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0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名著阅读,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

A.汤知县批准了王小二和黄梦统告严贡生的状子,严贡生吓得逃走了,官差就来找严监生,

严监生则请两位舅爷来商议对策。

B.“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中的匡超人指的是匡太公的大儿子匡大,“祸事”

指潘自业客死芜湖关。

C.鲁迅最反感“二十四孝”中“子路负米"''黄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虚

伪、残酷的孝道故事。

D.鲁迅背完父亲规定的《鉴略》内容,终于可以去看五猖会了,但他却没有像别人那么喜

悦、激动。

E.针对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而被捕以及秋瑾在杭州被杀两事,在东京的同乡会上,范

爱农与鲁迅都强烈主张发电报痛斥满清政府。

2.《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

周恩来的司令部是一个有防御轰炸设备的茅屋,四面围着同样的茅屋,农民都若无其事,

忘记了他们是处在战场的中间,忘记了前线的红军司令是居住在他们的中间。我好奇:难道

这就是红军的秘密吗?附近驻扎了一些军队,似乎一点也没有搅扰农村的宁静。

斯诺这段文字的表达意图是什么?

3.下面是漫画《正直》和《经验》,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主题:

4.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这世间能有多少完美无缺的人生?②有了残缺就事目毛将,这可不是内心完满的标

志。③金缮这门手艺是一种运用黄金等材料修饰瓷器裂纹或缺口的工艺,④它不若去掩盖残

缺,地星有意识地美化它,⑤让伤口上长出新花新叶,⑥有这样的审美态度,你才会重新审

视不完美的人生。

A.句①是设问,提醒人们人生有很多缺憾,后文借助金缮的手艺回答解决缺憾的方法。

B.句②中“妄自菲薄”表示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心理自卑,此处应换成“分崩离析”。

C.句④中“不是,而是”表示否定一个肯定一个,不是让我们二选一,使用恰当。

D.句⑥采用第二人称“你”,一下拉开了与读者的距离,使用不当。

5.请探究文字材料,比较两个图标,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

世界卫生组织

【材料3】灵蛇缠绕的权杖是世界通用的医学标志。世卫组织协调各国卫生机构,积极

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努力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中国是世卫组织的

创始国之一,2017年,世卫组织向中国政府颁发“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

【材料4】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美国政府将新冠病毒政治化,宣布停止

资助并退出世卫组织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发扬大国担当精神,第一时间分享基因测序数据,

与世卫组织合作开展病毒溯源工作,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新冠疫苗公平分配的进程。习近

平主席承诺将中国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目前,中国疫苗已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及国际组织获准注册上市或紧急使用,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采购需求。

(采自《中华活页文选》《百度百科》等)

(1)请比较两个图标构图上的异同。

(2)面对疫情,世卫组织和各国卫生机构有效开展工作的条件是什么?

6.默写。

(1)万里赴戎机,。(北朝民歌《木兰诗》)

(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4)下图是毛泽东的书法作品,这个名句的作者是o

(5)古人常常借“落花”来抒发自己的感怀,请写出与“落花”相关的古诗词名句(连续

的两句):,。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吴广本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宇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日,号令召三老、

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

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

以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①以证今,

此如穿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

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

从古瘴今,事变至眼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人之

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⑤者,爱毛而

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⑥?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

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畲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删改)

【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磺:z6,精微,深奥。④有经有

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

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吴广泰爱人

(2)字有种乎

(3)如穿百观谱

(4)从古举今

(5)畲注意读史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9.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

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谙化为佞;君乐闻其过,

则佞化为铮。”(浮,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

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

相同的道理。

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史记》

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工厂

石东乔冯锋

①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枯竭,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传统农业的发展到了

“瓶颈期”。

②因此,科学家们设想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把农业向上延伸。这源于植物生长的原理

一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葡萄

糖、淀粉等有机物,这样就可以长高、长大,直到开花结果。利用这个原理,在适宜条件下,

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就可以把庄稼“利到空中去,把高楼大厦变成一座座农场,

用车间生产的办法来生产粮食和瓜果等。

③这种植物工厂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被看成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潜力股”。研究发

现,只要对生长环境进行调控,通过改变光照、调整“光配方”、改善营养液成分等,就可

实现对植物生长周期和生长状态的调控。比如,生菜在农田里栽培需要30〜40天才能收获,

但是在植物工厂仅需20天左右。在植物工厂里,只要有足够的光照和营养,水果、蔬菜乃

至粮食就可以“长了一茬又一茬”,几乎不受外界的天气、光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④植物工厂需要多种先进设施,如对环境进行精确控制、反馈的计算机和传感器等。然

后,根据不同的植物来设置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高精度地实时测量植物的

生长和生理状态,生成数据并反馈至控制系统,对环境进行动态调节。研究发现,光质影响

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在植物生长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光质具有偏好性。比

如,优化红光或远红光的比例,可以提高三色堇的开花数量和质量;而要想长出肥厚的绿色

生菜,就需要多用蓝光和红光。

⑤没有土壤,植物“吃”什么?和田野生产不同,植物工厂要求洁净的栽培空间,甚至

需要无菌培养室。在这种条件下,就要用营养液来“饲喂”植物。植物工厂采用循环流动的

营养液来为植物提供营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口味”和“取食

偏好”。比如,叶菜类、茄瓜类,花菜类的蔬莱,对营养液的要求各不相同,很多植物对于

营养液的成分,酸碱性,温度等也有不同的“挑剔”程度。这就要求植物工厂对营养液进行

个性化配制和运用。

⑥由此看来,只要做到精准的人工控制,就可在植物工厂里实现万物生长的梦。可以想

象,只要带上种子、水和营养物质,利用太阳能或其他清洁能源,就可生产出粮食、蔬菜和

水果来,这不仅解决了“瓶颈期”问题,还能解决航海、航天、沙漠、极地等环境中的吃饭

问题。

(《光明日报》,2020.12.10有删改)

11.结合文本信息,给“植物工厂”下定义。

12.第④段说明植物工厂里先进设施的重要,作者是如何说清楚的?

13.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第⑥段“由此看来”在文中的作用.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触的一项是()

A.植物工厂被看成是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潜力股”,说明其预示着农业的发展方向。

B.植物工厂可以自由调控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受外界天气、光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C.第⑤段画线句生动有趣,其主要意思是不同的植物对营养液的要求各不相同。

D.植物工厂技术的突破,使得在荒漠、太空、航船、极地建立农场成为可能。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萧白杨

许冬林

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

空。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

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

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

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箫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

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

不复返的生命。《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剧地落叶。

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

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

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

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⑦“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

声。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

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

有重点。

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

得节制欲望,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

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

⑨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

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

白杨。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

⑩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⑪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

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龟兹后,

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

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泄轻尘,客舍青青

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

护府了。

⑫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

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

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

大观。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

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

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

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⑭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

发新叶。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

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L

⑮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散文》,2019.06有删改)

【注释】①攘攘:世人追名逐利的样子。

15.下面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无琥的一项是()

A.第①段说白杨的形象让人想起“忠诚”,也照应了后文那些忠诚的守边人。

B.第⑥〜⑨段作者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刻画白杨之美。

C.第⑬段“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一句中“长安”具体指的是唐代的都城长安。

D.作者对白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认为它一贯萧索到喜爱感佩。

16.请谈谈作者认为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更适合画白杨的原因。

17.作者和茅盾看到白杨树都“惊奇地叫了一声”,茅盾是因为恢恢欲睡之感被傲然挺立的

白杨惊醒,而作者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

18.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⑩段我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一棵白杨时的心理。

19.第⑪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王维的诗?

20.请结合文本分析第⑭段画线句中“白杨的气质”的内涵,并联系当今一则事例谈谈你

的感想。

三、作文(共55分)

21.音乐,用特殊的语言,形成优美的旋律,丰富着多彩的文化……她给我们带来惬意

的享受、难忘的交流、珍贵的记忆……生活,因音乐而色彩斑斓。

请以“音乐让这一刻闪闪发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

①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

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O

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注意事项:

1.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0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名著阅读,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

A.汤知县批准r王小二和黄梦统告严贡生的状子,严贡生吓得逃走了,官差就来找严监生,

严监生则请两位舅爷来商议对策。

B.“匡超人幸得良朋,潘白业横遭祸事”中的匡超人指的是匡太公的大儿子匡大,“祸事”

指潘自业客死芜湖关。

C.鲁迅最反感“二十四孝”中“子路负米”“黄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虚

伪、残酷的孝道故事。

D.鲁迅背完父亲规定的《鉴略》内容,终于可以去看五猖会了,但他却没有像别人那么喜

悦、激动。

E.针对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而被捕以及秋瑾在杭州被杀两事,在东京的同乡会上,范

爱农与鲁迅都强烈主张发电报痛斥满清政府。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情节、人物及主题等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解答需要根据自己的阅

读积累,细心分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匡大是匡超人的哥哥。

C.有误。鲁迅对“二十四孝”并不是全部都反感的,“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并没有反感。

D.正确。

E.有误。“秋瑾在杭州被杀”地点有误,秋瑾是在故乡浙江绍兴被清政府杀害的。当时•“鲁

迅强烈主张发电报痛斥满清政府”,但范爱农并没有。

故选:ADo

【点评】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多读、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

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作品的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

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2.《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

周恩来的司令部是一个有防御轰炸设备的茅屋,四面围着同样的茅屋,农民都若无其事,

忘记了他们是处在战场的中间,忘记了前线的红军司令是居住在他们的中间。我好奇:难道

这就是红军的秘密吗?附近驻扎了一些军队,似乎一点也没有搅扰农村的宁静。

斯诺这段文字的表达意图是什么?

【答案】表现红军和百姓和谐共处,军民亲如一家;表现红军军纪严明,时百姓秋毫无犯。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文段中心的理解分析能力。文段描写的是红军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从“周恩来的司令部是一个有防御轰炸设备的茅屋,四面围着同样的茅屋”可见红军和百姓

和谐共处,军民亲如一家;“附近驻扎/一些军队,似乎一点也没有搅扰农村的宁静”表现

了红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

【点评】解答此题,要对《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内容熟悉,/解其表达的主题。更要认

真阅读文段,联系文段中的关键语句对表达的中心意思进行分析。

3.下面是漫画《正直》和《经验》,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主题: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对漫画的理解进行阐释,要确切理解漫画的含义,把握漫

画的整体结构,各部分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解答】示例一:第一幅画画的是一个人的头部被一根绳了•拉向一边,脚被拉向另一边,身

体从腰间一分为二,其标题是“正直”,暗示不能割裂开看人,要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示例一:第二幅画画的是一个头部是一摞书的人形,正在指指点点讲着什么,其标题是“经

验”,可见其经验主要来自书本,没有自己的思考。所以漫画讽刺的是一种社会现象。

答案:

示例一:①正直②完全相信,分开来看。

示例二:①经验②照书本来,不用思考。

【点评】做这类题目要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结构从而准确理解其含义,还要组织好语言,有

理解还要能准确地表述出来。

4.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这世间能有多少完美无缺的人生?②有了残缺就麦目非将,这可不是内心完满的标

志。③金缮这门手艺是一种运用黄金等材料修饰瓷器裂纹或缺口的工艺,④它不毋去掩盖残

缺,加星有意识地美化它,⑤让伤口上长出新花新叶,⑥有这样的审美态度,你才会重新审

视不完美的人生。

A.句①是设问,提醒人们人生有很多缺憾,后文借助金缮的手艺回答解决缺憾的方法。

B.句②中“妄自菲薄”表示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心理自卑,此处应换成“分崩离析”。

C.句④中“不是,而是”表示否定一个肯定一个,不是让我们二选一,使用恰当。

I).句⑥采用第二人称“你”,一下拉开了与读者的距离,使用不当。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和关联词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

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在复句中

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解答】A.有误,①是无疑而问,是反问。

B.有误,“妄自菲薄”使用恰当。

C.正确。

D.有误,“你”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用恰当。

故选:Co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

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5.请探究文字材料,比较两个图标,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

世界卫生组织

【材料3】灵蛇缠绕的权杖是世界通用的医学标志。世卫组织协调各国卫生机构,积极

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努力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中国是世卫组织的

创始国之一,2017年,世卫组织向中国政府颁发“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

【材料4】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美国政府将新冠病毒政治化,宣布停止

资助并退出世卫组织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发扬大国担当精神,第一时间分享基因测序数据,

与世卫组织合作开展病毒溯源工作,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新冠疫苗公平分配的进程。习近

平主席承诺将中国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目前,中国疫苗已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及国际组织获准注册上市或紧急使用,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采购需求。

(采自《中华活页文选》《百度百科》等)

(1)请比较两个图标构图上的异同。

(2)面对疫情,世卫组织和各国卫生机构有效开展工作的条件是什么?

【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仔细观察两图可知,两者相同之处是都有灵蛇缠绕

权杖的标志,并且该标志位于图形的中心位置。不同之处是背景分别是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材料一的图标有“中华医学会”的中英文字样,材料二的图标周围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可

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由“世卫组织协调各国卫生机构,积极应对突发

性公共卫生事件,努力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可得出:相合协调,互相配

合。由“中国政府发扬大国担当精神,第一时间分享基因测序数据,与世卫组织合作开展病

毒溯源工作,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新冠疫苗公平分配的进程”可得出:大国担当,资源共

享。

【解答】答案:

(1)相同点:都有“灵蛇缠绕权杖”的标志,且该标志都位于图标的中央位置;

不同点:材料一的图标背景是中国地图和“中华医学会”的字样及其英文翻译;材料二的图

标背景是世界地图及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2)①相合协调,互相配合;②大国担当,资源共享。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从

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筛选,即确定

对象,针时题干中的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查找对应的信息源,是在阅读过程中提取

有用的信息,在答题中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辨析正误;整合,即“调整组合”,是将提取出

来的零散的信息,按要求分类,经过加工,形成比较系统的内容的认知的过程。“筛选并整

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

6.默写。

(1)万里赴戎机,。(北朝民歌《木兰诗》)

(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4)下图是毛泽东的书法作品,这个名句的作者是。

(5)古人常常借“落花”来抒发自己的感怀,请写出与“落花”相关的古诗词名句(连续

的两句):,O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

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解答】答案:

(1)关山度若飞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奉命于危难之间(注意“奉”的书写)

(4)文天祥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作”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

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吴广骞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成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己,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宇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II,号令召三老、

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

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

以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以证今,

此如弃春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2,盖应付之法,昔

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

从古隆今,事变至碱’,处之者有经有权’,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人之

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⑥者,爱毛而

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

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畲注意读史,其道奚山,?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删改)

【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磺:z6,精微,深奥。④有经有

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

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吴广善爱人

(2)于有种乎

(3)如穿"观谱

(4)从古津今

(5)畲注意读史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9.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

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净化为佞;君乐闻其过,

则佞化为净。”(铮,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

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

相同的道理。

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史记》

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分析】参考译文: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成卒的两个军官喝

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

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

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

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防守边疆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

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

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靳县。薪

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新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锋、部、苦、柘、谯等

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

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在谯门中

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

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

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

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

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以中国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不读史书,怎能知道它的大略情况?借鉴以

往可以引为教训的事来了解未来,引用古代事例来证实现在的事,这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

旧的棋谱熟悉后,就会创设新的棋局。天下的事虽然繁杂,而我处理起来轻松自如,是应对

的方法,古人的言行往往有现成的例子可以作为参考。

从古到今,事情变得极为精微,处理事务的人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

看他们的得失而自己融会贯通,这就是读史的好处。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

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古人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史书在诸多学问中,可以比作皮,穿

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的人,爱惜裘皮衣服上的毛,却不爱惜裘皮。可是没有皮,毛能附着

在什么上呢?印度是世界古国之一,它的文化可称得上极高,而没有历史来记载,至今印度

人不能追想怀念前人的政治文化。

既然这样,那么现在说复兴文化,舍弃读史书,从哪里选取道路?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

意识记文言实词,还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

①句意:吴广一向爱护士卒。向:平素,一向。

②句意: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③句意: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弈者:下棋的人。

④句意:从古至今。迄:至,至上

⑤句意:舍弃读史书。舍:抛开,舍弃。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

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①重点词有:邢,惩罚。句意: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

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②重点词有:智识,见识。句意: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

从产生。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乙文的第三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

之为皮板”,强调“史书是诸多学问中最重要的”,史书如皮板,其他学问如毛发,史如不

存,学问亦不能独存。材料中列举“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

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的事例,意在说明“君恶闻其过,则净化为佞;君乐闻

其过,则佞化为i争”,即“君王对臣子的影响。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佞”。两者论证的

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换。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正确;

B.有误,司马迁特别擅长叙事;

C.有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的是历史对文化的重要性,他们让我们懂得

道理不相同;

D.有误,“鉴往以知来”中的“鉴"是“借鉴”的意思。

故选:Ao

答案:

(1)①平素,一向;②难道;③下棋的人;④至,至U;⑤抛开,舍弃

(2)①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

胜(的号召)。

②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3)乙文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史书是诸多学问中最重要的”;材料中的故事讲述的“君

王对臣子的影响。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佞”。两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换。

(4)A

【点评】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

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装句

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的流畅。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工厂

石东乔冯锋

①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枯竭,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传统农业的发展到了

“瓶颈期”。

②因此,科学家们设想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把农业向上延伸。这源于植物生长的原理

一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葡萄

糖、淀粉等有机物,这样就可以长高、长大,直到开花结果。利用这个原理,在适宜条件下,

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就可以把庄稼“种”到空中去,把高楼大厦变成一座座农场,

用车间生产的办法来生产粮食和瓜果等。

③这种植物工厂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被看成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潜力股”。研究发

现,只要对生长环境进行调控,通过改变光照、调整“光配方”、改善营养液成分等,就可

实现对植物生长周期和生长状态的调控。比如,生菜在农田里栽培需要30〜40天才能收获,

但是在植物工厂仅需20天左右。在植物工厂里,只要有足够的光照和营养,水果、蔬菜乃

至粮食就可以“长了一茬又一茬”,几乎不受外界的天气、光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④植物工厂需要多种先进设施,如对环境进行精确控制、反馈的计算机和传感器等。然

后,根据不同的植物来设置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高精度地实时测量植物的

生长和生理状态,生成数据并反馈至控制系统,对环境进行动态调节。研究发现,光质影响

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在植物生长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光质具有偏好性。比

如,优化红光或远红光的比例,可以提高三色堇的开花数量和质量;而要想长出肥厚的绿色

生菜,就需要多用蓝光和红光。

⑤没有土壤,植物“吃”什么?和田野生产不同,植物工厂要求洁净的栽培空间,甚至

需要无菌培养室。在这种条件下,就要用营养液来“饲喂”植物。植物工厂采用循环流动的

营养液来为植物提供营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口味”和“取食

偏好”。比如,叶菜类、茄瓜类,花菜类的蔬莱,对营养液的要求各不相同,很多植物对于

营养液的成分,酸碱性,温度等也有不同的“挑剔”程度。这就要求植物工厂对营养液进行

个性化配制和运用。

⑥由此看来,只要做到精准的人工控制,就可在植物工厂里实现万物生长的梦。可以想

象,只要带上种子、水和营养物质,利用太阳能或其他清洁能源,就可生产出粮食、蔬菜和

水果来,这不仅解决了“瓶颈期”问题,还能解决航海、航天、沙漠、极地等环境中的吃饭

问题。

1.结合文本信息,给“植物工厂”下定义。

【答案】植物工厂就是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从而使高楼大

厦变成一座座生产粮食和瓜果的车间。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结合文本信息,给“植物工厂”下定义。首先,要确定句子主

干,即“植物工厂是车间”;其次,确定该定义的外延和内涵,也就是找到相关语句。植物

工厂的相关内容在第二段,重要语句有“植物生长的原理——万物生长靠太阳”“利用这个

原理,在适宜条件下,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就可以把庄稼“种”到空中去,把高

楼大厦变成一座座农场,用车间生产的办法来生产粮食和瓜果”,最后,组织答案。

2.第④段说明植物工厂里先进设施的重要,作者是如何说清楚的?

【答案】作者先指出“植物工厂需要多种先进设施”;然后指出需要“高精度地实时测量植

物的生长和生理状态,生成数据并反馈至控制系统,对环境进行动态调节”,做到这一点,

没有先进设施,很明显是无法做到的。最后,用“调节光质可以影响植物生长”来侧面说明

植物工厂里先进设施的重要。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第④段中,作者先指出“植物工厂需要多种先进设施”;接着

指出根据不同植物来设置植物成长的要素,需要“高精度地实时测量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状态,

生成数据并反馈至控制系统,对环境进行动态调节”,做到这一点,没有先进设施,很明显

是无法做到的。最后,列举“调节光质可以影响植物生长”,侧面说明植物工厂里先进设施

非常重要。第⑤段“植物工厂要求洁净的栽培空间,甚至需要无菌培养室。在这种条件下,

就要用营养液来‘饲喂‘植物”,又从植物成长的环境及营养物质的角度,说明植物工厂里

先进设施非常重要。

3.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第⑥段“由此看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总结前文。总结有了先进设施,就能够做到精准的人工控制,从而实现植物工厂中

的万物生长的梦。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的作用。“由此看来”明显是总结句,有总结前文的作用,总结出植

物工厂需要先进的设施,有了先进的设备,才能做到精准的人工控制,也就可在植物工厂里

实现万物生长的梦。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碰的一项是()

A.植物工厂被看成是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潜力股”,说明其预示着农业的发展方向。

B.植物工厂可以自由调控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受外界天气、光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C.第⑤段画线句生动有趣,其主要意思是不同的植物对营养液的要求各不相同。

D.植物工厂技术的突破,使得在荒漠、太空、航船、极地建立农场成为可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ACD.正确;B.有误,“不受”判断错误,根据原文“几乎不受

外界的天气、光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可知其错误;故选:B。

【点评】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

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

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萧白杨

许冬林

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

空。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

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

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

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

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

不复返的生命。《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剧地落叶。

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

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

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

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⑦“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

声。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

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

有重点。

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

得节制欲望,与攘攘①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

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

⑨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

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

白杨。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

⑩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⑪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

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龟兹后,

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

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渔轻尘,客舍青青

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

护府了。

⑫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

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

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

大观。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

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

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

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⑭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

发新叶。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

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

⑮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散文》,2019.06有删改)

【注释】①攘攘:世人追名逐利的样子。

15.下面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无卿的一项是()

A.第①段说白杨的形象让人想起“忠诚”,也照应了后文那些忠诚的守边人。

B.第⑥〜⑨段作者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刻画白杨之美。

C.第⑬段“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一句中“长安”具体指的是唐代的都城长安。

D.作者对白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认为它一贯萧索到喜爱感佩。

16.请谈谈作者认为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更适合画白杨的原因。

17.作者和茅盾看到白杨树都“惊奇地叫了一声”,茅盾是因为恢惆欲睡之感被傲然挺立的

白杨惊醒,而作者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

18.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⑩段我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一棵白杨时的心理。

19.第⑪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王维的诗?

20.请结合文本分析第⑭段画线句中“白杨的气质”的内涵,并联系当今一则事例谈谈你

的感想。

【分析】本文写了白杨的诸多特点,如整齐疏朗独立,没有杂乱树枝彼此缠绕相扰;叶稀,

不相互倾轧;树干白色,笔挺向上,光滑洁净。表现了白杨忠诚,耐得住寂寞,傲岸挺拔,

坚强不屈,默默奉献的品质。

【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ABD.正确;

C.有误,“长安”应指国家的“长治久安”;

故选:Co

(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第⑨段“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

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可知白杨树特点;“西洋油画,用色饱满”,

可知西洋油画的特点;两者相合,所以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更适合画白杨。

(3)本题考查信息概括。因为一直喜欢白杨,终于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亲见了白杨,所以

非常兴奋;再者,根据第③段“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和第④段“以为作

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可知作者对白杨一直心存误解,如

今疑云散尽,所以兴奋地惊叫;再者,终于亲见了白杨的“疏朗与简洁”,如谦谦君子的风

格,深深吸引了“我”。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分析自己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一棵白杨时的心理,应当是喜悦与兴

奋并存。亲眼看到无比崇敬的白杨,消除了对白杨“晦暗苍凉”的误解,看到白杨的疏朗与

简洁,联想到谦谦君子,这一切都让自己喜不自胜,于是激动兴奋,下车抚摸白杨,亲近白

杨。

(5)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引用王维的诗,根据“王维诗里的安西,己经是位于龟兹的安

西都护府了”证明历史变迁;同时,引用古诗,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使文章更具

可读性。

(6)本题考查词句理解。“白杨的气质”,根据第①段"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

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可以概括出“忠诚”二字;根据第⑫段“一定在不

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可以概括出“耐得住寂寞”;根据第

⑥段“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可概括出“傲岸挺拔”:根据第⑬段

“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可知“坚

强不屈,默默奉献”。拥有“白杨的气质”,是无数为国奉献的人的写照。结合当今事例,

可以选择疫情中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可以选择中印边境,为国捐躯的英雄,还可以选择神

舟十二号上的航天英雄,总之,结合时事,并与“白杨忠诚奉献气质”相关联即可。

答案:

(1)C

(2)因为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

画,用色饱满,所以适宜画白杨。

(3)因为终于亲眼见到了喜欢的白杨,看到了它的挺拔高俊,见证了它毫无晦暗苍凉之色,

且它的“疏朗与简洁”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