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0.1劝学10.2师说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0.1劝学10.2师说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0.1劝学10.2师说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0.1劝学10.2师说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0.1劝学10.2师说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10【基础测评】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B.其曲中规 规:准则C.彼与彼年相若也 若:相当D.师不必贤于弟子 贤:超过【答案】B【解析】规:圆规。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B.士大夫之族 族:家族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赏,赞许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答案】B【解析】族:类。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不拘于时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师不必贤于弟子【答案】B【解析】B.被动句。A、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而耻学于师 D.木直中绳,以为轮【答案】B【解析】A.名词用作动词。B.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动词的使动用法。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乃不知有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D.人非生而知之者小学而大遗【答案】B【解析】A.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均为副词,竟然。C.介词,对于/介词,向。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6.下列对《劝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用了多个比喻来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文中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答案】C【解析】“‘不舍’与‘舍’”错误,应为“‘舍’与‘不舍’”。7.下列选项中,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D.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答案】C【解析】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因他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占卜、祝祷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答案】B【解析】应为“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以积土成山可以兴风雨,积水成渊可以生蛟龙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3)博学固然可贵,但也不能忽视自我反省。《荀子·劝学》中强调自我反省具有重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中对于“思”与“学”持有类似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7)《师说》中体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和学生不一定要高下分明。究其原因,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答案】(1)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2)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泥土,向下喝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呀。(3)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明智在哪里。(4)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韩愈,字退之。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①。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初,宪宗将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诸军按视。及还,且言贼可灭,与宰相议不合。愈亦奏言:“百姓习战斗,知贼深浅,若募以内军,教不三月,一切可用。”执政不喜。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转吏部侍郎。时宰相李逢吉恶李绅,欲逐之,遂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诏不台参②,而除绅御史中丞。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嫂郑丧,为服期以报。愈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不袭蹈前人者。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注】①韩愈曾与柳涧有旧交,欲为其翻案。②台参:指京兆尹在上任之初,应该到御史台参见御史中丞。然此时韩愈同时担任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名义长官,不可能参见御史中丞。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B.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C.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D.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答案】D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经,六部儒家经典,指《诗》《书》《礼》《易》《乐》《春秋》。B.执政,指的是掌管国家大事,或掌管国家大事之人。文中应指后者,即前文提到的宰相。C.“既行,众皆危之”中的“行”与“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中的“行”含义相同。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答案】C【解析】C项“含义相同”错,原文中的“行”是“出发”的意思,“余嘉其能行古道”的“行”是“遵行、遵从”的意思。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极力谈论宫市问题触怒皇帝被贬;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相勾结针对柳涧,上疏请求审理案件,并因此升任了博士。B.宪宗打算平定蔡州,裴度出使各军视察后,认为贼人可以消灭,韩愈也上奏建议招募训练百姓充实军队,二人均与宰相意见相左。C.镇州动乱,皇上下诏韩愈前往招抚,后又叮嘱韩愈不一定非要进入城中,韩愈到后召集军民,慷慨陈词,晓之以理,赢得王廷凑的敬畏。D.李逢吉憎恨李绅,于是任用韩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下诏韩愈不用台参,这引发了李绅的弹劾,然后李逢吉寻找机会将二人都调任。【答案】A【解析】“因此升任了博士”理解错误,原文中说经过再次审查,证明柳涧确实有罪,且对柳涧进行了第二次贬谪,这说明二刺史秉公办事,并无互相勾结,韩愈因此被贬为博士,不是“升任”。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2)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答案】(1)三岁时父亲去世,跟随被贬的长兄韩会到岭南,韩会去世,嫂子郑氏抚养他。(2)御史复审之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再次贬柳涧为封溪尉。15.韩愈在文学方面有怎样的成就?请结合文章具体回答。【答案】①韩愈卓然树立,成就一家之言,作品不落窠臼。②他写的名篇很多,而且都博大精深,不因袭前人。【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三岁时父亲去世,跟随被贬的长兄韩会到岭南,韩会去世,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自己知道读书,每天识记上千个字,等到长大后,能够完全通晓六经。(后来)进士及第。适逢董晋做了宣武节度使,上表请求让韩愈任观察推官。韩愈操行正直,直言无所顾忌。上疏直言陈论宫市问题,德宗震怒,贬(韩愈)为阳山令。华阴令柳涧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弹劾他,朝廷没有答复而刺史离职。后任刺史厌恶他,审查这个案子,把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前后刺史暗中勾结,上疏请求处理。御史复审之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再次贬柳涧为封溪尉。韩愈为此受牵连,重任(国子监)博士。当初,宪宗打算平定蔡州,命令御史中丞裴度出使各军去巡视。等到(他)回来,认为贼人可以消灭,但与宰相的意见不一致。韩愈也上奏说:“百姓熟悉作战,了解贼人的情况,如果招募他们到军中,训练他们不到三个月,就完全可以使用。”宰相不高兴。镇州动乱,士兵杀了田弘正,拥立王廷凑,(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为他担忧。穆宗也后悔,下诏让韩愈见机行事,不一定非要进入城中。韩愈到了之后,召集军民,把反叛和归顺的道理告诉他们,言辞恳切,王廷凑听了对韩愈很敬畏。(后来韩愈)改任为吏部侍郎。当时的宰相李逢吉憎恨李绅,想除去他,于是任韩愈为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特下诏免去韩愈参见御史中丞的礼节,同时授予李绅御史中丞的官职。李绅果然弹劾韩愈,韩愈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