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影响因素实证探析10000字(论文)】_第1页
【第一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影响因素实证探析10000字(论文)】_第2页
【第一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影响因素实证探析10000字(论文)】_第3页
【第一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影响因素实证探析10000字(论文)】_第4页
【第一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影响因素实证探析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目录TOC\o"1-2"\h\u14121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29080摘要 126326一、绪论 115464(一)研究背景 129437(二)研究意义 225547(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325709二、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生存状况现状 530550(一)数据来源 55725(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612149三、第一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118771(一)研究假设 1213624(二)模型选择 1219004(三)变量选择 1212683(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414137四、总结与建议 1710058(一)总结 1730709(二)建议 1730410参考文献 18摘要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群体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第一代农民工群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在返乡之后,生活质量和就业质量存在问题,其中,第一代农民工因素、就业情况等等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等,从个人因素、就业因素和居住收益状况、消费状况、社会融入情况、社会保障情况、流动经历,对相关因素进行交叉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影响其生存情况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并根据相关结果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提升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提升第一代农民工生存质量。关键词: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生存情况;影响因素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开始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期的前沿力量和主体力量,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处于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界点上,农民工已经成为劳动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获得了社会各阶层广泛聚焦。改革开放逾四十年,如今,第一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已超过50岁,即将迎来“退休”的高潮。曾经的“孔雀东南飞”,掀起人类史无前例的人口迁徙大潮的同时,也铸就了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奇迹。返乡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特殊群体,是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和农民外出打工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一种“回巢”现象。为了促进返乡农民工更好地发展,自2015年起,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意见》等文件,以政策引导不断推动农民返乡创业情势,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但是当吸纳农民工的东部发达区域率先告别低成本依赖和“钢筋水泥式”增长,转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的增长新阶段,作为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第一代农民工,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如何演绎?他们融入社会现状到底如何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生存状况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其社会融入现状及影响因素。(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第一代农民工是我国农民工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作为冲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先锋部队,是早期农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劳动力要素。他们在社会的底层从事简单、高危的体力活。他们为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他们年老体衰,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面临诸多生存和发展的多重挑战,再就业能力较弱,自我养老能力不足。他们回乡后,很有可能因老、因病再度成为贫困群体。因此,本文从返乡后的农民工生存状况分析得出其现状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2.实际意义一是对于克服流行的将第一代返乡农民工当作负担、面临养老困境的片面认识,对促使政府完善人口红利拐点下的劳动力政策具有现实价值。二是基于研究现状,提出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拓展研究范围,由养老议题走向发展议题;开展全面的第一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需求调查,服务政策完善;加强理论研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第一代农民工发展理论。这些方向,对于改善学术研究的现状,提升学术研究的应用性,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贡献,有一定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我们发现“农民工”是产生于中国特殊二元社会体制中的一个名词,如果把它直接翻译成英文是“PeasantWorkers”,但是这一说法并不符合国外的惯例,国外学者多数称之为“RuralUrbanMigration”的说法,并将为译为城乡移民,这是一个具有国外特色的称呼,众所周知,在我国农民工与城市移民存在天壤之别。从名词翻译看,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题目,由于国内外体制环境和政策差异,以至于相互之间难以理解,他们一出生就处于一个已经完成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大多数体会来自于书本的阅读和视频的观看,缺乏切身的体会。我们发现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是关于“移民”的理论,即对劳动力的移民决策,迁移特征。西方国家农民向外迁移的过程就是农民城市化的过程,两者同时进行同时完成,这也是农村到城市的单向移动。另外,从国外大部分的学者研究来看,他们大多集中于对中国农民工迁移至城市后的社会融入现状分析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刘易斯(2009)的理论模型、托达罗的人曰流动模型和康纳德等人的“推一粒”理论模型等主要用于解释劳动力外流现象的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农民工回流现象。这是因为对于回流者来说,他们同样必须考虑流动的成本和收益,只有当他们认为回到农村获得的收益大于他们现在在城市所获得的收益时,他们才会做出回流的决定。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关于农民工回流的理论又被重新提出。他们大农展工返乡同题研究境述多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且有所创新。2.国内研究现状在对农民工返乡行为的影响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社会稳定角度来进行探讨的;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贺雪峰(2012)通过对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的调查分析认为农民工的返乡并不会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安,相反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赋予农民工能自由来往于城乡之间的权利是缓解危机影响的平衡器和缓冲器。“此外,也有部分学者注意到了返乡农民工对农村生活的影响。瑞雪.墨菲(2009)通过对江西三县的田野调查认为农民工一直与农村保持的联系必然会促使其返乡,务工收入的回流给农村生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周晓红(2012)认为农民工城——乡之间流动的经历和生活体验,在促成个人现代性方面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农民工的回流和农民工进城务工,都是普通农民完成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王春光、符平等(2013)认为大部分进城农民工最终只能实现“半城市化”,无法获得完全的现代性,但他们毕竟会在城市的实践世界逐渐“脱根”,在城市务工过程中所获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会在他们返乡后被带到农村,对乡村社会带来一些新的影响。当然也有部分学者对此观点持否定态度,例如胡枫、史宇鹏(2009)在对湖北省进行调研分析时认为返乡农民工他们回乡后的就业会遇到很多困难,并不会为输出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从数据库获得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实证研究是进行农民工生存状况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在关键词为关农民工生存状况的168篇期刊杂志或报纸中就有93篇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的,例如宗成峰、朱启臻(2007)对南昌市897位农民工从农民工性别、年龄、学历、行业分布、外出打工时间、收入水平、工作稳定性、工作安全、居住状况、就医看病、精神文化生活和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满意度这12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时发现:农民工目前只能满足低层次的生存生理需求,而收入水平对他们生活的满意度有重大影响。“此外,农民工自身对收入标准的预期和判断也对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影响:对生活满意的被访者主要认为与务农收入相比,打工收入较高;而对生活不满意的则是认为与城市其他人收入相比,打工的工资水平太低。曾云燕在对辽宁省农民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时,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发现农民工虽然融入了产业,但是没有融入城市。从制度上说,农民工仍然游离在社会保障体系以外,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还属于空白状态。而对农民工自身来说,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性并不高,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简新华认为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拖欠问题得到缓解,但农民工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参保率低等。3.研究述评从国外的研究来看,目前对农民工的研究返乡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对农民工迁移城市后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由于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决定农民工更易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已知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相关的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的社会融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结论。同时通过画图统计等方法描绘出不同影响因素产生的不同效果。并尝试提出相关的建议。二、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后生存状况现状数据来源1.调查问卷的设计返乡朋友的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就业和收入、居住状况、社会保障状况、消费状况、社交与社会融入情况等生存现状本文问卷共由A、B、C、D、E、F、G七部分组成。A部分为第一代农民工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户口所在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情况、婚姻状况、耕地情况等。目的是为了获得第一代农民工的个体相关数据,通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个体特征和生存状况情况。B部分是针对第一代农民工就业和收入状况的相关情况调查,包括工作情况、参加培训的情况、月平均收入、家庭平均年收入、是否有欠款(包括贷款)、工作的满意度、收入的满意度,目的是以此了解第一代农民工对就业和收入的评价相关数据,考察可能存在的影响第一代农民工生存情况的因素。C部分为第一代农民工居住状况的调查,D部分为第一代农民工的消费状况,E部分为社会融入、业余生活情况,F部分为社会保障,G部分为流动经历与未来去向,据此全方位的分析第一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帮助提出与完善相关问题解决路径。2.调查问卷的实施问卷收集的发放与收集主要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线下通过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实地发放,在主要的劳务市场及劳动力密集区随机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80份,有效回收155份,问卷有效率为86.1%。表2-1样本基本情况统计结果类别变量频数百分比性别男9661.94%女5938.06%年龄30~40岁31.94%41~50岁11574.19%51~60岁3723.87%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10.65%小学117.09%初中8051.61%高中或中专6240%大专及以上10.65%婚姻状况未婚1710.97%已婚12580.65%离婚127.74%丧偶10.65%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1.第一代农民工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本部分将根据样本情况,对第一代农民工的个体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第一代农民工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样本基本情况如表2-1所示。从性别特征上看,调查中第一代农民工中男性有96名,占样本总数的61.94%,女性有59名,占样本总数的38.06%。男性占比多于女性,大致符合农民工群体的性别构成比例,这也表明,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中,男性收入仍然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从年龄特征上看,年龄为41~50岁的第一代农民工有115名,占样本总数的74.19%;其次是年龄为51~60岁岁的第一代农民工有37名,占全部样本数的23.87%;30~40岁的第一代农民工占比最小,占全部样本数的1.94%。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第一代农民工年龄都已比较大。从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上看,样本中小学以下学历1人,占比0.65%;小学学历11人,占比7.09%;初中学历80人,占比51.61%;高中或中专学历62人,占比40%;大专及以上1人,占比0.65%。由以上数据可知,第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从婚姻状况上看,样本中17人未婚,占比10.97%;125人已婚,占比80.65%;12人离婚,占比7.74%;1人丧偶,占比0.65%。已婚占比较大,调查结果与调查区域社会生活现状较为相符。2..第一代农民工就业和收入状况本部分将根据样本情况,对第一代农民工的个体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从第一代农民工的月收入水平、从事行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样本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从从事的行业分布情况上看,从事自给性农业生产24人,占比15.48%;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31人,占比20%;受雇于农业企业、种植大户21人,占比13.55%;就近工厂/企业打工37人,占比23.87%;个体经营18人,占比11.61%;赋闲在家19人,占比12.26%;创办企业/工厂5人,占比3.23%。从调查数据来看,农民工所的从事行业人数分布较为平均,其中就近工厂/企业打工的占比稍大。从第一代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经历上看,如表2-2所示,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占比较大,达80%。数据显示,在最近一次职业培训所培训的内容中,岗位技能与安全知识培训占比较大。经过走访询问得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一代农民工多在返岗时受到了相关的安全教育和基础技能培训。从个人月收入水平上看,样本中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6人,占比3.87%;月收入在1501元~2500元有36人,占比23.23%;月收入在2501元~3500元有23人,占比14.84%;月收入在3501~4500元有82人,占比52.9%;月收入在4501元~5500元有6人,占比3.87%;月收入5501元以上的有2人,占比1.29%。由以上数据可知,农民工个人月收入水平半数集中于3501~4500元,平均来看稍低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报告》平均工资水平。表2-2第一代农民工就业和收入情况主要从事的工作自给性农业生产2415.48%商品性农业生产3120%受雇于农业企业、种植大户2113.55%就近工厂/企业打工3723.87%个体经营1811.61%创办企业/工厂53.23%赋闲在家1912.26%参加培训的情况接受农业技能培训1912.26%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12480%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117.09%没参加任何培训10.65%个人月收入水平1500元以下63.87%1501~2500元3623.23%2501元~3500元2314.84%3501元~4500元8252.9%4501元~5500元63.87%5501元以上21.29%3.第一代农民工居住状况从最近一次居住地来看,居住本村共65人,占比41.94%,居住在本乡镇的共11人,占比7.09%;居住在本市/县13人,占比8.39%;居住在本省其他地方的共63人,占比40.64%。表2-3第一代农民工居住状况居住地本村6541.94%本乡镇117.09%本市/县138.39%本省其他地方6340.64%住房属于自建房63.87%购买商品10.64%购买保障性住房21.29%%单位集体宿舍/雇主免费提供宿舍1610.32%工地工棚2818.06%与他人合租2113.54%独立租赁3723.87%政府廉租房1912.25%居住在就业场所1596.77居住环境的满意度非常满意138.39%满意5132.9%一般5636.13%不满意3120%非常不满意42.58%4.第一代农民工消费状况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消费情况来看,如表2-4所示,大部分第一代农民工的消费支出在住房,占据14.19%,并且其储蓄存款用途主要为供孩子上学,其生存压力较大。表2-4第一代农民工消费状况第一大支出为饮食方面149.03%日常生活用品1912.25%住房(租房或购房)2214.19%子女教育149.03%赡养老人78.26%看病就医2013.26%储蓄投资53.22%娱乐消遣31.94%交通费用117.09%储蓄存款用途建造(购买)住房2012.9%供孩子上学7246.45%子女结婚费用4830.97%防病养老159.68%没有存款00.00%5.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业余生活情况从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业余生活情况上看,如表2-5所示,返乡后能够完全适应现在的农村生活占据4.25%,还有65.16%的农民工认为基本能适应。其次对于业余生活的满意度非常满意与不满意的人数非常接近。表2-5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业余生活情况返乡后是否能够适应现在的农村生活完全能适应74.52%基本能适应10165.16%不太适应3824.52%很不适应95.8%是否参加村民大会参加2616.77%不参加12983.22%业余生活的满意度非常满意6541.94%满意117.09%一般138.39%不满意6340.64%非常不满意31.94%6.第一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情况从第一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情况上看,如表2-6所示,是否有被拖欠过工资占比较大,达80%。数据显示,在享受社会保障状况的满意度中,一般与不满意占比较大。表2-6第一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情况是否愿意参加社会保障愿意7950.96%不愿意7649.03%是否有被拖欠过工资偶尔拖欠1912.26%经常拖欠12480%从未拖欠117.09%享受社会保障状况的满意度非常满意1610.6%满意3220.64%一般5938.06%不满意4126.45%非常不满意74.5%7.第一代农民工流动经历与未来去向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流动经历与未来去向的调查情况来看,如表2-7所示,返乡后有重新外出工作的计划的有85人,占比54.83%;最近一次的返乡原因主要是难以在城市落户;大部分的农民工虽然认为难以在城市落户,但是落户城市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表2-7第一代农民工流动经历与未来去向情况返乡后是否有重新外出工作的计划有8554.83%没有5134.19%不清楚1912.22%您最近一次的返乡原因主要是就业形势不好,工资低2415.48%年龄大,劳动体力不足2616.77%家庭因素1610.32%城市生活成本高、房价太高2415.48%难以在城市落户3421.93%城市生活方式难以习惯1610.32%农村政策变好,有发展前景159.6%是否有落户城市的意愿是8454.19%否7145.80%三、第一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研究假设本部分假设影响生存现状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就业因素和居住收益状况、消费状况、社会融入情况、社会保障情况、流动经历。(二)模型选择本文研究第一代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因变量为他们是否愿意参加职业培训,回答为愿意或者不愿意两种情况,符合0-1型变量,因此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具体模型如下:其中,p表示第一代农民工愿意参加职业培训的概率,1-p表示不愿意参加职业培训的概率;xk(k=1,2,…,n)为文中假设影响第一代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因素;β0为常数,βk(k=1,2,…,n)为待估计系数;ε为随机误差。(三)变量选择为了统计分析需要,在问卷原有数据基础上,对研究变量赋值。全部的变量编码如表3-1所示。表3-1变量编码变量名称变量编码因变量生存情况0=较差1=良好个人因素年龄1=30~40岁2=41~50岁3=51~60岁受教育程度1=小学以下2=小学3=初中4=高中或中专5=大学及以上就业与收入状况居住状况收入水平1=1500元以下2=1501~2500元3=2501~3500元4=3501~4500元5=4501~5500元6=5501元及以上主要从事的工作1=自给性农业生产2=商品性农业生产3=受雇于农业企业、种植大户4=就近工厂/企业打工5=个体经营6=创办企业/工厂7=赋闲在家参加培训的情况1=接受农业技能培训2=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3=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4=没参加任何培训居住情况住房属于1=自建房2=购买商品3=购买保障性住房4=单位集体宿舍/雇主免费提供宿舍5=工地工棚6=与他人合租7=独立租赁8=政府廉租房9=居住在就业场所消费状况第一支出1=饮食方面2=日常生活用品3=住房(租房或购房)4=子女教育5=赡养老人6=看病就医7=储蓄投资8=娱乐消遣9=交通费用社会融入、参与情况返乡后社会适应情况1=完全能适应2=基本能适应3=不太适应4=很不适应是否参与村民大会1=是2=否社会保障情况是否愿意参加社会保障1=愿意2=不愿意是否有被拖欠过工资1=偶尔拖欠2=经常拖欠3=从未拖欠流动经历与未来去向返乡后是否有重新外出工作的计划1=有2=没有3=不清楚您最近一次的返乡原因主要是1=就业形势不好,工资低2=年龄大,劳动体力不足3=家庭因素4=城市生活成本高、房价太高5=难以在城市落户6=城市生活方式难以习惯7=农村政策变好,有发展前景(四)实证结果与分析本文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所得交叉分析结果如表3-2所示。表3-2交叉(卡方)分析结果题目名称生存情况总计χ²p01年龄30~40岁28(77.78)87(73.11)115(74.19)19.4250.000**41~50岁1(2.78)2(1.68)3(1.94)51~60岁7(19.44)30(25.21)37(23.87)总计36119155受教育程度初中15(41.67)0(0.00)80(51.61)34.5180.000**小学10(27.78)1(0.84)11(7.10)小学以下0(0.00)1(0.84)1(0.65)大专及以上1(2.78)65(54.62)1(0.65)高中或中专10(27.78)52(43.70)62(40.00)总计36119155收入水平1501元~2500元12(33.33)1(0.84)2(1.29)28.6680.000**1500元以下6(16.67)4(3.36)6(3.87)2501元~3500元5(13.89)4(3.36)6(3.87)3501元~4500元10(27.78)18(15.13)23(14.84)4500元~5500元2(5.56)72(60.50)82(52.90)5501元及以上1(2.78)24(20.17)2(1.29)36(23.23)总计36119155从事的职业自给性农业生产5(13.89)16(13.45)21(13.55)15.8320.003**商品性农业生产9(25.00)28(23.53)37(23.87)受雇于农业企业、种植大户1(2.78)4(3.36)5(3.23)就近工厂/企业打工5(13.89)26(21.85)31(20.00)个体经营7(19.44)12(10.08)19(12.26)创办企业/工厂4(11.11)20(16.81)24(15.48)赋闲在家5(13.89)13(10.92)18(11.61)总计36119155参加培训的情况接受农业技能培训2(5.56)1(0.84)3(1.94)13.2140.004**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3(8.33)0(0.00)3(1.94)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1(2.78)1(0.84)2(1.29)没参加任何培训12(33.33)61(51.26)73(47.10)总计36119155居住情况自建房6(8.5)1(0.84)7(4.5)25.3140.004**购买商品1(1.42)5(5.8)6(3.8)购买保障性住房2(2.8)3(3.5)5(3.2)单位集体宿舍/雇主免费提供宿舍8(11.4)19(22.3)37(23.8)工地工棚15(21.4)18(21.17)33(21.29)与他人合租19(27.1)9(10.58)28(18.06)独立租赁5(7.14)13(15.29)1(0.65)政府廉租房11(15.7)14(16.47)25(16.12)居住在就业场所3(4.2)3(4.2)6(3.87)总计7085155第一支出日常生活用品21(17.65)29(27.61)50(32.25)21.3250.000**住房(租房或购房)29(16.67)31(29.52)60(38.70)子女教育7(19.44)11(73.3)18(11.61)赡养老人3(2.52)15(14.28)18(11.61)看病就医2(5.88)5(4.7)7(4.5)储蓄投资0(0.00)0(0.00)0(0.00)娱乐消遣3(5.88)6(5.7)8(5.16)交通费用7(5.88)5(4.7)12(7.74)总计53102155返乡后社会适应情况完全能适应0(0.00)9(7.5)9(5.80)25.3210.000**基本能适应6(16.67)3(2.52)9(5.80)不太适应0(0.00)7(5.88)7(4.52)很不适应11(30.56)90(75.63)101(65.16)完全能适应19(52.78)19(15.97)38(24.52)总结36119155是否参与村民大会是76(66.6)22(18.49)99(63.8)16.2350.689否38(24.52)19(15.97)57(36.77)总结11441115愿意29(50.97)51(71.83)80(51.61)26.3240.000**是否愿意参加社会保障不愿意52(33.55)22(30.30)74(47.74)总结8273115偶尔拖欠40(59.7)21(17.65)48(41.7)29.5880.000**是否有被拖欠过工资经常拖欠26(16.77)67(56.30)45(29.3)从未拖欠1(0.65)3(2.52)4(2.5)总结6743155返乡后是否有重新外出工作的计划有2(5.56)22(18.49)24(15.48)12.3540.056没有12(33.33)67(56.30)79(50.97)不清楚22(61.11)30(25.21)52(33.55)总结36119155据交叉分析结果看,在涉及第一代农民工个人的影响因素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水平、从事的职业、参加培训的情况、居住情况、第一支出、返乡后社会适应情况、是否愿意参加社会保障、是否有被拖欠过工资的p值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以上数据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水平、从事的职业、参加培训的情况、居住情况、第一支出、返乡后社会适应情况、是否愿意参加社会保障、是否有被拖欠过工资这九个因素具有显著影响。随后,再将以上通过显著性分析的九个因素输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逐步筛选变量,将p值大于0.05的剔除模型变量,将p值小于0.05的输入模型变量,得到的具体分析结果如表4-3所示:表3-3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变量回归系数统计量自由度显著度幂值VariableBWalddfSig.Exp(B)年龄0.7216.96310.0289.057月收入水平-0.1160.01710.0267.122从事的职业2.2387.31510.0079.375第一支出-0.6115.68810.0478.842返乡后社会适应情况0.4640.23210.0328.629社会保障2.6116.01410.01413.619常量-27.1038.71810.0030如表3-3所示,根据回归分析可知,在卡方检验中对第一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参加培训的情况和是否有被拖欠过工资未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有六个因素通过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分别是:年龄、月收入水平、从事的职业、第一支出、返乡后社会适应情况这六个因素。根据回归系数可知,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从事的职业、社会保障、月收入水平、年龄、返乡后社会适应情况、第一支出。显著度分别为:0.007、0.014、0.026、0.028、0.032、0.047。四、总结与建议(一)总结在第一代农民工生活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中,从事的职业是影响第一代农民工生活生存情况的主要因素,在第一代农民工返乡之后,大部分农民工选择在家附近的厂或者企业工作,工资水平都不高,并且还有一部分农民工返乡之后无法找到工作,致使生存质量降低,影响第一代农民工生活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其次是社会保障,在第一代农民工返乡之后,大多失去了原有的社会保障,致使其生存质量降低,月收入水平、年龄、返乡后社会适应情况、第一支出也都是影响第一代农民工生活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二)建议1.政府对返乡农民工提供住房资源支持政府也应当把返乡农民工群体的利益纳入城市规划中考虑,改善他们居住的条件,保证其居住区域的医疗条件充足,教育机构布局完善,让返乡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感受到公平待遇。与此同时,政府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可多做引导工作,让其考虑更多返乡农民工的需求,增加开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数量,提供给农民工群体租赁购买。政府对于返乡农民工购房和租赁房屋也可以选择提供部分补贴,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