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游的爱国诗篇赏析摘要在动乱年代,爱国诗反映了文人的爱国情怀。陆游的诗作体裁广泛,但爱国诗最有成就。这与陆游所处的北宋时期动乱,他的仕途坎坷使得陆游的爱国情怀慷慨悲壮。本文主要从陆游的经历入手,对陆游的爱国诗具体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赏析,进一步了解陆游的诗作风格。关键词:陆游;爱国诗;艺术风格目录TOC\o"1-3"\h\u2952一、陆游简介 23780二、陆游爱国诗的具体内容 37349(一)对外族侵扰的愤恨 324040(二)对当局统治的不满 4880(三)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56371(四)对失地收复的决心 616919三、陆游爱国诗的赏析 722209(一)陆游所处社会背景导致 716676(二)爱国诗贯穿陆游一生 815685四、陆游爱国诗的艺术特点 914774(一)多元化的爱国诗体裁 918899(二)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1016732(三)豪迈悲郁的创作风格 1131381总结 1126914参考文献 11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诗歌园地的永恒主题之一。每当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许多爱国志士就会怀着深厚的爱国感情,把自己的命运与感情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满怀深情地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且坚韧不拔、矢志不移为之奋斗。这成了古代爱国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陆游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的爱国诗篇,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艺术珍品。虽历经悠久岁月,至今仍璀璨夺目。其爱国诗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特点。一、陆游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让人沸腾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精神焕然一新,诗风亦为之大变。“入蜀后,在宣抚使土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陆游后来作的《九月一口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中写下了南郑生活对其诗歌的影响:“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陆游在南郑只有大半年的时间,写于南郑的诗歌现仅存30首,真正言及南郑生活的只有《山南行》、《南郑马上作》。南郑时期也许不是他诗歌创作的旺盛期,但是对陆游的精神面貌和诗风的形成是一个关键时期,正如赵翼所说“是放翁诗之宏肆,自从戎巴、蜀而境界又一变。”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素以爱国诗人闻名。陆游一生经历了三次南北战争,战争、动荡的岁月加起来共有二十一年的时间,只占到了其人生历程的四分之一。钱钟书先生论曰:“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二、陆游爱国诗的具体内容钱钟书先生曾对陆游的作品做出这样的评价:“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这是对他所有的作品内容及风格进行的总结。(一)对外族侵扰的愤恨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在外交上,宋朝相对来说是最薄弱的一个朝代,多次和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发生战争,前后有辽国、西夏和金国。陆游所处的时代主要是宋金之间的战争,他亲身经历了外族对中原侵犯的景况,也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因此对外族侵扰的愤恨之情始终贯穿于他整个爱国诗句之中。当然,在对子孙们进行爱国教育的时候,心中的愤慨、各种不满也会自然而然地诉诸笔端,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后代勿忘国耻,牢记外族的恶行,用自身的行动来保卫国家,赶走外来侵略者,收复失地。“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诗人的观念里,中原自古以来多次受到过外族的侵略,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过脚跟,这次也不例外,再嚣张的气焰也只是一时的,终有一天我们会收回中原,结束这不义的战争。“传闻贼弃两京走,列城争为朝廷守。从今父子见太平,花前饮水勿饮酒。”这是陆游最早的示子诗,绍兴三十年,金主完颜亮率兵大举南侵,北方的汉族人民不甘侵扰而纷纷起义。后来金兵内部发生兵变,完颜亮被杀,导致金兵溃败,这让各路起义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通过这首诗,陆游将心中的激动兴奋之情表达出来,他将敌人内让、抗金前途的光明形势告诉了儿子,以水代酒,和儿辈共同庆贺。“辽东黄头奴,稳恶天震怒”则形象的反映了陆游的憎恶,金国由女真族建立的,但陆游的诗中没有出现“金国”、“女真”等字样,对他们的称呼都是“逆贼”、“狂胡”、“黄头奴”等贬义的词语。这些称呼带有强烈的贬低之意,由此可见诗人对这个民族的侵略者是无比痛恨的。此外,诗人自己也参与到战争中去,去“上马击贼”、“手袅逆贼”,手刃仇人,希望将他们一举赶出中原,永不再犯。坚持作战是诗人一生的信念,即使到了该享天伦的晚年,也未曾忘记,将自己未能完成的遗愿交给儿孙们,一再叮嘱他们不要忘了靖国之耻,终将侵略者打败,收复失地。(二)对当局统治的不满南宋王朝的统治者一直推行的是且战且和的对外政策,一方面在心理上是有一定的抗金杀敌、收复失地的决心,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了目前东南小朝廷的这片天空。几代皇帝的更替,主战派和主和派的不断斗争,最终统治者的软弱占据上风,主战派的将领一个个被打倒,主和派得到皇帝的信任。《隆兴和议》和《嘉定和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中诞生,当局者向侵略者主动降低自己的辈分,并且缴纳大量的岁币及绢,他们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换取片刻的安定,维护自己苟安一隅的统治,牺牲了现在,也牺牲了未来。陆游一直坚定不移地推行抗战政策,曾经多次上书请求出兵北伐,期望有一天能够将侵略者赶走,恢复中原。他对当前这种软弱无能的统治产生不满和愤慨之情,借古讽今是中国古代诗人在咏史诗中常用的手法,因此陆游也常用此手法将心中不满的情绪表现在他的咏史一类的诗歌中,但是在他的咏史诗中有不少蕴含深刻教育意义的篇章。《与儿辈泛舟游西湖,一日间晴阴屡易》的尾联表现了对南宋小朝廷的妥协投降行为的伤悲和痛心,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相反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成为自己的动力,始终保持着一颗雄心,给人以振奋的力量。旨在教育儿孙们也要和自己一样,不管当局的政策是怎样,要永远保持那颗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雄心。其诗《秋夜读书示儿子》云:久病少睡眠,往拄中夕起,呼灯取书读,不能尽数纸。渭然置之叹,生世援阔里。持蠢欲测海,速复迫老死。人生各有业,唐虞本吾事。诗书脱秦厄,天意固在此。异端塞育壤,作俑孰为始?神禹逝不还,吾其如泽水!庆元三年五月陆游妻子王氏去世,这首诗写于同年秋天,丧妻之痛给诗人带来了“久病少睡眠”的困扰,于是诗人就在“少睡眠”的夜里“取书读”,书中的内容又引发诗人的感想,申述以坚持儒家之道为己责,表达了对历史上的贤士和儒家创始人孔子赞誉之情。接着又颂扬了尧舜,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愚昧做法提出了批评。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难的焦虑和担忧,期望有夏禹那样的明君出现,来拯救这个国家。写古是为了察今,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当时政权不思振奋的讽刺,同时也向儿子传达了自己的要求,让他们开拓视野、了解和认清当时社会的现状,督促他们要向古代明君和贤士学习。由于几次议和,朝廷需向金国缴纳大量的岁币及物品,这个重担自然就落到了当时政权所在地的南方人民身上,加重了他们的赋税负担。朝廷内部的统治也腐朽至极,各种贪官污吏到处搜刮民脂民膏,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陆游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做官出仕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是为国为民,所以对待那些官场上的黑暗面,更是抱有憎恶之心。“薄命元知等蝉翼,畏途何处不羊肠”、“先须挽取银河水,净洗人间尘雾心”、“得官本自轻齐虏,对景宁当似楚囚。识取乃翁行履处,一生任运笑人谋”这三首诗中都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奸按欺君误国,以及对世俗争名夺利的厌弃和不屑。诗人回想自己坎坷的一生,顿时感慨万千,他写诗寄给儿子子虚和子龙,告诉他们现在的自己不愿意再涉入官场,将做官比喻成“楚囚”,非常鄙视那些凭口舌、挖心思进官场的人,希望他们不要成为那样的人。另外,对官家的横征暴敛,诗人也是非常气愤的。如《九月七日,子坦子幸俱出敛租谷,鸡初鸣而行,甲夜始归,劳以此诗》一诗中揭露了官家横征暴敛而富,农民受刑而饥的不合理现实。诗人教育孩子要关注现实,了解社会的阴暗面,要做官就要做正直廉明、为国为民的官,而不能为了一己之利去压榨百姓。他十分痛恨这种“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的现象,以致于身在官场,看尽世间的黑暗,也仍然能够保持自己刚正不阿的节操,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气节。(三)对苦难人民的同情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只有苦难,金兵南下,大宋失去了半壁江山,北方土地的人民遭遇了外族马蹄的践踏和蹂蹄,对于一个还未开化的民族来说,他们的统治方法还停留在原始的野蛮的武力镇压,金戈铁马、大刀长矛对手无寸铁的百姓,无疑是残酷的。陆游作为一个一心为民的文人,他从未和农民划分过界限,时刻鞭策自己要尽最大的力量来维护他们的利益。这和陆游的出身和地位是分不开的。虽然陆游是属于地主阶级,但还不是当时权贵那样的大地主阶级,也同样受到大地主阶级的压迫,相对来说,他和人民的关系比较密切,清楚地了解人民的痛苦处境。相对于沦陷区的人民,南方小朝廷统治下的人民虽然免受直面战争之苦,但是战争带来的后果却转嫁于他们身上,间接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这片看似繁华的土地,内部事实上己是腐朽不堪,整个国家到了风雨飘摇、面临崩塌的阶段。绍兴十一年签订的和约是对金国称臣,两国变成了叔侄关系,每年都要向金国纳贡,国土也被划分为二,以淮河和大散关为界,北方的领土完全沦丧在女真的统治之下,而南方土地和人民,除了担负南宋皇朝的重赋以外,还有替统治者向他们的主子贡献银绢。和约使整个国家的人民陷入了水生火热之中,接连不断的苦难深深地压制着他们。作为一名时刻关心时政的爱国志士,陆游看到广大民众的艰辛生活,在诗中表达了对苦难人民的无限同情和深切的关怀之情。其诗《夜观子虚所得淮上地图》云:闭置空斋清夜祖,时闻水鸟暗相呼。胡尘漫漫连淮颖,泪尽灯前看地图。长夜漫漫,难以成眠,诗人在昏黄的灯光下观看儿子寄来的地图,了解到敌我双方的战事,触景生情,水鸟的相呼声在诗人耳中也顿时变得凄惨,仿佛就是北方沦陷区人民的痛呼,“胡尘漫漫”则代表了沦丧在金兵的铁蹄之下的大片土地,令人不忍直视,面对这种惨境,诗人流尽眼泪,悲痛不己。(四)对失地收复的决心南北统一,是陆游一生都在奋斗的目标,“从此父子见太平,花前饮水勿饮酒”的局面是他的梦想,也是支撑他面对起起落落、坎坷不平的仕途而坚持走下去的信念,更是他一生都未实现、至死不忘的遗愿。自己虽然老了,但是老骥伏杨般的志向,“南北会当一”的目标绝不改变,“永为渭河民,勿惮关山路”是自己的决心,也是对子孙们的教诲,其不畏艰险曲折、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报国决心,跃然纸上。其《得子虚壕上书》:日暮坐柴门,怀抱方烦纤。铃声从西来,忽得壕州书。开绒读未半,喜极涕酒俱。父子老惜别,经况患难余。羁旅易生疾,霜露行载涂。思归虽甚苦,且复忍须臾。此诗作于嘉定二年秋,诗后作者自注:时壕州军乱,子虚适来摄通判,身率将士,力战平之。诗人收到平定战乱的捷报,兴奋之余作诗庆贺。八十五岁的老人打开书信,还未读到一半己是泪流满面,表达了内心的无比激动、欣喜,一方面是骄傲儿子不负自己的教导,为国为民立功,另一方面是壕州平定,祖国南北统一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让诗人看到了希望,也让人民看到了未来。他知道羁旅生涯的艰苦,但是还是勉励子虚时时刻刻以国难为重,不要想家,凡事都要“复忍须臾”,如此教诲,令人钦佩。诗人清楚地知道南北统一的目标不是单凭一己之力就能够完成的,也诚实地面对当时的现实,明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这个宏图伟业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他一直都在给子孙们灌输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让他们继承的这个愿望并如同自己那般为之奋斗,代代传承,终有一天会梦想成真。他的绝笔诗,也是遗书—《示儿》就把这种思想和决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非常浓厚的。诗人在弥留之际,仍旧念念不忘中原被侵占的领土和生活在无尽苦难中的芸芸众生,热切地期盼着祖国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儿孙,让他们了解自己对于南宋朝廷向金国侵略者妥协投降所造成的屈辱局势的那种悲愤,提出了驱逐侵略者的要求,并再次重申了正义事业终将胜利的坚韧信念。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执着而深沉、热烈而真挚的爱国激情!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尤其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三、陆游爱国诗的赏析(一)陆游所处社会背景导致由于时代的局限,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里,君主往往成了国家的象征。美好的政治理想能否实现,君主的支持与否是关键,贤臣必须求合于明君。这就形成了我国古代忠君与爱国往往结合在一起的特有形式。爱国必然忠君,忠君常常包含爱国。故古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结,往往与忠君连在一起。处于金兵南侵、北方失陷、国家分裂局势下的南宋诗人陆游,也是一片赤心忠君报国。他在《晓叹》中说:“君恩如天岂终极”,“列圣恩深不忍忘”。《追忆征西模中旧事》又说:“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一死犹思报明主。《闻虏乱有感》把皇帝的恩德看得比天还高,没有尽头,永不忘怀,因而要用自己的一片丹心,甚至生命来报答皇恩。具体怎么报答呢?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限忠心。在《前有搏酒行》中,他说:“少待擒胡献天子。”他念念不忘的是“安得铁衣三万骑,为君王取旧山河”,“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思为君王扫河络”。诗人立志要擒获胡兵,献给天子。要穿上戎装上战场,为皇帝收回失去的山河。这就是陆游这个爱国诗人的忠心!陆游的爱国诗篇多是在国家遭遇危难时刻创作的,因而念念不忘祖国兴亡,时时忧虑祖国前途命运,为救国而呐喊呼吁,又成了他们爱国诗的共同心声。处于南宋时期的陆游继承了屈原、杜甫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把爱国主义诗歌发展到一个新的领域,在我国诗歌园地里又竖起了一面光辉灿烂的爱国主义旗帜。陆游所面临的现实也是山河破碎,神州沉沦。因此,抗金复国是人民的强烈呼声,也是陆游诗歌的重大题材。“中原久丧乱,壮士泪横臆。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胡”。一想到丧失的中原领土,他就不禁“北望中原泪满巾”,始终以“一寸赤心惟报国”的爱国信念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但黑暗的现实,使他只能愤慨地呼吁“报国欲死无战场”,把一腔热血化作美丽的幻想:“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铸为上方剑,衅以按臣血”,“万里静妖孽”,喊出了为国复仇的最强音,充满了战斗激情。(二)爱国诗贯穿陆游一生陆游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他一生,其诗表达出终生抗金救国的抱负,报国的信念经久不衰,爱国的时间最长。诗人生于北宋末年,此时金国已开始向北宋进攻,并不断南侵,宋都沐京失陷,尚在被裸中的陆游就随家流离逃难。“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少小遇丧乱,妄意优元元”,这是诗人回忆自己幼年随家避胡兵、迁徙逃亡的苦难经历。深重的民族危机,苦难的童年磨炼了诗人爱国抗敌的意志。他20岁时因触犯了奸臣秦桧被罢黝之后,依然格守“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但腐败的南宋王朝根本容不下这位正直的爱国诗人,迫使他东奔西走,四处落难,他愤慨地写道:“十年走万里,何适不艰难……恨不以此劳,为国戎玉关”,“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攀”,年轻的诗人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一如既往。陆游少年时就有“少年壮志吞残虏”的爱国思想,自此他为国忧、为民愁,终其一生他都在不断的为抗击强敌、收复国上奔走呐喊。强烈的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爱国表现在诗歌里就是他不惜以身许国,在陆游的诗歌里,“许国”二字随处可见。除此之外,“死”、“捐躯”“逐单于”、“斩单于”、“征辽”等词也多次出现。据统计,一本《陆游诗选》(游国恩李易选注)中的260余首诗,有63首言到胡兵(虏),25首直言忧国报国,20直言盼中原恢复,6首提到大散关。这就是陆游的特点,他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为国的胆量和决心。历经艰辛,步入中壮年以后,陆游抗战立功救国、洗雪国耻的心更坚:“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他豪迈地唱道:“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直到老年,陆游的爱国热情仍然不衰,“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在感慨国仇未报人已老之时,又燃起杀敌雪耻的希望之火。74岁时,诗人悲愤感叹道:“死前恨不见中原”。已经81岁高龄,他照样慷慨高歌:“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直到86岁临终前,他仍以国事为念,留下了光耀千古的绝笔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终身爱国之情感人至深。陆游的爱国诗时代感特别强,多直言“击胡”、“擒胡”、“灭胡”、“优国”、“报国”、“复中原”、“大散关”、“狂虏”、“灭虏”等颇具时代特征的词语。四、陆游爱国诗的艺术特点(一)多元化的爱国诗体裁陆游爱国诗的题材很多,范围很广泛,除了抗金复国这些主要内容,在其他生活的多方面常与爱国主题密切联系。正如钱鐘书先生所说“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无论是出门迎凉或烧火作饭,还是小园赏花,以及投赠、忆昔、行役、登览、饮酒、读书、梦幻,及观画题字、歌咏时令等,他多有感于国事的兴衰,常常勾起他高昂的爱国激情。如《秋夜将晓,出筒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初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黄河、华山这些大好河山都被金兵占领,令人愤慨!然后写遗民,也写诗人自己的无限辛酸—久盼王师复国的爱国深情。《赏山园牡丹有感》:“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篓驱群胡!”诗人从赏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两地久失不能收复,而自己又不能扬鞭上战场驱除敌人而发出沉痛感慨。又如《戈阳道中遇大雪》写道:“夜听籁籁窗纸鸣,恰似铁马相磨声。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因大雪想到千军万马在行军,诗人胸中好像有十万大军在战场杀敌,因而想痛饮高歌,把激动的情绪平息下去。陆游还有军旅生活的经历,他在汉中时期,常身穿戎衣,戍守边防要塞大散关。生活领域的拓宽,火热的军旅生活,更鼓舞了他的战斗意志,激发了他的诗情,使得他的诗歌所表现的抗敌的呼声更响亮。如《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回忆青年时代北望中原失地,满怀复国壮志,信心百倍,气涌如山。但那时哪里料想到抗金救国会如此复杂与艰难?饱含抗金英雄年轻时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辛酸。接着回忆在瓜洲亲身参加对金兵的进攻战及收复大散关的遭遇战。充满浓厚的战斗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二)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陆游的爱国诗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和屈原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爱国诗人,陆游爱国诗的创作基调一直是现实主义,其诗的现实主义精神接近杜甫。他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用自己的诗笔深刻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报国的强烈愿望。但现实的黑暗,政治的腐败,使他报国无望,壮志难酬。于是,他往往借助丰富的想像,在想像中寄托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例如在《战城南》这首诗中,他用想像的形式描绘了金兵兵败投降的狼狈情形:“逆胡欺天负中国,虎狼虽猛那胜德。马前嗢咿争乞降,满地纵横投剑戟。”这是一首非现实的诗歌,但诗人活灵活现地把它当“真”写出来了。也只有如此,作者对金兵的恨才能“实现”。陆游的丰富想像,往往又伴随着强烈的夸张,如《出塞曲》中想像北伐时的场面:“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动地银山来。”即使醉饮中作书,也仿佛在同敌人作战:“酒为旗鼓笔刀集,势从天落银河倾……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显得浪漫奔放。而陆游更多的场合是借助梦境来满足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爱国理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念念不忘投笔从戎、杀敌报国,在夜深时听到风雨大作,不禁梦见自己血战僵场,驰骋边疆了。又如“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楼上醉书》)。这些诗篇,都是通过梦境,淋漓尽致地把日夜盼望国家统一的愿望表达出来,激昂的斗志一再在梦中出现,诗人报国壮志之强烈可以想见。据前人统计,陆游的记梦诗有九十多首,多数都是表明报国之心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形成了他的爱国诗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特征。(三)豪迈悲郁的创作风格陆游的爱国诗,尤其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报国壮志的诗篇,总体上表现出豪迈悲郁的风格。陆游的豪迈诗风主要表现在奇特的夸张和想象上。如“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写他的武艺超群,“国仇未报心未平,孤剑床头夜有声、”写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从陆游的爱国诗里读出的是“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快感。总结陆游在我国的爱国诗创作中有很大的成就。陆游所处的北宋处于金兵南侵、北方失陷、国家分裂局势,导致陆游的仕途颇为曲折。参考文献[1]张剑.放翁之醉——陆游饮酒与其人其诗之关系[J].江海学刊,2016,(04):184-191+239.[2]闫城宇.陆游爱国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浅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48-50.[3]王安琪.论陆游《入蜀记》中的诗情画意与爱国情怀[J].延边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厂房租赁合同书
- 2025超市商品供应合同
- 2025监控系统维修合同范本
- 房地产行业授权管理规范
- 地下图书馆盾构机租赁协议
- 美食节目制作团队聘用协议
- 石油钻井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
- 2025服装厂转让合同范本
- 建筑材料电子招投标市场调研
- 智能制造顾问合作协议
- GB/T 20706-2023可可粉质量要求
- 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全
- 住宅物业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 世界主要国家洲别、名称、首都、代码、区号、时差汇总表
- 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铁一中学九年级(上)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 《报告文学研究》(07562)自考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安全操作规程
- 电源日常点检记录表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题卡2
- 钢轨接头位置及接头联结形式
- 厨房里的小窍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