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古代诗歌阅读
易错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
画画囹园
1.(2021・湖北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其一)
[明代]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巴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注)①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王守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②
桂枝句:秋殿,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
这首诗展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①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心地仁厚、重:学善教的形象;②首、颔两联,重在表达诗人在离别时对学生
们的感激、难舍之情,展现诗人关爱学生、重情重义的一面;③颈、尾两联,重在表达对学生们的殷殷期
望和要求,展现诗人重学善教的一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是明代诗人王守仁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组诗写离别的愁绪,但意境
开阔,伤别而不哀怨。诗人把希望离开龙场却乂舍不得与诸子分离的茫然情愫如实写来,词情深婉,依依
惜别之情通过山路、溪云、风雪的衬托,勾勒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守仁与学生感情之凝
重。
前两联写高低不平的小路穿行于乱山之间,诸位贤人相送这么远真令我不安。小溪上空乌云压头更增添了
离别的愁绪,风吹动着衣服雪花沾满了鬓发。面对学生依依不舍的送别,王守仁心怀感激,他称学生为“诸
贤”,描写他们在乱山高低不平的小路上相送,用“愧”字表达自己的感情,展现诗人关爱学生、重情重
义的一面:
后两联写什么时候还能在燃着花烛的草堂上共叙情谊,我等着听你们登科及弟的喜讯。只要互相思念也用
不着太多的书信问候,分别之后我希望你们更深入的研究学问。一方面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重要的是
勉励学生,“桂枝秋殿听跻攀”,期望学生能在科举中蟾宫折桂;“别后吾言在订顽”,勉励学生要努力
研究学问。表达对学生们的殷殷期望和要求,展现诗人重学善教的一面。
@易错点击
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渗透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鉴赏这些意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
注其内涵。只有了解形象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才能准确地欣赏作品中具体形象的特定含意。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高
考试题中要求鉴赏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就是把诗歌中诗人的形象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并作赏析。在送别、怀古、闺怨、爱情等题
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表达情感。
一、意象景物形象
一句概括,诗句描写了一幅+(季节、地点、事件)+(什么样氛围特点的,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恬
静优美,萧瑟凄凉等)的图景
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所写之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判断意象的象征意的方法:
①套用法。就是把平时积累的意象的象征意识记住,考试时直接套用。
②联想法。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在特点上有某种联系。如梅因傲冬而开,故常
取其不畏邪恶之意;竹因空心,故常取其谦虚,又因其直而有节,故常取其有气节意;等等。
③谐音法。当用联想法仍不能判断其所指代的象征意时,这时就可用谐音法。就像今人把“8”与“发”
联系在一起一样,古代的很多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也有这种联系。如“柳”因与“留”谐音,故常
取其“不愿朋友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莲”因与“恋”谐音,故取其作为爱情的象征。
概括诗歌意象注意全面,注意概括总体的特征,有时题目就是围绕某种特征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注意挖掘意象的传统意义和诗歌中心主旨的联系。分析意象的作用题目,首先分清主次,主要意象是情感
抒发的载体,诗歌的核心内容或线索,次要意象注意起烘托、渲染等作用。
二、景物形象——意境积累
豪放型: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高旷壮阔
清幽型: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
伤感型:空蒙迷茫、冷落箫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
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
三、人物形象积累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3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解答方法:
(1)抓住下面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抓住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如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
(3)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4)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
即时见£]
1.(2021•河北唐山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
黄庭坚
黄州逐客未赐环②,江南江北饱看山
玉堂③卧对郭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嗾。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
注释:①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任翰林学上时,见郭熙《秋山》图,因作七古《郭熙画平远山水》,诗
人依苏轼原韵和作一诗。②环:同“还”。③天堂:翰林院代称。
诗歌的第七、八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答案】描绘了一幅淡远、飘渺的秋山图。作用:①交代苏轼观画兴致勃发的原因;②为下文思归之情作
铺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画面、作用的能力。
《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前四句从苏轼遭贬黄州起笔、转
入玉堂观画,引发归隐青林之想;五至八句写郭熙平远秋山图画意荒旷杳远;九至十二句表达诗人的南归
之心;最后四句承上写诗人归愿难遂,求画慰归心。全诗章法曲折有序,韵法神形齐备,句法明丽清秀,
内涵深蕴。翻译:当年,那位被放逐到黄州的诗人还未被召还,在江南江北饱看了绿水青山。如今,在玉
堂中躺着欣赏郭熙的画作,引动游兴,心早匕到青林之间。郭熙作的官画,画中意境多是荒寒平远,这幅
短画笔致曲折地展开秋天的傍晚。在漠漠的轻烟中,在飘洒的雨丝里,江边的村落更显分明,一行归雁高
飞,群山更比归雁远。因为想到洞庭湖边,霜降之后柑桔黄,恨自己不能像逐暖的鸿雁,飞到南方。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端”,郭熙《秋山》图虽为御院画,却不像当时画院派那样偏重形似,
而是崇尚荒旷杏远的意境。七、八两句实写,从苏轼原作可知此画是一幅平远秋山图。从“外”字“余”
字可以看出这是远景,正合从近山望远山之意。近景处将霁未霁,所以雨点明晰可辨,而景深处渐远渐淡,
叠嶂江村正在烟岚之外若沉若浮。山峦的另一端上方,又有一行秋雁高飞南向。雨烟与叠端的隐显变化,
雁行与层峦的远近映衬,构成了“有明有晦”的色调、“冲融而缥缥渺渺”的意境。虽然画面上并未致力
于秋山形状的刻画,然而其荒远之致却从字里行间很好地表现了出来。遭际相同、气味相投的两位大诗人,
在郭熙那种荒旷杳远的画意中又一次发生了共鸣。七、八句交代苏轼观画兴致勃发的原因;为下文思归之
情作铺垫。
易错点2鉴赏诗歌语言
画画囹园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②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注)①前期:往日的约定或志向.②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③萧索:零散,稀少。
“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
【答案】①“蝉嘶”之前加一“乱”字,形象地表现了蝉声的纷乱。②这纷乱的蝉嘶,加上II暮、寒风、
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③蝉声的“乱”更引出词人内心
的纷扰烦乱。“前期”的渺茫、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等愁绪令词人难以安适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乱”字,有“纷乱”的意思。“蝉嘶”之前加一“乱”字,不仅表现了蝉声的缭乱众多,也表现了词人
心绪的纷杂缭乱。“高柳乱蝉嘶”一句,体现出一种时序变换的哀感。“高柳”是蝉所在之地,又以“高”
字表现r“柳”之萧疏。因为柳叶已经凋零,所以柳树显得高瘦,加上日暮、寒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
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因此,“乱”不仅是蝉声乱,也是人的心绪和离愁之
乱,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令词人难以安适。
◎易错点击
分析语言
1、炼字题:解字:语境义(表义深意)+手法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
修辞手法(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
解句:句义+手法效果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
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技巧方面的作用
2、语言风格类题:
点特色(沉郁顿挫[杜甫卜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凄凉)
析特色(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技巧方面的作用)
3、语言风格积累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雄浑豪放
4,语言风格详解
沉郁:用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凝聚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自然: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委婉:不直接写出,通过写看似无关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
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
洗练:语言表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
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
平淡:朴素,不求辞藻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
即时见S
2.(2021.安徽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夏州胡常侍(注)
罗隐
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
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寒草秋。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注)夏州。今陕西靖边东北,南北朝时夏王赫连勃勃于此筑城,后称“夏州”。胡常侍,姓名不详,晚
唐人,当时担任节度使在此驻守。
本诗气象宏阔、笔力雄健。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这一特点。
【答案】①选用了雄浑壮阔的边塞意象;②讴歌了戍边将上忠贞报国的高贵品格;③激荡着诗人积极乐观
的爱国热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本诗气象宏阔,笔力雄健。诗人放眼于边塞,写出壮士威猛,楼墙坚固,军队整齐,描绘出了一幅高远辽
阔、气象恢弘的西北秋景图。诗人首先从典故起兴,用赫连勃勃的百尺高台来渲染夏州要塞的威武雄壮。
然后马上进入正面描写,只见胡常侍的部队军容整齐,兵强马壮,大刀长戟,骁勇善战。鸿雁远飞,消失
在辽阔的天际,战马闲来,牧放在塞上的草原。将军您早已胸怀社稷,为国家披肝沥胆,而不会求田问舍,
为子孙谋取钱财。陇蜀一带从来是兵家必争、事端多发之地,可喜的是您正值盛年,有您镇守要塞,实乃
民族之幸、社稷之幸啊!诗人句句铿锵有力,挥泗自如,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充满对边塞将士的崇高赞
美。
易错点3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画画囹画
3.(2021.浙江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北宋)刘彤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杳。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请简要赏析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千II酒”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女主人公想饮“千II酒”让自己能够长时间忘记忧愁,以此衬托
愁绪之多:“九回肠”以夸张的手法生动表达了女主人公怨恨、孤独、忧伤的复杂心情,回环往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赏析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首先要指出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效果。
最后两句是“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前句运用衬托手法,后句运用夸张手法。
“恨无千日酒”写抒情女主人公想以酒浇九曲愁肠,然而又恨无酒浇肠。女主人公想饮“千日酒”让自己
能够长时间忘记忧愁,“无千日酒”可见愁日之多。可见,诗句中“千日酒”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此衬托
女主人公愁绪之多。“恨”字直接抒发了她心中的无奈和怨恨。
女主人公虽愁多,却无酒可饮,自然发出“空断九回肠”的悲叹。“九回肠”的意思是指心中回环往复的
忧思。“回肠”形容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忧伤。“九回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表达「女主人公
怨恨、孤独、忧伤的复杂心情。“空断”二字直接抒发了女主人公心中的凄凉、无奈之情。
©身错点击
鉴赏技巧
1、技巧分类梳理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角度)、抒情(方式)
结构技巧:悬念、伏笔、铺垫、呼应、照应、开篇点题、承上启下、卒章显志
语言特色:平实、生动、典雅、通俗、幽默诙谐、清新自然、、辛辣反讽、含蓄隽永
其他手法:象征、联想、想象、对比、线索、烘托(景)、衬托(人)(正衬、反衬)扬抑、以小见大、
渲染、蒙太奇手法等
2、解题思路
(1)认真审题
题干中无提示,要求赏析诗歌诗歌诗句:
从语言(修辞、炼字、语言风格)从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描写角度、情景角度)
从结构方面等。
没有提示的赏析可点面结合来解答,从形象塑造、情感抒发、手法运用、意象意境等方面
有提示从技巧方面赏析的可从语言、描写、抒情三方面考虑。
(2)注意步骤:判断+分析+情旨
判断(宁多无缺,有几种写几种)分析(解句结合判断依据分析+手法效果分析)
情旨(多向分析:写景句要分析意象意境;写物写人要分析形象;抒情句要分析情感作用。)
3、重点记忆:
(1)描写(写景角度)直接描写(正面描写)人物、事物、景物
①各种修辞手法比喻(说清本体喻体,化具体为抽象,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事物特点)
比拟(注意拟人,拟物[人拟物,A物拟B物])
对比(把…和…作对比,更加突出了…,表达了作者…)
借代(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
设问(片头,引起全文;中间,承上启下;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
②概括与具体一白描与工笔、细节描写(常是动作描写)
③动静结合④虚实结合(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己逝之情景、设想想象未来之情景)
⑤空间(时间)顺序(远近、高低)
⑥感官角度的变化(嗅、视[颜色词]、声[拟声词]、触[动作词]、昧)
⑦光影(明与暗)、色彩的演染(色彩多)⑧观察点角度的变化(平视、昂视、俯视)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衬托(烘托):正衬、反衬反衬:以景衬情、以动写静、以虚写实、以声写静
(2)抒情(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顺序3多少3、喜悲4)托物言志(象征手法3)
因事抒情借古抒怀(伤、讽、赞、颂)借典抒情
(3)情景关系:情景交融(顺序3、喜悲4、多少3)
顺序:触景生情缘情造景以景结情
喜悲:以乐景写乐情、以悲景写悲情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写乐情
多少: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4)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②借物抒情(言志)。③塑造背景或环境。④塑造意境。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⑥奠定情感基调。⑦以景衬境。
(5)景物描写作用
内容分析:写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
结构分析:开头:触景生情、奠定感情基调结尾:以景结情、留有想象空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情旨分析:渲染气氛,表达心情、塑造形象,烘托意境
(6)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渲染:指对环境、景物做正面形容描写,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衬托: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正衬:用相同事物来衬托。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以动衬静,以虚衬实、以乐衬哀,以丑衬美。
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
渲染烘托衬托对比区别
渲染:只用于写景,渲染气氛,为意境服务。烘托:可以写人写物,相当于正衬。
衬托:属于间接(侧面)描写、抒情,可写人、物、景。
正衬:用相同事物来衬托。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
对比:属于修辞手法,不分主次,常用于论述
即时见S
3.(2021.浙江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诗,完成各题。
疾邪诗两首
(东汉)赵壹
其一
河清不可恃,人寿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②北堂上,肮脏③倚门边。
其二
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
(注)①顺风激靡草:草往往随风倒伏,此处反用,草在顺风中自在得意。②伊优:逢迎谄媚之貌。③肮
脏:高亢刚直之貌。④刍:草料。
这两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①谄媚小人端坐高堂而正直之上却立在门旁,多么鲜明而辛辣的对比!把那个时代造成的丑恶和
不公正,形象地暴露在读者面前,激发起人们厌恶、不满的情绪。②用豪门势家处处遂心满意,咳出的唾
沫都能被当作珍珠和贫苦的人空怀美好的理想和才华,如同芬芳的花卉变成喂牛的干草作对比,指斥小人
窃据高位,豪强把持一切,刚直有才的贤士多被埋没。诗中用辛辣的对比把那个时代的丑恶与不公正形象
地暴露在读者面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总括:两首诗,分别托为秦客和鲁生所歌,第一首为秦客所歌,第二首乃鲁生对秦客的答歌。全诗指斥
小人窃据高位,豪强把持一切,刚直有才的贤士多被埋没。诗中用辛辣的对比把那个时代的丑恶与不公正
形象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虽然流露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傲之感和一些消极悲观的情绪,但更多的是
对当时社会黑暗被揭示以后的一种失望了的愤怒。
②第一首对比手法:第一首起句“河清不可恃,人寿不可延”,相传黄河一千年才清一次,古人常用“河
清海晏”来比喻政治清明。人的寿命再长也不可能等到黄河清。这就含蓄而愤慨地道出东汉末年的政治已
经腐烂透顶,不可救药。后面六句,用三组比喻性的形象和对比手法描绘出当时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顺
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没骨气的小人顺风倒,不分是非,只要富贵的人就被捧为贤人。正因为如此,“文
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的怪现象才得以滋生和存在。i肚子学问不如一口袋
钱,谄媚小人端坐高堂而正直之士却立在门旁,多么鲜明而辛辣的对比!把那个时代造成的丑恶和不公正,
形象地暴露在读者面前,激发起人们厌恶、不满的情绪。
③第二首进•步抒发了作者愤世疾邪的思想感情。作者依旧运用对比和比喻,继续讽刺黑白颠倒的现实。
“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挖苦势利小人之无耻与豪门权贵之气焰,既谑且虐,一针见血,与第一首“顺
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异曲同工,更为尖酸辛辣。“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主要强调贫寒正直之士
虽然地位低下,却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深的学问。但在那个压制人才的社会里,他们被埋没了,不能显
示他们的才华。作者对黑暗的揭露,进一步感叹有志有识者的不能见用,反被压抑、排斥。所以作者最后
呼喊出“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这其中虽流
露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傲之感和一些消极悲观的情绪,但更多的是对当时社会黑暗被揭示以后的一
种失望了的愤怒,引人沉思。
画圈囹园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模式
诗歌答题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
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
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
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
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儿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①先答这个字词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有什么好处)
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年真题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
骚》:“余既滋兰之九嘛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
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A2.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
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
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
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唐
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
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
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
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
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①“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
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
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闭门
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安慰,“但医沈约垂瞳健”
一句则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
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美好生活做了展望。
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H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融^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熙IW: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
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B2.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②
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
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
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
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并非
选项所说“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
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
颔联“当时耦IS犹承误,宋俗纷纭更乱真”,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哀。在当时,
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
原来的真相。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
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这首诗歌作者完全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它本身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却无疑具有普泛性的
哲理意义。书本是前人经脸、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实自己的
知识,就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里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
因此,在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批判地继承。前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诚如是也!所以。我们在
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而不能无保留地兼收并蓄,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至为书而误;
我们只有以怀疑的理性目光去择取、去吸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这
就是本诗所给予我们的哲理性的启示。
::、【2020年高考新课标H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麓盘中忽眼明Q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蕾:藜和蕾。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
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
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
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并得出
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
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
故选C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
译并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相关诗句;再联系手法、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最后根据要求,
分点整理答案。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
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
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
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
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
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
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
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
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四、【2019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上2题。
题许道宁画⑶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丁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
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
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案】“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
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
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
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
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
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
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
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
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五、【2019年高考新课标H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㈤,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
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
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
合“道义”。故选D。
4.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
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
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
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
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
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
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
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
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六、【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⑴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⑵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⑶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⑷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⑸。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
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
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巧现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
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桃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
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
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C错误。故选C。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
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
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法错误,“从教
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任凭画工把白梅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之美,逢春
暖就开放桃花李花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并没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
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项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现在这些美丽了寿阳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的
容颜的梅花,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们正是经由花光仁老之手,巧夺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笔画成的水墨
梅。这两句中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的技艺。D第二首最后两句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
求的是艺术的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板相肖。为此,又拉出传说中的九方
皋相马以为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并没有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故D错误。故选A。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
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o
【答案】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
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
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
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
足不求颜包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
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七、【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首联中""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答案】造访朱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
作答。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访”。首联的意思是,
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
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
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
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
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
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
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
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
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
追求。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意略明京东健康2024布局黄金赛道击破核心靶点-从多维视角出发的偏头痛行业机会洞察报告
-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知识清单及训练
-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08486
- 洛阳2024年统编版小学5年级英语第3单元真题
- 生活现象之热现象(二)-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题型专项突破
- 2023年磨边轮资金筹措计划书
- 强化和改进思想政治-2019年范文
- 2024年AG13电喷汽车发动机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航空地面试验设备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苏科】期末模拟卷01【第1-5章】
- 2023年6月四级听力第一套真题及听力原文
- GB/T 40016-2021基础零部件通用元数据
- 千年菩提路解说词
-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课件
- 国开电大 Matlab语言及其应用 实验任务Simulink系统 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 《金融学(第三版)》第12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引体向上”与“低姿匍匐”课件
-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课件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
- SHSG0522023年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内容规定
- LNG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