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自然神奇瑰丽,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与大自然同悲喜、共哀乐;寄怀感慨,抒发诗情。这一节课,让我们通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聆听一下作家冯至与自然的心灵碰撞。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学习目标
1.赏析重点句子,涵咏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读文章,理解文中景、物、情的关系,品味文中蕴含的哲思之美。品味其散文的特色。3.深入领会文章深沉的文化底蕴,培养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关于作品作家简介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
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
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诗人李广田也曾说:冯至先生的散文,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高莽画冯至《岁月催人晚节重》青年冯至中年冯至
因全面抗战爆发,1938冯至随同济大学搬迁到昆明,后到西南联合大学任德语教授。1941年,为了躲避日军空袭,冯至携全家搬进昆明金殿背后的杨家山林场,寄居于茅屋之中。每星期进城两次去教课,十五里的路程,走去走回。这篇文章便是作者在小茅屋里创作的。林场茅屋的生活使冯至零距离地接近了自然和山水,自然界的一切本真地显露出来,无时无刻不在跟人对话。身处自然怀抱中的冯至得以短暂地远离战争的阴影以及都市的喧哗,孤独地面对自然,开始思考生命与自然的更深层的维系,写下了《一棵老树》《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等散文精品。
茅屋时期是冯至一生中最沉渊于自然和玄思的时期,他一生中最珍爱的三部书: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及小说《伍子胥》,都是在林场茅屋中诞生的。写作背景昆明郊区杨家山的林场茅屋,冯至在此创作了《十四行集》等重要作品散文的分类
散文通常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写景散文等,有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形式自由、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和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以及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采撷
孑然骤然
赭色靛蓝
悚然嗥叫
鼠麴草麂子
xiéjiézhòuzhědiànsǒngháo预习检测
注音qūjǐ“消逝”与“消失”
两者都有不复存在的意思。“消失”是指无生命的东西不复存在;“消逝”一般指人的逝世,是有生命的东西的消亡。
题目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明作者认为山村是有生命的,虽然形体已不存在,但我们仍能在草木之间感受到它的余韵。解题一、文本初读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梳理脉络梳理行文脉络的方法是找衔接段落的词句并考虑内容间的联系。请找出《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衔接段落的词句,并根据内容间的联系,梳理本文行文脉络。第一段: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第二段:因为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第三段: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第四段:我不能研究这个山村的历史,也不愿用想象来装饰它。……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第五段: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
第六段:其次就是鼠麹草。第七段: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第八段: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第九段:秋后,树林显出萧疏。第十段:在比较平静的夜里,野狗的野性似乎也被夜的温柔驯服了不少。代替野狗的是麂子的嘶声。第十一段: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整体感知
梳理脉络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发现消逝了的山村石路残迹泄露秘密发现旧路,产生推想。实际有过,浩劫消逝草木间感受村庄的余韵养育过山村的水源草木间感受山村余韵山野滋养我和消逝的村庄;我与村民有意味不尽的关联陪伴过山村的鼠麹草滋养过山村的彩菌村民没见过的有加利树秋夜的野狗的嗥叫和麂子嘶声整体感知
梳理脉络本文分为三部分(一)(1--3段)从种种痕迹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了一个消逝的村庄,引发读者关注平凡的山水,周围的一切。(二)(4—10段)作者由眼前它留给草木之间的余韵生发联想和启示,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三)(11段)滋养自己的风物,给我启迪,事物在生命的深处有着某种关联。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10)第三部分(11)居住山村眼前的景象自然风物兴衰史悟人生得启迪文本研读(一)丰富的意象、意境1.作者在草木中追寻山村的余韵,他提到了哪些风物?围绕这些风物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这些风物总体上给作者怎样的启迪?
二、诗意盎然,感怀风物小溪——联想曾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感悟(情感):彼此生命声息相通鼠麹草——联想少女、村庄——生命的纯洁、坚强、质朴彩菌——联想滋养过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生命的美好和浪漫,敬畏自然感恩自然
有加利树——联想崇高的严峻的圣者——生命的渺小和无知野狗——海上的飓风,寒带的雪潮——生命的恐惧和威胁麂子
——幻境——生命的神圣
自然风物特点联想内涵小溪清冽、养人曾养育昔日的人们人类声息相通鼠麴草谦虚、纯洁、坚强少女、村庄生命的宁静之美彩菌点缀、滋养滋养过山村里的人生命的美好有加利树速长、最高严峻的圣者生命的渺小野狗的嗥叫威胁、吓人海上的飓风寒带的雪潮生命对疾苦的恐惧麂子的嘶声难逃人的诡计幻境死亡的可怕
启迪:①自然风物让人们声息相通;②自然风物让我们感到生命的质朴、美好、恐惧、渺小与神圣;③自然风物给生命许多滋养,敬畏自然,感恩自自然。
这些风物总体上给作者怎样的启迪?冯至在山村残存的景象中,发现了这条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诱发了对历史的思索,从而思想从现在走向过去,再现了历史上充满活力的山村。作者也随着路的延伸,思想从过去走到现在,发现纵然如今村民和动物都消逝,但山野仍风物犹存,依然传递着生命的信息,山村的过去和现在组成一个充满意味的世界。“路”这一意象特别具有代表性。如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在他们看来,路是人类历史的载体,承载着历史的书写和再现。
总结:作者笔下,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处,勾勒出一幅充满生命力和原始野性的山村意境。
路:“我们走的路,是二三十年来经营山林的人们一步步踏出来的。处处表露出新开辟的样子,眼前的浓绿浅绿,没有一点历史的重担。”“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外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该作何解释?(二)鲜明的画面诗歌蕴味无穷的美感常常是通过鲜明生动的画面凸显出来的。
二、诗意盎然,感怀风物“在人烟稀少的地区,我们走进任何森林或草原,我们总是觉得他们在史前时代就是这样。人类的历史已经发展了数千年,但是它们在人类之外,没有任何变化,像一天一样,数千年,默默地面对着永恒。可能发生的仅仅是空中的风雨,草丛中的昆虫和蛇,森林中的野兽和树林中的鸣禽。”宏伟的图景,壮阔的天地。
宏伟的图景,壮阔的天地。
(二)鲜明的画面
二、诗意盎然,感怀风物“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曲从杂草中露出头来。”村女放养图:清新淡雅,宁静之美。“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众人采彩菌图:五彩缤纷,鲜活美丽,生机热闹
1931年,冯至在读了里尔克给一个青年的十封信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悟:“人到世上来,艰难而孤单。一个个的人在世上好似园里的那些并排着的树。枝枝叶叶也许有些呼应吧,但是它们的根,它们盘结在地下摄取营养的根却各不相干,又沉静,又孤单。人每每为了无谓的喧嚣,忘却生命的根蒂,不能在寂寞中、在对于草木鸟兽(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生物)的观察中体验一些生的意义,只在人生的表面上永远往下滑过去”这句话表达了冯至对自然万物的一种态度,在其众多文学作品中,都毫不吝惜地表达了对平常景物的情有独钟。他以诗人的审美眼光体验和描述平凡山水中的一草一木一溪一石,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独特的意趣,进而阐发人生的哲理。
三、品读句子,理趣悠远1.
找出富含诗意和哲理的语句并品读。(1)“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人类历史短暂,而大自然永恒
三、品读句子,理趣悠远人类历史短暂,而大自然永恒
(2)在七十年前,云南省的大部分,经过一场浩劫,回、汉互相仇杀,有多少村庄城镇在这时衰落了。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3)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就隐担当着一个大宇宙。”人类历史的兴衰,多因人事
生命渺小,担起责任,变得伟大和超脱
(4)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三、品读句子,理趣悠远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声息相通,人与自然、人与人应该和平共处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读文本四、精读散文,艺术赏析“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
”作者运用通感,将人心理上感觉到的“纷扰”和视觉看到的“黄叶”相联系,形象的写出受到触动时的感受。第七段“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茵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比喻、排比,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海南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DB61T-牛卵巢B超影像诊断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证券投资学课件人大吴晓求
-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主题班会课件
-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课件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呈现合集十篇
- 【物理课件】探究安培力课件
- 课题申报书:职业女性乳腺癌风险的复杂因素关联分析与预警模型研究
- 单位管理制度品读选集【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调研报告货架大纲
- (2024-2025)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 GB/T 17145-2024废矿物油回收与再生利用导则
- 35KV变电站地质勘察与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招聘3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物理 含答案
-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培训课件
-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 新版浙教版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复习专题卷含答案
- 《现代控制理论》全套课件(东北大学)
-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申报表
- 2025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数学高一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