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_第1页
2024年海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_第2页
2024年海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_第3页
2024年海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_第4页
2024年海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海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卷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1.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

2.“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3.下列关于练习和动作技能进步之问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总趋势是随练习次数增加,动作技能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

B.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技能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C.由于练习方式不同,学习同一技能的进步也不同

D.所有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都是缓慢的,以后逐渐加快

4.下列不属于学科课程特点的是()。

A.课程内容开放,主题多元,形式多样

B.课程内容按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

C.重视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

D.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

5.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B.学科课程标准C.教材D.教参

6.人的身体发展是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在心理发展中,记忆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A.差异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

7.某小学创造了“希望树”,让孩子把自己进步的希望以“果子”的形式贴到“希望树”上,一旦目标达到了,“果子”就成熟了,能够自己去摘下来,再策划下一个“希望”。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榜样示范法B.实际锻炼法C.指导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

8.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B.柏拉图的《理想国》C.拉伯雷的《巨人传》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9.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

A.不均衡性B.顺序性和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稳定性和可变性

10.《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社会B.地方C.学校D.家庭

11.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A.奴隶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2.提出“教学过程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A.巴班斯基B.皮亚杰C.布鲁纳D.瓦·根舍因

13.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B.课程管理制度C.课程的组织核心D.课程的存在形式

14.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

A.模仿B.从众C.暗示D.服从

15.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B.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C.家庭、学校和社会D.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

16.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榜样示范法

17.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力

B.使新生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关系

C.使新生一代接受现有的主流文化

D.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B.感知教材,形成表象C.理解教材,形成概念D.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19.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体地位B.主导作用C.领导作用D.执行作用

20.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界限,组合两门及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D.潜在课程

2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

2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B.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23.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A.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B.自愿性、娱乐性、实践性C.组织性、灵活性、创新性D.组织性、实践性、娱乐性

24.“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人们对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形成好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扩展到对其别的特征的认知上去。这种现象属于()

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倾向

25.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课程D.教学

二、判断题(8题)26.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

A.正确B.错误

27.给学生请家教就是家庭教育。

A.正确B.错误

28.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短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A.正确B.错误

29.校内学习竞赛对不同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相同的。

A.正确B.错误

30.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A.正确B.错误

31.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A.正确B.错误

32.我国明确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须实行“六三”分段。

A.正确B.错误

33.技能就是习惯

A.正确B.错误

三、填空题(2题)34.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___之间的矛盾

35.注意具有选择、保持、____的功能

四、简答题(10题)36.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

37.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38.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39.简述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中的作用

40.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1.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42.什么是意志?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

43.简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基本含义和贯彻要求

44.教育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5.简要说明社会促进、社会惰化及它们的特征。

参考答案

1.D暂无解析

2.B

3.D练习成绩一般来说是逐步提高的,但由于练习内容的性质和难易不同,练习方法不同,练习进步的情况不尽相同,表现在练习曲线上既有共同的趋势,又有个别差异。并不是所有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都比较缓慢,以后才逐渐加快的。故D项错误。

4.A学科课程的特点在于:它是依据知识的门类分科设置的;它是将人类活动经验加以抽象、概括、分类整理的结果;它往往是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它通常按特定知识领域内在的逻辑体系来组织。故A项排除

5.A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中,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6.C人的身体发展是按照首尾方向和中心外周方向进行的,心理发展是按照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等等。人发展的这种顺序性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C

8.A

9.A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告诉我们,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10.B中共中央于1985年颁布了这项决定,在这项决定中,国家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11.B现代生产需要扩大教育范围,工人阶级为争取教育的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这一切迫使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

12.A

13.B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方面可把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存在形式的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4.B本题考查从众的概念

15.B社会教育是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导和制约作用的一种教育,它主要是通过社区,各种校外机构,以及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发生的。

16.BA、B、C、D项都是德育的常用方法,其中陶冶教育是指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17.D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和作用,促使其发展的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8.C暂无解析

19.B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0.A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指一系列的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21.C暂无解析

22.D为了教育好下一代,要求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

23.A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24.C

25.A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活动之前必须确定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它进行,因此它居于核心地位。

26.B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教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性。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人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7.B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28.B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29.B校内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影响不同。竞赛对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名次;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的影响甚微,因为成绩极优者会认为自己无需努力也能成功,而学习落后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努力也没有成功的希望。

30.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阑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1.A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

32.B我国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实行多种分段,既包括“六三”分段、“五四”分段,还有九年一贯制等。

33.B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不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34.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35.调节和监督

36.(1)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2)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3)丰富积极的情绪体验(4)学会自我接纳与自我欣赏(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性情绪

37.(1)信息保持时间短暂。最长不超过1分钟。(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易受干扰。

38.教育主要受以下四方面规律的制约:(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39.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释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①有助于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③有助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0.(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41.(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2.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叫作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特征有:(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3)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

43.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其贯彻要求有:(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