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期开学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所有解析都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曾说,文化“它有它自己的规律,它有它自己的基因”。他认为:“就像生物学里面要研究种子,要研究遗传因子,文化里面也要研究这个种子。”因此,要研究中国,首先要认识其基因和种子,没有这样的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我们很难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是一个乡土中国。但是大家疏忽了,中国自古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是一个“农工大国”。传统中国是一个农工国家的概念是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他说,传统中国并不是没有工业,只是工业太分散,每个农民多少同时是个工人。他这里讲的工业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他认为,中国自古人多地少,仅靠农业不足以维持乡村农民相对富足的生活,所以必须要有手工业、副业和农业的多种经营才可以。

中国古代的农民大多都是手艺人,因而形成了中国手艺人生产、商人经商的局面。可以说,从秦汉到明清,中国的物质文化影响了整个旧大陆。即使到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的商人也主要是以中国的物质产品的贩运为主。自那以后,中国的物质产品真正被全球化了,不仅深入欧洲市场,还被欧洲人运送到美洲和大洋洲。古代的中国乡村,与其他国家同时期的乡村相比,是相对富足的乡村。工业革命以后,动力的改变,产生了都市,集中了劳工,把工业和农业的地缘拆散,工业脱离乡村独立了起来。费孝通看到:“都市兴起虽没有直接打击农业,但从手工业桥梁上,这打击终于降到农业本身。”而由此,中国由一个出口大国变成了一个进口大国,机器代替手工造成了20世纪中国乡村的贫困、中国乡村的衰败。

我们可以看到“农工”的文化基因,在历史上曾经让中国成为一个相对富足的农工大国,但在近代也是因为这种“农工中国”的基因让其成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农工大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工”是手工的工,在传统社会这是个发达的技术手段,但当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后,这就成为落后的技术手段了。正因为技术手段的落后,一百余年前中国沦为了贫穷落后的国家。

费孝通一生提倡“志在富民”,目标就是帮农民找出路,其实也是在帮中国的发展找出路。他曾提出,“要改变乡土工业的技术,最重要的是乡村电气化”,因此,“必须有计划地把现代技术、组织、精神输入乡村”。

在人类社会进入网络社会、3D打印、智能化生产和高铁密布的当今时代,我们有可能在乡村实现费孝通的这一理想。也就是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在乡村恢复手工艺生产,发展文化产业和生态农业,使农民即使留在本乡本土,也可以通过多种经营来发展经济,过上富足的生活。

理解古代中国农工并重的基因非常重要,一百多年以前中国走向落后,就是因为这一基因,而今后中国的再次崛起有可能还是因为这一基因。

(摘编自方李莉《中国乡村振兴的方向:从乡土中国迈向生态中国》)

材料二:

所谓的“乡土中国之变”,也是大家有目共睹正在当下发生的现实存在,甚至可以说它发生在费孝通写下《乡土中国》这本书的那个年代或者更早。这种“乡土中国之变”已经是在发生了,即是指现代西方世界对于乡土中国的全面冲击和影响。而我们在今天则必须直面这种改变的发生,了解这种改变的方向和未来。显然,如果说乡土社会中的亲缘关系曾经是乡土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所在,那么各种形式的新的并非依赖于人情关系的契约性关系也正在对原有的乡土社会关系予以一种无情的替代。而更多的那些原本依赖于乡土生活的关系类型,也在不可阻挡地日益受着这种新契约性关系的影响,如乡村社会中在用工上的那种基于工资报酬的商品买卖关系的逐步建立。这样的所谓新乡土中国关系形态在今天的乡村突出地表现出来.而一种面向未来的乡土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的转型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种转型随着中国40多年来改革开放与融入世界经济潮流而在加速发展,许多曾是有赖于本乡本土的乡镇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最终走向世界市场已非罕见案例。而一种在地的全球化,在中国的一些富裕的乡村也成为最平常的现实。此外,更因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普及,乡土中国之变具有了一种实时虚拟在场的全球意味。遍布城乡的短视频直播带货、嵌入乡村各家各户的电商平台以及方便易得的全球物流体系,都使得偏远的乡村生活日益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联系在一起。全球政治经济的波动,也直接跟乡村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了一起,而城乡协同发展的步伐,因为乡村居民更多且频繁地往来于城乡之间而日益加快。在此意义上,城乡之间不再是各自相互分离开来的存在,而是有着更多互补性的联系和依赖。

人们渴望中国乡村振兴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真正实现,而也只有这种振兴真正实现,才可能会有整体意义上的乡土中国在转型世界中的重生以及连带着的乡土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复兴。在这方面的深度思考和反思,或许恰是今天我们还需要重读《乡土中国》的驱力以及魅力所在。它不仅会引导我们看到乡土中国存在的基线究竟在哪里,同时也叮以带动我们去展望未来中国道路的走向。

(摘编自赵旭东《面向未来的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只有认识中国文化的基因和种子,才能清晰地知道中国的未来该如何发展。

B.正因为传统中国还是一个农工大国,所以男耕女织的中国不可能是乡土的中国。

C.中国由出口大国变成进口大国,决定了我们必须直面当下的“乡土中国之变”。

D.《乡土中国》指明了未来中国道路的走向,这是重读《乡土中国》的意义所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对比工业革命前后的中国,探讨了农工中国走向衰落的原因,为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提供了有效借鉴。

B.材料一多处引用费孝通的相关著述,阐述了理解古代中国的农工基因对把握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意义。

C.材料二使用假设论证,假设亲缘关系曾经是乡土社会关系的基础,证明乡土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

D.材料二列举直播带货、电商平台和全球物流体系等,可证明“必须有计划地把现代技术、组织、精神输入乡村”。

3.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费孝通乡村振兴思想的一项是()

A.工农相辅B.差序格局C.名实分离D.各美其美

4.为什么说“农工”的文化基因,曾让中国成为相对富足的农工大国,但也让其成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农工大国?

5.费孝通一生提倡“志在富民”,其目标是帮农民找出路,帮中国的发展找出路。从材料看,当今乡村如何才能实现费孝通的理想?

1.A2.C3.A

4.中国古代乡村手工业不断发展,物质文化较为发达,让古代中国相对富足;工业革命促使工业脱离乡村,传统的技术手段又落后于世界,让中国相对落后。

5.①传承农工基因,让农民通过多种经营来发展经济;②适应新的契约关系,勇于融入世界经济潮流;③借助现代科技,拉近偏远乡村与全球的距离,促进发展;④加强城乡联系,实现城乡互补和协同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男耕女织的中国不可能是乡土的中国”错。依据原文“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是一个乡土中国。但是大家疏忽了,中国自古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是一个“农工大国”。传统中国是一个农工国家的概念是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可知,传统中国不仅是乡土中国,也是农工中国,男耕女织是当时农业经济的特点。

C.“决定了我们必须直面当下的‘乡土中国之变’”错。中国由出口大国变成进口大国并非发生在当下,前后两个分句也不具备相关逻辑关系。

D.“《乡土中国》指明了未来中国道路的走向,这是重读《乡土中国》的意义所在”错。依据原文“它不仅会引导我们看到乡土中国存在的基线究竟在哪里,同时也可以带动我们去展望未来中国道路的走向”可知,《乡土中国》引导我们看到乡土中国存在的基线,而中国道路的方向需要我们自己探索。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C.“材料二使用假设论证”错。原文是“显然,如果说乡土社会中的亲缘关系曾经是乡土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所在,那么各种形式的新的并非依赖于人情关系的契约性关系也正在对原有的乡土社会关系予以一种无情的替代”,原文中虽然使用了“如果”“那么”的说法,但并不是假设论证。“乡土社会中的亲缘关系是乡土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所在”并非假设的,而是事实。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工农相辅”最能体现乡村振兴思想。

B.“差序格局”旨在描述乡土社会中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不能体现乡村振兴思想。

C.“名实分离”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也就是说表面承认听从,但实际口是心非,不能反对这样不切实际的教条或命令就只能加以歪曲,给长老留一个面子,注解的变动方式引起了名与实的极大的分离。不能体现乡村振兴思想。

D.“各美其美”说的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不能体现乡村振兴思想。

BCD不能直接体现费孝通乡村振兴思想。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中国古代的农民大多都是手艺人,因而形成了中国手艺人生产、商人经商的局面。可以说,从秦汉到明清,中国的物质文化影响了整个旧大陆。即使到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的商人也主要是以中国的物质产品的贩运为主。自那以后,中国的物质产品真正被全球化了,不仅深入欧洲市场,还被欧洲人运送到美洲和大洋洲”可知,中国古代乡村手工业不断发展,物质文化较为发达,让古代中国相对富足。

由原文“工业革命以后,动力的改变,产生了都市,集中了劳工,把工业和农业的地缘拆散,工业脱离乡村独立了起来。费孝通看到:‘都市兴起虽没有直接打击农业,但从手工业桥梁上,这打击终于降到农业本身。’”“因为这个‘工’是手工的工,在传统社会这是个发达的技术手段,但当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后,这就成为落后的技术手段了。正因为技术手段的落后,一百余年前中国沦为了贫穷落后的国家”可知,工业革命促使工业脱离乡村,传统的技术手段又落后于世界,让中国相对落后。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依据材料一“他认为,中国自古人多地少,仅靠农业不足以维持乡村农民相对富足的生活,所以必须要有手工业、副业和农业的多种经营才可以”可知,应传承农工基因,让农民通过多种经营来发展经济;

依据材料二“我们在今天则必须直面这种改变的发生,了解这种改变的方向和未来。显然,如果说乡土社会中的亲缘关系曾经是乡土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所在,那么各种形式的新的并非依赖于人情关系的契约性关系也正在对原有的乡土社会关系予以一种无情的替代。而更多的那些原本依赖于乡土生活的关系类型,也在不可阻挡地日益受着这种新契约性关系的影响,如乡村社会中在用工上的那种基于工资报酬的商品买卖关系的逐步建立。这样的所谓新乡土中国关系形态在今天的乡村突出地表现出来.而一种面向未来的乡土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的转型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可知,应适应新的契约关系,勇于融入世界经济潮流;

依据材料一“他曾提出,‘要改变乡土工业的技术,最重要的是乡村电气化’,因此,‘必须有计划地把现代技术、组织、精神输入乡村’”“也就是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在乡村恢复手工艺生产,发展文化产业和生态农业,使农民即使留在本乡本土,也可以通过多种经营来发展经济,过上富足的生活”可知,应借助现代科技,拉近偏远乡村与全球的距离,促进发展;

依据材料二“全球政治经济的波动,也直接跟乡村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了一起,而城乡协同发展的步伐,因为乡村居民更多且频繁地往来于城乡之间而日益加快。在此意义上,城乡之间不再是各自相互分离开来的存在,而是有着更多互补性的联系和依赖”可知,应加强城乡联系,实现城乡互补和协同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远山上的崖柏

妻子的糖尿病到了晚期,已经走不了路,有时一句话没有说完就睡着了。清醒的时候,她跟海芳说,也别治了,捱到几时算几时吧。海芳就骂她,你走了,我和孩子怎么办!以后的日子还长呢,咱得好好活。

海芳带妻子来到省城的医院,先是住在走廊里,等了两天,总算有了床位,搬进了病房。

病房里住满了病人和陪护家属,被压抑和痛苦填充,只有窗外几条梧桐的嫩枝,给这惨白拥挤的空间增添些许亮色。

靠近窗边住的也是一位妇女,跟海芳妻子年龄相仿,她的丈夫蹲在床边角落里,整日不声不响。

海芳下楼给妻子买饭,正要往回走,天上扯下淅淅沥沥的春雨,海芳拐进旁边的超市,买了把雨伞。海芳刚进病房,那个男人也买饭回来,他没有伞,外套被雨淋湿了一片。进屋后,男人把外套脱下,露出后背烂了一个大洞的破秋衣。

男人买回了四个馒头,一小份豆腐脑。他将一个馒头掰碎,丢进豆腐脑里,搅匀了,将妻子扶起,一勺一勺喂给她吃。妻子吃完后,男人用自己烂了的秋衣袖子帮她抹了抹嘴,然后蹲回角落去吃剩下的馒头,依旧是不声不响。只一会儿,三个馒头就被他吃进肚里。

海芳看得直愣怔,扶妻子躺下后,走过去说,兄弟,吃得饱吗?

男人站起来,黑脸上露出干净的笑,说,吃得饱呦,吃得饱。

海芳说,正好我要去吃饭,咱俩一块,好做个伴。

男人正要推迟,被海芳拉着手出了门。

走出病房楼,雨下得更大了,男人帮海芳撑着伞,一起走进雨里。

男人把伞整个罩住海芳,自己的身子露在外面。海芳不肯,男人说,没事,大哥,俺山里人身子骨强,这点雨根本不算啥,倒是你,淋了雨怕是会生病。

海芳心里暖暖的,快步走进医院门外马路边的小饭店,坐下来要了三荤一素四个菜。男人不住说太多了,会浪费的。

男人说,他叫程永林,家在洛宁县上戈镇。早年妻子在屋里烧炭,煤气中毒,落下了病根,前些日子眼看不行了,这才来省城的医院。

两个同病相怜的男人是不缺话题的,越聊越近乎,越聊越感慨。

程永林的妻子每天要测六次血糖,后来程永林不让护士测了,海芳问他为什么,他说光这一项,一天得百十块,他没那么多钱。

海芳就偷偷替他交了费,安排护士照常测。

程永林的妻子先出的院。程永林收拾好东西,走过来紧紧握住海芳的手,连说谢谢,说你帮着交钱的事我早知道了,人穷志短,现在要走了,才敢把感谢二字说出口。

海芳说,咱们同一个屋檐下住了半个月,早成了兄弟,不说客气话。我知道你身上没钱了,这五百块钱你拿着当路费。以后弟妹用钱的地方多着呢,等我回到家,再帮你想办法。

回到淮阳不久,海芳就张罗着找朋友为程永林捐钱捐物,把东西打包后寄到一个叫上坡子村的地方。不久,海芳会收到程永林的信息,程永林是半个文盲,海芳每次连猜带蒙,才看懂那些句子。再过些日子,就会有山核桃一类的东西从上坡子村寄过来。

妻子的病情稳定后,海芳决定跟朋友一起去一趟上坡子村。

下了高速,车子一头扎进豫西绵延的大山里,细细的柏油路像风中飘扬的丝带,汽车马达轰鸣,战战兢兢。

上坡子村在上戈镇南部浅山丘陵地区,这里山虽浅了些,却又深深陷入高山险岭的包围圈。柏油路到镇上就断了,往上坡村去的,只有一条泥石混杂的土路。路两边不见庄稼和田地,只有高高低低的侧柏、毛白杨、核桃树或野杏。

山坡上零星分布着村落,土屋土院,海芳想,上坡子村多半也是这个样子。正想着,朋友说到了。海芳抬头一看,前面山坡上有一级平地,平地上有一个村子,果然是土屋土院。

一位村民热情地在前面带路,一行人从村东走到村西,招出了整个村子的人,都说老程家来了山外的贵客。

程永林和他的老父亲、妻子,还有一双儿女,已经在门外等候了,看到海芳,慌慌张张迎过来,接过海芳带来的大包小包的东西。朋友的儿子把一个熊猫玩具塞到程永林女儿怀里。

走进院子,程永林指着低矮的砖屋,说去年政府给了五千块钱,起了这间新屋,他们一家才从屋后的窑洞里搬出来。

走进堂屋,只见环堵萧然,海芳一阵心酸,他到底没能想象出山里坚硬的贫穷。

程永林的父亲跟儿子一样,朴实憨厚,一双儿女也十分乖巧可爱。小女孩已经换上了海芳送的花裙子,躲在一边,紧紧抱着怀里的熊猫玩具,大眼睛里波光闪闪。

当阳光直照在挂在窝棚柱子上的鸡窝篮时,海芳起身要走。程永林和父亲拉住海芳的手,说什么也不肯。程永林扭头让妻子去捉鸡,海芳一听急了,说这可使不得,你这一家老小还指望着这几只鸡下蛋卖钱。

院子里有一丛灌木,海芳的朋友认出是崖柏,蹲下身来看。

程永林说,一丛草稞子,准备晒干当柴火烧,你们要是不嫌麻烦,就拿走吧。

海芳说,这个可值钱啊。

程永林说,这能值啥钱?山上到处都是。说完搬起崖柏,放到海芳汽车后备箱里。

海芳临上车前,硬塞给程永林两千块钱。

这一家人,跟着车,直送到村外的隘口。

回来的路上,朋友儿子突然说,抱布娃娃的那个姐姐跟我讲,她家的那棵小树,是她爸爸从很远的山上带回来的,她爸爸说,等带到镇上卖了钱,就让她去上幼儿园。

海芳慢慢把车停在山路边,摇下车窗,看着耸立眼前的大山,点起一支烟。

一支烟没有抽完,海芳已经泪流满面。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陪护生病的妻子时,发现程永林只吃剩下的三个馒头,就邀请程永林到小饭店吃饭,并偷偷地为他交了医院里的费用。

B.程永林蹲到角落里“不声不响”,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山区农民憨厚、朴实的形象,突出了程永林不堪重负而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

C.程永林其实早已知道海芳对自己妻子的帮助,只是考虑到自己贫穷无法回报海芳,才没有说出来,在要出院时才向海芳表述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D.小说先叙写朋友的儿子送玩具给程永林的女儿,再在小说结尾处借朋友儿子之口交代程永林的崖柏的真实用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程永林这一外表沉默寡言、内心情感丰富的憨厚、朴实山区农民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B.小说对程永林所住上坡子村周边交通、环境描写具有多重作用,一方面突出了村民生活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也间接交代了山区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C.小说语言简练传神,“他到底没能想象出山里坚硬贫穷”,“坚硬”一词不仅突出了山区贫穷超出人们的想象,也强调了改变这种贫穷的难度极大。

D.小说借助海芳这个人物视角,让读者直接进入到视角人物的内心,通过视角人物的眼睛,非常自然的把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和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构思巧妙。

8.小说结尾写道海芳“看着耸立在眼前的大山,泪流满面”,寥寥数语,意蕴丰厚。海芳为什么“泪流满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9.全文有关崖柏的内容很少,却以“远山上的崖柏”作题目,为什么?

6.B7.A

8.①愧疚。因带走程永林为女儿上幼儿园筹措学费的崖柏而惭愧。

②感佩。为程永林知恩图报、隐瞒真相的真挚情谊所感动。

③同情。为深山村民贫穷、落后的生活感到心酸、难过。

9.①题目充分体现了小说的内容特色。小说中有关崖柏的内容虽少,却是其中最关键的情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

②题目是主人公的生动写照。“远山”点出程永林的生存环境,“崖柏”则喻示他的形象和品格。

③题目形象地彰显了小说的主旨。题目富有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述了对大山深处贫困农民的关注同情,对主人公优秀品格的赞美。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分析错误,原文中“露出干净的笑,说,吃得饱,吃得饱”,表现了程永林的坚强与乐观。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心理等细节描写”错误,文中没有对程永林的心理描写。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小说结尾写的是“海芳慢慢把车停靠在山路边,摇下车窗,看着耸立在眼前的大山,泪流满面”,结合上文可知,程永林送给了海芳一株崖柏,并说“一丛草稞子,准备晒干当柴火烧”“这能值啥钱?山上到处都是”,可是后来朋友的儿子告诉海芳那株崖柏是程永林从很远的山上带回来的,要“拿到镇上换了钱”,让女儿去上幼儿园,说明程永林知道崖柏的价值,他是为了让海芳收下崖柏才隐瞒了实情,海芳明白了程永林的苦心,知道自己带走的是程永林为女儿上幼儿园筹措学费的崖柏,感到愧疚。

另一方面,程永林明知崖柏的价格却心甘情愿地送给海芳,并且隐瞒真相,表明他对海芳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程永林的这种行为和品质令海芳感动和佩服。

上文写海芳走进大山去看望程永林,“走进堂屋,海芳一阵心酸,山里的贫穷现状是他之前无法想象的”,此时海芳“看着耸立在眼前的大山,泪流满面”还表明海芳为村民的贫穷、落后而心酸难过。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本题问题是为什么以“远山上的崖柏”作题目,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内容、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主题等角度展开分析。

从情节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崖柏这一部分出现在文末,虽然笔墨不多,但却是最关键的情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让小说情节上生出波澜。

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分析,“远山”点出程永林的生存环境,“崖柏”则喻示他的形象和品格。程永林明知崖柏的价格却心甘情愿地送给海芳,并且隐瞒真相,表明他对海芳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

从小说的主旨角度分析,题目富有象征意义,崖柏是程永林为女儿上幼儿园筹措学费从大山深处背回来的,表现了大山深处农民贫困的生活现状,也含蓄地表述了对大山深处贫困农民的关注同情。明知崖柏的价格却心甘情愿地送给海芳,并且隐瞒真相,也是对主人公优秀品格的赞美。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桃源

袁中道

己酉春孟,客鼎州,山雨日来,至是霁。予曰:“此天所以赉游人也。”遂从上石柜买舟游桃源。

过槐花堤,风飒飒上帆。两岸时有老梅,繁英晃耀。初欲游桃源,好事者谓桃花未开,景物不妍。予曰:“今梅花正开,以一梅抵十桃,不亦可乎!”

十余里过邹溪,渐近桃源县。山欲起而复伏,如马受衔而未即驶,如帆将挂而未即张,如鸾翔凤翥欲往而尚有待也。又十余里江渐狭山坡间时有人家竹树骈罗至白马江雪涛掀舞震荡峰峦湔浣草木所谓“白马浪光天”也

由渡口入花源,行乱山中,几迷路。久之,见一门,有斜径可陟,乃花源后户。其上即瞿童瀹鼎池也,梅花五六株,如积雪照耀空谷。时渴极,饮清冷酒数盏,并以酹花。残碑不可读,遂由宫右小径以达于宫,万山围绕,了无出路。日已斜,急从驰道上行。

至一处,夭桃夹道,可半里许。两山中裂若永巷,内有亭可憩。前有池,流泉铿然,如玉雪鸣。

时山行七八里,倦极,五内皆热。忽闻泉泻澄潭,心脾顿开,烦火遂降,乃知泉石之能疗病也。循水脉行,渐涉渐高,凡八九级。其级去下远者,则水若瀑布,忽落地,有声甚怒。石为水所驳蚀,崚崚深碧,若灵壁英石。又上数百步,左壁有小碑一,为苔蚀,盖古洞也。洞门为乱草封闭,莫能入。陟级又百步,两山愈狭,上有石池,流泉汹涌,下注欲崩。崖亭十笏许,据石小饮,欲再穷泉脉,而磴甚危,不可复升。遂寻旧路下,至前夹道夭桃处。山僧曰:“过半月,则数里红酣,烁人目晴矣。”予恨不能待也。出山口,时有红梅。至水溪已暮,入舟中,与游侣夜饮投琼,相与大笑。

大约水上看山,惟三峡与花源耳。三峡雄奇,花源秀邃。三峡,马《史》也;花源,班《汉》也。三峡,子美诗也;花源,摩诘诗也。第瞿唐、滟滪之胜,常以险夺;而此地一舟泛泛,无风涛之怖。若以一小楼船载书画,携酒核,邀二三胜友,终日盘桓其中,友山客而侣渔仙,快可知矣。归即于澧浦治看山舟,岁岁来作花源游客,山灵实闻予言!

是行也,以春孟廿二日丙午发舟,至廿六日辛亥返棹。游侣为龙君超、王吉人、郝公琰也。

(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十余里/江渐狭/山坡间/时有人家竹树/骈罗至白马江/雪涛掀舞/震荡峰峦/湔浣草木/所谓“白马浪光天”也/

B.又十余里/江渐狭山/坡间时有人家竹树/骈罗至白马江/雪涛掀舞震荡/峰峦湔浣草木/所谓“白马浪光天”也/

C.又十余里/江渐狭山/坡间时有人家/竹树骈罗/至白马江/雪涛掀舞震荡/峰峦湔浣草木/所谓“白马浪光天”也/

D.又十余里/江渐狭/山坡间时有人家/竹树骈罗/至白马江/雪涛掀舞/震荡峰峦/湔浣草木/所谓“白马浪光天”也/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景物不妍(美丽)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像蜡烛一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

B.并以酹花(以酒洒地,以示凭吊)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晓)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杂)

C.夭桃夹道(茂盛的样子)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长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乘)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D予恨不能待也(怨恨)浪遏飞舟(阻止)

弦弦掩抑声声思(思念)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中道从上石柜雇船,经过槐花堤,再过十余里的邹溪到达桃源县,由桃花渡上岸,从后门进入桃花源。

B.桃花源山势崎岖,山道曲折,袁中道等人差点迷路,可见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记述是有现实基础的。

C.袁中道没找到桃花源的源头,没能进入被乱草封闭的桃花洞,也没有能看到漫山的桃花,所以心里非常失落。

D.袁中道认为水上看山的佳处只有桃花源和三峡,三峡像《史记》和杜甫的诗,桃花源像《汉书》和王维的诗。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己酉春孟,客鼎州,山雨日来,至是霁。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14.苏轼在《赤壁赋》中说“于是饮酒乐甚。”袁中道在《游桃源记》中说“快可知矣。”两人在游览中获得的快乐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10.D11.C12.C

13.①己酉年早春,我客居鼎州,在山雨濛濛的日子出发,到这里时雨过天晴。

②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14.苏轼:暂时摆脱被贬的痛苦,陶醉于赤壁美景的快乐。

袁中道:亲近自然,书画怡情,友情相睦,张扬性灵。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又过了十多里地,江面逐渐变得狭窄,山坡上时不时出现几户人家,翠竹绿树骈比罗列。到了白马江,雪白波涛汹涌澎湃,震荡着山峦,冲刷着草木,这就是所谓的“白马浪光天”了。

“山坡间”意思是山坡上,与前面“江渐狭”连接语意不通,故应在“山”前断开,排除BC。

“骈罗”指树骈比罗列,因此“竹树”是主语,“骈罗”是谓语,主谓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A.“烛”,名词作动词,照亮。句意: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B.“通”,全都,普遍。句意: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

D.“恨”,遗憾。句意:我遗憾不能一直待到那时候。

“思”,深沉的情思。句意: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深沉的情思。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心里非常失落”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出山口,时有红梅。至水溪已暮,入舟中,与游侣夜饮投琼,相与大笑”“友山客而侣渔仙,快可知矣”可知,此行感到非常快乐。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①“春孟”,即孟春,早春;“客”,客居;“霁”,雨过天晴。

②“句读”,句子停顿;“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不”,通“否”。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赤壁赋》中,苏轼被贬黄州,本应感到痛苦,而他却在欣赏美景及与友人的论辩中感受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人生哲理,从而能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陶醉于赤壁美景。所以,苏轼的快乐是摆脱消极心态,沉浸于美景的快乐。

本文中,并没有提及其他背景,而只是在文末说“若以一小楼船载书画,携酒核,邀二三胜友,终日盘桓其中,友山客而侣渔仙,快可知矣。归即于澧浦治看山舟,岁岁来作花源游客,山灵实闻予言”。这里的快乐,是亲近自然,有书画等高雅艺术相随,有志同道合的好友的乐趣,而这也与袁中道代表的公安派主张“性灵”的思想相合。

参考译文:

己酉年的初春,我客居鼎州,在山雨濛濛的日子出发,到这里时雨过天晴。我说:“这是上天给我这个游人的恩赐啊!”于是我从上石柜买了船去游览桃源。

经过槐花堤的时候,飒飒的风雨吹响船帆。两岸时不时会出现几株老梅花树,盛开的梅花迎风摇摆,在阳光下闪烁。我最开始想要游览桃源时,有好事者说这里桃花还没开,风景不到最美丽的时候。我说:“现在梅花正在开放,用一株梅花来抵十株桃花,不也可以吗?”

船行十多里,经过邹溪,逐渐接近桃源县了。两岸群山想要隆起却又马上低伏下去,就像马匹接受衔铁却还没开始奔驰,像船帆已经挂起却还没完全张开,像鸾鸟盘旋,凤凰高飞,想要去往远方却还在等待中。又过了十多里地,江面逐渐变得狭窄,山坡上时不时出现几户人家,翠竹绿树骈比罗列。到了白马江,雪白波涛汹涌澎湃,震荡着山峦,冲刷着草木,这就是所谓的“白马浪光天”了。

从渡口进到桃花源,我步行在乱山中,几乎要迷路。过了很久,见到一道山门,有一条歪斜的小路可以攀陟,是桃花源的后门。它上面就是传说中瞿童飞升的瀹鼎池。这里有五六株梅花,雪白的就像积雪照耀在空阔的山谷中。这时候,我感到非常渴,就喝了几盏冷酒,并用酒浇地祭奠鲜花。(这里有块)残破的石碑,(上面字迹已经模糊)无法辨认,于是我从万寿宫右边的小路抵达了万寿宫。这里万山围绕,没有出路。(不久)日头已经西斜,我急忙沿着大路往上走。

到了一个地方,鲜艳的桃花遍布在道路两边,大约有半里长左右。两山中间,有道裂缝,就像永巷一样,里面有一座亭子可供歇息。前面有小池,泉水流下,悦耳动听,就像融雪的声音。

这时我已经在山上走了七八里路,非常疲倦,感觉五脏六腑都很热。这是忽然听到泉水从澄潭泻下,顿时感觉心旷神怡,烦恼的心火也降下,于是知道泉石能给人治病了。我沿着水边慢慢行走,越走越高,大概有八九级台阶高的样子。那些台阶离底下比较远的地方,则水就像瀑布一样,急速地落地,发出好像是愤怒的声音。石头被水冲刷,高峻突兀而呈暗绿之色,就像晶莹光亮的玉石。又往上走了几百步,左边山壁上有一块小石碑,被青苔磨蚀了,是一个古洞。洞门被杂草挡住了,不能够进入。(于是我)又拾级而上几百步,这时候两座山之间越来越狭窄,最上面有一座石池,泉水汹涌流动,往下倾泻就好像要倒塌一般。悬崖上的亭子大概有十根笏板那么长,我坐在石头上小酌一杯,想要再往前探索穷尽泉水的脉络,但这时石阶已经十分陡峭危险,不能再往上了。于是我沿着原来的路往下走,到之前路边种满桃树的地方。山僧说:“再过半个月,几里都是红艳艳的桃花,耀人眼球。”我只恨我不能一直待到那时候。等出了山口,偶尔会看到红梅盛开。等我们到了西边,已经是晚上了。我回到船上,跟一起来的友人夜饮掷骰,相互开怀大笑。

大概在水上看山,最好的只有三峡和桃花源了。三峡雄伟奇特,桃源清秀深邃。三峡,就像司马迁的《史记》(风格雄肆浑厚);桃源,就像班固的《汉书》(风格细腻典雅)。三峡,就像杜甫的诗一样汪洋恣肆;桃源,就像王维的诗一样(精细秀逸)。瞿唐峡、滟滪堆的胜景,常在于惊险。但这里乘着一条小船任其漂泊,没有狂风怒涛的恐怖。如果还能用一艘小楼船装载着书画,携带美酒佳肴,邀请两三个良友,整天在这里遨游,以山客为友,与渔仙作伴,可想而知有多么快乐。我回去之后,就去澧浦选购置办小船,准备每年都来桃源做个游客,山中神灵应该听到我的话了!

这一趟出游,从初春二十号丙午开船出发,到二十六号辛亥返回。同游的伴侣是龙超、王吉人、郝琰。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日登高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化用“一衣带水”的典故,写家乡与京城长安隔水相望,表现出与亲人“天涯若比邻”的意思。

B.颔联中“润”字写出菊花鲜艳润泽的特点,“秋”字令人眼前浮现出金梨缀树、硕果累累的画面。

C.颈联写重阳佳节人们插茱萸祛病避邪,饮菊花酒延年益寿的民俗,表现出古人欢度节日的仪式感。

D.诗歌描写登高出游的盛况,风格秀丽明快,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16.从全诗看,这首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15.A16.抒发了对繁华盛世景象、重阳节风土人情及习俗的喜爱与赞美;寄托了思亲祝福之情;流露出闲适自得的情感。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首联化用‘一衣带水’的典故,写家乡与京城长安隔水相望,表现出与亲人‘天涯若比邻’的意思”理解错误。首联写重阳时节,雨后初晴,人们纷纷涌向城墙北楼远眺,远望青山如黛,河如玉带,围绕皇城,令人陶醉。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联写重阳时节,雨后初晴,人们纷纷涌向城墙北楼远眺,远望青山如黛,河如玉带,围绕皇城,令人陶醉。颔联由远及近,秋雨过后,景色清明,菊花四处开放,金黄一片,滋润娇嫩,分外妖娆,皇宫御苑里面,霜染红叶,幻若云霞,金梨缀树,硕果累累,一片雍容华贵的气象。颈联写到处游人如织,男人们插着茱萸,饮者菊花酒,相互祝福健康长寿,盛装的妇女云鬓高起,插着翡翠凤钗,吊坠微微颤抖,犹如凤凰起舞,愁态可掬,是不是思念远方的亲人呢。前三联借青山、菊花、金梨、茱萸等景物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热闹景象,抒发了对繁华盛世景象、重阳节风土人情及习俗的喜爱与赞美。

“茱萸插鬓花宜寿”,也借男人们插着茱萸,饮者菊花酒,相互祝福健康长寿的风俗表述了对亲人的祝福之情。“翡翠横钗舞作愁”,直接点“愁”,流露出诗人的思乡情怀。

尾联写休说陶渊明隐逸洒脱,归隐田园,赏菊饮酒,怡然自乐,可是和现在的时代(盛唐)相比,估计他也没有如此潇洒风流吧。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述诗人的欢悦,流露出闲适自得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之后的喜悦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久在樊笼里②.复得返自然③.谈笑间④.樯橹灰飞烟灭⑤.金戈铁马⑥.气吞万里如虎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樊、返、樯、橹、戈、虎。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书是一种选择,一种时时处处的选择。不需要红袖添香,也不需要(),只要一捧一翻,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这样看来,书应该是易读的,路灯下能读,车船上能读,喧闹的集市里能读,繁忙的工作中能读,即使风雪交加,破屋茅棚,亦能读书。①,明窗净几,夜静更深,即使在教室、图书馆,也有不读书的。②,这种滋养,(),润物无声,所以读书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有着一个随时可以远离尘嚣的精神世界。

当一个人选择了与书为伴,从此就不再孤独。那些用文字构建的一个个()的世界,早已流进了精神的血液,也使自己从这个繁杂的世界中跳脱出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其实,在信息泛滥和电子产品包围的今天,③。因为他们拥有了让时间变慢的魔法。慢,是舒缓,是耐心,是从容,是对细节的迷恋。我们现在太快、太匆匆、太(),来不及停驻,来不及凝神。读书会和自己的灵魂相遇,也会和许多有趣的灵魂穿越时空对话交流。这是治疗人生坎坷的药,也是照亮自己前路的光。你看到的每一个字,都会化成你精神的骨与肉,改变你的精神容颜,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稠人广坐栉风沐雨多姿多彩日新月异

B.正襟危坐春风化雨绮丽多彩日新月异

C.正襟危坐栉风沐雨绮丽多彩标新立异

D.稠人广坐春风化雨多姿多彩标新立异

19.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

B.“我还没同意呢,你怎么就把这个证明开了呢?”(《“探界者”钟扬》)

C.“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百合花》)

D.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反对党八股》>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8.B19.D

20.①可书也是难读的②阅读能滋养人生③读书的人也是幸运的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稠人广坐:指人很多的地方,即公共场合。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语境指读书随处随意,应选“正襟危坐”。

栉风沐雨:意思是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和“润物无声”连用,表示读书对人的教育作用,应选“春风化雨”。

多姿多彩:指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绚丽多彩:指色彩丰富。语境指文字世界的丰富多彩,应选“绚丽多彩”。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见解、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有时也指敢于打破旧框框,进行革新创造。语境和太快、太匆匆连用,表示世界变化快,应选“日新月异”。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题干和选项D中的“你”都是泛指,没有具体指称对象。

A.特指“红烛”;

B.特指说话对象;

C.特指说话的对象;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和上一组句子对照,说即使条件好,也有不读书的,对应“书应该是易读的”,即书难读,应填“可书也是难读的”。

②文段在谈读书,此处是总领句,领起后文阅读的好处,结合后文“这种滋养”,可知应填“阅读能滋养人生”。

③文段为读书的话题,相对“在信息泛滥和电子产品包围的今天”,额外的情况就是读书,“他们拥有了让时间变慢的魔法”是读书人的专利和幸运,故应填“读书的人也是幸运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是我国独特的秋士悲秋文化,《赤壁赋》《秋声赋》都以“秋”为背景延伸出对于生命的思考,这在《故都的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故都的秋》中的景物,生命虽然由盛转衰,看似悲凉,但实际上却蕴含着一种别样的“悲凉”之美。牵牛花朝开夕败,但它依旧恣意地盛放,又何尝不是一幅别样的秋景图;槐树蕊在凋零之后铺满地面,但它却用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与清浅的扫帚丝纹表述着那一份秋的清闲与细腻;秋蝉衰弱地嘶叫,即使明白盛夏已逝,也熬不到下一个盛夏,但它仍“声嘶力竭”地歌唱,因为它知道这是生命的经历。

面对生命由盛转衰的结局,(),成为它们自己的故事,又或是成为他人眼中的故事。经历了过程,留下过痕迹,就足以感受美好。

21.根据原文语境,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语句是()

A.它们并不颓废,反而格外努力地绽放生命的光彩,因为一切都会刻画在生命中,都是经历

B.它们反而格外努力地绽放生命的光彩,并不颓废,因为一切都会刻画在生命中,都是经历

C.它们反而格外努力地绽放生命的光彩,并不颓废,因为一切都是经历,都会刻画在生命中

D.它们并不颓废,反而格外努力地绽放生命的光彩,因为一切都是经历,都会刻画在生命中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述效果?

21.D22.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形态各异的事物由盛转衰却并不颓废的“悲凉”之美,突出其生命光彩;句式整齐,语言典雅,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从表述内容来看,“反而”表反向递进,应先说“它们并不颓废”,再说“格外努力地绽放生命的光彩”排除BC;

“经历”和“刻画在生命中”也有递进关系,应该先说“一切都是经历”,后说“刻画在生命中”,排除A。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它依旧恣意地盛放”,“它却用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表述着那一份秋的清闲与细腻”,“它仍‘声嘶力竭’地歌唱”“它知道这是生命的经历”可知,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恣意地盛放”是牵牛花在展现自己生命的美丽,“用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表述着”是槐树的落蕊不甘凋落最后展现的美丽,“歌唱”则写出秋蝉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过程的珍惜。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形态各异的事物由盛转衰却并不颓废的“悲凉”之美,突出其生命光彩;

从“牵牛花朝开夕败,但它……槐树蕊在凋零之后铺满地面,但它……秋蝉衰弱地嘶叫……但它……”可知,句式整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表述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表述效果和气势。

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典雅,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袁老有一句朴素的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在“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气”中演绎青春的华章,科研的硕果敬献党和人民,毕生的心血流淌在五谷丰登的广袤热土!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的火炬翩翩起舞,情感的飞瀑一泻万丈……请以《把____写进青春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补全标题;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对于青春价值的思考,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把乐观写进青春里

青春对于我们来说,像一本刚刚翻开的大书,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发生什么,可能是春暖花开,美景相伴,也有可能是暴风骤雨,荆棘遍布,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把“乐观”写进这本大书中,让它伴我们坚定前行。

把乐观写进青春里,就多了几分面对苦难的豁达。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因为这些困难而哀愁,反而要去发现美好的一面,让自己心境更加坦然豁达。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他没有消沉颓废,而是将这种苦闷之情通过“山水之乐”来排解消除,他的名作《醉翁亭记》表述的就是这么一种“面对困难没关系,我与困难同行”的豁达态度。其实,万事要分两面看,没有绝对的坏也不会有绝对的好。困难是一面,而困难的另一面或许就是美好了。面对苦难,与其痛苦伤悲,不如乐观豁达,或许还能收获别样的人生。史铁生曾说过:“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在青春岁月之中,若晴天落日,就观赏闲云;若雨落敲窗,就且听风吟。

把乐观写进青春里,就多了几分面对风雨的从容。李白不得志,却仍逍遥洒脱,举杯邀月,纵情山水,他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苏轼多次被贬,却仍苦中作乐,寄情于美食中,面对大雨,他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刘禹锡谪守巴楚,身处陋室,却仍充满豪情,心怀希望,他吟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挫折的时候,有的人一蹶不振,从此消沉下去;而另一些人,却豁达面对,笑对人生。汪国真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正是如此,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更应积极地调整心态,以心中的晴朗,从容面对人生的风雨。

“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眼中有物,满目皆可生花;心中有景,荒凉亦是繁华。即使现在处于看似没有尽头的漫漫长夜,但终究会迎来破晓之时;所谓万丈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阴影,但若没有这些阴影,又如何能知道我们正站在光里。

所以,把乐观写进青春里,纵使“风力掀天浪打头”,也“只须一笑不须愁”。把乐观写进青春里,相信“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把乐观写进青春里,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半命题作文题。

材料由三段话组成,第一段话,点明了青春美好、纯真的特质,以及青春时期的思考追求对我们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第二段话,首先高度评价袁隆平是真正的耕耘者,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试验田上,他自己的话——不在家就在试验田,或是去试验田的路上,就是最好的明证。其次高度赞扬了袁隆平将自己的青春、科研成果、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五谷丰登的粮食事业。第三段话指出青春的特点:拥有活力,热情四溢,引导考生从袁隆平的生平经历中思考青春的我们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姿态。材料中,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一生都在“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气”中演绎青春的华章,奋斗不止、无私奉献等延长了袁隆平青春的长度,也引导考生思考该把什么写进青春里,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如何秉持这种精神和品质,如何以小我书写大我,如何用这种精神和品质撑起自己应该承担的民族复兴的重任。材料最后又以充满热情的话奠定了积极向上、高亢昂扬的感情基调。所以标题处补写的应是凸显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的词语或短语。

要写议论文,标题补全之后,考生需要针对标题深入思考,写作时,要立足青年立场和时代特点,思考青春应该有的模样是什么,这样做对将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会给生命怎样的滋养,会怎样激励或警示人的一生。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若写记叙文,所选的题材一定是曾经在自己内心深处引起过触动的“人”“事”“情”。写作时,要将人、事写充分,这样才能让“情”的抒发更真实。标题没有限定青春的主体,考生既可以写舞动青春的自己,也可以写古今中外高唱青春之歌的“别人”。如:让“我”奋斗的动力是什么人、什么事或何种情?我要怎样“奋斗”?写作时对补充的内容还要加上细节描写,把“写”字溶解在青春“那些事儿”的情节和细节中,立体式展现青春的内涵,进而抒发情志,丰润主题。

立意:

1.把乐观写进青春里,饱含热情奔赴美好未来。

2.把奉献写进青春里,以小我塑造大我。

3.把勇敢写进青春里,无畏风雨无畏雪。

4.把宽容写进青春里,以宽广的胸怀拥抱世界。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期开学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所有解析都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曾说,文化“它有它自己的规律,它有它自己的基因”。他认为:“就像生物学里面要研究种子,要研究遗传因子,文化里面也要研究这个种子。”因此,要研究中国,首先要认识其基因和种子,没有这样的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我们很难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是一个乡土中国。但是大家疏忽了,中国自古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是一个“农工大国”。传统中国是一个农工国家的概念是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他说,传统中国并不是没有工业,只是工业太分散,每个农民多少同时是个工人。他这里讲的工业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他认为,中国自古人多地少,仅靠农业不足以维持乡村农民相对富足的生活,所以必须要有手工业、副业和农业的多种经营才可以。

中国古代的农民大多都是手艺人,因而形成了中国手艺人生产、商人经商的局面。可以说,从秦汉到明清,中国的物质文化影响了整个旧大陆。即使到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的商人也主要是以中国的物质产品的贩运为主。自那以后,中国的物质产品真正被全球化了,不仅深入欧洲市场,还被欧洲人运送到美洲和大洋洲。古代的中国乡村,与其他国家同时期的乡村相比,是相对富足的乡村。工业革命以后,动力的改变,产生了都市,集中了劳工,把工业和农业的地缘拆散,工业脱离乡村独立了起来。费孝通看到:“都市兴起虽没有直接打击农业,但从手工业桥梁上,这打击终于降到农业本身。”而由此,中国由一个出口大国变成了一个进口大国,机器代替手工造成了20世纪中国乡村的贫困、中国乡村的衰败。

我们可以看到“农工”的文化基因,在历史上曾经让中国成为一个相对富足的农工大国,但在近代也是因为这种“农工中国”的基因让其成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农工大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工”是手工的工,在传统社会这是个发达的技术手段,但当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后,这就成为落后的技术手段了。正因为技术手段的落后,一百余年前中国沦为了贫穷落后的国家。

费孝通一生提倡“志在富民”,目标就是帮农民找出路,其实也是在帮中国的发展找出路。他曾提出,“要改变乡土工业的技术,最重要的是乡村电气化”,因此,“必须有计划地把现代技术、组织、精神输入乡村”。

在人类社会进入网络社会、3D打印、智能化生产和高铁密布的当今时代,我们有可能在乡村实现费孝通的这一理想。也就是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在乡村恢复手工艺生产,发展文化产业和生态农业,使农民即使留在本乡本土,也可以通过多种经营来发展经济,过上富足的生活。

理解古代中国农工并重的基因非常重要,一百多年以前中国走向落后,就是因为这一基因,而今后中国的再次崛起有可能还是因为这一基因。

(摘编自方李莉《中国乡村振兴的方向:从乡土中国迈向生态中国》)

材料二:

所谓的“乡土中国之变”,也是大家有目共睹正在当下发生的现实存在,甚至可以说它发生在费孝通写下《乡土中国》这本书的那个年代或者更早。这种“乡土中国之变”已经是在发生了,即是指现代西方世界对于乡土中国的全面冲击和影响。而我们在今天则必须直面这种改变的发生,了解这种改变的方向和未来。显然,如果说乡土社会中的亲缘关系曾经是乡土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所在,那么各种形式的新的并非依赖于人情关系的契约性关系也正在对原有的乡土社会关系予以一种无情的替代。而更多的那些原本依赖于乡土生活的关系类型,也在不可阻挡地日益受着这种新契约性关系的影响,如乡村社会中在用工上的那种基于工资报酬的商品买卖关系的逐步建立。这样的所谓新乡土中国关系形态在今天的乡村突出地表现出来.而一种面向未来的乡土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的转型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种转型随着中国40多年来改革开放与融入世界经济潮流而在加速发展,许多曾是有赖于本乡本土的乡镇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最终走向世界市场已非罕见案例。而一种在地的全球化,在中国的一些富裕的乡村也成为最平常的现实。此外,更因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普及,乡土中国之变具有了一种实时虚拟在场的全球意味。遍布城乡的短视频直播带货、嵌入乡村各家各户的电商平台以及方便易得的全球物流体系,都使得偏远的乡村生活日益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联系在一起。全球政治经济的波动,也直接跟乡村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了一起,而城乡协同发展的步伐,因为乡村居民更多且频繁地往来于城乡之间而日益加快。在此意义上,城乡之间不再是各自相互分离开来的存在,而是有着更多互补性的联系和依赖。

人们渴望中国乡村振兴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真正实现,而也只有这种振兴真正实现,才可能会有整体意义上的乡土中国在转型世界中的重生以及连带着的乡土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复兴。在这方面的深度思考和反思,或许恰是今天我们还需要重读《乡土中国》的驱力以及魅力所在。它不仅会引导我们看到乡土中国存在的基线究竟在哪里,同时也叮以带动我们去展望未来中国道路的走向。

(摘编自赵旭东《面向未来的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只有认识中国文化的基因和种子,才能清晰地知道中国的未来该如何发展。

B.正因为传统中国还是一个农工大国,所以男耕女织中国不可能是乡土的中国。

C.中国由出口大国变成进口大国,决定了我们必须直面当下的“乡土中国之变”。

D.《乡土中国》指明了未来中国道路的走向,这是重读《乡土中国》的意义所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对比工业革命前后的中国,探讨了农工中国走向衰落的原因,为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提供了有效借鉴。

B.材料一多处引用费孝通的相关著述,阐述了理解古代中国的农工基因对把握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意义。

C.材料二使用假设论证,假设亲缘关系曾经是乡土社会关系的基础,证明乡土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

D.材料二列举直播带货、电商平台和全球物流体系等,可证明“必须有计划地把现代技术、组织、精神输入乡村”。

3.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费孝通乡村振兴思想的一项是()

A.工农相辅B.差序格局C.名实分离D.各美其美

4.为什么说“农工”的文化基因,曾让中国成为相对富足的农工大国,但也让其成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农工大国?

5.费孝通一生提倡“志在富民”,其目标是帮农民找出路,帮中国的发展找出路。从材料看,当今乡村如何才能实现费孝通的理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远山上的崖柏

妻子的糖尿病到了晚期,已经走不了路,有时一句话没有说完就睡着了。清醒的时候,她跟海芳说,也别治了,捱到几时算几时吧。海芳就骂她,你走了,我和孩子怎么办!以后的日子还长呢,咱得好好活。

海芳带妻子来到省城的医院,先是住在走廊里,等了两天,总算有了床位,搬进了病房。

病房里住满了病人和陪护家属,被压抑和痛苦填充,只有窗外几条梧桐的嫩枝,给这惨白拥挤的空间增添些许亮色。

靠近窗边住的也是一位妇女,跟海芳妻子年龄相仿,她的丈夫蹲在床边角落里,整日不声不响。

海芳下楼给妻子买饭,正要往回走,天上扯下淅淅沥沥的春雨,海芳拐进旁边的超市,买了把雨伞。海芳刚进病房,那个男人也买饭回来,他没有伞,外套被雨淋湿了一片。进屋后,男人把外套脱下,露出后背烂了一个大洞的破秋衣。

男人买回了四个馒头,一小份豆腐脑。他将一个馒头掰碎,丢进豆腐脑里,搅匀了,将妻子扶起,一勺一勺喂给她吃。妻子吃完后,男人用自己烂了的秋衣袖子帮她抹了抹嘴,然后蹲回角落去吃剩下的馒头,依旧是不声不响。只一会儿,三个馒头就被他吃进肚里。

海芳看得直愣怔,扶妻子躺下后,走过去说,兄弟,吃得饱吗?

男人站起来,黑脸上露出干净的笑,说,吃得饱呦,吃得饱。

海芳说,正好我要去吃饭,咱俩一块,好做个伴。

男人正要推迟,被海芳拉着手出了门。

走出病房楼,雨下得更大了,男人帮海芳撑着伞,一起走进雨里。

男人把伞整个罩住海芳,自己的身子露在外面。海芳不肯,男人说,没事,大哥,俺山里人身子骨强,这点雨根本不算啥,倒是你,淋了雨怕是会生病。

海芳心里暖暖的,快步走进医院门外马路边的小饭店,坐下来要了三荤一素四个菜。男人不住说太多了,会浪费的。

男人说,他叫程永林,家在洛宁县上戈镇。早年妻子在屋里烧炭,煤气中毒,落下了病根,前些日子眼看不行了,这才来省城的医院。

两个同病相怜的男人是不缺话题的,越聊越近乎,越聊越感慨。

程永林的妻子每天要测六次血糖,后来程永林不让护士测了,海芳问他为什么,他说光这一项,一天得百十块,他没那么多钱。

海芳就偷偷替他交了费,安排护士照常测。

程永林的妻子先出的院。程永林收拾好东西,走过来紧紧握住海芳的手,连说谢谢,说你帮着交钱的事我早知道了,人穷志短,现在要走了,才敢把感谢二字说出口。

海芳说,咱们同一个屋檐下住了半个月,早成了兄弟,不说客气话。我知道你身上没钱了,这五百块钱你拿着当路费。以后弟妹用钱的地方多着呢,等我回到家,再帮你想办法。

回到淮阳不久,海芳就张罗着找朋友为程永林捐钱捐物,把东西打包后寄到一个叫上坡子村的地方。不久,海芳会收到程永林的信息,程永林是半个文盲,海芳每次连猜带蒙,才看懂那些句子。再过些日子,就会有山核桃一类的东西从上坡子村寄过来。

妻子的病情稳定后,海芳决定跟朋友一起去一趟上坡子村。

下了高速,车子一头扎进豫西绵延的大山里,细细的柏油路像风中飘扬的丝带,汽车马达轰鸣,战战兢兢。

上坡子村在上戈镇南部浅山丘陵地区,这里山虽浅了些,却又深深陷入高山险岭的包围圈。柏油路到镇上就断了,往上坡村去的,只有一条泥石混杂的土路。路两边不见庄稼和田地,只有高高低低的侧柏、毛白杨、核桃树或野杏。

山坡上零星分布着村落,土屋土院,海芳想,上坡子村多半也是这个样子。正想着,朋友说到了。海芳抬头一看,前面山坡上有一级平地,平地上有一个村子,果然是土屋土院。

一位村民热情地在前面带路,一行人从村东走到村西,招出了整个村子的人,都说老程家来了山外的贵客。

程永林和他的老父亲、妻子,还有一双儿女,已经在门外等候了,看到海芳,慌慌张张迎过来,接过海芳带来的大包小包的东西。朋友的儿子把一个熊猫玩具塞到程永林女儿怀里。

走进院子,程永林指着低矮的砖屋,说去年政府给了五千块钱,起了这间新屋,他们一家才从屋后的窑洞里搬出来。

走进堂屋,只见环堵萧然,海芳一阵心酸,他到底没能想象出山里坚硬的贫穷。

程永林的父亲跟儿子一样,朴实憨厚,一双儿女也十分乖巧可爱。小女孩已经换上了海芳送的花裙子,躲在一边,紧紧抱着怀里的熊猫玩具,大眼睛里波光闪闪。

当阳光直照在挂在窝棚柱子上的鸡窝篮时,海芳起身要走。程永林和父亲拉住海芳的手,说什么也不肯。程永林扭头让妻子去捉鸡,海芳一听急了,说这可使不得,你这一家老小还指望着这几只鸡下蛋卖钱。

院子里有一丛灌木,海芳的朋友认出是崖柏,蹲下身来看。

程永林说,一丛草稞子,准备晒干当柴火烧,你们要是不嫌麻烦,就拿走吧。

海芳说,这个可值钱啊。

程永林说,这能值啥钱?山上到处都是。说完搬起崖柏,放到海芳汽车后备箱里。

海芳临上车前,硬塞给程永林两千块钱。

这一家人,跟着车,直送到村外的隘口。

回来的路上,朋友儿子突然说,抱布娃娃的那个姐姐跟我讲,她家的那棵小树,是她爸爸从很远的山上带回来的,她爸爸说,等带到镇上卖了钱,就让她去上幼儿园。

海芳慢慢把车停在山路边,摇下车窗,看着耸立眼前的大山,点起一支烟。

一支烟没有抽完,海芳已经泪流满面。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陪护生病的妻子时,发现程永林只吃剩下的三个馒头,就邀请程永林到小饭店吃饭,并偷偷地为他交了医院里的费用。

B.程永林蹲到角落里“不声不响”,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山区农民憨厚、朴实的形象,突出了程永林不堪重负而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

C.程永林其实早已知道海芳对自己妻子的帮助,只是考虑到自己贫穷无法回报海芳,才没有说出来,在要出院时才向海芳表述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D.小说先叙写朋友的儿子送玩具给程永林的女儿,再在小说结尾处借朋友儿子之口交代程永林的崖柏的真实用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程永林这一外表沉默寡言、内心情感丰富的憨厚、朴实山区农民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B.小说对程永林所住上坡子村周边交通、环境描写具有多重作用,一方面突出了村民生活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也间接交代了山区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C.小说语言简练传神,“他到底没能想象出山里坚硬的贫穷”,“坚硬”一词不仅突出了山区贫穷超出人们的想象,也强调了改变这种贫穷的难度极大。

D.小说借助海芳这个人物视角,让读者直接进入到视角人物的内心,通过视角人物的眼睛,非常自然的把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和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构思巧妙。

8.小说结尾写道海芳“看着耸立在眼前的大山,泪流满面”,寥寥数语,意蕴丰厚。海芳为什么“泪流满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9.全文有关崖柏的内容很少,却以“远山上的崖柏”作题目,为什么?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桃源

袁中道

己酉春孟,客鼎州,山雨日来,至是霁。予曰:“此天所以赉游人也。”遂从上石柜买舟游桃源。

过槐花堤,风飒飒上帆。两岸时有老梅,繁英晃耀。初欲游桃源,好事者谓桃花未开,景物不妍。予曰:“今梅花正开,以一梅抵十桃,不亦可乎!”

十余里过邹溪,渐近桃源县。山欲起而复伏,如马受衔而未即驶,如帆将挂而未即张,如鸾翔凤翥欲往而尚有待也。又十余里江渐狭山坡间时有人家竹树骈罗至白马江雪涛掀舞震荡峰峦湔浣草木所谓“白马浪光天”也

由渡口入花源,行乱山中,几迷路。久之,见一门,有斜径可陟,乃花源后户。其上即瞿童瀹鼎池也,梅花五六株,如积雪照耀空谷。时渴极,饮清冷酒数盏,并以酹花。残碑不可读,遂由宫右小径以达于宫,万山围绕,了无出路。日已斜,急从驰道上行。

至一处,夭桃夹道,可半里许。两山中裂若永巷,内有亭可憩。前有池,流泉铿然,如玉雪鸣。

时山行七八里,倦极,五内皆热。忽闻泉泻澄潭,心脾顿开,烦火遂降,乃知泉石之能疗病也。循水脉行,渐涉渐高,凡八九级。其级去下远者,则水若瀑布,忽落地,有声甚怒。石为水所驳蚀,崚崚深碧,若灵壁英石。又上数百步,左壁有小碑一,为苔蚀,盖古洞也。洞门为乱草封闭,莫能入。陟级又百步,两山愈狭,上有石池,流泉汹涌,下注欲崩。崖亭十笏许,据石小饮,欲再穷泉脉,而磴甚危,不可复升。遂寻旧路下,至前夹道夭桃处。山僧曰:“过半月,则数里红酣,烁人目晴矣。”予恨不能待也。出山口,时有红梅。至水溪已暮,入舟中,与游侣夜饮投琼,相与大笑。

大约水上看山,惟三峡与花源耳。三峡雄奇,花源秀邃。三峡,马《史》也;花源,班《汉》也。三峡,子美诗也;花源,摩诘诗也。第瞿唐、滟滪之胜,常以险夺;而此地一舟泛泛,无风涛之怖。若以一小楼船载书画,携酒核,邀二三胜友,终日盘桓其中,友山客而侣渔仙,快可知矣。归即于澧浦治看山舟,岁岁来作花源游客,山灵实闻予言!

是行也,以春孟廿二日丙午发舟,至廿六日辛亥返棹。游侣为龙君超、王吉人、郝公琰也。

(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十余里/江渐狭/山坡间/时有人家竹树/骈罗至白马江/雪涛掀舞/震荡峰峦/湔浣草木/所谓“白马浪光天”也/

B.又十余里/江渐狭山/坡间时有人家竹树/骈罗至白马江/雪涛掀舞震荡/峰峦湔浣草木/所谓“白马浪光天”也/

C.又十余里/江渐狭山/坡间时有人家/竹树骈罗/至白马江/雪涛掀舞震荡/峰峦湔浣草木/所谓“白马浪光天”也/

D.又十余里/江渐狭/山坡间时有人家/竹树骈罗/至白马江/雪涛掀舞/震荡峰峦/湔浣草木/所谓“白马浪光天”也/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景物不妍(美丽)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像蜡烛一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

B.并以酹花(以酒洒地,以示凭吊)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晓)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杂)

C.夭桃夹道(茂盛的样子)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长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乘)非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