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机考专用
中学教育学真题精粹试卷一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
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始于()o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2.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3.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A.讲义
B.提纲
C.教学参考书
D.教科书
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思想性
6.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o
A.斯宾塞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7.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中。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主主义与教育》
8.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0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0.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A.课文
B.习题
C.目录
D.图表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遗传
A.
环
B境
教
C育
社
会
D.
1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前提
C.任务
D.途径
13.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体现了教师职业的()o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4.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15.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o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B.直观性很强
C.提高了教学效率
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1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社会活动
D.环境
17.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0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热爱劳动
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18.由于影响课程计划的因素有许多,因此,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模式是()o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9.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20.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21.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22.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
A.同学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生关系
D.上卜级关系
23.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时应注意
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24.教学是()o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5.《学记》强调“学不蹑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巩固性
26.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
A.洛克与裴斯泰洛齐
B.洛克与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与斯宾塞
D.洛克与斯宾塞
27.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称为()。
A.实验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28.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在()时期能够实现。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9.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o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30.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A.人一人关系
B.人一物关系
C.授一受关系
D.朋友关系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
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教育多元化的基本内容有()。
A.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B.管理模式的多元化
C.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D.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E.学校类型的多元化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A.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
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
C.是否确立重点中学
D.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E.师生如何交往
3.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0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社会价值取向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学生的学习目标
E.教师的教学目标
4.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经历了()阶段。
A.感知运算水平
B.前运算水平
C.具体运算水平
D.形式运算水平
E.形象运算水平
5.国家为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
A.为所有学生提供正常的教育机会
B.关注贫困生,设立帮困基金
C.关注残疾生,设立特殊教育机构
D.实施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制度
E.限制体罚学生
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o
A.教学目标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E.教学方法
7.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o
A.上课
B.作业
C.练习
D.辅导
E.课外活动
8.备课的内容包括()。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收集参考资料
D.制作直观教具
E.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9.德育的形式有()o
A.家庭德育
B.学校德育
C.区域德育
D.社会德育
E.民族德育
10.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o
A.耐心周到
B.过分挑剔
C.主观偏心
D.有责任心
E.有幽默感
11.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将课分为()。
A.新授课
B.巩固课
C.技能课
D.检查课
E.练习课
1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互补性
13.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有()o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E.教育性质
14.我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括的要素有()o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必须体格达标
15.泰勒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6.探究研讨法突出的教学特点表现在()。
A.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
B.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
C.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D.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
E.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17.校园文化可细分为()。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文化
C.学校精神文化
D.教职工文化
E.非物质文化
18.锻炼法的方式有()«
A.练习
B.制度
C.委托任务
D.组织活动
E.托物言志
19.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阶段。
A.初识
B.组建
C.形成
D.发展
E.解体
2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实现。
A.提高人的修养
B.促进社会变革
C.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D.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E.延续文化的发展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7”或“X”。每小题1分,共20
分)
1.班级管理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
2.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之后进行的疏导和治疗活动。
()
3.“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
系是一种人格上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4.教育是人类社会和动物界共有的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5.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木的因素,因此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
6.遗传素质可以决定人的发展。()
7.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彼此相关,可以互相代替。()
8.教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可以看学生的日记、拆学生的信件。()
9.课程论侧重于研究“怎么教”的问题。()
10.谈话法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1.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任务质量为中心的管理。()
12.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13.备课就是写教案。()
14.教学方法是教师上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15.学生因知识经验的贫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
16.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7.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者是凯洛夫。()
18.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
教育可以决定政治经济的变革。()
19.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
面发展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20.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虽然不同,但教育目的是相同的。()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
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惠,国家有恩于我们,
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这诸多的恩惠中,让人感受最直接、最深
切、最强烈的首推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教诲之恩,对于父母、师长,无论如何
回报,也难以答谢其深恩厚爱于万一。
1.家庭教育具有什么特点?()
A.早期性
B.感染性
C.针对性
D.及时性
2.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A.学校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B.学校教育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C.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D.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多样性
D.创造性
4.感恩教育是当代社会热点,对于感恩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感恩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
B.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和自立意识
C.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就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D.学会感恩首先应学会知恩
(-)
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
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
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最
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
成的。“一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
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
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
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一
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
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
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
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
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同学已
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
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
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
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1.结合案例,比较中国、日本、美国的教学方式,哪种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不知道
2.现代教学观倡导()。
A.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B.教学过程是课程生成的过程
C.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
D.教学应强调机械训练
3.案例中,美国老师等学生吃掉苹果后,才让学生画苹果,那么在画苹果的过程中,
学生运用最多的是()。
A.再造想象
B.思维
C.感觉
D.知觉
4.美术课属于()课程。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一、单选题
1.B【解析】赫尔巴特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普通教
育学》被西方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科学的教育学著作。
2.B【解析】机体某一部分的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
到部分补偿。
3.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对教师资格制度作出的明确规定。
4.D【解析】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因
此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5.B【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启发的一种有效形式。
6.A【解析】斯宾塞首先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领域,此后“课程”一词就成为教育科
学的专门术语。
7.D【解析】略。
8.B【解析】生理成熟的标志是具有生殖能力。
9.C【解析】教师肩负传递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
10.A【解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11.B【解析】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12.A【解析】没有个体积极主动的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
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学生的主动性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是教育
成功的保证。
13.A【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14.A【解析】泰勒于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第一次提出了
课程评价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步骤。
15.D【解析】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最突出的作用在于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
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16.D【解析】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17.A【解析】教师对教育事业是否热爱,集中表现在他对学生的态度上。
18.C【解析】这种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全面。
19.B【解析】通过问答形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是特别有助于
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法。
20.B【解析】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迄今为止
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21.A【解析】心理成熟的标志是自我意识的形成。
22.C【解析】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23.C【解析】题干所指是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24.D【解析】教学是师生的一个互动过程,所以选D。
25.A【解析】题干是《学记》中对循序渐进原则的具体表述。
26.C【解析】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与斯宾塞。
27.D【解析】题干阐明的是演示法的内涵。
28.D【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
29.C【解析】教育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
的活动,对人的身心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因此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30.A【解析】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际关系,即人一人关系。
二、多选题
1.ABCD【解析】教育多元化的表现很多,.具体为目标多元、模式多元、内容
多元、评价标准多元等。
2.APCD【解析】师生如何交往与题干的问题无关。
3.ACE【解析】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4.ABCD【解析】这四项是皮亚杰认知发生论的四个阶段。
5.ABCD【解析】国家在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另外,相关法
律规定不允许体罚学生。
6.BCD【解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构成课程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文件。
7.APCD【解析】课外活动不属于教学活动,它与教学活动是并列关系。
8.ABE【解析】备课应做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9.ABD【解析】德育的主要形式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10.ADE【解析】主观偏心、过分挑剔属于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
11.ABCD【解析】练习课是以教学方法为依据划分的。
12.ABCDE【解析】这五项都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3.ABCD【解析】教育性质是教育目的反映的内容,它不能制约教育目的。
14.BCD【解析】《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
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
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15.BCDE【解析】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
价教育经验,共同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
16.ACDE【解析】B项与题意不符。
17.ABC【解析】按不同层次和标准可将校园文化分为这三种类型。
18.ABCD【解析】托物言志是陶冶法的方式。
19.BCD【解析】班集体的形成一般都经历了组建、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
20.CD【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力、科学知识的生产
和再生产而实现的。
三、判断题
1.Y【解析】班级管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关系。
2.x【解析】出现心理障碍或疾病之后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为时过晚了,心理健
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发生。
3.x【解析】师生之间不是对话关系,是人格平等的关系。
4.x【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动物界不存在教育,有的只是木能。
5.x【解析】教育的领导权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6.x【解析】遗传素质只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7.x【解析】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彼此相关的,但不能互相代替,因
为它们不属于同一个层次。
8.x【解析】学生有隐私权,教师不得侵犯。
9.x【解析】课程论侧重于研究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学论研究的问题。
10.x【解析】问答是谈话的常规方式,但不是全部方式。
11.x【解析】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12.Y【解析】因为学生的实际状况不同,所以在德育工作中,应选择最易生效的
因素作为突破口。
13.x【解析】写教案是在对教材、学生、教法掌握之后,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
际和教法要求,对整个教学的一个整体设计,因此它是备课的一项工作,但不是全
部。
14.x【解析】教学方法不只是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15.X【解析】学生有向师性和依赖性,但他们对教师的教育并不是完全盲从,他
们有主观能动性,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16.4【解析】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
育对象提出的。
17.x【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者是巴班斯基。
18.x【解析】无论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多么巨大的影响,它都不能凌驾于政治
经济制度之上去发挥作用。
19.x【解析】题干所阐述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
20.x【解析】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要求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目的。
四、情景题
(-)
1.ABCD【解析】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感染性、权威性、及时性和针对性。
2.CD【解析】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促进个体社会化。
3.B【解析】题干所述是指教育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此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
性。
4.ABD【解析】感恩教育不仅包括对家长的感恩,还包括对学校教师和社会力量
的感恩。
(-)
1.C【解析】美国的教学方式更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AB【解析】现代教学观包括教学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课程开发与创新的过程,
教学要重过程而非重结论。
3.A【解析】美国学生只能借助头脑中记忆表象重组加工之后形成的新形象来画
苹果。
4.A【解析】分科课程是运用单一学科的知识所组成的课程,美术课就属于分科
课程。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机考专用
中学教育学真题精粹试卷二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
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西方教育史上,首倡“在做中学''的是()。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4.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A.学校校园文化
B.学校教师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
D.学校物质文化
5.“四有、两爱、两精神”是在()中提出的。
A.《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教育法》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6.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否则就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7.每年9月10日被定为“教师节”始于()。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8.“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9.有计划、有目的、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
A.制定课程标准
B.制定教学计划
C.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
10.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11.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12.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3.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菲尔
D.班杜拉
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5.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16.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A.专制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18.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9.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
A.顺序性和发展性
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
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
20.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
A.道德形象
B.人格形象
C.财富形象
D.文化形象
2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出现
22.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想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23.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25.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A.旧时不合理的劳动分工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化
C.社会生产力水平
D.科技水平不均衡
2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
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7.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来进行划分的。
A.课程功能的角度
B.教育阶段的作用
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28.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
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
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3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
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指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
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智育的任务为()。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形成技能
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E.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2.中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的体育观念
3.多伊奇将目标奖励结构划分为()。
A.合作
B.竞争
C.个人主义
D.内在
E.外在
4.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A.教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E.学周安排
5.德育对德、智、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
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6.学校咨询活动要取得成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观参与
D.针对个别学生,个别问题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7.教师的地位应包括()。
A.班级地位
B.学校地位
C.经济地位
D.政治地位
E.文化地位
8.讲授法可以具体分为()几种方式。’
A.讲述
B.讲评
C.讲练
D.讲读
E.讲解
9.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应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B.学校或教师基于故意而实施的行为
C.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
D.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各种权利
E.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10.学校子系统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师
D.教育影响
E.学生
11.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12.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经典的观点有()。
A.神话起源说
B.教育生物起源说
C.教育心理起源说
D.教育劳动起源说
E.以上几种都是
13.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等内容。
A.对人性的理解
B.对集体的看法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14.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包括()。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E.观察阶段
15.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的客观条件有()。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16.在法律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属于()。
A.干预与服从
B.责任与义务
C.教育与被教育
D.管理与被管理
E.监护与被监护
17.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O
A.过渡性Bo非正式性
C.多样性
D.互补性
E.群体性
18.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E.《雄辩术原理》
19.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学制类型有()。
A.双轨制学制
B.六三三制学制
C.单轨制学制
D.分支制学制
E.壬寅学制
20.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夸美纽斯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4,,或“X”。每小题1分,共
20分)
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教育。()
3.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师道尊严”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
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
力就越强。()
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的核心问题是管理问题。()
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关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
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
过急。()
1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2.童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儿童一定
要严加看管。()
1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
的质量规格。()
1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只体现了知识授受这一个层面。()
1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1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1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18.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19.依据柯尔柏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2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
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毒小题10分,共20分)
(一)
在某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问这样一个问题:兵马俑作为世界的一大奇迹,最应
该感谢的是谁?
生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
(老师毫无表情地让学生坐下)
生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
(老师微笑地摇摇头,示意学生坐下)
生3:我认为应该感谢的是制造兵马俑的人。
(老师尴尬地笑笑并示意学生坐下)
生4: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功劳。
(老师满意地示意学生坐下)
1.案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是否恰当?()
A.恰当
B.不恰当
C.略有不当
D.不好说
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的三维课程目标包括()o
A.知识与技能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过程与方法
D.创新与能力
3.结合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o
A.案例中的教师没有将学生看成“人”
B.案例中的教师在助长“假大空”
C.教育教学应该倡导多项思维
D.案例中教师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的观点
4.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什么?()
A.灵活处理,循循善诱
B.语言准确,有启发性
C.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适当追问,层层递进
D.注意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
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个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
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
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
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
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
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
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
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
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
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
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
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1.案例中,台湾作家三毛有错误吗?()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D.无所谓
2.三毛离开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教师粗暴的教育方式
B.产生厌学心理
C.自身心理脆弱
D.自尊心受挫
3.结合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
A.三毛没有成为数学家,却成为了著名的作家,这说明了教不如不教
B.案例中教师的行为侵犯了三毛的人格尊严权
C.教师教育应注意方法
D.严师出高徒,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4.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面对同样的问题,你会如何处理?()
A.了解三毛,多与三毛沟通
B.肯定三毛的成绩,同时指出问题
C.指出三毛的优点,并加以引导
D.帮助三毛发现自己的潜能
一、单选题
1.C【解析】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
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在做中学''的过程。
2.D【解析】关于课程的类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的教育家,持有不同
的分类标准,因此对课程所划分的类别也不同。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
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3.D【解析】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
的领导权。因此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4.C【解析】学校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
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
是角色规范。
5.B【解析】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四有、两爱、
两精神
6.C【解析】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
等内容。题中所叙述的正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7.A【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
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8.C【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由于生活是一
个生长、发展的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长、发展的。
9.C【解析】总的来说,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
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课
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0.C【解析】泰勒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被誉为当代“课程评价
之父
11.C【解析】班级授课制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12.D【解析】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
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13.B【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
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
的。
14.D【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
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5.B【解析】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
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16.A【解析】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
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17.C【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18.B【解析】在欧洲奴隶社会中,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
19.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
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二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20.D【解析】“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喻指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
和技能,体现的是教师的文化形象。
21.B【解析】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
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B【解析】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23.C【解析】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
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4)发扬教学民主。C项与启发性原则无关。
24.B【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
期实践形成的。
25.A【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旧时不合理的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6.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
科学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7.C【解析】课程的类型没有严格的划分。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
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8.A【解析】这是直观性原则的定义。
29.B【解析】学习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30.C【解析】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认识是在主客
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
二、多选题
1.ABCE【解析】“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任务。
2.ABDE【解析】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
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
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
3.ABC【解析】多伊奇将目标奖励结构划分为合作、竞争和个人主义。
4.ABCDE【解析】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与学科顺序、课时分
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5.ABC【解析】D属于智育范畴,E属于体育范畴。
6.ABCE【解析】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为ABCE四项。
7.CDE【解析】教师的地位一般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
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组成的。
8.ADE【解析】讲授法是教师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基本
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9.ACE【解析】学校事故的特征:(1)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2)侵害
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3)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10.ABD【解析】学校子系统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
11.ACDE【解析】现代教育还不具有公益性和免费性。
12.ABCDE【解析】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
教都持这种说法。
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生物起源说
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
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
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13.ABCDE【解析】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深化和
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
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14.ABCD【解析】华莱士认为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
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15.ABCDE【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制定者及儿童本身的特点也影响到教育目的的制定。
16.CD【解析】在法律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
学校和学生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要由教育法调整。
17.ABCD【解析】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和互补性。
18.CE【解析】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
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作
《雄辩术原理》。
19.ACD【解析】由于历史和传统的不同,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双轨
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典型的学制类型。
20.ACD【解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
育家。
三、判断题
1.x【解析】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2.x【解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Y【解析】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4【解析】题干正确。
5.X【解析】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内容安排。它不仅包括
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6.x【解析】知识的掌握不能完全决定智力发展水平。
7.4【解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x【解析】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
9.Y【解析】题干符合综合课程的基本内涵。
10.Y【解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操之过急的思想品德教
育会适得其反。
11.4【解析】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2.x【解析】初中阶段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13.Y【解析】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
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14.x【解析】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内涵有三个方面,即教学内容上是授受,人
格上是平等,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
15.x【解析】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
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6.x【解析】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
价模式。
17.x【解析】分组教学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题干所述过于绝对。
18.x【解析】题干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19.Y【解析】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道德两难故事
法。
20.Y【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四、情景题
(-)
1.B【解析】略。
2.ABC【解析】新课程改革的三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3.D【解析】案例中教师通过面部表情告知学生,他只赞赏最后一位回学的观点。
4.ABCD【解析】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有目的、有层次、有系统。
(-)
1.A【解析】三毛将课后习题全部背下来,以应付考试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2.ABD【解析】教师粗暴的教学方式导致三毛自尊心受挫,产生厌学心理。
3.BC【解析】案例中教师对三毛进行了人格侮辱,导致其厌学,这告诉我们教师
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方法。
4.ABCD【解析】略。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机考专用
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粹试卷一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
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刘老师在教育中给我们定下制度,凡表现出良好行为者可获得一朵小红花,集满
十朵小红花可换一枚小红星,集满十枚小红星可获得一面小红旗。一学期下来成效
很好。刘老师使用了()行为改变法。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示范法
D.惩罚法
2.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是()。
A.指导教学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3.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
划定了()。
A.界限
B.区域
C.方向和范围
D.规范
4.()对于观察连续性的行为,可能更有效。
A.行为检查单
B.轶事记录
C.等级评价量表
D.评分
5.()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行为,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6.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没作任何评价,学生以后不再举手回答,这种现象是()
导致的。
A.强化
B.退路
C.惩罚
D.迁移
7.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是指归因于()。
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
8.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
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分类诊断的过程叫()。
A.心理教育
B.心理评估
C.心理测验
D.心理辅导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
B.主观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自发性原则
10.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最原始的形态是()。
A.生理自我
B.虚拟自我
C.社会自我
D.心理自我
11.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力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12.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
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
A.顺应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一般性迁移
13.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这种学习属于
()0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14.来源于学生对学习直接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15.各种不同的武术动作的迁移属于()。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特殊性迁移
16.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
17.操作技能就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18.学习中,学习者采用在主要内容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30.“社会适应量表”是由()于1974年编制的。
A.霍姆斯和雷赫
B.莱威和辛普里
C.马斯洛和罗杰斯
D.瑞朱士和那威德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
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认识过程中影响着问题空间构造的因素有()o
A.知识经验
B.注意
C.记忆
D.情感
E.思维
2.维纳把行为结果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o
A.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B.内部归因与稳定归因
C.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
D.可控制归因与稳定归因
E.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3.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华大学《素描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昌学院《色彩构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中国传统绘画技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工程力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基于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实验利用物体浮力来探究饱和溶液-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方法力场分析》课件
- 《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反思》课件
- 行业干货!水工金属结构产业市场运行态势、市场集中度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 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业务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财务报表分析讲座》课件
- 迪拜介绍课件
- 医疗器械使用寿命标准
- 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第四章部分习题答案
- 三级安全教育登记卡(新)
- 国家重点课题申请书
-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个案护理查房
-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24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多联机安装施工方案
- 常见外伤处理方法ppt正式完整版
- 提高SMW工法桩施工质量合格率-【获奖QC 成果发布】
- 五转换障碍和分离障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