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1页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2页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3页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4页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相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酷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打算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视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状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沟通探讨、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察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细致看图、思索: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探讨,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视察生字,沟通写字阅历:怎样既正确又美丽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其次课时

一、课前嬉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竞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让学生凭借已有的阅历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察指导:

⑴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沟通学习收获。

⑶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依次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洪亮又流利。

⑵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与竞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视察生字,沟通写字阅历:

怎样既正确又美丽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1、相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诗、童、闭、林、黄、立”等6个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所见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读《识字4》中的儿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干什么?知了又叫什么?

(蝉)

3、出示图:

认记“蝉”,理解“捕鸣蝉”。

4、揭题,读题。

二、初读古诗

1、出示情景图:

师范读(感知课文)。

2、自由读《所见》:

要求读准字音。

3、圈诞生字,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

5、指名读,评议。

三、认记生字

1、出示“牧、闭、立、捕、蝉”。

2、认读生字(各种形式)。

3、小老师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组长考察大家。

5、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四、精读古诗

1、自读古诗:

小组沟通自己的感受。

2、全班沟通。

3、指导朗读。

4、找自己的好挚友读一读。

5、当一当诗人(配乐读)。

五、指导背诵《所见》

六、指导写字“诗、闭、童、立”

这首诗我通过让学生看多媒体课件,边看边说。学生较快理解,并能背诵。

其次课时

小池

一、背了《所见》

二、出示课题《小池》,读题

三、自学古诗《小池》

1、个体自学:

⑴学生自主读古诗。

⑵自主圈诞生字,学一学。

⑶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

⑴小组相互读读这首诗。

⑵请读得最棒的小挚友带读有困难的同学。

⑶小组负责认记生字。

⑷探讨组员中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沟通反馈:

⑴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⑵夸一夸,帮一帮:

①各组派代表读古诗,评议。

②展示:

说说你们组自己学懂了什么?

③帮一帮:

说出须要帮助的地方。

④点拨(结合指导朗读)。

四、诵读古诗

1、朗读竞赛。

2、背诵古诗。

这首诗前两句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反复的朗读中理解。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遥”“应”“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实力目标:培育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的实力。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

情意目标:依据诗句想象两个小孩的可爱形象,培育健康向上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悟感情,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唐代有一位诗人胡令能,年轻时当过修理铁木器的工匠。他爱写诗,写诗出名后,远近的人还叫他“胡钉铰”。有一天,他来到乡村迷了路,四下张望,最终发觉了一个小孩。他想向小孩打听路怎么走,可是小孩在干什么呢?

出示图片。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充溢儿童情趣的诗——《小儿垂钓》。

2、板书课题,指名读,订正错误读音。

分别讲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

1、板书全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词语:蓬头稚子垂纶莓苔遥招手不应人。指名读,齐读。

3、学写生字:稚,侧。学生描红。

4、指名多人读诗。引导学生参加评价。齐读。

三、理解诗意。

1、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词。

蓬头:头发很乱的样子。稚子:小孩子。(引导学生比照插图,了解这里的“蓬头”其实是指由于孩子较小,头发细柔而不易扎束,并不是真的乱蓬蓬。)纶:丝线,这里指钓鱼线。垂纶:钓鱼。侧坐:侧着身子坐,带有随意坐的意思。莓苔:泛指野草。映:掩映,映出。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地。应:应答。

2、指名多人说诗句的意思。老师通过评价激励与引导学生。

四、练习表演,理解诗情。

1、古诗是高度的浓缩了的文学作品,简洁明快的几十字,有的如同一幅活灵活现的画,有的就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的就像《小儿垂钓》这样,是一幕生动好玩的情景剧。你们想演一演吗?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老师巡察指导,主要是问他们缘由。

2、小组表演。第一组老师采访。其次组起先让学生采访和评价。

要点:

(1)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在表演中通过什么来表现的?

(2)为什么这么远招手?招手是什么含义?

随机板书:仔细用心天真可爱

五、学习《池上》。

1、短短28个字,简简洁单的“遥招手”这个词,诗人胡令能向我们描画了一个用心学钓鱼的可爱孩童的形象。孩子恒久是人们心中的快乐果,也是诗人特别乐意表现的一个主题。今日,我们就再来学习另一个诗人的一首“童趣诗”(板书)。

2、猜诗人。出示《池上》,师范读。

3、生自读,读准,读通,努力理解。

4、学生沟通诗意。指名说,评述对词语的理解是否到位,再指名说,基本到位后同桌互说。

5、体会“童趣”。领悟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童趣的。

引导学生对“偷采”进行探讨,通过“不解藏踪迹”一句(比照插图)体会小孩的行为与“偷盗”是不同的,诗歌正是通过这句反应了小孩的天真纯朴。

6、练习读背。

六、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两首“童趣诗”,诗人通过学钓鱼和偷采白莲这两件小事,为我们描绘了两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七、作业。

1、搜集其它“童趣诗”读读背背。

2、读背这两首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漂亮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绘声绘色,仿佛一幅朝气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比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妙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酷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爱好。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打算: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爱好。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绚丽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很多优秀的诗篇。今日,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留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终归、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溢朝气,绿的无穷无尽。荷花特别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赞扬:“终归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探讨)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宛转地表达对挚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挚友林子方听……)

四、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沟通汇报师生互动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日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学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擅长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觉,多查找,汲取更多的学问,来促进我们的学习。最终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绝句》

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沟通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扩词──展示读,正音。

三、朗读感悟

1、默读古诗,假如用诗配画的方式学习古诗,你觉得该画哪些画?

2、沟通理解,说理由,老师相机简笔画: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感悟语言之美: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语言又什么特色?

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学生发觉后再让学生拓展。

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白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绘声绘色,为我们呈现了杜甫草堂四周多姿多彩、清爽开阔的自然景观。

四、美读成诵

1、自读、小组合作举荐读。

2、配乐读。

3、背诵。

五、书写指导

书写剩下的字,强调“含”与“岭”,一个不要多点,一个不要漏点,重点指导“窗、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相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化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第一首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培育审美情趣。

4.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实力。

教学重难点

精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打算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初读本课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异同。

3.引导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呈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沟通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情的故事。

(评:在师生沟通中,通过画面──黄鹤楼雄姿、简笔画──黄鹤楼及广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动内容,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解题入境的效果。)

5.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全诗,留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并激励学生质疑。

4.集体沟通。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2)提出疑问,并梳理出须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师讲解并描述李、孟真挚友情的故事,为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作好铺垫。

(点评:讲解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为学生理解后两句诗埋下伏笔,可谓讲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