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地方旅游民宿产业发展研究TOC\o"1-3"\h\u4197摘要 159281.绪论 3212441.1研究背景 339931.2研究意义 3102801.3文献综述 4223221.3.1国外研究现状 4297281.3.2国内研究现状 588721.4研究方法 6155631.4.1文献阅读法 672001.4.2实地踏勘法 6225481.4.3问卷调查法 6114701.4.4归纳对比法 644902.相关概念及理论 711612.1全域旅游的定义及内涵 7107902.1.1全域旅游的定义 7222642.1.2全域旅游的内涵 7274472.2民宿 7172282.3相关理论 835252.3.1区位论 8170572.3.2产业协同发展理论 84863.伊犁地区旅游民宿开发现状 967753.1伊犁地区及其旅游民宿概况 9158344.伊犁旅游民宿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1317134.1旅游民宿开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11150814.2旅游民宿发展缺乏统一有效的规划管理 11321034.3民宿服务建设与旅游发展步伐不协调 11139155.伊犁全域旅游民宿业发展策略 13196235.1以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全面提升旅游民宿开发品质 13161275.1.1边境旅游资源 1377295.1.2自然生态资源 1371965.1.3冰雪旅游资源 14218265.1.4民俗文化资源 14165845.2优化全域旅游民宿的空间布局与市场开发机制 15272015.2.1一廊串全局 15222495.2.2四心带多点 1536235.2.3五口拓外沿 1519165.2.4十区保全域 16149135.3完善旅游民宿配套服务 1645635.3.1满足旅游开发需量,保障游客上升增量 1658705.3.2优化监督,提升服务品质 1745735.3.3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进旅游民宿智慧化发展 17146535.3.4推动旅游民宿特色化发展,凸显主题文化和服务品质 1755755.3.5落实政策保障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8303655.3.6加强环保监督,实现绿色发展 18259626.结语 1918180参考文献 20摘要旅游民宿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形式,成为目前游客喜欢的方式之一。在具体分析伊犁地区旅游民宿开发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对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如何发展旅游民宿提出具体的建议,认为对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集中于边境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还应构建独具特色的旅游空间布局,建立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从而真正实现伊犁民宿旅游的转型升级和开发。关键词:伊犁地区;全域旅游;旅游民宿1.绪论1.1研究背景国务院办公厅在2018年3月《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旅游业应依据地区特色,实行全域化、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从而构建旅游发展的全域化、供给的品质化、治理的规范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这给予了全域旅游开发新的政策支持和目标导向指引。在当前全域旅游全面开发的大背景下,社会大众越来越倾向于自驾游、乡村游、体验游,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成为当代城市居民最为喜爱的出游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旅游民宿的开发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和酒店相比较而言,当地特色风格浓郁的民宿更能让游客产生居家一般的享受,更成为游客感受当地风土文化的优良载体。1.2研究意义全域旅游作为当代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既是乡村复兴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第一,全域旅游的新兴发展模式给新疆伊犁地区带去了旅游发展的新契机,以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纯粹自然的生活体验为依托,新疆伊犁民宿旅游有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第二,当下伊犁民宿建设存在较为严重的"散点化"现象,没有系统的规划,同时,面对全国特色地域旅游市场发展不同步的问题,原有的农家乐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大众游客的需求;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正好能够对当地严重的"散点化"问题有纠正作用,从全方位全时空上的角度,在全域范围内把握伊犁地区整体的发展方向,循序渐进,促进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而作为重要传播载体的民宿,不仅对当地的文化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得当地能够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转型升级当地产业结构,实现全域经济的良好发展。1.3文献综述1.3.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民宿业较国内发展时间早且已很成熟,其主要特点是:①民宿业形成行业协会的管理体系;②人性化及个性化的经营模式;③体验产品的多样化;④民宿体验与地方民俗、民宿主人完美结合。国外研究对象主要涉及民宿主,民宿行业管理和游客体验感受等内容,并从多学科的角度分析民宿业态发展状况,研究多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文本分析及传记等方法。(1)民宿市场研究①消费者研究国外学者对出游选择民宿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从消费者的教育程度,消费水平,消费动机,意愿及满意度进行了调查,2011年JonesD.研究发现,消费者中绝大部分为收入水平高、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他们更偏爱于选择民宿体验[5],其选择的原因主要考虑家的氛围及体验的地方性两个因素。②经营者研究国外关于民宿经营者的研究主要是从民宿规模、业主的行为及经营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例如据IngramH(1996)调查,英国民宿业主对民宿经营占有100%的所有权,是独立存在的[6]。③市场营销与经营管理研究国外以多种营销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开拓民宿市场,其中,鉴于民宿旅游的重点在于体验,口碑营销在众多营销策略中是最直接且最有效。例如1999年Lubetkin,M.研究中发现游客与业主偏好的营销方式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对于口碑营销是二者高度认同的营销最有效的手段[7]。(2)民宿业主与游客的关联研究民宿业主与游客存在一定密切的相互关联,例如1981年StringerP.F.曾在英国民宿业主及游客的访谈中发现,民宿业主和游客之间相互联系主要反映在情感上,而不仅仅是商业活动[8]。(3)民宿与乡村旅游的研究民宿作为乡村重要的旅游发展机制,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例如1997年AlizaFleischer等学者对比以色列与欧洲及北美洲地区的民宿,结果存在很大的相似性[9]。2012年KuoF.和C.Kuo研究将民宿与生态旅游相结合,通过研究发现,在性别、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及男女比例等方面民宿与生态旅游具备很大程度上的相同点[10]。1.3.2国内研究现状(1)研究历程通过对国内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文献数目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国内研究内容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2006年时期,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围绕民宿的形成发展、民宿经营、民宿开发现状条件、民宿管理对策等方面展开。第二阶段是2006年之后,通过对民宿市场调查,融合社会学的调查方法,针对游客的选择动机、旅游的服务质量及游客的满意程度等方面建立理论模型,从而对民宿的经营及管理提出建议。(2)影响因素国内学者针对民宿市场管理情况及国家政策宏观背景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民宿发展的影响因素。例如杨肖丽曾指出我国民宿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包括管理不规范、游客思想观念落后、经营者从业态度等方面,并提出民宿发展必须依赖于市场定位准确、完整的服务体系及有效的宣传力度[11]。还有部分学者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民宿进行研究,例如褚蓓通过对杭州民宿的研究认为民宿的开办要得到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从宏观环境、政策支持、宣传渠道、区域特色和机会成本等多个角度对比分析了乡村民宿比城市民宿更具有吸引力[12]。(3)经营管理研究伴随民宿市场的迅猛发展,民宿的管理方式及经营手段也趋于多元化。例如嵇兰兰等人曾提出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民宿网站,通过网络达到民宿宣传的作用[13]。周建民则从法律层面上对民宿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指出我国民宿市场管理法规的缺失,在民宿的规范化管理与个性化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矛盾,该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处于空白阶段[14]。1.4研究方法1.4.1文献阅读法文献查阅是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前提。通过查阅与全域旅游及民宿相关的国内外专业期刊、会议论文以及高校博、硕士学位论文,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获得论文的理论支撑及资料依据。1.4.2实地踏勘法通过广泛的实地调查,搜集新疆伊犁的现状资料以及相关规划资料,对沿河岸的传统民居进行测绘以及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调查。实地踏勘期间采用观察记录、拍照等方式获得真切直观的感受和体验。1.4.3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新疆伊犁当地的居民、游客、经营户以及保护机构的管理者发放问卷,及专家访谈,间接收集所需材料及信息。1.4.4归纳对比法通过归纳和对比国内外关于民宿旅游的理论和案例,获得各学科领域一般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措施;通过归纳对比村庄的现状资料,得出新疆伊犁目前所具有的价值特色与问题。2.相关概念及理论2.1全域旅游的定义及内涵2.1.1全域旅游的定义全域旅游指的是在特定的一个区域内,以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全方位、系统化地优化提升区域内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众多经济社会资源,实现区域内部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社会的共建共享,用旅游业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种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2.1.2全域旅游的内涵如今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了以全民游、自驾游和个人有为主体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景点旅游模式被全域旅游所取代,使得旅游发展的定位更加科学,全域旅游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全域旅游注重的是对景点的全区域覆盖和对游客提供服务的全时性;②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旅游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旅游功能的调整完善,优化合理空间布局,减轻核心景区负担,达到旅游的可持续化;③全域旅游讲究因地制宜,注重景区的独特风格化,对旅游产品的同质化问题有效规避,最终实现现代旅游产业的大发展。2.2民宿充分利用当地闲置的房产资源,由民宿主人提供接待服务,可供游客体验当地生活的小型住宿设施。2.3相关理论2.3.1区位论区位是地理学科当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可将其分为自然、空间、经济、交通以及文化区位等等。区位论在乡村民宿旅游规划当中的应用就是在经过对规划地范围内的区位条件情况的调查后,明确规划地与周围现状地块的区位关系,分析周边规划地的优势区位因素和劣势因素,从而为当地乡村民宿旅游产业寻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模式提供帮助。本文着重以交通和自然区位条件基础展开研究探讨。2.3.2产业协同发展理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或者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最终相互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是业融合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同时又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例如建筑业的发展。而乡村民宿旅游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使乡村旅游产业和当地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因此产业协同发展理论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当中的应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3.伊犁地区旅游民宿开发现状3.1伊犁地区及其旅游民宿概况伊犁位于新疆北部地区,地处阿尔泰山南麓,东端与蒙古国相邻,西部、北部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交,西南以维吾尔山山脊线与乌伦古湖南岸草原同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相相接,北部与昌吉州对靠。全区下辖六个县级行政区一个市级行政区,共11.78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数67万,当地共有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将近占到了当地人口的六成,其中单独哈萨克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2。对游客出行方式进行了调查后发现,有47.37%的人钟爱自驾游,35.79%的人钟爱自助游,11.58%的人偏向于私人定制的旅游方式,仅仅有5.26%的人偏重于跟团旅行。表1新疆伊犁旅客出行方式旅游方式比例占比自驾游47.37%自助游35.79%私人定制11.58%跟团旅行5.26%广大的自驾游与自助游市场为当地旅游民宿的发展带来了跟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因而对伊犁地区做好全域旅游整体规划的同时,也应着重开发旅游民宿市场,为迎接将来更大规模的旅游客源市场做准备。3.2伊犁地区旅游民宿开发现状目前为了更好的适应未来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伊犁地区开发出精品度假型、文化体验型、高端创意型、休闲营地型等多类型多选择的民宿开发模式(见表一),让游客能够享受到多元化、全方位的旅游住宿服务,获得游客的一致好评。在对其他地区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民宿的开发建设需要以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合理的产业空间开发布局为有效依托,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从空间布局上来说,民宿的开发建设重点放在了北部地区,而南部和东部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开发相对落后。在开发布局上也呈现出以喀纳斯景区、白沙湖景区、可可托海景区、乌伦湖景区为轴的“点轴化”的特征,并围绕交通线路形成了“点—轴—面”的旅游开发格局,有效提升了当地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伊犁地区区域开发成效显著,这位当地旅游民宿开发提供了好的市场发展契机。表2新疆伊犁部分旅游民宿名称序列号新疆伊犁民宿名称序列号新疆伊犁民宿名称1新海民宿11英加尔村“农家乐一条街”2兰野客栈12阿塔美肯哈萨克风情庄园3宅乐民宿13“郁金香之家”民宿4城见客栈14阿克奇民俗旅游区5特克斯镇裸心民宿15美依尔特色民宿637号原宿16库尔德宁镇绿野谷康养庄园7巴音郭勒村民宿17青苹果度假山庄8库克巴斯淘哈萨克风情农家民宿18拉克小镇的努斯甫汗农家乐9那拉提阿尔善民宿合作社19六星街民宿10八方·四迹民宿注:来源于伊犁组工与新疆花城旅游素材当下,整个伊犁地区共有星级酒店四十余家,三星级酒店28家、四星级酒店六家,可为游客提供八千多张床位;再加上各种快捷酒店、小中型宾馆、非标住宿七百三十余家,亦可为游客提供两万七千多张床位。在这当中,有七成多的游客选择入住星级酒店,将近四成的游客选择入住其他宾馆酒店。从伊犁地区地理分布上来说,星级酒店主要位于城区和主要的旅游景区,而旅游民宿的发展也将弥补星级酒店空间分布不均匀和市场接待力不高的问题,使得伊犁地区分布广泛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进而使星级酒店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在空间布局和旅游服务上获得新的发展格局。在不断提高旅游民宿硬件设施水平的同时,伊犁地区软件配套服务设施也不断得到完善提高,民宿的主人以真挚的服务态度、独具民族特色的服务方法获得了游客的一致认可,游客在旅游中并可以真切的体验到当地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4.伊犁旅游民宿开发中存在的问题4.1旅游民宿开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和我国其他旅游市场相比,我国在旅游民宿市场上的开发仍然是初级水平。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旅游民宿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环,导致其长期处在缓慢的发展状态下。旅游民宿产品的开发仍然偏重规模化的扩张,而不是在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政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来对民俗景区和产品的开发进行监督管理。市场与政府的投入力度不足、交通发展的落后、品牌形象的缺失、管理上的随意化都约着伊犁旅游民宿发展,使其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4.2旅游民宿发展缺乏统一有效的规划管理伊犁的民宿建设主要是由农民主体投资、工商资本主体投资经营和混合投资经营,在这三种经营体制下,缺乏有效的控制与监管,导致服务质量以及配套设施并不能跟上实际的旅游发展需要。另外,受城市化影响,部分的民宿建设并没有。实质体现出地文化品质,只是一味的追求模仿外在形式。村民在对外进行出租时,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只是民宿主人和游客达到了口头上的一致,便意味着双方交易的完成。而多数的民宿并未取得发的营业执照,一旦游客的利益受到损害,也无法通过合法途径来保障自己的利益。4.3民宿服务建设与旅游发展步伐不协调伊犁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据调查显示,2018年上半年,伊犁市游客接待量达到了148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52%;旅游收入达到10.4亿元,完成了全年预期任务的35%,这类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实质上其旅游接待能力并没有跟上旅游发展的步调。首先是民宿的档次水平不高,缺乏综合性开发,很难形成高端档次的旅游民宿产业,此外,民宿设施服务的不健全,限制旅游民宿发展的因素之一。其次,民宿的经营管理者多为当地居民,受自身素质影响,无法为民宿提供有效的管理。另外,自身素质的限制也无法为旅游服务人员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使得其把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最后是民宿季节性特征明显,无法满足游客的长期需要,当地大部分民宿只能在夏季运营,冬季则发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这与发展冰雪旅游的背景不一致,损失了广阔的冰雪旅游市场。5.伊犁全域旅游民宿业发展策略5.1以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全面提升旅游民宿开发品质5.1.1边境旅游资源伊犁地区地处中蒙俄哈4国的交界地带,拥有吉木乃口岸、塔克什肯口岸、红山嘴口岸、阿黑土别克口岸、吉克普林口岸等多个国门口岸,其独特的边防会晤站、国门、界桥、战壕、贸易桥、联检厅、老国门、萨尔乌愣村、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及“雪山孤岛”、红山嘴边防哨所、中蒙会晤站、中蒙17/18号界碑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边境景观,成为游客向往的目的地。从更广视域上分析,本区域需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将自身的发展积极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以口岸为优势,着重开展与中亚、西亚、俄罗斯、蒙古国的跨境旅游线路开发。通过协同营销、跨境贸易、文化交流、商业合作等多形式多维度来开展旅游开发。旅游民宿的开发建设也需与边境旅游开发相结合,在民宿设计与建设上要充分发挥边境资源优势,以多民族不同文化为设计开发核心,围绕重点边境旅游点建设极具异域风格的旅游民宿,以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度。5.1.2自然生态资源伊犁拥有新疆最好的生态环境,表现为:其PM2.5浓度值全国最低;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12万个/立方厘米,可谓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夏季平均温度为20℃,是休闲避暑、养生度假的圣地。其难得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开发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特色温泉资源提供了天然的物质环境基础。其生态资源开发应该重点围绕休闲度假、养生避暑而展开,民俗产业的布局也应该围绕这个核心点,重点开发高端度假旅游民宿产业,本着以开发拥有国际型影响力的旅游度假区为目标,重点开发温泉、湖泊、草原等不同类型的旅游度假产品,将其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与区域高端竞争力的旅游民宿开发区。5.1.3冰雪旅游资源伊犁冬季平均温度是-17℃(夜间)至-6℃(白天),具有滑雪运动最为适宜的气候,其气候深受西伯利亚寒流与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年平均降雪量高达44.5厘米。作为人类最早的滑雪起源地之一,伊犁的冰雪旅游资源在全国也极为罕见,极致的冰雪旅游景观、丰富的山势形态、宽阔的地形、适宜的坡度、丰富的雪量以及长达4个月余的雪期,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体验活动提供了圣地。伊犁的冰雪旅游民宿建设应重点围绕滑雪度假游、冰雪摄影游和冰雪体验游来进行,且民宿的建设也应与其产业发展方向相一致,为具有不同需求类型的游客提供不同的旅游民宿主题建设,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不同类型的旅游体验。5.1.4民俗文化资源伊犁地处多国交界处,自古至今都是中国与中亚各国交流的窗口,其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文化、异域的风情孕育了多元的民俗文化。图瓦冰雪民俗文化体验,是通过举办冬季摄影节,制定观看雾凇、古村落摄影穿越路线来设计的。歌舞、赛马、射箭、摔跤、滑雪橇、锯木头、套马头、冰面拔河等民俗表演及雪地狩猎场活动,赢得了游客的广泛好评;哈萨克冰雪民俗小镇里开展的骑马叨羊、姑娘追、雪地摔跤、雪地马术、雪地赛马、射箭、毛雪板滑雪、马拉雪橇等民俗传统休闲运动,成为游客体验哈萨克族冰雪文化的主要项目。民俗文化可以围绕草原文化、渔猎文化、时尚文化、赛事民俗文化以及民俗家访、民间歌舞表演、民族服饰展演、民俗婚礼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来展开。以拉曼哈萨克风情小镇—禾木图瓦民俗小镇—托勒海特草原—萨依恒布拉克夏牧场—三道海子为线路,构建草原民俗文化游;以乌伦古湖冬捕节、草原游牧文化艺术节、纳吾热孜节、肉孜节、古尔邦节、敖包节和邹鲁节等为主题,构建民俗节庆游。以民俗旅游为依托,通过引入民俗客栈,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来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客栈,开展民俗餐饮、民俗购物和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民宿活动,为游客提供细致入微的旅游民俗体验。5.2优化全域旅游民宿的空间布局与市场开发机制旅游民宿的建设应该与旅游的开发相结合,以交通线路、旅游节点、地县为依托,构建“一廊串全局,四心带多点,五口拓外沿,十区保全域”的旅游开发空间布局,以旅游开发来促进旅游民宿建设,从而达到“一业带百业”的发展目标。5.2.1一廊串全局该战略重点围绕“旅游+公路”的发展目标,构建伊犁的“千里旅游画廊”,实现以路景为旅游开发的导向、以其丰富的风情景道为旅游吸引物、以高效流畅的服务设施为支撑,形成以旅游道路为网线来串联各景区、乡村的交通网络空间,打造集“自驾体验、康体运动、公路观光”于一体的伊犁全域漫游系统。以千里画廊为蓝本,落实八条自驾风景道,从而构建全域旅游主要脉络,既保证各旅游资源的有效串联,也实现全域旅游开发的目标。该发展战略的构建也将带动整个旅游廊道上的旅游民宿建设,为开展自驾旅游提供全方位的服务。5.2.2四心带多点围绕喀纳斯景区、可可托海风景旅游区、那拉提景区和乌伦古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等四大旅游开发成熟区为旅游发展龙头,以其所辐射的其他景区景点为依托,促进整个伊犁地区“由点到面”的旅游业发展格局的形成。在民宿产业的布局上,可以重点围绕四大旅游景区以及周边景区来进行空间布局,进而建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民宿。通过景区带动型发展模式,全面利用景区发展的资源优势和游客带动优势,为旅游民宿产业的发展营造巨大的基础服务设施与客源市场。5.2.3五口拓外延伊犁地区位于我国西部边境地区,拥有霍尔果斯口岸、吉木乃口岸、塔克什肯口岸、红山嘴口岸、边境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充分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开发政策机遇和良好周边国际关系格局,并与“四国九方”共同开发环阿尔泰山跨境旅游,将边境口岸打造成为不止是旅游、边贸的口岸,更是一个对外文化交流与区域合作开发的口岸。依托边境口岸的旅游业开发,也将全面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交流旅游民宿的开发和建设,而且体验异域风情也将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卖点。5.3完善旅游民宿配套服务5.3.1满足旅游开发需量,保障游客上升增量优化当前旅游民宿的供给侧改革措施,按照旅游增长的实际情况与未来旅游增长潜力来规划旅游民宿。以2030年实现旅游1亿人次为标准,全面做好旅游民宿的科学规划与管理,并完善其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适应地区旅游客源“井喷式”增长的发展趋势,通过鼓励、引导、扶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旅游住宿业经营,不断扩大地区旅游住宿需量。以旅游沿线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项目为例,在充分考虑自驾游停车、用餐等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功能定位和实际需要,配置建设相应接待量的住宿设施。鼓励居住在旅游沿线的乡村群众、坐落在旅游沿线的企业等,投资经营客栈、驿站、国际青年旅馆等简易住宿项目。根据旅游需求,逐步在旅游沿线城市建设和规划的美食街、主题公园、购物街等设施中,将住宿纳入其中,提升游客接待能力,完善总体功能布局。同时,要依据旅游业开发的现状,科学分析研判旅游客源分布、消费能力、住宿需求等构成要素,细分客源群体,通过招商引资,有针对性地谋划和建设一批不同档次、不同规模、不同文化主题的旅游住宿设施,切实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住宿需求。5.3.2优化监督,提升服务品质政府应针对全域内旅游民宿开展专项的整治行动,清理、整治、取缔、查处一批违规经营或不合标准的旅游民宿,全面提升旅游民宿的服务品质和市场准入制度,从而切实保障游客的利益。建立健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互衔接的旅游住宿业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相关标准完善,使其服务设施高端化、服务产品多元化、服务水平标准化、服务供给人性化,从而使部分具备旅游能力的经营者的服务水平达到星级酒店的标准,以此来吸引部分高端游客,保障旅游住宿业市场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建立协会化管理机制,引导其在沟通政府与企业、规范行业行为、反映经营主体诉求、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强化民宿服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地区和县(市、景区)应该建立对民宿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为其经营与规划等提供专业指导,并建立监督机制,进而全面提升服务的品质和水平。加大旅游住宿业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切实维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旅游住宿单位安全经营管理,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广大游客的住宿安全。5.3.3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进旅游民宿智慧化发展主动适应“智慧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全面提升旅游住宿行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鼓励各县(市、景区)培育“互联网+”住宿业的新经济业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旅游住宿业电子商务和营销平台建设,开展旅游住宿业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业务。搭建广大旅游者和各类住宿资源的便捷联系平台,引导酒店、宾馆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手段,降低交易成本,利用供需对接,便利游客消费,实现民宿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5.3.4推动旅游民宿特色化发展,凸显主题文化和服务品质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要求,对旅游民宿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在其建设、改造、提升中重点突出建筑、饮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地域特色化风格,把民宿作为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实现与景区融为一体的开发布局。在风格上,充分依靠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建设极具民族风格的主题文化民宿,增强旅游民宿的可观赏性、文化体验性,提高民宿服务的品质。5.3.5落实政策保障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结合本地旅游民宿开发实际,在土地出让、税费减免、信贷扶持、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扶持;在做好市场监管的同时,放开市场准入制度,降低旅游民宿准入门槛,优化政务服务,减少审批环节,放宽登记条件,从而降低旅游民宿开发运营成本。政府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服务业包括住宿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价格政策,降低旅游民宿经营体的经济负担。各县(市、景区)要全面落实国家政策法规,安排专项扶持资金,设立专门的奖励机制,以便激发旅游民宿经营者的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服务品质,为全面促进区域经济和旅游消费做出突出贡献的旅游民宿经营体给予一次性奖励,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5.3.6加强环保监督,实现绿色发展旅游的开展需要良好的环境为支撑,伊犁旅游民宿的建设首先要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促进旅游民宿业发展的同时,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伤寒性心肌炎的临床护理
- 白大衣高血压的临床护理
- 2025生姜购销合同范本
- 脾脏外伤的临床护理
-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用三边关系判定三角形全等
- 2025跨国酒店厨师雇佣合同
- 2025物业公司聘用合同书
- 2025年教师招聘之中学教师招聘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提供新质生产力还是注入新质生产
- 恶性脑膜瘤的临床护理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
- 广西《疼痛综合评估规范》(材料)
- 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内蒙古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美容师考试与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及试题答案
- 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
- 2025-2030中国药用活性炭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1年中国竹鼠养殖及深加工行业投资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超星尔雅学习通《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教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新课标
- 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建议书案例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