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三(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三(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三(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统编版高三(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统编版高三(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高三(上)期末语文练习卷(2)(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三(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地拖欠着未了的人情。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但是亲属不管怎样亲密,终究还是体外之己。如果要维持这种亲密团体中的亲密,不成为“不是冤家不碰头”,也必须避免太重叠的人情。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这平衡可以在时间上拉得很长,但是如果一面倒,社会关系也就要吃不消,除非加上强制的力量,不然就会折断的,防止折断的方法之一是减轻社会关系上的担负。举一个例子:云南乡下有一种称上賨的钱会,是一种信用互助组织。我调查了参加賨的人的关系,看到两种倾向,第一个是避免同族的亲属,第二是侧重在没有亲属关系的朋友方面。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找同族亲属入賨?他们的理由是很现实的。同族的亲属理论上有互通有无、相互救济的责任,如果有能力,有好意,不必入賨就可以直接给钱帮忙。事实上,这种慷慨的亲属并不多,如果拉了入賨,假若不按期交款时,碍于人情不能逼,结果賨也吹了,所以他们干脆不找同族亲属。我调查时就看到一位賨首为此发急的情形。他很感慨地说:钱上往来最好不要牵涉亲戚。这句话就是我刚才所谓减轻社会关系上的担负的注解。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

材料二:

在中国人的社会交换体系中,人情是一个核心性的概念。我以对下岬村送礼规则和多种形式的互惠的讨论来探讨人情。尽管互惠作为一个抽象原则也许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但事实上在社会生活的特定情境中它如何调节人的行为仍然不得而知。于是我开始探究赠礼、受礼和回礼的具体活动,逐渐发现下岬村民中有四种通行的礼物交换规则,其中每一种都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互惠原则。

第一个规则是,常人总是以互惠的方式与他人往来。这种互惠以长期的赠礼、受礼和回礼的义务为特征。正如谚语“礼尚往来",村民们将第二个字“尚”写成“上",“礼”理解为“礼物"。村民眼中的“礼上往来”意味着“人们以礼物交换的方式来往"。礼物馈赠的第二个规则是,无论在亲属意义还是在社会意义上,随礼不能打破现存的社会地位等级体系。为了遵守规则,避免由于无知而带来的尴尬,许多村民愿意与同等身份的人一同去参加仪式活动,尤其是参加村外的仪式活动。受访者们也告诫我不要拘泥于送礼的固定标准,因为还有第三条规则,地方上称为“礼从往来”,或“根据以往的相互关系来置礼"。在这条规则下,村民们能调节他们相互之间的馈赠关系。

第四条规则涉及到回礼的方式。村民们一致认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应该避免把礼物交换视为还债。最通常的方式是略增回礼的价值,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人一种还债的印象。下岬村村民不愿理清他们之间礼物交换的往来账目,这样他们就能保持与他人的积极往来。正像社会学家布迪厄所指出的,“【甲】在任何一个社会可能都能观察到,如果不想造成侮辱,回礼必须被推延并有所不同,因为立即送回完全相同的物品显然等于是一种拒绝”。当一个人通过增加价值来置办一件不同的回礼时,他不能增加太多,以免对受礼者造成异常的压力。用地方话来说,也就是礼大压死人的意思。正如一个老村民所说:“【乙】如果你回一份太大的礼,你就是在给受礼的人添麻烦,因为他下次就得加大礼物来还给你,如果这个人又正好手头上没钱,不能回一份更大的礼,他就会恨你的礼。"

显然,互惠的原则充当着下岬村中礼物交换的基本原则,但是,下岬村(也许是整个中国农村)多数的社会交换规则可能而且经常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根据特定的情境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动。无疑,发现这些情况和因素,是理解中国文化中社会交换性质的关键。

正如下岬村民洞见和实践的,人情是个伦理体系,当一个人与他关系网中的他人相处时,它指导和规范他的行为。人情伦理只能适用于一个人的关系网络之内;关系的边界和人情的影响范围由多种形式的社会交换,尤其是礼物交换来界定。不过,中国社会中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是,人们倾向于将尽可能多的人拉入关系网,因而不得不将人情伦理运用到越来越广泛的人群中。

人情伦理体系有三个结构性维度:理性计算、道德义务和情感联系。人情在行动上的复杂性和弹性就源于这三个结构因素变动不定的组合。尽管在涉及人情的所有社会往来中,这三个维度彼此共存,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实际的重点可能是其中任何一个。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极端理性,因而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仔细计算其每一个社会交换行为,而另一个人则可能恰恰相反,注重道德义务或主要根据人际关系中的感情因素行事。再者,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行事、根据特殊情形的特殊需要而改变其行为重点也很常见。

(摘编自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在亲密社群中,不管是“算账”“清算",还是因处理不当造成的“还债”,都会给人际交往带来消极影响。

B.賨是游离于同族亲属之外的互助组织,它对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具有约束力,减轻了因人情带来的负担。

C.人情是积极的社会参与,体现了互惠的原则,但个体主动地扩大或收缩关系网,主要是基于利己的目的。

D.下岬村是熟人社会,在这里礼物馈赠不单是双方的事,社会地位、社会评价都会影响赠礼、回礼等行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人情的维系有赖于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动态平衡,它具有长期性的特征,因而有可能超越代际而继续存在。

B.在礼物馈赠中,回礼的方式、时机都有讲究,这说明人情的意义不仅建在实物的基础上,更建立在其象征意义上。

C.研究中国文化中社会交换的性质,除了把握互惠的基本原则之外,还需要结合特定的情境来分析人的特殊行为。

D.在社会学中,民众惯常的话语也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们可以反映民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处事原则。

(3)下列《红楼梦》的相关情节,不能体现材料中的“人情"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第1回,甄士隐得知寄居葫芦庙的贾雨村赶考缺少盘缠,送给他五十两白银,并说“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

B.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临走时,王熙凤让平儿把二十两银子送至刘姥姥跟前,并说“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

C.第22回,宝钗十五岁生日,湘云因没有准备礼物,遣人回家,“将自己旧日作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

D.第24回,贾芸从醉金刚倪二那里借来十五两银子,买了冰麝“孝顺"王熙凤,并谎称这是一个开香铺的朋友送给他的。

(4)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给“人情”下一个简要定义。

(5)材料二两处引文都是对“回礼"的分析,请谈谈两段引文语言表达的差异。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通渭人家

贾平凹

①通渭是甘肃的一个县,我去的时候正是五月,途经关中平原,到处是麦浪滚滚,成批成批的麦客蝗虫一般从东往西撵场子,他们背着铺盖,拿着镰刀,涌聚在车站、镇街的屋檐下和地头,与雇主谈条件,讲价钱,争吵,咒骂,甚或大打出手。环境的污染,交通的混乱,让人急迫而烦躁,却也感到收获的紧张和兴奋。一进入陇东高原,渐渐就清寂了,尤其过了会宁,车沿着苦水河在千万个峁塬沟岭间弯来拐去,路上没有麦客,田里也没有麦子,甚至连一点绿的颜色都没有,看来,这个地区又是一个大早年,颗粒无收了。太阳还是红彤彤地照着,风也像刚从火炉里喷出来,透过车窗玻璃向外看,满世界摇曳的是丝丝缕缕的白雾,搞不清是太阳下注的光线,还是从地上蒸腾的气焰,一切都变形了,开始是山,是路,是路边卷了叶子的树,再后来是蹴在路边崖棱上发痴的人和人正看着的不远处铁道上疾驶而过的火车。火车一吼长笛,然后是轰然的哐哐声。司机说:你听你听,火车都在说,甘肃——穷,穷,穷,穷……!

②我就是这样到了通渭。

③通渭缺水,这在我来之前就听说的,来到通渭,其严重的缺水程度令我瞪目结舌。我住的宾馆里没有水,服务员关照了,提了一桶水放在房间供我洗脸和冲马桶,而别的住客则跑下楼去上旱厕。小小的县城正改造着一条老街,干燥的浮土像面粉一样,脚踩下去噗噗地就钻一鞋壳。小巷里一群人拥挤在一个水龙头下接水,似乎是有人插队,引起众怒,铝盆被踢出来咣当咣当在道路上滚。

④这天晚上,我见到了通渭县的县长。他的后脖是酱红颜色,有着几道皱纹,脖子伸长了,皱纹就成白的。县长是天黑才从乡下检查蓄水节溉工程回来,听说我来了就又赶到宾馆。我们一见如故。自然就聊起今年的早情,聊起通渭的状况,他几乎一直在说通渭的好话,比如,干旱和交通的不便使通渭成为整个甘肃最贫困的县,但通渭民风却质朴淳厚,使你能想到陶潜的《桃花源记》。

⑤“是吗?”我有些不以为然地冲着他笑,“孟子可是说过:衣食足,知礼仪。"

⑥“孟子是不知道通渭的!”

⑦“我也是到过许多农村,如果哪个地方民风淳厚。那个地方往往是和愚昧落后连在一起的……"

⑧“可通渭恰恰是甘肃文化普及程度最高的县!”县长几乎有些生气了,他说明日他还要去乡下,让我跟着他去亲眼看看。

⑨我真的跟着县长去乡下了,转了一天,又转了一天。我出身于乡下,这几十年里也不知走过了多少村庄,但我从未见过像通渭人的农舍收拾得这么整洁,他们的房子有砖墙瓦顶的,更多的还是泥抹的土屋,但农具放的是地方,柴草放的是地方,连楔在墙上的木橛也似乎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越是缺水,越是喜欢花草树木。我经过一个卧在半山窝的小村庄时,一抬头,看到一堵土院墙内高高地长着一株牡丹,虽不是花开的季节,枝叶隆起却如一个筐篮那么大。山沟人家能栽牡丹,牡丹竟长得这般高大,我惊得大呼小叫,说:这家肯定生养了漂亮女人!敲门进去,果然女主人长得明眸皓齿,正翻来覆去在一些盆里倒换着水,我不明白这是干啥,她笑着说穷折腾哩,这个盆里是洗过脸洗过手的水,那个盆里是涮过锅净过碗的水,这么过滤后,清亮的水用来喂牲口和洗衣服,洗过衣服了再浇牡丹。水要这么合理利用,使我感慨不已,对着县长说:瞧呀,鞋都摆得这么整齐!台阶上是有着七八双鞋,差不多都破得有了补丁,却大小分开摆成一溜儿。女主人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图个心里干净嘛!

⑩正是心里干净,通渭人处处表现着他们精神的高贵。你可以顿顿吃野菜喝稀汤,但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你可以出门穿破旧的衣裳,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我到过一些家境富裕的农民家,正房里、厦屋里每面墙上都悬挂了装裱得极好的书法作品;也去过那些日子苦焦的人家,什么家当都没有,墙上仍挂着字。仔细看了,有些是明清时一些大家的作品,相当有价值,而更多的则是通渭县现当代书家所写。我在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里,见到了其中三家挂有于右任和左宗棠的字,而一家的主人并不认字,墙上的对联竟是“玉楼宴罢醉和春,千杯饮后娇伺夜"。

在一个村里,县长领我去见一位老者,说老者虽不是村长,但威望很高。六月的天是晒丝绸的,村人没有丝绸,晒的却是字画,这位老者院子里晒的字画最多,惹得好多大人都去看,他家老少出来脸面犹如盆子大。我对老者说,你在村里能主持公道,是不是因为藏字画最多?他说:连字画都没有,谁还听你说话呀?县长就来劲儿了,叫嚷着他也为村人写几幅字,立即笔墨纸砚就摆开了,县长的字写得还真好,他写的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写毕,问道:怎么样?我说:好!他说:是字好还是内容好?我说字好内容好通渭好。

这天下午,一场雨就哗哗地降临了。村人欢乐得如过年节,我却躺在一面土炕上睡着了,醒来,县长还在旁边鼾声如雷。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关中麦客“争吵,咒骂,甚或大打出手",与通渭淳朴的民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通渭人家精神的高贵。

B.通渭人家将简朴的屋舍整理得极为有序和整洁,说明这里虽物质短缺,却有着一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态度。

C.本文叙事注重点面结合如写老者家晒字画是“点”,写“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是“面"。

D.本文和《秦腔》都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既有对民俗风情的浅层描摹,也有对文化意蕴的深冥观照

(2)文中与通渭县长相关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县长和“我”关于“民风"的争论,既为行文带来波折,也引出了下文对通渭人家精神世界的刻画。

B.对县长“后脖”的细节描写,既侧面体现了通渭炎热干旱的气候特征,也暗示了其勤政为民的精神品质。

C.县长在文中起到了线索作用,正是由于县长带“我"游通渭,才形成了文中“我”在通渭的所见所感。

D.县长的题字体现其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深受当地文化影响,与后文“鼾声如雷"相映成趣,丰富了人物形象。

(3)第⑩段中作者连续使用三个“你”,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贾平凹说,他写散文,鄙弃那些“题材狭窄,精神脆弱"“小、巧、甜腻”的文风,这种创作主张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四月,丁酉,王嘉为丞相。嘉以时政苛急,郡国守相数有变动,乃上疏曰:“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壹切营私者多。二千石益轻贱,吏民慢易之,或持其微过,增加成罪,言于司隶、刺史,或上书告之。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前山阳亡徒苏令等纵横,吏士临难,莫肯伏节死义,以守、相威权素夺也。孝成皇帝悔之,下诏书,二千石不为故纵,遣使者赐金,尉厚其意,诚以为国家有急,取办于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难危,乃能使下。孝宣皇帝爱其善治民之吏,有章劾事留中,会赦壹解。故事:尚书希下章,为烦扰百姓,证验系治,或死狱中,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唯陛下留神于择贤,记善忘过,容忍臣子,勿责以备。二千石、部刺史、三辅县令有材任职者,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此方今急务,国家之利也。前苏令发,欲遣大夫使逐问状,时见大夫无可使者,召盩厔令尹逢,拜为谏大夫遣之。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明朝廷也。”嘉因荐儒者公孙光、满昌及能吏萧成、薛修,皆故二千石有名称者,天子纳而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B.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C.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D.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丁酉,干支纪年法,干,即十天干,支,即十二地支。在文中指丁酉这一年。

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以万石为最高,“二千石"又为郡守的通称。

C.顾,此处意为反省,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义不相同。

D.名称,文中意为名声、声望,现用来指识别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的专门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孝文时,官员多无苟且之心,但随着政治逐渐严苛,稍有不慎就会被罢免,这使他们开始为自己打算。

B.孝成皇帝鉴于苏令造反时,吏士无人以死尽节的教训,派遣使者安抚郡守的情绪,重树他们的威权。

C.孝宣皇帝爱护官吏,有弹劾他们的奏章就留在宫中不予批复,之后的弹劾奏章都交付专门机构查办。

D.苏令造反时,朝廷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征召尹逢,尊授他为谏大夫,派遣他去驱逐叛贼并调查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

②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

(5)王嘉对皇帝任用贤才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湖南崔中丞①

戎昱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注】崔中丞,即崔瓘。崔瓘时任湖南军政长官,戎昱此时来到湖南,做崔瓘的幕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云泥岂合得相亲”以反问的语气表明了自己和崔中丞地位悬殊。

B.颔联“举世尽嫌"和“唯君不弃”形成对比,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

C.颈联化用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委婉含蓄,为尾联直抒胸臆张本。

D.本诗前两联侧重写崔,后两联多写己,前后映照,使整首诗结构浑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云”是古典诗文的常见意象,多姿多彩的云,营造了诗意的天空。古人赋予“云"不同的内涵,有时云被染上各种颜色,如《登泰山记》中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有时云具有不同的姿态,如《李凭箜篌引》“”中云是静态的,《春江花月夜》“"中云是动态的;有时云又被赋予了比喻义,如《阿房宫赋》用“”来形容宫女的秀发,《过秦论》用“"来比喻陈涉起义的形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梭梭是沙漠生命的象征,只有在沙漠中才能看到它顽强而艰苦奋斗的整幕戏剧。鸟、风或者人们,这些命运的主宰,把一粒种子,一棵幼苗带到这个地方,一个生命或许就在这贫瘠的荒漠里诞生了,这不过是一个习惯于沙漠干燥贫瘠的环境的品种那世代相传的本能而已。它一旦有生命的机会,不是先把枝节伸向天空,①_____,然后再恢复向上的冲劲,伸展枝叶。从这时起,它就把自己全部的心思、注意力、精力,全部自觉的自由天性都集中在它的生命结上了。

我曾在夕阳的斜照中,登上古城堡向四处眺望,在那漫无边际的沙漠中,高低起伏的沙丘上,满眼的是人工栽植的梭梭林,数万亩的林子,浩浩荡荡,表现出了一种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那铜枝铁杆,像刀、像剑、像戟,像英勇的火炬,像纠纠武士,一旦风沙扬起,就会挥戈披甲,冲出战壕。这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豪气,一种气魄,一种壮美,更激起了人们朝气蓬勃的豪情。有的人从大海找到了一种豪情,也有的人从山巅找到了一种气概,更具有真正豪情和气概的②_______?它比高山更敏感,比大海更朴素。我懂得它们——它们的强力、勇敢和忠诚,它们是沙漠的英雄,是沙漠的守护神!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①_______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它以纯黑色为显著特征,形成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严寒干燥的寒温带,因此又名寒地黑土;又由于其形成需要经过淋溶作用,又名淋溶黑土。

俗话说“看颜色,识成分"。黑土之所以是黑色,是因为其成分中含有暗黑色腐殖质。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腐殖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磷等营养元素组成,其主要种类有胡敏酸和富里酸。腐殖质具有适度的黏结性,不仅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还使黑土具有一种独特的团粒结构。团粒结构是土壤最理想的结构,被叫做植物根系的小水库和小肥料库,是黏土、沙土等②_______的。

中国黑土看东北。③_______的东北地区有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因黑土层厚度为30厘米至100厘米,最大厚度可达2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由于黑土地土壤肥沃,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持续巩固,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④___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压舱石"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B.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

C.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3)校报新刊即将出版,打算将以上文字发表在“科普长廊"栏目,请你为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

四、写作(60分)

8.(60分)以“相信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信仰、榜样、亲情……),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三(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地拖欠着未了的人情。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但是亲属不管怎样亲密,终究还是体外之己。如果要维持这种亲密团体中的亲密,不成为“不是冤家不碰头”,也必须避免太重叠的人情。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这平衡可以在时间上拉得很长,但是如果一面倒,社会关系也就要吃不消,除非加上强制的力量,不然就会折断的,防止折断的方法之一是减轻社会关系上的担负。举一个例子:云南乡下有一种称上賨的钱会,是一种信用互助组织。我调查了参加賨的人的关系,看到两种倾向,第一个是避免同族的亲属,第二是侧重在没有亲属关系的朋友方面。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找同族亲属入賨?他们的理由是很现实的。同族的亲属理论上有互通有无、相互救济的责任,如果有能力,有好意,不必入賨就可以直接给钱帮忙。事实上,这种慷慨的亲属并不多,如果拉了入賨,假若不按期交款时,碍于人情不能逼,结果賨也吹了,所以他们干脆不找同族亲属。我调查时就看到一位賨首为此发急的情形。他很感慨地说:钱上往来最好不要牵涉亲戚。这句话就是我刚才所谓减轻社会关系上的担负的注解。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

材料二:

在中国人的社会交换体系中,人情是一个核心性的概念。我以对下岬村送礼规则和多种形式的互惠的讨论来探讨人情。尽管互惠作为一个抽象原则也许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但事实上在社会生活的特定情境中它如何调节人的行为仍然不得而知。于是我开始探究赠礼、受礼和回礼的具体活动,逐渐发现下岬村民中有四种通行的礼物交换规则,其中每一种都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互惠原则。

第一个规则是,常人总是以互惠的方式与他人往来。这种互惠以长期的赠礼、受礼和回礼的义务为特征。正如谚语“礼尚往来",村民们将第二个字“尚”写成“上",“礼”理解为“礼物"。村民眼中的“礼上往来”意味着“人们以礼物交换的方式来往"。礼物馈赠的第二个规则是,无论在亲属意义还是在社会意义上,随礼不能打破现存的社会地位等级体系。为了遵守规则,避免由于无知而带来的尴尬,许多村民愿意与同等身份的人一同去参加仪式活动,尤其是参加村外的仪式活动。受访者们也告诫我不要拘泥于送礼的固定标准,因为还有第三条规则,地方上称为“礼从往来”,或“根据以往的相互关系来置礼"。在这条规则下,村民们能调节他们相互之间的馈赠关系。

第四条规则涉及到回礼的方式。村民们一致认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应该避免把礼物交换视为还债。最通常的方式是略增回礼的价值,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人一种还债的印象。下岬村村民不愿理清他们之间礼物交换的往来账目,这样他们就能保持与他人的积极往来。正像社会学家布迪厄所指出的,“【甲】在任何一个社会可能都能观察到,如果不想造成侮辱,回礼必须被推延并有所不同,因为立即送回完全相同的物品显然等于是一种拒绝”。当一个人通过增加价值来置办一件不同的回礼时,他不能增加太多,以免对受礼者造成异常的压力。用地方话来说,也就是礼大压死人的意思。正如一个老村民所说:“【乙】如果你回一份太大的礼,你就是在给受礼的人添麻烦,因为他下次就得加大礼物来还给你,如果这个人又正好手头上没钱,不能回一份更大的礼,他就会恨你的礼。"

显然,互惠的原则充当着下岬村中礼物交换的基本原则,但是,下岬村(也许是整个中国农村)多数的社会交换规则可能而且经常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根据特定的情境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动。无疑,发现这些情况和因素,是理解中国文化中社会交换性质的关键。

正如下岬村民洞见和实践的,人情是个伦理体系,当一个人与他关系网中的他人相处时,它指导和规范他的行为。人情伦理只能适用于一个人的关系网络之内;关系的边界和人情的影响范围由多种形式的社会交换,尤其是礼物交换来界定。不过,中国社会中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是,人们倾向于将尽可能多的人拉入关系网,因而不得不将人情伦理运用到越来越广泛的人群中。

人情伦理体系有三个结构性维度:理性计算、道德义务和情感联系。人情在行动上的复杂性和弹性就源于这三个结构因素变动不定的组合。尽管在涉及人情的所有社会往来中,这三个维度彼此共存,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实际的重点可能是其中任何一个。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极端理性,因而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仔细计算其每一个社会交换行为,而另一个人则可能恰恰相反,注重道德义务或主要根据人际关系中的感情因素行事。再者,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行事、根据特殊情形的特殊需要而改变其行为重点也很常见。

(摘编自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在亲密社群中,不管是“算账”“清算",还是因处理不当造成的“还债”,都会给人际交往带来消极影响。

B.賨是游离于同族亲属之外的互助组织,它对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具有约束力,减轻了因人情带来的负担。

C.人情是积极的社会参与,体现了互惠的原则,但个体主动地扩大或收缩关系网,主要是基于利己的目的。

D.下岬村是熟人社会,在这里礼物馈赠不单是双方的事,社会地位、社会评价都会影响赠礼、回礼等行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人情的维系有赖于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动态平衡,它具有长期性的特征,因而有可能超越代际而继续存在。

B.在礼物馈赠中,回礼的方式、时机都有讲究,这说明人情的意义不仅建在实物的基础上,更建立在其象征意义上。

C.研究中国文化中社会交换的性质,除了把握互惠的基本原则之外,还需要结合特定的情境来分析人的特殊行为。

D.在社会学中,民众惯常的话语也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们可以反映民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处事原则。

(3)下列《红楼梦》的相关情节,不能体现材料中的“人情"的一项是A

A.第1回,甄士隐得知寄居葫芦庙的贾雨村赶考缺少盘缠,送给他五十两白银,并说“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

B.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临走时,王熙凤让平儿把二十两银子送至刘姥姥跟前,并说“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

C.第22回,宝钗十五岁生日,湘云因没有准备礼物,遣人回家,“将自己旧日作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

D.第24回,贾芸从醉金刚倪二那里借来十五两银子,买了冰麝“孝顺"王熙凤,并谎称这是一个开香铺的朋友送给他的。

(4)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给“人情”下一个简要定义。

(5)材料二两处引文都是对“回礼"的分析,请谈谈两段引文语言表达的差异。

【答案】(1)C

(2)B

(3)A

(4)人情是一个在亲密社群(关系网络)中,以多种形式的社会交换来界定关系边界的,根据理性计算、道德义务和情感联系等结构因素而变动的,以互惠为基本原则的伦理体系。

(5)①引文[甲]是对回礼方式的高度总结,使用长句,语言更严谨,体现了社会学家的表述风格;②引文[乙]是对回一份大礼造成的麻烦的具体分析,使用短句,语言更口语化,体现了老村民的语言习惯。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通渭人家

贾平凹

①通渭是甘肃的一个县,我去的时候正是五月,途经关中平原,到处是麦浪滚滚,成批成批的麦客蝗虫一般从东往西撵场子,他们背着铺盖,拿着镰刀,涌聚在车站、镇街的屋檐下和地头,与雇主谈条件,讲价钱,争吵,咒骂,甚或大打出手。环境的污染,交通的混乱,让人急迫而烦躁,却也感到收获的紧张和兴奋。一进入陇东高原,渐渐就清寂了,尤其过了会宁,车沿着苦水河在千万个峁塬沟岭间弯来拐去,路上没有麦客,田里也没有麦子,甚至连一点绿的颜色都没有,看来,这个地区又是一个大早年,颗粒无收了。太阳还是红彤彤地照着,风也像刚从火炉里喷出来,透过车窗玻璃向外看,满世界摇曳的是丝丝缕缕的白雾,搞不清是太阳下注的光线,还是从地上蒸腾的气焰,一切都变形了,开始是山,是路,是路边卷了叶子的树,再后来是蹴在路边崖棱上发痴的人和人正看着的不远处铁道上疾驶而过的火车。火车一吼长笛,然后是轰然的哐哐声。司机说:你听你听,火车都在说,甘肃——穷,穷,穷,穷……!

②我就是这样到了通渭。

③通渭缺水,这在我来之前就听说的,来到通渭,其严重的缺水程度令我瞪目结舌。我住的宾馆里没有水,服务员关照了,提了一桶水放在房间供我洗脸和冲马桶,而别的住客则跑下楼去上旱厕。小小的县城正改造着一条老街,干燥的浮土像面粉一样,脚踩下去噗噗地就钻一鞋壳。小巷里一群人拥挤在一个水龙头下接水,似乎是有人插队,引起众怒,铝盆被踢出来咣当咣当在道路上滚。

④这天晚上,我见到了通渭县的县长。他的后脖是酱红颜色,有着几道皱纹,脖子伸长了,皱纹就成白的。县长是天黑才从乡下检查蓄水节溉工程回来,听说我来了就又赶到宾馆。我们一见如故。自然就聊起今年的早情,聊起通渭的状况,他几乎一直在说通渭的好话,比如,干旱和交通的不便使通渭成为整个甘肃最贫困的县,但通渭民风却质朴淳厚,使你能想到陶潜的《桃花源记》。

⑤“是吗?”我有些不以为然地冲着他笑,“孟子可是说过:衣食足,知礼仪。"

⑥“孟子是不知道通渭的!”

⑦“我也是到过许多农村,如果哪个地方民风淳厚。那个地方往往是和愚昧落后连在一起的……"

⑧“可通渭恰恰是甘肃文化普及程度最高的县!”县长几乎有些生气了,他说明日他还要去乡下,让我跟着他去亲眼看看。

⑨我真的跟着县长去乡下了,转了一天,又转了一天。我出身于乡下,这几十年里也不知走过了多少村庄,但我从未见过像通渭人的农舍收拾得这么整洁,他们的房子有砖墙瓦顶的,更多的还是泥抹的土屋,但农具放的是地方,柴草放的是地方,连楔在墙上的木橛也似乎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越是缺水,越是喜欢花草树木。我经过一个卧在半山窝的小村庄时,一抬头,看到一堵土院墙内高高地长着一株牡丹,虽不是花开的季节,枝叶隆起却如一个筐篮那么大。山沟人家能栽牡丹,牡丹竟长得这般高大,我惊得大呼小叫,说:这家肯定生养了漂亮女人!敲门进去,果然女主人长得明眸皓齿,正翻来覆去在一些盆里倒换着水,我不明白这是干啥,她笑着说穷折腾哩,这个盆里是洗过脸洗过手的水,那个盆里是涮过锅净过碗的水,这么过滤后,清亮的水用来喂牲口和洗衣服,洗过衣服了再浇牡丹。水要这么合理利用,使我感慨不已,对着县长说:瞧呀,鞋都摆得这么整齐!台阶上是有着七八双鞋,差不多都破得有了补丁,却大小分开摆成一溜儿。女主人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图个心里干净嘛!

⑩正是心里干净,通渭人处处表现着他们精神的高贵。你可以顿顿吃野菜喝稀汤,但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你可以出门穿破旧的衣裳,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我到过一些家境富裕的农民家,正房里、厦屋里每面墙上都悬挂了装裱得极好的书法作品;也去过那些日子苦焦的人家,什么家当都没有,墙上仍挂着字。仔细看了,有些是明清时一些大家的作品,相当有价值,而更多的则是通渭县现当代书家所写。我在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里,见到了其中三家挂有于右任和左宗棠的字,而一家的主人并不认字,墙上的对联竟是“玉楼宴罢醉和春,千杯饮后娇伺夜"。

在一个村里,县长领我去见一位老者,说老者虽不是村长,但威望很高。六月的天是晒丝绸的,村人没有丝绸,晒的却是字画,这位老者院子里晒的字画最多,惹得好多大人都去看,他家老少出来脸面犹如盆子大。我对老者说,你在村里能主持公道,是不是因为藏字画最多?他说:连字画都没有,谁还听你说话呀?县长就来劲儿了,叫嚷着他也为村人写几幅字,立即笔墨纸砚就摆开了,县长的字写得还真好,他写的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写毕,问道:怎么样?我说:好!他说:是字好还是内容好?我说字好内容好通渭好。

这天下午,一场雨就哗哗地降临了。村人欢乐得如过年节,我却躺在一面土炕上睡着了,醒来,县长还在旁边鼾声如雷。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关中麦客“争吵,咒骂,甚或大打出手",与通渭淳朴的民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通渭人家精神的高贵。

B.通渭人家将简朴的屋舍整理得极为有序和整洁,说明这里虽物质短缺,却有着一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态度。

C.本文叙事注重点面结合如写老者家晒字画是“点”,写“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是“面"。

D.本文和《秦腔》都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既有对民俗风情的浅层描摹,也有对文化意蕴的深冥观照

(2)文中与通渭县长相关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县长和“我”关于“民风"的争论,既为行文带来波折,也引出了下文对通渭人家精神世界的刻画。

B.对县长“后脖”的细节描写,既侧面体现了通渭炎热干旱的气候特征,也暗示了其勤政为民的精神品质。

C.县长在文中起到了线索作用,正是由于县长带“我"游通渭,才形成了文中“我”在通渭的所见所感。

D.县长的题字体现其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深受当地文化影响,与后文“鼾声如雷"相映成趣,丰富了人物形象。

(3)第⑩段中作者连续使用三个“你”,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贾平凹说,他写散文,鄙弃那些“题材狭窄,精神脆弱"“小、巧、甜腻”的文风,这种创作主张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A

(2)C

(3)①“你"泛指通渭人,连用三个“你”,多角度展现了通渭人的生活风貌;

②用“你"具有呼告效果,便于抒情,表现了对通渭人高贵精神的赞美;

③用“你”增加了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能够更深切地感知通渭人家的精神世界。

(4)①选材上,将目光投射到甘陇大地,描绘通渭的自然风貌和通渭人家的日常生活,选材丰富,视角广。

②主题上,着眼于通渭人家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从中挖掘出质朴淳厚的民风和高贵的精神,文化意蕴厚重。

③风格上,追求语言的平实浅近,亲切自然,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通渭这片土地和人民的赞美,文风质朴大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四月,丁酉,王嘉为丞相。嘉以时政苛急,郡国守相数有变动,乃上疏曰:“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壹切营私者多。二千石益轻贱,吏民慢易之,或持其微过,增加成罪,言于司隶、刺史,或上书告之。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前山阳亡徒苏令等纵横,吏士临难,莫肯伏节死义,以守、相威权素夺也。孝成皇帝悔之,下诏书,二千石不为故纵,遣使者赐金,尉厚其意,诚以为国家有急,取办于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难危,乃能使下。孝宣皇帝爱其善治民之吏,有章劾事留中,会赦壹解。故事:尚书希下章,为烦扰百姓,证验系治,或死狱中,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唯陛下留神于择贤,记善忘过,容忍臣子,勿责以备。二千石、部刺史、三辅县令有材任职者,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此方今急务,国家之利也。前苏令发,欲遣大夫使逐问状,时见大夫无可使者,召盩厔令尹逢,拜为谏大夫遣之。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明朝廷也。”嘉因荐儒者公孙光、满昌及能吏萧成、薛修,皆故二千石有名称者,天子纳而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

A.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B.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C.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D.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丁酉,干支纪年法,干,即十天干,支,即十二地支。在文中指丁酉这一年。

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以万石为最高,“二千石"又为郡守的通称。

C.顾,此处意为反省,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义不相同。

D.名称,文中意为名声、声望,现用来指识别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的专门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孝文时,官员多无苟且之心,但随着政治逐渐严苛,稍有不慎就会被罢免,这使他们开始为自己打算。

B.孝成皇帝鉴于苏令造反时,吏士无人以死尽节的教训,派遣使者安抚郡守的情绪,重树他们的威权。

C.孝宣皇帝爱护官吏,有弹劾他们的奏章就留在宫中不予批复,之后的弹劾奏章都交付专门机构查办。

D.苏令造反时,朝廷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征召尹逢,尊授他为谏大夫,派遣他去驱逐叛贼并调查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

②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

(5)王嘉对皇帝任用贤才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答案】(1)D

(2)A

(3)C

(4)①广大百姓发现二千石官吏容易地位不稳,稍不如意就产生背叛之心。

②如今众位大夫中有才能的非常少,应该预先培养可造就的人才,才能使他们面对危难时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5)①选才不能求全责备;

②要对尽力做事的人才给予鼓励;

③在关键时期可以破格提拔人才。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湖南崔中丞①

戎昱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注】崔中丞,即崔瓘。崔瓘时任湖南军政长官,戎昱此时来到湖南,做崔瓘的幕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云泥岂合得相亲”以反问的语气表明了自己和崔中丞地位悬殊。

B.颔联“举世尽嫌"和“唯君不弃”形成对比,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

C.颈联化用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委婉含蓄,为尾联直抒胸臆张本。

D.本诗前两联侧重写崔,后两联多写己,前后映照,使整首诗结构浑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B

(2)①对崔中丞的仰慕。以“山上青松”喻崔中丞,以“陌上尘"喻自己,字里行间充满了仰慕之情;

②对崔中丞的感激。颔联写崔中丞在“举世尽嫌”时赏识自己,后两联写自己轻千金、重然诺,表达了对崔中丞知遇之恩的感激;

③对才华的自信。诗人以“良马"“卧龙”自喻,流露出自信之情。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云"是古典诗文的常见意象,多姿多彩的云,营造了诗意的天空。古人赋予“云”不同的内涵,有时云被染上各种颜色,如《登泰山记》中的“须臾成五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云青青兮欲雨”;有时云具有不同的姿态,如《李凭箜篌引》“空山凝云颓不流"中云是静态的,《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中云是动态的;有时云又被赋予了比喻义,如《阿房宫赋》用“绿云扰扰"来形容宫女的秀发,《过秦论》用“天下云集响应”来比喻陈涉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