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Abstract[目的]探究不同饲喂方式对马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纯血赛马的饲喂方式,为纯血赛马研究积累相关基础数据以及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月龄、体重(146±10)kg的健康纯血赛马15匹,随机分为试验Ⅰ组(先精后粗的饲喂方式)、试验Ⅱ组(先粗后精的饲喂方式)、试验Ⅲ组(人工饲喂TMR饲料),每组5匹,预试期6d,正试期50d。[结果]①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试验Ⅰ组的末重较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39%、3.17%;试验Ⅱ组料重比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存在极显著差异。②试验Ⅱ组干物质和粗纤维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试验Ⅰ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试验Ⅱ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③试验Ⅰ组血清SOD、血清TP和血清GLB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结论]综合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6月龄纯血赛马适宜采用先精后粗的饲喂方式。研究背景赛马运动的核心是马匹,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发挥赛马的速度潜力,是获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决定赛马竞技速度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培育管理2个方面。要最大限度发挥赛马潜力,就必须对马驹出生后进行全程精细管理。提供适当的营养,保证饲料被良好的消化和吸收,是培育良马的关键点之一。适宜的饲养管理是纯血赛马发挥速度的基础,具有优良性能的赛马要在科学的饲养管理下其优异的运动能力才能得以充分表现。将精粗饲料分开饲喂的传统饲喂方式不能保证精粗比适宜,降低了饲料采食量,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全混合日粮(totalmixedration,TMR)是指根据动物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把不同营养水平的精饲料、粗饲料和各种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充分混合而得到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全混合日粮(TMR)的饲喂方式是反刍动物常见的标准化、规模化饲养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不同的饲喂方式可改变奶牛的采食量,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影响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增加经济效益。TMR饲喂方式能够提高梅花鹿日增重,改善瘤胃发酵,提高日粮营养物质利用率,提高蛋白质在鹿体内的代谢。在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以显著提高伊犁马驹血清的SOD与CAT活性,使机体内积累抗氧化物质,从而提高伊犁马驹抗氧化能力。近年来,我国的赛马比赛日渐增多,对速度赛马马匹运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为了保证赛马马匹的竞技状态并达到最佳比赛水平,科学的饲养是其基本保证之一。但是,速度赛马的饲养管理是制约我国赛马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内对赛马饲养管理方式仍有待于研究。本试验以燕麦、玉米、牧草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精饲料,并以苜蓿干草和小麦秸秆按质量比7∶3混合制备粗饲料饲养条件下,探讨不同饲喂方式对纯血赛马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纯血赛马的饲喂方式,为纯血赛马研究积累相关基础数据以及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
试验动物及分组选择6月龄、体重(146±10)kg的健康纯血赛马15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5匹。试验Ⅰ组采用先精后粗的饲喂方式,试验Ⅱ组采用先粗后精的饲喂方式,试验Ⅲ组采用人工饲喂TMR饲料,饲养地点为北京的某马术俱乐部。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以燕麦、玉米、牧草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精饲料,将苜蓿干草和小麦秸秆按质量比7∶3制备粗饲料,其组成及营养成分分析见表1。试验马匹采取白天单圈舍饲,夜间运动场放养,精饲料和粗饲料饲喂量分别为马匹体重的2.0%和3.5%,每天饲喂2次(06∶30和17∶30),试验期间每25d称重并调整饲喂量,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饲喂精饲料或粗饲料30min后再饲喂粗饲料或精饲料,试验Ⅲ组将精饲料、粗饲料和水按比例混匀制成TRM后饲喂,自由饮水。第1~6天预试验期间按逐步增减法调整日粮,正试期50d。试验前对马舍及舍内器具彻底消毒。表1精粗饲料组成及营养成分注:主要养分含量以干物质为基础,消化能为计算值,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钙、磷、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等营养成分均为实测值。3.
样品采集正试期第30天开始进行消化试验,连续5d收集粪样。混匀后均分成2份,1份按粪样鲜重的5%加入10%的H2SO4处理,保存于-20℃冰箱中,用于测定CP含量;另1份不加H2SO4处理,用于测定其他常规养分含量。试验结束后,解冻全部粪样,将5d的粪便混合均匀后取300g,放入65℃烘箱中48h烘干至恒重,粉碎过孔径0.42mm筛,制成风干样品于自封袋中保存。试验结束后,每个试验组随机抽取3匹马空腹颈静脉采血10mL,离心分离浅黄色血清,将血清分别装于1mL离心管,保存在-20℃冰箱中备测生化指标。试验结束时采集饲粮样品,并用四分法分装保存,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4.
指标测定与方法1)生长性能。在试验开始和结束的早上对所有试验马匹空腹称重,获得初重和末重,每天记录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2)养分消化率。测定精饲料、粗饲料、粪便样品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干物质含量采用105℃烘干法测定,粗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纤维含量采用过滤法测定,粗脂肪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采用过滤法测定,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采用过滤法测定。3)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酶标仪上测定。球蛋白(GLB)和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的含量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和双缩脲法测定。4)数据处理分析。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1为差异极显著,P<0.05为差异显著,P>0.05为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1.
不同饲喂方式对马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知,不同饲喂方式对平均日增重具有极著影响,表现为试验Ⅰ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试验Ⅰ组的末重较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39%、3.17%,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平均日采食量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试验Ⅱ组料重比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表2饲喂方式对马生长性能的影响注:同行标注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2.
不同饲喂方式对马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由表3可知,试验Ⅱ组干物质和粗纤维消化率均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差异极显著,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Ⅰ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试验Ⅱ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粗蛋白、粗脂肪、磷、中性洗涤纤的表观消化率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表3饲喂方式对马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3.
不同饲喂方式对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由表4可知,试验Ⅰ组血清SOD和血清TP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GLB质量浓度试验Ⅰ组最高,较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提高了40.85%、29.81%,且差异显著;血清CAT、GSH-Px、T-AOC、ALB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栅网型离子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大麻含量分析仪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药品和食品防伪技术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立式高温反应釜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高速喷雾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国中小学安全知识竞赛题250题及答案
- 2025年保险公司劳动合同范本「版」
- 2025住房装修的合同范文
- 2025审图设计合同
- 有关工业品买卖合同范文锦集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
- 销售与销售目标管理制度
- 特殊教育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2025年第一次工地开工会议主要议程开工大吉模板
- 第16课抗日战争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9)-江西省(解析版)
- 糖尿病高渗昏迷指南
- 【公开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领导力》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设计之七年级第三单元便捷的互联网服务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