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省郴州市2023年中考五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0/1B/wKhkGWWmXDWAFxb0AAG3sPAl0bc883.jpg)
![南省郴州市2023年中考五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0/1B/wKhkGWWmXDWAFxb0AAG3sPAl0bc8832.jpg)
![南省郴州市2023年中考五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0/1B/wKhkGWWmXDWAFxb0AAG3sPAl0bc8833.jpg)
![南省郴州市2023年中考五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0/1B/wKhkGWWmXDWAFxb0AAG3sPAl0bc8834.jpg)
![南省郴州市2023年中考五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0/1B/wKhkGWWmXDWAFxb0AAG3sPAl0bc88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中考生物模似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夜蛾。当二者距离较近时夜蛾作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
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
B.夜蛾的逃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C.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与蝙蝠捕食无关
2、下列哪幅图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肺泡时通过氧气含量的变化()
加动脑肿泡肋R脉JH动脉A池附和麻
H动肤肺泡肺静林肝动脉状;电肺R肝
3、红柳(如图)能顽强地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耐高温、耐干旱。它的根扎得很深,能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并开花结果。这主要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繁殖后代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D.生物能适应环境
4、植物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一类植物是()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苔辟植物D.蕨类植物
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
6、下列有关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或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的根尖中,分生区的细胞经过分裂形成根冠和伸长区
B.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营养物质,因此血液属于营养组织
C.人们常吃的西瓜,从结构层次上看属于器官
D.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生物体
7、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实验目的和几项操作步骤,其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操作步骤
A物像放大40倍目镜4x,物镜10x
B使物像更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C使视野更明亮使用大光圈、凹面镜
D将位于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A.AB.BC.CD.D
8、下列几种变异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A.杂交产生的新品种
B.转基因产生的新品种
C.遮阴处的幼苗出现白化现象
D.化学药剂处理产生的新品种
9、我们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制作的玻片标本属于()
A.切片B.涂片C.装片D.都不是
10、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1、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虎的运动方式有奔跑、行走等B.关节提供动物运动的动力
C.学习行为的形成与遗传物质无关D.老马识途属于先天性行为
12、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
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④葡萄糖⑤蛋白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D.①④⑤
1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是()
A.蜂巢中的两只蜜蜂
B.狼与羊
C.一片树林中的松树与水杉
D.狗与其身体上的跳蚤
14、下列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是()
A.将生活污水直接倒入江河
B.在景区游玩时,将自己的名字刻在景区大树的树干上
C.将纪念馆里的鲜花采摘下来并带回家
D.为了节能减排,禁止无环保标志的车辆上路
15、根据你具有的生物学知识素养,判断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手偶然碰到钉子后,马上缩回然后才感到疼痛,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B.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组成中必不可少,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C.呆小症、贫血、侏儒症都是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产生的疾病
D.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的子叶数目和功能相同
16、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如表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推测滴
加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
试管①②③④
清水或唾液2mL清水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
温度37℃37Cor0*C
A.①B.②C.③D.④
17、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甲与乙组一对照实验.在A-D四幅坐标图中,
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18、材料二:2016年3月11日,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查获了一起毒疫苗案件,在社会上引起悍然大波.2010年以来,
庞某卫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从上线疫苗批发企业人员及其他非法经营者处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
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5.7亿元.舆情发酵速度极快,在曝光当日就被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重要新闻媒体报道,多家地方媒体发布评论文章.“问题疫苗”事件在舆论场中引发较大的恐慌
情绪。
结合材料二分析:下列有关注射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疫苗属于抗体
②疫苗属于抗原
③从传染病防治措施看注射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④从传染病防治措施看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19、图是人体的三种血管示意图,血液在它们之间的流动顺序为
A.1—2—3B.1—3—2C.2—3—1D.3—2—1
20、针刺到手指,手立即缩回并感到疼痛。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A.手指上的皮肤B.手指上的神经C.大脑皮层D.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21、甲图和乙图显示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
A.甲图所示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遗传性状
B.乙图所示生殖方式和克隆羊多莉出生都是有性生殖
C.乙图③和④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珠
D.甲图①和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是繁殖成功的关键
22、下图是受精卵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
B.①过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C.④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
D.④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器官
23、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及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A.抗体,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24、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
雀的呼声,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变乖了,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
B.现在认识到麻雀只是在食物非常稀缺时或繁殖季节才危害农作物,平时也啄食害虫
C.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
25、人体对移植的器官,具有排斥反应,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传染源
26、模拟实验“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基本做法为:用30颗白围棋子,10颗黑围棋子按一定原理装人两纸盒中,
每次从纸盒中各摸取一颗围棋子,记录白白、黑白的组合数量如下表,请分析作答:
学生分组模拟实验结果统计记录表
12345678910合比
组组组组组组组组组组计例
白白3645466575
黑白7465624535
(1)如图是人体体细胞内一对性染色组成表示的性别为
假如一个性状总是在某家系的男性成员(父亲、儿子、孙子等),那么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
位置是位于(填“a”或"b”)染色体上。在做数据统计分析时,如表中第6组的数据应该(选填“保留”或“舍
弃模拟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选用透明的塑料盒B.记录完后将棋子放回原纸盒并摇匀
C.取棋子时不看-盲摸D.在一纸盒中放入数目相等的黑白棋子模拟“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结果说明了
什么问题?。
27、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物质,序号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物质B进入血液后,与甲细胞中的.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
乙细电
乙细胞内被利用。牛奶中的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物质[C],才能通过[②]____过程进入血液,该物质至少
次经过右心房才能到达乙细胞。乙细胞产生的废物D随血液流经肾脏,通过[③]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肺泡具有许多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如肺泡数量多、壁薄等,这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8、下列动物类的好朋友,请据图回答:
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
.];身体分节的动物是[]»
(2)①和②的幼体用呼吸;④有辅助肺呼吸;⑤的呼吸器官是一,该器官位于⑤身体的一部。
图中动物可分为①②④和③⑤两类,其分类的依据是:将图中五种动物的所属类群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
列是[]o上列动物中第一动物所在类群是脊椎动物中第二大类群(添序号)。
29、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2019年4月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接连种下了油松、侧柏、国槐、
玉兰、红瑞木、碧桃等树苗。
资料2顺昌国有林场从单一林到针阔混交林,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建瓯万木林同样也是由人
工林起源,因长期封禁保护,经600多年的自然演替,森林树种达75科,207属,429种,占全省树种的三分之一
以上。资料中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油松、侧柏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属于种子植物中的一。森林
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循环,混交林比单一林的能力更强。由资料2可知,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
的措施是。
30、根据下列资料分析答题:
2018年进入襄阳四中学习的王子豪,有着超越同龄孩子的坚强。当年在父亲大面积烧伤、生命垂危时,他两度割皮救父。
当选2017中华慈孝人物。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将外来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根据现代免疫学分
析,移植的外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A.淋巴细胞B.疫苗C.抗体D.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
相应的,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这
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建立起_____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31、请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有病菌、病毒,我们之所以都能够健康地生活,与人体自身免疫有关.据科学
网2016年1月11日援引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手足口病EV71疫苗获新药证书.该疫苗对EV70肠道病毒
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100%,临床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有效、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处于国
际领先水平.
材料二: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如图一、图二所示),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A
C
B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该病毒与细菌在结
图-图二
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手足口病EV71疫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该免疫类
型属于免疫.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实施
心肺复苏时,图一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抢救有效的标志是.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
血(如图二所示),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____处(填字母)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此题可根据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动物的行为和自然选择的相关内容解答。
【详解】
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然后作出逃离反应。A正确;夜蛾的逃生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
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是夜蛾和蝙蝠长期的生存斗争的结果,即自
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是蝙蝠对夜蛾的选择。D错误。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对先天性行为和自然选择的掌握,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2、B
【解析】
试题分析: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经过吸气,肺泡内充满了新鲜的空气,
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小;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
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
入血液的原因是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血液通过肺泡时通过氧气含量的变化含氧增多,血液由静脉
血变成动脉血。故符合题意的是选项B。
考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D
【解析】
生物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详解】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绿色植物一般都有较大的叶片,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并且能通过蒸腾作用促
进根系吸水和植物体散热。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的红柳就不同了,它们耐高温、耐干旱。它的根扎得很深,能从土
壤深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开花结果,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是生物对沙漠缺水的适应。
故选D。
【点睛】
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A
【解析】
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池子植物;抱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群植物和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详解】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
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在地球上的30多万种植物中,被子植物就占20多万种。植物
的进化历程是藻类、苔群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类群。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植物。
5、A
【解析】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符合题意;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
“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D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
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一组织T器官一系统T动物体。
【详解】
在根尖的结构中,分生区的细胞可以不断分裂增生,根冠位于分生区的底部,具有保护作用,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
长,A错误;血液属于结缔组织,营养组织是植物体的组织,不是人体的,B错误;人们常吃的西瓜是果实,从结构
层次上看属于生殖器官,C正确;植物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不同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一器官一植
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T组织T器官一系统->动物体,D错误。
【点睛】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7、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使用基本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详解】
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目镜放大的倍数x物镜放大的倍数,目镜4x,物镜10x,放大4x10=40(倍),A正确;调节细准
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B正确;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能调节光线强弱;反光镜上有
平面镜和凹面镜,也能调节光线强弱。要使视野更亮,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C正确;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移动
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将位于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往左下方移动,D错误。
【点睛】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以及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8、C
【解析】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
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
传给后代。
【详解】
由分析可知,杂交产生的新品种、转基因产生的新品种、化学药剂处理产生的新品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
此是可遗传的变异;遮阴处的幼苗出现白化现象是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不能遗传的
变异。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异的原因。
9、C
【解析】
玻片标本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切片、涂片和装片,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
(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
细胞玻片标本时,所取的材料,是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挑取的,所制成的玻片标本应该属于装片,C正确。
10、C
【解析】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自身的结构有重要的关系。
【详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植物
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就如同红树林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能够
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这个特征就是对海滩淤泥环境的适应.
故选C
11、A
【解析】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
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为了生存,就要取食、御敌;为了繁衍后代,就要生
殖,这一切都是通过行为来完成的。
【详解】
老虎的四肢发达,运动方式是行走和奔跑,故A正确。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
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故B错误。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
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行为,故C错误。“老马识途”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的行为及意义。
12、A
【解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
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
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在肾小管重吸收的
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所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管腔中,与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
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
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
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在肾小管重吸收的
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所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管腔中,与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
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3、B
【解析】
试题分析:蜜蜂,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属于合作关系;狼和羊,属于捕食关系;同一片林
中的松树和水杉属于竞争关系;狗与其身体上的跳蚤没有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4、D
【解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
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将生活污水直接倒入江河污染河水,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A错误;在景区游玩时,将自己的名字刻在景区大树
的树干上是不文明的行为,B错误;将纪念馆里的鲜花采摘下来并带回家是不文明的行为,C错误;为了节能减排,
禁止无环保标志的车辆上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15、A
【解析】
(1)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2)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理解。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3)呆小症、侏儒症都是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产生的疾病,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4)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
【详解】
A.手偶然碰到钉子后,马上缩回然后才感到疼痛,缩手说明脊髓有反射功能,而感觉到疼痛,说明脊髓有传导功能,
A正确。
B.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促进物质循环,但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苔原生态系统,由生产者和分解者可以将有机
环境和无机环境联通起来,B错误。
C.呆小症、侏儒症都是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产生的疾病,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C错误。
D.玉米种子的子叶数目是一片,花生种子的子叶数目是两片,D错误。
故选:Ao
【点睛】
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6、B
【解析】
①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②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
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③试管中温度低,而且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④试管中温度低,唾液淀
粉酶的活性下降,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所以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②。
点睛: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
的存在。
17、A
【解析】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条
件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供给种子的各项生理
活动利用,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所以甲瓶内的温度计会升高。乙瓶内的种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
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无热量散失,所以温度计不会升高。
18>A
【解析】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
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详解】
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
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注射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增
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所以从预防措施上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以及抗原、抗体的概念。
19、C
【解析】
试题分析:从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可以判断1号是静脉血管,2是动脉血管,3内只允许红细胞单个通行,是毛细血
管,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由动脉流向毛细血管再流向静脉,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血液的流动方向,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D
【解析】
人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由反射弧来完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和效应器。
【详解】
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
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21、D
【解析】
试题分析:甲图的生殖方式是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具有母本的遗传特性,不是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A错误;克隆
羊多莉出生属于无性生殖,乙图所示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B错误;乙图③和④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C
错误;甲图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是繁殖成功的关键,D正确。
考点:植物的托插或嫁接。
22、C
【解析】
过程①②③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表示细胞分裂;过程④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
能发生了变化,表示细胞分化。A错误;
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
④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表示细胞分化。C正确;
④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其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D错误。
23、A
【解析】
解:由分析可知给新生儿注射的乙肝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
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
(体内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只对引起乙肝的病原体乙肝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
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
答.
【点评】了解疫苗的相关知识,掌握接种疫苗产生免疫力的原理,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
24、A
【解析】
试题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
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
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
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
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
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
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
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
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麻雀是动物的一员,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麻雀还能捕食农业害虫,综上所
述,选项A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
物传粉、传播种子。
25、A
【解析】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
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
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移植到人体内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
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成活。移植他
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因此,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病原
体是引起生物患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的总称。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26、男性b保留A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解析】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
组成为XY;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故男性可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受精卵
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
就是XY,发育成男孩;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发育成女孩,所以生
男生女决定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不能单纯地说取决于父亲或母亲。
【详解】
(1)基因决定性状,从染色体图中可以看出此人的性染色体一大一小,是XY染色体,因此性别是男性。
(2)根据图示a表示X染色体,b表示Y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生殖细胞受精卵
从图中看出男性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一定是Y,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
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位于b(Y染色体上)。
(3)因为是随机取得,数据都是合理的,所以不能删除。
(4)使用透明透明塑料盒能看到颜色,有可能会挑选颜色,A错误;
为了保证每种棋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盒内,B正确;
摸棋子时,应是随机抓取,避免认为因素,C正确;
在代表男性的小桶中放入两种棋子数目相等,表示两种染色体的比例为1:1,D正确。
故A符合题意。
(5)从10组数据的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的遗传以及探究实验的要求和特点。
27、血红蛋白氨基酸吸收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解析】
观图可知: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C表示氨基酸、D
表示代谢废物。
【详解】
(1)物质B为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
方与氧分离。然后再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乙细胞内被利用。
(2)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组织细胞
(氧气)J(二氧化碳等废物)
体循环:血液从主动脉全身毛细上上下----►右心房
左心室血管网A腔静脉
动脉血静脉血
肺部毛细♦肺动脉―右心室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
血管网
(氧气J[(二氧化碳)
肺泡
牛奶中的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物质C氨基酸,才能通过②吸收过程进入血液,经小肠静脉T下腔静脉T右心房一右心
室一肺动脉一肺部毛细血管一肺静脉一左心房一左心室一主动脉一乙细胞,因此,该物质至少要1次经过右心房才能
到达乙细胞。
(3)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形成原尿时,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没有被滤过,
其他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乙细胞产生的
废物D随血液流经肾脏,通过③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4)肺泡具有许多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如肺泡数量多、壁薄等,这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消化和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部分的知识。
28、①③⑤鲤气囊气管腹体内是否有脊柱③⑤①②④④
【解析】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鳏呼吸,用鳍游泳,被覆鳞片。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为: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
体表具有外骨骼。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继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
皮肤辅助呼吸。环节动物,无呼吸系统,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鸟类,营飞行生活,需氧量大,体内有气囊,与肺
相同,能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动物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分为无脊柱动物和脊柱动物,动物
的进化历程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动
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详解】
(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鲤呼吸,用鳍游泳,被覆鳞片。蚯蚓的身体分节。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为:身体分部,
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因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①鱼类;身体分节的动物是③蚯蚓,属于
环节动物,⑤蝗虫属于节肢动物。
(2)鱼类用鲍呼吸,青蛙的幼体用鲸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鸟类的呼吸器官是肺,气囊辅助呼吸;蝗
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位于腹部,腹部有气门与外界相通。因此,①鱼和②青蛙的幼体用鲍呼吸;④鸟类有气囊辅助
肺呼吸;⑤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该器官位于⑤身体的腹部。
(3)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
物的体内没有脊柱,所以图中动物可分为①②④和③⑤两类,其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是否有脊柱。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
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
动物。将图中五种动物的所属类群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是③蚯蚓属于环节动物,⑤蝗虫属于节肢动物,①鱼类,
②青蛙属于两栖类,④家鸽属于鸟类,所以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③⑤①②④。
(4)脊椎动物中第一大类群是鱼纲,大约有22000多种鱼类,超过其他各种脊椎动物数目的总和;脊椎动物中第二大
类群是鸟类,在自然界中的鸟类有9021种。因此,上列动物中第④动物所在类群是脊椎动物中第二大类群。
【点睛】
本题考查鸟类、两栖类,鱼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动疗法第十章Brunnstrom技术讲解
- 财政学:第七章 教育
- 2025北京市商品房预售合同(合同版本)
- 2025二手房购房合同协议
- 扩大劳务分包的合同范本
- 2025购车合同样例范本资料
- 2024年城市建设项目承包合同
- 全新阳光房合同下载
- 纱窗合同协议书
- 生产原料购销合同范本
- 2024年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铝及铝合金产品残余应力评价方法》
- 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讲义
- 记账凭证封面直接打印模板
-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 北京房地产典当合同
- 安庆汇辰药业有限公司高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档案工作管理情况自查表
- 初中英语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单词默写表 汉译英
- pcs-9611d-x说明书国内中文标准版
- 毕业论文-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灯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