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常用表达技巧_第1页
古诗词鉴赏常用表达技巧_第2页
古诗词鉴赏常用表达技巧_第3页
古诗词鉴赏常用表达技巧_第4页
古诗词鉴赏常用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古诗词鉴赏常用表达技巧【摘要】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选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本文从古诗词鉴赏角度来分析常用的表达技巧。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鉴赏题是高考中失分较严重的一类考题,相关鉴赏知识的匮乏是失分的直接原因。因此,做好相关鉴赏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熟悉相关的答题角度和术语应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前提和关键。现将古诗鉴赏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做一个归纳分类,供考生熟悉掌握。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类)

二、修辞手法

1.比喻

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可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4.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音节整齐匀称,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叫拟物。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事、物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作用: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写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7.设问

自问自答。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表现手法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深化诗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诗外。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摘出的这句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2.联想

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想起来组成一个典型。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分批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象

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例如: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是有赠》)此句驰骋想象,描绘出明月在天、绿杨拂地的两幅画面,充满诗情画意。

4.衬托或烘托

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吐出来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5.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6.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如: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岚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7.对比或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例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见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蕴含着值得深思的历史。

8.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强调一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之分。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但在凝妆上楼之后,忽见春光,顿觉孤寂,所以后面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9.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静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10.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例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11.起兴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例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年华。

12.虚实结合

指现实的景物、事件与想象的景物、事件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例如: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黄庭坚《望江东》)上下两片的前两句均为眼前景(事),为实写;后两句为想象中的景(事),为虚写。

以上是古诗词鉴赏时常用的一些表现技巧,从篇章结构的角度来分析,还可以归纳为: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伏笔、照应、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浑然天成、铺垫和画龙点睛。当然,仅仅记住这些技巧还是不够的,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