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1776-2023金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_第1页
DB61T1776-2023金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_第2页
DB61T1776-2023金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_第3页
DB61T1776-2023金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_第4页
DB61T1776-2023金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20CCSB39

DB61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B61/T1776—2023金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olidandliquidspawnproductionofNaemateliaaurantialba20232023122220240122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61/T1776DB61/T1776—2023DB61/T1776DB61/T1776—2023目 次前言 II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生产条件 2生产要求 3贮存 5生产档案 5附录A(资料性)常用母种培养基及其配方 6附录B(资料性)常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及其配方 7附录C(资料性)金耳液体菌种生产工艺流程 8附录E(资料性)常用液体三级菌种培养基及其配方 10参考文献 附录E(资料性)常用液体三级菌种培养基及其配方 10参考文献 11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柞水县科技开发中心、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陕西中科菌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和丰阳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商洛市商州区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本文件由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电话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电话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76号邮编:710043II金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金耳菌种生产中生产条件、生产要求、贮存和生产档案的要求。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GB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NY/T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1846—2010 食用菌菌种检验规程术语和定义GB/T12728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金耳(Bandoni&M.Zang)millanes&wedin耳。3.2毛韧革菌(WilldFr.担子菌亚门,伞菌纲,红菇目,韧革菌科,韧革菌属真菌,是金耳生长发育的共生菌。3.3金耳菌种culture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有结实性的金耳菌丝体和毛韧革菌菌丝体的混合培养物。3.4母种stockculture具有结实性的金耳和毛韧革菌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一级种。[来源:GB/T12728—2006,2.5.7,有修改]13.5原种motherspawn由母种繁殖的菌丝体固体纯培养物,也称二级种。[来源:GB/T12728—2006,2.5.8,有修改]3.6栽培种spawn由原种繁殖的菌丝体固体纯培养物,也称三级种。[来源:GB/T12728—2006,2.5.9,有修改]3.7液体二级菌种secondaryliquidspawn由母种移植到液体培养基中繁殖的菌丝体纯培养物。3.8液体三级菌种tertiaryliquidspawn由液体二级菌种移植到液体培养基中繁殖的菌丝体纯培养物。3.9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尚未成熟的米白色或淡黄色金耳幼子实体。3.10有效菌种effectivestrains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尚未成熟的米白色或淡黄色金耳幼子实体。3.10有效菌种effectivestrains能够形成健康子实体的菌种。4生产条件技术人员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规定。生产环境要求应符合NY/T528—2010中4.2的规定。厂房设置和布局固体菌种厂房应符合NY/T528—2010中4.3的规定。液体菌种厂房应设有原料库、配料室、灭菌室、无菌接种室、液体菌种培养室、菌种检验室。2厂房地面、墙壁和天花板应能防水、防腐蚀、防渗漏、防滑、易清洗、防潮、防霉、有排水系统。门窗应设置防蚊蝇纱网。车间应配备送、排风系统。GB50073的要求。设施、设备固体菌种应符合NY/T528—2010中4.4的规定。液体菌种种源按照NY/T528—2010中4.5的规定执行。生产要求母种生产应符合NY/T528—2010中应符合NY/T528—2010中4.7.1.2的规定。培养基的配制NY/T528—20104.7.21/5~1/4,管口保持干净。12130min50℃~60℃后,将试管摆放为斜面。3%~5%28℃~3548h,无菌落长出。接种应按照NY/T528—2010中4.7.7的规定执行。培养温度控制在18℃~21℃,避光培养10d~15d。培养基表面形成直径大于1cm、无黄斑、无绒毛的原基。原种、栽培种生产容器应符合NY/T528—2010中4.7.1.3和4.7.1.4的规定。培养基的配制所用原材料应符合NY/T528—2010中4.7.2的规定。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配方见附录B。装料量控制在袋(瓶)的1/2即可,121℃灭菌120min。3接种原种袋(瓶)和栽培种袋(瓶)灭菌、冷却后,将菌丝体和子实体块同时转接至培养袋(瓶)中。消毒和接种应符合NY/T528—2010中4.7.7的规定。培养18℃~2128d~35d18℃~2135d~42d检查分别在第4d~5d、第15d~17d、第25d~30d逐袋(瓶)检查,并及时剔除未萌发、已污染、分泌黄水、不分化、生长不良的菌袋(瓶。液体菌种生产工艺流程见附录C。液体二级菌种容器容器耐高温的玻璃三角瓶、棉塞或硅胶塞。培养基的制备所用原材料应符合NY/T528—2010中4.7.2的规定。培养基配方见附录D。接种和培养取有效母种培养基和组织块接入液体二级菌种培养基中,20℃静置培养24h后,以转速150r/min~180r/min震荡培养7d。观察1min后,菌丝球体积占液体培养基总体积的4/5以上时,即可结束培养。检查发酵结束后,抽取样品,按照NY/T1846—2010中的4.2、4.3和4.4检验。液体三级菌种空消发酵罐121℃灭菌30min。培养基4所用原材料应符合NY/T528—2010中4.7.2的规定。培养基配方见附录E。投料与定容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材料搅拌均匀,倒入或用泵抽入发酵罐中,加水定容至所需体积。发酵罐实消0.1Mpa~0.12Mpa121℃~12450min~70min℃。接种把液体二级菌种接入发酵罐,接种量的体积比为0.8‰~2‰。培养培养温度18℃~21pH6.2~pH150r/min~160r/min,罐压0.02MPa,培养时间4d~8d。检查培养3d后每天取样,按照NY/T1846—2010中的4.2、4.3和4.4检验。贮存固体菌种固体菌种4℃~6℃避光贮存且不超过15d。液体菌种培养好后应立即使用。7生产档案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规定。5附录A(资料性)常用母种培养基及其配方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00 g20 g20 g1000 mL。CPDA(综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镁0.5 g,琼脂20 g,加水定容至1000 mL。66附录B(资料性)常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及其配方1阔叶树木屑85%,麸皮12%,豆粕2%,生石膏1%,水分58%~60%,pH6~pH6.5。2阔叶树木屑58%,棉籽壳25%,麸皮15%,生石膏1%,蔗糖1%,水分58%~60%,pH6~pH6.5。77附录C(资料性)金耳液体菌种生产工艺流程金耳母种金耳母种液体二级菌种培养基接种培养金耳液体二级菌种发酵罐的准备培养基制备、灭菌、冷却接种发酵培养金耳液体三级菌种图C.1金耳液体菌种生产工艺流程88附录D(资料性)常用液体二级菌种培养基及其配方1马铃薯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