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笔记1_第1页
地理学习笔记1_第2页
地理学习笔记1_第3页
地理学习笔记1_第4页
地理学习笔记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笔记1

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

一、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二、在中小学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中学地理课程是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

1.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地理课堂应是中学阶段实施“环

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舞台。

2.人教版的初中地理教材有丰富的利于直接渗透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教学内容

学习笔记2

四、目前初中地理课堂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一些

误区

1.认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只有在涉及环境、资源

或发展问题的相关教学内容时才能进行的价值观教育0

2.对“可持续发展"理解一元化,只从环境角度考虑可持续

发展,缺少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看待“可持续发展”思想。

3.教学方式单一,仍然以讲授为主,探究式学习的活动较少。

五、初中地理课程中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个案例

1.《与同学们谈地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

3.计算你的生态足迹

小结:

就像前面强调过的,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中学地理学

科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地理教师在每一

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不

必拘泥于教材的具体内容,需要时你能想办法增加可持续发展教育的

信息;也不必有统一的教学模式,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社会调查、

探究实践、讨论交流等等都可以。

此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需要长

时间耐心地一点一滴渗透。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

想,也需要带领学生将可持续发展付诸行动,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

从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回收废纸等小事做起。让我们努力成为可持

续发展的消费者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者吧!

学习笔记3

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为什么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

技术。学习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为了使教学活动高效、有序,人们一直致力于探讨教学的机制,

对教学过程、影响教学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

独立的知识体系一一教学理论。但这种理论偏重于抽象的描述和完

善,对于教学的改进产生的作用是间接的,因为理论到实践仍然是有

距离的,而且实践是有丰富情境、发展变化的,有些时候也不完全能

够套用现成的理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学起到了沟通教学理

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

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

也可以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

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科学,是因为教学

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是能够通过建立在系统论思想基础上的

科学方法一一教学设计使理论转化为实践;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

为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通过自己的

言传身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示的人格魅力、语

言魅力以及表现出来对课堂的游刃有余都给人一种艺术般的享受。要

掌握这门艺术固然有天生的成分,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却不是几

年内所能达到的,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长期以来,青年教师的培养

大多通过模仿和经验积累的方式,这种师傅带徒弟式的做法有其积极

意义,但是对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效果却是缓慢的,因为这种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往往只能悟到,很难通过传授得到,

而连教学基本技能都不高的教师在教学中是很难有艺术可言的。综合

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理论等多种理论的教学设计正

是克服了这一局限,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使

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成为可复制、可传授的技术和程序,教师通过学

习可以迅速掌握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并在实际运

用中不断熟练,“熟能生巧”,最终成为一名教学专家。何况,现在

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只靠

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的课堂现象已不多见。这给有丰富经验

的教师也带来了新挑战,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更新教育

观念、提高教学技能,通过教学设计则可以实现新理论、新方法的有

效运用。由此可见,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可促使教学

工作的科学化,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按照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发现(鉴别)问题、选择和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试行方案及评价与

修改方案,可见教学设计和传统的备课有明显的差别。在利用教学设

计优化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用

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谋求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设计、试行

过程不断地反思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思维习惯得以有效的培

养,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此外,这种解决问题

的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可用于其他相似的问题

情境和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的基本

原理和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从中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

式和科学态度,从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教育所

带来的不仅仅是手段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时代人才培养观

念、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引发了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

深刻变革。教学设计使得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更加深刻,关注

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注多种学习方式的融合。因此,教

学设计是一门将教育技术理论和思想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新学

问,它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使教育技术理论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升华与完善,从而促进教育技术的深入

发展。

学习笔记4

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课程本质的研究

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话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课堂教学问题都是缘于教

师对学科本质的把握和认识不够。

例如:在有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貌似很充分,

形式活泼,但教学内容地理学科性不强,没有地理学科特色,没有“地

理味道”,“四不像”,甚至被其他教师误认为是活动课、政治思想

教育课、生物课等。这些课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关注于地理现象、

事实等一些知识的,,碎片”,认为是有价值的知识;由于不能把握哪

些是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的最有价值的地理主干知识,或者教材上有

什么教什么,照本宣科,或者随意从网上查找些资料补充到课堂,有

地无理,有考无证,甚至无地无理,体现不出地理学科的本质。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还面临着其他一些问题:如地理学科价值不被

社会承认,由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使人感觉地

理学科内容很杂很多,误认为谁都能教地理;同时一些内容由于空间

分布对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不爱学地理,

体会不到地理学科价值….

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必须要思考以下问题:

哪些是体现地理学科本质的有价值的核心知识?

我所教的内容是地理吗?从哪些方面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基于对地理学科本质问题的追问。

学习笔记5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一、初中地理教学实验概述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是在实践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人类对自然界中很多知识、原理和规律的认识,均源自于地理实践活

动。

就地理学习而言,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是间接经验大于直

接经验,为了更好地搭建两者之间的桥梁,必须开展地理实验教学,

以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升。就地理教学而言,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

地理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当掌握地理实验

教学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方法,具有选择和设计地理实验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地理实验教学的含义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发现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

学,提供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方法,是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条捷径。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

学方法,它通过地理实验这一手段,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

某一地理知识、原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地理知识、

巩固知识和印证所学过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培养他们实际操

作能力,并为掌握其它知识奠定基础。地理实验教学是教师将地理实

验置于一定的地理教学情景下,为实现一定的地理教学目的,而展开

的一系列实验教学活动。

(二)地理实验的分类

地理实验目前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广义的

地理实验,不仅出现在地理课堂(包括教室或地理专用教室以及实

验室),还出现在课外,让地理教学与自然结合、与社会结合、与

现实生活结合、与当地经济建设结合。它包括地理观察、地理调查、

地理制作、地理实验等。狭义的地理实验,即运用一定的器材和设备,

人为地使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以获得

和验证地理知识的实验。从地理科学的角度来看,狭义的地理实验不

包括地理教学中涉及的所有的实验内容,一般仅指课堂上的地理实

验,不涉及室外的地理观测、地理考察等。

学习笔记6

地理实验目前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

广义的地理实验,不仅出现在地理课堂

(包括教室或地理专用教室以及实验室),还出现在课外,

让地理教学与自然结合、与社会结合、与现实生活结合、与当

地经济建设结合。

它包括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制作、地理实验等。

狭义的地理实验,即运用一定的器材和设备,

人为地使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表现出来,

以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的实验。

从地理科学的角度来看,狭义的地理实验不包括地理教学中涉

及的所有的实验内容,

一般仅指课堂上的地理实验,不涉及室外的地理观测、地理考

察等。

学习笔记12

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特点

首先,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方法要依据不同的地理教学目的、不同

的地理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确定不同的教

学方法,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其次,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动手做实验为主,需要学

生通过观察、观测、绘制、制作和调查等地理实验活动,才能达到教

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师起指导、辅

导、引导与帮助的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因此,中学地理实验教

学方法要突出活动性的特点。

再次,在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如地理观察法、

观测法、绘制地图法等,都有较强的直观性,教学用具包括地图、地

理标本、地理模型、地理仪器等均是形象性比较强的直观教具,集科

学性、直观性、教育性与艺术性于一体,能具体、形象地反映地理事

物的特征。因此,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方法要突出直观性的特点。

最后,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方法要体现创新性的特点。地理实验

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

的发展,以及地理教学目的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设备条件

的改善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地理实验教学方法也始终在变化、发

展着,旧的教学方法不断被改造甚至被淘汰,新的教学方法则不断出

现。例如,过去的地理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现在向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发展;过去多为野外地理实验,现在向野外、室内虚拟实验发展,

表现出很大的创新性。地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性的另一层含义是,地

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地理实验

教学方法,使之符合本地区、本民族、本校以及本人的实际。学生同

样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地理的方法。

学习笔记n

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给它注入

了活力,其生命力强在于为人类社会服务的价值。在其漫长的发展过

程中,明显地可以划分为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

时期。

古代地理学主要研究“是什么,在哪里”;近代地理学在其基础

上,增加了“为什么?”;现代地理学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

“将会怎样,人类如何去应付?"。地理学从描述地理环境到解释地

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其应用性使之成为经世致用的科学。地理学发展

到近代地理学时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科学体系。人地关系不是一成不变

的,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地关系的内涵以及深度和广

度都在发展,现代地理学向分析、评价、预测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演

化规律的方向发展,并为决策服务。

现代地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以下问题:它在哪里?它是什么

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

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必

须研究有关现象在地球上的位置、形势、相互作用、空间分布和差别。

要解释当前的形势,须从历史和现状着手。认明趋势,可以预测将来

可能的发展。

学习笔记10

地理学的科学性质

地理学的科学属性是构建在“理体文用”的基础上,地理学是有

“人”的学科。地理学既不完全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完全属于社会科

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地理学也不

是边缘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学课性质的综合基础性学科。地理

学是生命力很强的一个学科。

地理学无论强调哪一方面,无疑,它的兴趣绝不单是研究环境本

身和人类本身,而是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情况要求人类既

了解环境又了解人类。

地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这个桥梁的有效性是

反映地理学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

地理学的学理蕴含在“地文和人文”之间。钱学森院士提出的现

代科学技术十大部门中把地理科学作为十大科学之一。(这十大部门

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军事科学、艺术科学、地理科

学、人体科学、系统空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

学习笔记9

地理学的科学性质

地理学的科学属性是构建在“理体文

用”的基础上,地理学是有“人”的学科。地理学既不完全属于自然

科学,也不完全属于社会科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

的综合性科学。地理学也不是边缘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学课性

质的综合基础性学科。地理学是生命力很强的一个学科。

地理学无论强调哪一方面,无疑,它的兴

趣绝不单是研究环境本身和人类本身,而是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这种情况要求人类既了解环境又了解人类。

地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桥

梁,这个桥梁的有效性是反映地理学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

地理学的学理蕴含在“地文和人文”之间。

钱学森院士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十大部门中把地理科学作为十大科

学之一。(这十大部门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军事科

学、艺术科学、地理科学、人体科学、系统空科学、思维科学、行为

科学)

学习笔记8

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地理课堂应是中学阶段实施“环境与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舞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

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

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初中地理课程

标准中将地理课程的性质描述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

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而高中地理课程

标准则规定:”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

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

点。”

图I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

如图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所呈现的,正是我们

地理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谈环境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环境;谈环境保护,我们首先要爱

环境、尊重环境。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天气气候、

河流湖海、土壤植被等)和人文环境(城市、乡村、农田、工厂等)

都是地理学科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获取

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源地。因此,当我们带领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各个

组成部分、或分析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时,虽不都是直接涉及可持续

发展问题,但我们的确是在进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教育,为之后的

探究可持续发展之路做重要铺垫。

谈发展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人类社会是如何发展;谈可持续发

展,我们首先要了解人类社会目前的发展出现了哪些问题。人类社会

(包括人口增长、经济生产、文化差异等)也是地理学科要学习的主

要内容,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周围的地理

环境。因此,当进行人文地理部分的教学时,我们也能直接或间接进

行着可持续发展教育。

最为显著和利于直接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部分,是涉及人类的

发展与资源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内容。归根结底,人类社会与环境

的主要关系可以简单概括成“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或者说是

物质和能量),在人类社会中经过生产或消费活动后,人类将废弃物

还给环境。”可见,这是一个单方向、不可逆的发展过程。人类从环

境中获取越多的资源,就会还给环境越多的废弃物。这样的发展必然

会破坏环境,是不可持续的。

那么,在这种单向、不可逆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呢?由于许多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或具有再生能力,而环境对于废弃

物也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所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当人类获取

资源的数量和速度不超出资源的再生能力、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

和速度不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时,这样的发展就是可持续的。也就是

说,人类必须严格控制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和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

的数量。然而如今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人类生产和消费的规模

空前巨大,如何才能在如此有限的资源供给和废弃物排放的条件下维

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呢?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人类社会的规模

(包括人口增长、经济生产等各方面),并且让资源在人类社会中被

利用的机会多一些、被浪费的少一些,让废弃物产生的数量少一些,

再回收利用的机会多一些。所以,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

互关系应该是下面的模式(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