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及全体员工须知小常识_第1页
讲解员及全体员工须知小常识_第2页
讲解员及全体员工须知小常识_第3页
讲解员及全体员工须知小常识_第4页
讲解员及全体员工须知小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郭沫若(故居)纪念馆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也是沙湾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沙湾人民的素质,让我们相互共勉,互相学习,为弘扬和传承“沫若文化”,打造“沫若故里文化城”贡献一份力量。1、故居纪念馆的讲解,必须尊重历史的原真性和历史的真实性,在没有历史资料佐证和考证材料证明之前,不得凭空想象、随意讲解,以免其它讲解员在讲解中与游客产生误解,对故居讲解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沙湾人民的文化素质产生消极作用。2、郭沫若一生用的铃印有1—20枚,都是名人所刻赠送,但在其书法作品中,没有历史资料佐证哪幅作品铃印是某位名人所刻,不得随意指认;3、不准把道听途说、小道消息,插入讲解词中。一、沙湾历史沿革建制始设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号“拓林镇兵”,位于今乐山监狱(原中川纸厂)外的富样建材有限公司(原乐山市水泥厂)处。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城栅被吐蕃军焚毁。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高骄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修复城平栅将镇移至姚河坝,因当地广生楠树且成林,故将镇名改称南(楠)林镇,另有一说因地处峨眉山南麓而名“南陵”,故亦称“南陵”镇。南宋诗人,四川制置史范成大,在淳熙四年离任回京前,曾作峨眉三山游,写下赞誉峨眉三山的诗篇,评“南陵”地处“灵山秀水,沙岸湾环处”。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南陵镇没于大水,镇始移于今址,由于在“灵山秀水,沙岸湾环”处建场,故名“沙湾”,沿袭至今。二、郭沫若在《德音录》“先考膏如府君行”中讲述:祖籍福建,百五十八年前由闽迁蜀,及《少年时代》自传中描述,郭家祖先应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来沙湾场定居“落井沟”(今茶溪上面)。祖先郭有元,娶轸溪张氏为妻。三、乾隆丙午五十一年(1786年),沙湾场遭大水冲毁,后移址新建场(今文豪路),于清道光时才形成新的沙湾场,间隔34年。故居始建于1786年---嘉庆1820年之间,逐步扩建而成。四、郭沫若的曾祖母邱妙福,生于清嘉庆年间,寿高102岁,五世同堂,历经五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地方官府报呈皇帝,赐匾“贞寿之门”,应为光绪皇帝赐匾。曾祖父郭贤林(郭家第三代祖先)。五、郭家家谱世系排列:(五字四句)鸿廷寿显元永志有承贤明朝开宗远英良虎少全六、1939年全家照前排左起:郭远禄(怀抱中/宗仁之女)、郭远功(宗仁之子)、胡星南(葆贞之子)、胡小秋(葆贞之女)、张树恒(张琼华侄女)、罗材庆(琴轩之子)、罗材通(琴轩之子)、罗材极(琴轩之子);二排左起:魏凤英(开运妻)、罗淑伦(琴轩之女)、胡少秋(葆贞之女)、郭琴轩(开文之女);三排左起:林瑞英(开运妻)、张琼华、魏子华(开佐妻)、胡佩兰(开文妻)、郭朝沛、郭秀贞、胡旭东(怀抱中/葆贞之子)、郭葆贞、郭麟贞、张凤祥(秀贞丈夫,画面残);四排左起:魏蓉芳(培谦妻)、魏幼成(宗仁妻)、郭培谦、许幼华(麟贞养孙)、郭宗仁、朱执桓(郭琦之子)、郭开佐、郭远铭(怀抱中/培谦之子)、郭沫若、郭琦(开文之女)、郭开运、胡灼三(葆贞丈夫)。注:魏凤英是1938年来郭家的,嫁郭开运为妻。七、 张琼华:1912年,郭沫若与张琼华(1890-1980)在父母的包办下结婚,五天后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以后68年张琼华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1939年郭沫若返乡省亲时(郭父郭朝沛86岁寿辰)向张琼华鞠躬表示歉意。1980年90岁张琼华病逝于乐山,没有留下子女。八、 安娜:原名佐藤富子,1893年生,日本贵族的后裔,郭沫若第二位夫人。1916年8月22岁时与郭沫若相识、相爱并同居,婚后取名“安娜”。从1916年到1937年与郭沫若共同生活了21年,并生有四子一女。1923年曾随郭沫若和三个孩子回过中国。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与郭沫若分别,后一直在日本顶着政治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抚养着孩子。1948年5月离开日本去台湾,后经香港来到中国,与丈夫团聚,但丈夫已另有家室,后来在中国大连定居。解放后由政府安置,享受副部长级待遇。1983年曾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89年由于一生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荣获第一届亚非和平奖。1994年8月15日逝世,享年101岁。九、 于立群:郭沫若第三位夫人,书法家。1916年生,原籍广西贺县,生长在北平。青年时期曾是戏剧电影界演员,1938年到陕北参加革命,并与郭沫若相识,1939年夏,与出任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举行婚礼,婚后生有四子二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与郭沫若转战南北。新中国成立后,经常陪同丈夫去各地参观、视察、出国访问,并参加一系列外事活动。1979年2月逝世于北京。十、郭沫若子女情况郭沫若与安娜生有五个子女:长子郭和夫是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家。次子郭博是建筑家和摄影家。三子郭复生(亦叫佛生)是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工程师。女儿郭淑瑀。郭淑瑀后来与林爱信结婚,生一女林丛。林丛后留学日本,归化为日本籍,改名藤田梨那,现任日本国士馆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教授,参与创立日本郭沫若研究会。四子郭志鸿是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郭沫若与于立群生有四男二女:儿子郭汉英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物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于2011年去逝)次子郭世英1968年被北京农业大学的红卫兵抓去刑讯逼供,不久从四楼坠下而死。三子郭民英196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因文革中精神受刺激自杀。长女郭庶英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曾任北京中沛经济发展中心总经理次女郭平英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原北京郭沫若纪念馆馆长。四子郭建英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北京大学硕士,现在美国电脑公司任职。著名指挥,音乐翻译评论和音乐活动家。十一、郭开文(1878—1936),郭沫若大哥,字成五、崇武,号橙坞。1904年考入四川省垣东游预备学堂。1905年首批咨送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攻读法制经济。辛亥革命后作四川军政府交通部长。不久,以川边经略史尹昌衡的代表名义驻北京。尹垮台后即回川去重庆,在刘湘处任秘书长等职至死。郭开文本性豁达,学识广博,思想开明,工诗文、书画等。对郭沫若影响至深,给了郭沫若以丰厚的旧学知识和严格的旧学训练,引导郭沫若“凫进”了新时代的潮流。更重要的给了郭沫若提供了留学日本的机会和条件。所以郭沫若在自传中一再告诉读者说:“除父母和沈先生之外,大哥是影响我最深的一个人。”(《我的童年》)“我到后来多少有点成就,完全是长兄赐予我的。”(《我的学生时代》)注:1913年底,郭沫若得到大哥郭开文的允诺和六两黄金的资助,怀着“实业救国”、“富国强兵”的宏图大志奔赴日本。十二、郭开佐(1888-1963),郭沫若二哥,号翊新。四川省武备学堂毕业后赴日本东京学习。回国后任乐山县警佐、成都警备队员养成所所长。中年退役,经营榨油、酿酒等。十三、郭开运(1895——1971)郭沫若幺弟。生于1895年3月3日,字翊昌,号野艭,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寄回的家信中又称之为“季昌”或“济苍”,素习国画与中医。他一生行医,虽无多大成就,但他克己厚人,对哥嫂很顾大义。曾任沙湾小学第一任校长。因病于1971年5月4日在沙湾去世,享年76岁。十四、杜琢章号宝田,乐山县人。由廪生中式,联捷成进士官,贵州知县。历署龙泉广顺等处,有政声咸丰七年,苗匪陷黄平,抚军檄章摄事,章至贼走,城内掳掠一空,章招集散,亡壁垒一新,贼见州有起色,复集教匪苗匪万余,如风雨骤,至公迎战,众寡不敌,退守城。矢尽粮竭,贼攻益急。十月朔城陷,公率队巷战被创,反署呼女三姑四姑至手刃之妾史氏赴水死。公仗刀伏门侧,贼入拼斩十余人,贼大集环矛刺之。公大骂,锋刃交加遂遇害,年四十有三。初章赴黄平时,其友以事属危,急劝勿行。章曰:“缓急皆国事,我择其缓,谁当其急?”者及难至,友以无援、无响,不如弃城走。章曰:“我去如百姓,何因及难事,闻诏赠道,衔子开诚,世袭云骑尉。二女一妾皆旌奖如例”。十五、樱花树:是1981年4月日本市川市市长高桥国雄率市川市日中友好议员、联盟团首次访问乐山市,由日本带来故居栽植的樱花树。同年,乐山市和市川市结为友好姊妹城市。十六、郭沫若的信仰、爱国、创新、开放、廉洁、勤奋等精神:信仰郭沫若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拯救祖国,献身中华的誓愿中,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唯一的宝筏。”面对北伐时期反革命政变的腥风血雨,他大义凛然发表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随即奔赴南昌参加起义。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刻,他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他相忍为国、倾尽全力。周恩来高度赞扬郭沫若:“孤立那反动独裁者,需要里应外合的斗争,你正站在里应那一面。需要民主爱国阵线的建立和扩大,你正站在阵线的前头。艰巨的岗位,有你担负,千千万万的人心都向着你。”爱国爱国主义是沫若精神的内核,是贯串他一生的主旋律,是他从事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的灵魂。无论“伤心国事飘摇甚,中流砥柱仗阿谁”少年忧愤,还是愿为祖国燃烧的“炉中煤”青春激情;无论是抗战时期“又当投笔请缨时,抛雏别妇断藕丝”的中年壮举,还是“精神有如火焚”的暮年老骥,郭沫若永远保持了一颗为民族崛起,为祖国繁荣而跳动的中国心。创新郭沫若学识渊博、才华卓绝,有着惊人的创造能力。他蓝缕开疆,在多个领域开出新路,他抒写出第一本具有全新时代精神的现代新诗集《女神》,成为开一代诗风的先锋。他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结合起来,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开辟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他关于“人民本位”的思想,他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中戒骄反腐的警示,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提供了精神资源。开放郭沫若具有鲜明清醒的开放意识,终身为中外文化的沟通交流不遗余力。他在中西文化的会通中,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渠道。他曾让孔夫子与马克思对话,希望找到传统的大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契合点。他翻译了来自德国、美国、日本、俄苏等国上百位作者几百万字的作品,以吸纳进步的外来文化。抗战时期,他亲自倡导和组织“文化出国”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不屈精神和优秀文化。新中国成立,他作为新中国文化的友好使者,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更是不辞辛劳。廉洁郭沫若先后在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和社会主义新中国担任多种高层职务,在长期的政务经历中,他以高度的自律精神,践行了“至公无私”道德信条。新中国成立前,郭沫若的稿费和版税常用来支持国统区的革命文化工作。1952年,他把获得的“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十万卢布全部捐给了中围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组织。20世纪50年代,他捎献出稿费为科学工作者修建标准游泳池。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又将十五万元稿费全部交给了科学院党组,用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郭沫若奖学金”。勤奋郭沫若是百科全书似的“球形”天才,其活动涉足到文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书法、翻译等多个领域。生平出版各类著译作品近两百部,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建国后,又担任了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多项领导职务,繁重的社会工作,大量的外交访问,永远停不下来的写作……。郭沫若在患有严重耳疾的情况下,完成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工作,“勤奋”是郭沫若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的重要法宝。奉献出于对祖国赤胆忠心,郭沫若青年时代就将祖国比如“大树”,自己则是大树上的落叶,他立下誓愿:“誓将此寸驱,化作泥与涂,泥涂岂空化,用以沃根株。”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是郭沫若始终不渝的人生信念。不管是北伐时期对背叛革命的蒋介石揭露声讨,还是抗战时期为组织抗战统一战线倾尽全力;不管是建国时期为国家培养造就科技人才奔波劳累,还是在文革时期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惨遭不幸,却没有惊扰于周总理。他只有一句话,“我是为了中国好呵!纯真“纯真”是郭沫若最独特、最有魅力的个性特质。郭沫若把“朴素绚烂”、“纯真热烈”作为道德实践的价值取向。希望“能泯却一切占有欲而纯任自然”。“做人要一片天真”是他对自己人格的要求。他常常以莲、兰、梅、橘等题咏自励自勉,表达他对至真至纯的人格理想的追求。十七、书法家郭沫若:行草见长韵味无穷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上世纪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他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笔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为纪念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是郭沫若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一幅1.42米x3.57米的宣纸上,郭沫若用苍劲有力的行书,书写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八个气势磅礴的大字。市场拍卖时底价为100万元人民币,最终以319万元的价格改写了郭沫若书法作品成交记录,同时也刷新了近现代书法单件作品的成交记录。值得一提的是,乐山日报和乐山晚报的报头字体,也是集郭沫若手书作品而成。若以书法家视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郭沫若可归入学者型或“文化人”类型的书家。在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