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八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八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八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八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八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安阳市第八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

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ft番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

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ft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

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

黑,不是ft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

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

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一一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

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ft风

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

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一一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一一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

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一一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

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

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

T.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

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

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一一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

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

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

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

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ft村

的ft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一一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

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

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一一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

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

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

现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

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

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ft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

水”,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ft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海

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

(2)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4)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

“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和E不给分。B项理解错误。对疯

子船长的这一动作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他是真实地把这个和他的船“差不多大”的晒谷场当

作了自己的船。D项对环境描写的分析欠妥当。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为晒谷场的陪衬而写

的,主要不是“展示美丽的ft村田园风光的作用”。E项中对小说的情节分析有误,这篇

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6分)疯子船长是一个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2分)①他久经考

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自己的生命;②他遇险不慌,沉着指

挥,船沉了又劝同事们逃走,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4分)

(3).(6分)①“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②以“我”这样一个ft村孩子的视角

写疯子船长发疯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在塑造疯子船长

这一人物上,我起辅助作用。④通过写“我”学着他,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要去见识大

海,侧面表现船长的高大形象,突出船长对我的影响,深化主旨。(一点2分,答出三点

即可。)

(4).(8分)观点一:应该从主人公悲剧意义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海难虽然摧

毁了船长的船,使他成为疯子,但并没有摧毁他内心深处的船长情结,他在晒谷场演绎风

暴中救船的情景,表现了一个船长的精神风貌,他的执著与坚持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敬

业精神令人感动;②小说给人心灵的震撼,又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在疯子船长这一人物身

上感受到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

观点二: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疯子二叔虽

然是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但他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热爱事业的精神感召我,引发了

我想出去见世面的想法;②小说结尾“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

海”,也说明了作者对“我”这一类农村孩子寄予的期望。(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

分,6分。)

2.(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

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

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

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

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

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

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

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

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

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

“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

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

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

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

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

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

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

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

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

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

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

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

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

6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

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

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

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

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

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

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

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

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务或具体事件

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

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

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参考答案:

6B7A8C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

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

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

工程。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

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文字是文明

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

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

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

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

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掉

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

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

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

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

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

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

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

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

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

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

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

度来认识。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

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教育关乎中国统文化的传承,但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了一些挑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

视。

B.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这导致有些人忽略汉语学习。

C.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育并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这值得汉字教育者深

思。

D.许多学者不断深索汉宇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意首段论述了汉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将汉字教育作为战略工程的观点。

B.文章阐述了汉字教育遭遇的两大问题,从反面论证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对汉字教学采用拼音法提出了疑问。

D.文章以近年出现的有关汉字教学方式的实验为例,肯定了它对完善汉字教育的积极意

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不断繁荣发展,是因为有汉字作为根基。

B.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从而出现更多的提笔忘字的情况。

C.许多学者借签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对汉字教育进行教学实验,值得我们学习。

D.只要我们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汉字教育定会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答案:

1.A2.C3.D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

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与原文不符,原文是

“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C项,

“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育并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分析错误,原文说

“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并无不符合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之意;D项,“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错误,于文无

据,说法绝对。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

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C项,”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

比”原文并没有将汉学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

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D项,原文说“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

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因此只提升重视程度分析错误。故选D。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

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

等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6分)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

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既放放:流放放逐

B.颜色憔悴颜色:脸色

C.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

D.何故至于斯斯:句末语气词,无意义

6.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A.圣人不凝滞于物

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参考答案:

5.D(3分)6.A(被动句)(3分)

5.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

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

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用礼,及清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

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

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

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

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

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

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

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

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①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

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日:

“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削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日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

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

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

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

下。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4.下列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善属文,通步历。步:推算B.阴遣客刺

之阴:暗中

C.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资:资助D.非特匹夫,君德亦

然特:只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和“忠直”的一组是()(2

分)

A.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B.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C.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D.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

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

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C.孔颖达奉帝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

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

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8分,前两题每题5分,后两题每题4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2)乳夫人日:“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日:“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

之?(《项羽之死》)

(4)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方ft子传》)

参考答案:

4.C(“资”的意思是积累、获取。)

5.B(A项后句说的是皇帝对孔颖达的赞许和赏赐,陈述的对象是皇帝而不是孔颖达;这

是侧面烘托,不是直接表达。C项的前句说的是孔颖达学习勤奋刻苦,表达的是学习过

程,不能表现“博学”的结果,属于答非所问的错误。D项的前句有错误。在语境中,

陈述的对象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所以此句是断章取

义,明显是错误的。)

6.C(奉皇太子命令撰著,下诏褒扬是帝幸太学观释菜一事中孔颖达上《释奠颂》后的

事。)

7.(1)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

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句意2分。“造”1分,“不之礼”1分,“质”1

分。)

(2)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

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句意2分。“面折”1分,“虽”1分,“恨”1

分。)

(3)况且我项籍与江东兄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发,现在没有一人回来,即使江东的父老兄

弟怜惜我而奉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西”1分,“纵”1分,“王”1

分,句意1分。)

(4)(方ft子)年龄渐长,改变以往的志向开始读书,想要凭借(读书)在当世闻名显

达,然而最终没有得到优待(好的对待)。(“折节”1分,“以”1分,“驰骋”1

分,“遇”1分。)

参考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

熟记《三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

《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

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

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

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

他之下,喑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

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

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

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

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

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

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

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

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

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

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

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

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

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

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

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

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

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

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

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

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皇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

书,事情没有完成。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

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此书才

颁行天下。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迩年狱讼(刑

部)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叟

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

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

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

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

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纷僧某,遛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

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

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

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辱

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日:“予我千金,吾生若。”

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

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献⑤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

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漱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

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喳(Q0)舌矫(JIAO),终不敢

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方苞《狱中杂记》有删节)

[注释]①洪洞:洪洞县,在ft西。②同官:同官县,在陕西。③漱(YAN):审判定

o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皆利系者之多利:获利

B.遂缚以出,不羁皆刻羁:捆绑

C.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齐1」:(财产的)等差

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情:案情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B.①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臣诚恐见欺于

王而负赵

C.①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D.①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②其孰能讥之乎②洎牧以谗

诛,邯郸为郡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2分)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

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

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⑥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B.①③⑥C.③⑤⑥D.

②③④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

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

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

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

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12.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以及所学课文的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C、9.D、10.B、11.Bo

12.答案:①案件裁定了,胥某对某兄弟说:“给我一千金,我让你活下来。”

②如果入狱,不询问有没有罪,就一定在手脚上戴上刑具,关在老监,使他们不能忍受痛

苦。

③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我看它难以下手,就谨慎地为之戒备,目光为

之专注,动作为之迟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图标题:解读“一带一路”图标的构图要素和寓意(4分)

BRF

参考答案:

最佳答案:①一带一路标志以两条丝带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两条丝带汇聚形成球型,体现包容、团结、合作的寓意,代表全球合作,互利共赢的人类

命运共同体;②同时丝带构成英文字母“S”,代表丝绸(Silk),球形中心隐含“大雁塔”,

寓意丝绸之路以中国为中心,始于西安,惠及全球;③BRF,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

坛英文theBeltandRoadForumforInternationalCooperation的简称(2017年5月14日、15

日,首次BRF将在北京举行)。(答对两点给4分)

8.请把下边这个较复杂的长单句改写成三个短句。

曾把母鸡下蛋的鸣叫和诗人的创作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家常而生动的

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1)

(2)

(3)

参考答案:

(1)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鸣叫和诗人的创作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2)中国传统

里有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3)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

国传统的这一意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请把下边这个较复杂的长单句改写成三个短句”,这是考查长短句的变换,要求改为

“三个”,且是短句。解答本题,先压缩句子主干,作为第一个句子,“曾把母鸡下蛋的

鸣叫和诗人的创作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

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这句话的主干是“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

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的这一意见”,然后把压缩出来的修饰成分添加主语或宾语构

成另外两个小句子,即“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鸣叫和诗人的创作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

然'”“中国传统里有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考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改

写即可。

9.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和用词造句方面有一些毛病,找出来并作修改。(5分)

①学习学作为一门以研究人类的学习活动和规律的新兴科学,发展前景看好。

②王凯教授的拙著《论学习》收录了他近三年来发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