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运河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运河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运河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运河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运河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古老的黄河文明和辉煌灿烂的运河文明交相辉映,礼乐兴邦的齐鲁文化与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碰撞融合。fēngráo()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让“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jiāyùhùxiǎ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者是臧克家,本文赞扬了闻一多严谨刻苦进行学术,研究的实干精神和勇于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B.《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C.《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是萧红,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D.《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3.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B.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C.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D.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白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B.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C.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东西等行为让人深恶痛绝。D.当初他对妈妈的病不以为然,结果那次竟成了永诀。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①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广场上空一片辉煌②每当国庆节到来,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姥紫嫣红③鲜花、彩灯、礼花,映衬着人们的歌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④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五彩缤纷。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6.某校七年级准备举行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请你举一个爱国的历史或当代的人物,并简单说说他的爱国表现。(不超过于40字)7.按要求填空(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3)文人雅士常常以乐器为意象,因乐器而动情。王维在《竹里馆》中借弹琴来涤荡胸怀“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中悠扬的笛声勾起了李白无尽的乡思的诗句“______,______。”(4)爱国,是诗歌常见的主题,请写出两句爱国诗句: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子少时读书,一见即能诵。然负①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之间③,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④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⑤,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⑥不如少时。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注释】①负:依仗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④比:近。⑤艾:惩戒。⑥殆:表推测,大概。8.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3)而常废于不勤(4)喜从滑稽饮酒者游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予少时读书,一见即能诵。10.两篇文章都与读书有关,(甲)文中的吕蒙不读书的借口是“A______(原文)”;(乙)文的作者认为荒怠他学业的是“B______(原文)”和“善忘”。11.(甲)文说“蒙乃始就学”,但并没有展开写他如何学习。请你结合两文相关内容,推测吕蒙进步的原因。三、现代文阅读(共33分)送报的少年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③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④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⑤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⑥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⑦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⑧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⑨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⑩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⑪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⑫我随口问:“那你呢?”⑬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⑭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⑮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12.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送报少年是个怎样的人。13.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送报的少年”,作者又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我”的儿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14.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当你得知送报少年考进了北京大学,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反应或触动?15.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⑭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槐花一寸深耿艳菊①想起鲁迅先生写在他的后院墙外,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时候,我们家屋前的槐树总会一下子窜过来,不过是一株,在屋的左侧。②这株槐究竟有多久的岁月呢?一个大人刚好合抱过来,树阴匝地,覆盖大半个庭院。槐开时节,一簇簇,一串串,花如珍珠,缀满枝头。幽香四溢,挤出院落,弥漫整条胡同,迎向每一个路人的鼻翼。③听父亲讲起,它是差不多和我同岁的。那年十月,我出生后,父亲在第二年春天就买了一颗槐树苗植下了。后来,我知道了江浙一带有生女儿而植香樟树的习俗,就跑去问父亲为什么不种香樟树。父亲只是笑了笑,淡淡地说,咱们豫东平原可没这习俗,我当时只是觉得槐树好养,也是一种花,而且你一天天长大,大人们忙,刚好可以让它陪着你,不至于太孤单。④的确,我的童年,少年,甚至我前二十年的光阴都是与它密不可分的,点点行行,写满了槐的味道。⑤最初记起的槐的样子,是细瓷碗口粗,枝叶稀疏,花朵寥落,星星点点。不过,对于一个村落里的孩子来说,它已经是一种很美的花卉了。在左邻右舍的孩子眼里,那也是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成长的过程中,因了这株槐,添了多少乐趣!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槐树下嬉戏,槐树下吃饭,槐树下数星星……且在每一年的春光柔软的下午,常常爱这样玩,一个个伸开小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去丈量槐的胖瘦。年年丈量,年年如此,却不知人在长,槐也在长呀!⑥其实,槐的好多半在于它的花。在花的国度里,槐花是最具平民气质的吧,王谢堂前不需要它,百姓家里倒是常见。令人叹服的是不仅可作观赏,宜可食用,吃起来满口幽香,难以忘怀。在众多的花里,能做得如此体贴周到的也就是槐花了。因此,在过去那吃食不是很丰富的年代,屋前的一树槐花成了最美的期盼。⑦曾记得,槐花刚展露笑脸时,我已急不可耐,一遍又一遍催父亲搬梯子撸槐花。我站在树下,仰着小脸,四月底的阳光洒在脸上,心里却是一阵紧似一阵,生怕父亲的大手碰疼了花。母亲也在树下,拿着小篮,小心翼翼地接摘下的槐花。然后,母亲清洗,拌面,上锅蒸,捣蒜泥……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终于可以吃了,一阵香甜的清气萦绕,吸一口,已经醉了。因了这树槐,我们每年在它的花开时节都能享受槐花盛宴。然而当我二十岁去外地上大学时,再也没有赶上过它的花期,可是梦里梦外总是缠绕着那甜丝丝的气味。⑧就像人的一生总会磕磕绊绊一样,槐树的一生也不是那么顺水顺风。翻盖新房子时,父亲犹豫再三,还是把它保留了下来。有一年下大雨,屋子漏了,几位叔伯帮忙检修,上到房顶一看,原来是槐树的枝干茂盛,压破了瓦片,大家都建议把树伐掉,父亲愣是舍不得。后来,父亲爬上去,用锯一点点把碍事的枝干锯掉,这才安心。在房屋的左侧是储物棚,父亲每次把那辆机动车推进去都特别费劲,家里人几次三番的劝说伐掉,父亲总是无动于衷。⑨今年的槐花时节,我带着幼子回家看望父母,这也是十年之后我再次赶上了它的盛开。傍晚和父母坐在槐树下聊天,槐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飘落。我突然想到了白居易“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的诗句,这一寸深里该有多少光阴的故事呀!一寸光阴一寸金,这深一寸的槐花又该是多么宝贵!掐指算来,这槐也有近三十年的光阴了,不长宜不短呀!你看,我已远嫁,有了自己的孩子。而槐依然站成了光阴里的风景,情深如旧。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⑩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始终不肯伐掉它的原因。(摘自《现代快报》)16.“掐指算来,这槐也有近三十年的光阴了”,文中写了哪些“光阴里的故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17.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在左邻右舍的孩子眼里,那也是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18.对文章的理解,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⑦段划线句中加点词“再也没有”,突出了我自离家后未遇花期的难过绝望。B.第⑥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上文对槐花样子的描绘,过渡到下文享受槐花盛宴。C.第②段划线句中加点的“挤”字,将槐花的香味人格化,生动地写出槐花的幽香四溢,仅凭一字,尽得其妙。D.文章结尾短短一句话,不仅呼应了前文,而且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令人回味。19.院中的槐树花开花落,站成了光阴里的风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