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模板_第1页
读书笔记模板_第2页
读书笔记模板_第3页
读书笔记模板_第4页
读书笔记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笔记模板【篇一:读书笔记格式模版】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必读书目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导师:必读书目申请表必读书目学习体会(1000字)必读书目摘要(3000字)必读书目成绩考核表学期【篇二:读书笔记样板】宪政的核心机制之二:以立宪民主制驾驭权力一、本书印象西方宪政理论的发展蒋田鹏《控制国家》读书笔记西方宪政理论的发展蒋田鹏《控制国家》读书笔记“国家本质上是一种危险的社会机构,为了人民的福祉,它必须拥有强大的权力,但如果对这一权力不加控制和限制,公民的自由就会受到威胁。”【1】p321《控制国家》主要是从“驭权”的维度上来对宪政进行分析的。而戈登所谓的“立宪主义”,则是指“对政治权力的行使施加限制的一种政治制度。”【1】p254根据这种定义,如果对多数人民在行使国家的强制性权力中所能做的事情不加限制,哪怕是直接的民主制也不是立宪秩序。在对一个国家具体的政府运作方式进行分析时,他采用了“对抗的权力系统”这一模式,这个系统包含了两个要素,即“平衡”和“稳定”。他的这种方法的确为他深刻而有力地剖析各个国家的宪政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不论是城邦还是共和国,不论是岛国还是大陆国,不管其政府机构的设臵有多大的不同,权力运作模式有多大差异,都可以归结于一个本质:政治权力多元分配的对抗模式。从研究宪政驭权的历史发展方面考虑,这是不利的。因此,为了更好了解宪政控制权力的历史,把握立宪主义的发展历程,本文将着重从宪政理论、尤其是各个时期当时的政治理论的发展方面进行探讨。二、主要内容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导论、主权学说、宪政的理论与实践,下文将分别予以分析。(一)、导论导论可以视为该书的一个引言。作者从国家的起源写起,接着对权力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权力必然使占有权力者腐化。”【1】p2而立宪主义的核心问题就是控制强制权力。此外,作者还描述了社会组织的两种基本模式;“在一种模式中,发布命令的权威式以一种等级化的秩序而构成的,这个制度中的每个部分都必须服从其上级;其顶端则是一个最高的实体。另一种模式则刻画了相互作用的独立的部门的一个网状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没有最高的权威。驱动第一种模式的分析的操作性概念是?主权?,它在第二种模式中的对应物是?对抗?或制衡的原动力。”【1】p17作者对社会组织的这两种划分,为全书的讨论奠定了基础。(二)、主权学说主权学说的产生对人类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控制国家》一书中,主权学说恰恰又是与戈登的对抗理论相对立的一种主要学说。因此,在对宪政的实践与理论开始论述之前,作者先集中介绍了主权学说。作者认为,在学术文献、法律和日常用语中,“主权”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代一个民族国家相对于其他民族国家的地位,表明每个国家在其自身的地理范围之内都拥有自主的管辖权。另一个则是指这样的观念,即在每个个别的国家之内存在着构成最高政治和法律权威的实体。”【1】p21本书中所提到的“主权”概念,是属于后一种意义上的。构的地位。在布丹看来,所有稳定的机构都具有主权的一个确定的位臵,这是一个在指导对特定国家的经验性研究中的自明的原则。并且,主权是绝对的、不可分割的和永久的。如果把政治制度中的一个实体描述成“主权”,指的是它的权威是绝对的、不可分割的和永久的。缺少这些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政治实体就不是最高权威,人们就必须到别的地方去寻找主权的真正位臵。人民主权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民主即使到今天也常常被作为人民主权论的经典的现实表现的例子。近代在人民主权方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思想家无疑为卢梭。他保留了布丹赋予主权的特征即绝对性、不可分割性和永久性,但权力的所在地从诸如君主或议事机构这样具体的政治实体转移到了一个集体的抽象物“人民”上。而随后的美国和法国革命则是主权权威来自人民的现代民主观念的主要来源。(三)、宪政理论的发展1、雅典政治理论每当提到雅典的民主制,很多人会产生一种由衷的崇拜。然而,在18世纪中叶以前,“民主”是一个具有否定意义的术语,并且古代雅典的事例也常被引用来说明雅典的缺陷。柏拉图认为民主有致命的弱点,因为它允许无知的群众来决定公共政策。依柏拉图之见,公共决策是一项专业化的职能,只能由年轻的并受过训练的少数具有哲学天才的人来执行。柏拉图认为“公正”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它被解释成把个人限制在共同体中做适合他自己的工作,在这个意义上讲,民主政治是不公正的。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个别公民自由地做他喜欢的事,因为不需要看守人做很多事情,而他们自己的哲学智慧足以限制国家权力控制的范围。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雅典民主做了简短的赞扬性评论,但他总体上认为雅典民主从梭伦时代就开始退化了。他多次批评了作为一种全称形式的民主,认为基于实用的理由,民主制不可能在制定公共政策中采用全体一致规则,而多数规则这个最具有可行性的选择却会使个别公民和少数群体屈从于有损于他们利益的法律。2、罗马共和国罗马有两位作家对共和国作出了理论评价:波利比乌斯和西塞罗。波利比乌斯使用了古希腊的概念mikte(一种把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单纯形式混合起来的政治体系)解释了作为对抗性权力体系的罗马政府,他写道:没有一种政府会永久存在,因为存在着统治历史变化的自然周期。但是与其他政体相比,混合政府能够抵抗衰退。波利比乌斯将元老院看成是罗马共和国中的贵族因素;把公民大会看做是民主因素;将执政官看做君主因素。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没有一种因素会超过其他因素,并且政治体系将长期保持平衡状态,不论在政治体系的结构中,还是在日常实践的作用方式中,三者都是平等、和谐、平衡的。他还认为罗马政体在实质上不同于那些政府权力单一的国家政体。基于这些认识,波利比乌斯宣称罗马式的政府具有三种优越性:它提供了政治稳定性;它保护了公民的个人自由;它使征服外邦更加容易。西塞罗对罗马共和国政体的描述与波利比乌斯相似。

3、中世纪法律的对抗理论,天主教教会学,以及胡格诺派政治理论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建立了许多地方性自治公国,它们受到三重权威的统治,即地方统治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教皇。这为中世纪法律的对抗理论提供了多元主义的现实基础。具有悠久传统的寺院法和罗马法也对这种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在中世纪后期,为了解决教会内3人同时自封为教皇权威,并且削弱了教皇权力这一问题,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提议召集了康斯坦次公会议。公会议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废除了三位竞争者,选举马丁五世作为唯一的教皇继任者,而且还宣布主教特别会议而非教皇享有对教会内部组织事务的至上的权威,这就在教会内部产生了一种教皇和主教特别会议的对抗。皮埃尔•德•埃利称它为教会宪政理论。改革教会的宗教会议运动则是现代立宪主义的基础。虽然最终失败,但它却对人们理解对抗原则提供了帮助这一原虽然最终失败,但它却对人们理解对抗原则提供了帮助这一原篇三:读书笔记模板】读书笔记模板一(经典类——语录体阅读方式):精读经典是养成思考能力的基础,大学生读书不仅是知识的接纳,还应当是思辨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养成,读书要有问题意识,去追问书中的意义(书本身的及对现实的启示)。(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为《论语》第一章,是随便言说,还是包含着儒家大义?(最后一章《尧曰》。《荀子》开篇《劝学》、末篇尧问》。从全书的结构来看,暗含儒家学以至圣的意义结构。读书需要有宏观意识。)具体就每句话而言,翻译绝对不是读书,只有追问经文的精神才是读书。第一句经文需要解决:孔子所谓的“学”是什么?何谓“时”?“习”什么?为何而“说”?这几个核心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汇集《论语》论“学”语录及历代注解,然后可以明白孔子所谓的学与我们今天的背讲义、知识灌输有根本区别。孔门以学道为的,《论语》以“学而”始以“尧曰”终,荀子起于《劝学》,终于《尧问》,学为圣人,志在救世,此乃儒家要义。如【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学习不是以技巧为核心,孔门不传谋生技能,只关注人文精神建设。『19?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曰:“吾【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曰:“吾不如老。”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如老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5?1』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学习作用:学习是完善自我的根本方法『17?7』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不知”?何谓“君子”?)“不知”指的是不被人任用,不仅是了解,学无用武之地该怎么办?这是知识分子最大的困惑,容易对知识的价值产生怀疑。“不愠”指的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君子儒”是孔门教育的基本目标,有坚定的人生理想和崇高的道德力量。“学以成圣”这是儒家自我精神家园确立的最高目标,知识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为己”——完善自我,即内圣之学。而不仅是“为人”——为人所用(需要机遇,自己不能完全把握),即外王之学。庄子与孔子在此一点上是相同的。当然最理想的境界是内圣外王,把一己潜在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真实能力。成德:孔子把学习作为成就德性的方法,强调为己之学,反对为外在目的的学习方式。他探究了学习的原动力问题,通过下学而上达,以求道为皈依,《太极图说》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归于达天知命,仁者不忧之境。有一种成就自我的宗教情怀。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铭言云:“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德性就是知识”。『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天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6?27』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8?13』子曰: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5?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学习是一种生存方式,是成就人生的方式,没有时间界限。『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15』子贡问曰:以谓之『文』也。」『9?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时习而说,自修之事,是认识自己的途径。朋来而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事,敬业乐群。不知而不愠,德性坚定,不为物移,注重个体尊严。李泽厚先生据此概括为中国文化为“乐感文化”,特征是对此世的肯定,没有超越此世的形上世界(哲学)或天堂地狱(宗教)。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思维方式)和“情感本体”。并认为此乃华夏文化的精神核心。悦有不同的层次:悦耳悦目,这是感官的快乐,是自然人的情感。悦志悦神,接近宗教境界,但没有外在神灵的依托、拯救,这种精神充满悲剧情怀,要求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建立信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需要主体的坚韧与恒常。俗学不能堪儒学之约束,故妄加诋排。未睹先贤之书,而倡言吃人之论,绝灭学脉,不可为训。拯衰读书笔记模板二(经典类——论说体阅读方式):《墨子》先通读全书,每一篇概括大意,读完全书后整理全书观念体系,明白其基本理论框架。然后分析其时代背景,分析其理论的得失。哲学基础:《天志》(天是有意志的,孔子不言天道)《明鬼》(鬼神实有,孔子敬鬼神而远之)《非命》(反对宿定论,孔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是《墨子》的哲学纲领,带有典型的宗教特性,是针对儒家观念提出的思想。治国理论:《尚同》强调思想统一,带有思想专制的意味,这与墨家的组织结构有关,与儒家“和而不同”有别。《尚贤》关于人才选拔,反对世袭政治。《兼爱》提倡交相利,兼相爱,这是社会交往法则,但墨家有严格的等级。反对儒家爱有差等,这是宗族法则。《非攻》反对不义之战,是针对时势提出的,总是站在弱势群体一边,带有悲壮色彩,游侠多出墨家后学,对一个统一的社会有危险性。《薄葬》反对儒家厚葬久丧。《非乐》反对儒家礼乐仪式。《节用》反对儒家礼乐虚文的奢侈浪费,并身体力行,一般人不能忍受其艰苦卓绝。《荀子?解蔽》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儉約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異,縣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衆,是墨翟、宋鈃也。《吕氏春秋?不二》墨翟貴亷《史记?太史公自序》“論六家之要指”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徧循,然其彊夲節用,不可廢也。毛老师(393261061)08:33:26静然2015/6/415:03:12读书笔记模板三(小说):简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技巧,进而发掘其思想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