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环境与生态建设必考点专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环境与生态建设必考点专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环境与生态建设必考点专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环境与生态建设必考点专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区域环境与生态建设必考点专练-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区域环境与生态建设必考点专练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读图回答1~2题。1.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水资源短缺②水土流失③植被退化④沙漠化、盐碱化⑤旱涝灾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2.该河下游弱水流段,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A.雪线上升,冰雪融化减少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解析第1题,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现象。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势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的东部季风区,选项B正确。第2题,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湖泊湿地日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全球变暖,空气干燥,蒸发增强等),也有人为原因(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并且人为原因为主要原因,选项D正确。答案1.B2.D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4.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速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湿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答案3.B4.D(2015·长春市高三调研)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上升到9.6,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据此完成5~6题。5.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有()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量减小③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使湖水pH上升⑤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⑥湖区周边大片森林被砍伐,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⑥C.①②④ D.②⑤⑥6.关于保护红碱淖的生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利于调节气候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③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第5题,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是红碱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人为原因是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水量减小,以及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等。红碱淖位于沙漠地区,湖区周边没有成片森林存在;湖区生态环境恶化、湖水pH上升、水质下降与水位下降无关。第6题,保护红碱淖具有利于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意义。答案5.A6.D(2015·德州一模)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渍化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8.导致图示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困问题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⑥解析第7题,由于用水量增加,直接导致下游河流流量减少。第8题,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地表覆盖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植被覆盖率差。人为原因(决定作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保。答案7.C8.B9.下图为我国某沙漠地区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变化示意图,关于该地不同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部以极重度沙漠化为主,东部以轻度沙漠化为主B.沙漠化向东北方向延伸C.轻度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主要向东北方向迁移,其迁移距离最大D.中度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主要向西南方向迁移解析读图并结合图例可判断,我国西部以极重度沙漠化为主,东部以轻度沙漠化为主,不同程度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移动方向不同,如极重度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向西北迁移,轻度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主要向东北方向迁移,且迁移距离最大,C正确;中度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主要向西南方向迁移。答案B读黄土高原局部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10~12题。10.“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是指“小流域综合治理”,下列治理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③地与④地相比,③地更适合修筑梯田B.图中②处地势平坦,适合开垦林草地C.①处实施工程措施,打坝建库D.④处平整土地,发展畜牧业11.下图能够表示黄土高原所在地区的是()12.图示地区治理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A.扩大农业用地,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解析第10题,黄土高原沟谷发育,小流域是指河沟的沟道流域,黄土高原的沟谷多达百万条。图中③地与④地相比较,③地坡度大,不适合修筑梯田,而④地更适合修筑梯田;图中②处地势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①处为沟谷,实施工程措施,打坝建库。第11题,黄土高原的南界为秦岭,大约在34°N,北以古长城为界,纬度大致是40°N,东部是太行山,大致界线是115°E,西部大约在105°E。第1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要压缩农业用地,重点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等。答案10.C11.B12.A13.(经典题)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意在考查学生运用相关资料对某一环境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推理的能力。第(1)题,统计图直观反映了洞庭湖逐渐萎缩的趋势,其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要从当地、上游两个视角加以分析。第(2)题,注意区分生态和经济价值,然后一一列举即可。第(3)题,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对症下药,根据原因找对策,有的放矢。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14.(2010·四川文综,36,14分)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1)~(2)题。(1)分析图1中乙地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8分)(2)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2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6分)解析解答该题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第①依据经纬度位置确定乙地为三江平原,然后从纬度、气候、地形等角度分析湿地成因;第②充分理解湿地“地球之肾”的含义,分析湿地的生态意义;第③依据经纬度确定丙地的气候类型和地形特征,推断其自然景观。答案(1)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2)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或狐、熊穿行)。15.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图中甲、乙和丙阴影区分别被列为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和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1)简要分析甲区域为重点开发区的有利条件。(2)图中乙是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说出该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并说明限制其开发的原因。(3)丙区的主要生态任务是荒漠化的防治。在沙漠边缘的绿洲,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解析第(1)题,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因此应围绕这些方面对甲地进行合理分析。第(2)题,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因此应围绕这些方面对乙地进行合理分析。第(3)题,丙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该地区资源丰富,但森林和水资源不足,因此在开发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发管理;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答案(1)甲区域位于天山北坡(麓)地区,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加之冰雪融水补给,水资源较丰富,环境承载力较强;(绿洲)农业发达;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