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政处罚法的几种不予处罚情形看企业依法权益维护》_第1页
《从行政处罚法的几种不予处罚情形看企业依法权益维护》_第2页
《从行政处罚法的几种不予处罚情形看企业依法权益维护》_第3页
《从行政处罚法的几种不予处罚情形看企业依法权益维护》_第4页
《从行政处罚法的几种不予处罚情形看企业依法权益维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行政处罚法的几种不予处罚情形看企业依法权益维护追缴税款2.55亿元,加收滞纳金0.33亿元,对采取拆分合同手段隐瞒真实收入偷逃税款处4倍罚款计2.4亿元,对其利用工作室账户隐匿个人报酬的真实性质偷逃税款处3倍罚款计2.39亿元;对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少计收入偷逃税款处1倍罚款计94.6万元;对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两户企业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和非法提供便利协助少缴税款各处0.5倍罚款,分别计0.51亿元、0.65亿元。FZ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99亿元。其中,依法追缴税款7179.03万元,加收滞纳金888.98万元;对改变收入性质偷税部分处以4倍罚款,计3069.57万元;对收取所谓“增资款”完全隐瞒收入偷税部分处以5倍“顶格”罚款,计1.88亿元。追缴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对隐匿收入偷税但主动补缴的5亿元和主动报告的少缴税款0.31亿元,处0.6倍罚款计3.19亿元;对隐匿收入偷税但未主动补缴的0.27亿元,处4倍罚款计1.09亿元;对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偷税少缴的1.16亿元,处1倍罚款计1.16亿元。共计13.41亿元。看三个案例W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第二次修正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第一次修正2021年1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贯彻党中央重大改革决策部署推动行政处罚制度进步行政处罚法的修订历程《行政处罚法》与《征管法》的衔接条款第三十三条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可以与应当)(首违不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如何理解偷税行为成立是否主观故意?)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注意一:对当事人首次发生清单中所列事项且危害后果轻微,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或者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税务违法行为造成不可挽回的税费损失或者较大社会影响的,不能认定为“危害后果轻微”。注意二: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管理,准确把握适用“首违不罚”的条件,不得变相扩大或者缩小“首违不罚”范围,既彰显税收执法温度,又不放松税收管理。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首违不罚”注意的几个要点

“首违不罚”并非对所有的税收违法行为首次都不予处罚。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对于“首违不罚”的适用把握两个标准:第一,适用范围应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项。即在处罚法条中有“可以处”、“可处”、“可以并处”、“可并处”表述的。第二,同时需满足“首次违反”且“情节轻微”,并“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的或者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内改正的”这几个条件。疑问:“首违不罚”虽然好,纳税信用会不会扣分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31号四、自2021年度纳税信用评价起,税务机关按照“首违不罚”相关规定对纳税人不予行政处罚的,相关记录不纳入纳税信用评价。【举例说明1】某企业2021年8月发生印花税纳税义务,2021年10月申报,此时印花税属逾期申报,按照纳税信用相关规定,按税种按次扣5分。【举例说明2】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2021年9月应当开具而未给纳税人开具发票,该企业属于纳税信用评价指标中的“030101.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且不符合“首违不罚”的条件,将会被按次扣分,影响2021年的纳税评价结果。《行政处罚法》与《征管法》的衔接条款第三十三条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可以与应当)(首违不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如何理解偷税行为成立是否主观故意?)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偷税的“主观故意”【链接】《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客观手段和行为后果)【思考】明确主观故意或者过失了吗?(三主一客)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呼和浩特市昌隆食品有限公司有关涉税行为定性问题的复函》(国税办函〔2007〕513号)最高人民检察院:《税收征管法》未具体规定纳税人自我纠正少缴税行为的性质问题,在处理此类情况时,仍应按《税收征管法》关于偷税应当具备主观故意、客观手段和行为后果的规定进行是否偷税的定性。

税务机关在实施检查前纳税人自我纠正属补报补缴少缴的税款,不能证明纳税人存在偷税的主观故意,不应定性为偷税。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二○○七年五月五日偷税的“主观故意”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检查期间补正申报补缴税款是否影响偷税行为定性有关问题的批复税总函〔2013〕196号山西省地方税务局:你局《关于税务检查期间补正申报补缴税款是否影响偷税行为定性的请示》(晋地税发〔2012〕118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税务机关认定纳税人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是否属于偷税,应当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有关规定。纳税人未在法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且其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构成要件的,即构成偷税,逾期后补缴税款不影响行为的定性。纳税人在稽查局进行税务检查前主动补正申报补缴税款,并且税务机关没有证据证明纳税人具有偷税主观故意的,不按偷税处理。2013年4月19日偷税的“主观故意”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北京聚菱燕塑料有限公司偷税案件复核意见的批复税总函〔2016〕274号北京市国家税务局:你局《关于对2009年北京聚菱燕塑料有限公司偷税案件复核意见有关问题的请示》(京国税发〔2016〕138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该企业为部分管理人员购买的商业保险支出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但是,该企业税前扣除的上述支出,是企业真实发生的支出。根据你局提供的材料:一、除本案所涉及稽查外,未对该企业进行过其他稽查立案处理;二、除本案所涉违规列支行为外,未发现该企业成立以来存在其他违规列支行为;三、本案所涉该企业为部分管理人员购买的商业保险已在当期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据此,从证据角度不能认定该企业存在偷税的主观故意。综上,我局同意你局的第二种复核意见,即不认定为偷税。2016年6月19日偷税的“主观故意”稽查新规中凸显保护权益《税务稽查案件办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被查对象或者其他涉税当事人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提出陈述、申辩意见。对当事人口头提出陈述、申辩意见,应当制作陈述申辩笔录,如实记录,由陈述人、申辩人签章。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经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第四十一条被查对象或者其他涉税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听证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听证依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执行。发现问题,了解问题,了解稽查人员的怀疑点和政策把握,主要是回答稽查人员的问题,配合好检查工作。检查完毕后将问题反馈给企业,这是征纳双方互探底线的时机。企业对争议问题可进行深度的讨论,表达自己的理由和观点,争取得到检查人员的认同。检查结束后案件转移到审理环节,企业可以对争议问题提交陈述或申辩正式书面材料,对于政策理解不一致造成的争议提供依据检查环节初查反馈检查到审理听证复议诉讼稽查新规中凸显保护权益被处罚可以申请延交或者缓交罚款《税务稽查案件办理程序规定》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可向稽查局提出申请,经税务局局长批准后,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征管法规定:5年;治安管理处罚法:6个月)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处罚时效的相关规定《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从新兼从轻)(《税务稽查案件办理程序规定》:符罚可缓)第三十八条行政处罚没有依据或者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处罚无效。违反法定程序构成重大且明显违法的,行政处罚无效。处罚时效的相关规定不予行政处罚的总结1.轻微不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2.不满14周岁的未成人违法不罚(《行政处罚法》第30条规定)。3.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的违法行为不罚(《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4.超过处罚时效不罚(《行政处罚法》第36条规定)。5.无错不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