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我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华夏大地等美誉。“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六)可见华夏之称,含有悠久礼仪与精美服饰等内涵。《周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说明服制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悠远多姿的华夏服饰,不仅美观大方,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追求,而且蕴含着浓厚的礼仪内涵,在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华夏服饰的文化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纪仪道德和天人合一等方面。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同时,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比如,“六冕”“六服”是古代尊者的服饰,成为贵族的重要标识,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裹黑巾,故被称为“布衣”“黔首”。并且尊贵者的服饰亦有严格的区别,不同级别人员的服饰不同,不可逾制。于是,在朝廷内部形成了以服饰为重要身份标志的官场秩序。礼服制度是古代中央集权社会的重要象征。帝王通过等级秩序统治四方,通过礼服展示严格的等级之分。比如,冕服是王公贵胄祭祀时的专有服饰,不同等级的贵族配以不同规格的冕服。在传统社会,礼服制度作为一种礼治之道,得到世人的认可,在社会秩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礼服服务于礼治,是华夏服饰的重要特色。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礼制作为权力等级划分的途径和形式,在服饰上主要表现为色彩、样式、图案、配饰、材质等有明确区别,不可擅自使用,而且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服制规定。不同场合穿不同服饰,表明了服饰与礼仪的深度融合。尽管在不同朝代礼仪有所不同,服饰也有很大变化,但其肉在的关系变化不大,故而可以说服饰是华夏礼仪的重要标志之一。华夏“唯德是命”的文化特色在服饰上有鲜明展现。道德包罗在万事之中,服饰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它蕴含的道德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服饰传达着道德情感。不同服饰传达的情感不同,吉服、丧服、祭服分别表达着喜悦、哀思、敬慕之情。“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故而历代帝王特别重视祭服,视祭服为最尊贵的服饰,祭服做工精细而美观,以示对天地、鬼神、祖先等万物的敬畏和崇拜之情。比如,孔子赞美禹具有众多美好品德,其中一项为“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论语·泰伯》),即他平时穿着破烂,而祭祀的冕服很精美,说明他具有恭敬之情。冕服作为礼服的代表,是吉礼时所穿。它精美端庄,纹章丰富,冤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等绣有多种纹章。不同纹章寄寓着不同的内涵和深意。以天子冕服“十二纹章”为例,其玄衣肩部织有日、月、龙;袖部纹有火、华虫、宗彝……由此可见,华夏服饰的设计、纹章的表征充满着尊天、隆祖、明礼、尚义等深厚意蕴,表达着人们的崇拜敬畏乏情,显示出穿着者谦卑恭敬的态度。其次,服饰具有道德规范作用。深衣的这一特色最为显著。它不仅设计典雅美观,而且具有深厚的儒家更化内涵和道德教化意蕴。据《礼记·深衣》记载,深衣的裁制方式蕴含多种意义:“袂圆以应规。”圆形的袖口象征圆规,提醒人们要守规矩;方形的交领如矩,用以象征品行方正。深衣“规、矩、绳、权、衡”的设计形制,每一个细节无不是道德的告诫。再次,服饰体现道德修养。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君子既要重视内在品德的修养提升,也要注意外在服饰的庄重得体,内外兼修,才是道德水平与素质品位的良好展现。《礼记·曲礼上》写道:“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要求君子无坎不要脱帽,劳作时不要敞衣露体,热天也不要敞开裙子。此外,佩饰是服饰的一部分,佩饰也内含道德意蕴。古人配饰对“玉”情有独钟,冕服冠冕的挂玉更是精美绝伦。不是因为玉的贵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孔子曾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德、道等君子的品节。祭天礼是吉礼的重要部分。祭服遂被视为“顺天道”之术,尤能反映“唯天为大”的天人合一思想。尊贵隆重的皇帝冕服最能体现这一点。《礼记·郊特牲》记载:“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敛也。”祭祀时,天子披绣有日月星辰的龙袍,以对应天地乾坤;所戴冠冕挂玉璪十二旒,与一年十二个月呼应;璪和玉为五色,以应五方。由此可见,天子的服饰应天地之气、合四季之时,充分展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不仅天子服饰如此,寻常服饰也具有这一特色。比如,深衣既展示了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也充分表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深衣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身穿深衣,能使人体悟天道之圆融,感受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从而实现人生的顺递圆满、怡然自得。综上所述,华夏大地蔚为壮观的服饰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特殊的文化意蕴。它作为礼的一种外在呈现形式,可以用来分尊卑、治天下,体现了礼制的特色;它内蕴浓厚的道德内涵,具有劝诫警醒的作用;它含有天人合一等哲学理念,表达人与天地相合的期望。可以说,华夏服饰不仅集历代完备的服饰制度、多样的服饰品类、独特的着装艺术、精湛的制作工艺于一体,展现了服章之美,而且与中国传统的礼仪制度、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等紧密相连,具有深邃的儒家文化内涵,彰显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节选自孔丽《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材料二:中国服饰美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成长土壤是一致的,都是在儒道文化的交互影响下不断成长与发展起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对自然美作出真正的欣赏,刘勰将自己的美学思想的观点以“自然”为基础敞开,这种以自然为基础的思想深植根于中国美学乃至服饰美学的土壤之中。受其影响最深的尤其是中国古代传统女性的着装造型,呈其宽衣型。这不仅表明了中国古代女性固有的传统美和民族气质,也体现了女性的自然质补、宁静致远的风韵和个性——这就是中国服饰美学特有的儒道精神。而之所以产生这种独特的服饰民族个性,是有其特定的文化渊源的。因为道家美学思想强调道法自然。追求虚静,自然而然,这在中国传统服饰之中依然有着明显的体现。即服饰也应如人一般,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服饰与自然和谐相长。因此中国传统的女性服饰才呈以宽衣型,能给人以一种轻松、愉悦、自由的感觉,同时体现融己于自然的脱俗境界。而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服饰特征,也确证了儒家美学的“天人合一”理念。中国古代服饰美学思想自然化的特征,正是“天人合一”思想观念在服饰方面的丰富化体现。这个特征的具体表现是注意服饰的纹样、色彩、款式等形式因素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中国人追求服饰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因素,也可激发人们的爱美之心,更是对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此前一直以等级和伦理道德为衡量标准的过于单一化的补充。另外,儒家重礼和秩序,以仁、义为道德典范,强调美和善相互统一的美学原则。在服饰上就体现为宽衣的形式,与道家相比,以等级、秩序、“礼”来规范和约束服饰的特点更加显著,作为统治者束缚人们的正统思想,儒家的理想是将一切社会现实都与其所主张的社会正统伦理道德相统一,因此中国传统服饰形式乃至服饰美学观念也不例外,都必须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政治功能。这是因为儒家思想长期在中国历史中处正统地位,其对中国古代的服饰观念的深刻的浸润不言而喻,所以儒学观念对中国的服装基本造型定型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传统服饰渗透着儒道两大思想内核。中国传统服饰以社会伦理为标准、掺入自然美的因素,这就是典型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表明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深刻认识,勾画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节选自《青年文学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悠远多姿的华夏服饰具有丰厚的文化蕴含,华夏之称的由来也与之密切相关,且在儒家文化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华夏服饰的设计、纹章的表征充满着尊天、隆祖、明礼、尚义等深厚意蕴。因此,作为礼服的代表吉礼时所穿的冕服,精美端庄,纹章丰富。C.中国古代传统女性的着装造型,呈其宽衣型,深受以自然为基础的中国美学乃至服饰美学的影响。D.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家的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不谋而合。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整体采用总分总论述结构,从礼仪、道德、天人合一三个方面对华夏服饰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B.材料一,在论述华夏服饰与礼仪的融合时,说明通过服饰可区分尊卑,划分等级,且运用举例论证加以强化,如一般贵族、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裹黑巾,故被称为“布衣”“黔首”。C.材料二论述了中国服饰美学特有的儒道精神,亦即中国传统服饰所渗透的儒道两大思想内核。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充分论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丰富蕴含,突出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有致。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观点一项是(
)A.“规者,行举手以为容。”(《礼记·深衣》)用袖口象征圆规,是因为人们行为举止都是通过举手来表示,提醒人们要守规矩,依礼而行。B.玄端为先秦时通用的朝服及士礼服,每幅布都是正方形,无章彩纹饰,用玄色,暗合正直端方的道德规范。C.宋代男子常以服饰佩玉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品行,女子佩玉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要温和高雅,做到大方得体,端庄淑惠。D.我国传统服饰的行为主体方式是前开型的大襟或对襟款式,前开衣最开始始于我国,产生于轩辕黄帝时期。4.华夏文化“唯德是命”,请简述华夏服饰在“德”方面的论证思路。5.同是论述服饰与“天人合一”的关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旷野的呼喊萧红风撒欢儿了。在旷野,在远方,在看也看不见的地方,在听也听不清的地方。人声,狗叫声,嘈嘈杂杂地喧闹了起来,屋顶的草被拔脱,墙头上的泥土在翻花,狗毛在起着一个一个的圆穴,鸡和鸭子们被刮得要站也站不住。过新年时贴的红横批——“三阳开泰”“四喜临门”,或是“出门见喜”的条子,也都被大风撕得一条一条的、一块一块的。陈公公的儿子,出去已经两天了。第三天就是这刮大风的天气。“这小子到底是干什么去啦?”“这小子到底……”这些话他从昨天晚上就不停地反复着。“他真随了义勇军了吗?纳闷儿!明年一开春,就是这时候,就要给他娶妇了,若今年收成好,上秋也可以娶过来呀!当了义勇军,打日本……哎哎!义勇军,义勇军,好汉子是要干的,可是他也得想想爹和娘啊!爹娘就他一个……”陈姑妈从昨天晚上就知道陈公公开始不耐烦。儿子没有回来这件事,让他们的家都像通通变了。好像房子忽然透了洞,好像水瓶忽然漏了水,好像太阳也不从东边出来,好像月亮也不从西边落。陈姑妈还勉勉强强地像是照常在过着日子,而陈公公在她看来,那完全是可怕的。儿子走了两夜,第一夜他还算安静静地过来了,第二夜忽然就可怕起来。他通夜坐着,抽着烟。他们的儿子前天一出去就没回来,不是当了土匪,就是当了义勇军,也许就是当了义勇军,陈公公记得清清楚楚的,那孩子从去年冬天就说做棉裤要做厚一点儿,还让他的母亲把四耳帽子换上两块新皮子。他说:“要干,拍拍屁股就去干,弄得利利索索的。”陈公公就为着这话问过他:“你要干什么呢?”当时他只反问他父亲一句没有结论的话,可是陈公公听了儿子的话,只答应两声:“唉!唉!”同样没有结论。“爹,你想想要干什么去?”儿子说的只是这一句。陈姑妈在香炉里插了三炷香,接着就跪下去,叩了三个头。陈姑妈因为过度的虔诚而感动了她自己,她觉得自己的眼睛是湿了。让孩子从自己手里长到20岁,是多么不容易!而最酸心的,不知是什么无缘无故地把孩子夺了去。她跪在灶王爷前边回想着她的一生。就在这时候,房门忽然打开了。儿子回来了,身上背着一对野鸡。陈公公像生客似的站在那里,陈姑妈也像生客一样,只有儿子才像这家的主人。他用嘴吹着野鸡身上的花毛,用手指尖扫着野鸡尾巴上的漂亮的长翎。“这东西最容易打,钻头不顾腚……若一开枪,它就插猛子……这俩都是这么打住的。”“你到底跑出去干什么去了呢?”陈公公充满庄严而胆小的情绪等待儿子的回答。他最怕儿子说出他加入了义勇军,又怕儿子不向他说老实话。儿子回答他的,偏偏是欺骗了他。“爹,我不是打回一对野鸡来嘛!跟前村的李二小子一块儿……跑出去100多里……”“打猎哪有这样打的呢!一跑就是100多里……”其实,陈公公的儿子没有去打猎,也没有加入义勇军。他给日本人修了三天铁道。那一对野鸡是用了三天的工钱买的。现在他安安然然地睡着了,他以为父亲对他的谎话完全信任了。他给日本人修铁道,预备偷着拔出铁道钉子来,弄翻了火车。这个企图,他仍是保密的。第二天,儿子又是没有声响地就走了。这次他去了五天。第七天上,儿子又回来了,这回没带着野鸡,而带着一个号码:381号。陈公公从这一天起可再不说什么“老的完蛋了”这一类话。有几次儿子刚一放下饭碗,他就说:“擦擦汗就去吧!”“扒拉扒拉饭粒就去吧!”别人若问他:“你儿子呢?”他就说:“人家修铁道去啦……”“大叔,听说你儿子修了铁道吗?”越问得详细,陈公公就越喜欢。他的道理是:“人非长成人不可,不成人……小孩子有什么用!”于是陈公公觉得自己的儿子幸好已经20岁,不然,就好比这修铁道的事情吧,若不是他自己有主意,若不是他自己偷着跑去的,这样的事情,一天五角多钱,怎么能有他的份儿呢?只要儿子没有加入义勇军,他就放心了。这孩子虽然说是跑得把人吓一跳,可到底跑得对。到四月十八,陈姑妈在庙会上烧的香比哪一年烧的都多。讨厌的大风又来了,当陈姑妈发现了大风把屋脊抬起来了的时候,陈公公蹬着房檐下酱缸的边沿上了房。陈姑妈把砖头或石块传给他。他用石头或砖头压着房脊上已经飞起来的草。住在前村的老李来了,他跑得满身是汗。他喊着陈公公:“你下来一会儿,我有事,告……告诉你。”陈公公说:“有什么要紧的事?你等一等吧。”“这是要紧的事,陈大叔……陈大叔你快下来吧……”老李和陈姑妈走进屋去了。陈姑妈靠着炕沿听着李二小子被日本人抓去啦……“什么?什么?是吗?是吗?”陈姑妈的黑眼球向上翻着,要翻到眉毛里去似的。“我就是来说这事的……修铁道的抓了300多个人……你们那孩子……”“为着啥事抓的?”“弄翻了日本人的火车啦!”陈公公一听说儿子被抓去了,急忙打开了小钱柜,带了儿子修铁道赚来的钱,当天的夜里就向着西南大道上跑去。那天的风是连夜刮着,前边是黑滚滚的,后边是黑滚滚的;远处是黑滚滚的,近处是黑滚滚的。分不出头上是天,脚下是地,分不出东南西北。陈公公在前边跑着,陈姑妈在后面喊着:“你回来吧!你回来吧!你没有了儿子,你不能活。你也跑了,剩下我一个人,我可怎么活……”大风浩浩荡荡的,把陈姑妈的话卷走了。陈公公倒下来了,等他再重新爬起来,他仍旧向旷野里跑去。他疯狂地呼喊着,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叫的是什么。风在四周捆绑着他,风在大道上毫无倦意地吹啸。树在摇摆,连根拔起来,摔在路旁。地平线在混沌里完全消融,风便做了一切的主宰。(节选自萧红《旷野的呼喊》)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没有把故事的重心放在年轻农民如何爱国如何反抗的层面上,而是重点描写了儿子出走之后,陈公公夫妇等待儿子时的焦灼心态。B.作者带着批判与同情的复杂心情,刻画了陈公公的形象,表现了他特殊的心理纠葛。C.陈公公儿子离家出走三天后回家,带回两只野鸡,主要是向父母赔罪,他不该不告而别。D.作者对于“风”的描写贯穿小说始终,表现出独特的环境,营造了小说的悲壮氛围。“风”不仅是自然现象,更具有象征意义。7.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常用手法,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陈公公心理的。8.较之于一般抗战文学,萧红作品的情感更为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见其采,下故素正。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节选自《韩非子·扬权第八》)材料二:秦拔魏邢丘。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说王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臣又闻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齿管齐,射王股,擢王筋,悬之于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今臣观四贵之用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王以为然。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所授者妒贤A疾能B御下C蔽上以成D其私E不为F主G计H而主不觉悟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方,指失去方向,文中用来形容处理政事失去方向,不能办成。B.举,指任用、举用,与《陈涉世家》“举大计亦死”的“举”词义不同。C.卑,使……卑微,与《苏武传》“单于壮其节”的“壮”的用法相同。D.有秩,古代官名,乡官,掌管听讼收税等事,相当于后世的乡长。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强调,事物都需各展其才,让公鸡掌夜报晓,让猫捕捉老鼠,国家政事的处理也应如此。B.韩非子认为君主喜欢自夸逞能,臣下就会借此欺骗他;臣下卖弄口才和智慧,君主就会被利用。C.范雎认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原因都是君主把专权转授给臣下,自己纵酒行猎,不理政事。D.范雎先分析太后、穰侯等人擅权的现状,再借用历史故事晓以利害,最后表达对秦国未来局势的担忧。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无为。(2)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说王曰……13.材料一与材料二揭示的君主为政之道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田叟李商隐荷蓧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烧畬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鸥鸟忘机①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注】①鸥鸟忘机:引用了《列子》中鸥鹭忘机事。有人住在海边,与鸥鹭相亲,其父欲使他把鸥鹭捉回,鸥鸟见到他就不敢飞近了,也就是说人有机心,动物就不会与他相亲。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荷蓧衰翁”与《论语》中的“荷蓧丈人”相似,他们都是隐居田间的高士。B.颔联“烧畬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通过视觉角度描绘出田园生活之景。C.颈联中因“忘机”素不相识可相处融洽与因“得路”交亲之人也会形同陌路形成对比。D.尾联作者反躬自问,乡野间有贤德的人,而朝廷里的人却认为野无遗贤,让人吃惊。1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四、名句名篇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建设美好乡村,需要传承乡土文化。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的“,”两句描摹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对古老乡土文化的赞美之情。(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两句巧设喻反问,形象生动地写出秦人强取豪夺、挥金如土的贪婪之相。(3)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古诗词中有许多诗人书写“桃花”,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活在世上,爱着、感受着、思考着。我心中有一个世界,那里珍藏着许多往事,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它们虽已逝去,却将永远活在我心中,与我终身相伴。一个声音对我说:在无限宇宙的永恒岁月中,你不过是一个顷刻便A化为泡影的微粒。这个微粒的悲欢甚至连一丝微风、一缕轻烟都算不上,刹那间就会B无影无踪。你如此珍惜的那个小小的心灵世界.究竟有何价值?是的,对于宇宙我C不足挂齿;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同样值得大书特书。我何尝不知道在宇宙的生成变化中,我只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存在,我存在与否完全D举足轻重,但是我没有理由妄自菲薄。面对无穷,我确实等于零。然而,我可以用同样的道理回敬这个傲慢的宇宙:倘若我不存在,①你对我来说也就等于零。每一个自我一旦存在,②便从自身出发估量一切,正是这估量的总和使本无意义的宇宙获得了意义。17.第一段中某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指出并修改,说明理由。18.文中画横线的ABCD四个成语,使用最恰当的是哪一个?(只要选择即可)19.第四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气平缓,请修改句式,使表意更强烈。①修改为:②修改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开餐,食客们蜂拥而至,展现出马拉松开跑的气势。我们也赶忙冲向了琳琅满目的餐台。在明亮灯光的映照下,食物仿佛开启了美颜滤镜,呈现出诱人的色彩:海鲜贝类整齐地叠放在碎冰上,奶白色的舒芙蕾在煎锅上冒着热气,煎炒炖炸的各色菜肴被盛在金灿灿的高脚容器中——每种食物都仿佛在使劲叫嚣:“快来吃我吧!”自助餐厅最怕三种客人:一是大胃王,二是浪费多的人,三是喜欢专吃“贵价菜”的人。我有备而来,自然可以跳过那些早已看透的热菜过于家常、蛋糕饱腹感强、碳酸饮料容易涨胃等廉价食物的幻相。这次的目标只有一个——昂贵且能回本的海鲜。于是,我的夹子在生蚝和鲜贝之间翻飞跃动,瞬间小小的餐盘里堆积如山,我满载而归。此时,服务员不由分说地送上了一块榴莲蛋糕。①我突然意识到商家是想把被动变为主动、②提前将顾客喂饱的诡计,③于是彻底地摆脱“最佳顺序”,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爱吃的东西。等肚子宛如充足气的皮球般硬邦邦时,我发现自己才是自助餐厅最爱的顾客,胃口小、吃得快,且毫无规划。20.从修辞角度简析第1段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21.请将第2段中画线部分的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文中第3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代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这种压力有的来自社会、有的来自家庭,还有的来自自身。顶住压力、练好内功、站稳脚跟,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B3.D4.①明确“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的观点。②运用总分与并列式相结合的论证结构,在总体提出论点的基础上,分别从“服饰传达着道德情感”“服饰具有道德规范作用”“服饰体现道德修养”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而“首先”“其次”“再次”体现了并列式结构的特点。③具体论述中,采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等方法。5.①材料一,通过举例尊贵隆重的皇帝冕服,寻常服饰“深衣”,体现了服饰与天地相和合,并能带来福瑞和平安,进而展现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②材料二,从道家的“自然”美学、儒家美学的“天人合一”以及儒家以等级、秩序、“礼”来规范和约束服饰方面,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服饰特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因此”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六段“冕服作为礼服的代表,是吉礼时所穿。它精美端庄,纹章丰富”“华夏服饰的设计、纹章的表征充满着尊天、隆祖、明礼、尚义等深厚意蕴”可知,“因此”前后内容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如一般贵族、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裹黑巾,故被称为‘布衣’‘黔首’”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六冕”“六服”是古代尊者的服饰,成为贵族的重要标识,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裹黑巾,故被称为‘布衣’‘黔首’”可知,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裹黑巾,不包含贵族,属于扩大范围。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中国传统服饰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特殊的文化意蕴”。D项阐述的是前开衣的起源,与材料一观点无关。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本题华夏服饰“唯德是命”方面的内容对应材料一第四段到第八段的内容。第四段是总说,提出“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的观点。第五、六、七、八段是分说,其标志词语分别是“首先”“其次”“再次”;第五、六段论述“服饰传达着道德情感”,引用《左传》《论语》中的内容进行论证,列举冕服的具体例子进行论证;第七段论述“服饰具有道德规范作用”,列举深衣的具体例子进行论证;第八段论述“服饰体现道德修养”,引用《论语》《礼记》中的内容和孔子的话进行论证,列举玉饰的具体例子进行论证。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材料一涉及“论述服饰与‘天人合一’的关系”的内容是第九、十、十一段,第九段通过举例尊贵隆重的皇帝冕服,提出“天子的服饰应天地之气、合四季之时,充分展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观点;第十段通过寻常服饰深衣,论证“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的观点。材料二第二段论述“道家美学思想强调道法自然”对服饰的影响,得出“中国古代服饰美学思想自然化的特征,正是‘天人合一’思想观念在服饰方面的丰富化体现”。材料二第三段开始即提出“儒家重礼和秩序,以仁、义为道德典范,强调美和善相互统一的美学原则”的观点,指出儒家“以等级、秩序、‘礼’来规范和约束服饰的特点更加显著”,儒学观念对中国的服装基本造型定型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典型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6.C7.①通过人物内心独白刻画人物心理。如:“这小子到底是干什么去啦?”“这小子到底……”表现了陈公公对儿子离家出走的担心。②通过语言刻画人物心理。如:“打猎哪有这样打的呢!一跑就是100多里……”表现了陈公公对儿子所谓“打猎”的怀疑与不满。③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如:“他最怕儿子说出他加入了义勇军,又怕儿子不向他说老实话。”表现出陈公公担忧与矛盾的心理。④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如:“陈公公倒下来了,等他再重新爬起来,他仍旧向旷野里跑去。他疯狂地呼喊着,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叫的是什么。”表现出陈公公惊慌、绝望的心理。⑤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如小说结尾处描写大风,衬托出陈公公慌乱、惊恐的心理。8.①表达了对中国底层百姓勇于抗战的精神、对义勇军战士的赞美之情。小说中以“前村的李二小子”为代表的青年人主动加入义勇军,以给日本人修铁路为掩护,弄翻日本人的火车,表现出积极参与抗战、勇于反抗侵略者的英勇精神。②表现出战争给人们造成的伤害,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写有祈福语的横批、条子被大风撕破,陈公公、陈姑妈听说儿子被日本人抓去的惊恐与绝望,都表现出战争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③表达了对陈公公、陈姑妈一家代表的普通民众的同情。儿子被日本人抓走,陈公公、陈姑妈惊恐绝望,令人同情。④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儿子离家后,陈公公夫妇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等均表现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主要是向父母赔罪”错误。陈公公儿子干的是有风险且保密的抗日工作,他既不能跟父母明说,怕他们不理解,又怕他们担惊受怕,所以才带回野鸡,谎称自己打猎去了,好让他们安心。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①通过人物内心独白刻画人物心理。如:“这小子到底是干什么去啦?”“这小子到底……”这是陈公公的内心独白,结合“陈公公的儿子,出去已经两天了”可知,这些内心独白表现了陈公公对儿子离家出走的担心。②通过语言刻画人物心理。如:陈公公儿子离家出走三天后回家,带回两只野鸡,谎称自己打猎去了,“打猎哪有这样打的呢!一跑就是100多里……”这是语言描写,表现了陈公公对儿子所谓“打猎”的怀疑与不满。③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如:“他最怕儿子说出他加入了义勇军,又怕儿子不向他说老实话”“只要儿子没有加入义勇军,他就放心了”这是对陈公公的心理描写,结合“陈公公充满庄严而胆小的情绪等待儿子的回答。他最怕儿子说出他加入了义勇军,又怕儿子不向他说老实话”可知,表现出陈公公担忧与矛盾的心理。④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如:“陈公公倒下来了,等他再重新爬起来,他仍旧向旷野里跑去。他疯狂地呼喊着,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叫的是什么”,这是陈公公得知儿子被抓后奔跑的动作描写,结合“陈公公一听说儿子被抓去了,急忙打开了小钱柜,带了儿子修铁道赚来的钱,当天的夜里就向着西南大道上跑去”可知,表现出陈公公得知儿子被抓后惊慌、绝望的心理。⑤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如小说结尾处“风在四周捆绑着他,风在大道上毫无倦意地吹啸”描写大风,营造了小说的悲壮氛围,衬托出陈公公慌乱、惊恐的心理。8.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①表达了对中国底层百姓勇于抗战的精神、对义勇军战士的赞美之情。“跟前村的李二小子一块儿……跑出去100多里……”“他给日本人修铁道,预备偷着拔出铁道钉子来,弄翻了火车。这个企图,他仍是保密的”小说中以“前村的李二小子”为代表的青年人主动加入义勇军,以给日本人修铁路为掩护,弄翻日本人的火车,表现出积极参与抗战、勇于反抗侵略者的英勇精神。②表现出战争给人们造成的伤害,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人声,狗叫声,嘈嘈杂杂地喧闹了起来……或是‘出门见喜’的条子,也都被大风撕得一条一条的、一块一块的”写有祈福语的横批、条子被大风撕破,“陈公公一听说儿子被抓去了,急忙打开了小钱柜,带了儿子修铁道赚来的钱,当天的夜里就向着西南大道上跑去”“陈公公在前边跑着,陈姑妈在后面喊着”陈公公、陈姑妈听说儿子被日本人抓去的惊恐与绝望,都表现出战争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③表达了对陈公公、陈姑妈一家代表的普通民众的同情。“陈公公倒下来了,等他再重新爬起来,他仍旧向旷野里跑去。他疯狂地呼喊着,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叫的是什么”“你也跑了,剩下我一个人,我可怎么活……”儿子被日本人抓走,陈公公、陈姑妈惊恐绝望,令人同情。④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爱。“这小子到底是干什么去啦?”“这小子到底……”“陈姑妈还勉勉强强地像是照常在过着日子,而陈公公在她看来,那完全是可怕的。儿子走了两夜,第一夜他还算安静静地过来了,第二夜忽然就可怕起来。他通夜坐着,抽着烟”儿子离家后,陈公公夫妇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等均表现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9.BEH10.C11.B12.(1)事物有它适宜的用处,才能有它施展的地方,各自处在适宜的位置上,所以君主可以无为而治。(2)范雎一天天更加被秦王信任,掌权执政,于是趁机劝说秦王道……13.材料一:臣下各司其职,君主无为而治;君主给臣子相应的职务与权力,让他们名正言顺。材料二:君主应远离奸臣权贵,杜绝权臣乱政局面的出现。【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被授权者嫉贤妒能,欺下瞒上,成就他们的私欲。他们不为主子考虑,而君主也不觉察醒悟。“妒贤疾能”与“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主语都是“所授者”,是两件事,各自断开,故BE处断开。“不为主计”承接上文主语“所授者”,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主不觉悟”,主语为“主”,与上文主语不同,故H处断开。故选BEH。10.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一词多义及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正确。任用,举用;发动。句意:君主以臣下的主张来任用他。/发动起义也是死。C.错误。使……卑微,使动用法;认为……壮烈,意动用法。用法不同。句意:大臣过于尊显会使君主卑微。/单于认为他的气节壮烈。D.正确。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臣下卖弄口才和智慧,君主就会被利用”错误。根据原文“辩惠好生,下因其材”,意为君主喜欢卖弄口才和智慧,臣下就会利用这种特性行骗。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宜”,适宜的用处;“所施”,施展的地方;“处”,处在;“故”,所以。(2)“日益”,一天天更加;“用事”,掌权;“因”,趁机;“说”,劝说。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无为”“因而任之,使自事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这两句的意思分别是事物都有它适宜的用处,才能都有它施展的地方,各自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所以君主可以无为而治;依据其本色而任用他们,使他们自行办理政事……正确地运用这种原则来安排臣下,使臣下都能自行地完成任务。分别概括出君主为政,让臣下各司其职,君主可以无为而治;君主给臣子相应的职务与权力,让他们名正言顺做事。根据材料二“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意思为夏、商、周三代最后亡国的原因,都是因为君王把专权转授给臣下,自己纵酒行猎;被授权者嫉贤妒能,欺下瞒上,成就他们的私欲。他们不为主子考虑,而君主也不觉察醒悟,所以失去了国家。可知,国家因为任用奸佞,导致了国家危亡,所以君主治理国家,应该远离奸臣权贵,杜绝权臣扰乱政局的现象发生。参考译文:材料一:事物都有它适宜的用处,才能都有它施展的地方,各自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所以君主可以无为而治。让鸡来负责报晓,让猫来负责捉鼠,像这样都使用他们的才能,君主就可以无所事事了。君主如果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就会在处理国家大事方面不当。君主自夸自大而喜好贤能,就会被臣下所欺骗;君主喜欢卖弄口才和智慧,臣下就会利用这种特性行骗。君主和臣下的地位和作用颠倒了,国家就治理不好。以道的原则治理国家,要把确定客观事物的名称摆在首位。名称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事物的性质就明确了;名称有偏差,事物就捉摸不定。所以圣明的人把握道而虚静以待,名称要让它所反映的内容自己确定,让事物依自己的性质去确定。君主不表现出自己的才能,臣下就会显现出自己真正的本色。依据其本色而任用他们,使他们自行办理政事;依据他们的本色而分派事情,他们将自动地去承担办理政事;正确地运用这种原则来安排臣下,使臣下都能自行地完成任务。君主以臣下的主张来任用他,不知他的主张是否恰当,就去考察它付诸行动后的效果。材料二:秦国攻克魏国邢丘。范雎一天天更加被秦王亲信,使他掌权,范雎便趁机劝说秦王道:“我在崤山之东居住时,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不知道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王太后、穰侯魏冉,不知道有秦王。所谓独掌国权称作王,决定国家利害称作王,控制生杀大权称作王。现在太后擅自专行,不顾大王;穰侯出使外国,也不报告大王;华阳君、泾阳君处事决断,无所忌讳;高陵君自由进退,也不请示大王。有这四种权贵而国家想在不危亡,是不可能的。在这四种权贵的威势之下,可以说秦国并没有王。穰侯魏冉派使者控制大王的外交重权,决断与各国事务,出使遍天下,征讨敌国,无人敢不听从。如果战胜了,他就把所获利益全部收归自己的封地陶邑;如果战败了,他就把百姓的怨愤推到国家身上。我还听说过,果实太多会压折树的枝干,枝干折断会损伤树根,封地过于强大会威胁到国家,大臣过于尊显会使君主卑微。当年淖齿管理齐国,用箭射齐王的大腿,抽去齐王的筋,把他吊在房梁上,过了一夜才折磨死。李兑统治赵国,把赵主父关在沙丘宫里,一百天后活活饿死。如今我看秦国四种权贵的所作所为,也正像淖齿、李兑一类。夏、商、周三代最后亡国的原因,都是因为君王把专权转授给臣下,自己纵酒行猎;被授权者嫉贤妒能,欺下瞒上,成就他们的私欲。他们不为主子考虑,而君主也不觉察醒悟,所以失去了国家。现在秦国自有秩小官直至各个大官,再到大王您的左右随从,无一不是丞相魏冉的人。我看到大王您孤零零地在朝廷上,真私下里为您万分担忧。恐怕您去世后,拥有秦国的将不是大王您的子孙了!”秦王听后深以为然,于是毅然废黜太后的专权,把穰侯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到关外去,任用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14.B15.(1)对田叟质朴淳厚品质的赞美之情。(2)对当权者的嘲讽。(3)委婉含蓄表达自己的不得志。(4)对官场污浊的憎恶之情。(5)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通过视觉角度描绘出田园生活之景”有误,“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通过视觉、听觉两种角度描绘出田园生活之景。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荷葆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写田叟年岁已高,热情好客,拉着我的手相携而行,表达对田叟质朴淳厚品质的赞美之情。“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通过视觉、听觉两种角度描绘出田园生活之景,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颈联“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写田叟与鸥鸟的相处,坦荡自然,毫无心机;因“得路”交亲之人也会形同陌路。把田叟不以世事为怀与官场得志升官者进行对比,表达对当权者的嘲讽。一歌颂一讽刺,表明了作者的爱憎。诗歌将田园生活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世俗人际关系相比,纯朴厚直、了无机心的田叟也能使诗人感受到返朴归真的禅意,委婉含蓄表达自己的不得志。借田叟的拙朴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官场污浊的憎恶。1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箫”“冠”“锱”“铢”“潭”“鹭”“鳜”。17.“ 爱着、感受着、”改为“爱着,感受着,”。理由:并列短语作谓语,应用逗号。18.B19.你对我来说岂不也等于零?便不能不从自身出发估量一切【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第一段中“爱着”“感受着”“思考着”三个短语构成并列结构,承接“我活在世上”,作“我”的谓语,并列短语作谓语,应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18.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化为泡影,意思是变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样,很快就消失。比喻完全落空。多用作谓语,不能作“微粒”的定语,“化为泡影”使用错误,可改为“化为乌有”,指变得什么都没有了。B.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句中要表达的是“微粒的悲欢”刹那间就会消失,符合语境。C.不足挂齿,意思是事情很小,不值得一提。句中要表达的是对于宇宙“我”很渺小,“不足挂齿”使用错误,可改为“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D.举足轻重,意思是一抬起脚就可以改变两边的重量,使之失去平衡与均势。形容身份或地位特殊,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全局。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我”存在与否并不重要,“举足轻重”使用错误,应该用“无足轻重”。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转换句式的能力。“你对我来说也就等于零”为陈述句,只是客观地陈述,语气平淡。文中作者意在“回敬这个傲慢的宇宙”,应该加强语气。反问句语气强烈,要使表意更强烈,需要将原句改成反问句。此外,反问句本身表示否定含义,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本题需要添加否定词和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岂)等,可将其改为“你对我来说岂不也等于零?”。“便从自身出发估量一切”为肯定句,语气平缓。文中作者观点鲜明,强调“每一个自我一旦存在”必有其意义和价值。双重否定句有表达肯定、强化语气等功能,可将其改为“便不能不从自身出发估量一切”。20.①运用排比,增强气势,强调了美食的琳琅满目。②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美食的诱人和食客迫切的心情。21.早已看透了廉价食物的幻相,热菜过于家常,蛋糕饱腹感强,碳酸饮料容易胀胃,这些自然可以跳过。22.②提前将顾客喂饱(或①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商家把被动变为主动)
③于是彻底地摆脱“最佳顺序”的限制【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海鲜贝类整齐地叠放在碎冰上,奶白色的舒芙蕾在煎锅上冒着热气,煎炒炖炸的各色菜肴被盛在金灿灿的高脚容器中”,三个句子,句式一致,都采用了主谓结构的句式,构成了排比,加强了语气。三个句子都以美食为主语,表现了美食之多,琳琅满目,在明亮灯光的映照下,更加诱人。“每种食物都仿佛在使劲叫嚣:‘快来吃我吧!’”中“叫嚣”一词把食物人格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用人的特有动作来描摹食物迫不及待被吃的形象,别具一格,既体现了美食的诱人,又体现了食客急切的心情。21.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结合上文“我有备而来”可知,画线句子的主语是“我”,谓语部分是“跳过幻相”,其余部分“那些早已看透的热菜过于家常、蛋糕饱腹感强、碳酸饮料容易涨胃等廉价食物”是“幻相”的长定语,依次单独成句为:热菜过于家常,蛋糕饱腹感强,碳酸饮料容易胀胃。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早已看透了廉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的实习报告范文7篇
- DB12T 598.6-2015 天津市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第6部分:非营利性邮政设施项目
- 中秋节前致员工家属的慰问信范文(11篇)
- 诗说课件教学课件
- 中央党史课件教学课件
- DB12∕T 3008.5-2018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第5部分:高级人才寻访
- 影响英语听力教学的因素
- 数字化领导力:引领财务数字化转型
- 洞见趋势 解码未来福利-2023年企业福利策略和管理趋势调研报告
- 防震知识课件教学课件
- DB1306-T 102-2021 天花粉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
- Unit5PartALet'stryLet'stalk(学习任务单)六年级英语上册(人教PEP版)
- 中心供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护策略
- 国开2023秋《人文英语3》第5-8单元作文练习参考答案
- 高三一模总结主题班会课件
- 垃圾分类投放点采购安装运营一体化服务投标方案
- 外出提携公章申请表
- 化学用语练习(附答案)
- 洗煤厂公司介绍范本
- 小学一年级劳动课教案(全册)
-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