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古文翻译示例解读与专训考点:1.《老子》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文化常识表述2.翻译被动句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与《资治通鉴·后唐纪》——史传文的客观冷静4.《晋书》与《世说新语·雅量》——两则材料在叙事方面的差异【考点研究】一、常见组合考点1.加点词的解释表述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4.翻译5.断句6.史传文的客观冷静7.两则材料在叙事方面的差异8.翻译被动句【考点示例】一、《老子》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文化常识表述【考点解读】1.加点词的解释表述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4.翻译5.断句文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第二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问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倾:依靠B.埏埴以为器
埏:揉和C.企者不立
企:企图D.自矜者不长
矜:夸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C.“企者不立”是说“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企:踮起脚。故选C。问题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轼,车厢前边可以手扶的横木,扶轼低头是表示敬意。B.黔首,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鯫生”等。C.在古代家和国是有区别的,家指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国指天子分封的诸侯建立的地。而当时周天子统治的整个“天下”被称为“邦”。随着汉语的发展,在“兴国安邦”中“邦”和“国”已是同义词,都是“国家”的意思了。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跨者不行”的“跨”是跨大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一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鯫生”并非指百姓,而是指浅薄鄙陋的小人。故选B。问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D.“‘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错,应为“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原文是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故选D。问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答案(1)这些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2)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身虽死而“道”仍长存的人,就是真正的长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在道”,用道的观点来看;“余食”,剩”;“赘行”,赘瘤;“物”,人们;“处”,做。第二句:“强行者”,强劲奋进的人、勤勉而行的人;“志”,意志、志气、志向;“不失其所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死而不亡者”,死而不朽的人。问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答案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让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就万物而不自居其功。正是因为不自居其功,所以功绩才不会泯没。“处无为之事”与“行不言之教”结构对称,中间断开;“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结构一致,各自成句,中间前后均断开;“夫”是句首发语词,“夫唯弗居”与“是以不去”是因果关系的复句,中间断开。最后的断句是: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显露出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显露出不善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难和易互相成就,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和谐,前和后互相跟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让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就万物而不自居其功。正是因为不自居其功,所以功绩才不会泯没。(《老子》第二章)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方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使万物产生效果,“无”使“有”发挥作用。(《老子》第十一章)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用“道”去衡量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大家都讨厌这些行为,所以懂得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老子》第二十四章)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寿,身虽死而“道”仍长存的,就是真正的长寿。(《老子》第三十三章)二、翻译被动句【考点解读】1.被动句问题1而君幸于赵王。答案译句:而您受宠信于赵王。问题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答案译句:在国内被郑袖蛊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问题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答案译句: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问题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答案译句: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考题对接】一、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与《资治通鉴·后唐纪》——史传文的客观冷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乙)帝在朝城,召诸将会议。李绍宏等皆以为郓州城门之外皆为寇境,东远难守,有之不如无之,请以易卫州及黎阳于栗,与之约和,以河为境。帝不悦,独召郭崇韬问之。对曰:“陛下不栉沐,不解甲,十五余年,其志欲以雪家国之仇耻也。今已正尊号,始得郓州尺寸之地,不能守而弃之,安能尽有中原乎!臣恐将士解体,将来食尽众散,虽画河为境,谁为陛下守之!臣度己料彼,成败之机决在今岁。若非陛下决志,大功何由可成!帝王应运,必有天命,在陛下勿疑耳。”帝曰:“此正合朕志。丈夫得则为王,失则为虏,吾行决矣!”冬,十月,辛未朔,遣魏国夫人刘氏、皇子继岌归兴唐,与之诀曰:“事之成败,在此一决。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壬申,帝以大军自杨刘济河,癸酉,至耶州,中夜,进军逾汶,以李嗣源为前锋,甲戌旦,遇梁兵,一战败之,追至中都,围其城。少顷,梁兵溃围出,追击,破之。于是诸将称贺,帝谓诸将曰:“段凝犹在河上,进退之计,宜何向而可?”康延孝固请亟取大梁。李嗣源曰:“兵责神速。延孝之言是也,请陛下以大军徐进,臣愿以千骑前驱。”帝从之。是夕,嗣源帅前军倍道趣大梁。乙亥,帝发中都。丁丑,至曹州,梁守将降。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麟逆弑梁主,因自杀。已卯旦,李嗣源军至大梁,攻封丘门,王瓒开门出降。是日,帝入自梁门,手引嗣源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命求梁主,顷之,或以其首献。庚辰,梁百官复待罪于朝堂。辛已,诏王瓒收未友贞尸,殡于佛寺,漆其首,函之,藏于太社。(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B.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C.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D.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在文中则是指一般属官。B.“少牢”的“牢”,是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C.“朔”,采用的是古代纪日中的“月相纪日”法;除“月相纪日”之外,古代还有干支纪日,如文中的“壬申”“癸酉”等。D.《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纪传体史书,内容以政治、军事史实为主,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先以蕴含深沉历史感慨的“呜呼”二字发端,奠定了叹惋的基调;紧接着提出国家盛衰兴亡和“天命”相关,但更与“人事”相关的观点。B.甲文中,对庄宗“得天下”的叙述和评议,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而乙文对庄宗“灭后梁”的叙述则表现出史传文的客观冷静。C.乙文中,郭崇韬和李嗣源都建议庄宗进击后梁,庄宗一一加以采纳,并亲率大军,最终取得郓州和曹州战争的胜利。D.在后唐的步步进击之下,后梁守城将领纷纷投降,而在庄宗下令访求梁主的下落后,梁主也被人杀害,头被割下献给庄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2)臣度己料彼,成败之机决在今岁。若非陛下决志,大功何由可成!5.请依据甲、乙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庄宗在灭梁过程中展现的优良品质。一、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与《资治通鉴·后唐纪》【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初八,梁主对皇甫麟说:“李氏,是我们朱家的世仇,按照道理我不会向他投降,不能等着让他们来杀我。我没有勇气自杀,你可以把我的头砍下来。”“谓……曰”,对……说,固定句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吾”作“不能自裁”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资治通鉴》,是……纪传体史书”错误。《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故选D。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在庄宗下令访求梁主的下落后,梁主也被人杀害”错误。根据乙文最后一段描述可知,梁主被杀发生在庄宗下令访求梁主之前。故选D。4.①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②我权衡双方的形势,认为成败的关键一定在今年。如果不是陛下下定决心,大功如何能够成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结构后置句,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组”,绳子;“函”,名词动用,用木匣装;(2)“度”,权衡;“机”,关键;“何由”,宾语前置句,如何。5.①谨遵父志,励精图治;②勇毅果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材料一说“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用兵则告庙请矢,胜利后即纳之;材料二说“陛下不栉沐,不解甲,十五余年,其志欲以雪家国之仇耻也”,十五年不栉沐不解甲。这些都表现出庄宗谨遵父志,励精图治的一面;材料一说“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征战时亲负其箭在前开路;材料二说“事之成败,在此一决。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决定进军。这些都表现出庄宗的勇毅果敢。【参考译文】(甲)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乙)皇帝驻扎在朝城,召集诸位将领一起商议。李绍宏等人都认为郓州城门之外都是敌人的境地,路途遥远,难以坚守,有它不如没有它,建议用它与梁朝交换卫州和黎阳,和他们订约讲和,以黄河为界。皇帝听了很不高兴,单独召见郭崇韬来征询他的意见。郭崇韬说:“陛下不梳洗,不解甲,已经有十五多年了,您的志向是要洗刷国仇家恨。现在已经名正言顺地继立尊位,现在才刚刚取得郓州这么一块小地方,就不能坚守而放弃它,将来又怎么能够拥有整个中原呢!臣担心将士们灰心丧气军队解体,将来粮食吃完了大家也要散伙了,虽然能够划河为界,又有谁替陛下防守呢?臣权衡着双方的形势,认为成败的关键一定就在今年。如果不是陛下下定决心,大功如何能够告成?帝王奉天承运,都是天命的安排,关键在陛下不能再迟疑了。”皇帝说:“你说的这些正符合我的想法。大丈夫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我已经决定行动了。”冬,十月,初一,皇帝送魏国夫人、皇子李继岌回兴唐府,和他们诀别说:“事情的成败,就在此一举;如果不能成功的话,就把我们全家聚集在魏宫举火自焚!”初二,皇帝率领大军从杨刘渡过黄河,初三,达到郓州,半夜的时候,又率军渡过汶水,任命李嗣源为前锋,初四清晨,与梁兵遭遇,一战就打败了对方,一直追到中都,并包围了中都城。不一会儿,梁兵冲出包围,唐军紧跟其后追击,把梁兵打得大败。这时,各位将领都向皇帝祝贺这次胜利。皇帝对各位将领说:“段凝目前还在黄河边上,下一步我们大军的行动,应该进军什么地方比较好呢?”康延孝坚决请求急速进攻大梁。李嗣源说:“兵贵神速。康延孝所讲的是对的,请陛下率领大军稳步推进,我愿率领一千名骑兵打前锋。”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当天晚上,李嗣源率领前锋部队兼程直奔大梁。初五,皇帝从中都出发。初七,唐军到达曹州,梁军的守将投降了。初八,梁主对皇甫麟说:“李氏,是我们朱家的世仇,按照道理我不会向他投降,不能等着让他们来杀我。我没有勇气自杀,你可以把我的头砍下来。”皇甫麟于是就杀了梁主,然后自杀。初九早晨,李嗣源的大军到了大梁,攻打封丘门,王瓒打开城门出来投降。当天,皇帝从梁门进入城内,用手拉着李嗣源的衣服,用头碰了一下说:“我能拥有天下,是你们父子二人的功劳,我要和你们共享天下。”皇帝下令访求梁主的下落,不一会儿,就有人拿着梁主的头来献上。初十,梁朝的文武百官到朝堂上请罪。十一日,皇帝下诏命令王瓒为朱友贞收尸,停灵在佛寺,把他的脑袋上涂上油漆,用盒子装起来,藏在太社中。(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二、《晋书》与《世说新语·雅量》——两则材料在叙事方面的差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裒少有简贵之风。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谢安亦雅重之,恒云:“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康帝为琅琊王时,将纳妃,妙选素望,诏娉裒女为妃,于是出为豫章太守。及康帝即位,征拜侍中,迁尚书。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顷之,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②二十九年而康献皇太后临朝,有司以裒皇太后父,议加不臣之礼,拜侍中、卫将军、录尚书事,持节、都督、刺史如故。裒以近戚,惧获讥嫌,上疏固请居藩,曰:“臣以虚鄙,才不周用,过蒙国恩。无劳受宠,负愧实深!臣有何勋可以克堪?何颜可以冒进?委身圣世,岂复遗力,实惧颠坠,所误者大。”于是改授都督徐、兖、青、扬州之晋陵吴国诸军事。③永和初,复征裒,将以为扬州、录尚书事。吏部尚书刘遐说裒曰:“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裒长史王胡之亦劝焉,于是固辞归藩,朝野咸叹服之。裒又以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疏奏,即以和为尚书令,浩为扬州刺史。④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节选自《晋书》)材料二: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事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塘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来亭中投宿,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节选自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雅量》)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谢安亦雅重之()
(2)更宰杀为馔()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权移之()A.权衡
B.职权
C.权且
D.权势(2)才不周用()A.环绕
B.适合
C.周遍
D.亲近3.把材料一第③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裒又以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4.材料二画波浪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叙事方面有较大差异,请结合材料一第③段与材料二内容作简要分析。6.材料二能否作为例证印证材料一第①段的划线句,请做出判断并简要分析理由。二、《晋书》与《世说新语·雅量》【答案】1.(1)平日,向来;(2)再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谢安素来推重他。(2)句意:再次宰杀牛作为饭食。2.(1)C;(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权:暂时,暂且,副词。句意:我就暂时让他移到牛屋睡觉了。故选C。(2)周:合,适合、符合,动词。句意:才干不能够适合备用。故选B。3.褚裒又认为为政之道在于得到人才,应该委任贤能的人,提拔和敬重有德望的老臣,于是就举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以”,认为;“宜”,应该;“贤”“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升”,提升,提拔;“敬”,敬重;“旧齿”,年高望重的人;“荐”,推荐,举荐。4.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为远近的人都知道褚公的名字,沈充大吃一惊,又不敢要褚公移动地方,于是在牛屋下置备名帖拜访褚公。“远近久承公名”是一句完整的话,主语为“远近”(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令”(指沈充)为下面几个句子共同的主语,邻近两个句子分别叙述不同的主语,故中间要断开。“……大遽”“不敢移公”分别是县令沈充得知真相后的先后两个不同的表现,要单独成句,故中间要断开。“便”字引出下文置备名帖拜访褚公,是上文“不敢移公”的后续安排,与上文之间是承接关系,故中间要断开。5.叙事的目的不同,材料一第③段叙述褚裒让贤与荐贤的史实,注重历史事实的实录;材料二则详尽地叙述了吴兴县令对褚裒前倨后恭的故事情节,注重人物塑造。叙事的节奏不同,材料一第③段节奏明快,以“于是”“乃”“即”等词语,简练地呈现事件发展的过程;材料二节奏舒缓,具体描述人物言行细节,详尽地呈现人物关系与形象。叙事的内容有别,材料一第③段叙述的是客观真实的历史事件。材料二则立足一定的事实,展开丰富的想象,追求故事的生动新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节选自《晋书》,所记载的史实具有很高的价值,比较客观地记叙了褚裒的在他人劝说下辞掉扬州刺史,并推举旧齿顾和、殷浩的有关史实。材料二节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不是都符合史实,是作者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进行了加工创造。材料二就详尽地叙述了面对吴兴县令对褚裒前倨后恭的表现,褚裒始终保持言谈、脸色的一致的故事情节,以突出县令和褚裒两人的形象特点。材料一节选自《晋书》,是我们研究魏晋历史的重要历史著作,作为正史,对人物的叙述简明扼要,节奏较快,材料一第三段先后记叙了褚裒被征召,刘遐劝说,长史劝说,褚裒举荐等一系列事件。材料二节选自《世说新语》,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材料二记叙述吴兴沈充对褚公先是称为“伧公”,后又“大遽”,既而“谢惭”的过程,而褚裒却始终如一,文中注意具体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节奏较为舒缓。材料一节选自《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所以注意历史事实,叙述的是客观真实的历史事件。材料二节选自《世说新语》,是笔记体小说,书中所载虽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所以材料二虽然立足于一定的事实,但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无论是对沈充的塑造,还有对褚裒的描写,都极为传神,注重追求事件叙述的曲折生动新奇,更有故事性。6.【示例一】我认为可以。材料一评价认为褚裒嘴上不评论人物,但内心已有所褒贬。材料二中褚裒面对前倨后恭,丑态百出的吴兴县令,始终保持言谈、脸色的一致,似乎对其行为毫不在意。但是,正是这种不因其态度变化而变化的表现正体现了对其的不屑。因此,我认为可以作为例证证明这一评价。【示例二】我认为不太合适。材料一评价认为褚裒嘴上不评论人物,但内心已有所褒贬。尽管从材料二事件本身看,褚裒以自己前后一致不变的态度表达出对前倨后恭县令的褒贬,契合这一评价。但是,作为小说内容,其真实性有待商榷,作为例证不太合适。【示例三】我认为不可以。材料一评价认为褚裒嘴上不评论人物,但内心已有所褒贬。材料二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篇,目的是为了证明褚裒的雅量,突出他对吴兴太守行为的原谅,体现的是襟怀之磊落,不因为他人前倨后恭而有所不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题干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一是要读懂材料一中划线句子“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嘴上虽然不品评人物,但是内心是对人有褒贬的”。二是要全面把握材料二的内容。材料二选自《世说新语•雅量》,完整叙述了褚裒外出途中被赶到牛屋休息,被人轻蔑地呼为伧公,后又被款待,但始终言论和脸色都无异的故事。答题时要注意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翻译材料一中的句子,再结合材料二中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本题作为探究性题目,只要观点明确,且分析有理有据即可。根据材料二吴兴县令面对褚裒时先唤作“伧父”后来又“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可见其前倨后恭的丑态。但褚裒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表现的始终保持言谈、脸色的一致,表现出来的情状就像没事一样,表面上似乎对其行为毫不在意。但是,在不动声色之中,可以看出褚裒对其态度变化的不屑。因此,可以作为例证,证明材料一“认为褚裒嘴上不评论人物,但内心已有所褒贬”的观点。根据材料二节选自《世说新语》可知,文中的许多情节为作者虚构的事实,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而论证时论据的要求其一是必须具有真实性,即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作为论据。作为小说内容,更多表现出的是其文学性,其真实性不敢确定,有待商榷。所以,作为论据,不太合适证明材料一评价“认为褚裒嘴上不评论人物,但内心已有所褒贬”的观点。根据材料二节选自《世说新语·雅量》可知,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突出褚裒的雅量,体现其面对他人的不知时的鄙视轻慢和已知时的恭顺尊敬,却表现得云淡风轻的度量,体现其大度的胸怀,淡然的襟怀,磊落的为人。本文的中心是赞颂褚裒的气度,而不是突出褚裒对人物的评价。而论证时论据的要求必须具有针对性,即论据与论点必须统一,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所以,材料二作为论据,和材料一“评价认为褚裒嘴上不评论人物,但内心已有所褒贬”的观点不一致,不能够证明该观点。【参考译文】材料一:褚裒字季野,是康献皇后的父亲。褚裒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025-2024珊瑚礁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 2024版智能安防系统建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家具回收与环保处理服务合同2篇
- 2024版网络技术服务外包合同
- 二零二五版建筑保温施工与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型广告牌销售、安装及广告内容合作合同3篇
- 2024版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修保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驾驶员押运员安全责任与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文化创意产业担保合同协议书2篇
- 2024版个人资金借用详细协议协议版
- 高一学生心理素质描述【6篇】
- 给男友的道歉信10000字(十二篇)
- 2020年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 全面质量管理(TQM)基本知识
- 练字本方格模板
- 产品供货质量保障措施
- 电力电缆高频局放试验报告
- JJG 517-2016出租汽车计价器
- JJF 1914-2021金相显微镜校准规范
- GB/T 32045-2015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实施指南
- GB/T 10001.6-202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6部分:医疗保健符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