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的经济效应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_第1页
【产业扶贫的经济效应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_第2页
【产业扶贫的经济效应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_第3页
【产业扶贫的经济效应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扶贫的经济效应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0420产业扶贫的经济效应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 1204561国外研究现状 1167712国内研究现状 224632(1)关于产业扶贫发展历程的研究 228150(2)关于产业扶贫内涵的研究 231190(3)产业扶贫的模式与机制研究 37898(4)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324083(5)产业扶贫的经济效应研究 41国外研究现状由于西方国家产业发展较早,有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模式,学术界对于产业扶贫的研究也相对较早,通过查阅文献,本文对国外关于产业扶贫的研究做以下梳理:一是有关贫困的来源问题;二是产业扶贫的路径研究;三是关于扶贫开发模式的研究。关于贫困的来源问题。柏拉图指出,贫困是源于“增长的贪婪超过减少的财富。”[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7页。托尼·诺瓦科(1988)指出,“贫困是被资本主义制度创造出来的。”张当,《论“异化劳动”理论视域中的贫困问题[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7页。张当,《论“异化劳动”理论视域中的贫困问题》,《学术研究》,2019年第9期。燕连福,王驰,《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探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年第6期。关于产业扶贫的路径研究。在扶贫政策方面,威廉D·桑德林(2006)以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为样本,发现国家可运用利益分配措施等政策来最大化扶贫作用,从而使得受益群众收入提升,获得较好扶贫效果。在减贫举措方面,泰姆莱德·塞桑(2013)等学者通过对尼日利亚进行研究,发现境外公司在该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这个国家的贫困程度有所降低,进而对境外运营及市场经济中的产品供需进行探究。雷米·卡纳维西奥(2014)则通过当地群众投身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对马达加斯加南部地区的矿业进行研究,发现群众的自发应对行为对当地的扶贫政策调整具有积极作用。关于扶贫开发模式的研究。一是,以韩国新村运动为典型经验的政府主导的公众参与扶贫模式。韩国通过这次有益实践,实现了农村、农业、农民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为韩国乡村振兴奠定基础。韩道铉著,田杨译,《韩国新村运动带动乡村振兴及经验启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韩道铉著,田杨译,《韩国新村运动带动乡村振兴及经验启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19期.2国内研究现状如今,学术界关于产业扶贫的研究也正在不断充实着,专家学者们关于产业扶贫的研究虽有很多,但以陕西省鄠邑区为研究对象的内容很少。在这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1)关于产业扶贫发展历程的研究白增博(2019)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开发从“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再到“精准扶贫”,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白增博,《新中国70年扶贫开发基本历程、经验启示与取向选择》,《农业经济》,2019年第12期。高飞(2019)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遵循从“大规模”过渡到“精细化”、从“救急难”过渡到“享发展”、从“独角戏”过渡到“大扶贫”的“中国式减贫”演进逻辑,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以及社会扶贫三方面为基础,整合全国扶贫开发资源,以此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协同的“中国式减贫”模式。高飞,《“中国式减贫”40年:经验、困境与超越》,《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张琦等(2020)认为具有白增博,《新中国70年扶贫开发基本历程、经验启示与取向选择》,《农业经济》,2019年第12期。高飞,《“中国式减贫”40年:经验、困境与超越》,《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张琦,张涛,李凯,《中国减贫的奇迹:制度变革、道路探索及模式创新》,《行政管理改革》,2020年第5期。(2)关于产业扶贫内涵的研究胡晗等(2018)认为,产业扶贫是一种政策,其以增加贫困群体后入为目的,以发展农村农业、林业、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为杠杆,以期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促进贫困群体与所在贫困区域实现协同发展。胡晗,司亚飞,王立剑,《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生计策略和收入的影响——来自陕西省的经验证据》,《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1期。张琦等(2018)认为,产业扶贫作为造血式扶贫,其具有益贫性、精准性、参与性和安全性。赵佳佳(2020)产业扶贫是以扶贫干部为引线,整合贫困户、村集体、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的市场行为,是实现脱贫发展的根本之策,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直接、最有效的衔接点。胡晗,司亚飞,王立剑,《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生计策略和收入的影响——来自陕西省的经验证据》,《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1期。赵佳佳,《产业扶贫如何摆脱“干部依赖症”》,《人民论坛》,2020年。(3)产业扶贫的模式与机制研究孙久文和唐泽地(2017)认为,产业扶贫的组织模式分为三种。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贫困户”为主,逐渐衍生出“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地理标志+特产之乡+驰名商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贫困户”等;合作社或大户带动型:“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合作社/农场+基地+贫困户”几种常见形式;电商平台带动型:“电子商务+”模式。同时,也提出了产业扶贫的利益联结机制。孙久文,唐泽地,《中国产业扶贫模式演变及其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借鉴意义》,《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4卷第6期。赵欣和刘艳(2020)以内蒙古绿洲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分析阐述了库伦旗农牧业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土地流转聘用式、土地返租倒包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式、种植大户订单式、庭院种植合作式。并总结了库伦旗农牧业特色产业扶贫运行机制: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庭院种植,多方建立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最终与农牧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赵欣,刘艳,《内蒙古库伦旗农牧业特色产业扶贫模式与经验》,《农业发展》,2019年第9期。曾庆捷和牛乙钦(2019)对产业扶贫模式进行了分类:其认为产业扶贫模式可分为三种,分别是村营市场主体模式、企业承包经营模式、企业示范经营模式。一是,在村营市场主体模式下,由村集体自发成立生产合作社或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方式为村集体自营,利润由村集体共享。二是,在企业承包经营模式下,有两种土地流转方式,一种是由村集体将集体用地流转至企业,一种是由村两委集中协调将农户个体土地流转至企业。随后,由企业全权负责产业的经营、管理,企业则需每年向村民提供土地流转费,并向村集体缴纳土地租金、管理费等。三是,在企业示范经营模式下,企业通过建立生产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统一种植某类特定作物,农户收获的作物由企业负责统购统销。曾捷庆曾捷庆,牛乙钦,《乡村治理中的产业扶贫模式及其绩效评估》,《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4)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李冬慧和乔陆印(2019)认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存在如下现实困境:要素禀赋差异使得产业选择出现排斥性、基础设施配套的隐性投资加重企业负担、责任连带关系增加产业发展的运营成本、产业同质化倾向影响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规范产业遴选与布局,约束政府的亲和性选择;加强乡村公共品供给,减轻企业隐性配套压力;转换适宜经营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打造地方化特色产业,探索城乡产业融合模式。李冬慧,乔陆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困境与创新趋向》,《求实》,2019年第6期。魏祎和王萍(2019)认为,农村产业扶贫面临如下困境:农村产业扶贫存在多元主体权责模糊、产业项目发展基础条件不足、产业扶贫成果的共享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产业扶贫多元主体共建机制;完善承接地基础设施和贫困地区特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配套风险防控。魏祎,李冬慧,乔陆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困境与创新趋向》,《求实》,2019年第6期。魏祎,王萍,《共享发展理念下农村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及纾困之道》,《生态经济》,第35卷第5期。袁树卓,刘沐洋,彭徽,《乡村产业振兴及其对产业扶贫的发展启示》,《当代经济管理》,2019年第41卷第1期。(5)产业扶贫的经济效应研究杨建(2016)通过对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得出结论:他认为,旅游精准扶贫可以帮助地方旅游发展突破其瓶颈,对地方旅游条件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助于提升当地的贫困人口支撑力,也有助于通过参与旅游扶贫提高当地贫困人口的收入。另一方面,旅游扶贫可与农业、餐饮业、住宿业等进行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更大程度上实现带贫益贫。杨建,韩宗伟,张翊红,《旅游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和推进策略》,《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冯伟林、陶聪冲(2017)也对旅游扶贫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旅游扶贫有其双面性。一方面,旅游扶贫可使当地的群众获得收入上的增加,也有助于缓解就业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旅游扶贫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例如,当地的物价会因此有所上涨,生活成本增加等。冯伟林,陶聪冲,《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以重庆武陵山片区为调查对象》,《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第38卷第6期。熊长江等(2019)认为,一方面,产业扶贫能够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能够激活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产业扶贫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产业融合发展起促进作用。熊长江、赵向豪、姚娟,《边境贫困县特色产业扶贫的经济效应研究——以阿合奇县沙棘产业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年第40卷第11期。杨建,韩宗伟,张翊红,《旅游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和推进策略》,《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冯伟林,陶聪冲,《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以重庆武陵山片区为调查对象》,《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第38卷第6期。熊长江、赵向豪、姚娟,《边境贫困县特色产业扶贫的经济效应研究——以阿合奇县沙棘产业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年第40卷第11期。总体而言,通过对国内外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