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
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而形成的改革理论,其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关于当代中国进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关于当代中国改革的性质●关于改革的作用●关于改革的标准●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实践中的重大关系问题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理论的学习内容及要求:●简要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当代中国改革的含义、历史必然性●重点把握改革的性质、作用、标准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内容: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性质:是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解决的途径:可通过社会主义自身,即改革来解决。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4.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1)不完善的所有制结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2)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生产力的发展;(3)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4)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生产力的发展;(5)收入差距拉大影响生产力稳步发展;(6)社会阶层新变化与生产力持续发展存在矛盾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二)当代中国改革的含义1.时间: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2.实质和目标: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1.“文革”后的严峻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迫使我们必须进行改革。当时国内的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体制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方面:(1)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1955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4.7%,1978年下降到1.8%。196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与日本大体相当,到1978年只相当于日本的四分之一。人均GDP只有日本的二十分之一,美国的三十分之一。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2)科技教育文化落后。“科研人员美国有一百二十万,苏联九十万,我们只有二十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40年左右。全国文盲半文盲有2.5亿。农村还没有普及小学教育,在受教育的人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程度的占70%以上。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不到1%。文化事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文化生活单调乏味。(3)人民生活普遍贫穷
◆在体制方面:旧体制弊端凸显,严重抑制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活力。(1)家长制现象严重。“家长制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种陈旧社会现象,它的影响在党的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危害。陈独秀、王明、张国焘等人都是搞家长制的”“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2)官僚主义现象广泛存在。(3)权力过分集中。(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2.改革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7000工人,而中国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000工人,相差近十倍。法国戴高乐机场,1分钟起落1架飞机,1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小时起落2架,还搞得手忙脚乱。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北岸是深圳的罗芳村,1978年人均年收入513元人民币,南岸是香港的较寮村,人均年收入达7.8万港元——这一强烈的对比,导致了一浪又一浪的偷渡狂潮。(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2.改革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现在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并且为此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组织措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落后状态。”(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辞1978年10月)
(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2.改革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这并不是哪一些同志的责任,责任在于我们过去没有及时提出改革。但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
3.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四)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理论上看,社会主义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中完成的。2.实践上看,当代中国的改革主要是以僵化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体制和旧观念为革除对象,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五)改革的作用—“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85年3月28日)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第二次革命即改革,是要把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中国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改革的历史意义来说,改革实质上是一次革命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五)改革的作用—“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85年3月28日)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革命。3.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五)改革的作用—“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85年3月28日)4.从改革所引起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来看,改革不亚于一次革命。(1)政治上,通过改革,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2)经济上,通过改革,我们初步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文化上,通过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五)改革的作用—“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85年3月28日)4.从改革所引起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来看,改革不亚于一次革命。(4)军事上,通过改革推进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不断增强;(5)外交上,通过改革,我们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6)人民生活上,通过改革,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五)改革的作用—“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85年3月28日)5.从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来看,改革不亚于一次革命。(六)改革的标准—“三个有利于”1.提出改革标准的现实必要性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六)改革的标准—“三个有利于”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经过了从确立实践标准到确立生产力标准再到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实践标准重新确立(1978年)——生产力标准(1984年提出,1987年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1992年)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六)改革的标准——“三个有利于”3.“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1)“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六)改革的标准——“三个有利于”3.“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2)“三个有利于”是客观标准而不是主观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3)“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衡量标准。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六)改革的标准——“三个有利于”3.“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4)“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标准,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归宿、目的,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的发展都要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六)改革的标准—“三个有利于”4.“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的重要意义(1)扫清了阻碍改革开放的种种“左”的思想和观念,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重点突出了“有利于”,突出了以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价值问题。(3)这一标准的确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认识.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六)改革的标准—“三个有利于”4.“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的重要意义(4)“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为我们反对离开生产力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排除姓“资”姓“社”抽象争论的干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三者中任何一个出了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另外两方,而且会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一个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处理的重大问题。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1)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打开空间,从而加快发展;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逐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2)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坚持和深化改革,维护稳定的政治社会局面,都是为了发展。(3)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改革就无法顺利实施,也根本无法集中力量谋求发展。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的主要原则(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八)改革的进程1.1978年12月——1984年10月,起步探索阶段,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八)改革的进程
2.1984年10月——1991年,深化拓展阶段
3.1992年——2000年,加速推进阶段
4.2001年——
全面提升阶段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二、社会主义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外开放(一)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准备1.关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2.关于对外开放的范围、对象3.关于对外开放的内容4.关于对外开放的形式5.关于对外开放的迫切性、艰巨性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二、社会主义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外开放(一)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准备6.关于对外开放的长期性7.关于对外开放的布局8.关于对外开放的原则9.关于对外开放与加强治理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二、社会主义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2)对外开放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对外开放是世界各国加快发展的普遍经验。第七章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改革和对外开放二、社会主义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实行对外开放是全面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必然选择。(2)对外开放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注册会计师考试技巧与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师考试内容回顾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有效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快乐课堂幼儿园小班班级工作计划
- 强化自我学习与知识管理计划
- 注册会计师考试每科复习要点试题及答案
- 如何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师考试复习反馈机制试题及答案
- 复习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的考题试题及答案
- 补充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含解析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讲解
- 电影音乐欣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威海)
- 工程热力学 09气体动力循环-wyz-2013
- 检验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
- 全旅馆业前台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答案解析
- 专业工程分包业主审批表
- 活动物料清单
- 08S305-小型潜水泵选用及安装图集
- 缺血缺氧性脑病详解课件
- 自动打铃控制器plc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