠缺,同样近年来单纯的观光已经无法满足游客们逐渐增多的需求,缺乏创新式的景区的旅客来一次就少一批,没有回头客。其次,缺少人文氛围,旅游购物和娱乐环节薄弱,缺少大型综合特色旅游产品也都是目前湖北旅游业面临的困境。虽然目前湖北旅游发展局势并不太好,但正因为如此,湖北的旅游市场有着巨大的可开发空间和潜力,而某,只要找到了自身的核心文化价值,结合自身优势,开发出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旅游模式,必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1.1.4某现状某集镇处于“中国农谷”的核心区,是某国家森林公园的心脏,其东距武汉120公里,西距荆州120公里,荆门60公里,宜昌三峡150公里,北至襄阳150公里,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汉城市圈交接带上的重要节点之一,与世界文化遗产钟祥明显陵毗邻。某集镇的人口主要由林场职工和周边村民组成,集镇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使得当地的民俗民风非常淳朴,和现代快速高压的生活形成对比,是人们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某拥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生态环境也相当优秀,林地面积巨大,具有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的功能,森林覆盖率达90%,毫无疑问是华中地区的绿色之肺。针对日前日益严重的雾霾有着重大的改善作用。某以良好的森林景观河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森林小镇可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保健疗养,文化娱乐功能,是以山岳林地为景观特征的旅游景区。再者通过围绕林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林下养殖业,适度发展林木种植业,形成了以林业经济为特色的旅游森林小镇。但某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目前某的森林小镇旅游开发还处于初步阶段,整体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交通方面内部公路较窄,不能满足旅游交通的要求,一些道路还没有实现全部连通,其次用水和用电也都难以满足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最后便是所有新开发的项目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知名度和品牌。这两者都需要通过大量和长年不懈的宣传促销才能实现,而目前这方面某还为起步,同样过长的宣传期需求也给某森林小镇项目带来了一定的开发风险。1.2研究目的某虽然拥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生态环境也相当优秀,但是还是存在着干旱、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我们在对某集镇旅游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找并发现某集镇旅游项目存在的问题,并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希望能够对某集镇旅游的发展起到建设性的作用。1.3相关理论研究从纯理论角度看:有学者从旅游项目可行性分析入手,对旅游项目可行性分析开展理论总结和方法提炼(陈南江,1997);有学者将旅游项目分析与融资相关经济理论联系,分析旅游项目融资运用(张欣旻,2003);有学者对旅游项目模式进行了阐述(朴松爱等,2007)。从以某一旅游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角度来看:有学者关于旅游项目提出了设想并对旅游线路进行了设计(曾明星,2001;彭斯震,2001);有学者以某一旅游项目为例进行旅游现状及前景分析(马文斌等,2004;朱峰等2006);有学者对旅游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戴继峰等,2003);有学者以对某地旅游项目为例对旅游项目影响进行研究与评价(李小梅等,2005)。2森林小镇项目概况2.1基本条件某集镇位于京山县境内的西南部,与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荆门县雁门口镇、石龙镇、钱场镇、孙桥镇、新市镇、石龙水库接壤,林管局机关驻地毗邻石龙镇,紧靠石龙水库,东北距京山县城35公里,处于“中国农谷”核心区,是某国家森林公园的心脏。森林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2.2规划概况某旅游集镇规划控制总面积为251.3公顷,合3769.5亩,其核心建设区为1057.7亩,核心街区改造173.6亩,远期发展预留用640.6亩,其他1897.6亩用地分别为道路、公共建筑、集镇建成区生态绿化用地。规划思路主要有:(1)分区建设,兼顾集镇建设与旅游开发,(2)建库蓄湖,改善某生态景观品质,(3)乐活养生,引领武汉市区度假旅游方向,(4)产业融合,提升旅游开发综合效益。2.3总体发展定位依托某集镇周边优良的林木资源,以绿色生态位环境基底,通过有计划的林相改造,引入高效经济林木,打造高效特色林业产业基地;通过整合相关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要素,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集镇发展度假疗养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其周边山地林地条件,进行生态有机种植养殖产业,发展特种经济;建立林业经营、旅游开发、种植养殖综合开发,互相促进的立体化经营模式,提升某经济厚度,打造某生态产品品牌,打造生态林业高效产业基地。3项目分析3.1SOWT分析3.1.1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森林资源整体环境较好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江汉平原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某集镇有着得天独厚的真山真林,自然风光秀美,以某集镇为中心周边以林地景观为特色,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了林海景观,林地内部则形成了景观优美的苗圃园、松树、杉树等主题植物景观,形成了旅游开发的优良环境支撑。(2)区位条件较好,交通便利某集镇开发有着独天独厚,东距武汉130公里,西距荆州120公里,荆门60公里,南距天门60公里,武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位条件极其优越。某集镇位于全省“一带两圈”交接位置的中心点,处于国家战略“中国农谷”的核心区、汉宜公路南北两侧,交通便利。(3)政府进行大力的支持某林管局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站在加快发展林区经济和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确立旅游业在林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地位的战略。集镇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开发区域,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开发之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对某集镇创建旅游名镇进行了积极支持。3.1.2劣势(1)缺乏核心资源,缺少冲击力与震撼力某集镇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整体生态环境良好,氮气山不高,树不古,景不奇,没有非常有冲击力与震撼力的景观资源。景区形象模糊,资源中缺乏比较鲜明的主题,某集镇的浪漫形象塑造从无到有,难度较大。资源特色不突出,虽然目前镇区具有一定的资源条件,但是缺乏高品位的旅游资源,缺乏有垄断意义的具有冲击力的旅游吸引物,且空间组织难度较大,整体优势难以发挥,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弱。(2)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目前某集镇旅游开发还处于初步阶段,整体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薄弱。交通方面,内部公路较窄,不能满足旅游交通需求,而且与农谷大道之间的主要道路还未联通;给排水方面,镇区水资源短缺,给水工程相对不完善,且景点需求用水严重不足:另外现状电力工程难以满足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需求。(3)开发模式过于机械总管某几轮的开发,一直有独立开发、整体打造的意图在内。作为一个广袤的区域,特别是资源并不富集,单体资源相对影响力也不足的情况下,整体打造,显得资源过于分散,重点不突出,有限的投入难以撬动整只“大象”。3.1.3机遇(1)森林旅游已成为消费热点某集镇最大的资源就是集镇周边的森林资源,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正在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森林生态休闲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某集镇作为一种兼具生态观光和现代休闲的旅游产品,迎合了当今旅游者脱离城市居住环境,追求走向大自然,贴近大自然的心理需求,收到越到越多旅游者的喜爱。(2)武荆高速某互通建设形成的同城效应武荆高速某互通,将拉近武汉与某的时间距离,将某纳入武汉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内,有效提升某区位、交通条件,某集镇紧邻武荆高速某互通,将成为武汉市民1小时度假圈重要的节点。(3)中国农谷和文化交流基地的建设“中国农谷和文化交流基地”分别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者决策和省重点推进文化建设项目之一。这些将都有助于提升荆门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荆楚地区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某而言,有利于与周边景区形成区域联动、组合开发态势,形成基础设施、市场共享。3.1.4挑战(1)周边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目前各地都认识到了森林资源型小镇与旅游业发展结合的重要性,并都进行了特色开发,虽然这些项目因地理位置、主题特征和产品配置与某集镇有所差异,但就市场而言,都是本项目客观存在的竞争对手。如何通过旅游项目的建设和特色化经营,形成某集镇的旅游吸引力,是本次规划应重点解决的问题。(2)开发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某集镇地块属林场山地地区,但自然胜太敏感,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建设和运营对自然环境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可能带来环境质量的退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旅游开发带来的建设性破坏,以及自然景观方面遭到的破坏,这些都是某集镇旅游开发中面临的重要挑战。3.2投资分析从以下图3.1-3.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旅游建设项目及其主要建设项目的启动资金特别高,分别约为29200万元和26100万元,并且据访谈结果可知财政投入是每年年均分开投入的,是比较固定的资金,并不能支撑起启动资金。而某林场的经营现状是在苗木经济为支撑,财政及项目拨款为辅助,林场职工自营相结合的多重方式融合下才勉强维持正常运营。同时林场职工的收入水平与我国大部分国有林场职工一致,都比较低,约为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三分之一,林场及职工不具有闲余资金,并且职工们比较注重稳定而不是发展,无论是林场还是林场职工都不能投入许多资金以供项目开发。而从图三、四中可以看出投资主体资金占总投资的33.4%,约为41500万元,是整个项目中一个仅次于招商引资这一融资渠道的一个融资渠道,并且主要其中在近期,所以就投资主体这一融资渠道而言设计的金额并不是特别合理。招商引资这一融资渠道融资约占总投资的47.8%,分布在旅游工程费用的近中远三期,主要集中在建设中期,从预期的数据上来看,旅游小镇这一项目还是很有经济前景及吸引力的。虽然于今年5月18日至20日,由国家旅游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旅游局承办的“第七届华中旅游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国内24个省份及1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家旅游机构与企业,围绕共同开拓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深化旅游合作等具体旅游项目进行洽谈与签约,但仍不能保证这一融资渠道的顺利融资。总之,虽然融资中存在很多困难,但整体的资金分布很合理,充分结合了政治、林场及其职工以及外部经济发展的现状。3.2.1不同投资期下的投资估算图3.1各类投资不同投资期下的投资额 图3.2各类工程费用项目投资期下的投资额图3.1为总投资及各类投资不同投资下投资额的估算折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工程费用占总投资的绝大部分,并且与总的投资在近中远三期的整体的分布趋势一致,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旅游名镇的建设是一项工程,不是简单的改造,并且不同时期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中期对资金的许其更为明显;而其他费用及基本设备费的投资估算值基本一样,投资资金在三期的分布在近期较少,在中远期较多,与整体不一致,这也正是这两种费用在较大的工程建设中的特点,这些费用均是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的资金,也因而在近期的需求量会较少,工程的中期主要是工程的建设期,所需要的费用较近期会多一些,工程的远期主要是工程的收尾即完成期,并不会扩大工程的规模,所以所需费用基本是工程的收尾工作,需要较多的费用。图3.2为各类工程费用不同投资期下的投资额预期,图中明确显示出旅游工程费用占总的工程费用的绝大部分,不同时期需要的投资额分布与工程费用一致,可以从这些明确得知该工程建设的核心为旅游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工程投资资金在三期中分布比较均匀,但投入总额要高于环境保护工程,这也突出了建设项目是主打食住行三者的旅游休闲名镇;环境保护工程的投入最低,主要分布在近中期,可见某林场并未打算破坏环境来寻求小镇的建设及发展,并且将主要依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游客。3.2.1融资渠道分析图3.3总投资及各类项目投资的融资渠道图3.4各类工程费用的融资渠道图3.3为总投资及各类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总投资及工程费用的融资渠道相同,工程费用的融资渠道包括了所有的财政投入及招商引资及大部分投资主体的投资,其中财政投入占18.8%,招商引资占47.8%,投资主体资金占33.4%,占总投资主体资金的68.4%,可见该建设项目还是有一定的经济认可度的,也证明了该项目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也有而基本设备费用和其他工程费用都只有投资主体这一融资渠道,可见目前某旅游名镇的建设并未能引起外界及政府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这一部分资金还只有靠林场及林场职工们解决,这也正是该项目建设中的难题之一,林场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的现状,林场职工工资低,经历过林场的低峰期,更追求稳定,目前也只有30-40户的职工愿意参与到该项目的建设中来。图3.4为各类工程费用项目的融资渠道,图中显示旅游工程费用占用了全部的招商引资,也占用了全部工程费用的70.6%,招商引资为为旅游工程费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次为投资主体,财政投入仅占极少的部分,这也正说明了旅游建设是一项有利可图的项目;基础设施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投入,可见我国对国有林场的基础建设极为重视,也解决了一部分建设中的资金问题;其他工程费用中多为投资主体的资金投入。3.3效益分析3.3.1经济效益分析利润估算表(单位:万元)1收入226001.1门票收入28001.2餐饮收入40001.3购物收入30001.4住宿收入36001.5娱乐收入75001.6其他收入17002成本及费用135602.1整体运营人工及材料成本113002.2折旧及管理费用22603税费33904净利润5650表3.1利润估算表表3.1为建设项目预期利润估算预测,其中总收入22600万元,分别包括门票收入2800万元、餐饮收入4000万元、购物收入3000万元、住宿收入3600万元、娱乐收入和其他收入共9200万元;成本及费用共13560万元,税费3390万元;由此可得净利润5650万元。在拟定的利润估算表中,各项收入如门票、餐饮、购物、住宿等比较均衡,在整个创收体系中协同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尤其是在这个创收体系中的各项目基本都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产业结构比较科学;在拟定的利润估算表中,净收入占整体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收益率一般,整体经济效益还有待提高。图3.5预期收入构成图3.5为建设项目的预期收入构成,其中娱乐收入占预期总收入的33.2%,餐饮收入占预期总收入的17.7%,住宿收入占预期总收入的15.9%,购物收入占预期总收入的13.3%,门票收入占预期总收入的12.4%,其余7.5%为其他收入。从预期收入的构成上可以看出该建设项目的主要收入体现在食住行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建设该项目的初衷。3.3.2社会效益分析(1)有效调整某上森林及文化资源,尤其是本地区民俗文化,通过研究开发使其得到完美的传承和发展,可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繁荣。(2)是建设中国农谷生态文化旅游新景区,拓展农谷新区经济圈,拉动某集镇建设和环境提档升级的驱动力。(3)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能与中国农谷及湖北中华文化交流创作基地整体联动的新旅游目的地。(4)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配套建设的医疗、卫生、文教、体育、文化和娱乐等一系列高水准设施,将有力促进某区域社会发展。(5)“有文化的旅游如读书,没文化的旅游像走路”,某集镇内高起点高标准的文化艺术载体的打造,将成为集中展示某生态文化当地城市魅力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某集镇的打造必将成为区域内进入文化支撑旅游和旅游促进文化消费时代的创新基地。(6)本项目区内包容性的文化展示、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及便利的交通优势,将与中国农谷及荆门市旅游产品形成有限对接和资源互补,通过统一规划建设,必将成为大武汉环城旅游带上文化体验、艺术欣赏、休闲娱乐及养生度假的城市后花园。4解决对策及总结某森林小镇的建设,是林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新出路。在这一过程中,项目区要始终坚持以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民俗传承与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以促进当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旅游开发角度而言,某森林小镇建设项目总投资98200万元左右,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风险较高,整体投资价值一般。且还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这里已经在上述报告中提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下政策建议:(1)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容量为约束,以“保护第一,永续利用”为前提,实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之间的协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达到最优化和持续化。(2)核心竞争力问题。湖北省旅游普遍是有自然风光,无人文关怀。旅游购物和文化娱乐环节薄弱,缺少有品位、有特色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品,应该百花齐放的大旅游格局还未形成,这既是一种困境也是一种机遇。某目前也存在着旅游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只有找到某独特的核心文化价值,开发出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旅游形势,并形成核心竞争力,才会在未来的大旅游格局中取得优势地位。如把核心产品定位为“森林度假旅游,生态养生度假”。(3)产业结构调整与当地居民就业转型。某集镇与森林植被融于一体,以集镇为中心周边自然分布着若干村落,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和近年来势头正旺的农家乐旅游,让当地居民和林场职工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既能促进就业转型,又能增加居民收入。是解决当地产业转换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最有效手段之一。(4)交通配套。“要想富,先修路”,安排专项资金对镇区现有道路提档升级,并与农谷大道实现全面对接,完善交通网。(5)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森林小镇全面建设。并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最大化,协调各部门在森林小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配合,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充分支撑,以期加快推进某森林小镇各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旅游名镇的创建工作。某森林小镇项目建设是某林业管理局在国有林场经济转型谋求新突破的时代背景下迈出的坚实有力的一步,虽然该项目在目前的规划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欠妥的地方,但是通过本文的详细分析与政策建议提出,我们有理由相信,某森林小镇建设的前途是光明的,其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拉动某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增长点。参考文献[1]陈南江.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7(11).[2]张欣旻.旅游项目融资方式的新运用[J].经济师,2003(2).[3]朴松爱,郭婕.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开发模式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4]彭斯震,施涵.生态旅游项目的可持续设计[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