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_第1页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_第2页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_第3页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_第4页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1

一、复习打算。

1、出示平行四边形图。

2、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知道底和高会求面积吗?假如剪去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角,剩下的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哪个图形的面积你会干脆计算?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3、揭题。

二、新授。

1、出示梯形图。

(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说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提示:求梯形的面积能不能像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一样,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它的面积?

(2)操作试验。

反馈: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指名拼一拼。

指导拼法。

①重合。

②旋转。哪个梯形旋转?一般可以怎样移动一个梯形?旋转到两下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③平移。

思索:通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2、出示直角梯形图。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又能拼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2)提问:拼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

(3)视察:每个直角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并且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一半。

3、视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思索:(1)比较梯形的上底下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2)比较梯形的高与拼成

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2

学问与实力

1、使学生能较娴熟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驾驭平均的方法,练习三3—6题。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看法

娴熟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打算:实物投影

学具打算:学具卡片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练习:

第3题:

分一分,说一说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

然后说说分的过程,

最终填空:一共有()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

每盘放()个。

第4题:

圈一圈,说一说

先请学生细致视察图,说说图意,

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

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

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思索还可以用想乘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娴熟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知道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先的,并能知道数位的依次,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3、通过读数和写数,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感。

4、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打算: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10个一是(),10个十是()。

2、6个十和3个一组成()。

3、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其次位是()位。

二、讲授新课

㈠教学例4

1、师出示24根小棒,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生答有24根),那么2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指名回答)

2、在计数器上表示24。

师出示计数器,问: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24,应当怎样拨珠子呢?(指名说,并指名拨珠子,师适时引导)

师:24里面有2个十,所以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有4个一,所以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3、24的写法。

师:那么24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引导说出:十位上有2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4。

4、24的读法。

师:好了,这个数同学们会读吗?

老师板书:读作:二十四

学生齐读。

5、师:2在什么数位上?那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4又在什么数位上?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㈡教学例5

1、学习例5第1行3道题。

⑴师:好了,现在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34页,你们看到中间的例5,例5有6幅图,每幅图画的都是计数器。

⑵师:现在你们先看到第1横排的3幅图,你们先自己试着写出这3幅图所表示的数,你们试着写一下,写好了后再把你写的数读给同桌听一听。(老师巡察)

指名板演,订正。

⑶指名读前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2、学习例5第2行3道题。

⑴好了,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书上,你们看到例5的第2横排的3幅图。

⑵你们先看第2横排的第1幅图,第1幅图的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那么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强调:这幅图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要用0去占位。所以就写作:40。

师:那么这个数怎么读呢?(指名读,老师板书)

⑶师:好了,剩下的两幅图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再把你写的数读一读。

指名板演,订正。

⑷指名读第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⑸师强调:写数的时候,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珠子就要写0,要用0去占位,不能不写0。

㈢教学例6

1、老师出示10捆小棒。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许多捆小棒,来我们数一数有多少捆。那么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十呢?(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就是100)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100,该怎么表示呢?(指名拨)

2、师:好了,同学们你们会写100吗?(指名板演)

老师强调:十位和个位上的0不能丢了。

3、学生齐读100,师板书:读作:一百。

4、师:好了,现在同学们视察老师的计数器,你们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其次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老师板书)

5、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读这些数和写这些数的时候,我们是从哪边起先的呢?(学生自由探讨,指名汇报)对了,我们读数和写数都是从左边起先的,我们读数是先读的十位,再读的个位,是从高位读起的;我们写数也是先写的十位,再写的个位,也是从高位写起的。总之我们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2、读出下面各数。

284063809872

四、小结

好了,今日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化课程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洁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验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驾驭分类的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索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很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爱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沟通中培育擅长表达和倾听他人看法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识的事物,让学生经验分类的活动,学会按肯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阅历为学问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

动,亲自动手操作,经验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朝气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探讨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打算: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老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2、老师指导学生按一种标准分和按不同标准分并组织练习。3、拓展延长,课堂总结。1、观看录像,感受分类的价值。2、自主活动,经验分类的过程。3、自由发言,沟通体验。4、实践延长,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3、揭示课题。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挚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老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协作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打算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沟通时老师巡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学生视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2、(1)学生在小组中沟通。

(2)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挚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3)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挚友们喜爱这些小动物吗?谁相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挚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挚友们,这些都相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探讨,相互说一说。指导学生依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3)学生检查各小组分状况。

3、

(1)学生首先相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动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探讨,学生纷纷相互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软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逐一点击画面上的交通工具,同时发出各自的声音,画上符号。提问:我们把这些交通工具按什么要求,分成了三类?小结:把一组物体按一种标准分,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按不同标准分。

1、多媒体显示小故事>提问:小白兔、小灰兔把采集来的花分成3堆,都说自己的方法对。你说谁分得对呀?

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对。一组物体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

2、选一选,分一分。多媒体显示:视察下面八顶帽子,请你分一分。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赐予表扬:小挚友们真聪慧!只要他细视察,肯动脑筋,会学到许多学问。

3、听口令嬉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听口令的嬉戏。看哪些小挚友留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提问:小挚友们,想一想,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小挚友按什么来分的?谈话:现在戴帽子的小挚友起立!这时我们全班的小挚友是按什么来分的?谈话:我们全班的小挚友还可以怎么分,小挚友们课后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四题。谈话:小挚友们我们各小组探讨一下,可以怎样分?然后选择一种你喜爱的分法?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老师对于学生说出的分的结果只要有道理都赐予确定。小结:一组物体有时可以按多种标准分,分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再把自己画的和符号和屏幕上一一核对。学生分别回答出: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标准分的。

(三)按不同标准分

1、学生思索回答分得都对,分别是按颜色和形态来分的。

2、细致视察,有的回答可以依据颜色分分成三类,有的说可以依据帽子的款式分分成两类。

3、玩听口令嬉戏。学生依据口令做一做。学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来分的。学生听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没有戴帽子来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题。学生视察后探讨,然后各小组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根据颜色来分的,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等等。

三、自由发言,沟通体验(约3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挚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长,学以致用。(约3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挚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须要整理一下,打算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驾驭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依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须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按不同的标准分

(注:由于学生刚入学,这里的板书老师要加上拼音。)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分类

小挚友们,你们别嫌垃圾脏糊糊、臭烘烘的,里面可大有文章呢!让我们一起翻一翻,看看垃圾袋里原委有什么?我们也可以将垃圾分一分。我们可以将垃圾分成三成以下三类。

不行再生垃圾:

☆主要是指果皮、菜叶、须要扔掉的变质食物和脏土等。

☆大多携带细菌,或是特别简单导致细菌的滋生和繁衍。

☆假如存放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危害我们的健康。

☆应当刚好清除,封闭回收,严格销毁。

可再生垃圾:

☆主要是指废纸(像旧书报)、废金属(像易拉罐)和废玻璃(像酒瓶)等。

☆这些东西放在家里,似乎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应当科学地分类回收,实现再生利用,使废物不废,再立新功!

有毒垃圾:

☆主要是指电池、废灯管等。

☆这些东西含有毒物质,特别简单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

☆应当投入指定的回收桶,由国家统一回收处理。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处理。

☆仔细做好分类工作,三类垃圾最好装入不同的垃圾袋。

☆对不行再生垃圾必需做到:坚持每天清除一次;扔之前必需系紧袋口;必需扔进指定的回收箱,严禁乱丢乱扔。

☆对可再生垃圾必需做到:最好分类放置;定期进行处理,卖给由国家经营的废品回收站。

☆废电池等有毒垃圾,肯定要投到学校、商场特设的回收桶里。

☆在公共场所,食品垃圾(像瓜子皮、果核、香蕉皮、冰棍纸、喝空的饮料瓶等)严禁顺手乱扔,必需投进垃圾箱里。

☆口香糖好吃却不好清除,所以肯定禁止乱吐乱扔,必需用糖纸或废纸包好后,再投进垃圾箱里。

☆从楼上向下投掷垃圾的做法万万要不得!

探究活动:

看着眼前的这些垃圾,小婷一时不知该怎样分类才好。请你帮她分一分,然后装进不同的垃圾袋。可口可乐易拉罐、梨核、鸡骨头、啤酒瓶、粘有酱油污渍的废报纸、用过的卫生棉签、脏塑料袋、西瓜皮、用完的作业本、漏底的开水壶

拓展活动:

活动一:分铅笔

小挚友通过按不同的标准分,可以按颜色分;按有没有橡皮头分;按笔杆的形态分;按铅笔的型号分;按有没有削过分;按笔杆的材质分。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活动二:将大街上的人分一分

如按性别分;按年龄分等。

活动三:整理书包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评价设计

一、“看谁分得好”,请小挚友们从每一行中选出一个与其它不同类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二、“看谁想得好”请小挚友们看下面的四个图形,你可以怎样分,看看哪个小挚友分类的方法多。

三、“比一比谁最棒!”下面四组图形小挚友们会分吗?可以怎样分?你有几种分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打算: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老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老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其次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老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老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当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老师巡察指导。

(2)其次行第1题老师引导学生视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其次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老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老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老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老师告知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依次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嬉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驾驭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是在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依次。能正确娴熟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驾驭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教具:

计数器、数位表、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教学情境图:这是什么?你知道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

学生汇报:黄色纽扣有四十粒,蓝色纽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老师:你知道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块学问(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教学例3用学具摆40根小棒。

老师: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小棒(即40根)应当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呢?

学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边拨边说: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

老师:你能比照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十位上有4个珠子,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对着个位“0”.

老师: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个数。学生齐读。(读作:四十)

老师说明: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老师:27和33又该怎样摆小棒?在计数器上如何拨珠?写法与读法该怎样做呢?在小组内试一试。学生小组尝摸索究,完成学习活动。

老师讲解步骤。

老师引导学生视察、思索、探讨:33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

学生沟通汇报:不一样。左边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3个十;右边的“3”在个位上,表示的是3个一。

老师小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老师: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是多少粒呢?(100粒)100用小棒怎样摆?

学生汇报:摆10捆小棒。老师出示图片。10个十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呢?

学生个别汇报,老师课件演示。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相互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视察: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起先的?

引导学生概括小精灵的话: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第1题,老师出示数位表,随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老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5-8题。

四、课堂小结老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7

四年级(下册)教材教学了折线统计图,本单元接着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提高统计实力,发展统计意识。

复式统计图里一般同时表达两组数据,它们有共同的主题,各反映一个内容,分别画成两条折线,便于人们依据折线的形态以及两条折线的位置关系,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获得须要的信息。例题和习题选择宽广的题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它的应用价值。

1、奇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凸现特点。

例题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提出的问题是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须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特别麻烦的时候,教材把两幅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奇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三个问题,逐步教学复式统计图的学问。

第一个问题是识别复式统计图中表示两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折线,引导学生看懂复式统计图里的内容。在一幅统计图里,用两条折线表示两组数据,为了便于区分,例题把一条折线画成实线,另一条折线画成虚线,用图例说明两条折线各表示哪组数据。教材没有把这些学问干脆告知学生,让他们带着“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这个问题看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这些学问,理解把两条折线画成不同形式的线的缘由以及图例的作用。

其次个问题是比较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找到降水量最接近的月份与相差最多的月份。在复式统计图上比较这些内容,不须要计算,只要视察表示同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距离最接近,降水量最接近;距离最远,降水量相差最大。明显,在复式统计图上进行比较比在两幅单式图上比较便利得多。这是复式统计图的'优点,也是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让学生在活动和思索中获得这些体验,明白人们为什么制作复式统计图的道理,从而产生学习爱好和热忱。

第三个问题是开放的,接着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描述现象,提出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实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重视发展统计观念。

练习十三协作例题,看重进行三个方面的练习。

(1)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1题和第6题都是画图练习,要依据统计表里的数据,在图上描点、连线。在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已经进行过这样的练习。制作复式统计图要留意两点:一是两组数据要一组一组地在图上画出来。如第1题,先依次描出表示七天最高气温的点,并连成折线,再画出表示最低气温的折线。假如两组数据同时画,简单发生错误。二是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要严格遵照图例的规定画,不能弄错,更不允许别出心裁。假如第1题把表示最高气温的折线画成虚线,最低气温的折线画成实线,比照图例,就闹出一天里的最高气温低于最低气温的笑话。假如为所欲为,把一条折线画成红色,另一条折线描成蓝色,那么别人比照图例,就无法辨别两条折线各表示的数据。

(2)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比较和推断。

统计活动不能停留在数据的获得和呈现上,其价值更体现在对数据的利用上。关于这一点,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相当重视。本单元一如既往,第2、3题都是看图回答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