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淮安市农业主推技术_第1页
2023-2024年淮安市农业主推技术_第2页
2023-2024年淮安市农业主推技术_第3页
2023-2024年淮安市农业主推技术_第4页
2023-2024年淮安市农业主推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优质稻麦周年绿色丰产抗逆栽培技术三、杂交籼稻毯苗长秧龄机插秧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四、机插水稻规模化集中育供秧技术五、水稻抗逆减灾绿色防控高产栽培技术七、水稻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八、虾稻共生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九、稻茬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十、小麦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十一、小麦化控防倒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十二、鲜食大豆-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十三、设施西瓜优质绿色简约化栽培技术十四、梨主干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十五、桃优质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十六、葡萄H型整形及避雨栽培技术十七、设施草莓连作土壤日光高温闷棚技术十八、草莓生产苗健康绿色繁育关键技术十九、生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综合技术二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二十一、肉鸡笼养技术二十二、蛋鸡层叠式笼养技术(H笼)二十四、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技术二十七、无环沟稻虾轮作模式二十八、稻鳝生态综合种养殖技术三十、小龙虾与河蟹混养模式三十一、河蟹池混养青虾模式频发,呈新常态趋势,造成倒伏、低温冷害现控、综合化调”为关键技术,把抗逆应变提适期播种(移栽)、适宜基本苗(播种量或移栽密度)、适宜行距、高播种或移栽质量(播种或移栽均匀度与适宜播深或栽插深度)、肥水科学管理、防低温、防倒伏等综合技术措施,实现稻麦丰产稳产。为稻麦抗逆推荐使用产品。该成果于2017年通过省农学会成果评价,成果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增产增效情况:稻麦亩增产8%以上,亩增效益100元以上。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培育壮苗技术。播优质的重要保证。培育壮苗是稻麦丰产优质绿色生产的前提保障。半冬性小麦品种播期在10月5-20日、半冬偏春性品种在10月10-25日,15-18万/亩基本苗能实现亩产600公斤以上。(晚播独秆栽培的田块基本苗不超过35万)。播种前要用合适②肥水科学管理技术。小麦产量目标600公斤/亩以上中强筋小麦,适宜的施氮量为16-20kg/质的角度考虑,水稻一般亩施氮量16-20kg,增施磷例要求达到1:0.5:0.7。前后期施氮比例调整为6:4。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7:3,其中分蘖肥于移栽后5天、10天分两次等量施用;穗肥于倒4和倒2叶期分两次施用。采用浅水湿润灌溉法,秧栽后露田2-3次促扎根活棵长粗,达到够苗82.配套技术:①选择优质丰产抗性强稻麦品种。小麦选择抗低温、抗倒伏能力强,如淮麦33、淮麦44、郑麦9023、扬麦25等抗性品种;水稻选择抗病性强、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如南粳9108、南粳9308、苏秀867等品种。②生化制剂应用技术。生化制剂可以促进稻麦生长、提高稻麦抗逆能力、增加稻麦产量、改善稻麦品质。小麦可以选用促进小麦早发、抗低温的拌种剂,水稻可以选用水稻机插秧专用肥和拌种剂,促进水稻发芽、培育大壮苗。预防稻麦倒伏,可以选用穗伴侣在稻麦生长后期应用,降低株高,强根、壮秆、护叶,提高稻麦抗倒伏能力,预防倒伏的发生,一般每亩用100ml对水喷雾即可。预防小麦倒春寒和水稻后期低温冷害,可以选用生化制剂粒宝宝,及时喷施,提高稻麦体内生物酶的活性,增强稻麦抗低温能力,减轻低温危害,一般每亩用粒宝宝200ml兑水喷雾即可。预防小麦干热风,可以喷施小麦维他灵,进行预防和补救,减轻干热风的危害,一般喷施小麦维他灵50ml/亩。③群体密度控制技术。控制稻麦群体密度,为稻麦高产稳产打下基础。通过合理的株行距,达到预期稻麦群体密度。群体密度过大,稻麦抗倒伏、低温能力下降,易受到倒伏、低温的危害。小麦苗期长势过旺、徒长,可以通过镇压,降低群体密度。2022年推广基础:50万亩。2023-2024年推广计划:70万亩,稻麦增产8%以上。重点推广区域:全市。注意事项:小麦适期播种,水稻适龄或中长秧龄大壮苗及时移栽。根据稻麦病虫草害发生规结合植保部门的测报数据,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稻麦增产防倒生化制剂在稻麦上应用量不超过120ml/亩。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杜小凤,顾大路、吴传万、杨文飞,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必忠、石广跃,盱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陆海空。二、优质水稻机插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技术概述:选择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南粳9308等,根据机插水稻生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在生产中用适宜的必要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给予最适宜(相对最少)的投入数量三个方面进行定量(简称“三适宜定量”),使栽培管理“生育依模式,增产增效情况:亩产优质稻谷650公斤左右;化肥减施10%以上,化学农药减用20%左右,节工30%以上;一般稻谷可加价5%-10%。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品种应用。灌溉总渠以南选用南粳9108、以北选用南粳9308等高盘全旱式育秧。比重选种、药剂浸种,合理的落谷量,毯苗机插所育秧苗秧龄15-20天,叶龄3-4叶,苗基部茎宽2-2.5毫米,根数12-15条,地上百株干重2.0-2.5克,秧苗盘根要求秧块提起后不散落,秧苗最佳高度为12-15厘米,适宜高度为10-20厘米。同时要求秧块每平方厘米成苗2-3株。③精确机插。精细整地,淀清适当沉实后机插。密度上,通过适当缩小株距,增大取秧秧块面积(亩栽不少于30盘),栽插适宜的基本苗,有利于塑造优质群体,改善群体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以行距30厘米,株距10-11.7厘米,亩栽1.7-1.9万穴,基本苗7-8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来确定总施氮量基础上,增施磷、钾、硅以及微肥等,18-20公斤,前后期施氮比例调整为6:4。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7:3,其中分蘖肥于移栽后5、10天分两次等量施用;穗肥于倒4和倒2叶期分两次施用。⑤精确灌溉。机插秧后,采用浅水湿润灌溉法,水深不超过3厘米,并适当露田(阴天或晚上露田2-3次)促扎根活棵长粗,而后浅水灌溉,达到够苗70%-80%时脱水搁田,以进行多次轻搁为主,以增加土壤的2、配套技术①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械配套技术。在麦秸秆切碎(<8厘米)基础上,上水浸泡3机插后3-4天和无效分蘖期通过两次高效化除技术基本消除杂草危害(提倡利用3天土壤沉实栽前化除和机插后3-4天化除)。对突发与常发病虫害,采用高效安全药剂2022年推广基础:80万亩。2023-2024年推广计划:125万亩,节本增效3%以上。器官(根、叶、蘖、茎、穗)的建成和产量因素形成在时间上作精确定量诊断。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必忠、石广跃,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闵季春,淮安市农科院杨文飞,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徐辰峰,淮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瑞林、倪洪涛,洪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蔡雯雯。技术概述:全市年种植杂交籼稻100余万亩,占江苏省杂增产增效情况:增产率10%以上,亩增效益100元以上。6叶,苗高18~20cm,苗挺叶绿,基部扁宽有弹性。单苗白根数15条以上,根系盘结好,盘根带土厚度2.0~2.5cm,盘结力3.5~6.0kg。秧苗数量适宜且分布均匀,每平方厘米成苗一1.4万穴左右,每穴2~4株苗,每亩基本苗4~6万株。2.配套技术:①水浆精确管理技术。薄水插秧,水层深度1~2cm,寸水活棵,栽后及时灌寸节氮增磷补钾加硅添微肥,每亩大田氮肥用量12kg左右,五氧化二磷4.5~6kg、氧化钾9~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化学除草,机插后5~7天结合追施分蘖肥开展化除;病虫绿2023-2024年推广计划:30万亩,增产5%左右,亩增效100元。技术咨询方式:盱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陆海空,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闵季春,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必忠、石广跃。增产增效情况:亩增产5%以上,亩增效益50元左右。集中育秧规模一般以15亩左右为宜。②采取露地、大棚、工厂化等多种集中育秧形式。根据力、灌溉水和插秧作业量等生产条件实施分批播种,考虑好每期播种的间隔天数和播种面积,以保证秧苗适龄移栽。⑤控水旱育。机插秧揭膜前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揭膜至2叶期建立平沟水,2叶期后保持盘土湿润;抛秧播后至1叶1心期保持畦面湿润,1~3叶期以浅水、湿润为主,3叶期后严格旱管,看苗补水。有条件的可以安装微喷头喷水装置,在育秧过程中可以根据秧苗生长状况及时启动喷水装置补水,秧苗水分管理完全可控,确保不缺水、不淹水,控水效果非常好。并在播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②选用适宜的育秧基质。可以采用营养土育秧、基质育秧或营养土与基质混配育秧。③叠盘暗化催芽技术。即以40张左右盘堆为一堆,堆与堆之间留10厘米左右间距以便通风和起运操作,每堆顶部各放一张空盘封顶,并用黑色遮阳网将秧堆四周覆盖严实,于室内堆放48小时左右进行暗化处理,以80%稻谷整齐露白苗出土1厘米左右为宜,然后移至秧板。④治虫防病。重点防好灰飞虱、稻蓟马、稻象甲、螟虫等。可用防虫网阻止害虫侵入,移栽前2~3天揭网炼苗,并施用送嫁药。不用防虫网的,及时关注植保信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对症用药防治。适宜区域:全市。2023-2024年推广计划:1.8万亩。重点推广区域:洪泽区、金湖县、淮阴区等。注意事项:控制适宜播量,适期分批播种。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瑞林、倪洪涛,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闵季春,淮安市农科院杨文飞,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徐辰峰,洪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蔡雯雯,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必忠、石广跃。五、水稻抗逆减灾绿色防控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概述: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素有悠久的稻作生产历史,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单产稳定在600kg/亩以上,在全省的粮食生产中和全国水稻生产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高温已经成为水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且其影响随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而呈扩大趋势,此外,低温冷害和倒伏现象也极大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开花期遭遇高温会导致不育,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会导致叶片衰老加速和光合能力下降,形成空秕粒,影响结实率;低温冷害会严重影响水稻灌浆,抑制同化物的正常运输,进而影响结实,最终造成植株早衰;水稻倒伏不仅增加了机械收割的难度及收割成本,而且严重制约产量、品质和效益提升。针对上述问题,围绕水稻“高产、优质、绿色”的生产导向,创建“以选用优良品种为基点,以科学栽培为主导,以生理抗逆为辅助”的技术体系,以化学调控为核心技术,采用培育壮秧、肥水管理、化控调节和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综合实现抗逆减灾与绿色优质高产栽培的有机结合,为水稻的稳产高效绿色种植及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该技术在苏北地区、苏南部分地区以及其他省份均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其中,以黄腐酸和水杨酸为主要成分的抗高温增产调理剂“热害清”已申请专利保护(申请号:.2),以二甲亚枫和(原名劲丰)已在农业部取得登记证且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8),劲丰谷德创荐名录。该成果于2017年通过省农学会成果评价,成果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获江苏省第八增产增效情况:水稻亩产8%以上,亩增效益100元以上,综合成本下降21.2%。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抗高温热害化学调控技术。在水稻孕穗期或高温危害发生前3-5现配现用,叶面喷施,如在喷施2小时内遇大雨,为确新型水稻拌种剂兑水拌于稻种上,阴干播种,所述拌种剂1份兑水6-10份拌200份种子。可长后期每亩使用劲丰谷德100ml兑水30kg均匀喷施叶面,通过降低株高、强根、壮秆来有效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如淮稻5号、淮稻18、徐稻5号等品种。②培育壮秧。培育壮秧是水后可以使用地膜或者纱布对秧苗进行覆盖,提高出苗率。水稻在5月15-20日播种育苗,采用亩施氮量20-22kg,增施磷、钾、硅以及微肥等,N:P2O5:K2O比例要求达到1:0.5:0.7。前后期施氮比例调整为6:4。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3:7,其中分蘖肥于移栽后5天、10天分两次等量施用;穗肥于倒4和倒1.5叶期分两次施用。在水稻栽培中,既要保证水源充足,又要确保灌溉时间的合理性,明确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不同需求。秧栽后露田减半。3、增产防倒调理剂在水稻上的用量不超过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顾大路、李可、蒋伟勤、车阳。技术概述:常规施肥(全层施肥)中,在平整土地前会进行施肥,导致在插秧放入水后,约对常规施肥(全层施肥)中,在平整土地前会进行施肥,导致在插秧放入水后,约1/3的肥料千粒重增加0.1-0.2克,平均亩增产6-8%,亩增加效益100-150元。量30%左右。2天加入新肥料再作业。③精确诊断穗肥。水稻倒3叶期根据叶色诊断是否需要穗肥:如叶色褪淡明显(顶4叶浅于顶3叶),则籼稻施用3公斤、梗稻5公斤以内的氨肥;如叶色正常(顶4叶与顶3叶叶色相近),前1-2天耕整,壤土移栽前2-3天耕整,粘土移栽前3-4天耕整。要求机械作业深度15-20cm,基部粗扁有弹性,根部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度2-2.3cm,起运苗时,秧块不变形、不断裂,秧苗不受损伤。③精确灌溉技术。移栽返青活棵期湿润灌溉,秸杆还田田块注意栽后露田,无效分蘖期至拔节初期及时搁田,拔节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浆后期防止过早脱水造成早衰。④绿色防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治病虫草害。适宜区域:淮安全市。2022年推广基础:在洪泽、淮安区等完成2年以上试验示范,技术成熟。2023-2024年推广计划:全市示范推广面积5万亩。重点推广区域:全市。注意事项:1、侧深施肥设备对水田沉浆要求较高,沉浆不足的田块,开沟效果不佳,未能达到“侧三深五”的效果,沉浆过度的田块,开沟施肥后,回泥装置不能将肥料完全覆盖。2、肥料颗粒不均匀,机车颠簸和气吹过程中导致肥料分层,粒径小和比重轻的肥料先被施入,造成施肥不匀。3、作业中急停时,在管道中流动的肥料会集中在一处排出,从而导致局部施肥过量,作物生长过旺。4、肥料在本机起步同时从排肥装置部位排出,但经由输送管道到达土壤还需要少许时间。作业开始时,应慢慢平缓地发动机器。突然起步(高速启动)时,距离约为1m没肥。慢慢启动时的距离约为10cm没肥。5、侧深施肥插秧机不能倒车,倒车会造成施肥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耕保站杨用钊,洪泽区耕保站居立海,淮安区耕保站管亚之,淮安区农机化推广中心耿友玲,淮阴区耕保站钱飞跃,盱眙县农业农村局潘群山。七、水稻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技术概述:为控制水稻病虫危害,保障水稻安全生产,通过开展水稻田病虫发生规水稻病虫害防治新药剂筛选和应用技术研究、水稻新型高效药剂拌种与“送嫁药”技术的研究,研制了水稻穗期病虫害“二喷三防”新技术,提出将水稻田病虫害防治前移(种苗期防控)、推后(穗期二喷三防),减少大田中前期防治的“两头重、中间轻”的防治新策略,建立了由准确测报、农业防治、高效药剂、种苗期防控和穗期二喷三防为主要内容的水稻田农药减量控害技术体系,并进行全面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增产增效情况:水稻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平均减少对水稻用药1.5次,每亩可减少用药量20%左右,按每亩用药成本12元,工钱8元计算,结合使用高效药剂成本等综合计算,1亩地平均节本约16.5元。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水稻田种、苗期药剂处理。主要包括药剂拌种和送嫁药:药剂拌种:通过试验示范选择62.5%亮盾(精甲.咯菌腈)进行种子包衣,可有效预防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等病害,还有促进水稻生长、成苗率明显增加的作用。送嫁药:苗床移栽前2-3天,苗床使用“三氟苯嘧啶(或吡蚜酮.烯啶虫胺)+噻呋酰胺+三环唑+氯虫苯甲酰胺(或四唑虫酰胺)”新型高效长效“送嫁药”药剂组合,带药移栽,药效期可达40天左右,较常规配方增加25天,减少大田前中期用药1-2次。由于水稻秧田与大田的面积比达1:80-100,因而在秧田用药具有成本低,工效高,达到了节本、控害、增效的目的。水稻穗期“二喷三防”新技术,优化了用药配方组合,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同时控制了虫害。“二喷三防”技术内容:二喷:分别于水稻破口前5~7天(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持平期),破口至抽穗初期喷施二次药,二次用药间隔期为7~10天;三防:防病、防虫、防早衰。“二喷三防”具体用药技术:主防病害:第一次在水稻破口前5~7天亩用30%苯甲.丙环唑20ml+24%井冈霉素A30g+75%三环唑30g全面喷雾防治一次;第二次在水稻破口至抽穗初期,与前一次施药间隔期为7~10天,亩用75%戊唑.嘧菌酯(或肟菌·嘧菌酯)20ml+75%三环唑30g(或40%稻瘟酰胺50g),防治第二次。在“二喷”防治的同时,结合虫害开展总体防治,根据精确测报结果,确定水稻穗期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螟虫等害虫发生程度,决定是否用药与防治适期,来适当调整“二喷三防”的时间,加入氯虫苯甲酰胺(或四唑虫酰胺)、烯啶.吡蚜酮等药剂,将病虫害结合起来开展总体战防治,实现一功多效。2.配套技术:①开展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建立“一主四辅”5个病虫监测点,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性诱以及远程监控系统等测报设备,以解决植保体系人员不足和装备落后等问题,通过远程数据调用与控制,实时利用高清视频监测病虫害发生实况,确保基础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以提高病虫预测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②加强农业措施应用。1.抗病(虫)品种选用。选择生产上抗耐病(虫)表现较好的品种,如淮稻5号、圣稻22等抗病性较好的品种。2.健身栽培技术。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③开展试验示范。开展水稻病虫抗药性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不断优化水稻田农药减量控害的新方案新技术。适宜区域:全市水稻主产区。2022年推广基础:80万亩。2023-2024年推广计划:300万亩。重点推广区域:淮安市水稻生产区。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植保植检站李春梅;淮安市洪泽区植物保护站倪运东;淮安市农科院王八、虾稻共生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机插秧零天施药除草技术、性诱诱杀、生物防治等措施。针对病虫发生特点,示范区重点示范虾稻共生和生物防治技术,配合应用深水灭蛹、种子处理、秧田无纺布覆盖、用好送嫁药、人工种植香根草,以及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增产增效情况:技术推广过程中效益较传统虾稻共生田亩增收100元左右。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选用抗逆性、适应性、优良食味等综合性状优良杂交稻品种;②农业防治,水稻收获后结合龙虾养殖,田间上水,淹灭稻桩中的螟虫的蛹,减少螟虫基数,减轻危害;③种子处理,杂交稻品种用20%噻唑锌浸种,减少种子带菌;采用水稻育秧专用无纺布为覆盖材料,预防稻蓟马和稻飞虱。④秧田用好送嫁药,秧苗移栽前2~3天,喷施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期病虫害发生基数。用氯虫苯甲酰胺+春雷霉素+噻虫.吡蚜酮+噻唑锌+噻呋酰胺,预防螟虫、稻飞虱、稻瘟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⑤绿色高效除草及病虫害防控,水稻移栽时,应用机械插秧与施药除草同步技术,封闭除草,省工省时。茎叶除草,通过龙虾的取食和活动、人工拔除,减轻杂草发生为害。水稻破口前5-7天主动预防和破口期达标防治,开展水稻穗期1—2次总体战防治,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及高效友好型化学农药。用井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解淀粉芽孢杆菌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用苦参碱、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用烯啶虫2.配套技术:①性诱剂诱杀,使用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雄蛾。②灯光诱杀,示范区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适宜区域:淮安市稻虾综合种养区域。2022年推广基础:40万亩。重点推广区域:盱眙县、金湖县、洪泽区。注意事项:选对药种,即全程使用生物农药和对龙虾安全的高效低毒低残化学农药,避免对龙技术咨询方式:王晓鹏,盱眙县龙虾产业发展中心,王国兵,盱眙县植物保护站。九、稻茬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适宜(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最佳穗数,以减少小花退化数为重点增加每穗粒数,以抗逆防调、控氮补磷增钾、综合化调化保”为关键技术,通过因墒适播提高适期壮苗比例、精准追施拔节孕穗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主动抗逆及病虫草绿色安全防治提高抗逆应变措施有效性,实现小麦优质高产高效。增产增效情况:一般可增产增效10%左右。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机播壮苗培育技术。针对现阶段稻茬小麦播种偏迟、播种质量差的问题,提高适期播种小麦比例和机械播种质量并配以适宜密度是实现高产的重要保证。前茬水稻要“及时断水、成熟即收、碎草匀铺”,小麦耕种时要根据土壤墒情优选机械作业机型和程序,“深旋(耕)还田、机械匀播、适墒镇压”,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和播种均匀度并控制好播种深度,实现“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的质量要求。要根据播期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淮南麦区播期在10月25日-11月5日、淮北麦区播期在10月10日-10月25日,10-15万/亩基本苗,能实现产量500公斤/亩以上;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0.5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②肥料精准减施增效技术。根据产量目标和品种类型合理确定施肥量、根据品质要求合理确定施肥比例、根据苗情和逆境特点精准追肥。产量目标600公斤/亩以上中筋、强筋小麦,适宜的施氮量为16-18公斤/亩、拔节孕穗肥施用比例在40%以上,N:P₂Os:K₂O为1:0.6:0.6;产量目标500公斤/亩以上中筋、强筋小麦,适宜的施氮量为14-16公斤/亩,拔节孕穗肥施用在40%左右,N:P₂Os:K₂O为1:0.5-0.6: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可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保证产品安全性,2022年推广基础:120万亩。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1)种子处理。播种前选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等拌种剂按比例应用拌种机拌种,晾干后播种入田。(2)返青期-拔节期病虫防治。①当田间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选用三唑酮或烯唑醇10%时,选用井冈.三唑酮或烯唑醇对准麦苗茎基部喷施。③小麦麦蜘蛛数量达每株6头时,选用阿维菌素或马拉·辛硫磷混剂喷雾防治。(3)穗期“三改进一优化”综合防控。①改进用药配方,提出了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及小麦早衰以戊唑醇为主体的两种杀菌机以戊唑醇与氰烯菌酯、或丙硫菌唑、或甲基硫菌灵等混用或使用其复配剂为主体,如氰烯·戊唑醇、戊唑·丙硫菌唑、甲硫·戊唑醇等药剂交替使用,替代常规多菌灵及多酮配方,可保证防病防衰效果,延缓抗药性的产生。②改进用药时间及用药次数,小麦齐穗后见花打药,首次用药后4-5天第二次用药的2次防治方案,不提倡“防治3次看需要”,减少用药次数。③改进微肥配伍,锰锌硼微肥与氨基酸、腐殖酸配伍的高效叶面肥配方。④优化“预防为主2.配套技术:①精细整地。整地时,尽量将前茬作物秸秆粉碎、深耕,不要让大量秸秆裸露在地表,以减少根茎部病原菌菌繁殖,防止麦根悬空而加重根腐病危害。②建立“准确测报、健康栽培、把准适期、主动出击、优选配方、药肥混喷”的全面防控技术体系,实现了“一喷多2022年推广基础:160万亩。2023-2024年推广计划:300万亩。技术咨询方式:涟水县植物保护站,施慎年,;涟水县植物保护站,樊秀凤;涟水县鸿满源家庭农场,范玉华,2;金湖县植保植检站,陆兆红,;金湖县植保植检站,盛敬华,;淮安市农十一、小麦化控防倒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技术概述:我市是小麦病虫草害多发频发地区之一,小麦重大病虫害主要有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其中小麦穗期是多种病虫集中危害的关键时期。小麦干热风也时有发生,与病虫害交织,造成小麦早衰、降低小麦抗逆能力,对小麦的丰产丰收构成了严重的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对保障我市小麦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模式以种植多抗品种为基础,综合利用农业措施和化学药剂应急防治,达到高效控制小麦病虫危害目的。增产增效情况:保产增产率可达25%。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1)种子处理。播种前选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等拌种剂按比例应用拌种机拌种,晾干后播种入田。(2)返青至拔节期病虫防治。①当田间小麦纹枯病、或白粉病病株率达到5%时,选用井冈霉素+三唑酮(或戊唑醇)兑水喷雾;②小麦红蜘蛛每尺单行麦垄虫量达200头时、或百株蚜虫数量达200头时,选用阿维菌素.吡虫啉药剂喷雾防治。(3)穗期“一喷三防”总体战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统筹兼顾、两次防治”的策略。第一次防治为小麦扬花初期(见花打药),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确保第一次防治全覆盖,间隔4-6天防二次防治。防治赤霉病、白粉病,优先选用丙硫菌唑·戊唑醇(或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等药剂,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蚜酮(或吡虫啉)等药剂。在防病治虫的同时,加入锰锌硼微肥与氨基酸、腐殖酸配伍的高效叶面肥配方。达到防病虫、防毒2.配套技术:①选用抗倒伏品种。根据小麦审定公告,选择抗倒能力强的品种,提高小麦抗倒能力,预防小麦倒伏的发生。②壮苗培育技术。适期适量播种是壮苗培育的关键措施。我市小麦适期播种范围,淮北地区早稻茬小麦种植半冬性小麦品种于10月5日~20日、粳稻茬种植偏春性小麦品种于10月10日~25日;淮南麦区为10月25日~11月5日。适期播种的高产小麦亩基本苗以12~16万为宜,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晚播独秆栽培,淮北地区最多不超过35万基本苗,淮南地区最多不超过25万基本苗)。③肥水科学管理技术。小麦产量目标600公斤/亩以上中强治。2023-2024年推广计划:全市推广应用30万亩,小麦增产5%以上。(原名爱久乐)在小麦上应用量不超过120mL/亩,以防产生药害。小麦始穗期喷施穗伴侣(原名爱久乐)后遇雨及时补喷,用量减半。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杜小凤、宋佳敏、文章荣、文廷刚、顾大路大豆-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试验示范,结产品种,如苏豆18号、苏豆7号、苏豆6号等品种;鲜食玉米选用株型紧凑、矮秆、适宜密植、抗倒性强品种,如苏科糯1501、苏玉糯11号等。②条带配置。实行2行玉米带与3行大豆带复合种植模式。玉米带行距40厘米,相邻玉米带间距160厘米左右,种3行大豆,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50厘米。③缩株增密。根据土壤肥力适当缩小玉米、大豆株距,合理增密,力争达到玉米、大豆各自纯作的种植4000株/亩;大豆株距10-11厘米,有效密度9000株/亩。2.配套技术:①适期早播。露地直播一般3月下旬4月上旬分期播种;夏播在6月上中旬播种;秋播最迟播期控制在7月中旬。如前茬为小麦套田间沟系(井字沟或田字沟),做到能灌能排。②精简施肥。玉米按照当地纯作施肥用量施肥,或采用玉米专用复合肥或控释肥(如绿聚能复合肥)一次性基施,折合纯氮15-18公斤,免除后期追肥成本。大豆可施用低氮量大豆专用复合肥(如13—20—7),折合纯氮2-2.5公斤/亩。在玉米拔节期选用30%胺鲜·乙烯利水剂25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于玉米叶片,大豆分枝期和初花期,可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亩,对水40-50公斤喷施茎叶进行控二甲戊灵、唑嘧磺草胺、噻吩磺隆、灭草松等7种同时登记在玉米和大豆上的除草剂,兑水60公斤;在玉米3-5叶期、大豆3-5复叶期、杂草2-5叶期进行茎叶处理,玉米带可选用25%硝磺草酮.莠去津悬浮剂等定向喷雾;大豆带可选用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水剂等种衣剂对玉米、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可有效防治鞘2022年推广基础:500亩。广,节本增效成效显著,获得广泛好评。增产增效情况:产量可增加10%以上,产品可达到绿色食品品标准。长势中等、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苏梦5号、苏梦6号、苏创4号等西瓜品种。②西瓜工厂2.配套技术:①连作障碍及病虫害害综合防控技术,科学选用棉隆土壤处理、微生物有机肥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孙玉东、张朝阳、徐兵划。早,提高梨的果实品质,达到简约生产、节本增效的目的。适宜品种:苏翠1号、苏翠2号、增产增效情况:节省人工25%左右,降低农药成本20%,亩均增效30%以上。技术要点:核心技术:①定植定干:定植时间为每年11月底至翌年3月底,定干高度60cm,定植第2年以后主干高度控制在2.5-3m;定植完成后顺行向埋立水泥柱,水泥柱地面上高度2m即可,柱间距12~15m。②摘心:新梢生长到10cm左右时进行摘心,留1个直立生长的新梢。③绑缚:中心主干延长枝的新梢长到30cm时,应用竹竿绑缚作为支柱保持其直立生分枝,若不足1.5m,则重新在60cm处定干。⑤刻芽:定植第2、3年萌芽前7-10天,对主干距离地面50cm以上的所有芽进行重刻芽。刻芽部位是在芽眼上方0.5cm处,深度达木质比大于1/3的分枝。第3年以后,每年间隔更新4-5个较粗的分枝,留5-10cm重短截,促进基部萌芽抽枝以更新结果枝,保持全树约有呈现螺旋状排列的小主枝12-15个。梨果施2.0kg农家肥,盛果期每亩施4000kg以上农家肥。萌芽前、果实膨大期土壤追肥,树盘下覆盖技术,可选用麦秸、麦糠、玉米秸、稻草及田间杂草等,覆盖厚度15cm以上,距树干10cm,上面零星压土。连续覆盖3-4年后结合秋施基肥浅翻1次,也可结合深翻开园土壤及生态环境,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果园生草前3年应加大肥水投入,以2022年推广基础:全市主干型梨总面积1800多亩,约占全市梨总面积10%。2023-2024年推广计划:全市推广800亩以上。重点推广区域:全市各县区。注意事项:注意梨树定干高度、整形修剪和结果枝组更新。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园艺技术服务站郝紫微。十五、桃优质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技术概述:传统的栽培技术、树形结构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制约着桃果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该项技术以宽行种植、高冠紧凑树形培养、长枝修剪技术为核心,配套轻简省力的果园生草、行内覆盖、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达到生产优质、栽培省力、用工高效、增收增增产增效情况:节省人工成本10%左右;增施有机肥,化肥用量减少20%;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2~3次,降低农药成本20%;显著提高桃果品质,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亩均增效提高15%以上。有效改良果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桃生长环境。1.核心技术①宽行种植。行距为5~6m,株距为2~3m,南北行向;减小主枝开张角度,“Y”形树形两主枝间夹角45°左右,便于行间操作与机械行走;成龄树行间中午具有1米左右的‘光带’,显著改善桃园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危害,提高果实品质。②长枝修剪。长枝修剪技术,有利于节省人工和缓和树势,早果丰产。长枝修剪的主要技术要点:采用疏剪、长放、回缩的方法控制树势,减少主侧枝数量;原则上不留侧枝,根据主枝的大小,合理选留枝组,枝组均匀分布在主枝两侧;不留背上和背下枝组,改善通风透光,提高果实品质。修剪基本原则:去强留弱,骨干枝上每15~20cm保留1个结果枝,同侧枝条之间的距离一般在40cm左右;所留果枝应以斜上、斜下方位的为主,少量的背下枝,尽量不留背上枝;以30cm以上的中、长果枝为主,每亩留枝量4000~6000枝。③桃园生草。行间自然或人工生草,改善桃园小气候、土壤环境和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生草:保持优势矮干草种,及时去除高于20cm、竞争性强的的恶性杂草。人工种草:可选的草种有黑麦草、鼠茅草、毛叶苕子、紫花苜蓿等。当草长到20~30cm时,进行刈割;人工生草一般按“行间种草、株间清耕、覆盖”的方法,力争实现树、草、营养的良性循环。生草的前3年应加大肥水投入,减轻树草之间肥水竞争。2.配套技术:①行内覆盖。用麦秸、玉米秸、稻草、青草等作为覆盖材料;将秸草均匀放于树盘,厚度15cm,秸草距树干10cm。行内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保持水分平衡。覆盖时间以夏季为主,秋冬季清耕,便于施肥与土壤透气。②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减少施肥次数;秋季落叶前施用1次基肥(腐熟有机肥)和缓释肥,果实第二次膨大期施用水溶肥;化肥用量减少20%,降低用工成本,达到提高果实品质、栽培省力化目的。③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采用宽行种植、长枝修剪,缓和树势,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杀虫灯、粘虫板进行物理防治;采用性诱剂、迷向防控进行生物防治;加强清园消毒等农业防治;采用植物源杀虫剂、矿物源杀虫剂、低毒高效农药进行化学防治;果实套袋,提高外观品质和质量安全。2022年推广基础:桃长枝修剪技术在我市范推广4800余亩,亩增效1000元以上,优质果率达80%以上。2023-2024年推广计划:在全市推广达到1200余亩。增产增效情况:葡萄H型设施避雨栽培技术成熟度高,葡萄亩均产量增加20%,亩均节工增效1000元以上。型整形修剪技术:稀植每亩栽15-20株,主干干高1.80m,4主蔓成H型,主蔓间距2~2.5m,主蔓长3~4m,结果母枝间距20~25cm,结果母枝留1芽或2个芽。一般5~6m宽的大棚在棚中间定植1行葡萄苗。定植株距根据品种特性灵活掌握,最终生长势旺的品种株距为6~8m,可使葡萄成熟期提早15~20天。③保花保果技理花穗达到果实无核、膨大的效果。④疏花疏果技术,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要求每果穗重2022年推广基础:全市避雨栽培葡萄1.2万亩,其中葡萄H型2023-2024年推广计划:葡萄H型避雨栽培0.1万亩。注意事项:1.在干旱发生时要及时灌水,尤其在葡萄幼果迅速生长阶段一定要注意补充的水分供应。有条件的地方可将避雨栽培与滴灌和地面覆膜相结合,这样效果更为理想。2.加强蛛等,要注意及早防治。3.在夏季高温季节避雨棚下温度超过33度时要注意及时进行揭膜降增产增效情况:3年以上的设施种植草莓,种苗成活率提高20-30%,增产50-60%。亩施石灰氮或面隆20kg。②用水漫灌,直至垄面湿透为止。保水性能差的地块及时补充土壤全封闭,注意大棚出入口、灌水沟口不要漏风。④确保晴天地表温度达到70℃以上的持续时间20~30天(或闷棚45天左右)。2.配套技术:①完成闷棚后揭膜通风②定植前土壤处理③2023-2024年推广计划:全市拟推广1000亩。以降低鲜果生产总投入15%以上、提高产量15%以上,综合提质增效20%以上。品种,种苗采用脱毒原种苗或一二代苗。植株具②避雨设施培育技术。避雨设施可采用单体拱棚,也可以采用联栋大棚。单体棚成倒“U”形,30厘米待子苗出现后依次铺设滴灌带。开春后草磷酸钙30千克,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菜籽饼100千克,同时施入50%辛硫磷0.5千克,以去除地下虫害。母株成活后,隔10~15天滴施1次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每亩施肥3~5千克,浓度为0.3%~0.5%为宜。子苗根扎入土中后,每隔10~15天滴施1次0.3%~0.5%复合肥,用量以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为准;8月停止使用氮肥,每隔10~15天滴施1次0.5%左右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④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避雨环境下育苗,病虫害不易发生,但由于草莓育苗正值高温高湿季节,仍要做好预防工作。农艺防控,及时通风降温降湿;及时梳理匍匐茎苗,避免局部挤压通风不畅;补充有益菌剂,抑制有害菌滋生。物理防控,采用黄蓝板诱杀、捕食螨释植物趋避等方法防治蚜虫、蓟马、红蜘蛛、斜纹夜蛾等。药剂防控,预防为主,首次选低毒化学制剂,杜绝使用高毒药剂,使用时严格按照推荐浓度防治炭疽病、根腐病等。2.配套技术:①高台面定植技术。高台面(高垄)是降低渍水危害的有效手段,台面做成宽1.2~1.5米、高20~30厘米、沟宽25~30厘米的高台。定植时,窄台面定植在中央单行、宽台面定植在两侧双行;定植密度为每亩400-800株母株,子苗数量控制在4万株/亩以内。②基质苗培育技术。基质培育生产苗,可以克服土传病害、土壤肥力不均匀、土壤板结起苗难等问题。可以直接在定植台面上铺设10~15厘米厚度的人工基质,子苗生长在基质中;也可以在台面铺设装满基质的容器,实现容器育苗。③生长调节技术。包括母株调节和子苗调节。母株定植后,要及时补充养分促进粗壮、清除枯叶和花序集中养分分配,必要时喷施8~15ppm芸苔素或赤霉酸促进匍匐茎抽生。子苗不断抽生过程,要及时梳理,防止疏密不均;子苗覆盖垄面三分之一时,需要控以促进匍匐茎前段子苗持续增生,可以用0.3%磷酸二氢钾或烯唑醇12.5%可湿性粉剂2000倍间隔10~15天喷施2至3次,起苗前15天停止控旺。2022年推广基础:在全市推广约300亩。2023-2024年推广计划:400亩。注意事项:基地应尽量集中连片,注重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的融合,以利于规模化效应的发挥。技术咨询方式:陈伯清淮阴工学院,苏述红涟水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技术概述:在开展适度规模专门化肉猪生产的基础上,培育以生产苗猪为主的适度规模专门化苗猪繁育场,对适度规模猪场实施环境建设与技术改进,规范饲养管理技术和防疫要求,规范投入品安全使用,对粪便进行资源化合理利用,实现生猪的健康、高效、生态养殖,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生猪产品。提高专门化育肥场猪成活率,降低料重比。增产增效情况:推广该项技术,可使专门化苗猪繁育场平均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增加1头,达到23头;使专门化育肥场猪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料重比降低。区域内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肉猪20头以上。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适度规模猪场建设技术。②安全高效精细管理技术:母猪生产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技术、生长育肥猪安全高效生产精细化管理技术等。③粪污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牧结合等方式,对粪污进行合理处理利用。(2)配套技术:①猪舍内环境控制技术:尤其是温湿度调控技术、通风换气控制技术、节能型粪污清理工艺及技术等。②苗猪繁育场生产技术。③育肥猪饲养场生产技术。④粪污异位发酵处理技术:对粪污收集池建设及异位发酵场地建设进行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适宜区域:全市。2022年推广基础:已在160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专门化苗猪繁育场和专门化肉猪育肥场推2023-2024年推广计划:在全市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区域:全市。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颜军、蒋锁俊、江浩军、孙鎏国,淮安市淮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董晓君,金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建国,涟水县畜牧兽医站葛恒德2。二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技术概述: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是通过对奶牛泌乳量、乳成分和体细胞的测定,获得测定对象系统全面的量化信息指标,形成DHI报告,进而为制定选种选配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为牧场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实现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的一项综合技术。DHI技术在保证奶牛健康、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帮助养殖者开展遗传评估与改良、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增产增效情况:参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牛群平均每头母牛年产奶量增加300公斤,头均增加经济效益约1350元,并可以有效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生率,提高生鲜乳质量。参测牧场隐性乳房炎降低10个百分点,临床乳房炎降至5%以内,生鲜乳菌落总数控制在40万个/mL以下,体细胞数控制在20万个/mL以下。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DHI关键数据采集与计算:包括采集乳样、收集个体牛产乳量、系谱、出生日期、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信息,并通过仪器进行体细胞(SCC)测定、乳成分分析(乳蛋白、乳脂率、305天产奶量、尿素氮)。②DHI报告解读:进一步分析基础测试指标,形成DHI报告,返回牛场,指导牧场经营者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改善母牛健康状况,最终提高经济效益。(2)配套技术:①全混合日粮(TMR)调制饲喂技术;②奶牛人工授精技术;③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控技术。适宜区域:全市。2022年推广基础:在盱眙县、淮阴区部分奶牛养殖场推广应用。2023-2024年推广计划:争取全市60%以上奶牛场采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重点推广区域:淮阴、盱眙、洪泽区等奶业主产区。注意事项:测奶采样时间应以母牛产犊后25~40天为宜,每头测试奶牛的编号要保持唯一性,且牛号与样品要一一对应。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颜军蒋锁俊、孙鎏国,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牛培培,盱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佩良二十一、肉鸡笼养技术技术概述:肉鸡产业在我市具有重要地位,随着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环保、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产业需要转型升级。该技术旨在全程笼养、点黑暗;8-28日龄20h,晚19-21点、凌晨0-2点黑暗;29-42日龄23h,晚上20-21点黑暗。光照强度不低于5Lux。②肉鸡舍环境控制技术。通风是控制肉鸡舍内环境最为重要的技术措技术咨询方式:濮县畜牧兽医站葛恒德2、徐从凤,金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建国,淮安市洪泽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贝怀国,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潘志乐、孙鎏国增产增效情况:推广该项技术,劳动效率提高100%;产蛋量比半开放式阶梯笼养增加1kg左措施,冬季和早春应满足最小通风量,夏季应预防热应激。②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推广应用2023-2024年推广计划:全市蛋鸡场推广达30%。技术咨询方式:涟水县畜牧兽医站葛恒德2,淮安市洪泽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贝怀国,淮安市淮阴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新国,金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郭永军,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颜军孙鎏国孙浩、袁东升,网床最好可拆卸,便于清洗、消毒与翻耙机的维修。网床下即为地上式发酵床,垫料厚度为40cm,配备自动翻耙机。翻耙轨道可选用钢管或槽钢,高度为0.6m,翻耙轨道需根据翻耙机型号进行建设;垫料原料以锯末、稻壳为主,其中锯末所占体积比应>40%。维护包含水分控(2)配套技术:①水禽科学防疫技术。做好禽流感2022年推广基础:已在盱眙县、金湖县番鸭100多规模养殖户推广应用,建设示范养殖场8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颜军、蒋锁俊、潘志乐、孙鎏国,盱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邵坤、冯艳风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是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疫病之一。目前,既没有安全有效的预防(2)配套技术:①规模猪场科学防疫技术。②精细饲养管理技术2022年推广基础:已在全市规模化猪场推广。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蒋锁俊、潘志乐、陈树霞、孙浩、1袁东升,盱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邵坤,涟水县畜牧兽医站葛恒德2场1个。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蒋锁俊、潘志乐、陈树霞、孙浩、袁东升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专门化服务技术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强调种养平衡、《养殖场污水生物净化处理技术规程》(地方标准:DB32/T2603-2013)、《畜禽养殖粪便集中收集处理技术规程》(DB32/T2600—2013)等标准可参照执行。增产增效情况:推广该项技术可提高养殖场粪污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达到近零排放。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三分离一净化”治理技术。优化设施建设,实现雨污分流,减少污水总量。利用高效固液分离机对储粪池中的养殖粪污进行挤压脱水处理,固体部分进行堆肥发酵,液体部分进行二次挤压继续减少污水中粪便含量,大幅度减轻后续处理压力。②分散畜禽养殖粪污集中收集处理服务体系技术模式。畜禽场要实现雨污分离,建设畜禽粪便发酵池和污水沉淀厌氧池,建设容积根据最大粪污产生量、自身利用量及收集外送量等参数综合确定。对收集的畜禽粪污进行发酵处理,可高温发酵处理后直接还田,或加工成商品有机肥料出售。③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固体粪便经堆肥或其他无害化方式处理,污水与部分固体粪便进行厌氧发酵、氧化塘等处理,将有机肥、沼渣沼液或肥水应用于作物、果蔬、林木;流转土地用于消纳处理好的粪污,田间可修建暂存池,在上一茬庄稼收割后,将收集的粪污灌溉到农田,作为底肥,再种植下一茬庄稼,形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生产模式。(2)配套技术:①畜禽粪污处理要采取干清粪工艺,实现粪便与尿液、冲洗水分离,不仅减少污染处理成本,更提高固体粪便资源化利用效益。②依据作物养分需求量以及土壤肥力持续提高需求,优化畜禽粪污好氧堆肥工艺,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减少养分损失及有机质损耗。确定合理的还田使用量,不仅减少化肥使用,更减轻粪污长期施用可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③原位发酵床养殖技术。④粪污发酵床异位处理技术。适宜区域:全市。2022年推广基础:已在淮安市规模化猪场推广。2023-2024年推广计划:在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区域:全市。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蒋锁俊、颜军、江浩军、孙鎏国,淮安区畜牧技术推广站董晓君、陈青松、刘永恒,盱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佩良、邵坤,淮安市淮阴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祖斌、薄洪峰,金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郭永军。二十七、无环沟稻虾轮作模式技术概述:无环沟稻虾轮作模式是指在不开挖环沟或只满足稻田养虾加高田埂取土要求,在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小沟,在不影响稻田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开展一季小龙虾养殖种植一季水稳粮增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收增效和生态环境的双赢。增产增效情况:平均亩产优质稻米500公斤以上、小龙虾100公斤以上;综合亩均效益达3000元,与单一种植水稻效益同比增加200%。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小龙虾养殖技术。面积10~50亩,3~4月,每亩投放幼虾20~30kg,幼虾规格为200~300只/kg;3月份,日投喂1次,投喂量为小龙虾体重的1%~3%;4月份以后,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小龙虾体重的4%~10%,全程使用小龙虾配合饲料。2.配套技术:①稻田改造技术。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沟取土,沟宽1米左米,用开沟的土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高至高出田面60~70厘米,满足小龙虾养殖需要。田面上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栽植面积的时间合理调节稻田水位。在小龙虾养殖期间,3~4月份保持水位30厘米左右,5月以后逐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李洪进、蔡建中,盱眙县龙虾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王晓鹏。增产增效情况:亩产黄鳝25公斤、水稻500公斤,亩均综合效益达2000元。整齐的优质鳝种每亩放养5公斤,鳝种规格为25~50克/尾。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泡鳝稻田黄鳝总重量的30%~50%。投饵时把活饵放入环沟,让黄鳝自由采食,并搭配一些蔬菜、位调节:高温季节加高田面水位,使水深达15厘米。暴雨时及时排水,以防田水外溢鳝鱼外100~150cm;环沟面积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环沟内种植伊乐藻等水草,水草覆盖面在50%左右。稻田四周设置离地面高50cm的防逃设施。②田氧。水稻施肥参照水稻管理。③病害防控技术:黄鳝养殖以生态防控为主,发现病死的及时捞出,以免交叉感染。水稻病害防控参照水稻病害防控技术,施农药时,宜施高效低毒农药,防止农药过多直接落入水体,造成黄鳝损失。适宜区域: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均可。2022年推广基础:1万亩。重点推广区域:淮安区。注意事项:暴雨时要及时排水,以防田水外溢鳝鱼外逃。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马洪青、汤道红。二十九、高品质河蟹绿色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技术概述:金湖县三面环湖,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河蟹养殖在我县水产养殖中占很大比例,也是我县渔农民增产增效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对水产品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县水产技术推广技术人员大力指导和上级部门积极支持下,推出了高品质河蟹绿色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去年我县金尧大闸蟹分别获得十大金蟹奖、2021苏韵乡情大闸蟹优质口感奖等。增产增效情况:该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亩均可增产河蟹15公斤。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河蟹养殖技术①科学选种。选择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适宜的优良品种(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长江2号”)进行科学放养,是养蟹成败和效益高低的关键技术之一。蟹种挑选除参考池塘主养河蟹技术中蟹种鉴别与选择外,重点考虑种质因素,了解蟹苗及亲本来源,要求亲本个体规格大,雌蟹200克/只以上、雄蟹300克/只以上。②河蟹放养。2月底3月初亩放河蟹800~1200只,规格60~80只/kg。③饲料投喂:水温10℃以上前后期以动物性饲料和河蟹颗粒饲料为主。中期以植物性饲料和水草、南瓜为主。坚持做到不投喂变质的饲料,及时捞取残渣剩饲。坚持“四看、四定”投喂原则。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月下旬,为65:35。②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③看水色。透明度大于50厘米时可多投,少于30厘米时应少投,并及时换水。④看摄食活动。发现过夜剩余饵料应减少投饵量。蜕壳时应增加投饵量。“四定”投饵,即:①定时。每天2次,早晨6:00~7:00,傍晚4:00~5:00各投1次。②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厘米设一投饵点。③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提倡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饲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占25%,青料占35%。④定量。日投饵量的确定按3~4月为整体重的1%,5~ 7月为5%~8%;8~10月为10%以上。每天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此外,在疾病的暴发季节,要适当减少投饲量,一般为平时的80%左右。2.配套技术:①种草移螺技术。水草种植:采取伊乐藻为主,轮叶黑藻、黄丝草和苦草为辅的复合型水草种植模式。池塘消毒后7~10天种植水草,1月下旬至2月初为伊乐藻最佳种植时间,黄丝草种植时间在4月中旬至5月初。采用穴播的方法,满塘种植,株间距2~4米、行间距2~3米,种植时用绳呈直线拉好、间隔均匀。水草生长旺盛期应多次刈割,避免因繁茂而缺氧,高温季节伊乐藻易死亡、腐烂,应及时捞出,避免败坏水质。螺蛳移殖:一次性投入方式,每年清明节前,每亩池塘投放螺蛳300~400千克,投放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酌量增减。分次投入方式,清明节前每亩池塘先投放100~200千克,然后从5-8月每月亩投放活距在8m,充氧泵安装功率0.3kw/亩,上层配备水车式增氧机辅助增氧,根据设定的水体溶氧临界值5mg/L,自动开启关闭增氧设施,增氧耗能比传统叶轮式增氧设施下降40%以上,实现以0.4~0.7米为宜。6-9月适当注水升0.8~1米。10月以后,控制水深在1~1.3米。水质调控:定期换池塘底层水,进外源新水;解池塘有机质,调节优良水质;定期使用磷酸二氢钙(钾)防蓝藻及补充池塘矿物质。⑤养殖增产增效情况:每亩增加小龙虾产量60kg,亩增效益1500元以上。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河蟹养殖技术。2-3月投放蟹种,蟹种放养在环沟内,蟹种选用长江水系优质蟹种,规格为100~120只/千克,投放量为800~1200只/亩。水温10℃以上则进行人工投饲管理。②小龙虾养殖技术。3-4月,亩放小龙虾苗种3000尾左右,规格120~200尾/kg,或抱仔虾10~15只。小龙虾放养前用围网在蟹塘中心设回字形小龙虾养殖区,围网网目大于30目,围网高度略高于池埂水平线。饵料投喂做到定质、定量、定位、定时,具体投饵量应根据水质、水温、天气、摄食及蜕壳等情6月中旬结束。捕捞结束拆除围网。合型水草种植模式。水草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50%左右。高温季节,伊乐藻如生长过于茂盛,透明度40厘米以上,pH值在7.5左右,氨氮在0.1毫克/升以下。定期开启增氧设施,增氧设施以纳米微孔增氧为基础,辅配水车式或射流式增氧机;定期加注新水;每10~15天用光技术咨询方式:涟水县水产工作站王锐、潘冬霞、张大中、左海梅。增产增效情况:每亩增加青虾产量40kg,亩增效益2000元以上。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河蟹养殖技术。2-3月投放蟹规格为100~200只/千克,投放量为600~800只/亩。水温10℃以上开始投喂饲料,按照“前蟹日投饲料量:3-4月控制在蟹体重的1%左右;5-7月控制在5%~8%;8-10月控制在10%左右。每日的投饲量早晨占总量的30%,傍晚占70%。②青虾套养技术。青虾套养有3种方式,一是2月份每亩放养规格为3cm的幼虾0.4~0.5kg;二是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每亩放养抱仔虾0.3kg;三是在7月份每亩放养规格为1.5~2cm/尾虾苗1.0~1.5万尾。青虾不另外投喂合型水草种植模式。水草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50%左右。高温季节,伊乐藻如生长过于茂盛,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节。3-5月水深掌握在0.5~0.6米,6-8月控制在1.2~1.5米(高温季节须适当加深水位),9-11月稳定在1.0~1.2米。水质要求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40厘米以上,pH值在7.5左右,氨氮在0.1毫克/升以下。平时做到5~7天注水1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10~20厘米,特别是在河蟹每次蜕壳期,要勤注水,以促进河蟹正常脱壳生长。经常使用生石灰,在高温季节每15~20天施用一次,每次每亩水面10~20kg(根日08:00,正常天气半夜开机至翌日07:00,连续阴雨天气全天开机,以保证池水溶氧充足。4月底至5月初,采用硫酸锌复配药杀纤毛虫1次,相隔1~2天后,使用溴氯海因或碘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并用中草药“三黄粉”与颗粒饲料制成含药量1%的颗粒药料,连续投喂5-7天;梅雨结束,高温来临之前,再杀纤毛虫1次,并进行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控制高温期病害发生;9月中旬,补杀纤毛虫,结合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同时,加强投喂,增强河蟹体质和抗病能力,确保河蟹顺利渡过最后增重育肥期。适宜区域:淮安市范围内适宜河蟹养殖的区域。2023-2024年推广计划:5000亩。重点推广区域:涟水县、金湖县。注意事项:在选用杀虫剂时要注意河蟹与套养品种在用药方面的矛盾性。技术咨询方式:涟水县水产工作站王锐、潘冬霞、张大中、左海梅。技术概述:斑点叉尾鮑“江丰1号”具有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无肌间刺、品质好、市场潜力大等特点,是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利用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开展斑点叉增产增效情况:池塘主养斑点叉尾触“江丰1号”,以斑点叉尾鮑鱼江丰1号为主养对象,配养滤食性鱼类,斑点叉尾鲍“江丰1号”亩产量600~750kg,配养鱼产量150~200kg。每亩增加利润2000元。水深1.5~2m,池底平整,淤泥少,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每3亩配备一台1.5千瓦的增氧机。在鱼种放养前池塘要彻底消毒。②苗种放养:斑点叉尾鮑“江丰1号”苗种规格25~50g/尾,每亩放800~1000尾;配养花鲢、白鲢鱼种规格50g/尾,每亩放养100尾;黄颡鱼或鲫鱼亩放养20~30尾,黄颡鱼规格40~60尾/kg,鲫鱼规格20~30尾/kg,鱼种消毒后下塘。③喂养管理:养殖前期(前2个月)膨化饲料蛋白质含量36%以上,养殖后期(2个月后)膨化饲料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32%。每天上午9时,下午4时各喂一次,日投饵量占斑点叉尾鮑存塘量3%左右。天加注新水一次,定时打开增氧机,高温和阴雨天严防缺氧。②病害防治技术:春季主要是寄生虫危害较大,可用专用药物防治,夏秋季细菌、病毒易流行,可用生石灰、氯制剂、碘制剂等药防治。发病时,对症下药。适宜区域:淮安市各县区。2022年推广基础:1000亩。2023-2024年推广计划:10000亩。注意事项:由于斑点叉尾鮑“江丰1号”食性杂,很贪吃,喂多少吃多少,所以在定要定时、定量,以防过度喂养而产生疾病。技术咨询方式: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强晓刚、余祥胜、徐敏。审定1苏审合理密植。移栽稻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机插稻秧龄控制在18不施氮肥,施好促花肥、保花肥。前期薄水勤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以南湖县6万县5.5万县6万亩、金湖县3万农业技术推广中区农业技术推广品种2玉1号苏审稻特征特性:迟熟中粳稻品种。幼苗矮壮,叶色中绿,分蘖力较强,株型集散适中,茎秆较体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穗型较大,叶姿挺,谷粒饱满,后期转色好,秆青籽黄。联合体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152.2天,比对照淮稻5号短0.4天。株高98.7厘米,每亩有效穗22.8万,每穗总粒数131.6粒,结实率92.5%,千粒重27.4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鉴定:稻瘟病损失率3级,稻瘟病综合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感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汉)2020年检测:整精米率73.4%,垩白粒率18%,垩白度4.5%,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1.1%,长宽比1.8,有香味,属软米品种。产量表现:2019~202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里下河所科企联合体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94.1公斤,比对照淮稻5号增产5.4%。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9.5公增产6.5%。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在苏中稻区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播量般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35天,每亩栽插2万穴,基本苗6万-8万:机插秧秧龄18肥,后期重施保花肥。水浆管理上掌握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当露田。当亩总茎次适度搁田,后期间隙灌溉,干干湿湿强秆壮根,收割前一周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等。总渠以南准安区1万亩、金湖县0.6万亩、金湖县1万亩、1万亩闵季春、洪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蔡雯雯品种3苏审稻特征特性:中熟中粳稻品种。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群体整齐度好较强,穗型较大,叶色深绿,叶姿较挺,后期转色好,秆青籽黄。联合体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对照徐稻3号长0.3天。株高96.8厘米,每亩有效穗22.1万,每穗总粒数135.0粒,结实率90.7%,千粒重26.5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鉴定:穗颈瘟损失率5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0,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条纹叶枯病,感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精米率75.7%,垩白粒率15.0%,垩白度5.4%,胶稠度9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1.0%,长宽比稻品种。产量表现:2018~2019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省农科院科企联合体区试,两年平均亩产对照徐稻3号增产4.8%。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1.9公斤,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5.5%。指品种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或在淮安市推广中的产量情况。秧龄30天左右(机插秧秧龄控制在18~20天),每亩栽插1.7万~1.9万穴,每穴3~5苗,每亩基本苗6万~8万。机肥的配合施用,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7:3为宜;为保持该品种的优良食味品质总渠以北阴区2万宙、淮安区1万亩亩、淮阴区亩、淮安区1万亩嵇友权、淮阴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赵群主导品种别是后期尽量不施氮肥。水浆管理上,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当亩总茎蘖数达20万时分次适度搁田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7~10天断水。4、病虫害防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苗期防治稻蓟马、灰飞虱等,中后期综合防治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等。注意事项:中感稻瘟病,破口期要注意防治稻瘟4苏审审稻特征特性:属中粳稻品种。株型紧凑,长势较旺,成穗率高,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较强绿,叶姿较挺,后期熟相好。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1.3万,每穗实粒数116.4粒,结实率88.9%,千粒重28.9克,株高102.6厘米,全生育期147.9天,与对照徐稻3号相当。病害鉴定:稻瘟病损失率5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0,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8年检测:整精米率68.8%,垩白粒率31.0%,垩白度6.8%,直链淀粉含量10.0%,食味品质较优。产量表现: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72.1公斤,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5.6%: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9.1公斤,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5.1%。2019~202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科企联合体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75.1公斤,比对照淮稻5号增产3.6%产试验,平均亩产671.2公斤,比对照淮稻5号增产3.8%。栽培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中大苗手插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小苗机插5月中每亩播种量25~30公斤,早育秧每亩播种量35~40公斤,塑盘育秧每盘120克左右,大田用种量每亩3~4公斤。机插秧每亩播种量250~350公斤(折每亩大田播种量3.0~3.5公斤)。秧田精做苗床,施足基巧施送嫁肥,培育适龄壮秧。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适期移栽,中大苗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小苗机插秧龄控制在18~20天。中上等肥力田块每亩栽1.7万穴左右,基本苗每亩5万~7后补”的原则,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氮、磷、钾比例为2:1:1,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例为宜。水浆管理上,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当亩总茎蘖数达20万时适度分次搁田,后期干干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7~10天断水。4、病虫害绿色防控。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防治稻蓟马、灰飞虱等,中后期综合防治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等。注意事项:南粳5718属大穗型品种,分蘖性较差,栽插要保证基本苗数。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防治稻蓟马、灰飞虱等,中后期综合防治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总渠以北安区5万又3万亩、亩、淮安区6万亩、洪6万亩、清江浦区0.5权、淮安市农业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闵季春品种5国审稻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5.4天,比对照徐稻3号短1.5天。株高101.1厘米,穗长15.5厘米,亩有效穗数20.5万穗,穗粒数136.2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3.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6.9%;中抗稻瘟病,抗条整精米率68.4%,垩白粒率19.8%,垩白度1.9%,直链淀粉含量17.8%,胶稠标准2级。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